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行业标准(YD)】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第4部分:BICC的应用传送机制(APM)、隧道和IP承载控制协议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7 22:47:10
- YD/T1193.4-2002
- 现行
标准号:
YD/T 1193.4-2002
标准名称: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第4部分:BICC的应用传送机制(APM)、隧道和IP承载控制协议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2-06-21 -
实施日期:
2002-06-2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716.70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部分规定了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所应用的网络功能模型和协议模型以及支持的能力。本部分适用于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网络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YD/T 1193.4-2002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第4部分:BICC的应用传送机制(APM)、隧道和IP承载控制协议 YD/T1193.4-2002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193.4—2002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第4部分:BICC的应用传送机制
(APM)、隧道和IP承载控制协议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BICC) specification-Part4:Application transport Mechanism(APM),tunneling andIP bearer control protocol of BICC2002-06-21发布
2002-06-2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3.」名词术语
缩略语
BICC 的应用传送机制
模型延义
BICC 应用进程功能
单假联控制功能(SACF)-BICCSACFBAT ASE·
BICC传送一底用数据的格式和编码5BICC的承载控制隧道协议(BCTP)5.1
隧传(Tunneling)承载控制协议程序
6BICC的IP承载控制协议(IPBCP)6.1
IPBCP的消息
TPBCP的传送
定时器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BICC 与 IPBCP 之间的相立作用次
YD/T1193.4—2002
YD/T 1193.4—2002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分为4个部分:一第1部分:BICC的功能描述;
第2部分:BICC的消息和参数的基本功能和格式:-第3部分:BICC的程序:
第4部分:BICC的成用传送机制(APM)、隧道和IF承载控制协议。本部分为《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的第4部分,对应于ITU-T建议Q.765.5《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的APM》、ITU-T建议Q.1970《BICC的IP承载控制协议》和ITU-T建议Q.1990《BICC的承载控制隧道协议》。本部分与ITL:-T建议Q.765.5、Q.1990和Q.1970的一致性稳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
按照汉语习馈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港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有限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续合元蕾日军
简海藕
朱佳乐
1范园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YD/T 1193.4--2002
第4部分:BICC的应用传送机制(APM)、隧道和IP承载控制协议
本部分规定了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所应用的网络功能模型和协议模型以及支持的能力。本部分适用于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网络设备的研制与开发。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该标准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儿足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十本帮分。ITU-T建议 Q.765.5
