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纺织品 织物勾丝性能评定 钉锤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5 18:47:03
  • GB/T11047-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1047-2008

  • 标准名称:

    纺织品 织物勾丝性能评定 钉锤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8-06-18
  • 实施日期:

    2009-03-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537.88 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12页
  • 标准价格:

    14.0 元
  • 出版日期:

    2009-03-01
  • 计划单号:

    20021777-T-608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9-03-31
  • 起草人:

    李晓雯、王宝军、柴千红
  • 起草单位: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归口单位: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SAC/TC 209/SC 1)
  • 提出单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 相关标签:

    纺织品 织物 性能 评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钉锤法测定织物勾丝性能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本标准适用于针织物和机织物及其他易勾丝的织物,特别适用于化纤长丝及其变形纱织物。本标准不适用于具有网眼结构的织物、非织造布和簇绒织物。 GB/T 11047-2008 纺织品 织物勾丝性能评定 钉锤法 GB/T11047-200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59.08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1047—2008
代替GB/T11047—1989
纺织品
织物勾丝性能评定
钉锤法
Textiles--Evaluation for the snagging degree of fabrics-Mace test method
2008-06-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3-01实施
本标准是对GB/T11047—1989《织物勾丝试验方法》的修订。本标准与GB/T11047-—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纺织品织物勾丝性能评定钉锤法”;-删除了方法B(针筒法)的相关条款;删除了小勾丝、中勾丝、长勾丝、经向试验和纬向试验术语;-将原第6章样品和第8章试样合并(见第7章);将原第9章和附录A并入第5章(见5.1和5.3)GB/T11047—2008
增加了勾丝状态描述,将评级方式由比对样照评级改为按视觉措述评级(见9.5);增加了勾丝性能的评定条款(见第10章);将原附录C的裁样图并入试样章(见7.3)。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1047—1989。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SAC/TC209/SC1)归口。本标准由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雯、王宝军、柴千红。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1047-—1989。
1范围
纺织品
织物勾丝性能评定
钉锤法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钉锤法测定织物勾丝性能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GB/T11047—2008
本标准适用于针织物和机织物及其他易勾丝的织物,特别适用于化纤长丝及其变形纱织物。本标准不适用于具有网眼结构的织物、非织造布和簇绒织物。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6529—2008,ISO139:2005,MOD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snagging
织物中纱线或纤维被尖锐物勾出或勾断后浮在织物表面形成的线圈、纤维(束)圈状、绒毛或其他凸凹不平的疵点。
勾丝长度snagginglenght
勾丝从其末端至织物表面间的长度。3.3
紧纱段(紧条痕)tightyarn(tightstriation)当织物中某段纱线被勾挂形成勾丝,留在织物中的部分则被拉直并明显紧于邻近纱线,从而在勾丝的两端或一侧产生皱纹和条痕。4原理
简状试样套于转筒上,用链条悬挂的钉锤置于试样表面上。当转简以恒速转动时,钉锤在试样表面随机翻转、跳动,并钩挂试样,试样表面产生勾丝。经过规定的转数后,对比标准样照对试样的勾丝程度进行评级。
5仪器和辅助材料
5.1钉锤勾丝仪
钉锤勾丝仪应满足下列条件,结构示意图见图1(仪器的校正按附录A):链条上端悬挂处应能自由活动。钉锤(圆球直径32mm)与导杆的距离(即钉锤与导杆间链条长度)为45mm。1
GB/T11047—2008
钉锤上等距植入碳化钨针钉11根,总质量(160士10)g。针钉尖完好。如有毛刺应去,如有损伤应更换。
针钉外露长度10mm,尖端半径R0.13mm。转简82mm,宽210mm,其中外包橡胶厚度3mm;转简的转速(60士2)r/min。毛毡厚度3mm~3.2mm,宽度165mm。导杆工作宽度125mm。
注:具有相同效果的类似仪器均可使用。单位为毫米
