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4951-2007 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

【国家标准(GB)】 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6 18:13:25
- GB/T14951-2007
- 现行
标准号:
GB/T 14951-2007
标准名称:
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01-24 -
实施日期:
2007-08-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482.08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该标准规定了在用汽车界有技术的评定指标、试验方法和试验数据处理及评定项目计算;适用于在用汽车各类节油技术使用效果的评定。 GB/T 14951-2007 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 GB/T14951-2007

部分标准内容:
ICS43.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951—2007
代替GB/T14951—1994,GB/T17752—1999,GB/T17753-1999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
Measurement method of fuel saving technology for automobiles2007-01-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伪
2007-08-01实施
GB/T14951—2007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评定项目
5性能试验
6试验数据处理及评定项目的计算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汽车运行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方法汽车挂档滑行距离对比试验方法汽车燃油节油添加剂与燃油相容性试验方法汽车发动机润滑油节油添加剂稳定性试验方法10
GB/T14951-2007
本标准代替GB/T14951—1994《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GB/T17752—1999《汽车燃油节能添加剂试验评定方法》和GB/T17753—1999《汽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添加剂试验评定方法》。本标准与GB/T14951-1994、GB/T17752--1999和GB/T17753-19993个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汽车道路燃料消耗量测试方法进行了修订(见5.2.2.2,5.2.2.3);增加了汽车运行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和挂档滑行距离对比试验的检测内容和方法(见5.2.2.4,5.2.2.6)
对不同生产时期的在用车辆分别执行不同的排气污染物测试方法和限值,增加了针对装有排气后处理装置的车辆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方法(见5.2.2.7);取消了原标准中有关特定工况和加速工况燃料消耗量的检测、评定方法及经济效益指标和相应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D都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国庆、冯桂芹、刘莉、赵侃、王伟、董国亮、何勇、洪兰芳、蔡凤田。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GB/T14951-1994;
GB/T17752-1999;
-GB/T17753-1999。
1范围
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
GB/T14951-2007
本标准规定了在用汽车节油技术的评定指标、试验方法和试验数据处理及评定项目计算。本标准适用于在用汽车各类节油技术使用效果的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推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5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GB/T3142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四球法)GB/T3535
石油倾点测定法(GB/T3535—1983,negISO3016:1974)GB/T3536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B/T3536-1983,eqvISO2592:1973)
GB3847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GB/T5096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GB/T5096—1983,eqVASTMD130:1983)GB/T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12543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GB/T12545.2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1828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急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T18297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T18297—2001,negISO1585:1992,ISO2534:1998)GB18352(所有部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汽车节油技术fuel savingtechnologiesforautomobile在降低汽车燃料消耗同时对汽车的其他使用性能无不良影响的技术。4评定项目
