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铁道客车空调机组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10 23:37:15
  • TB/T1804-200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B/T 1804-2009

  • 标准名称:

    铁道客车空调机组

  •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9-11-1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9.57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 标准价格:

    0.0 元
  • 出版日期:

    2010-05-01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TB/T 1804-2009 铁道客车空调机组 TB/T1804-200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45.06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1804-2009
代替TB/T1804—2003
铁道客车空调机组
Air conditioning unit for railway passenger car2009-11-11发布
2010-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规范性引用文件
3型式与标记
3.1型式
3.2型号标记
4技术条件
4.1环境及使用条件
4.2一般要求…
性能要求
零部件及有关材料要求
装配要求
针对高原环境的特殊要求
试验的一般要求
测量仪表的要求
试验条件
试验项目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2型式检验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7.2包装
7.3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空调机组型号辅助标记
铁道客车空调机组振动试验方法TB/T1804-2009
铁道客车空调机组制冷量和制热量(热泵型)试验及计算方法16
TB/T1804-2009
本标准代替TB/T1804—2003《铁道客车空调机组》。本标准与TB/T1804—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应用于海拔高度在2000m~5100m之间的空调机组的要求;一增加了针对高原气候条件的特殊要求和相应的试验要求;增加了200km/h及以上速度级客车空调机组的特殊要求;一增加了低温工况试验;
一修订了空调机组的噪声试验方法。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阳仲志、王永镖、李国平、陈平、毛红梅、邓爱建、张明、李树典。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1804—1986;
-TB/T1804--2003。
1范围
铁道客车空调机组
TB/T1804-2009
本标准规定了铁道客车空调机组(以下简称空调机组)的型式与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贴存等。本标准适用于铁道客车(含高原客车)及动车组空调机组,其他车辆空调机组亦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0780:1997,MOD)GB755--2000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idtIEC60034-1:1996)GB4706.32一200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IEC60335.2-40:1995,IDT)
GB/T7373—2006工业用二氟一氯甲烷(HCFC-22)GB/T14597—1993
电工产品不同海拔的气候环境条件GB/T16630—1996
冷冻机油
3低压系统中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EC60664-1:GB/T16935.1—2008
2007,IDT)
GB/T20626.1—2006
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铁路机车车辆电缆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标称电压3kV及以下电缆TB/T1484.1-—2001
TB/T1759—2003
TB/T 1802—1996
TB/T 2988-—2000
TB/T3021—2001
TB/T3034—2002
TB/T3063—2002
TB/T3138—2006
JB/T4330-1999
JB/T10562—2006
