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6948-200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
标准号:
GB/T 6948-2008
标准名称: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8-08-07 -
实施日期:
2009-03-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3.68 MB
替代情况:
替代GB/T 6948-1998采标情况:
MOD ISO 7404-5:1994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代替GB/T6948—1998《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在显微镜油浸物镜下测定煤的抛光面上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和随机反射率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之单煤层煤或混配煤的反射率测定。褐煤的反射率测定、沉积岩中分散有机质的反射率测定可参照使用。本标准不适用于通过自动化显微镜分析由计算机软件解释镜质体反射率测值的方法。本标准不适用于测定混配煤组成的比例。本标准与GB/T6948—1998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下:———将GB/T6948—1998中对“仪器”、“显微镜光度计的技术要求”的内容归入MT/T1053—2008《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的显微镜光度计技术条件》中,本标准第6章和8.2引用该煤炭行业标准;———增加了混配煤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方法(本标准8.3.4) GB/T 6948-200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 GB/T6948-2008

部分标准内容:
ICS73.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948-2008
代替GB/T6948-199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Method of determining microscopically the reflectance of vitrinite in coal(ISO 7404-5:1994,Methods for the petrographic analysis ofbituminous coal and anthracite--Part 5Method ofdetermining microscopically the reflectance of vitrinite,MOD)2008-08-0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3-01实施
GB/T 6948—2008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7404-5:1994(E)《烟煤和无烟煤的煤岩分析方法—第5部分:镜质体反射率的显微镜测定方法》(英文版)。本标准根据ISO7404-5:1994(E)重新起草。为了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本国家标准条款和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由于我国法律要求和实际情况,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附录B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和引言。
本标准代替GB/T6948-1998《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本标准与GB/T6948—1998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下:将GB/T6948一1998中对“仪器”“显微镜光度计的技术要求”的内容归入MT/T1053-2008《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的显微镜光度计技术条件》中,本标准第6章和8.2引用该煤炭行业标准;
-增加了混配煤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方法(本标准8.3.4)。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文钊、张秀仪、叶道敏。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6948—1986、GB/T6948-1998。I
1范围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GB/T6948—2008
