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5910-2009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

【国家标准(GB)】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30 18:48:11
- GB/T15910-2009
- 现行
标准号:
GB/T 15910-2009
标准名称: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10-30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1.99 MB
替代情况:
替代GB/T 15910-1995

部分标准内容:
ICS27.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910—2009
代替GB/T15910-1995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
Monitoring and testing for energy savingof heat-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2009-10-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数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05-01实施
本标准代替GB/T15910一1995《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方法》。本标准与GB/T15910-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
一增加了疏水阀漏汽率作为主要监测项目;细化了对保温材料和保温结构的要求;一增加了疏水阀漏汽率计算与测试方法的规定;增加了对环境风速和环境温度的要求;增加了对节能监测结果的评价;一增加了报告格式。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能源管理分委员会归口。GB/T15910—2009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监察信息网。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辛定国、陈海红、李爱仙、胡秀莲、陈晓萍、张管生。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910—1995。
1范围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
本标准规定了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的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和考核指标。本标准适用于供热、用热单位的蒸汽和热水输送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GB/T15910—2009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272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保温结构表面温升surfacetemperatureincreaseofinsulationlayer管道及附件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之差。4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项目
4.1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检查项目4.1.1供热管网和用热设备及附件不得有可见的漏水或漏汽现象。4.1.2热力管道及附件的保温应符合下列要求:a)外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50℃的管段及公称直径D.≥80mm的阀门、法兰等附件,除工艺生产上不宜或不需要保温的部分外,均应进行保温;保温材料的选用应符合GB/T4272规定;b)
保温结构不应有严重破损、脱落等缺陷;c
d)室外热力管道保温结构应有防雨、防湿及不易燃烧的保护层;e
地沟内敷设的热力管道不得受积水浸泡。4.1.3系统主要设备、管道等应采用固定式保温结构,法兰、阀门等应采用可拆式保温结构4.1.4热力输送系统中产生凝结水处应安装疏水阀,并保持完好;不得用淘汰产品,也不得用阀门代替疏水阀。
4.2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测试项目保温结构表面温升,包含对如下参数的测定:4.2.1
a)保温结构的外表面温度;
b)测点周围的环境温度;
c)测点周围的风速。
4.2.2疏水阀漏汽率。
5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方法
5.1测试工况
测试应在热力输送系统正常运行工况下进行。1
GB/T15910—2009
5.2测试时间
监测测试时间从热工况达到稳定状态开始,测试时间应不少于1h;除去需要化验分析的项目以外,测试项目参数每隔15min一次,取算术平均值做为测试结果。5.3测试仪表
监测所用仪器仪表应能满足项目测试的要求,仪表应完好,在检定周期以内,准确度不低于2.0级。5.4保温结构表面温升的测试
5.4.1保温结构表面温升测试参数包括: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测点周围的环境温度和测点周围的风速。
测试应在供热管网和用热设备正常运行工况下进行。5.4.3测试应在供热管道和用热设备投入运行不少于8h后,且供热管道和用热设备内介质参数基本保持稳定1h后开始。