4.1经济性项目
4.1.1主要项目:
a)城间运行模式节油量(AQ。),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城间运行模式节油率(α。),%。市区运行模式节油量(△Q.),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b)
市区运行模式节油率(α),%。c)快速运行模式节油量(△Q),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GB/T14951—2007
快速运行模式节油率(α),%。4.1.2参考项目:
多工况节油量(△Qa),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a)
多工况节油率(α),%。
运行百公里节油量(AQb),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b)
运行百公里节油率(α),%。
4.2动力性项目
转矩对比系数Km;
功率对比系数Kp;
加速时间对比系数K.;
滑行距离对比系数K,。
4.3环境影响项目
汽车排气污染物CO净化率;
汽车排气污染物HC净化率;
汽车排气污染物NOx净化率;
-汽车排气污染物HC+NOx净化率;RHC+NOr
5性能试验
柴油车排气污染颗粒物净化率;柴油车排气污染烟度净化率。
5.1试验分类及试验项目
发动机性能台架对比试验:
发动机总功率对比试验;
发动机负荷特性对比试验;
发动机排气污染物对比试验。
汽车性能道路对比试验:
汽车等速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汽车多工况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汽车运行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汽车最高档(或次高档)全油门加速性能对比试验;汽车挂档滑行对比试验;
汽车排气污染物对比测量;
柴油车排气污染物烟度对比测量。g)
节油添加剂理化性能试验:Www.bzxZ.net
燃油节油添加剂理化性能试验;b)润滑油节油添加剂理化性能试验。5.2试验方法
5.2.1发动机性能台架对比试验
5.2.1.1发动机总功率对比试验
发动机总功率对比试验应按照GB/T18297中相关的试验项目进行。5.2.1.2发动机负荷特性对比试验发动机负荷特性对比试验应按照GB/T18297中负荷特性试验的规定进行,控制参数见表1。发动机转速为汽车最高档或次高档5种车速所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在汽车行驶时测量或按式(1)计算。2
发动机转速,单位为转每分钟(r/min);主传动比;
变速器最高档或次高档传动比:车轮滚动半径,单位为米(m);车速,单位为于米每小时(km/h)。表1负荷特性试验控制参数表
乘用车试验车速/(km/b)
商用车试验车速/(km/h)
发动机转速/(r/min)
推荐试验转矩范围及测试点/(N·m)注:Mimax
实测或n
GB/T14951—2007
(1)
M=0.20Mimax~Mimax,均勾分布8个点。发动机未采用节油技术时在i转速下的最大负荷。5.2.1.3发动机排气污染物对比试验5=110
汽油发动机按照GB18285的规定进行,柴油发动机按照GB3847的规定进行。装有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发动机试验时,应在排气处理装置之前的位置进行排气污染物的检测。5.2.1.4发动机预运转
发动机使用汽车节油技术后,如需发动机预运转,推荐按照表2的规范进行循环运转。完成规定的运转时间后,发动机技术状况应符合要求,再根据试验的要求按5.2.1.1~5.2.1.3的规定进行对比试验。
表2发动机预运转规范
试验车速/(km/h)
转速n/(r/min)
负荷M/(N·m)
运转时间t/min
a与表1所对应的试验车速。
5.2.1.5发动机润滑油老化处理
与试验车速对应的发动机转速 niM=0.20Mimax
当发动机使用润滑油节油技术后,发动机应进行不少于4个循环的预运转,在完成对润滑油老化处理后方可进行试验。
5.2.2汽车性能道路对比试验
5.2.2.1汽车道路对比试验条件
汽车道路对比试验条件应符合GB/T12534的有关规定。5.2.2.2汽车等速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汽车等速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应按照GB/T12545.2的规定进行。5.2.2.3汽车多工况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汽车多工况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应按照GB/T12545.2的规定进行。5.2.2.4汽车运行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汽车运行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应按照附录A的要求进行。3
GB/T14951—2007
5.2.2.5汽车最高档(或次高档)全油门加速性能对比试验汽车最高档(或次高档)全油门加速性能对比试验应按照GB/T12543的规定进行。测试的车速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乘用车:30km/h~110km/h;
一商用车:30km/h~80km/h。
5.2.2.6汽车挂档滑行距离对比试验汽车挂档滑行距离对比试验应按照附录B的要求进行。5.2.2.7汽车排气污染物对比试验5.2.2.7.1汽油车排气污染物对比试验按照GB18285或GB18352的规定进行。当装有排气后处理装置的车辆按照GB18285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应在排气处理装置之前的位置进行检测。5.2.2.7.2柴油车排气污染物对比试验按照GB3847或GB18352的规定进行。5.2.2.8汽车预行驶
