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667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国家标准(GB)】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2 17:43:31
- GB/T16671-2009
- 现行
标准号:
GB/T 16671-2009
标准名称: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03-16 -
实施日期:
2009-1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1.52 MB
标准ICS号:
01.100.20;17.040.10中标分类号:
机械>>机械综合>>J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替代情况:
替代GB/T 16671-1996采标情况:
MOD ISO 2692:2006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图样表示方法及应用示例。本标准适用于工件尺寸与几何公差需彼此相关以满足其特殊功能要求的情况,例如满足零件可装配性(最大实体要求)、保证最小壁厚(最小实体要求),但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也适用于其他功能要求。 GB/T 1667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GB/T16671-2009

部分标准内容:
ICS 01. 100. 20:17. 04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宝家标准
GB/T16671—2009
代替GB/T16671199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儿何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Geometrical tolerancingMaximum material reguirernent (MMR) . least material requirement (LMR)and reciprocity requirement (RPR)(ISO2692:2006,MOD)
2009-03-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1-01实施
GB/T16671—2009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2692:2006《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最大实体要求(MMR)、最小实体要求(LMR)和可逆要求(RPR)》,在文本结构上与ISO 2692;2006完全对应,基本概念和规则、符号、标注方法和应用示例等方面均与ISO2692:2006一致。在不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交流的前提下,考虑到我国国情,从实施本标准的经验与习惯、以及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标准的角度出发,本标准进行了一些修改,主要修攻如下;—“本国际标准”—词改为“本标准”;一删除了ISO2692:2006的前言和引言;-将最大/最小实体实效边界(MMVB/LMVB)的概念,列为最大/最小实体实效状态(MMVC/LMVC)的注1,其作用与最大/最小实体实效状态(MMVC/LMVC)等同;在附录A应用①,①,?标往公差的各个示例中,补充了尺寸要素的尺寸和其导出要素几何公差关系的分析·并增加了相应的动态公差图:除了ISO2692:2006中一些术语和定义的注释1一将附录A的图A.1a)、图 A.2a)中形位公差图框中垂直度的符号改为位置度符号。本标准代替GB/T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婴求和可逆要求》,与1996版相比,主要变化为:
为与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系列标准统一,修订了标名称:…一将\形状和位置公差”改为“几何公差”;根据ISO2692:2006的术语和定义体系,补充和更新了GB/T16671一1996第3章的术语定义;
将第4章最大实体要求和第5章最小实体要求合并为一章(本版的第4章),并按照ISO2692:2006的第4章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进行了改写;一将附录E可逆要求列为第5章,并按照ISO2692:2006的第5章进行了改写;-删除了第6章代号和附录A;
将附录 B、附录 C,附录 D合并为一个附录(本版的附录 A),并按照 ISO 2692:2006 附录 A 带慰、心、?的公差标注示例进行了改写。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 和附录 C 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在 GPS 体系中的位置在附录 C 中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产品尺寸和儿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中原工学院。本标推主要起草人:李晓沛、赵卓肾、张赫娜、赵祥,景剪觉赵风食,陈景玉,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厉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6671—1996.
1范围
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儿何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递要求GB/T 16671—2009
本标准规定了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图样表示方法及应用示例,
本标推适用于工件尺寸与几何公差需被此相关以满足其特殊功能要求的情说,例如满足零件可装配性(最大实体要求)、保证最小壁厚(最小实体要求),但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也适用于其他功能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推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月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期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00.12009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ISO 286-1 :1988,MOD)
GB/T1182-200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儿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IS0 1101 :2004,IDT)
GB/T18780.1—2002产品儿何量技术规范(GPS)儿何要素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定义(ISO 14660-1 :1999,IDT)
GB/T18780.2一2003产品几何最技术规范(GPS)几何要素第2部分:圆柱面和圆锥面的提取中心线、平行平面的提取中心面,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ISO 14660-2:1999,IDT)GB/Z20308200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总体规划(IS0/TR14638:1995,MOD)3术语和定义
GB/T1800.1—2009.GB/T18780.1-2002和GB/T18780.2--200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尺寸要素 feature of size
由一定大小的线性尺寸或角度尺寸确定的儿何形状。[GB/T 18780. 1—2002 中 2.2]3.2