本标准规定了在显微镜油浸物镜下测定煤的抛光面上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和随机反射率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之单煤层煤或混配煤的反射率测定。褐煤的反射率测定、沉积岩中分散有机质的反射率测定可参照使用。本标准不适用于通过自动化显微镜分析由计算机软件解释镜质体反射率测值的方法。本标准不适用于测定混配煤组成的比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2937煤岩术语(GB/T 12937—2008,ISO 7404-1:1994 ,Methods for the petrographic a-nalysis ofbituminous coal and anthracite--Partl:Vocabulary,MOD)GB/T16773—2008煤岩分析样品制备方法(ISO7404-2:1985,Methodsforthepetrographica-nalysis of bituminous coal and anthracite--Part 2: Method of preparing coal samples, MOD)MT/T1053-2008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的显微镜光度计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
GB/T12937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原理
在显微镜油浸物镜下,对镜质体抛光面上的限定面积内垂直人射光的反射光(入=546nm)用光电转换器测定其强度,与已知反射率的标准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反射光强度进行对比。由于单煤层煤中各镜质体颗粒之间光学性质有微小差异,在混配煤中差异更大,故须从不同颗粒上取得足够数量的测值,以保证结果的代表性。5材料
5.1油浸液
应采用不易干、无腐蚀性、不含有毒物质的油浸液,其在23℃时折射指数N。(入=546nm的光中)为1.5180±0.0004,温度系数小于0.0005K-1。宜定期检查油浸液的折射指数。5.2校准用标准物质
5.2.1反射率标准物质
应选用与煤的反射率相近的一系列反射率标准物质。宜使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计量器具一一显微镜光度计用反射率标准物质,见表1。也可选用与煤的反射率相近的其他有证标准物质。
使用时应保持反射率标准物质的表面光洁。抛光面与显微镜光轴的垂直性。1
GB/T 6948—-2008
用表1中的系列标准物质相互检查反射率值有无变化,若其变化极差超过标准值的2%,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应更换新的反射率标准物质。表1显微镜光度计用反射率标准物质标准物质级别
5.2.2零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编号
GBW13401
GBW13402
GBW13403
GBW13404
GBW(E)130013
GBW(E)130012
镓石榴石
钇铝石榴石
蓝宝石
K,玻璃
金刚石
碳化硅
折射指数N。
(入=546nm)
反射率(标准值)/%
(N。=1.518 0)
宜选用表1中GBW13404,或在不透明的树脂块上钻一5mm深的小孔,孔中充满油浸液(5.1),作为零标准物质。
6仪器
显微镜光度计应符合MT/T1053一2008中第3章的技术要求。7样品制备
按GB/T16773中所述方法制备粉煤光片和块煤光片。样品抛光后,应在干燥器中干燥10h后;或在30℃~40℃的烘箱中干燥4h后方可进行反射率测定。待测样品应存放于干燥器中。对已长期暴露在空气或油浸中的抛光面,再次检验之前应按GB/T16773—2008第6章重新抛光。
8测定步骤
8.1仪器调节和校准
8.1.1仪器启动
应维持室温在18℃~28℃之间。依次打开电源、灯和仪器的其他电器部件开关,并调到规定的数值上。经过一定时间(宜超过30min)使仪器在测量前达到稳定。8.1.2显微镜调节
若显微镜中有检偏器,首先应将其移出光路。测定随机反射率时,应从光路中移去起偏器。测定最大反射率时,若采用平面玻璃或史密斯(Smith)垂直照明器,应将起偏器放在0°位置;若采用贝瑞克(Berek)棱镜垂直照明器,则应将起偏器置于45°位置。若采用片状起偏器,当其有明显褪色时,应检查并更换。
8.1.3照明
将油浸液(5.1)滴在已整平于载片上的样品抛光面上。并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检查显微镜灯是2
GB/T6948—2008
否已正确地调节成克勒(Kohler)照明\。用视域光圈调节照明视域,使其直径小于全视域的1/3。调节孔径光圈。以减少耀光2,但不必过分降低光的强度,一且调节好,测定过程中就不应再改变其孔径大小。
使物镜向载物台旋转轴对中;使视域光圈的像准焦并对中;调节测量光圈,使其中心与十字丝中心重合,如果看不见测量光圈送加在样品上的像时,可在视域中选一光亮的包裹体,如黄铁矿晶体等使其正对十字丝中心,调节测量光圈的中心位置,直到光电转换器信号达到最高值为止。8.2检验仪器的可靠性并标定仪器8.2.1仪器的可靠性
仪器应符合MT/T1053—2008中3.2~3.7规定的技术要求。8.2.2仪器的标定
先选取两个与试样反射率相近的标准物质在显微镜下进行标定,使显示的读数与其标准值之差不可大于标准值的2%,才能进行试样的测定。测定反射率时宜用50倍或32倍的油浸物镜;滤光装置的透射峰波长范围应为(546士5)nm,半峰宽小于30nm。
8.3镜质体反射率测定
8.3.1测定对象
对烟煤和无烟煤,测定对象应为均质镜质体或基质镜质体;对褐煤,测定对象应为均质凝胶体或充分分解腐木质体。
对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小于1.40%、或随机反射率小于1.30%的煤,宜在测定结果中对所测显微亚组分进行标注。
