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商检行业标准(SN) >>
- SN/T 2016-2007 TCK疫麦环氧乙烷熏蒸处理方法

【商检行业标准(SN)】 TCK疫麦环氧乙烷熏蒸处理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6 06:05:37
- SN/T2016-2007
- 现行
标准号:
SN/T 2016-2007
标准名称:
TCK疫麦环氧乙烷熏蒸处理方法
标准类别:
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12-24 -
实施日期:
2008-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600.96 KB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2016—2007
TCK疫麦环氧乙烷薰蒸处理方法
Method for ethylene oxide fumigation treatment for Tilletia contraversaKihn in wheat
2007-12-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8-07-01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iiKAoNiKAca
SN/T2016—2007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庆林、楼旭日、刘永胜、魏亚东、王跃进、安治国、王宏宾、郁宝龙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I
1范围
TCK疫麦环氧乙烷薰蒸处理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剂熏蒸处理TCK疫麦的方法。SN/T2016—2007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剂熏蒸处理大型立筒仓和袋装TCK疫麦的灭菌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
TCK疫麦TilletiacontraversaKihninwheat感染小麦矮腥黑穗病病菌的进口小麦3.1.2
大型立筒仓熏蒸silofumigation采用经过气密改造、具备气体循环系统的专用TCK疫麦立筒仓进行的蒸,3.1.3
袋装堆垛熏蒸fumigationofstowwithsackedwheat采用袋装TCK疫麦堆垛方式进行的熏蒸。3.1.4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剂mixedfumigantwithethyleneoxideandcarbondioxide由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质量比为3:7)两种气体均匀混合的稳定的熏蒸剂。3.1.5
fumigationwith mixed fumigantwith ethylene oxide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剂熏蒸处理and carbon dioxide
在一定的温度和密闭条件下,使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剂杀灭疫麦中TCK病菌的熏蒸处理过程。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contraversaKuhn的缩写1
SN/T2016—2007
4基本要求
4.1对疫麦处理单位的要求
HiiKANiKAca
凡从事TCK疫麦环氧乙烷熏蒸处理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考核认可。4.2对熏蒸剂的要求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质量比为3:7)混合熏蒸剂应是均匀稳定的混合气体,其生产厂家应经国家质检总局考核认可。
4.3对熏蒸剂钢瓶的安全要求
盛装熏蒸剂的钢瓶应具备中心管和醒目警戒标志,钢瓶的阀门应配有安全铁帽并不得带有手轮,4.4对熏蒸剂钢瓶运输及存放的安全要求应有专人负责运输及存放;运输钢瓶应办理危险品准运证;存放于指定的安全场所,严防丢失;不得在阳光下暴晒,存放环境的温度不得超过50℃。4.5对熏蒸设备的一般要求
立筒仓、塑料薄膜、循环设备(循环风机为防爆离心风机)、投药设备及器具、安全防护设备、环氧乙烷浓度检测仪器、测压仪器、测风速仪器具等设计、建造和使用应符合检疫处理要求并经国家质检总局认可。