组成要素 integral feature
面和面上的线。
(GB/T 18780. 1—2002 中 2. 1. 1)3.3
导出要素derived feature
由一个或几个组成要素得到的中心点,中心线或中心面。(GB/T18780.1—2002中2.1.2)
GB/T16671—2009
实际(组成)要素real(inteyral)fealure由接近实际<组成)要紊所限定的T.件实际表面的组成要素部分。[CB/T 18780. 1—2002 中 2, 4, 1]3.5
提取组成要素extracted Intergral feature按规定方法,由实际(组成)要素提取有限数目的点所形成的实际(组成)要素的近似替代。[GB/T 18780. 1—2002 中 2. 5]3.6
提取导出要豪
exlructed derived feature
由一个或几个提取维成要素得到的中心点,中心线或中心面。[GB/T 18780, 1—2002 中 2. 5. 1]3.7
拟合组成要素asspciatediterralfeature按规定的方法由提取组成要素形成的并具有理想形状的组成要素。1GB/T 18780. 12002 F 2.6
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local size of an extracted integral feature一切提取组成要素上两对应点之间距离的统称,往:为方便起见,可将握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简称为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GB/T 1800. 1—2009 中 3.7. 2]3.8.1
提取圆柱面的局部尺寸local size of an extracted cylinder提取柱面的局部直径local diauneter of an extracted cylinder要素上两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其中:两对应点之间的连线通过拟合圆圆心:横截面垂直于由提取表面得到的拟合圆柱面的轴线。
[GB/T 18780.2—2003 中 3. 5]3. 8.2
两平行提取表面的局部尺寸local size of two parallel extracted surfaces两平行对应提取表面上两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其中:所有对应点的连线均乘直于拟合中心平面:撤合中心平面是由两平行提取表面得到的两拟合平行平面的中心平面(两拟合行平面之问的距离可能与公称距离不同)。
[GB/T 18780. 2—2003 3. 6]
最大实体状态maximum material candition (MMC)定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处处位子极限尺寸且使其具有实体最大时的状态。3.10
最大卖体尺寸 maximum material size (MMS)确定要素最大实体状态的尺寸。即外尺寸要素的上极限尺寸,内尺寸要素的下极限尺寸。3. 11
Jeast materlal conditio (LMC)最小实体状态
假定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处处位于极限尺寸且使其具有实体最小时的状态。2
最小实体尺寸least material size (LMS)GB/T16671--2009
确定娶素最小实体状态的尺寸。即外尺寸要素的下极限尺寸,内尺寸要素的上极限尺寸。3.13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aximum material virtual Bize(MMvS)尺寸要索的最大实体尺寸与其导出要索的几何公差(形状、方向或位置)共同作用产生的尺寸。注:对于外尺寸要素,MMVS=MMS十几何公差;对于内尺寸要素,MMVS=MMS一几何公差。3.14
最大实体卖效状态maximum material yirtual condition(MMyC)拟合要素的尺寸为其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时的状态。注 1: 量大实体实效状态对应的极限包穿面称之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aximum material virtual boundary,MMVB)
注2,当儿何公差是方向公差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和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受其方向所约束;当几何公差是位受公差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和量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受其位置所约束。3. 15
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eas1 malerial virtoal size (LMVS)尺寸要素的最小实体尺寸与其导出要素的几何公差形状,方向或位置)共同作用产生的尺寸。注对于外尺寸要素,LMVS-LMS一几何公差;对丁内尺寸要素,LMVS- LMS+几何公差。3.16
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east material virtual condition (LMVC)拟合要素的尺寸为其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MVS)时的状态。注1:最小实体实效状态对应的极想包容面称之为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eastrnaterialyirtualboundary,LMVB)往2:当几何公差是方向公差时-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和量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受其方向所约束,当儿何公差是位意公禁时,最小实体实效状琴(LMVC)和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受其位直所药束。3.17
最大实体要妾求mximum material requirement (MMR)尺寸要素的非理想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的一种尺寸要素要求,也即尺寸要紊的非理想要素不得超越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的一种尺寸要素要求。3.18
最小实体要求Ieast material requirement(LMR)尺寸要素的非理想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的一种尺寸要素要求,也即尺寸要素的非理想要素不得超越其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的一种尺寸要素要求。3.19
可要求reciprocity requirement (RPR)最大实体要求(MMR)或最小实体要求(LMR)的附加要求,表示尺寸公差可以在实际几何误差小于何公差之间的差值范围内增大。4最大实体要求MIMR)和最小实体要求(LMIR)4.1概要
最大实体要求(MMR)和最小实体要求(LMR)涉及组成要素的尺寸和几何公差的相互关系,这些要求用于尺寸要素的尺寸及其导出要紊儿何公差的综合要求。4.2最大实体要求(MMR)
4.2.1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注有公差的要素最大实体要求(MMR)在图样上用符号(见GB/T1182一2008)标注在导出要素的儿何公差值之后。
GB/T 16671—2009
最大实体要求(MMR)用于注有公差的要素时,对尺寸要素的表面规定了以下规则:…规则A注有公差的要素的提取局部尺寸要:1)对于外尺寸要素,等于或小于最大实休尺寸(MMS);2)对于内尺寸要素,等于或大于最大实体尺寸(MMS)。注1:当标有可逆要求(RPR),即在@之后加往时,此规则可以改变。规则B注有公差的要素的提最局部尺寸要:1)对于外尺寸要素,等于或大于最小实体尺寸(LMS);2)对于内尺寸要素,等于或小于最小实体尺寸(LMS)。规C注有公差的要素的提取组成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或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