5.2试验用具
5.2.1卡尺,用于设定钉锤位置。图1
5.2.2橡胶环,8个,用于固定试样(其他弹性的\0”型环也可)。5.2.3划样板,规格与试样尺寸相同。5.2.4毛毡垫(备用品),厚度3mm~3.2mm。毛毡垫一般使用200h或表面变得粗糙,出现小滑、严重磨损等现象时应予更换。
5.2.5放大镜,用于检查针钉尖端。5.2.6缝纫机。
5.2.7剪刀。
钢直尺,分度1mm。
5.2.9评定板,厚度不超过3mm,幅面为140mm×280mm。5.3评级箱
采用图2所示的评级箱。评级箱光源采用12V、55W、石英卤灯。2
试样观察窗
6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样照插入窗
等级表示窗
6.1试验用标准大气采用GB/T6259规定的标准大气。590
GB/T11047—2008
单位为毫米
6.2按GB/T6529的规定对样品调湿。纯涤纶织物至少平衡2h,公定回潮率为0的织物可直接进行试验。
7试样
7.1样品的抽取方法和数量按产品标准规定或有关方面协商进行。7.2样品至少取550mm×全幅,不要在匹端1m内取样,样品应平整无皱。7.3在调湿后的样品上裁取经(纵)向和纬(横)向试样各2块,每块试样的尺寸为200mm×330mm,不要在距布边1/10幅宽内取样,试样上不得有任何疵点和折痕。试样应不含相同的经纬纱线,参见图3。
7.4试样正面相对缝纫成筒状,其周长应与转筒周长相适应。非弹性织物的试样套简周长为280mm,弹性织物(包括伸缩性大的织物)的试样套筒周长为270mm。将缝合的筒状试样翻至正面朝外。如试样套在转简上过松或过紧,可适当减小或增加周长,使其松紧适度。注:经(纵)向试样的经(纵)向与试样短边平行,纬(横)向试样的纬(横)向与试样短边平行。度方向
1/10幅宽
GB/T11047—2008
8试验步骤
8.1将简状试样的缝边分向两侧展开小心套在转筒上,使缝口平整。对针织物横向的试样,宜使其中一块试样的纵列线圈头端向左,另一块试样向右。然后用橡胶环固定试样一端,展开所有折皱、使试样表面圆整,再用另一橡胶环固定试样另一端。8.2经(纵)向和纬(横)向试样应随机地装放在不同的转筒上,即试样的经(或纬)向不一定是在同样的转筒上试验。
8.3将钉锤绕过导杆轻轻放在试样上,并用卡尺设定钉锤位置。8.4启动仪器,注意观察钉锤应能自由地在整个转筒上翻转跳动,否则应停机检查。8.5达到600r后,小心地移去钉锤,取下试样。注:如果样品结构比较特殊,或有关各方协商同意,转动次数可以根据需要选定,如100等,但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
8.6如果同一向试样的勾丝级差超过1级,则应增测2块。9评级及试验结果
9.1试样在取下后应至少放置4h再评级。9.2试样固定于评定板,使评级区处于评定板正面。9.3直接将评定板插人筒状试样,使缝线处于背面中心。9.4把试样放在评级箱观察窗内,同时将标准样照放在另一侧。9.5依据试样勾丝(包括紧纱段)的密度(不论勾丝长短)按表1列出的级数对每一块试样进行评级,如果介于两级之间,记录半级,如,3.5。单个人员的评级结果为其对所有试样评定等级的平均值,全部人员评级的平均值作为样品的试验结果。
注1:由于评定的主观性,建议至少2人对试样进行评级。注2:在有关方的同意下可采用样照,以证明最初摘述的评定方法注3:可采用另一种评级方式,转动试样至一个合适的位置,使观察到的起球较为严重。这种评定可提供校端情况下的数据。如,沿试样表面的平面进行观察的情况。注4:记录表面外观变差的任何其他状况。表1
规觉描述评级
表面无变化。
表面轻微勾丝和(或)紧纱段。
状态描述
表面中度勾丝和(或)紧纱段,不同密度的勾丝(紧纱段)双盖试样的部分表面。表面明显勾丝和(或)紧纱段,不同密度的勾丝(紧纱段)覆盖试样的大部分表百,表面严重勾丝和(或)紧纱段,不同密度的勾丝(紧纱段)覆盖试样的签个表面。9.6如果试样勾丝中含有中勾丝或长勾丝,则应按表2规定对9.5所评级别予以顺降。一块试样中、长勾丝累计顺降最多为1级。
勾丝类别
表2中、长勾丝顺降级别
占全部勾丝的比例
中勾丝(长度介于2mm~10mm间的勾丝)长勾丝(长度≥10mm的勾丝)
≥1/2~3/4
≥3/4
≥1/4~1/2
≥1/2~3/4
≥3/4
GB/T11047—2008
顺降级别/级
9.7分别计算经(纵)向和纬(横)向试样(包括增测的试样在内)勾丝级别的平均数作为该方向最终勾丝级别,如果平均值不是整数,修约至最近的0.5级,并用“一”表示,如3一4。10勾丝性能的评定
如果需要,对试样的勾丝性能进行评级,≥4级表示具有良好的抗勾丝能力,≥3--4级表示具有抗勾丝性能,<3级表示抗勾丝性能差。注:有关各方另有协议的按协议规定进行评定。11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本标准编号;
试验日期;
样品的描述;
所使用的仪器型号、转速;
主要的试验参数;
样品经(纵)向和纬(横)向的平均勾丝级别:如果需要,勾丝性能的评定结果;偏离本标准的细节及试验中的异常现象。GB/T11047—2008
A.1勾丝仪的校正应用参照织物进行。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仪器的校正
A.2参照织物的选取。每个试验室应选定勾丝程度2~4级范围内的至少三种织物(针织或机织)作为参照织物,并保存一定数量。参照织物的勾丝形态要便于评级,同时其本身勾丝性能较均匀、稳定。如果参照织物的经、纬向勾丝级别差异较大(超过1级)),也可选用两种参照织物。A.3仪器的校正。在规定的参数条件下,测定参照织物的勾丝级别,如果所测级别与最初所级别之差有三分之二超过士0.5级,则应对仪器进行检查调整。A.4校正周期。如果仪器经常使用,可定期校正仪器;如果不常用,则每次使用前应对仪器进行校正,GB/T11047-2008bzxZ.net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织物勾丝性能评定
纺织品
钉锤法
GB/T11047—200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剧厂印剧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3手字2008年9月第一版2008年9月第一次印别书号:155066·1-33082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