使用汽车节油技术后,如需进行汽车预行驶,推荐乘用车以70km/h~100km/h的速度行驶,其他车以40km/h~70km/h的速度行驶。在行驶过程中及达到所需里程后,车辆的技术状况应符合要求,再根据试验项目的要求,按照5.2.2.1~5.2.2.7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试验。5.2.2.9汽车润滑油老化处理
当汽车使用润滑油节油技术后,汽车应进行不少于1000km的预行驶,在完成对润滑油老化处理后方可进行试验。
5.2.3节油添加剂理化性能试验
5.2.3.1对节油添加剂所要求的理化性能试验5.2.3.1.1铜片腐蚀试验按照GB/T5096的规定进行;5.2.3.1.2相容性试验按照附录C的规定进行。5.2.3.2润滑油节油添加剂理化性能试验5.2.3.2.1运动黏度的测定和动力黏度计算方法按照GB/T265的规定进行;5.2.3.2.2承载能力测定按照GB/T3142的规定进行:5.2.3.2.3倾点测定按照GB/T3535的规定进行;5.2.3.2.4闪点和燃点的测定按照GB/T3536的规定进行;5.2.3.2.5钢片腐蚀测定按照GB/T5096的规定进行;5.2.3.2.6稳定性试验按照附录D的规定进行。6试验数据处理及评定项目的计算6.1发动机负荷特性数据处理
6.1.1根据负荷特性燃料消耗曲线计算积分均值PGrdP
Gr= P2-PiJP
式中:
Gr一一发动机小时燃料消耗积分均值,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G-一发动机小时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P:-—该转速下发动机最大功率的30%,单位为千瓦(kW);P2—该转速下发动机最大功率的90%,单位为千瓦(kW)。6.1.2燃料消耗量的换算
将发动机小时燃料消耗量G换算为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G
(2)
式中:
Q一百公里汽车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Gr-一发动机小时燃料消耗积分均值,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6.2汽车道路试验数据处理
按照GB/T12545.2的规定进行处理。6.3经济性评价项目
6.3.1各种运行模式节油量和节油率计算各种运行模式节油量
AQ-ZRQ-ER,Q
式中:
AQ一各种运行模式节油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Qoi——未采用节油技术时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Qi-采用节油技术时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R;不同运行模式时不同车速的加权系数,见表3。表3不同运行模式时不同车速的加权系数R,运行模式
市区运行
城间运行
快速运行
各种运行模式节油率
式中:
各种运行模式节油率,%。
6.3.2汽车多工况节油量和节油率计算6.3.2.1
多工况节油量
ZRQ。
车速,km/h
AQd = Qod - Qd
式中:
多工况节油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0.18
一未采用节油技术时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采用节油技术时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6.3.2.2多工况节油率
式中:
多工况节油率,%。
6.3.3汽车运行百公里节油量和节油率计算6.3.3.1运行百公里节油量
AQ=Qab-Qb
GB/T14951—2007
·(4)
(5)
(6)
(7)
(8)
GB/T14951—2007
式中:
△Qb一运行百公里节油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Qob—一未采用节油技术时的燃料消耗盘,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Qb—一采用节油技术时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6.3.3.2运行百公里节油率
式中:
运行百公里节油率,%。
6.4动力性项目
转矩对比系数KM
式中:
M。一未采用节油技术时功率特性所测转矩之和(校正),单位为牛米(N·m);EM
一采用节油技术后功率特性所测转矩之和(校正),单位为牛米(N·m)。6.4.2功率对比系数Kp
式中:
Pijmax
未采用节油技术时发动机最大功率(校正),单位为千瓦(kW);采用节油技术后发动机最大功率(校正),单位为千瓦(kW)。6.4.3加速时间对比系数K
式中:
-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汽车的加速时间,单位为秒(s);t一一采用节油技术后汽车的加速时间,单位为秒(s)。6.4.4滑行距离对比系数K,
式中:
S。—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汽车的滑行距离,单位为米(m);S-采用节油技术后汽车的滑行距离,单位为米(m)。6.5排气污染物净化率
6.5.1汽车排气污染物净化率
6.5.1.1CO净化率Rco
Rco(%)=
式中:
Oco—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测得的CO排放量;Jco-
一采用节油技术后测得的CO排放量。6.5.1.2HC净化率Rc
RHc(%)=(1-
JHC)x100
·(10)
·(12)
·(13)
(14)
·(15))
式中:
OHC—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测得的HC排放量;JHC—采用节油技术后测得的HC排放量。6.5.1.3NOx净化率RNOx
RNor(%)
式中:
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测得的NOx排放量:采用节油技术后测得的NOx排放量。6.5.1.4CO+NOx净化率Rco+NOx