8.3.2在油浸物镜下测定镜质体最大反射率按8.1.2的规定,应确保显微镜上装有起偏器。在仪器校准之后,将样品整平,放入推动尺之中,滴上油浸液(5.1)并准焦。从测定范围的一角开始测定,用推动尺微微移动样品,直至十字丝中心对准一个合适的镜质体测区。应确保测区内不包含裂隙、抛光缺陷、矿物包体和其他显微组分碎屑,而且应远离显微组分的边界和不受突起影响;测区外缘10μm以内无黄铁矿、惰质体等高反射率物质。1)克勒照明的调节方法:移开灯前的毛玻璃,推入镜筒上的勃氏镜(或取下目镜),观察物镜后焦面,调节聚焦到孔径光圈上的灯丝像,使其对中十字丝,并均匀充满孔径光圈,然后使毛玻璃复位。2)减少耀光的方法:推人勃氏镜(或取下目镜),观察物镜后焦面,若用平面玻璃照明器或史密斯照明器时,使孔径光圈像向十字丝中心对中[见图1中a);若使用贝瑞克棱镜照明器时,孔径光圈像的中心偏离物镜中心[见图1中b)]。在保证足够分辨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孔径光圈,以便缩小物镜的有效孔径角。然后关上半挡板,以进一步除去杂散光。
a)平面玻璃照明器
b)贝瑞克校镜照明器
图1孔径光圈像的位置
GB/T6948—2008
将光线投到光电转换器上,同时缓慢转动载物台360°,记录旋转过程中出现的最高反射率读数。根据样品中镜质体的含量设定合理的点距和行距,以保证所有测点均匀布满全片。以固定步长推动样品,当十字丝中心落到一个不适于测量的镜质体上时,可用推动尺微微推动样品,以便在同一煤粒中寻找一个符合本条第二段要求的测区,测定之后,推回原先的位置,按设定的步长继续前进。到测线终点时,把样品按设定行距移向下一测线的起点。继续进行测定。测定过程中发现测值异常时,应用与样品反射率最高值接近的反射率标准物质(5.2.1)重新检查仪器,如果其测值与标准值之差大于标准值的2%,应放弃样品的最后一组读数。再用5.2.1中的标准物质标定仪器(8.2.2),合格后,重新测定。每个单煤层煤样品的测点数目,因其煤化程度及所要求的准确度不同而有所差别,按表2的规定执行。
表2单煤层煤样品中镜质体最大反射率测定点数最大反射率
>0.45~1.10
>1.10~2.00
>2.00~2.70
>2.70~4.00
aα为准确度,即与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8.3.3在油浸物镜下测定镜质体随机反射率不同准确度下的最少测点数
移开显微镜上的起偏器,以自然光人射,不旋转载物台。其余测定步骤按8.3.2,但单煤层煤样品中测点数应按表3的规定执行。
表3单煤层煤样品中镜质体随机反射率测定点数随机反射率
>0.45~1.00
>1. 00~1. 90
>1.90~2.40
>2.40~3.50
aα为准确度,即与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8.3.4混配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测定不同准确度下的最少测点数
宜采用0.4mm×0.4mm或0.5mm×0.5mm的点行距。用直径25mm或边长25mm的粉煤光片,宜按8.3.3测定其镜质体随机反射率,也可按8.3.2测定镜质体最大反射率。测点数应达到250点以上。若98%的测值变化范围大于0.40%,则应按上述点行距测定第二个粉煤光片,测点数应达到500点以上;否则可不测第二个粉煤光片。4
9结果表述
GB/T6948—2008
9.1测定结果宜以单个测值计算反射率平均值和标准差的方法进行计算。也可用0.05%的反射率间隔(半阶)或0.10%的反射率间隔阶)的点数计算反射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9.2按单个测值计算反射率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公式见式(1)和式(2):R
式中:
n(n-1)
R—一平均最大反射率或平均随机反射率,%;R第i个反射率测值;
n-——测点数目;
S—标准差。
9.3按阶或半阶计算反射率平均值和标准差的方法如下:(1)
·(2)
按0.10%的反射率间隔(阶),或按0.05%的反射率间隔(半阶)为单位,分别统计各阶(或半阶)的测点数及其占总数的百分数,作出反射率直方图(见附录A),计算出反射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公式见式(3)和式(4):
式中:
R,——第i阶(或半阶)的中间值;X,第i阶(或半阶)的测点数。
(R)X,) -nR2
注:阶的表示法:[0.50,0.60)、[0.60,0.70)、[0.70,0.80)、[0.80,0.90)、。阶的中间值:0.55、0.65、0.75、0.85、。半阶的表示法:[0.50,0.55)、[0.55,0.60)、[0.60,0.65、[0.65,0.70)、。半阶的中间值:0.525、0.575、0.625、0.675、*10精密度
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应按表4、表5的规定执行。表4镜质体最大反射率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样品最大反射率
>1.10~2.00
>2.00~2.70
重复性限/%
·(3)
(4)
再现性限/
GB/T6948—2008
样品最大反射率
Rmax /%
>2.70~4.00
aα为准确度。
最大反射率
>1. 00~1. 90
>1.90~2.40
>2.40~3.50
aα为准确度。
表4(续)
重复性限/%
表5镜质体随机反射率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重复性限/%
应定期进行实验室内重复性和实验室之间再现性的检查。11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宜包括以下内容:
依据的标准名称;
再现性限/
再现性限/
对样品鉴定所需的全部细节(送样单位、送样者、送样编号、实验室样品编号、采样地点:煤田、矿区、钻孔号、煤层号、深度、车厢号、煤堆位置等);实验室名称及地址;
检测日期;
总测点数、最终结果(反射率平均值取2位小数、标准差取3位小数);-检测的反射率类型;检测的各镜质体亚组分的名称;在检测过程中所见到的与检测结果有关的其他特征;反射率标准物质的名称及其反射率值,室温、检测仪器型号、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测定者、审核者。
