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针织 基本概念 术语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06 17:42:08
  • GB/T24251-200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24251-2009

  • 标准名称:

    针织 基本概念 术语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9-06-19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13.85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 采标情况:

    MOD ISO 4921:2000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40页
  • 标准价格:

    36.0 元
  • 出版日期:

    2010-02-01

其他信息

  • 起草单位: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SAC/TC 209/SC 1)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相关标签:

    针织 基本概念 术语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定义了有关针织的基本术语。术语定义的本身是完整的;图例的使用是为了明确有关概念,但在注释时没有使用任何标准系统。 GB/T 24251-2009 针织 基本概念 术语 GB/T24251-200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59.08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251—2009
基本概念
Knitting—Basic concepts—Vocabulary(ISO4921:2000,MOD)
2009-06-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02-01实施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4921:2000《针织基本概念术语》(英文版)。
本标准与ISO4921:2000相比主要有如下差异:一删除了ISO4921中的目录和前言;GB/T24251—2009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由我国标准代替了相应国际标准,删除了辞书编繁符号、国家代号、术语编写规则3项国际标准和1项针织物试验方法英国标准;一删除了ISO4921中2.2缩写和代号,将图例、符号说明作为第1章范围的注1和注2;仅选用了ISO4921中优先使用的术语作为英文术语;删除了ISO4921的参考文献;
一增加了中文索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SAC/TC209/SC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雪莲毛纺服装集团公司、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广礼、李津、漆小瑾、邵志京、王卫民、宇恒星、刘爱莲、李亚滨、王欢。1范围
基本概念
本标准定义了有关针织的基本术语。GB/T24251—2009
术语定义的本身是完整的;图例的使用是为了明确有关概念,但在注释时没有使用任何标准系统。注1:图例标注(I)表示纬编织物;图例标注(Ⅱ)表示经编织物。注2:符号(≠)表示不等于。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5708—2001纺织品针织物术语(eqvISO8388:1998)3基本概念
3.1针织线圈和相关概念
弯纱线圈kinkofyarn
被弯曲成一定形状以便形成纬编(I)或经编(Ⅱa,Ⅱb)线圈的一段纱线。参见;GB/T5708—2001经平纬平复合织物。(a)
成圈线圈knittedloopbzxz.net
在其底部与其他弯纱线圈相互串套的线圈。(Ib)