Rco+No.(%)
式中:
Oco+Nox
Jco+Nor
JcO+NOM
OCO+NO
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测得的CO+NOx排放量:采用节油技术后测得的CO+NOx排放量。6.5.1.5颗粒物净化率RpM
RPM(%) =
式中:
一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测得的颗粒物排放量;采用节油技术后测得的颗粒物排放量,6.5.2柴油车排气污染烟度净化率RkJRKI%)
式中:
一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测得的排气污染烟度数值;JKJ——采用节油技术后测得的排气污染烟度数值。X100
GB/T14951-2007
(18))
(19)
GB/T14951-2007
A.1试验条件
A.1.1试验车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汽车运行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方法试验车辆应技术状况良好,性能符合制造厂的规定。A.1.2试验车辆载荷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车辆的载荷应符合GB/T12545.2中的规定。A.1.3试验仪器
试验用仪器应满足GB/T12545.2中的要求。A.1.4测试路段
汽车道路对比试验条件应满足5.2.2.1的要求。测试路段长度不小于15km,可以是封闭的环形路(测量路程应为完整的环形)也可以是平直路(试验在两个方向上进行)。A.1.5试验燃料
试验用燃料应符合车辆制造厂的规定。A.2试验方法
在正常交通情况下,以下列车速行驶并尽可能保持匀速:乘用车:90km/h;
商用车:70km/h。
测定每10km单程(或一个完整的环形路程)的燃料消耗量,换算成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往返各试验一次(或两个完整的环形路程),以两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运行百公里条件下的平均使用燃料消耗量的测定值。
试验时应记录制动次数、各档位使用次数、时间、行程和速度。B.1试验条件
B.1.1试验车辆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汽车挂档滑行距离对比试验方法GB/T14951—2007
试验车辆应技术状况良好,性能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其他试验条件及车辆的准备符合5.2.2.1的规定。
B.1.2试验仪器
车速、行程记录仪或相应的记录装置,精度不低于0.5%。B.1.3测试路段
汽车挂档滑行距离对比试验的道路条件应满足5.2.2.1的要求。B.2试验方法
测试应在平直的道路上进行,变速器排档为最高档或次高档,以稳定车速进入滑行段,迅速松开汕门开始滑行,记录滑行时间、距离和速度等参数,直至车速降至,停止记录。滑行过程中不得转动方向盘。试验往返各滑行两次,取平均值,往返路段应一致。其中:乘用车i为110km/h,2为50km/h;商用车:1为70km/h,z为30km/h。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951—2007
代替GB/T14951—1994,GB/T17752—1999,GB/T17753-1999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
Measurement method of fuel saving technology for automobiles2007-01-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伪
2007-08-01实施
GB/T14951—2007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评定项目
5性能试验
6试验数据处理及评定项目的计算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汽车运行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方法汽车挂档滑行距离对比试验方法汽车燃油节油添加剂与燃油相容性试验方法汽车发动机润滑油节油添加剂稳定性试验方法10
GB/T14951-2007
本标准代替GB/T14951—1994《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GB/T17752—1999《汽车燃油节能添加剂试验评定方法》和GB/T17753—1999《汽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添加剂试验评定方法》。本标准与GB/T14951-1994、GB/T17752--1999和GB/T17753-19993个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汽车道路燃料消耗量测试方法进行了修订(见5.2.2.2,5.2.2.3);增加了汽车运行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和挂档滑行距离对比试验的检测内容和方法(见5.2.2.4,5.2.2.6)
对不同生产时期的在用车辆分别执行不同的排气污染物测试方法和限值,增加了针对装有排气后处理装置的车辆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方法(见5.2.2.7);取消了原标准中有关特定工况和加速工况燃料消耗量的检测、评定方法及经济效益指标和相应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D都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国庆、冯桂芹、刘莉、赵侃、王伟、董国亮、何勇、洪兰芳、蔡凤田。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GB/T14951-1994;
GB/T17752-1999;
-GB/T17753-1999。
1范围