铁道客车配线布线规则
铁道车辆漏雨试验方法
铁路机车车辆部件冲击试验方法铁路机车车辆电子装置(eqvIEC60571:1998)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极限旅客列车DC600V供电系统技术条件机车车辆阻燃材料技术条件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
一般用途轴流通风机技术条件
JB/T10563—2006一般用途离心通风机技术条件3
型式与标记
3.1型式
空调机组分为车顶单元机组、车下单元机组、分体式机组(包括车下压缩冷凝单元与车上空气处理单元)三种形式,型式分类见表1。1
TB/T1804-2009
按结构型式分类
按主要功能分类
3.2型号标记
空调机组的型号标记及含义如下:KL
表1型式分类
单元式
分体式
电热型
热泵型
辅助标记,参见附录A
额定制冷量,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kW数值取整数,不足两位其十位补零表示功能,D为电热型,R为热泵型
结构型式,单元式省略、分体式为F空调机组代号
示例1:额定制冷量为40.7kW的单元式圆弧底电热型空调机组的标记为:KLD-40(Y)示例2:额定制冷量为9.1kW的分体式热泵型空调机组的标记为:KLFR-094技术条件
4.1环境及使用条件
4.1.1海拔高度:≤2000m;高原环境为2000m~5100m。4.1.2环境温度:-40℃~45℃。
相对湿度: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5%(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4. 1.4
空调机组在风沙、雨雪、日晒、大气腐蚀等自然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4.1.5空调机组的电源可以有直接供电、组合供电或经变换器变换供电三种供电形式。3NAC380V/220V供电,具体要求为:4.1.5.1
主电路额定电压3NAC380V/220V,50Hz,电压允许波动值±10%;频率允许波动值±5%。
控制电路额定电压1AC220V,控制电路电压允许波动值±10%;频率允许波动值±5%。4.1.5.2DC600V供电,具体要求为:a)
主电路额定电压DC600V,电压允许波动值DC500V~660V,相对峰一峰纹波因数小于15%,瞬态过电压720V允许持续不大于2s、1200V允许持续不大于200μs。控制电路标称电压DC110V,控制电路电压允许波动值DC77V~137.5V,相对峰一峰纹波b)
因数小于15%。
c)若采用DC600V逆变器供电,应符合TB/T3063—2002中5.4.2的规定。2
TB/T 1804--2009
4.1.5.3若采用其他方式供电时,其供电电源的电压、频率变化范围、隔离、接地、波形等方面的要求由制造商和用户协商确定。
4.1.6当环境及使用条件与上述规定有差别时,由用户和制造商协商确定。4.2-般要求
4.2.1空调机组应按本标准和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安装。4.2.2空调机组的安全性能和防火要求应符合GB4706.32一1996和TB/T3138—2006的规定。4.2.3空调机组制冷系统应设高压和低压保护;电气系统应有过载和短路及高温、缺风(通风机不供电或不工作时,电热器不工作)、缺相等保护功能(必要时,还应增加风压保护),并要求其工作灵敏、可靠。
4.2.4热泵型空调机组应具有自动除霜功能,其电磁换向阀应灵敏、可靠,保证空调机组正常工作。4.2.5空调机组的制冷输人功率、热泵型空调机组的制热输人功率均包括压缩机、蒸发风机、冷凝风机等的总功率,总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80。4.2.6空调机组应有可靠的排水结构,在运用中凝结水及雨水不应渗漏或吹人车厢内部。4.2.7空调机组用电气插头插座,冷凝风机、通风机等电机的IP值不应小于56,其余车内电气件的IP值不应小于54。
4.2.8空调机组使用的制冷剂应符合GB/T7373一2006的规定,或采用其他环保型制冷剂(如R134a、R407C等)并符合有关技术要求。4.2.9空调机组应有新风调节机构。4.2.10电磁兼容性应符合TB/T3034—2002相关规定。4.3性能要求
4.3.1运转试验要求
空调机组组装完成后,应进行运转试验,试验后,机组各项功能应正常。4.3.2制冷系统密封性能
按5.4.2方法试验时,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泄漏量不超过14g/a。4.3.3绝缘电阻
按5.4.5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组各回路间、各回路对地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Q兆欧表按表2的规定选取。
表2兆欧表选取等级
供电电源
兆欧表等级
4.3.4介电强度
发电机(3NAC380V),
DC600V直接供电,逆变器、变频器供电1000V级
AC220V
500V级
DC110V及以下
500V级