5.4.4室外测试应避免在雨、雪天气下进行,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或周围其他热源的辐射影响,否则应加遮阳装置,且稳定1h后再测试。5.4.5测试时测点周围风速不应大于3.0m/s。5.4.6在热力主干管道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管段作为测试区,每个测试区段其长度不得少于20m,沿测试区长度均匀布置5个测试截面,其中1个测试截面应布置在弯头处,否则应增加1个弯头测试截面;每个测试截面沿管道外表周长均匀布置4个温度测点,取其算术平均值。5.4.7环境温度测点布置:架空管道测试应在距离测试截面保温结构外表面1m处;敷设在地沟中的管道测试应在测试截面的管道与沟壁之间中心处。5.4.8风速测点位置与环境温度测点相同。5.5疏水阀漏汽率的测试
5.5.1把通过疏水阀的凝结水和泄漏蒸汽的混合物排人盛冷水的计量桶中,测出混合物的值,用热平衡法计算疏水阀漏汽率,见式(1):D=×100
ibg—
式中:
△1——疏水阀漏汽率,用百分数表示(%);D。—疏水阀在测试期内的漏汽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D,一一疏水阀在测试期内的排水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i—汽水混合物的熔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ib——疏水阀前压力下饱和蒸汽的焰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1)
i疏水阀内凝结水的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由阀前蒸汽压力和凝结水的温度确定。5.5.2测试用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应为0.5℃,测试压力表的准确度应为1.5级。6考核指标
6.1保温结构允许最大表面温升,根据管内介质温度和测试环境下的风速范围用表1或表2数值线性内插确定。
表1常年运行的热力输送系统的保温结构表面温升的最大允许值测点附近风速
>0. 5~1. 0
管内介质温度
测点附近风速
>1. 0~1. 5
>1. 5 ~2. 0
>2. 0~3. 0
表1 (续)
管内介质温度
注:在不能准确确定测试区管内介质温度时,管内介质温度可采用系统进口介质温度,GB/T15910-2009
2季节运行的热力输送系统保温结构表面温升最大允许值表2
测点附近风速
>1. 0~1. 5
>1. 5~2. 0
>2. 0~3. 0
疏水阀漏汽率应小于3%。
结果评价
管内介质温度
7.1本标准规定的热力输送系统监测检查项目和测试项目考核指标是监测合格的最低标准。监测机构应以此进行合格与不合格的评价。全部监测指标均合格方可认为节能监测结果合格。7.2对监测不合格者,监测机构应做出能源浪费程度的评价报告和提出改进建议,监测报告格式见附录A。节能监测不合格超耗能源量计算方法见附录B。3
GB/T15910—2009
单位名称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监测检查项目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结果
表A.1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结果监测日期
设备编号
监测标准
检查结果
供热管网和用热设备及附件不得有可见的漏水或漏汽现象
热力管道及附件的保温情况
系统主要设备、管道等应采用固定式保温结构,法兰、阀门、人孔等应采用可拆式保温结构
热力输送系统中产生凝结水处应安装疏水阀,并保持完好;不得用淘汰产品,也不得用阀门代替疏水阀监测测试项目
保温结构表面温升/℃
疏水阀漏汽率/%
监测结果评价:
编制:
测试结果
审核:
考核指标
环境温度
节监字第
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
单位名称(节能监测专用章)
批准: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热力输送系统超耗能源量计算方法B.1热力管网、设备表面温升超耗能源量计算方法GB/T15910—2009
热力管网、设备表面温升超耗能源量按式(B.1)计算(表面温升超指标10℃,每平方米每小时超耗能源量按0.037千克标准煤计算):式中:
Bu = 0. 037(tm- tm)
超耗能源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测试表面温升,单位为摄氏度(℃);ths
表面温升指标,单位为摄氏度(℃);S
散热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T
(B.1)
常年运行时间单位为小时每年(h/a)。常年运行蒸汽管网、设备一般取8000h/a,采暖管网、设备一般取3000h/a,其他按实际运行时间。B.2
使用蒸汽设备冷凝水回用率超耗能源量计算方法使用蒸汽设备冷凝水回用率超耗能源量按式(B.2)计算:(β -β,)Qh
式中:
β—冷凝水回收率指标,用百分数表示(%);β—实测冷凝水回收率,用百分数表示(%);Q—密闭使用蒸汽设备年耗汽总量,单位为吨每年(t/a);h-
蒸汽恰,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B.3裸露管网、设备超耗能源量计算方法裸露管网、设备超耗能源量按式(B.3)计算:Bu =kST
式中:
修正系数,根据表B.1按照实测温度利用插值法进行计算。表B.1
修正系数
表面温度
[kgce/(m2·h)]
·(B.2)
·(B.3)
GB/T15910-2009
打印日期:2010年1月27日F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
GB/T15910—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剧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
字数11千字
2010年1月第一版
2010年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9652定价16.00元告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910—2009
代替GB/T15910-1995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
Monitoring and testing for energy savingof heat-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2009-10-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数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05-01实施
