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Z/T 160.55-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

【国家标准(GB)】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6 12:21:32
- GBZ/T160.55-2007
- 现行
标准号:
GBZ/T 160.55-2007
标准名称: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06-13 -
实施日期:
2007-11-30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37.93 KB
替代情况:
GBZ/T 160.55-2004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等24个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标准起草单位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GBZ/T 160.55-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 GBZ/T160.55-2007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160.55-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
Methodsfordeterminationof aliphaticketonesintheairofworkplace
2007-6-13发布
2007-11-30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T160.55-2007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酮类化合物[包括丙酮(Acetone)、丁酮(Butanone)、甲基异丁基甲酮(Methylisobutylketone)、双乙烯酮(Diketene)、异佛尔酮(Isophorone)、二异丁基甲酮(Diisobutylketone)、二乙基甲酮(Diethylketone)、2-己酮(2-hexanone)等)的浓度。本标准增加了异佛尔酮、二异丁基甲酮、二乙基甲酮、2-己酮的检测方法。本标准从2007年11月30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Z/T160.55-2004。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二次修订。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怀曾、李玉芬、陈利平、叶能权、陈卫、刘桂华、汪锡灿、盛娟芬、贺宝芝、康莉、陈春晓、陈卫、彭朝琼、丁锦春、徐以盛、吴邦华、张子群。1范围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酮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酮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Z/T160.55—2007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一气相色谱法3.1原理
空气中的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3.2仪器
3.2.1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炭。3.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3.2.3溶剂解吸瓶,5ml。
3.2.4微量注射器,10ul。
3.2.5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2m×4mmFFAP:6201担体=10:100柱温:90℃
汽化室温度:140℃
检测室温度:160℃
载气(氮气)流量:30ml/min
3.3试剂
3.3.1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杂峰。3.3.2FFAP,色谱固定液。
3.3.36201担体,60~80目。
3.3.4标准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约5ml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加入适量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色谱纯),再准确称量:加二硫化碳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出溶液的浓度,为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3.4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3.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3.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3.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3.4.4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外,其余操作同样品。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7d。3.5分析步骤
3.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活性炭管中前后段活性炭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l二硫化碳,封闭后,振摇1min,解吸30min。摇匀,解吸液供测定。若解吸液中待测物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二硫化碳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3.5.2标准曲线的制备:用二硫化碳稀释标准溶液成0、400、800和1600μg/ml丙酮标准系列,0、200、400、800和2000ug/ml丁酮标准系列,0、100、200、600、900和1200μg/ml甲基异丁基甲酮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ul,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分别对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浓度(ug/ml)绘制标准曲线。3.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解吸液: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浓度(ug/ml)。3.6计算
3.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293
式中: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V一采样体积,L;
t一采样点的温度,℃:
P一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3.6.2按式(2)计算空气中内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环已酮的浓度:(ci+c2)V
式中:C一空气中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浓度,mg/m2;C1,C2一测得前后段活性炭解吸液中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v一解吸液的体积,ml:
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D一解吸效率,%。
3.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159规定计算。3.7说明
3.7.1样品处理方法:先将溶剂吸附剂管的前段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段吸附剂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段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
3.7.2本法的检出限、最低检出浓度(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相对标准偏差、穿透容量(100mg活性炭)和解吸效率列于表1。每批活性炭管应测定其解吸效率。表1方法性能指标
化合物
检出限,μg/ml
最低检出浓度,mg/m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测定范围,μg/ml