按5.4.6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组应能承受如表3规定的电压,历时1min,无击穿或闪络现象。表3介电强度
供电电源
试验电压
4.3.5制冷量
发电机供电
(3NAC380V)
AC1500V、50Hz
DC600V
直接供电,逆变器、变频器供电AC2500V、50Hz
DC110V
AC 1000V、50Hz
按5.4.7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组实测制冷量与额定制冷量充许偏差不超过-5%。4.3.6能效比(EER)与性能系数(COP)DC110V以下
AC500V、50Hz
按5.4.7方法实测空调机组制冷量与按5.4.15方法实测消耗功率的比值(EER)以及按5.4.11方3
TB/T1804-2009
法实测热泵型空调机组制热量与按5.4.14方法实测消耗功率的比值(COP)应大于2.1,采用环保制冷剂应大于1.9。
4.3.7最大负荷制冷欠压启动
按5.4.9方法试验,空调机组应能正常启动和工作。4.3.8凝露工况
按5.4.10方法进行试验中,空调机组出风口不应有雾气或水滴吹出,凝结水应能顺利地从排水孔排出,机箱的其他部位不应有渗漏凝结水的现象。4.3.9热泵制热量
按5.4.11方法试验时,热泵型空调机组实测制热量与额定制热量允许偏差不超过-5%。4.3.10热泵最大运行制热
热泵最大运行工况及附录C进行试验,空调机组应能正常工作。4.3.11电热装置的安全要求
空调机组电热器应有过热保护和超高温保护两级保护装置,超高温保护功能在控制器故障时应起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需人为干预才能恢复。在超高温保护动作之后,发热元件(电热管)表面最高温度点不应超过240℃。
4.3.12电热装置的制热功率
按5.4.16方法试验时,电热装置的实测制热功率允许为额定值的100%~115%(PTC加热元件)和100%±10%(电加热管)。
4.3.13热泵最大运行制热欠压启动按5.4.17方法试验,热泵型空调机组应能正常启动和工作。4.3.14自动除霜
按5.4.18方法试验时,要求除霜所需时间不超过试验总时间的20%。声
4.3.15噪
按5.4.19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组的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表4的规定。表4噪声
车上空气处理单元
车顶单元机组、车下压缩冷凝单元78
特殊使用场合的噪声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4.3.16振动与冲击
单位为分贝(A声级)
车下单元机组
按5.4.20方法试验后,空调机组的零部件不应受损坏、紧固件不应松动,检查空调机组的密封、防水、绝缘、介电强度等性能应符合要求,空调机组通电后运行正常。进行型式试验的机组,完成了性能测试和振动试验后,应进行冲击试验,试验可按照TB/T2988-2000进行,冲击试验后,空调机组通电后应运行正常。4.3.17低温工况
按5.4.21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组应符合下述要求:试验中空调机组运转部位不应损坏;a)
试验中风量不应低于额定值的75%;b)
试验中和试验完成后的融霜期内,所有的冰和融化水都应由排出装置收集并排出。空调机组c)
出风口不应有冰屑或水滴吹出。4.3.18通风机空气动力特性试验在空调机组(车内单元)通风机转速(高速挡)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调节空调机组的机外静压改变4
TB/T 1804-2009
通风量,测量机外静压随通风量变化的特性曲线,要求测点一般不少于7个,通风机的风量特性曲线应平滑。
9空调机组和控制屏配套试验
空调机组、控制屏分别组装完成并完成调试后,应对空调机组与配套的控制屏进行整套系统的配套试验,以验证控制逻辑、动作、保护等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3.20气密性
装在速度高于200km/h客车,有气密性要求的空调机组,应进行气密性测试,空调机组的气密性应不低于客车的气密性指标。一般要求空调机组的空气处理腔内部气体压力从4000Pa降至1000Pa时所需的时间不应少于50s。当用户有特殊要求时,气密性指标由用户和制造商协商确定。4.4零部件及有关材料要求
4.4.1风机应符合JB/T10562—2006、JB/T10563—2006的规定,在额定工况下,其功率因数应大于0.50。
4.4.2电机应符合GB755-2000的规定,其消耗功率偏差不大于额定工况设计值的10%,三相电流中任何一相电流与平均值的偏差不超过平均值的10%(压缩机电机不超过15%)。4.4.3冷冻机油应符合GB/T16630一1996的规定。4.4.4蒸发器、冷凝器、管道和阀类等应能在制冷剂、冷冻机油及其混合物的作用下正常工作,压力容器均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4.5应采用不低于125℃等级的低烟无卤型电线电缆,并应符合TB/T1484.1—2001的规定。电线电缆载流量应满足使用要求。4.4.6接线及线号标记应符合TB/T1759—2003的规定4.4.7应采用不小于M6的不锈材质的接地紧固件,与接地线接触良好,接地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4 mm2。