镜质体反射率检测结果报告格式及内容参见附录C。煤的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与平均随机反射率的统计关系参见附录D。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号与ISO7404-5:1994章条编号对照表A.1中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7404-5:1994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表A.1本标准章条号与IS07404-5:1994章条编号对照表本标准章条编号
8.1.1、8.1.2、8.1.3、8.1. 4
附录A
附录B
附录 C
附录 D
GB/T6948—2008
ISO7404-5:1994国际标准章条编号1
6.1、6.2、6.3、6.4、6.5
8.1.1、8.1. 2、8. 1.3、8.1. 48.2.1、8.2.2、8.2.3、8.2.4、8.2.58.3.1
10.1、10.2
9中图3和表2等
GB/T 6948-2008
附录Bwww.bzxz.net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7404-5:1994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B.1中给出了本标准与ISO7404-5:1994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表B.1本标准与ISO7404-5:1994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本标准的
章条编号
附录C
附录D
技术性差异
增加了“MT/T1053—2008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的显微镜光度计技术条件”
用我国生产的有证反射率标准物质代替ISO7404-5推荐的标准物质。比国际标准中推荐的标准物质少两个品种
用“MT/T1053-2008的第3章”中对显微镜光度计的技术要求代替ISO7404-5的第6章增加了“样品抛光后,应在干燥器中干燥10h后;或在30℃~40℃的烘箱中干燥4h后方可进行反射率测定。待测样品应存放于干燥器中。”用\MT/T1053—2008中3.2~3.7的规定”代替ISO7404-5中“仪器的可靠性和仪器校准”等技术要求
用表2和表3中规定的测点数代替ISO7404-5中对镜质体反射率测点数的要求。本标准中对测点数的要求力略低于ISO7404-5将反射率测值极差“0.40%~0.80%”和“>0.80%”两种情况合并为“98%的测值变化范围大于0.40%”。因反射率测值极差>0.80%的情况较少,本标准没有单独的要求用表4、表5中规定的具体精密度要求代替ISO7404-5:1994的要求。技术要求相当用附录C代替ISO7404-5:1994中图3和表2的检测结果格式
增加了镜质体最大反射率与随机反射率的统计关系
根据国内煤岩学专家的意见,将对显微镜光度计技术要求的内容放入该煤炭行业标准中,本标准直接引用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便于操作。实践证明我国生产的有证标准物质完全能满足镜质体反射率测试的需要
根据国内煤岩学专家的意见,将对显微镜光度计技术要求的内容放人该煤炭行业标准中,本标准直接引用。只是表述方式不一致,技术上要求更严将ISO7404-2:1985中7.5的要求直接写入本标准中,便于操作
根据国内煤岩学专家的意见,将对显微镜光度计技术要求的内容放人该煤炭行业标准中,本标准直接引用。只是表述方式不一致,技术上要求更严本标准将单煤层煤与混配煤的反射率测定分8.3和8.4分别叙述。本条所述单煤层煤的测点数要求能满足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的需要
制定GB/T15591—1995国家标准时,国内煤岩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实验,证明本标准对测点数的要求是可行的
1984年制定本国家标准时,国内煤岩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实验,证明了本标准对精密度的要求是可行的检测报告格式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作为资料性附录,可供本标准的使用者参考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镜质体反射率检测结果报告(实例)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检测报告格式见表C.1。表C.1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检测结果报告实验室样品编号:2008-0039
送样编号:YH057-3-2
采样地点:煤田、钻孔号、煤层、深度等反射率类型:R.m
送样单位:××××
送样者:××
反射率/%
(按半阶或阶划分)
0.60~0.65*
0.650.70b
0.70~0.75
0.75~0.80
0.80~0.85
0.85~0.90
0.90~0.95
总测点数:100
测点数
频率/
反射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Rm=0.77%,S=0.051%依据标准:GB/T6948—2008
检测单位:××××
检测单位地址:××××
a包含0.60,不包含0.65。
b包含0.65,不包含0.70,以此类推。室温:23℃
浸油折射指数(N.):1.5180
标准物质名称:蓝宝石、钇铝石榴石测定对象:
均质镜质体:62%
基质镜质体:38%
测值分布频率直方图