相对标准偏差,%
穿透容量,mg
平均解吸效率,%
10~1600
6~2000
3.7.3本法可使用相应的填充柱或毛细管色谱柱。甲基异丁基甲酮
1~1200
4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和双乙烯酮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4.1
空气中的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用活性炭管采集,双乙烯酮用硅胶管采集,热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4.2仪器
4.2.1活性炭管,热解吸型,内装100mg活性炭(用于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4.2.2硅胶管,热解吸型,内装500mg硅胶(用于双乙烯酮)。4.2.3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4.2.4热解吸器。
4.2.5注射器,100ml、1ml。
4.2.6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1(用于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2m×4mm,FFAP:6201红色担体=10:100;柱
温:90℃:
汽化室温度:140℃;
检测室温度:160℃;
载气(氮气)流量:30ml/min。色谱柱2(用于双乙烯酮):2m×4mm,OV101:ChromQ=5:100:柱
温:75℃;
汽化室温度:120℃;
检测室温度:120℃;
载气(氮气)流量:30ml/min
4.3试剂
4.3.1FFAP和OV101,色谱固定液。4.3.26201红色担体和ChromQ,色谱担体,60~80目。4.3.3标准气:用微量注射器准确吸取1ul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双乙烯酮(色谱纯;在20℃,1ul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和双乙烯酮分别为0.7898mg,0.8061mg、0.7978mg和1.090mg),注入100ml注射器中,弹落液滴,约1h后,用清洁空气稀释至100ml为内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双乙烯酮标准气。临用前配制,注射器应垂直放置。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气配制。
4.4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4.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或硅胶管两端,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4.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或硅胶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活性炭管)或1~4h(硅胶管)空气样品。4.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或硅胶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活性炭管)或1~4h(硅胶管)空气样品。4.4.4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或硅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采样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硅胶管应在干燥器内保存;双乙烯酮在15℃下至少可保存3d:在室温下,丙酮、丁酮样品可保存8d;甲基异丁基甲酮样品可保存9d。
4.5分析步骤
4.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活性炭管或硅胶管放入热解吸器中,进气口端连接100ml注射器,出气口端与载气相连。载气流量为50ml/min,解吸温度为350℃(双乙烯酮可为300℃),解吸100ml。解吸气供测定。若解吸气中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清洁空气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4.5.2标准曲线的制备:用清洁空气稀释标准气(在30~35℃保温10min)成0.0、0.20、0.40、1.0和2.0ug/ml内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双乙烯酮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ml,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分别对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双乙烯酮浓度(μug/ml)绘制标准曲线。
4.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解吸气,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双乙烯酮的浓度(ug/ml)。4.6计算
4.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4.6.2按式(3)计算空气中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双乙烯酮的浓度:100c
......
....3)
式中:C一空气中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双乙烯酮的浓度,mg/m3;c一测得解吸气中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双乙烯酮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100一解吸气的体积,ml
D一解吸效率,%;
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4.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159规定计算。4.7说明
4.7.1本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丙酮和丁酮为0.06mg/m3,甲基异丁基甲酮为0.2mg/m3,双乙烯酮为1.4mg/m3(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丙酮和丁酮为0.06~133mg/m3,甲基异丁基甲酮为0.2~133mg/m3,双乙烯酮为1.4~133mg/m3。相对标准偏差为3.7%~4.9%。4.7.2100mg活性炭的穿透容量:丁酮>14.6mg,甲基异丁基甲酮为32.8mg,500mg硅胶的平均穿透容量双乙烯酮为0.58mg。平均解吸效率:丁酮为85.6%,甲基异丁基甲酮为96.9%,双乙烯酮为92.8%。每批活性炭管和硅胶管必须测定其解吸效率。4.7.3现场空气中共存的乙酸和乙酸酐,不干扰双乙烯酮的测定:若有乙烯酮存在,则干扰测定。苯、甲苯、丙酮、乙酸乙酯、三氯乙烯等不干扰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测定。4.7.4甲基异丁基甲酮的解吸气应放在30~35℃恒温箱内,以防器壁吸附。4.7.5本法可使用相应的填充管或毛细管色谱柱。4.7.6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浓度较高的样品时,应串联两根热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进行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时先进行前根固体吸附剂管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根吸附剂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根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5异佛尔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1原理
空气中的异佛尔酮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5.2仪器
5.2.1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炭。5.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5.2.3溶剂解吸瓶,5ml。
5.2.4微量注射器,10μ1。
5.2.5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30m×0.53mm×0.25umFFAP柱温:160℃
汽化室温度:250℃
检测室温度:250℃
载气(氮气):流量2.9ml/min
分流比:2:1
5.3试剂
5.3.1异佛尔酮,色谱纯。