注1:正面线圈是指从前一个线圈中向织物正面(朝向观察者)串套过来所形成的线圈。注2:反面线圈是指从前一个线圈中向织物反面(远离观察者)串套过去所形成的线圈。参见:GB/T5708—2001针织物。手线圈(3.2.1)、正面线圈(3.2.4)和反面线圈(3.2.5)。(1)
线圈喂纱长度
looplength
在编织过程中,编织一个线圈所需要喂人的纱线长度。≠线圈长度(3.2.2)。
GB/T24251-—-2009
针编弧toparc
成圈线圈上部的弧线部分(a)。注:术语“针编弧”也适用于线圈(3.2.1)(I)
线圈底半弧hottomhalf-arc
成圈线圈底部的弧线部分(在纬编线圈中,它分别与同一横列的相邻线圈连接;在经编线圈中,根据结构要求,它分别与是一样列或下一横列的线圈连接。注:术语“线图底半弧/地适用宇线圈(3.2.T)(Ha)
(ub)
成圈线圈的两个侧面部段(b),该部段连接针编弧与线圈底半弧注:术语\圈柱”也适用于线圈(3.2.i)。(1)
圈于(纬编)
needleloop
在纬编织物中由针编弧和两个圈柱构成的部分(e)丰圈干(经编)(3.1.22)。
沉降弧sinkerloop
连接同一横列两个相邻线圈圈干的一段弯曲纱线(f)。注:在经编织物中,仅在重经组织中(Ⅱ)形成沉降弧。(见3.2.35)产延展线(3.1.23)。
微赏微
拉长沉降弧extendedsinkerloop比织物中的其他沉降弧长的沉降弧(g)。(H)
注:只有在针床或针板上的一个或几个针不工作或被去除时才能形成拉长沉降弧。≠脱圈线圈(参见:GB/T5708—2001漏针花纹织物)。(I)
开口线圈openoop
一根纱线(h)从线圈的一端进去,另一端出来,本身没有交叉所形成的线圈。注1:适用于开口的线圈(3.2.1)。注2:“开口垫纱”是指在经编织物中形成开口线圈时梳栉的运动。参见:GB/T5708—2001附录A5梳栉垫纱。(I)
闭口线圈closedloop
纱线在线圈根部(k)自行交叉所形成的线圈。注1:适用于闭口的线圈(3.2.1)。(I)
注2:“闭口垫纱”是指在经编织物中形成闭口线圈时梳栉的运动。参见:GB/T5708—2001附录A.5梳栉垫纱。(I)
纬编毛圈terryloop(weft-knittedfabric)(I)
GB/T24251—2009
以添纱方式形成与地组织线圈沉降弧长度不同的线圈。所形成的拉长沉降弧(m)未被切断,突出3
GB/T24251-2009
在织物的反面。
注1:“毛绒”是指被割断的毛圈。注2:由两根纱线构成的拉长沉降弧可能出现在织物的反面,也可能出现在织物的正面。注3:图(Ia):在吊机上生成的毛圈。图(Ib)在多三角圆型针织机上生成的毛圈。参见,GB/T5708—2001纬编毛圈织物。≠拉长浮线村垫组织(3.2.25)。(a)
经编毛圈terry/loop&warp-knitted:rabrie)在经编织物中、
步织物的
注1:“毛绒”是指被谢嵌的毛圈。注2:织物至少曲两把梳栉形成。(Ib)
一面或两面的拉长延展线或拉长浮线的线圈注3“毛圈垫纳在毛圈生成时榄稀的垫纱运参见:GB/T570C
001织人型经缩毛维物
握持线圈heldloop
当编织一个或多个横刻握持在针上的不再喂人新纱线的线圈(9)注:握持线圈本身不与浮线或集圈结合使用的情况很少见。它可以应用在株跟(I),或通过使用花压板应用在贝壳形提花经编织物(Ⅱ:
参见:GB/T5708—2001贝壳织物提花组织(3.2.11)和纬编集圈线圈(3.2.12)。1
纬编集圈悬弧tuckloop(weft-knittedfabrie)在纬编织物中,在其上部与下一个横列的沉降弧相互串套的一段弯曲纱线(r)。4
(1)
经编集圈悬弧fall-plateloop(warp-knittedfabric)在经编织物中,在其上部与下一个横列的延展线相互串套的一段弯曲纱线(r)。注1:经编集圈悬弧可以是开口的(Ⅱa),也可以是团口的(Ⅱb)。注2:“压纱垫纱\系指在拉舌尔经编机上形成集圈悬弧时梳和压纱板的联合运动。GB/T24251—2009
注3:“压板”系指在特里科经编机上编织经编集圈组织(3.2.13)或缺压弹性网孔组织(3.2.43)时使用的。参见:GB/T5708一2001压纱型经编毛圈织物;压纱织物;压纱村纬经编织物;经编花边。(Ha)
纬编浮线float(weft-knittedfabric)(Ib)
在纬编织物中没有被针弯曲的、连接位于同一横列但不相邻纵行两个线圈的一段纱线(n)。注:浮线由同一横列上所编织的线圈所固定。(I)
8MOOOO
经编浮线float(warp-knittedfabric)在经编织物中没有垫人针钩的、连接两个不相邻横列上线圈的一段纱线(p)。所连接的两个线圈可能在相同的纵行(Ⅱa)上,也可能在不同的纵行(Ⅱb)上。注:浮线在纵行上被形成的线图固定,在固定的位置有线测生成。参见:GB/T5708—2001轮流缺垫织物。手延展线(3.1.23)。