仪器型号:X×X显微镜光度计
测定者:×××
审核者:××
检测日期:××××年××月××日40
GB/T6948—200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948-2008
代替GB/T6948-199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Method of determining microscopically the reflectance of vitrinite in coal(ISO 7404-5:1994,Methods for the petrographic analysis ofbituminous coal and anthracite--Part 5Method ofdetermining microscopically the reflectance of vitrinite,MOD)2008-08-0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3-01实施
GB/T 6948—2008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7404-5:1994(E)《烟煤和无烟煤的煤岩分析方法—第5部分:镜质体反射率的显微镜测定方法》(英文版)。本标准根据ISO7404-5:1994(E)重新起草。为了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本国家标准条款和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由于我国法律要求和实际情况,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附录B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和引言。
本标准代替GB/T6948-1998《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本标准与GB/T6948—1998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下:将GB/T6948一1998中对“仪器”“显微镜光度计的技术要求”的内容归入MT/T1053-2008《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的显微镜光度计技术条件》中,本标准第6章和8.2引用该煤炭行业标准;
-增加了混配煤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方法(本标准8.3.4)。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文钊、张秀仪、叶道敏。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6948—1986、GB/T6948-1998。I
1范围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GB/T6948—2008
本标准规定了在显微镜油浸物镜下测定煤的抛光面上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和随机反射率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之单煤层煤或混配煤的反射率测定。褐煤的反射率测定、沉积岩中分散有机质的反射率测定可参照使用。本标准不适用于通过自动化显微镜分析由计算机软件解释镜质体反射率测值的方法。本标准不适用于测定混配煤组成的比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2937煤岩术语(GB/T 12937—2008,ISO 7404-1:1994 ,Methods for the petrographic a-nalysis ofbituminous coal and anthracite--Partl:Vocabulary,MOD)GB/T16773—2008煤岩分析样品制备方法(ISO7404-2:1985,Methodsforthepetrographica-nalysis of bituminous coal and anthracite--Part 2: Method of preparing coal samples, MOD)MT/T1053-2008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的显微镜光度计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
GB/T12937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原理
在显微镜油浸物镜下,对镜质体抛光面上的限定面积内垂直人射光的反射光(入=546nm)用光电转换器测定其强度,与已知反射率的标准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反射光强度进行对比。由于单煤层煤中各镜质体颗粒之间光学性质有微小差异,在混配煤中差异更大,故须从不同颗粒上取得足够数量的测值,以保证结果的代表性。5材料
5.1油浸液
应采用不易干、无腐蚀性、不含有毒物质的油浸液,其在23℃时折射指数N。(入=546nm的光中)为1.5180±0.0004,温度系数小于0.0005K-1。宜定期检查油浸液的折射指数。5.2校准用标准物质
5.2.1反射率标准物质
应选用与煤的反射率相近的一系列反射率标准物质。宜使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计量器具一一显微镜光度计用反射率标准物质,见表1。也可选用与煤的反射率相近的其他有证标准物质。
使用时应保持反射率标准物质的表面光洁。抛光面与显微镜光轴的垂直性。1