5.3.2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色谱峰。5.3.3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的异佛尔酮,再准确称量,加二硫化碳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此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在4℃冰箱内储存。临用前,用二硫化碳稀释成0.5mg/ml异佛尔酮标准溶液。5.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5.4.1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5.4.2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4℃冰箱中可保存10d。5.5分析步骤
5.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活性炭前后段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加入1.0ml二硫化碳,封闭后,不时振摇,解吸30min,解吸液供测定。若样品中异佛尔酮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二硫化碳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5.5.2标准曲线的绘制:用二硫化碳稀释标准溶液成0、25、50、100、200、400ug/ml异佛尔酮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μ1,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异佛尔酮浓度(ug/ml)绘制标准曲线。
5.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解吸液,测得的样品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异佛尔酮的浓度(ug/ml)5.6计算
5.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5.6.2按式(4)计算空气中异佛尔酮的浓度:C=(G+c)v
...(4)
式中:C一空气中异佛尔酮的浓度,mg/m;cl,c2一分别为测得前后段解吸液中异佛尔酮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v一解吸液的体积,ml:
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D一解吸效率,%。
5.7说明
5.7.1本法的检出限为0.04u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16mg/m(以采集2.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04~20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65%~3.48%。5.7.2平均解吸效率为91%。每批活性炭管应测定其解吸效率。5.7.3样品解吸方法:先将固体吸附剂管的前段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段吸附剂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段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
5.7.4本法平均采样效率为100%。吸附容量12.9mg。采样后,样品在冰箱下可保存10d。5.7.5共存物内酮、二异丁基甲酮、环已酮等,不干扰本法的测定。5.7.6参考色谱图如下:
Intensity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Chromatogram-Channel 1
1-二硫化碳:2-二异丁基甲酮:3-环己酮:4—异佛尔酮图1异佛尔酮共存物的分离图
6二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6.1原理
空气中蒸气态二异丁基甲酮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6.2仪器
6.2.1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炭。6.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6.2.3溶剂解吸瓶,5ml。
6.2.4微量注射器,10μ1。
6.2.5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30m×0.53mm×0.25μmFFAP柱
温:120℃
汽化室温度:250℃
检测室温度:250℃
载气(氮气)流速:2.6ml/min
分流比:4:1
6.3试剂
6.3.1二异丁基甲酮,色谱纯。
6.3.2解吸液: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色谱峰。6.3.3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解吸液,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的二异丁基甲酮,再准确称量,加解吸液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此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在4℃冰箱内储存。临用前,用解吸液稀释成5.0mg/ml二异丁基甲酮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6.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6.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6.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3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6.4.3个体采样: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3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6.4.4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4℃冰箱中可保存14d。6.5分析步骤
6.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活性炭前后段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加入1.0ml二硫化碳,封闭后,不时振摇,解吸30min,解吸液供测定。若样品中二异丁基甲酮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二硫化碳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6.5.2标准曲线的绘制:用解吸液稀释标准溶液成0.0、200、400、800、1600、3200μg/ml二异丁基甲酮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1,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二异丁基甲酮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6.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解吸液,测得的样品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二异丁基甲酮的浓度(ug/ml)6.6计算
6.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6.6.2按式(5)计算空气中二异丁基甲酮的浓度:C=(G+c)v
....(5)
式中:C一空气中二异丁基甲酮的浓度,mg/m3:cl,c2一分别为测得前后段解吸液中二异丁基甲酮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v一解吸液的体积,ml;
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6.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照GZ159计算。6.7说明
6.7.1本法的检出限为0.40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13mg/m(以采集3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41600u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81%~1.35%。6.7.2本法的解吸效率为95%~97%。6.7.3本法采样效率为98.9%~100%。穿透容量6.3mg。6.7.4样品解吸测定方法:先将固体吸附剂管的前段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段吸附剂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段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