注2:当儿何公整为形状公差时,标注口必与愈意义相间,规则D当一个以上注有公差的要索用同一公差标注,或者是注有公差的要素的导出要素标注方问或位置公差时,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或最人实体实效边界要与各自基雅的理论正确方向或位置相--致。
4.2.2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在图样上用符孕题标注在基准字母之后。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推要素时,对基准要素的表面规定了以下规则:--一规则E基推要素的提取组成要素不得违反基推要素的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或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
规F当基准要素的导出要素没有标注几何公差要求,或者注有几何公差但其后没有符号时,基准要素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为最大实体尺寸(MMS)规G当基准要素的导出要索注有形状公差,且其后有符号时,基准要素的最大实休实效尺寸由MMS加上(对外部要素)或减去(对内部要素)该形状公差值。4.3最小实体要求(LMR)
4. 3. 1 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注有公差的要素最小实体要求(LMR)在图样上用符号①(见(B/T1182一2008)标注在导出要素的几何公差值之后。
最小实体要求(LMR)用于注有公差的要素时,对尺寸要素的表面规定了以下规则:规则H注有公差的要素的提取局部尺寸要,1)对于外尺寸要素,等于或大于最小实体尺寸(LMS);2))对于内尺寸要素,等于或小于最小实体尺寸(LMS)。规则I注有公差的要素的提取局部尺寸要:1)对于外尺寸要素,等于或小于最大实体尺寸(MMS);2)对于内尺寸要素,等于或大于最大实体尺寸(MMS)。规则J注有公差的要素的提取组成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或其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
规则K当一个以上注有公差的要素用同一公差标注,或者是注有公差的要素的的导出要案标注方向或位置公差时,其最小实体实效状态或最小实体实效边界要与各自基准的理论正确方向或位置相一致。
4.3.2量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在图样上用符号心标注在基推学母之后。4
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对基准要素的表面规定了以下规则:GB/T16671—2009
规则 L基准要素的提取组成要素不得违反基准要素的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或最小实体实效迹界(LMVB)。
规则M当基要素的导出要索没有标注几何公差要求,或者注有几何公差但其后没有符号①时,基准要素的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MVS)为最小实体尺寸(LMS)。规则N当基准要素的导出要素注有形状公差,且其后有符导①时,基准要素的最小实体实效尺寸由 LMS减去(对外部要素)或加上(对内部要素)该形状公差值。5可逆要求(RPR)
可逆要求(RPR)是最大实体要求(MMR)或最小实体要求(LMR)的附加要求,在图样上用符号@)(见GB/T 1182一2008)标注在或①之后。可逆要求仅用于注有公差的要素。在最太实体要求(MMR)或最小实体要求(LMR)附加可道要求(RPR)后,改变了尺小要索的尺寸公差,用可逆要求(RPR)可以充分利用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和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的尺寸,在制造可能性的基础上,可逆要求(RPR)允许尺寸和儿何公差之间相互补偿。5.2可逆要求(RPR)用于最大实体要求(MMR)可逆要求(RPR)在图样上用符号标注在导出要素的几何公差值和符之后,通过以下规则改变注有公差要素表面的最大实体要求:规A无效:
规则 B~规则 D仍然有效。
5.3可逆要求(RPR)用于最小实体要求(LMR)可逆要求(RPR)在图样上用符号@标注在导出要素的儿何公差值和符号①之后,通过以下规则,效变注有公差要素表面的最小实体要求:规刻H无效:
一规则 I~规则 K 仍然有效。
GB/T 16671--200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带必和@的公差标注举例
本附录中的图例仅为助使用者理解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有些图例增加了一些详细内容,有些图例则有意不予完整。给出的尺寸和公差值仅仅为了对有关图例进行说明。例1图A.1 所示零件的预期功能是两销柱要与一个具有两个公称尺寸为10 mm的孔相距25 mm 的板类零件装配,且要与平面 A 相垂直。2×10=8.
a)图样标注
b)解释
图 .1两外圆柱要囊具有尺寸要求和对其娩具有位置度要求的 MMR 示例基于本标推给出的规则和定义,对本图例解释如下:9.8 -
拉置度
)动态公图
a)两销柱的提取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其直径为MMVS=10.3mm见规则 C,3. 14,3. 15 和 3. 15 注 1)两销柱的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直径均应大于 LMS=9.8 mtn[见规则B1)和3.13]且均应小b
于 MMS=10. 0 mm见规刚 A 1)和 3 11 两个MMVC的位置处于其轴线彼此相距为理论正确尺寸 25 mm,且与基准 A保持理论正确垂直(见规则 D)。
补充解释:图A.1a)中两销柱的轴线位置度公差(0.3 mm)是这两错柱陶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定的;若这两销柱均为其最小实体状态(LMC)时其轴线位置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可为图A.1a)中给定的轴线位置度公差(0.3mm)与销柱的尺寸公差(0.2 mm)之和o.5mm;当两销杜各自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小实体状态(LMC)之间,其轴线位置度公差在0.3mm~0.5 mm之间变化。图A,lc)给出了表述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例2图A.2所示零件的预期功能也是两销柱要与一个具有两个公称尺寸为410m的孔相距25 mm 的板类零件装配,且要与平面A相垂直。6
2×虹0-8.2
E)图群标往
b)解释
图 A,2两外圆柱要素具有尺寸要求和对其轴具有位置度要求的 MMR 和附加 RPR 示例基于本标准给出的规则和定义,对本图例解释如下:-0. 1
GB/T16671—2009
位置度
$+0.1+o.2+0.3 d
)动公差图
两销柱的提取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其直径为 MMVS=10.3 Ⅱm(见a
规则 C,3. 14,3. 15 和 3. 15 注 1);两销柱的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直径均应大于LMS一9,&mm[见规则 B 1)和 3.13];RPR允许b)
其局部直径从 MMS(=10. 0 mm)增加至 MMVS(=10, 3 mm):两个 MMVC的位置处于其轴线被此相距为理论正确尺小 25 m,且与基准 A 保持理论正确垂直(见规则D)。
补充解释:图A,2a)中两销柱的轴线位置度公差(0.3mm)是这两销柱均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定的;若这两销柱均为其最小实体状态(LMC)时,其轴线位置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可为图A2a)中给定的轴线位置度公差($o.3tmm)与销柱的尺寸公差(0.2mm)之和0.5mm:当两销柱各自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小实体状态(LMC)之间,其轴线位置度公差在 0.3 mm~0.5mm之间变化。由于本例还附了可逆要求(RPR),因此如果两销柱的轴线位置度误差小于给定的公差(o.3mm)时,两销柱的尺寸公差允许大于0.2mm,即其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真径均可大于它们的最大实体尺寸(MMS1.0 mm);如果两销柱的轴线位置度误差为零,则两销柱的尺寸公差允许增大至10.3mm。图A.2c)给出了表述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例3图A,3a)为一标注公差的轴,其预期的功能是可与一个等长的标注公差的孔形成间配合。一0.1