4.6对熏蒸场所的安全要求
选择适宜的熏蒸场所,该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且便于安全监控;熏蒸密闭期间和通风散气期间应划定50m的安全警戒区并在明显处张贴警戒标志。安全警戒区内不得有居民、办公场所,不得有公共机动车道线,安全警戒区不得位于高压线下。4.7熏蒸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及疫麦搬倒过程中消毒工作的要求由有关粮食储运部门具体负责,落实消防及防疫安全责任,消防安排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范,现场备足消防用具。
消毒工作由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考核认可的消毒单位进行,要及时到位,加强疫情防范意识。4.8不宜熏蒸条件
当平均粮温低于20℃或小麦含水量超过16%时不宜进行熏蒸。在5级以上大风或雷电气候条件下不宜熏蒸。对经改进仍不能满足气密性指标要求的立筒仓和垛位不宜熏蒸。4.9熏蒸作业过程的安全要求
现场投药、循环和散气期间,作业人员应戴防毒面具和安全帽作业人员投药操作期间严禁穿带钉鞋和化纤衣,防止发生火花和静电起火,铁制工具、扳手、老虎钳等要用绝缘材料包扎,防止碰击钢瓶。钢瓶搬运时不可碰撞并良好接地,以免发生火花。检测循环设备和投药设备(包括风机、钢瓶、磅秤、投药管、药剂分配器等)的接地电阻。所有设备的接地电阻均应低于0.52。
应有消防人员现场值班,一且发生火警可及时抢险。熏蒸密闭期间,熏蒸单位应派专人对熏蒸的简仓或垛位进行昼夜安全巡查,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
毒气的排放应满足环保的要求,尽量采取高空排放或回收利用,4.10安全应急措施
一且皮肤接触液体环氧乙烷,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以防冻伤。一且出现头痛、恶心等中毒症状,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如出现呕吐等严重中毒症状,应马上送医院治疗。
作业现场一旦出现火情,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4.11熏蒸处理指标
SN/T2016—2007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剂处理大型立筒仓和袋装TCK疫麦应在平均粮温20℃以上,环氧乙烷的剂量为150gm密闭处理120h。4.12气密检测指标
大型立筒仓熏蒸气密检测指标为:从负压1100Pa至550Pa的时间为30min。袋装熏蒸气密检测指标为:从负压500Pa至250Pa的时间为5min。5药剂、设施和用具
5.1熏蒸剂
处理TCK疫麦所用熏蒸剂为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剂(质量比为3:7)。
5.2立筒仓
处理TCK疫麦的立筒仓应是经过气密性改造的专用熏蒸立筒仓,其装载量不超过2000t。筒仓内布放有粮情测控系统。
5.3筒仓熏蒸用循环装置
防爆型循环用风机及循环管道。5.4筒仓熏蒸用汽化器
立筒仓熏蒸时要使用汽化器,药剂出口温度不低于20℃。5.5袋装熏蒸用的帐幕
厚度为0.15mm以上聚乙烯薄膜或聚酯复合膜。5.6环氧乙烷浓度检测仪器
气相色谱仪:检测精度为0.1mg/m。环氧乙烷浓度检测管:检测范围2mg/m~100mg/m和1g/m~100g/m。5.7磅秤
称量范围0kg~150kg,感量0.1kg。5.8测温装置
水银温度计:测温范围0℃~100℃,精度0.5℃。数字式电子测温仪:测温范围-10℃~100℃,精度0.1℃。远红外测温仪:测温范围一20℃~300℃,精度0.1℃。5.9其他设备
减压泵、投药管、U型压力计、水银、气体采样管、气袋、采样泵、熏蒸警戒标志、防毒面具、手套、胶粘带、剪刀、计算器、自来水、接地用导线及铁针、步话器、防风尼龙网罩等。6操作步骤
6.1立筒仓熏蒸
6.1.1准备
6.1.1.1熏蒸计划
熏蒸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熏蒸要求制定熏蒸计划,并将熏蒸计划提交当地检验检疫机构认可6.1.1.2空仓气密性测试
每次入粮前需清仓,并在空仓条件下进行气密性测试,对不符合气密要求的,查找原因,并进行堵漏。
气密检测合格后人粮,小麦载量不得超过筒仓体积的80%。3
SN/T2016—2007
6.1.1.3投药量计算
TiiKANiKAca
根据筒仓的体积乘以环氧乙烷投药剂量得出总的投药量,然后对钢瓶进行称量并标号记录。6.1.1.4气体采样管的布放bzxZ.net
入粮后利用深层扦样器按要求布放气体采样管,一般至少布放5个点,分别位于疫麦的上、中、下、筒仓壁内表面及上部空间。气体采样管做好标记从筒仓上部的观察孔中引出,用于气体浓度检测。6.1.1.5筒仓密封