6.7.5共存物内酮、异佛尔酮等不干扰本法的测定。6.7.6参考色谱图附下:
Intensity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Chromatogram-Channel1
1-二硫化碳;2-二异丁基甲酮;3一环己酮:4-甲基环已酮:5一异佛尔酮图1二异丁基甲酮共存物分离图
7二乙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7.1
空气中二乙基甲酮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7.2仪器
7.2.1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炭。7.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7.2.3溶剂解吸瓶,5ml。
7.2.4微量注射器,11、10μ1、100μ1。7.2.5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30m×0.53mm×1.0μm,FFAP毛细管柱
温:95℃
汽化室温度:150℃
检测室温度:270℃
进样模式:不分流进样
载气(氨气)流量:4.0ml/min
7.3试剂
7.3.1二乙基甲酮,色谱纯。
7.3.2解吸液: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色谱峰。7.3.3标准溶液:将5ml二硫化碳加入10ml容量瓶中,用微量注射器准确加入123ul二乙基甲酮(色谱纯,20℃时1ul二乙基甲酮质量为0.813mg),用二硫化碳稀释至刻度,为标准贮备液,在4℃冰箱内储存。临用前,用解吸液稀释成5.0mg/ml二乙基甲酮标准溶液。7.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7.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7.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7.4.3个体采样: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7.4.4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5d。7.5分析步骤
7.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活性炭前、后段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l二硫化碳,封闭后,振摇,解吸30min,摇匀,解吸液供分析。若样品中二乙基甲酮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二硫化碳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7.5.2标准曲线的绘制:用二硫化碳稀释标准溶液成0.0、625、1250、2500、5000μg/ml二乙基甲酮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u1,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二乙基甲酮浓度(μug/ml)绘制标准曲线。
7.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解吸液,测得的样品和样品空白的峰高或峰面积值,由标准曲线得二乙基甲酮的浓度(ug/ml)。7.6计算
7.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7.6.2按式(6)计算空气中乙基甲酮的浓度(ci+c2)v
式中:C一空气中乙基甲酮的浓度,mg/m;ci,C2一分别为测得前后段解吸液中二乙甲酮的浓度,μg/ml;一解吸液的体积,ml;
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D一解吸效率,%。
7.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照GBZ159规定计算。7.7说明
7.7.1本法的检出限为33ug/ml:最低检出浓度为22mg/m(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33~5000u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7%6.1%。7.7.2二乙基甲酮的采样效率为100%,平均解吸效率为81.9%,穿透容量大于20mg。7.7.3每批活性炭管应测定其解吸效率。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
Methodsfordeterminationof aliphaticketonesintheairofworkplace
2007-6-13发布
2007-11-30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T160.55-2007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酮类化合物[包括丙酮(Acetone)、丁酮(Butanone)、甲基异丁基甲酮(Methylisobutylketone)、双乙烯酮(Diketene)、异佛尔酮(Isophorone)、二异丁基甲酮(Diisobutylketone)、二乙基甲酮(Diethylketone)、2-己酮(2-hexanone)等)的浓度。本标准增加了异佛尔酮、二异丁基甲酮、二乙基甲酮、2-己酮的检测方法。本标准从2007年11月30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Z/T160.55-2004。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二次修订。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怀曾、李玉芬、陈利平、叶能权、陈卫、刘桂华、汪锡灿、盛娟芬、贺宝芝、康莉、陈春晓、陈卫、彭朝琼、丁锦春、徐以盛、吴邦华、张子群。1范围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酮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酮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Z/T160.55—2007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一气相色谱法3.1原理
空气中的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3.2仪器
3.2.1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炭。3.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3.2.3溶剂解吸瓶,5ml。
3.2.4微量注射器,10ul。
3.2.5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2m×4mmFFAP:6201担体=10:100柱温:90℃
汽化室温度:140℃
检测室温度:160℃
载气(氮气)流量:30ml/min
3.3试剂
3.3.1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杂峰。3.3.2FFAP,色谱固定液。
3.3.36201担体,60~80目。
3.3.4标准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约5ml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加入适量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色谱纯),再准确称量:加二硫化碳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出溶液的浓度,为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3.4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3.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3.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3.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3.4.4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外,其余操作同样品。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7d。3.5分析步骤