a)图样标注
b)解释
图A3一个外厕柱要素具有尺寸要求和对其轴线具有形状(直线度)要求的 MMR 示例34 9-
直线度
e)动态公差图
GB/T 16671—2009
基于本标准给出的规则和定义,对本图例解释如下轴的提取要素不得违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其直径为MMVS-35.1 trutn(见规则 C,a)
3. 14,3. 15 和 3. 15 注 1) ;b)轴的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直径应大于LMS=34.9mm[见规则B1)和3.13]且应小于MMS35. 0 mm[见规 A 1)和 3. 11];c)MMVC的方间和位置无约束。
补充解释:图A,3a)中轴线的直线度公差($o.1mm)是该轴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定的:若该轴为其最小实体状态(LMC)时,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可为图A.3a)中给定的轴线直线度公差(o.1 mn)与该轴的尺寸公差(0.1mm)之和o.2mm;若该轴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小实体状态(LMC)之间,其辅线真线度公差在0.1mm0.2mm之间变化。图A.3c)给出了表述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
例4图A,4a)为一标往公差的孔,其预期的功能是可与一个等长的标注公差的轴形成间隙配合。直线度
)图样标注
b) 解释
图鑫.4一个内圆柱要素具有尺寸要求和对其辑线具有形状(直线度)要求的MMR示例基于本标准给出的规则和定义,对本图例解释如下0.1
)动态公差图
a)孔的提取要索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休实效状态(MMVC),其直径为 MMVS=35.1 mm(见规则C,3. 14,3, 15 和 3. 15 注 1) b)孔的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直径应小于 LMS=35.3 Ⅱm[见规则 B 2)和 3. 13]且应大于 MMS** 35. 2 mm[见规则 A 2)和 3. 11] ;e)MMVC的方间和位置无约束。
补充解释:图A,4a)中轴线的直线度公差(Φo.1mm)是该孔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定的;若该轴为其最小实体状态(LMC)时,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可为图A.4a)中给定的轴线直线度公差($o. 1 mm)与该孔的尺寸公差(0. 1 mm)之和 0. 2 mm;若该孔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小实体状态(LMC)之间,其轴线直线度公差在0.1mm~$0.2mm之间变化。图A4c)给出了表述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
GB/T16671--2009
例5图A.5a)为-标注公差的轴,其预期的功能是可与一个等长的标注公差的孔形成间原配合。直线度
a)图样标注
b) 解释
图 A,5一个外国柱要素具有尺寸要求和对其轴线具有形状(直线度)要求的MMR(具有0示例)基于本标准给出的规则和定义,对本图例解释如下:)动态公燕图
a)轴的提取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其直径为MMVS=35,1mm(见规则C,3.14,3.15和3.15注1)
轴的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直径应大于LMS34.9mmL见规则B1)和3.13I且应小于MMSb)
=35. 1 mm[见规则 A 1)和 3. 11];c)MMVC的方和位置无约束。
补充解释:图A.5a)中轴线的直线度公差(αmm)是该轴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定的,辅线直线度公差为零,即该轴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不允许有轴线直线度误差,若该轴为其最小实体状态(LMC)时,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可为图 A. 5a)中给定的轴线直线度公差(0 mm)与该轴的尺公差(0.2mm)之和0.2m,也即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只等于该轴的尺寸公差(0.2 mm)若该轴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小实体状态(LMC)之间,其轴线直线度公差在do mm~o.2 mm之间变化。图 A.5c)给出了表述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例6图 A.6a)为-标注公差的孔,其预期的功能是可与个等长的标注公差的轴形成间鲸配合。直线度
B)图样标注
b)解释
图A.6一个内圆柱要素具有尺寸要求和0.1
对其轴线具有形状(直线度)要求的MMR(具有0示例)35.3
)动态公差图
GB/T16671--2009
基于本标准给出的规则和定义,对本图例解释如下:a)孔的提圾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其直径为MMVS一35.1mm(见规则 C,3. 14 .3. 15 和 3. 15 注 1) :b)孔的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直径应小于LMS35.3mmL见规则B2)和3.137且应大于MMS=35. 1 mm[见规 A 2)和 3. 11];c)MMVC的方向和位置无纳束。
补充解释:图A.6a>中轴线的直线度公差(mtm)是该孔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定的,轴线直线度公差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定的,轴线直线度公差为零,即该孔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不允许有轴线直线度误差,若该孔为其最小实体状态(LMC)时,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可为图A.6a)中给定的轴线直线度公差(somm)与该孔的尺寸公差(0.2mm)之和0.2mm也即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只等于该孔的尺寸公差(0.2mm);若该孔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小实体状态(LMC)之间,其轴线直线度公差在Omm~o.2m之间变化。图A.6c)给出了表述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例7图7a)所示零件的预期功能是与图8a)所示零件相装配,而且要求轴装人孔内时两基准平面应尚时相接触。
乘直度
a)图样标注
图 A.7一个外圆柱要素具有尺寸要求和对其轴线具有方向(垂直度)要求的MMR示例基于本标准给出的规则和定义,对本图例解释如下35 0
)动态公差图