筒仓顶部观察孔及入粮孔分别盖紧并进行密封。特别是检测管与观察孔的交叉处要粘接好。6.1.1.6循环和药剂准备
开启风机进行预循环,测定管道风速、风量等并做好记录;开启汽化器进行预热,使水温升至60℃,准备投药。
6.1.2投药
6.1.2.1投药方式
投药方式有负压投药和常压投药两种方式,可根据现有条件选择应用。投药期间,检测人员应对作业区周围的气体浓度进行检测,环境中的环氧乙烷浓度不得高于2mg/m,否则所有作业人员均需采取防护措施。
6.1.2.2负压投药方式
采用负压投药时应在完成对立简仓的密闭后,开启风机将仓内抽负压至14000Pa时开始投药,投药时循环风机开启,当仓内压力升至14000Pa时停止投药,待仓内压力恢复到常压后再进行二次投药,直至投药结束。投药速度控制在6kg/min~7kg/min,汽化器有效功率在22.4kW以上。投药结束后,继续循环1h,使仓内环氧乙烷浓度达到平衡。管道循环风速10.5m/s~11.8m/s,循环次数2次/h~3次/h。
6.1.2.3常压投药方式
采用常压投药时应将立筒仓的顶部观察孔打开,在投药期间由佩戴防毒面具的技术人员在观察孔处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环氧乙烷时关闭观察孔至投药结束。6.1.3密闭
当仓内浓度达到平衡后,开始密闭处理120h。6.1.4浓度检测
密闭期间利用环氧乙烷检测管或气相色谱仪定时测定仓内环氧乙烷浓度及警戒区内环境浓度,投约后24h、72h、120h的环氧乙烷浓度应分别高于15g/m2、7g/m2和3g/m2;如检测值低于规定的数值,应采取补充投药措施或重新熏蒸。6.1.5通风散气
立简仓熏蒸结束后,启动风机通风4h,然后静置密闭18h,之后再启动风机通风2h,当仓内残余环氧乙烷气体浓度低于2mg/m(见GBZ2)时,可人仓回收气体采样管,熏蒸结束。6.2袋装堆垛熏蒸
6.2.1准备
6.2.1.1袋装疫麦堆垛
袋装堆垛熏蒸时应首先灌包倒垛,熏蒸场地应平整,采取帐幕六面封,底部先铺一层防水帆布然后再铺熏蒸帐幕,堆垛形状为平顶长方体,其长、宽、高不超过16m、6m、4m,即体积和质量分别不超过384m3和300t。200t以上的熏蒸垛应用粮包码放出1条~2条通风道。堆垛顶部要留有投药槽。垛与垛之间的距离应在80cm以上。6.2.1.2测毒采样管放置
随着堆垛的进行,分别在粮堆最长一侧面中部的上下两点安置测毒采样管并做好标记。上下两个测毒点分别距顶部和地面的距离为0.5m。6.2.1.3投药管布放
SN/T2016—2007
在扣垛之前,在垛顶中轴线放置投药管,其端部距堆垛一侧的距离为1m左右。投药管在垛中部分需先用苇席包裹,然后再用数层麻袋片包裹苇席,以利于投药管的拖拉并防止在投药过程中药液直接喷射到帐幕上
6.2.1.4密闭熏蒸垛
罩上熏蒸帐幕,不要将帐幕拉的太紧,每边留有50cm的余量,以防药剂在垛内膨胀扩散将帐幕胀破造成泄漏。接缝处要多层折叠,然后用铁夹夹紧;投药管及测压管与帐幕的交叉处要用胶粘带粘接好,以保证气密性。
6.2.1.5投药量计算
按照实测垛的体积乘以投药剂量环氧乙烷150g/m计算出所须的药量,并进行钢瓶称量分别记录。
6.2.1.6气密性检测
按照4.12规定的气密指标进行检测。6.2.2投药
在保持垛内负压下开始投药,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保持3kg/min为宜。投药时每隔1m投药管移动一次或边移动边投药,以保证投药均匀。6.2.3密闭
投药结束后,密闭熏蒸120h。
6.2.4浓度检测
熏蒸期间,利用环氧乙烷检测管或气相色谱仪定期检测垛内环氧乙烷气体浓度及熏蒸警戒区内的环境气体浓度。投药后24h、72h和120h最低浓度值为15g/m、7g/m和3g/m。如检测值低于规定的数值,应采取补充投药措施或重新熏蒸6.2.5通风散气
袋装堆垛熏蒸结束后,露天熏蒸的垛应散气24h以上,库房内熏蒸的应散气48h以上,并使垛内残气浓度低于2mg/m(见GBZ2),否则人员进人库场应佩带防毒面具。7检疫监管要求
7.1对检疫监管人员的要求
从事疫麦处理监管工作的检疫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检疫处理监管工作经验并经过TCK疫麦处理业务培训,方能执行检疫处理监管任务现场检疫监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场地、药剂、器材及投药剂量以及惠蒸操作等进行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7.2对粮食部门的监管要求