3.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活性炭管中前后段活性炭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l二硫化碳,封闭后,振摇1min,解吸30min。摇匀,解吸液供测定。若解吸液中待测物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二硫化碳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3.5.2标准曲线的制备:用二硫化碳稀释标准溶液成0、400、800和1600μg/ml丙酮标准系列,0、200、400、800和2000ug/ml丁酮标准系列,0、100、200、600、900和1200μg/ml甲基异丁基甲酮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ul,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分别对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浓度(ug/ml)绘制标准曲线。3.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解吸液: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浓度(ug/ml)。3.6计算
3.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293
式中: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V一采样体积,L;
t一采样点的温度,℃:
P一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3.6.2按式(2)计算空气中内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环已酮的浓度:(ci+c2)V
式中:C一空气中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浓度,mg/m2;C1,C2一测得前后段活性炭解吸液中丙酮、丁酮或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v一解吸液的体积,ml:
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D一解吸效率,%。
3.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159规定计算。3.7说明
3.7.1样品处理方法:先将溶剂吸附剂管的前段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段吸附剂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段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
3.7.2本法的检出限、最低检出浓度(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相对标准偏差、穿透容量(100mg活性炭)和解吸效率列于表1。每批活性炭管应测定其解吸效率。表1方法性能指标
化合物
检出限,μg/ml
最低检出浓度,mg/m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测定范围,μg/ml
相对标准偏差,%
穿透容量,mg
平均解吸效率,%
10~1600
6~2000
3.7.3本法可使用相应的填充柱或毛细管色谱柱。甲基异丁基甲酮
1~1200
4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和双乙烯酮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4.1
空气中的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用活性炭管采集,双乙烯酮用硅胶管采集,热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4.2仪器
4.2.1活性炭管,热解吸型,内装100mg活性炭(用于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4.2.2硅胶管,热解吸型,内装500mg硅胶(用于双乙烯酮)。4.2.3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4.2.4热解吸器。
4.2.5注射器,100ml、1ml。
4.2.6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1(用于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2m×4mm,FFAP:6201红色担体=10:100;柱
温:90℃:
汽化室温度:140℃;
检测室温度:160℃;
载气(氮气)流量:30ml/min。色谱柱2(用于双乙烯酮):2m×4mm,OV101:ChromQ=5:100:柱
温:75℃;
汽化室温度:120℃;
检测室温度:120℃;
载气(氮气)流量:30ml/min
4.3试剂
4.3.1FFAP和OV101,色谱固定液。4.3.26201红色担体和ChromQ,色谱担体,60~80目。4.3.3标准气:用微量注射器准确吸取1ul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双乙烯酮(色谱纯;在20℃,1ul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和双乙烯酮分别为0.7898mg,0.8061mg、0.7978mg和1.090mg),注入100ml注射器中,弹落液滴,约1h后,用清洁空气稀释至100ml为内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双乙烯酮标准气。临用前配制,注射器应垂直放置。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气配制。
4.4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4.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或硅胶管两端,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4.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或硅胶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活性炭管)或1~4h(硅胶管)空气样品。4.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或硅胶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活性炭管)或1~4h(硅胶管)空气样品。4.4.4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或硅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采样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硅胶管应在干燥器内保存;双乙烯酮在15℃下至少可保存3d:在室温下,丙酮、丁酮样品可保存8d;甲基异丁基甲酮样品可保存9d。
4.5分析步骤
4.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活性炭管或硅胶管放入热解吸器中,进气口端连接100ml注射器,出气口端与载气相连。载气流量为50ml/min,解吸温度为350℃(双乙烯酮可为300℃),解吸100ml。解吸气供测定。若解吸气中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清洁空气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4.5.2标准曲线的制备:用清洁空气稀释标准气(在30~35℃保温10min)成0.0、0.20、0.40、1.0和2.0ug/ml内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双乙烯酮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ml,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分别对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双乙烯酮浓度(μug/ml)绘制标准曲线。
4.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解吸气,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双乙烯酮的浓度(ug/ml)。4.6计算
4.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4.6.2按式(3)计算空气中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双乙烯酮的浓度:100c
......