a)轴的提取要索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其直径为MMVS=35.1tnm(见规她 C,3. 14, 3. 15 和 3. 15 注 1) ;b轴的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直径应大于LMS=34.9mm[见规测B1)和3.13]H应小于MMS=35, 0 mmL见规则 A 1)和 3, 11];c)MMVC的方间与基准垂首但其位置无约束(见规则D)。补充解释:图A.7a)中轴线的垂直度公差(do.1mm)是该轴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纷定的;若该轴为其最小实体状态(LMC)时,其轴线垂直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可为图A.7a)中给定的轴线直线度公差(o.1mtm)与该轴的尺寸公差(0.1mm)之和0.2mm;若该轴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小实体状态(LMC)之间,其轴线垂直度公差在o.1mm0.2mm之间变化。图A.7c)给出了表述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宝家标准
GB/T16671—2009
代替GB/T16671199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儿何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Geometrical tolerancingMaximum material reguirernent (MMR) . least material requirement (LMR)and reciprocity requirement (RPR)(ISO2692:2006,MOD)
2009-03-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1-01实施
GB/T16671—2009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2692:2006《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最大实体要求(MMR)、最小实体要求(LMR)和可逆要求(RPR)》,在文本结构上与ISO 2692;2006完全对应,基本概念和规则、符号、标注方法和应用示例等方面均与ISO2692:2006一致。在不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交流的前提下,考虑到我国国情,从实施本标准的经验与习惯、以及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标准的角度出发,本标准进行了一些修改,主要修攻如下;—“本国际标准”—词改为“本标准”;一删除了ISO2692:2006的前言和引言;-将最大/最小实体实效边界(MMVB/LMVB)的概念,列为最大/最小实体实效状态(MMVC/LMVC)的注1,其作用与最大/最小实体实效状态(MMVC/LMVC)等同;在附录A应用①,①,?标往公差的各个示例中,补充了尺寸要素的尺寸和其导出要素几何公差关系的分析·并增加了相应的动态公差图:除了ISO2692:2006中一些术语和定义的注释1一将附录A的图A.1a)、图 A.2a)中形位公差图框中垂直度的符号改为位置度符号。本标准代替GB/T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婴求和可逆要求》,与1996版相比,主要变化为:
为与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系列标准统一,修订了标名称:…一将\形状和位置公差”改为“几何公差”;根据ISO2692:2006的术语和定义体系,补充和更新了GB/T16671一1996第3章的术语定义;
将第4章最大实体要求和第5章最小实体要求合并为一章(本版的第4章),并按照ISO2692:2006的第4章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进行了改写;一将附录E可逆要求列为第5章,并按照ISO2692:2006的第5章进行了改写;-删除了第6章代号和附录A;
将附录 B、附录 C,附录 D合并为一个附录(本版的附录 A),并按照 ISO 2692:2006 附录 A 带慰、心、?的公差标注示例进行了改写。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 和附录 C 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在 GPS 体系中的位置在附录 C 中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产品尺寸和儿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中原工学院。本标推主要起草人:李晓沛、赵卓肾、张赫娜、赵祥,景剪觉赵风食,陈景玉,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厉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6671—1996.
1范围
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儿何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递要求GB/T 16671—2009
本标准规定了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图样表示方法及应用示例,
本标推适用于工件尺寸与几何公差需被此相关以满足其特殊功能要求的情说,例如满足零件可装配性(最大实体要求)、保证最小壁厚(最小实体要求),但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也适用于其他功能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推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月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期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00.12009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ISO 286-1 :1988,MOD)
GB/T1182-200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儿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IS0 1101 :2004,IDT)
GB/T18780.1—2002产品儿何量技术规范(GPS)儿何要素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定义(ISO 14660-1 :1999,IDT)
GB/T18780.2一2003产品几何最技术规范(GPS)几何要素第2部分:圆柱面和圆锥面的提取中心线、平行平面的提取中心面,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ISO 14660-2:1999,IDT)GB/Z20308200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总体规划(IS0/TR14638:1995,MOD)3术语和定义
GB/T1800.1—2009.GB/T18780.1-2002和GB/T18780.2--200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尺寸要素 feature of size
由一定大小的线性尺寸或角度尺寸确定的儿何形状。[GB/T 18780. 1—2002 中 2.2]3.2
组成要素 integral feature
面和面上的线。
(GB/T 18780. 1—2002 中 2. 1. 1)3.3
导出要素derived feature
由一个或几个组成要素得到的中心点,中心线或中心面。(GB/T18780.1—2002中2.1.2)
GB/T16671—2009
实际(组成)要素real(inteyral)fealure由接近实际<组成)要紊所限定的T.件实际表面的组成要素部分。[CB/T 18780. 1—2002 中 2, 4, 1]3.5
提取组成要素extracted Intergral feature按规定方法,由实际(组成)要素提取有限数目的点所形成的实际(组成)要素的近似替代。[GB/T 18780. 1—2002 中 2. 5]3.6
提取导出要豪
exlructed derived feature
由一个或几个提取维成要素得到的中心点,中心线或中心面。[GB/T 18780, 1—2002 中 2. 5. 1]3.7
拟合组成要素asspciatediterralfeature按规定的方法由提取组成要素形成的并具有理想形状的组成要素。1GB/T 18780. 12002 F 2.6