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
GB/T14951-2007
本标准规定了在用汽车节油技术的评定指标、试验方法和试验数据处理及评定项目计算。本标准适用于在用汽车各类节油技术使用效果的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推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5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GB/T3142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四球法)GB/T3535
石油倾点测定法(GB/T3535—1983,negISO3016:1974)GB/T3536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B/T3536-1983,eqvISO2592:1973)
GB3847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GB/T5096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GB/T5096—1983,eqVASTMD130:1983)GB/T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12543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GB/T12545.2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1828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急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T18297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T18297—2001,negISO1585:1992,ISO2534:1998)GB18352(所有部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汽车节油技术fuel savingtechnologiesforautomobile在降低汽车燃料消耗同时对汽车的其他使用性能无不良影响的技术。4评定项目
4.1经济性项目
4.1.1主要项目:
a)城间运行模式节油量(AQ。),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城间运行模式节油率(α。),%。市区运行模式节油量(△Q.),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b)
市区运行模式节油率(α),%。c)快速运行模式节油量(△Q),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GB/T14951—2007
快速运行模式节油率(α),%。4.1.2参考项目:
多工况节油量(△Qa),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a)
多工况节油率(α),%。
运行百公里节油量(AQb),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b)
运行百公里节油率(α),%。
4.2动力性项目
转矩对比系数Km;
功率对比系数Kp;
加速时间对比系数K.;
滑行距离对比系数K,。
4.3环境影响项目
汽车排气污染物CO净化率;
汽车排气污染物HC净化率;
汽车排气污染物NOx净化率;
-汽车排气污染物HC+NOx净化率;RHC+NOr
5性能试验
柴油车排气污染颗粒物净化率;柴油车排气污染烟度净化率。
5.1试验分类及试验项目
发动机性能台架对比试验:
发动机总功率对比试验;
发动机负荷特性对比试验;
发动机排气污染物对比试验。
汽车性能道路对比试验:
汽车等速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汽车多工况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汽车运行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汽车最高档(或次高档)全油门加速性能对比试验;汽车挂档滑行对比试验;
汽车排气污染物对比测量;
柴油车排气污染物烟度对比测量。g)
节油添加剂理化性能试验:Www.bzxZ.net
燃油节油添加剂理化性能试验;b)润滑油节油添加剂理化性能试验。5.2试验方法
5.2.1发动机性能台架对比试验
5.2.1.1发动机总功率对比试验
发动机总功率对比试验应按照GB/T18297中相关的试验项目进行。5.2.1.2发动机负荷特性对比试验发动机负荷特性对比试验应按照GB/T18297中负荷特性试验的规定进行,控制参数见表1。发动机转速为汽车最高档或次高档5种车速所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在汽车行驶时测量或按式(1)计算。2
发动机转速,单位为转每分钟(r/min);主传动比;
变速器最高档或次高档传动比:车轮滚动半径,单位为米(m);车速,单位为于米每小时(km/h)。表1负荷特性试验控制参数表
乘用车试验车速/(km/b)
商用车试验车速/(km/h)
发动机转速/(r/min)
推荐试验转矩范围及测试点/(N·m)注:Mimax
实测或n
GB/T14951—2007
(1)
M=0.20Mimax~Mimax,均勾分布8个点。发动机未采用节油技术时在i转速下的最大负荷。5.2.1.3发动机排气污染物对比试验5=110
汽油发动机按照GB18285的规定进行,柴油发动机按照GB3847的规定进行。装有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发动机试验时,应在排气处理装置之前的位置进行排气污染物的检测。5.2.1.4发动机预运转
发动机使用汽车节油技术后,如需发动机预运转,推荐按照表2的规范进行循环运转。完成规定的运转时间后,发动机技术状况应符合要求,再根据试验的要求按5.2.1.1~5.2.1.3的规定进行对比试验。
表2发动机预运转规范
试验车速/(km/h)
转速n/(r/min)
负荷M/(N·m)
运转时间t/min
a与表1所对应的试验车速。