在实施疫麦处理之前,粮食部门应当事先向当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处理申请,同意后由检疫监管人员对封存的疫麦进行核查并启封。监管人员监督并指导粮食部门负责对疫麦倒仓、灌包和装卸现场进行清扫,确保疫麦搬倒期间不撒漏,并监督消毒单位进行消毒处理7.3对疫麦除害处理单位的监管要求疫麦除害处理单位应与粮食部门签定除害处理合同书,在合同书中明确双方安全责任事项。疫麦除害处理单位在实施除害处理前,应严格按照TCK疫麦处理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熏蒸方案报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
在熏蒸处理过程中,疫麦除害处理单位要按操作规程定时检测有关技术指标,详细做好记录。灭菌处理结束后,及时填写“熏蒸处理结果报告单”,经现场检疫监管人员签字后,连同环氧乙烷浓度检测管一并交当地检验检疫机构。
SN/T 2016—2007
结果及评定
-TKANiKAca
熏蒸结束后各个检测点的浓度检测值都符合要求的,经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审核认可后将结果报送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SN/T 2016-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TCK疫麦环氧乙烷熏蒸处理方法
SN/T2016—2007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2千字2008年3月第一版2008年3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2000
书号:155066·2-18490
定价8.00元
20—9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TCK疫麦环氧乙烷薰蒸处理方法
Method for ethylene oxide fumigation treatment for Tilletia contraversaKihn in wheat
2007-12-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8-07-01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iiKAoNiKAca
SN/T2016—2007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庆林、楼旭日、刘永胜、魏亚东、王跃进、安治国、王宏宾、郁宝龙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I
1范围
TCK疫麦环氧乙烷薰蒸处理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剂熏蒸处理TCK疫麦的方法。SN/T2016—2007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剂熏蒸处理大型立筒仓和袋装TCK疫麦的灭菌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
TCK疫麦TilletiacontraversaKihninwheat感染小麦矮腥黑穗病病菌的进口小麦3.1.2
大型立筒仓熏蒸silofumigation采用经过气密改造、具备气体循环系统的专用TCK疫麦立筒仓进行的蒸,3.1.3
袋装堆垛熏蒸fumigationofstowwithsackedwheat采用袋装TCK疫麦堆垛方式进行的熏蒸。3.1.4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剂mixedfumigantwithethyleneoxideandcarbondioxide由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质量比为3:7)两种气体均匀混合的稳定的熏蒸剂。3.1.5
fumigationwith mixed fumigantwith ethylene oxide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剂熏蒸处理and carbon dioxide
在一定的温度和密闭条件下,使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剂杀灭疫麦中TCK病菌的熏蒸处理过程。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contraversaKuhn的缩写1
SN/T2016—2007
4基本要求
4.1对疫麦处理单位的要求
HiiKANiKAca
凡从事TCK疫麦环氧乙烷熏蒸处理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考核认可。4.2对熏蒸剂的要求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质量比为3:7)混合熏蒸剂应是均匀稳定的混合气体,其生产厂家应经国家质检总局考核认可。