GB/T 6948—-2008
用表1中的系列标准物质相互检查反射率值有无变化,若其变化极差超过标准值的2%,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应更换新的反射率标准物质。表1显微镜光度计用反射率标准物质标准物质级别
5.2.2零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编号
GBW13401
GBW13402
GBW13403
GBW13404
GBW(E)130013
GBW(E)130012
镓石榴石
钇铝石榴石
蓝宝石
K,玻璃
金刚石
碳化硅
折射指数N。
(入=546nm)
反射率(标准值)/%
(N。=1.518 0)
宜选用表1中GBW13404,或在不透明的树脂块上钻一5mm深的小孔,孔中充满油浸液(5.1),作为零标准物质。
6仪器
显微镜光度计应符合MT/T1053一2008中第3章的技术要求。7样品制备
按GB/T16773中所述方法制备粉煤光片和块煤光片。样品抛光后,应在干燥器中干燥10h后;或在30℃~40℃的烘箱中干燥4h后方可进行反射率测定。待测样品应存放于干燥器中。对已长期暴露在空气或油浸中的抛光面,再次检验之前应按GB/T16773—2008第6章重新抛光。
8测定步骤
8.1仪器调节和校准
8.1.1仪器启动
应维持室温在18℃~28℃之间。依次打开电源、灯和仪器的其他电器部件开关,并调到规定的数值上。经过一定时间(宜超过30min)使仪器在测量前达到稳定。8.1.2显微镜调节
若显微镜中有检偏器,首先应将其移出光路。测定随机反射率时,应从光路中移去起偏器。测定最大反射率时,若采用平面玻璃或史密斯(Smith)垂直照明器,应将起偏器放在0°位置;若采用贝瑞克(Berek)棱镜垂直照明器,则应将起偏器置于45°位置。若采用片状起偏器,当其有明显褪色时,应检查并更换。
8.1.3照明
将油浸液(5.1)滴在已整平于载片上的样品抛光面上。并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检查显微镜灯是2
GB/T6948—2008
否已正确地调节成克勒(Kohler)照明\。用视域光圈调节照明视域,使其直径小于全视域的1/3。调节孔径光圈。以减少耀光2,但不必过分降低光的强度,一且调节好,测定过程中就不应再改变其孔径大小。
使物镜向载物台旋转轴对中;使视域光圈的像准焦并对中;调节测量光圈,使其中心与十字丝中心重合,如果看不见测量光圈送加在样品上的像时,可在视域中选一光亮的包裹体,如黄铁矿晶体等使其正对十字丝中心,调节测量光圈的中心位置,直到光电转换器信号达到最高值为止。8.2检验仪器的可靠性并标定仪器8.2.1仪器的可靠性
仪器应符合MT/T1053—2008中3.2~3.7规定的技术要求。8.2.2仪器的标定
先选取两个与试样反射率相近的标准物质在显微镜下进行标定,使显示的读数与其标准值之差不可大于标准值的2%,才能进行试样的测定。测定反射率时宜用50倍或32倍的油浸物镜;滤光装置的透射峰波长范围应为(546士5)nm,半峰宽小于30nm。
8.3镜质体反射率测定
8.3.1测定对象
对烟煤和无烟煤,测定对象应为均质镜质体或基质镜质体;对褐煤,测定对象应为均质凝胶体或充分分解腐木质体。
对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小于1.40%、或随机反射率小于1.30%的煤,宜在测定结果中对所测显微亚组分进行标注。
8.3.2在油浸物镜下测定镜质体最大反射率按8.1.2的规定,应确保显微镜上装有起偏器。在仪器校准之后,将样品整平,放入推动尺之中,滴上油浸液(5.1)并准焦。从测定范围的一角开始测定,用推动尺微微移动样品,直至十字丝中心对准一个合适的镜质体测区。应确保测区内不包含裂隙、抛光缺陷、矿物包体和其他显微组分碎屑,而且应远离显微组分的边界和不受突起影响;测区外缘10μm以内无黄铁矿、惰质体等高反射率物质。1)克勒照明的调节方法:移开灯前的毛玻璃,推入镜筒上的勃氏镜(或取下目镜),观察物镜后焦面,调节聚焦到孔径光圈上的灯丝像,使其对中十字丝,并均匀充满孔径光圈,然后使毛玻璃复位。2)减少耀光的方法:推人勃氏镜(或取下目镜),观察物镜后焦面,若用平面玻璃照明器或史密斯照明器时,使孔径光圈像向十字丝中心对中[见图1中a);若使用贝瑞克棱镜照明器时,孔径光圈像的中心偏离物镜中心[见图1中b)]。在保证足够分辨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孔径光圈,以便缩小物镜的有效孔径角。然后关上半挡板,以进一步除去杂散光。
a)平面玻璃照明器
b)贝瑞克校镜照明器
图1孔径光圈像的位置
GB/T6948—2008
将光线投到光电转换器上,同时缓慢转动载物台360°,记录旋转过程中出现的最高反射率读数。根据样品中镜质体的含量设定合理的点距和行距,以保证所有测点均匀布满全片。以固定步长推动样品,当十字丝中心落到一个不适于测量的镜质体上时,可用推动尺微微推动样品,以便在同一煤粒中寻找一个符合本条第二段要求的测区,测定之后,推回原先的位置,按设定的步长继续前进。到测线终点时,把样品按设定行距移向下一测线的起点。继续进行测定。测定过程中发现测值异常时,应用与样品反射率最高值接近的反射率标准物质(5.2.1)重新检查仪器,如果其测值与标准值之差大于标准值的2%,应放弃样品的最后一组读数。再用5.2.1中的标准物质标定仪器(8.2.2),合格后,重新测定。每个单煤层煤样品的测点数目,因其煤化程度及所要求的准确度不同而有所差别,按表2的规定执行。
表2单煤层煤样品中镜质体最大反射率测定点数最大反射率
>0.45~1.10
>1.10~2.00
>2.00~2.70
>2.70~4.00
aα为准确度,即与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8.3.3在油浸物镜下测定镜质体随机反射率不同准确度下的最少测点数
移开显微镜上的起偏器,以自然光人射,不旋转载物台。其余测定步骤按8.3.2,但单煤层煤样品中测点数应按表3的规定执行。
表3单煤层煤样品中镜质体随机反射率测定点数随机反射率
>0.45~1.00
>1. 00~1. 90