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local size of an extracted integral feature一切提取组成要素上两对应点之间距离的统称,往:为方便起见,可将握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简称为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GB/T 1800. 1—2009 中 3.7. 2]3.8.1
提取圆柱面的局部尺寸local size of an extracted cylinder提取柱面的局部直径local diauneter of an extracted cylinder要素上两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其中:两对应点之间的连线通过拟合圆圆心:横截面垂直于由提取表面得到的拟合圆柱面的轴线。
[GB/T 18780.2—2003 中 3. 5]3. 8.2
两平行提取表面的局部尺寸local size of two parallel extracted surfaces两平行对应提取表面上两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其中:所有对应点的连线均乘直于拟合中心平面:撤合中心平面是由两平行提取表面得到的两拟合平行平面的中心平面(两拟合行平面之问的距离可能与公称距离不同)。
[GB/T 18780. 2—2003 3. 6]
最大实体状态maximum material candition (MMC)定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处处位子极限尺寸且使其具有实体最大时的状态。3.10
最大卖体尺寸 maximum material size (MMS)确定要素最大实体状态的尺寸。即外尺寸要素的上极限尺寸,内尺寸要素的下极限尺寸。3. 11
Jeast materlal conditio (LMC)最小实体状态
假定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处处位于极限尺寸且使其具有实体最小时的状态。2
最小实体尺寸least material size (LMS)GB/T16671--2009
确定娶素最小实体状态的尺寸。即外尺寸要素的下极限尺寸,内尺寸要素的上极限尺寸。3.13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aximum material virtual Bize(MMvS)尺寸要索的最大实体尺寸与其导出要索的几何公差(形状、方向或位置)共同作用产生的尺寸。注:对于外尺寸要素,MMVS=MMS十几何公差;对于内尺寸要素,MMVS=MMS一几何公差。3.14
最大实体卖效状态maximum material yirtual condition(MMyC)拟合要素的尺寸为其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时的状态。注 1: 量大实体实效状态对应的极限包穿面称之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aximum material virtual boundary,MMVB)
注2,当儿何公差是方向公差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和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受其方向所约束;当几何公差是位受公差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和量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受其位置所约束。3. 15
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eas1 malerial virtoal size (LMVS)尺寸要素的最小实体尺寸与其导出要素的几何公差形状,方向或位置)共同作用产生的尺寸。注对于外尺寸要素,LMVS-LMS一几何公差;对丁内尺寸要素,LMVS- LMS+几何公差。3.16
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east material virtual condition (LMVC)拟合要素的尺寸为其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MVS)时的状态。注1:最小实体实效状态对应的极想包容面称之为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eastrnaterialyirtualboundary,LMVB)往2:当几何公差是方向公差时-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和量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受其方向所约束,当儿何公差是位意公禁时,最小实体实效状琴(LMVC)和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受其位直所药束。3.17
最大实体要妾求mximum material requirement (MMR)尺寸要素的非理想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的一种尺寸要素要求,也即尺寸要紊的非理想要素不得超越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的一种尺寸要素要求。3.18
最小实体要求Ieast material requirement(LMR)尺寸要素的非理想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的一种尺寸要素要求,也即尺寸要素的非理想要素不得超越其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的一种尺寸要素要求。3.19
可要求reciprocity requirement (RPR)最大实体要求(MMR)或最小实体要求(LMR)的附加要求,表示尺寸公差可以在实际几何误差小于何公差之间的差值范围内增大。4最大实体要求MIMR)和最小实体要求(LMIR)4.1概要
最大实体要求(MMR)和最小实体要求(LMR)涉及组成要素的尺寸和几何公差的相互关系,这些要求用于尺寸要素的尺寸及其导出要紊儿何公差的综合要求。4.2最大实体要求(MMR)
4.2.1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注有公差的要素最大实体要求(MMR)在图样上用符号(见GB/T1182一2008)标注在导出要素的儿何公差值之后。
GB/T 16671—2009
最大实体要求(MMR)用于注有公差的要素时,对尺寸要素的表面规定了以下规则:…规则A注有公差的要素的提取局部尺寸要:1)对于外尺寸要素,等于或小于最大实休尺寸(MMS);2)对于内尺寸要素,等于或大于最大实体尺寸(MMS)。注1:当标有可逆要求(RPR),即在@之后加往时,此规则可以改变。规则B注有公差的要素的提最局部尺寸要:1)对于外尺寸要素,等于或大于最小实体尺寸(LMS);2)对于内尺寸要素,等于或小于最小实体尺寸(LMS)。规C注有公差的要素的提取组成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或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
注2:当儿何公整为形状公差时,标注口必与愈意义相间,规则D当一个以上注有公差的要索用同一公差标注,或者是注有公差的要素的导出要素标注方问或位置公差时,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或最人实体实效边界要与各自基雅的理论正确方向或位置相--致。
4.2.2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在图样上用符孕题标注在基准字母之后。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推要素时,对基准要素的表面规定了以下规则:--一规则E基推要素的提取组成要素不得违反基推要素的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或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