....3)
式中:C一空气中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双乙烯酮的浓度,mg/m3;c一测得解吸气中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双乙烯酮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100一解吸气的体积,ml
D一解吸效率,%;
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4.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159规定计算。4.7说明
4.7.1本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丙酮和丁酮为0.06mg/m3,甲基异丁基甲酮为0.2mg/m3,双乙烯酮为1.4mg/m3(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丙酮和丁酮为0.06~133mg/m3,甲基异丁基甲酮为0.2~133mg/m3,双乙烯酮为1.4~133mg/m3。相对标准偏差为3.7%~4.9%。4.7.2100mg活性炭的穿透容量:丁酮>14.6mg,甲基异丁基甲酮为32.8mg,500mg硅胶的平均穿透容量双乙烯酮为0.58mg。平均解吸效率:丁酮为85.6%,甲基异丁基甲酮为96.9%,双乙烯酮为92.8%。每批活性炭管和硅胶管必须测定其解吸效率。4.7.3现场空气中共存的乙酸和乙酸酐,不干扰双乙烯酮的测定:若有乙烯酮存在,则干扰测定。苯、甲苯、丙酮、乙酸乙酯、三氯乙烯等不干扰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测定。4.7.4甲基异丁基甲酮的解吸气应放在30~35℃恒温箱内,以防器壁吸附。4.7.5本法可使用相应的填充管或毛细管色谱柱。4.7.6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浓度较高的样品时,应串联两根热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进行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时先进行前根固体吸附剂管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根吸附剂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根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5异佛尔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1原理
空气中的异佛尔酮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5.2仪器
5.2.1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炭。5.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5.2.3溶剂解吸瓶,5ml。
5.2.4微量注射器,10μ1。
5.2.5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30m×0.53mm×0.25umFFAP柱温:160℃
汽化室温度:250℃
检测室温度:250℃
载气(氮气):流量2.9ml/min
分流比:2:1
5.3试剂
5.3.1异佛尔酮,色谱纯。
5.3.2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色谱峰。5.3.3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的异佛尔酮,再准确称量,加二硫化碳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此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在4℃冰箱内储存。临用前,用二硫化碳稀释成0.5mg/ml异佛尔酮标准溶液。5.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5.4.1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5.4.2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4℃冰箱中可保存10d。5.5分析步骤
5.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活性炭前后段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加入1.0ml二硫化碳,封闭后,不时振摇,解吸30min,解吸液供测定。若样品中异佛尔酮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二硫化碳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5.5.2标准曲线的绘制:用二硫化碳稀释标准溶液成0、25、50、100、200、400ug/ml异佛尔酮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μ1,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异佛尔酮浓度(ug/ml)绘制标准曲线。
5.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解吸液,测得的样品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异佛尔酮的浓度(ug/ml)5.6计算
5.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5.6.2按式(4)计算空气中异佛尔酮的浓度:C=(G+c)v
...(4)
式中:C一空气中异佛尔酮的浓度,mg/m;cl,c2一分别为测得前后段解吸液中异佛尔酮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v一解吸液的体积,ml:
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D一解吸效率,%。
5.7说明
5.7.1本法的检出限为0.04u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16mg/m(以采集2.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04~20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65%~3.48%。5.7.2平均解吸效率为91%。每批活性炭管应测定其解吸效率。5.7.3样品解吸方法:先将固体吸附剂管的前段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段吸附剂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段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
5.7.4本法平均采样效率为100%。吸附容量12.9mg。采样后,样品在冰箱下可保存10d。5.7.5共存物内酮、二异丁基甲酮、环已酮等,不干扰本法的测定。5.7.6参考色谱图如下:
Intensity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Chromatogram-Channel 1
1-二硫化碳:2-二异丁基甲酮:3-环己酮:4—异佛尔酮图1异佛尔酮共存物的分离图
6二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6.1原理
空气中蒸气态二异丁基甲酮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6.2仪器
6.2.1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炭。6.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6.2.3溶剂解吸瓶,5ml。
6.2.4微量注射器,10μ1。
6.2.5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30m×0.53mm×0.25μmFFAP柱
温:120℃
汽化室温度:250℃
检测室温度:250℃
载气(氮气)流速:2.6ml/min
分流比:4:1
6.3试剂
6.3.1二异丁基甲酮,色谱纯。
6.3.2解吸液: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色谱峰。6.3.3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解吸液,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的二异丁基甲酮,再准确称量,加解吸液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此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在4℃冰箱内储存。临用前,用解吸液稀释成5.0mg/ml二异丁基甲酮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6.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6.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6.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3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6.4.3个体采样: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3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6.4.4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4℃冰箱中可保存14d。6.5分析步骤