>1.90~2.40
>2.40~3.50
aα为准确度,即与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8.3.4混配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测定不同准确度下的最少测点数
宜采用0.4mm×0.4mm或0.5mm×0.5mm的点行距。用直径25mm或边长25mm的粉煤光片,宜按8.3.3测定其镜质体随机反射率,也可按8.3.2测定镜质体最大反射率。测点数应达到250点以上。若98%的测值变化范围大于0.40%,则应按上述点行距测定第二个粉煤光片,测点数应达到500点以上;否则可不测第二个粉煤光片。4
9结果表述
GB/T6948—2008
9.1测定结果宜以单个测值计算反射率平均值和标准差的方法进行计算。也可用0.05%的反射率间隔(半阶)或0.10%的反射率间隔阶)的点数计算反射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9.2按单个测值计算反射率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公式见式(1)和式(2):R
式中:
n(n-1)
R—一平均最大反射率或平均随机反射率,%;R第i个反射率测值;
n-——测点数目;
S—标准差。
9.3按阶或半阶计算反射率平均值和标准差的方法如下:(1)
·(2)
按0.10%的反射率间隔(阶),或按0.05%的反射率间隔(半阶)为单位,分别统计各阶(或半阶)的测点数及其占总数的百分数,作出反射率直方图(见附录A),计算出反射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公式见式(3)和式(4):
式中:
R,——第i阶(或半阶)的中间值;X,第i阶(或半阶)的测点数。
(R)X,) -nR2
注:阶的表示法:[0.50,0.60)、[0.60,0.70)、[0.70,0.80)、[0.80,0.90)、。阶的中间值:0.55、0.65、0.75、0.85、。半阶的表示法:[0.50,0.55)、[0.55,0.60)、[0.60,0.65、[0.65,0.70)、。半阶的中间值:0.525、0.575、0.625、0.675、*10精密度
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应按表4、表5的规定执行。表4镜质体最大反射率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样品最大反射率
>1.10~2.00
>2.00~2.70
重复性限/%
·(3)
(4)
再现性限/
GB/T6948—2008
样品最大反射率
Rmax /%
>2.70~4.00
aα为准确度。
最大反射率
>1. 00~1. 90
>1.90~2.40
>2.40~3.50
aα为准确度。
表4(续)
重复性限/%
表5镜质体随机反射率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重复性限/%
应定期进行实验室内重复性和实验室之间再现性的检查。11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宜包括以下内容:
依据的标准名称;
再现性限/
再现性限/
对样品鉴定所需的全部细节(送样单位、送样者、送样编号、实验室样品编号、采样地点:煤田、矿区、钻孔号、煤层号、深度、车厢号、煤堆位置等);实验室名称及地址;
检测日期;
总测点数、最终结果(反射率平均值取2位小数、标准差取3位小数);-检测的反射率类型;检测的各镜质体亚组分的名称;在检测过程中所见到的与检测结果有关的其他特征;反射率标准物质的名称及其反射率值,室温、检测仪器型号、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测定者、审核者。
镜质体反射率检测结果报告格式及内容参见附录C。煤的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与平均随机反射率的统计关系参见附录D。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号与ISO7404-5:1994章条编号对照表A.1中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7404-5:1994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表A.1本标准章条号与IS07404-5:1994章条编号对照表本标准章条编号
8.1.1、8.1.2、8.1.3、8.1. 4
附录A
附录B
附录 C
附录 D
GB/T6948—2008
ISO7404-5:1994国际标准章条编号1
6.1、6.2、6.3、6.4、6.5
8.1.1、8.1. 2、8. 1.3、8.1. 48.2.1、8.2.2、8.2.3、8.2.4、8.2.58.3.1
10.1、10.2
9中图3和表2等
GB/T 6948-2008
附录Bwww.bzxz.net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7404-5:1994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B.1中给出了本标准与ISO7404-5:1994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表B.1本标准与ISO7404-5:1994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本标准的
章条编号
附录C
附录D
技术性差异
增加了“MT/T1053—2008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的显微镜光度计技术条件”
用我国生产的有证反射率标准物质代替ISO7404-5推荐的标准物质。比国际标准中推荐的标准物质少两个品种