5.2.1.5发动机润滑油老化处理
与试验车速对应的发动机转速 niM=0.20Mimax
当发动机使用润滑油节油技术后,发动机应进行不少于4个循环的预运转,在完成对润滑油老化处理后方可进行试验。
5.2.2汽车性能道路对比试验
5.2.2.1汽车道路对比试验条件
汽车道路对比试验条件应符合GB/T12534的有关规定。5.2.2.2汽车等速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汽车等速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应按照GB/T12545.2的规定进行。5.2.2.3汽车多工况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汽车多工况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应按照GB/T12545.2的规定进行。5.2.2.4汽车运行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汽车运行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应按照附录A的要求进行。3
GB/T14951—2007
5.2.2.5汽车最高档(或次高档)全油门加速性能对比试验汽车最高档(或次高档)全油门加速性能对比试验应按照GB/T12543的规定进行。测试的车速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乘用车:30km/h~110km/h;
一商用车:30km/h~80km/h。
5.2.2.6汽车挂档滑行距离对比试验汽车挂档滑行距离对比试验应按照附录B的要求进行。5.2.2.7汽车排气污染物对比试验5.2.2.7.1汽油车排气污染物对比试验按照GB18285或GB18352的规定进行。当装有排气后处理装置的车辆按照GB18285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应在排气处理装置之前的位置进行检测。5.2.2.7.2柴油车排气污染物对比试验按照GB3847或GB18352的规定进行。5.2.2.8汽车预行驶
使用汽车节油技术后,如需进行汽车预行驶,推荐乘用车以70km/h~100km/h的速度行驶,其他车以40km/h~70km/h的速度行驶。在行驶过程中及达到所需里程后,车辆的技术状况应符合要求,再根据试验项目的要求,按照5.2.2.1~5.2.2.7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试验。5.2.2.9汽车润滑油老化处理
当汽车使用润滑油节油技术后,汽车应进行不少于1000km的预行驶,在完成对润滑油老化处理后方可进行试验。
5.2.3节油添加剂理化性能试验
5.2.3.1对节油添加剂所要求的理化性能试验5.2.3.1.1铜片腐蚀试验按照GB/T5096的规定进行;5.2.3.1.2相容性试验按照附录C的规定进行。5.2.3.2润滑油节油添加剂理化性能试验5.2.3.2.1运动黏度的测定和动力黏度计算方法按照GB/T265的规定进行;5.2.3.2.2承载能力测定按照GB/T3142的规定进行:5.2.3.2.3倾点测定按照GB/T3535的规定进行;5.2.3.2.4闪点和燃点的测定按照GB/T3536的规定进行;5.2.3.2.5钢片腐蚀测定按照GB/T5096的规定进行;5.2.3.2.6稳定性试验按照附录D的规定进行。6试验数据处理及评定项目的计算6.1发动机负荷特性数据处理
6.1.1根据负荷特性燃料消耗曲线计算积分均值PGrdP
Gr= P2-PiJP
式中:
Gr一一发动机小时燃料消耗积分均值,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G-一发动机小时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P:-—该转速下发动机最大功率的30%,单位为千瓦(kW);P2—该转速下发动机最大功率的90%,单位为千瓦(kW)。6.1.2燃料消耗量的换算
将发动机小时燃料消耗量G换算为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G
(2)
式中:
Q一百公里汽车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Gr-一发动机小时燃料消耗积分均值,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6.2汽车道路试验数据处理
按照GB/T12545.2的规定进行处理。6.3经济性评价项目
6.3.1各种运行模式节油量和节油率计算各种运行模式节油量
AQ-ZRQ-ER,Q
式中:
AQ一各种运行模式节油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Qoi——未采用节油技术时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Qi-采用节油技术时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R;不同运行模式时不同车速的加权系数,见表3。表3不同运行模式时不同车速的加权系数R,运行模式
市区运行
城间运行
快速运行
各种运行模式节油率
式中:
各种运行模式节油率,%。
6.3.2汽车多工况节油量和节油率计算6.3.2.1
多工况节油量
ZRQ。
车速,km/h
AQd = Qod - Qd
式中:
多工况节油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0.18
一未采用节油技术时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采用节油技术时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6.3.2.2多工况节油率
式中:
多工况节油率,%。
6.3.3汽车运行百公里节油量和节油率计算6.3.3.1运行百公里节油量
AQ=Qab-Qb
GB/T14951—2007
·(4)
(5)
(6)
(7)
(8)
GB/T14951—2007
式中:
△Qb一运行百公里节油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Qob—一未采用节油技术时的燃料消耗盘,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Qb—一采用节油技术时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百公里(kg/100km)。6.3.3.2运行百公里节油率