规F当基准要素的导出要素没有标注几何公差要求,或者注有几何公差但其后没有符号时,基准要素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为最大实体尺寸(MMS)规G当基准要素的导出要索注有形状公差,且其后有符号时,基准要素的最大实休实效尺寸由MMS加上(对外部要素)或减去(对内部要素)该形状公差值。4.3最小实体要求(LMR)
4. 3. 1 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注有公差的要素最小实体要求(LMR)在图样上用符号①(见(B/T1182一2008)标注在导出要素的几何公差值之后。
最小实体要求(LMR)用于注有公差的要素时,对尺寸要素的表面规定了以下规则:规则H注有公差的要素的提取局部尺寸要,1)对于外尺寸要素,等于或大于最小实体尺寸(LMS);2))对于内尺寸要素,等于或小于最小实体尺寸(LMS)。规则I注有公差的要素的提取局部尺寸要:1)对于外尺寸要素,等于或小于最大实体尺寸(MMS);2)对于内尺寸要素,等于或大于最大实体尺寸(MMS)。规则J注有公差的要素的提取组成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或其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
规则K当一个以上注有公差的要素用同一公差标注,或者是注有公差的要素的的导出要案标注方向或位置公差时,其最小实体实效状态或最小实体实效边界要与各自基准的理论正确方向或位置相一致。
4.3.2量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在图样上用符号心标注在基推学母之后。4
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对基准要素的表面规定了以下规则:GB/T16671—2009
规则 L基准要素的提取组成要素不得违反基准要素的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或最小实体实效迹界(LMVB)。
规则M当基要素的导出要索没有标注几何公差要求,或者注有几何公差但其后没有符号①时,基准要素的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MVS)为最小实体尺寸(LMS)。规则N当基准要素的导出要素注有形状公差,且其后有符导①时,基准要素的最小实体实效尺寸由 LMS减去(对外部要素)或加上(对内部要素)该形状公差值。5可逆要求(RPR)
可逆要求(RPR)是最大实体要求(MMR)或最小实体要求(LMR)的附加要求,在图样上用符号@)(见GB/T 1182一2008)标注在或①之后。可逆要求仅用于注有公差的要素。在最太实体要求(MMR)或最小实体要求(LMR)附加可道要求(RPR)后,改变了尺小要索的尺寸公差,用可逆要求(RPR)可以充分利用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和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的尺寸,在制造可能性的基础上,可逆要求(RPR)允许尺寸和儿何公差之间相互补偿。5.2可逆要求(RPR)用于最大实体要求(MMR)可逆要求(RPR)在图样上用符号标注在导出要素的几何公差值和符之后,通过以下规则改变注有公差要素表面的最大实体要求:规A无效:
规则 B~规则 D仍然有效。
5.3可逆要求(RPR)用于最小实体要求(LMR)可逆要求(RPR)在图样上用符号@标注在导出要素的儿何公差值和符号①之后,通过以下规则,效变注有公差要素表面的最小实体要求:规刻H无效:
一规则 I~规则 K 仍然有效。
GB/T 16671--200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带必和@的公差标注举例
本附录中的图例仅为助使用者理解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有些图例增加了一些详细内容,有些图例则有意不予完整。给出的尺寸和公差值仅仅为了对有关图例进行说明。例1图A.1 所示零件的预期功能是两销柱要与一个具有两个公称尺寸为10 mm的孔相距25 mm 的板类零件装配,且要与平面 A 相垂直。2×10=8.
a)图样标注
b)解释
图 .1两外圆柱要囊具有尺寸要求和对其娩具有位置度要求的 MMR 示例基于本标推给出的规则和定义,对本图例解释如下:9.8 -
拉置度
)动态公图
a)两销柱的提取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其直径为MMVS=10.3mm见规则 C,3. 14,3. 15 和 3. 15 注 1)两销柱的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直径均应大于 LMS=9.8 mtn[见规则B1)和3.13]且均应小b
于 MMS=10. 0 mm见规刚 A 1)和 3 11 两个MMVC的位置处于其轴线彼此相距为理论正确尺寸 25 mm,且与基准 A保持理论正确垂直(见规则 D)。
补充解释:图A.1a)中两销柱的轴线位置度公差(0.3 mm)是这两错柱陶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定的;若这两销柱均为其最小实体状态(LMC)时其轴线位置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可为图A.1a)中给定的轴线位置度公差(0.3mm)与销柱的尺寸公差(0.2 mm)之和o.5mm;当两销杜各自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小实体状态(LMC)之间,其轴线位置度公差在0.3mm~0.5 mm之间变化。图A,lc)给出了表述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例2图A.2所示零件的预期功能也是两销柱要与一个具有两个公称尺寸为410m的孔相距25 mm 的板类零件装配,且要与平面A相垂直。6
2×虹0-8.2
E)图群标往
b)解释
图 A,2两外圆柱要素具有尺寸要求和对其轴具有位置度要求的 MMR 和附加 RPR 示例基于本标准给出的规则和定义,对本图例解释如下:-0. 1
GB/T16671—2009
位置度
$+0.1+o.2+0.3 d
)动公差图
两销柱的提取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其直径为 MMVS=10.3 Ⅱm(见a
规则 C,3. 14,3. 15 和 3. 15 注 1);两销柱的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直径均应大于LMS一9,&mm[见规则 B 1)和 3.13];RPR允许b)
其局部直径从 MMS(=10. 0 mm)增加至 MMVS(=10, 3 mm):两个 MMVC的位置处于其轴线被此相距为理论正确尺小 25 m,且与基准 A 保持理论正确垂直(见规则D)。
补充解释:图A,2a)中两销柱的轴线位置度公差(0.3mm)是这两销柱均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定的;若这两销柱均为其最小实体状态(LMC)时,其轴线位置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可为图A2a)中给定的轴线位置度公差($o.3tmm)与销柱的尺寸公差(0.2mm)之和0.5mm:当两销柱各自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小实体状态(LMC)之间,其轴线位置度公差在 0.3 mm~0.5mm之间变化。由于本例还附了可逆要求(RPR),因此如果两销柱的轴线位置度误差小于给定的公差(o.3mm)时,两销柱的尺寸公差允许大于0.2mm,即其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真径均可大于它们的最大实体尺寸(MMS1.0 mm);如果两销柱的轴线位置度误差为零,则两销柱的尺寸公差允许增大至10.3mm。图A.2c)给出了表述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例3图A,3a)为一标注公差的轴,其预期的功能是可与一个等长的标注公差的孔形成间配合。一0.1
a)图样标注
b)解释
图A3一个外厕柱要素具有尺寸要求和对其轴线具有形状(直线度)要求的 MMR 示例34 9-
直线度
e)动态公差图
GB/T 16671—2009
基于本标准给出的规则和定义,对本图例解释如下轴的提取要素不得违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其直径为MMVS-35.1 trutn(见规则 C,a)