本标准代替GB/T15910一1995《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方法》。本标准与GB/T15910-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
一增加了疏水阀漏汽率作为主要监测项目;细化了对保温材料和保温结构的要求;一增加了疏水阀漏汽率计算与测试方法的规定;增加了对环境风速和环境温度的要求;增加了对节能监测结果的评价;一增加了报告格式。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能源管理分委员会归口。GB/T15910—2009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监察信息网。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辛定国、陈海红、李爱仙、胡秀莲、陈晓萍、张管生。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910—1995。
1范围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
本标准规定了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的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和考核指标。本标准适用于供热、用热单位的蒸汽和热水输送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GB/T15910—2009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272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保温结构表面温升surfacetemperatureincreaseofinsulationlayer管道及附件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之差。4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项目
4.1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检查项目4.1.1供热管网和用热设备及附件不得有可见的漏水或漏汽现象。4.1.2热力管道及附件的保温应符合下列要求:a)外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50℃的管段及公称直径D.≥80mm的阀门、法兰等附件,除工艺生产上不宜或不需要保温的部分外,均应进行保温;保温材料的选用应符合GB/T4272规定;b)
保温结构不应有严重破损、脱落等缺陷;c
d)室外热力管道保温结构应有防雨、防湿及不易燃烧的保护层;e
地沟内敷设的热力管道不得受积水浸泡。4.1.3系统主要设备、管道等应采用固定式保温结构,法兰、阀门等应采用可拆式保温结构4.1.4热力输送系统中产生凝结水处应安装疏水阀,并保持完好;不得用淘汰产品,也不得用阀门代替疏水阀。
4.2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测试项目保温结构表面温升,包含对如下参数的测定:4.2.1
a)保温结构的外表面温度;
b)测点周围的环境温度;
c)测点周围的风速。
4.2.2疏水阀漏汽率。
5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方法
5.1测试工况
测试应在热力输送系统正常运行工况下进行。1
GB/T15910—2009
5.2测试时间
监测测试时间从热工况达到稳定状态开始,测试时间应不少于1h;除去需要化验分析的项目以外,测试项目参数每隔15min一次,取算术平均值做为测试结果。5.3测试仪表
监测所用仪器仪表应能满足项目测试的要求,仪表应完好,在检定周期以内,准确度不低于2.0级。5.4保温结构表面温升的测试
5.4.1保温结构表面温升测试参数包括: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测点周围的环境温度和测点周围的风速。
测试应在供热管网和用热设备正常运行工况下进行。5.4.3测试应在供热管道和用热设备投入运行不少于8h后,且供热管道和用热设备内介质参数基本保持稳定1h后开始。
5.4.4室外测试应避免在雨、雪天气下进行,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或周围其他热源的辐射影响,否则应加遮阳装置,且稳定1h后再测试。5.4.5测试时测点周围风速不应大于3.0m/s。5.4.6在热力主干管道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管段作为测试区,每个测试区段其长度不得少于20m,沿测试区长度均匀布置5个测试截面,其中1个测试截面应布置在弯头处,否则应增加1个弯头测试截面;每个测试截面沿管道外表周长均匀布置4个温度测点,取其算术平均值。5.4.7环境温度测点布置:架空管道测试应在距离测试截面保温结构外表面1m处;敷设在地沟中的管道测试应在测试截面的管道与沟壁之间中心处。5.4.8风速测点位置与环境温度测点相同。5.5疏水阀漏汽率的测试
5.5.1把通过疏水阀的凝结水和泄漏蒸汽的混合物排人盛冷水的计量桶中,测出混合物的值,用热平衡法计算疏水阀漏汽率,见式(1):D=×100
ibg—
式中:
△1——疏水阀漏汽率,用百分数表示(%);D。—疏水阀在测试期内的漏汽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D,一一疏水阀在测试期内的排水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i—汽水混合物的熔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ib——疏水阀前压力下饱和蒸汽的焰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1)