ITU-T 建议 0.1902.1)
ITU-T 建议 Q.1902.5
ITU-T 建议 Q.1970
FTU-T 建议 Q.1990
ITL-T 建议 E.182
ITU-T 建议 X.213
JETFRFC2327
3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3.1名调术语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的应用传送机制与承裁无关的呼叫控制的功能描述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挖制的上下文中应用传送机制的例外BICC的IP承载控制协议
承载控制的道协议
电话业务中的音和录音迹知的应用信息技术一开放系统互连一网络业务定义会议描述协议
承教无关的呼控制(BICC):它指的是BICC中定义的窄带ISDN用户部分的应用。服务节点(SN):ISN、CSN或TSN的功能实体。3.2缩略语
异步传送方式适配层
应用实体
应用实体调用
应用层结构
应用进程
应用传送机制
应用传送参数
应用业务元案
应用传送指导指示语
承载偶联传送
与承载无关呼叫控制
YD/T J193.4--2002
双音多频
差错处理
关口服务节点
接口服务节点
多俱联控制功能
网络接口
网络节点接口
公共被寻址节点
公共发起节点
实时传送协议
单偶联控制功能
单偶联对象
交换电路网
服务节点
转接服务节点
转接交换机
4BICC的应用传送机制
本章规定了支持BICC的承裁相关信息传送的APM-user。由于BICC是用于管理已从承载控制分离的呼叫控制实例。它需要传送呼叫控制实例之间承载相关信息因此引人应用传送机制。4.1概述
本标准的BC心程序按照4.2节中的模型来描述。它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协议功能和非协议功能(即交换机节点功能,这里指的是“应用进程\)。本标准仅描述与支持BICC 的承载相关信息传送的NNI增强有关的交换机中的部分用进程和协议功能。信令偶联分为3部分:承载偶联传送(BATASE)、应用传送机制(APMASE)和BICCASE。这些都是由单偶联控制功能(SACF)米协调的。应用进程((AP)包括所有的呼叫控制功能:本标准仅描述支持BICC所要求增加的部分。业务原语尽用来描述ASE和某个专用的应用信令所需的SACF之间是如何提供服务的。业务原语接口足概念性的接口并且是不可测试和接人的接口,即可内部实现的。它仗是一个描工具。4.2模型定义
4.2.1网络模型
本节描述支持BICC.的APM的使用。APM提供传送承载连接建立所需的BICC专用信息的手段。图!表示的是BICC网络,A-SN是来话服务节点,B-SN是去话服务节点,服务节点交换机连到其它网络交换机(EXC)。这些网络交换机可为现有窄带PSTY网中的ISDN交换机。它带有至服务节点的ISUP接口或有BICC接口的其它服务节点。
公共发起节点(IPIN)和公共被寻址节点(PAN)概念的引人是为了辅助描述APM,PIN表示网络中的APM-user(BICC)要启动与对等层APM-usCr的通信。由于APM隐含的寻址机制用于BICC,所以公共被导址节点(PAN)是支待BAT-ASE的呼叫通路上的下一个节点。2
4.2.2规范模型
图1BICC网络
YD/T 1193.42002
这个模型是用来将BICC应用程序的描述结构化,它是基于OSI应用层结构(ALS)模型,图2表示的是 BICC 进程的概括模型,不表示 ISLP 程序期间的某~-点的情形,它表示的是整个结构。图 2 还表示了功能块之间的原谱接口。
交换机应用进程
节点功能
RIGCAEI
信令传送转换器
图 2BICC规范模型
YD/T1193.4—2002
关于图2,所有的功能都有到“管理应用”的接口,它不定义为正式的原语接口。“交换机应用进程(ExchangeApplicationProcess)”是用来描述交换机中的所有应用功能,BICC是交换应用进程的一部分。模型所示的BICC节点功能在本标准中指的是BICC应用进程功能。BICCAEI和BICCASE与ISUPAEI和ISUPASE相似,详见Q.1902.5。BATASE是APMASE提供的业务的用户。它负责以公共APM可传送的形式准备承载相关信息。SACF以适当的方式协调它的接口之间的原语流。为处理任何个别的BICC功能,“交换机应用进程”产生所要求的BICC节点功能的实例,AP将按要求产生BICCAEI的实例,网络接口(NI)功能是用来通过信令传送转换器将收到的消息分发给BICCAFI的适当实例,一个交换机中仅有一个NI实例。NI详见Q.1902.5和Q.1902.1,BICCAE中包括的单偶联对象为如下类型之一:a)公共发起节点
包括:去话BICCASE、起源APMASE、起源EHASE、去话BATASE和BICCSACF。b)公共被寻址节点
包括:来话BICCASF、日的地APMASE、目的地EHASE、来话BATASE和BICCSACF。4.2.3信令流
图3和图4表示的足呼叫控制消息与应用信息流间时发生的BICC呼叫的情况。图3表示的是消息发送的情况,图4表示的是消息接收的情况。应用进程