式中:
运行百公里节油率,%。
6.4动力性项目
转矩对比系数KM
式中:
M。一未采用节油技术时功率特性所测转矩之和(校正),单位为牛米(N·m);EM
一采用节油技术后功率特性所测转矩之和(校正),单位为牛米(N·m)。6.4.2功率对比系数Kp
式中:
Pijmax
未采用节油技术时发动机最大功率(校正),单位为千瓦(kW);采用节油技术后发动机最大功率(校正),单位为千瓦(kW)。6.4.3加速时间对比系数K
式中:
-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汽车的加速时间,单位为秒(s);t一一采用节油技术后汽车的加速时间,单位为秒(s)。6.4.4滑行距离对比系数K,
式中:
S。—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汽车的滑行距离,单位为米(m);S-采用节油技术后汽车的滑行距离,单位为米(m)。6.5排气污染物净化率
6.5.1汽车排气污染物净化率
6.5.1.1CO净化率Rco
Rco(%)=
式中:
Oco—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测得的CO排放量;Jco-
一采用节油技术后测得的CO排放量。6.5.1.2HC净化率Rc
RHc(%)=(1-
JHC)x100
·(10)
·(12)
·(13)
(14)
·(15))
式中:
OHC—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测得的HC排放量;JHC—采用节油技术后测得的HC排放量。6.5.1.3NOx净化率RNOx
RNor(%)
式中:
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测得的NOx排放量:采用节油技术后测得的NOx排放量。6.5.1.4CO+NOx净化率Rco+NOx
Rco+No.(%)
式中:
Oco+Nox
Jco+Nor
JcO+NOM
OCO+NO
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测得的CO+NOx排放量:采用节油技术后测得的CO+NOx排放量。6.5.1.5颗粒物净化率RpM
RPM(%) =
式中:
一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测得的颗粒物排放量;采用节油技术后测得的颗粒物排放量,6.5.2柴油车排气污染烟度净化率RkJRKI%)
式中:
一未采用节油技术时测得的排气污染烟度数值;JKJ——采用节油技术后测得的排气污染烟度数值。X100
GB/T14951-2007
(18))
(19)
GB/T14951-2007
A.1试验条件
A.1.1试验车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汽车运行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对比试验方法试验车辆应技术状况良好,性能符合制造厂的规定。A.1.2试验车辆载荷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车辆的载荷应符合GB/T12545.2中的规定。A.1.3试验仪器
试验用仪器应满足GB/T12545.2中的要求。A.1.4测试路段
汽车道路对比试验条件应满足5.2.2.1的要求。测试路段长度不小于15km,可以是封闭的环形路(测量路程应为完整的环形)也可以是平直路(试验在两个方向上进行)。A.1.5试验燃料
试验用燃料应符合车辆制造厂的规定。A.2试验方法
在正常交通情况下,以下列车速行驶并尽可能保持匀速:乘用车:90km/h;
商用车:70km/h。
测定每10km单程(或一个完整的环形路程)的燃料消耗量,换算成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往返各试验一次(或两个完整的环形路程),以两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运行百公里条件下的平均使用燃料消耗量的测定值。
试验时应记录制动次数、各档位使用次数、时间、行程和速度。B.1试验条件
B.1.1试验车辆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汽车挂档滑行距离对比试验方法GB/T14951—2007
试验车辆应技术状况良好,性能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其他试验条件及车辆的准备符合5.2.2.1的规定。
B.1.2试验仪器
车速、行程记录仪或相应的记录装置,精度不低于0.5%。B.1.3测试路段
汽车挂档滑行距离对比试验的道路条件应满足5.2.2.1的要求。B.2试验方法
测试应在平直的道路上进行,变速器排档为最高档或次高档,以稳定车速进入滑行段,迅速松开汕门开始滑行,记录滑行时间、距离和速度等参数,直至车速降至,停止记录。滑行过程中不得转动方向盘。试验往返各滑行两次,取平均值,往返路段应一致。其中:乘用车i为110km/h,2为50km/h;商用车:1为70km/h,z为30km/h。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GB/T 14867-2007 凤香型白酒
- 下一篇: GB/T 15112-2007 凿井绞车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1078.1-2023 金融服务 个人识别码管理与安全 第1部分:基于卡系统的PIN基本原则和要求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5009.43-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6174-2023 厨房纸巾
- GB/T31138-2022 加氢机
- GB/T42001-2022 高压输变电工程外绝缘放电电压海拔校正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7911.1-1987 热固性树脂装饰层压板 技术条件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