4.3对熏蒸剂钢瓶的安全要求
盛装熏蒸剂的钢瓶应具备中心管和醒目警戒标志,钢瓶的阀门应配有安全铁帽并不得带有手轮,4.4对熏蒸剂钢瓶运输及存放的安全要求应有专人负责运输及存放;运输钢瓶应办理危险品准运证;存放于指定的安全场所,严防丢失;不得在阳光下暴晒,存放环境的温度不得超过50℃。4.5对熏蒸设备的一般要求
立筒仓、塑料薄膜、循环设备(循环风机为防爆离心风机)、投药设备及器具、安全防护设备、环氧乙烷浓度检测仪器、测压仪器、测风速仪器具等设计、建造和使用应符合检疫处理要求并经国家质检总局认可。
4.6对熏蒸场所的安全要求
选择适宜的熏蒸场所,该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且便于安全监控;熏蒸密闭期间和通风散气期间应划定50m的安全警戒区并在明显处张贴警戒标志。安全警戒区内不得有居民、办公场所,不得有公共机动车道线,安全警戒区不得位于高压线下。4.7熏蒸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及疫麦搬倒过程中消毒工作的要求由有关粮食储运部门具体负责,落实消防及防疫安全责任,消防安排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范,现场备足消防用具。
消毒工作由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考核认可的消毒单位进行,要及时到位,加强疫情防范意识。4.8不宜熏蒸条件
当平均粮温低于20℃或小麦含水量超过16%时不宜进行熏蒸。在5级以上大风或雷电气候条件下不宜熏蒸。对经改进仍不能满足气密性指标要求的立筒仓和垛位不宜熏蒸。4.9熏蒸作业过程的安全要求
现场投药、循环和散气期间,作业人员应戴防毒面具和安全帽作业人员投药操作期间严禁穿带钉鞋和化纤衣,防止发生火花和静电起火,铁制工具、扳手、老虎钳等要用绝缘材料包扎,防止碰击钢瓶。钢瓶搬运时不可碰撞并良好接地,以免发生火花。检测循环设备和投药设备(包括风机、钢瓶、磅秤、投药管、药剂分配器等)的接地电阻。所有设备的接地电阻均应低于0.52。
应有消防人员现场值班,一且发生火警可及时抢险。熏蒸密闭期间,熏蒸单位应派专人对熏蒸的简仓或垛位进行昼夜安全巡查,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
毒气的排放应满足环保的要求,尽量采取高空排放或回收利用,4.10安全应急措施
一且皮肤接触液体环氧乙烷,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以防冻伤。一且出现头痛、恶心等中毒症状,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如出现呕吐等严重中毒症状,应马上送医院治疗。
作业现场一旦出现火情,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4.11熏蒸处理指标
SN/T2016—2007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剂处理大型立筒仓和袋装TCK疫麦应在平均粮温20℃以上,环氧乙烷的剂量为150gm密闭处理120h。4.12气密检测指标
大型立筒仓熏蒸气密检测指标为:从负压1100Pa至550Pa的时间为30min。袋装熏蒸气密检测指标为:从负压500Pa至250Pa的时间为5min。5药剂、设施和用具
5.1熏蒸剂
处理TCK疫麦所用熏蒸剂为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剂(质量比为3:7)。
5.2立筒仓
处理TCK疫麦的立筒仓应是经过气密性改造的专用熏蒸立筒仓,其装载量不超过2000t。筒仓内布放有粮情测控系统。
5.3筒仓熏蒸用循环装置
防爆型循环用风机及循环管道。5.4筒仓熏蒸用汽化器
立筒仓熏蒸时要使用汽化器,药剂出口温度不低于20℃。5.5袋装熏蒸用的帐幕
厚度为0.15mm以上聚乙烯薄膜或聚酯复合膜。5.6环氧乙烷浓度检测仪器
气相色谱仪:检测精度为0.1mg/m。环氧乙烷浓度检测管:检测范围2mg/m~100mg/m和1g/m~100g/m。5.7磅秤
称量范围0kg~150kg,感量0.1kg。5.8测温装置
水银温度计:测温范围0℃~100℃,精度0.5℃。数字式电子测温仪:测温范围-10℃~100℃,精度0.1℃。远红外测温仪:测温范围一20℃~300℃,精度0.1℃。5.9其他设备
减压泵、投药管、U型压力计、水银、气体采样管、气袋、采样泵、熏蒸警戒标志、防毒面具、手套、胶粘带、剪刀、计算器、自来水、接地用导线及铁针、步话器、防风尼龙网罩等。6操作步骤
6.1立筒仓熏蒸
6.1.1准备
6.1.1.1熏蒸计划