3. 14,3. 15 和 3. 15 注 1) ;b)轴的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直径应大于LMS=34.9mm[见规则B1)和3.13]且应小于MMS35. 0 mm[见规 A 1)和 3. 11];c)MMVC的方间和位置无约束。
补充解释:图A,3a)中轴线的直线度公差($o.1mm)是该轴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定的:若该轴为其最小实体状态(LMC)时,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可为图A.3a)中给定的轴线直线度公差(o.1 mn)与该轴的尺寸公差(0.1mm)之和o.2mm;若该轴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小实体状态(LMC)之间,其辅线真线度公差在0.1mm0.2mm之间变化。图A.3c)给出了表述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
例4图A,4a)为一标往公差的孔,其预期的功能是可与一个等长的标注公差的轴形成间隙配合。直线度
)图样标注
b) 解释
图鑫.4一个内圆柱要素具有尺寸要求和对其辑线具有形状(直线度)要求的MMR示例基于本标准给出的规则和定义,对本图例解释如下0.1
)动态公差图
a)孔的提取要索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休实效状态(MMVC),其直径为 MMVS=35.1 mm(见规则C,3. 14,3, 15 和 3. 15 注 1) b)孔的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直径应小于 LMS=35.3 Ⅱm[见规则 B 2)和 3. 13]且应大于 MMS** 35. 2 mm[见规则 A 2)和 3. 11] ;e)MMVC的方间和位置无约束。
补充解释:图A,4a)中轴线的直线度公差(Φo.1mm)是该孔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定的;若该轴为其最小实体状态(LMC)时,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可为图A.4a)中给定的轴线直线度公差($o. 1 mm)与该孔的尺寸公差(0. 1 mm)之和 0. 2 mm;若该孔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小实体状态(LMC)之间,其轴线直线度公差在0.1mm~$0.2mm之间变化。图A4c)给出了表述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
GB/T16671--2009
例5图A.5a)为-标注公差的轴,其预期的功能是可与一个等长的标注公差的孔形成间原配合。直线度
a)图样标注
b) 解释
图 A,5一个外国柱要素具有尺寸要求和对其轴线具有形状(直线度)要求的MMR(具有0示例)基于本标准给出的规则和定义,对本图例解释如下:)动态公燕图
a)轴的提取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其直径为MMVS=35,1mm(见规则C,3.14,3.15和3.15注1)
轴的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直径应大于LMS34.9mmL见规则B1)和3.13I且应小于MMSb)
=35. 1 mm[见规则 A 1)和 3. 11];c)MMVC的方和位置无约束。
补充解释:图A.5a)中轴线的直线度公差(αmm)是该轴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定的,辅线直线度公差为零,即该轴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不允许有轴线直线度误差,若该轴为其最小实体状态(LMC)时,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可为图 A. 5a)中给定的轴线直线度公差(0 mm)与该轴的尺公差(0.2mm)之和0.2m,也即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只等于该轴的尺寸公差(0.2 mm)若该轴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小实体状态(LMC)之间,其轴线直线度公差在do mm~o.2 mm之间变化。图 A.5c)给出了表述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例6图 A.6a)为-标注公差的孔,其预期的功能是可与个等长的标注公差的轴形成间鲸配合。直线度
B)图样标注
b)解释
图A.6一个内圆柱要素具有尺寸要求和0.1
对其轴线具有形状(直线度)要求的MMR(具有0示例)35.3
)动态公差图
GB/T16671--2009
基于本标准给出的规则和定义,对本图例解释如下:a)孔的提圾要素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其直径为MMVS一35.1mm(见规则 C,3. 14 .3. 15 和 3. 15 注 1) :b)孔的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直径应小于LMS35.3mmL见规则B2)和3.137且应大于MMS=35. 1 mm[见规 A 2)和 3. 11];c)MMVC的方向和位置无纳束。
补充解释:图A.6a>中轴线的直线度公差(mtm)是该孔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定的,轴线直线度公差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定的,轴线直线度公差为零,即该孔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不允许有轴线直线度误差,若该孔为其最小实体状态(LMC)时,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可为图A.6a)中给定的轴线直线度公差(somm)与该孔的尺寸公差(0.2mm)之和0.2mm也即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只等于该孔的尺寸公差(0.2mm);若该孔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小实体状态(LMC)之间,其轴线直线度公差在Omm~o.2m之间变化。图A.6c)给出了表述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例7图7a)所示零件的预期功能是与图8a)所示零件相装配,而且要求轴装人孔内时两基准平面应尚时相接触。
乘直度
a)图样标注
图 A.7一个外圆柱要素具有尺寸要求和对其轴线具有方向(垂直度)要求的MMR示例基于本标准给出的规则和定义,对本图例解释如下35 0
)动态公差图
a)轴的提取要索不得违反其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其直径为MMVS=35.1tnm(见规她 C,3. 14, 3. 15 和 3. 15 注 1) ;b轴的提取要素各处的局部直径应大于LMS=34.9mm[见规测B1)和3.13]H应小于MMS=35, 0 mmL见规则 A 1)和 3, 11];c)MMVC的方间与基准垂首但其位置无约束(见规则D)。补充解释:图A.7a)中轴线的垂直度公差(do.1mm)是该轴为其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纷定的;若该轴为其最小实体状态(LMC)时,其轴线垂直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可为图A.7a)中给定的轴线直线度公差(o.1mtm)与该轴的尺寸公差(0.1mm)之和0.2mm;若该轴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小实体状态(LMC)之间,其轴线垂直度公差在o.1mm0.2mm之间变化。图A.7c)给出了表述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40050-2021 网络关键设备安全通用要求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39092-2020 航空器环境控制系统图解符号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