4.4.8非金属材料应符合TB/T3138—2006的规定4.4.9电子装置应符合TB/T3021—2001的规定。防风、防水密封垫及减振器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要求。4.4.10
壳体应平整,不应有裂纹、划痕等缺陷。4.4.11
4.4.12油漆件涂层应均匀光滑,不应有气泡、流痕、皱纹及裂痕等缺陷。4.4.13隔热层及粘接剂应具有阻燃性、不浸水性、无毒性,符合TB/T3138一2006的规定,隔热层应粘贴牢固、平整,隔热层厚度应满足防结露的基本要求,不应有冷桥。4.5装配要求
4.5.1蒸发器、冷凝器及接管内部应清洗干净。4.5.2制冷系统各设备及管路等组装后应保压检漏。4.5.3制冷系统在充注制冷剂前,应按有关技术要求规定进行抽空并保持干燥状态,不应存有水汽或其他气体。
4.5.4各零部件及管路应定位牢固,不应产生磨擦或碰击。4.5.5电加热器应安装牢固,确保带电部位在列车运行的振动、冲击下不触及其他金属部件,电加热器的紧固件应采用耐锈蚀材料。4.6针对高原环境的特殊要求
4.6.1总体要求
针对高原环境的特殊性,空调机组除应满足平原地区的各项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各项要求。4.6.2性能要求
4.6.2.1工频耐受电压
按5.4.25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组应能承受表6所列试验电压,历时1min,无击穿或闪络现象。5
TB/T1804-2009Www.bzxZ.net
4.6.2.2冲击耐受电压
按5.4.26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组应能承受表7所列试验电压,试验后应无损伤或击穿现象4.6.2.3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电气元件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符合GB/T16935.1--2008中高海拔的有关要求。4.6.2.4电器绝缘等级
为满足电器部件的高原使用,电动机、交直流接触器、继电器线圈等部件须选用F级以上绝缘等级。4.6.2.5温升
在高原环境下,温升限值不应超过常规型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值。4.6.2.6电加热器表面温度
装在空调机组的电热器在高原高速通风、平原低速通风工况下,回风温度不高于18℃时,发热元件表面最高温度点不应超过180℃,发热元件周围空间的空气温度应低于68℃。4.6.2.7超低温制冷
空调机组在外气温度高于5℃情况下应能正常制冷,以适应高原太阳辐射强的特殊情况。4.6.2.8新风过滤和新风门
采用良好过滤性能的新风过滤器或风门。为防止冰雪封堵新风进口,应在新风进口处采取电伴热措施。
4.6.2.9自动排沙功能
空调机组应具有自动排沙功能,自动排除进入空调机组的风沙。4.6.3零、部件及有关材料要求
4.6.3.1空调机组的空气预热器应考虑高原低气压的影响。4.6.3.2采用的电工产品应满足GB/T14597—1993、GB/T16935.1—2008、GB/T20626.1—2006等标准的相关规定。
4.6.3.3空调机组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控箱)及接插件应符合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4.6.4空调机组保护与控制要求
4.6.4.1机组内电加热器除应设温度继电器保护、熔断保护与缺风保护,还应设风压保护。4.6.4.2新风量和废排风量应由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空调机组新风门和废排风机的风门开度进行控制,对新风和废排调节装置的具体要求如下:当外温较低或冰雪封堵新风进口时,应可启动新风进口处电伴热工作,保证新风能进入客室;a)
采用电动新风和废排空气调节器,在高原运行时,可根据车内空气的氧浓度,调节空调新风量和车内废气排风量,保证车内空气的氧浓度控制在设定范围内。4.6.4.3控制系统应能根据车内、外温度情况,保证空调机组正常制冷或制热。5试
5.1试验的一般要求
应按照表5列出的工况进行试验。5.1.1
表5试验工况
试验项目
额定制冷
最大负荷制冷
低温工况
凝露工况
室内侧进气参数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
室外侧进气参数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试验项目
热泵额定制热
热泵最大运行
热泵除霜
电热额定制热
有特殊工况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表5(续)
室内侧进气参数
于球温度
湿球温度
15(最大)
TB/T1804-2009