熏蒸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熏蒸要求制定熏蒸计划,并将熏蒸计划提交当地检验检疫机构认可6.1.1.2空仓气密性测试
每次入粮前需清仓,并在空仓条件下进行气密性测试,对不符合气密要求的,查找原因,并进行堵漏。
气密检测合格后人粮,小麦载量不得超过筒仓体积的80%。3
SN/T2016—2007
6.1.1.3投药量计算
TiiKANiKAca
根据筒仓的体积乘以环氧乙烷投药剂量得出总的投药量,然后对钢瓶进行称量并标号记录。6.1.1.4气体采样管的布放bzxZ.net
入粮后利用深层扦样器按要求布放气体采样管,一般至少布放5个点,分别位于疫麦的上、中、下、筒仓壁内表面及上部空间。气体采样管做好标记从筒仓上部的观察孔中引出,用于气体浓度检测。6.1.1.5筒仓密封
筒仓顶部观察孔及入粮孔分别盖紧并进行密封。特别是检测管与观察孔的交叉处要粘接好。6.1.1.6循环和药剂准备
开启风机进行预循环,测定管道风速、风量等并做好记录;开启汽化器进行预热,使水温升至60℃,准备投药。
6.1.2投药
6.1.2.1投药方式
投药方式有负压投药和常压投药两种方式,可根据现有条件选择应用。投药期间,检测人员应对作业区周围的气体浓度进行检测,环境中的环氧乙烷浓度不得高于2mg/m,否则所有作业人员均需采取防护措施。
6.1.2.2负压投药方式
采用负压投药时应在完成对立简仓的密闭后,开启风机将仓内抽负压至14000Pa时开始投药,投药时循环风机开启,当仓内压力升至14000Pa时停止投药,待仓内压力恢复到常压后再进行二次投药,直至投药结束。投药速度控制在6kg/min~7kg/min,汽化器有效功率在22.4kW以上。投药结束后,继续循环1h,使仓内环氧乙烷浓度达到平衡。管道循环风速10.5m/s~11.8m/s,循环次数2次/h~3次/h。
6.1.2.3常压投药方式
采用常压投药时应将立筒仓的顶部观察孔打开,在投药期间由佩戴防毒面具的技术人员在观察孔处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环氧乙烷时关闭观察孔至投药结束。6.1.3密闭
当仓内浓度达到平衡后,开始密闭处理120h。6.1.4浓度检测
密闭期间利用环氧乙烷检测管或气相色谱仪定时测定仓内环氧乙烷浓度及警戒区内环境浓度,投约后24h、72h、120h的环氧乙烷浓度应分别高于15g/m2、7g/m2和3g/m2;如检测值低于规定的数值,应采取补充投药措施或重新熏蒸。6.1.5通风散气
立简仓熏蒸结束后,启动风机通风4h,然后静置密闭18h,之后再启动风机通风2h,当仓内残余环氧乙烷气体浓度低于2mg/m(见GBZ2)时,可人仓回收气体采样管,熏蒸结束。6.2袋装堆垛熏蒸
6.2.1准备
6.2.1.1袋装疫麦堆垛
袋装堆垛熏蒸时应首先灌包倒垛,熏蒸场地应平整,采取帐幕六面封,底部先铺一层防水帆布然后再铺熏蒸帐幕,堆垛形状为平顶长方体,其长、宽、高不超过16m、6m、4m,即体积和质量分别不超过384m3和300t。200t以上的熏蒸垛应用粮包码放出1条~2条通风道。堆垛顶部要留有投药槽。垛与垛之间的距离应在80cm以上。6.2.1.2测毒采样管放置
随着堆垛的进行,分别在粮堆最长一侧面中部的上下两点安置测毒采样管并做好标记。上下两个测毒点分别距顶部和地面的距离为0.5m。6.2.1.3投药管布放
SN/T2016—2007
在扣垛之前,在垛顶中轴线放置投药管,其端部距堆垛一侧的距离为1m左右。投药管在垛中部分需先用苇席包裹,然后再用数层麻袋片包裹苇席,以利于投药管的拖拉并防止在投药过程中药液直接喷射到帐幕上
6.2.1.4密闭熏蒸垛
罩上熏蒸帐幕,不要将帐幕拉的太紧,每边留有50cm的余量,以防药剂在垛内膨胀扩散将帐幕胀破造成泄漏。接缝处要多层折叠,然后用铁夹夹紧;投药管及测压管与帐幕的交叉处要用胶粘带粘接好,以保证气密性。
6.2.1.5投药量计算
按照实测垛的体积乘以投药剂量环氧乙烷150g/m计算出所须的药量,并进行钢瓶称量分别记录。
6.2.1.6气密性检测
按照4.12规定的气密指标进行检测。6.2.2投药
在保持垛内负压下开始投药,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保持3kg/min为宜。投药时每隔1m投药管移动一次或边移动边投药,以保证投药均匀。6.2.3密闭
投药结束后,密闭熏蒸120h。
6.2.4浓度检测
熏蒸期间,利用环氧乙烷检测管或气相色谱仪定期检测垛内环氧乙烷气体浓度及熏蒸警戒区内的环境气体浓度。投药后24h、72h和120h最低浓度值为15g/m、7g/m和3g/m。如检测值低于规定的数值,应采取补充投药措施或重新熏蒸6.2.5通风散气
袋装堆垛熏蒸结束后,露天熏蒸的垛应散气24h以上,库房内熏蒸的应散气48h以上,并使垛内残气浓度低于2mg/m(见GBZ2),否则人员进人库场应佩带防毒面具。7检疫监管要求
7.1对检疫监管人员的要求