图9呼叫控制消息与应用信惠流同时发生的BICC呼叫应用进程
图 4 呼叫控制消患与应用信息流同时发生的 BICC 呼叫-消奥发送
一消想接收
YT/T 1193.4-2002
图5和图6表示的是HICC支持的没有同时发生的呼叫控制消息时的动态原语流,即APMASE向BICC ASE发送一个原语。RICC ASE将回送支持信息流机制的 APM 消息。成用进程
图5呼叫控制消患与应用信惠流没有同时发生前BICC呼叫应用进程
图6呼叫控制消息与应用信息流没有同时发生的BICC呼叫-4.3BICC应用进程功能
4.3.1概述
本节播述AP和BICCSACF之间的业务原语接4.3.2原语接口【APBICCSACF]
消息发送
一消患接收
AP和BICCSACF之间的原语接口[图2中的接口(a)]由要求支持公网基本呼叫功能和BICC功能的原语组成。
赛 1 应用进程和 BICC SACF 之间的顾语原讲名称
BICC_Dute
RICC_Emr
Indic:ation/Requeel
Indieation
往:白 SACF 到皮用进程的原语流:→自应用进程到 SACF 的原语:+
左向 (注)
YD/T 1193.4—2002
4.3.3原谱内容
表 2 和表 3 为表 1 中原语的参数列表。表 2 BICC_Data Ind/Aeg 原语的内客番数
动作指示语
骨于网连接标识符
互通功能地垢
编解码列表
单编解码
BAT兼容性报告
承载网络连接特性
承载控制信息
承载控制隧道
承载控制单元标识符
承藏改发能力
承载改发指示语
号类型
必备/任选
每个参数(除ATII外)均与兼容性信息--起。表 3 BICC_Emor Ind 原语的内要鑫数
Error 通知
必备/仟选
4.4单调联控制功能 (SACF1- BICC SACF4.4.1概述
见本标准第2部分
见 4.6.1
见 4.6.1
见 4.6.1
见 4.6.1
见 4.6.1
见 4.5.2.1 的(2) 和(3)
BICCSACF主要是接收/传送自/向实体的原语并为BICCAEI执行分发功能。信息流是从AP【图2中的接口(e)]向NI[图2中的接口们或反方向。SACF负责保证当ASE向AP产生多个原语时:它们在接口一起传送以保证正确偶联的保持。这里的SACF仅定义与BICC有关的映射和功能。表4和表7中的原语映射是提供参考。
4.4.2节点发送的消患相关的情想流收到自AP[图2中的接口(a)]的一个原语(request或responBe后,SACF向ASE发送原语。在产生的原语中,从AP收到的参数的子集中提取参数。在向NI【图2中的接口(1发送结果原语之前SACF也分发自ASE收到的响应原语。6
4.4.3节点接收的消想相关的信患流这些程序是在 0.1902.5中 APM-19ETASF 与 BAT ASE对应的地方描述。夜 4BAT ASE和 APM ASE 之间的原语映射接 (b)、 BAT ASE
APM_t_Data
APM DulH
接 (d),APM ASE
表 5 应用进程和 BAT ASE 之间的原语映射接口 (a),来白应用进程
BICC_Lata
RICC_Dala
接11 (h),BAT ASE
表 6 BAT ASE 和 AP 之间的原语映射按口(L),自BAT ASE
BICC Data
BICc_Emor
HICC_nth
BICC_Emr
YD/T 1193.4—2002
接口(a),来白应用进程
表7APM ASE和BATASE之间的原语映射接口 (d),白 APM ASE
APM Data
APM_U_Daua
接 (b) BAT ASE
衰 8 EH ASE 和 BAT ASE 之阅的原语映射接11 (c), 自 EH ASE
APM_Emr
4.5 BAT ASE
BATASE负责以APM可传送的形式准备信息。4.5.1原语接口
APM_L_Eor
接口(b),BATASE
表9列出了BAT ASE和BICC SACF[图 2中的接口(b之间的原语接口。表 9 BICC SACF 和 日AT ASE 之间的原语原语名称
APM_II_Dete
APM_U Error
EICc_Error
BICC Data
注: 1 自 SACF 到 BAT ASF 的原语流: -2 白 BAT ASE 到 SACF 的原语流: +类型
Indication/Request
Indication
Indieation
Indication/Regueylt
方向(注)
→/个
YD/T 1193.4-2002
4.5.2信令程序
4.5.21 PIN
4.5.2.1.1发送程序
收到BICC_Data.request原语后,它的内容以适当的格式准备好且上下文标识值置为“BATASE\,结果在 APM_U_Data.requet 原语中发送。4.5.2.1.2接收程序
收到APM_U_Data.indixation原语后,要检查它的内容是否为正确的格式和编码。如果一个信息单元通过了这个捡变,它就被添加到BICC_Dala.indication原语中。如果一个信息单元未通过这个检查,则信息单元和相关问题报告(指示“unrecognisedinformation\)被添加到BICC_Error.indication原语中。注:若高层惟息单元是“构成式(构成式)”,则它被当作一个单实体处理。一且所有的信息单元已分析,则应发送BICC_Data.indication利/或BICC_Error.indication原语。4.5.2.1.3 APM_U_Errar Prlmitive收到APM_UError.indication原语后,其内容应不更改地放入BICC_Error原语中。4.5.2.2PAN