(Ib)
GB/T24251—2009
全幅村纬纱线
weftinlaythread
沿织物的横向织入整幅织物中,且被织物中的其他线圈部段所握持的一段直的纱线(q)。参见:GB/T5708一2001双轴向纬编织物;全幅衬纬经编织物;双轴向经编织物;多轴向经编织物;缝编织物;经编窗纱方网孔织物;经平纬平复合织物。斜向村纱(参见:GB/T5708一2001斜向衬线织物[经编)和部分衬纬(3.1.24)。(Ie)
warpinlaythread
衬经纱线
沿织物的纵向织人整个织物中,且被地组织线圈部段所握持的一段纱线(t)。注:衬经纱线存在于经编织物(Ⅱ)中;在特殊情况下,可存在于纬编织物中,它可以在同一纬编织物(I)中与衬纬纱线结合使用。
参见:GB/T5708--2001双轴向纬编织物;经编衬经织物;双轴向经编织物;多轴向经编织物;缝编织物;压纱村纬经编织物;经编窗纱方网孔织物。(I)
经编线圈lap(inawarp-knittedfabric)(Ⅱ)
经编织物中构成一个圈干(3.1.22)和一个延展线(3.1.23)的一段纱线。参见:GB/T5708—2001附录A.5梳栉整纱。(H)
圈干(经编)overlap
经编织物中线圈形成时垫在针钩前的一段纱线(k)。参见:GB/T5708—2001附录A.9针前垫纱。≠圈干(纬编)(3.1.7)。
延展线underlap
经编织物中连接相邻横列上的两个圈干的一段纱线(u)。参见:GB/T5708—2001单面经编织物;单面经编织物的工艺反面。参见:GB/T5708-2001附录A8针背垫纱。≠沉降弧(3.1.8)。
部分衬纬inlay
只通过针背垫纱织人经编织物内的一段纱线(u)。GB/T24251—2009
注:“衬纬垫纱”系指衬纬梳栉的垫纱运动,它只进行针背垫纱,其针背横移比前梳栉要大,或与前梳栉反向垫纱。参见:GB/T5708一2001部分村纬经编织物;经编超喂型毛圈织物;衬垫型经编毛圈织物;衬纬编链网孔织物;六角网孔织物;经编花边。
≠全幅衬纬纱线(3.1.19)。
3.2针织物组织和相关概念
线圈stitch
在其底部和项部与其他线圈相互串套的弯纱线圈。注:线圈可能在一个结构单元(3.2.11至3.2.21)中与浮线、不同类型或不同排列的线圈组合(3.2.22至3.2.45)串套。
参见:GB/T5708-2001针织物。
半成圈线圈(3.1.2)。
GB/T24251—2009
线圈长度stitchlength
在纬编织物(I)或经编织物(Ⅱ)中编织一个线圈所需要的纱线长度。注:在经编织物中线圈长度包括圈干和连接下一个线圈的延展线。
≠线圈喂纱长度(3.1.3)。
交织点cross-overpoint
线圈相互串套处的各交叉点(1、2、3、4)中的任意一点。注:1和2为下交织点,3和4为上交织点,3.2.4
正面线圈facestitch
圈柱(v)处于前一横列所形成同一纵行线圈的针编弧之上的线圈。参见:GB/T5708—2001(纬平针织物的)工艺正面。八
反面线圈
reversestitch
针编弧(w)和沉降孤(y)或经编织物中的延展线(z)位于同一纵行、相邻横列线圈的圈柱之上的线圈。
参见:GB/T5708一2001(纬平针织物的)工艺反面;反面线圈花型。产双反面组织(3.2.34)。
关边线圈selvedgestitch
在织物边缘形成的线圈,具有一段连接下一个横列的类似延展线的纱段(d)。手编链组织(3.2.35)。
双线线圈double-threadstitch
由两根纱线形成的线圈(y)。
参见:GB/T5708—2001双罗纹衬垫织物;单面经编织物。主纬编集圈组织(3.2.12)。
添纱组织platedstitch
GB/T24251—2009
两根纱线按固定关系编织的线圈(2),其中一根纱线作为面纱覆盖在另一根纱线的上面。注:在特殊情况下,如果两根以上的纱线按固定的关系编织,可以使用术语“夹层添纱”。参见:GB/T5708—2001单面添纱织物;夹层添纱织物。牛交换添纱组织(3.2.22)和添纱罗纹组织(3.2.29)。(1)
绣花添纱组织warp-platedstitch在纬编线圈上爱盖着经编线圈的组织,通常二者的颜色具有鲜明对比。参见:GB/T5708—2001绣花添纱织物。≠经纱提花(参见GB/T5708—2001经纱提花织物)。(I)
长毛绒组织sliverpilestitch
把无捻短纤维毛条(a)编织在针织物的地组织中,在织物表面形成绒毛的组织。参见:GB/T5708—2001长毛绒织物。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