从事疫麦处理监管工作的检疫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检疫处理监管工作经验并经过TCK疫麦处理业务培训,方能执行检疫处理监管任务现场检疫监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场地、药剂、器材及投药剂量以及惠蒸操作等进行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7.2对粮食部门的监管要求
在实施疫麦处理之前,粮食部门应当事先向当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处理申请,同意后由检疫监管人员对封存的疫麦进行核查并启封。监管人员监督并指导粮食部门负责对疫麦倒仓、灌包和装卸现场进行清扫,确保疫麦搬倒期间不撒漏,并监督消毒单位进行消毒处理7.3对疫麦除害处理单位的监管要求疫麦除害处理单位应与粮食部门签定除害处理合同书,在合同书中明确双方安全责任事项。疫麦除害处理单位在实施除害处理前,应严格按照TCK疫麦处理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熏蒸方案报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
在熏蒸处理过程中,疫麦除害处理单位要按操作规程定时检测有关技术指标,详细做好记录。灭菌处理结束后,及时填写“熏蒸处理结果报告单”,经现场检疫监管人员签字后,连同环氧乙烷浓度检测管一并交当地检验检疫机构。
SN/T 2016—2007
结果及评定
-TKANiKAca
熏蒸结束后各个检测点的浓度检测值都符合要求的,经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审核认可后将结果报送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SN/T 2016-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TCK疫麦环氧乙烷熏蒸处理方法
SN/T2016—2007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2千字2008年3月第一版2008年3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2000
书号:155066·2-18490
定价8.00元
20—9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商检行业标准(SN)标准计划
- SN/T4549-2016 出口商品运输包装开口马口铁罐检验规程
- SN/T4656.4-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4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 SN/T4585-2016 出口食品中甲基砷酸、二甲次胂酸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SN/T4551-2016 过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规范
- SN/T4656.1-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1部分:白假丝酵母菌
- SN/T1010-2001 出口合成革鞋检验规程
- SN/T4656.2-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2部分:大肠埃希氏菌
- SN/T4656.5-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5部分:菌落总数
- SN/T4455-2016 化妆品微生物风险评估和低风险产品鉴定指南
- SN/T2300-2009 国境口岸蚊类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检测方法
- SN/T3698-2013 辐射骚扰测试系统期间核查方法
- SN/T4453-2016 出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分型SPA基因分型方法
- SN/T2268-2009 漆包线中有机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 SN/T4457-2016 出口饮料、冰淇淋等食品中11种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液相色谱法
- SN/T4529.1-2016 供港食品全程RFID溯源规程第1部分:水果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