见4.5.2.1
4.5.2.3信令拥塞
为了避免信令网中的抑塞,有必要使向拥塞目的地有信令负荷的应用以控制的方式限制它们的信令话务。
4.5.3原语内客
表10和表11列出了BATASE业务原语的必备和任选内容。BICC_Error和BICC_Data原语的内穿在AP/SACF接口定义注:BAT上下文中使用了险含寻址。表10APM_U_Data Ind/Rea 原语的内客数
应用上下文标识符
应用传送指导指示语
应用数据
表 11 APM U_Error Ind 原语的内容4.6BICC传送应用数据的格式和编码4.6.1封装应用信息
4.6.1.1般排列
应用传送参数的封装应用信息的一般排列如图7所示。8bzxZ.net
必备/任选
必备/任选
标识符1
长度指示语1
兼容性信总1
内容1
标识符 n
长度指示语n
兼容性信息 1
图7封应用值字段
YD/T 1193.4—2002
封装应用信息字段中的每个信息单元有相同的结构。一个信息单元由4个字段组成,它们总是接如下顺序出现;标识符【一个八位位组),长度指示语,兼容性信息,内。标识符是用来区别不同的类型。标识符有两类:“构成式”和“简单式”类。在“构成式”时,内容字段由一个或多个信息单元组成,每个信息单元的结构如上所述。在“简单式”时,内容字段仅包括一个值。
当传递一个“构成式”类的信息单元时,这个“构成式”中的信息单元的顺序不变,长度指示语规定了兼容性信息和内容的长度。长度不包括标识符和长度指示语。长度指示语的格式见图8。比特8定义为扩展指示语并指示长度信息是否在下一个八位位组继续。扩展指示语的值“0”意为“信息扩展到下一个八位位组”,值“}”意为“最后一个八位位组\。The长度指示语本身最大长度2个八位位组,即若有八位位组1a,则它的的扩展指示语总置为值“”。8
图B长度指示语
兼容性信息包括当收到的信息单元是不认识时的相应指令。这个字段的格式见图9。g
传递不可能
发送通告
指示语
指导指求语
发送通告
指示语
图9兼容性信息
通用格式
指导指示语
第一个位位组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YD/T1193.4—2002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第4部分:BICC的应用传送机制
(APM)、隧道和IP承载控制协议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BICC) specification-Part4:Application transport Mechanism(APM),tunneling andIP bearer control protocol of BICC2002-06-21发布
2002-06-2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3.」名词术语
缩略语
BICC 的应用传送机制
模型延义
BICC 应用进程功能
单假联控制功能(SACF)-BICCSACFBAT ASE·
BICC传送一底用数据的格式和编码5BICC的承载控制隧道协议(BCTP)5.1
隧传(Tunneling)承载控制协议程序
6BICC的IP承载控制协议(IPBCP)6.1
IPBCP的消息
TPBCP的传送
定时器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BICC 与 IPBCP 之间的相立作用次
YD/T1193.4—2002
YD/T 1193.4—2002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分为4个部分:一第1部分:BICC的功能描述;
第2部分:BICC的消息和参数的基本功能和格式:-第3部分:BICC的程序:
第4部分:BICC的成用传送机制(APM)、隧道和IF承载控制协议。本部分为《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的第4部分,对应于ITU-T建议Q.765.5《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的APM》、ITU-T建议Q.1970《BICC的IP承载控制协议》和ITU-T建议Q.1990《BICC的承载控制隧道协议》。本部分与ITL:-T建议Q.765.5、Q.1990和Q.1970的一致性稳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
按照汉语习馈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港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有限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续合元蕾日军
简海藕
朱佳乐
1范园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YD/T 1193.4--2002
第4部分:BICC的应用传送机制(APM)、隧道和IP承载控制协议