用“MT/T1053-2008的第3章”中对显微镜光度计的技术要求代替ISO7404-5的第6章增加了“样品抛光后,应在干燥器中干燥10h后;或在30℃~40℃的烘箱中干燥4h后方可进行反射率测定。待测样品应存放于干燥器中。”用\MT/T1053—2008中3.2~3.7的规定”代替ISO7404-5中“仪器的可靠性和仪器校准”等技术要求
用表2和表3中规定的测点数代替ISO7404-5中对镜质体反射率测点数的要求。本标准中对测点数的要求力略低于ISO7404-5将反射率测值极差“0.40%~0.80%”和“>0.80%”两种情况合并为“98%的测值变化范围大于0.40%”。因反射率测值极差>0.80%的情况较少,本标准没有单独的要求用表4、表5中规定的具体精密度要求代替ISO7404-5:1994的要求。技术要求相当用附录C代替ISO7404-5:1994中图3和表2的检测结果格式
增加了镜质体最大反射率与随机反射率的统计关系
根据国内煤岩学专家的意见,将对显微镜光度计技术要求的内容放入该煤炭行业标准中,本标准直接引用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便于操作。实践证明我国生产的有证标准物质完全能满足镜质体反射率测试的需要
根据国内煤岩学专家的意见,将对显微镜光度计技术要求的内容放人该煤炭行业标准中,本标准直接引用。只是表述方式不一致,技术上要求更严将ISO7404-2:1985中7.5的要求直接写入本标准中,便于操作
根据国内煤岩学专家的意见,将对显微镜光度计技术要求的内容放人该煤炭行业标准中,本标准直接引用。只是表述方式不一致,技术上要求更严本标准将单煤层煤与混配煤的反射率测定分8.3和8.4分别叙述。本条所述单煤层煤的测点数要求能满足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的需要
制定GB/T15591—1995国家标准时,国内煤岩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实验,证明本标准对测点数的要求是可行的
1984年制定本国家标准时,国内煤岩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实验,证明了本标准对精密度的要求是可行的检测报告格式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作为资料性附录,可供本标准的使用者参考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镜质体反射率检测结果报告(实例)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检测报告格式见表C.1。表C.1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检测结果报告实验室样品编号:2008-0039
送样编号:YH057-3-2
采样地点:煤田、钻孔号、煤层、深度等反射率类型:R.m
送样单位:××××
送样者:××
反射率/%
(按半阶或阶划分)
0.60~0.65*
0.650.70b
0.70~0.75
0.75~0.80
0.80~0.85
0.85~0.90
0.90~0.95
总测点数:100
测点数
频率/
反射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Rm=0.77%,S=0.051%依据标准:GB/T6948—2008
检测单位:××××
检测单位地址:××××
a包含0.60,不包含0.65。
b包含0.65,不包含0.70,以此类推。室温:23℃
浸油折射指数(N.):1.5180
标准物质名称:蓝宝石、钇铝石榴石测定对象:
均质镜质体:62%
基质镜质体:38%
测值分布频率直方图
仪器型号:X×X显微镜光度计
测定者:×××
审核者:××
检测日期:××××年××月××日40
GB/T6948—200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
- GB/T14946-2002 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
- GB/T12810-2021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
- GB/T1567-2003 薄型 平键
- GB/T51435-2021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
- GB/T38670-2020 智能制造 射频识别系统 标签数据格式
- GB50777-2012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构支架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7521—1987 多个控制器在一CA MAC机箱中
- GB/T29863-2023 服装制图
- GB/T43542-2023 机关办公区域物业服务监管和评价规范
- GB/T13477.19-2017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19部分:质量与体积变化的测定
- GB/T6002.6-2003 纺织机械术语第6部分:卷纬机
- GB4623-199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 GB12838-1999 大芯腔轮胎气门芯
- GB/T18664-2002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 GB917.2—2000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国道名称和编号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