i疏水阀内凝结水的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由阀前蒸汽压力和凝结水的温度确定。5.5.2测试用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应为0.5℃,测试压力表的准确度应为1.5级。6考核指标
6.1保温结构允许最大表面温升,根据管内介质温度和测试环境下的风速范围用表1或表2数值线性内插确定。
表1常年运行的热力输送系统的保温结构表面温升的最大允许值测点附近风速
>0. 5~1. 0
管内介质温度
测点附近风速
>1. 0~1. 5
>1. 5 ~2. 0
>2. 0~3. 0
表1 (续)
管内介质温度
注:在不能准确确定测试区管内介质温度时,管内介质温度可采用系统进口介质温度,GB/T15910-2009
2季节运行的热力输送系统保温结构表面温升最大允许值表2
测点附近风速
>1. 0~1. 5
>1. 5~2. 0
>2. 0~3. 0
疏水阀漏汽率应小于3%。
结果评价
管内介质温度
7.1本标准规定的热力输送系统监测检查项目和测试项目考核指标是监测合格的最低标准。监测机构应以此进行合格与不合格的评价。全部监测指标均合格方可认为节能监测结果合格。7.2对监测不合格者,监测机构应做出能源浪费程度的评价报告和提出改进建议,监测报告格式见附录A。节能监测不合格超耗能源量计算方法见附录B。3
GB/T15910—2009
单位名称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监测检查项目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结果
表A.1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结果监测日期
设备编号
监测标准
检查结果
供热管网和用热设备及附件不得有可见的漏水或漏汽现象
热力管道及附件的保温情况
系统主要设备、管道等应采用固定式保温结构,法兰、阀门、人孔等应采用可拆式保温结构
热力输送系统中产生凝结水处应安装疏水阀,并保持完好;不得用淘汰产品,也不得用阀门代替疏水阀监测测试项目
保温结构表面温升/℃
疏水阀漏汽率/%
监测结果评价:
编制:
测试结果
审核:
考核指标
环境温度
节监字第
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
单位名称(节能监测专用章)
批准: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热力输送系统超耗能源量计算方法B.1热力管网、设备表面温升超耗能源量计算方法GB/T15910—2009
热力管网、设备表面温升超耗能源量按式(B.1)计算(表面温升超指标10℃,每平方米每小时超耗能源量按0.037千克标准煤计算):式中:
Bu = 0. 037(tm- tm)
超耗能源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测试表面温升,单位为摄氏度(℃);ths
表面温升指标,单位为摄氏度(℃);S
散热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T
(B.1)
常年运行时间单位为小时每年(h/a)。常年运行蒸汽管网、设备一般取8000h/a,采暖管网、设备一般取3000h/a,其他按实际运行时间。B.2
使用蒸汽设备冷凝水回用率超耗能源量计算方法使用蒸汽设备冷凝水回用率超耗能源量按式(B.2)计算:(β -β,)Qh
式中:
β—冷凝水回收率指标,用百分数表示(%);β—实测冷凝水回收率,用百分数表示(%);Q—密闭使用蒸汽设备年耗汽总量,单位为吨每年(t/a);h-
蒸汽恰,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B.3裸露管网、设备超耗能源量计算方法裸露管网、设备超耗能源量按式(B.3)计算:Bu =kST
式中:
修正系数,根据表B.1按照实测温度利用插值法进行计算。表B.1
修正系数
表面温度
[kgce/(m2·h)]
·(B.2)
·(B.3)
GB/T15910-2009
打印日期:2010年1月27日F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
GB/T15910—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剧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
字数11千字
2010年1月第一版
2010年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9652定价16.00元告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9863-2023 服装制图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42239.1-2022 洗涤用酶制剂 第1部分:碱性蛋白酶
-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B/T7714-2015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 GB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053-201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 GB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T6109.13-2008 漆包圆绕组线 第13部分:180级直焊聚酯亚胺漆包铜圆线
- GB/T4995-2014 联运通用平托盘 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
- GB/T22264.3-2022 安装式数字显示电测量仪表 第3部分:功率表和无功功率表的特殊要求
- GB/T5009.101-2003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锑的测定
- GB7911.1-1987 热固性树脂装饰层压板 技术条件
- GB/T14625.1-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1部分:圆度测定方法
- GB/T14625.2-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反弹高度测定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