室外侧进气参数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5.1.2温度测点布置应使所测量的温度能代表空调机组的进、出口温度。测量湿球温度时,应保证流过湿球温度计处的空气流速为5m/s土0.5m/s。5.1.3试验应在稳定工况下进行。稳定工况应符合以下要求:试验时,风机转速及系统阻力均维持不变;a)
冷凝器进风的气温平均值波动不大于±0.5℃;b)
c)试验室供电电压的波动不大于±3%;d)工况稳定延续时间不少于1h。5.2测量仪表的要求
5.2.1全部测量仪器、仪表应在计量检定周期内,并附有计量检定合格证,工作稳定,测试准确。5.2.2温度测量仪器仪表:在0℃~60℃范围内,其准确度为±0.3℃,对于测点少而准确度要求高的部位可采用标准水银温度计或具有同等准确度的温度计,一般应采用温度自动记录仪进行测量和记录。5.2.3空气量和静压测量仪表:测量喷嘴两端的静压和喷嘴喉部动压的仪表准确度为测量值的±1%,测量风道静压的仪表准确度为±2.5Pa。5.2.4压力测量仪表:采用压力表、气压计或电子压力传感器,其准确度如下:压力测量仪表的准确度为测试值的±2%,仪表的最小分度不超过规定准确度的2.5倍,大气压力计的准确度为±1%。5.2.5电气测量仪表: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准确度均不低于0.5级,互感器准确度不低于0.2级。5.3试验条件
5.3.1试验装置应具备按照试验工况要求模拟室内侧进气(混合点)、室外侧进气空气参数的相应设备,并可进行调节与控制。
5.3.2试验装置应具备模拟室内侧风量改变的设备,并可进行调节与控制。5.3.3如无特殊说明,所有试验均应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5.4试验项目
5.4.1运转试验
空调机组连续运转1h,并测量电流、电压及蒸发器进出风温度,检查安全保护装置的灵敏可靠性检查温度、电器控制元件等的动作是否正常。5.4.2制冷系统密封性试验
空调机组在正常的制冷剂充灌量下并运转后,用卤素检漏仪或其他同等精度的检漏仪器进行检漏,检查结果是否符合4.3.2的规定。5.4.3故障保护试验
人为制造温度继电器、温度熔断器、风压开关及高低压力继电器的动作条件,检查故障保护的有效性及动作偏差是否符合4.2.3的规定。5.4.4喷水试验
空调机组在运转情况下向机组均匀喷水,喷水试验装置应符合TB/T1802一1996中5.1的规定,喷7
TB/T1804-2009
水时间不应少于10min,检查与车体接口部位各处焊缝及接缝处是否漏水。5.4.5绝缘电阻试验
本试验在喷水试验后进行,用表2规定的兆欧表测量空调机组各回路间、各回路对地间的绝缘电阻,检查是否符合4.3.3的规定。5.4.6介电强度试验
对空调机组各回路间、各回路对地间施加表3规定的试验电压,历时1min,观察是否符合4.3.4的规定。5.4.7额定制冷量试验
在额定制冷工况下按附录C进行试验,检查结果是否符合4.3.5的规定。5.4.8最大负荷制冷量试验
在最大负荷制冷工况下按及附录C进行试验,检查空调机组是否能正常工作。5.4.9最大负荷制冷工况调压启动试验将空调机组的输人电压调至额定电压的90%,在最大负荷制冷工况下,连续运转1h后停机(停机期间电压回升不应超过3%),再连续启动3次,每次停机时间间隔为2min。最后一次启动机组连续运行30min,检查空调机组能否正常启动和工作。5.4.10凝露试验
在凝露工况下,空调机组连续运行4h,检查是否有凝结水从空调机外壳滴落或从风机中吹出。5.4.11热泵额定制热量试验
在热泵额定制热工况下按附录C进行试验,检查是否符合4.3.9的规定。5.4.12热泵最大运行制热试验
在热泵最大运行制热工况下按附录C进行试验,检查是否符合4.3.10的规定。5.4.13电热装置的安全试验
在超温保护动作后,测量发热元件表面最高温度值,检查结果是否符合4.3.11的规定。5.4.14热泵制热输入功率试验
在热泵额定制热、热泵最大运行工况下,测定热泵型空调机组的电压、电流、频率、输人功率及功率因数,检查结果是否符合4.2.5的规定。5.4.15制冷输入功率试验
在额定制冷、最大负荷制冷两种工况下,测定空调机组的电压、电流、频率、输入功率及功率因数,检查结果是否符合4.2.5的规定。5.4.16电热额定制热试验
对于电热型空调机组,在额定通风量下,在电热额定制热工况下测定电热装置的输人功率及电流值,检查是否符合4.3.12的规定。5.4.17热泵最大运行制热调压启动试验将空调机组的输入电压调至额定电压的90%,在热泵最大运行制热工况下,连接运转1h后停机(停机期间电压回升不应超过3%),再连续启动3次,每次停机时间间隔为2min,最后1次启动机组连续运行30min,检查空调机组能否正常启动和工作。5.4.18自动除霜试验
在热泵除霜工况下连续运行2个完整的除霜周期或者连续运行3h(试验的总时间应从首次除霜周期结束时开始),直到3h后首次出现除霜周期结束为止,试验总时间应取其较长者,检查结果是否符合4.3.14的规定。
5.4.19噪声试验
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按JB/T4330一1999的规定分别测定空调机组室内侧和整机的噪声(分体式空调机组,室外侧机组的噪声即为整机的噪声)。空调机组应安装在台架上,机组底面离地面距离大于100mm,测试环境为反射平面(地面)上的半自由声场,应在出风侧连接2m可调节阻尼的风道,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