6.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活性炭前后段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加入1.0ml二硫化碳,封闭后,不时振摇,解吸30min,解吸液供测定。若样品中二异丁基甲酮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二硫化碳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6.5.2标准曲线的绘制:用解吸液稀释标准溶液成0.0、200、400、800、1600、3200μg/ml二异丁基甲酮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1,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二异丁基甲酮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6.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解吸液,测得的样品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二异丁基甲酮的浓度(ug/ml)6.6计算
6.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6.6.2按式(5)计算空气中二异丁基甲酮的浓度:C=(G+c)v
....(5)
式中:C一空气中二异丁基甲酮的浓度,mg/m3:cl,c2一分别为测得前后段解吸液中二异丁基甲酮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v一解吸液的体积,ml;
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6.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照GZ159计算。6.7说明
6.7.1本法的检出限为0.40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13mg/m(以采集3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41600u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81%~1.35%。6.7.2本法的解吸效率为95%~97%。6.7.3本法采样效率为98.9%~100%。穿透容量6.3mg。6.7.4样品解吸测定方法:先将固体吸附剂管的前段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段吸附剂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段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
6.7.5共存物内酮、异佛尔酮等不干扰本法的测定。6.7.6参考色谱图附下:
Intensity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Chromatogram-Channel1
1-二硫化碳;2-二异丁基甲酮;3一环己酮:4-甲基环已酮:5一异佛尔酮图1二异丁基甲酮共存物分离图
7二乙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7.1
空气中二乙基甲酮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7.2仪器
7.2.1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炭。7.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7.2.3溶剂解吸瓶,5ml。
7.2.4微量注射器,11、10μ1、100μ1。7.2.5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30m×0.53mm×1.0μm,FFAP毛细管柱
温:95℃
汽化室温度:150℃
检测室温度:270℃
进样模式:不分流进样
载气(氨气)流量:4.0ml/min
7.3试剂
7.3.1二乙基甲酮,色谱纯。
7.3.2解吸液: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色谱峰。7.3.3标准溶液:将5ml二硫化碳加入10ml容量瓶中,用微量注射器准确加入123ul二乙基甲酮(色谱纯,20℃时1ul二乙基甲酮质量为0.813mg),用二硫化碳稀释至刻度,为标准贮备液,在4℃冰箱内储存。临用前,用解吸液稀释成5.0mg/ml二乙基甲酮标准溶液。7.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7.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7.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7.4.3个体采样: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7.4.4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5d。7.5分析步骤
7.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活性炭前、后段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l二硫化碳,封闭后,振摇,解吸30min,摇匀,解吸液供分析。若样品中二乙基甲酮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二硫化碳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7.5.2标准曲线的绘制:用二硫化碳稀释标准溶液成0.0、625、1250、2500、5000μg/ml二乙基甲酮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u1,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二乙基甲酮浓度(μug/ml)绘制标准曲线。
7.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解吸液,测得的样品和样品空白的峰高或峰面积值,由标准曲线得二乙基甲酮的浓度(ug/ml)。7.6计算
7.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7.6.2按式(6)计算空气中乙基甲酮的浓度(ci+c2)v
式中:C一空气中乙基甲酮的浓度,mg/m;ci,C2一分别为测得前后段解吸液中二乙甲酮的浓度,μg/ml;一解吸液的体积,ml;
Vo一标准采样体积,L:
D一解吸效率,%。
7.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照GBZ159规定计算。7.7说明
7.7.1本法的检出限为33ug/ml:最低检出浓度为22mg/m(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33~5000u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7%6.1%。7.7.2二乙基甲酮的采样效率为100%,平均解吸效率为81.9%,穿透容量大于20mg。7.7.3每批活性炭管应测定其解吸效率。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7251.1-2023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 GB18436-2001 轮机日志和车钟记录簿
- GB12031-1989 洗涤剂中总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
- GB4706.19-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液体加热器的特殊要求
-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B/T228.1-202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 GB13077-2004 铝合金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 GB/T3903.23-2008 鞋类 鞋跟和跟面试验方法 跟面结合力
- GB/T14625.4-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4部分:试验条件与试样准备
- GB2682-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 GB12802.2-2004 电气绝缘用薄膜 第2部分:电气绝缘用聚酯薄膜
- GB9123.3-1988 PN1.0MPa(10bar)平面钢制管法兰盖
- GB/T22764.1-2008 低压机柜 第1部分:总规范
- GB/T3903.25-2008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鞋跟结合强度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