本部分规定了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所应用的网络功能模型和协议模型以及支持的能力。本部分适用于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网络设备的研制与开发。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该标准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儿足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十本帮分。ITU-T建议 Q.765.5
ITU-T 建议 0.1902.1)
ITU-T 建议 Q.1902.5
ITU-T 建议 Q.1970
FTU-T 建议 Q.1990
ITL-T 建议 E.182
ITU-T 建议 X.213
JETFRFC2327
3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3.1名调术语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的应用传送机制与承裁无关的呼叫控制的功能描述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挖制的上下文中应用传送机制的例外BICC的IP承载控制协议
承载控制的道协议
电话业务中的音和录音迹知的应用信息技术一开放系统互连一网络业务定义会议描述协议
承教无关的呼控制(BICC):它指的是BICC中定义的窄带ISDN用户部分的应用。服务节点(SN):ISN、CSN或TSN的功能实体。3.2缩略语
异步传送方式适配层
应用实体
应用实体调用
应用层结构
应用进程
应用传送机制
应用传送参数
应用业务元案
应用传送指导指示语
承载偶联传送
与承载无关呼叫控制
YD/T J193.4--2002
双音多频
差错处理
关口服务节点
接口服务节点
多俱联控制功能
网络接口
网络节点接口
公共被寻址节点
公共发起节点
实时传送协议
单偶联控制功能
单偶联对象
交换电路网
服务节点
转接服务节点
转接交换机
4BICC的应用传送机制
本章规定了支持BICC的承裁相关信息传送的APM-user。由于BICC是用于管理已从承载控制分离的呼叫控制实例。它需要传送呼叫控制实例之间承载相关信息因此引人应用传送机制。4.1概述
本标准的BC心程序按照4.2节中的模型来描述。它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协议功能和非协议功能(即交换机节点功能,这里指的是“应用进程\)。本标准仅描述与支持BICC 的承载相关信息传送的NNI增强有关的交换机中的部分用进程和协议功能。信令偶联分为3部分:承载偶联传送(BATASE)、应用传送机制(APMASE)和BICCASE。这些都是由单偶联控制功能(SACF)米协调的。应用进程((AP)包括所有的呼叫控制功能:本标准仅描述支持BICC所要求增加的部分。业务原语尽用来描述ASE和某个专用的应用信令所需的SACF之间是如何提供服务的。业务原语接口足概念性的接口并且是不可测试和接人的接口,即可内部实现的。它仗是一个描工具。4.2模型定义
4.2.1网络模型
本节描述支持BICC.的APM的使用。APM提供传送承载连接建立所需的BICC专用信息的手段。图!表示的是BICC网络,A-SN是来话服务节点,B-SN是去话服务节点,服务节点交换机连到其它网络交换机(EXC)。这些网络交换机可为现有窄带PSTY网中的ISDN交换机。它带有至服务节点的ISUP接口或有BICC接口的其它服务节点。
公共发起节点(IPIN)和公共被寻址节点(PAN)概念的引人是为了辅助描述APM,PIN表示网络中的APM-user(BICC)要启动与对等层APM-usCr的通信。由于APM隐含的寻址机制用于BICC,所以公共被导址节点(PAN)是支待BAT-ASE的呼叫通路上的下一个节点。2
4.2.2规范模型
图1BICC网络
YD/T 1193.42002
这个模型是用来将BICC应用程序的描述结构化,它是基于OSI应用层结构(ALS)模型,图2表示的是 BICC 进程的概括模型,不表示 ISLP 程序期间的某~-点的情形,它表示的是整个结构。图 2 还表示了功能块之间的原谱接口。
交换机应用进程
节点功能
RIGCAEI
信令传送转换器
图 2BICC规范模型
YD/T1193.4—2002
关于图2,所有的功能都有到“管理应用”的接口,它不定义为正式的原语接口。“交换机应用进程(ExchangeApplicationProcess)”是用来描述交换机中的所有应用功能,BICC是交换应用进程的一部分。模型所示的BICC节点功能在本标准中指的是BICC应用进程功能。BICCAEI和BICCASE与ISUPAEI和ISUPASE相似,详见Q.1902.5。BATASE是APMASE提供的业务的用户。它负责以公共APM可传送的形式准备承载相关信息。SACF以适当的方式协调它的接口之间的原语流。为处理任何个别的BICC功能,“交换机应用进程”产生所要求的BICC节点功能的实例,AP将按要求产生BICCAEI的实例,网络接口(NI)功能是用来通过信令传送转换器将收到的消息分发给BICCAFI的适当实例,一个交换机中仅有一个NI实例。NI详见Q.1902.5和Q.1902.1,BICCAE中包括的单偶联对象为如下类型之一:a)公共发起节点
包括:去话BICCASE、起源APMASE、起源EHASE、去话BATASE和BICCSACF。b)公共被寻址节点
包括:来话BICCASF、日的地APMASE、目的地EHASE、来话BATASE和BICCSACF。4.2.3信令流
图3和图4表示的足呼叫控制消息与应用信息流间时发生的BICC呼叫的情况。图3表示的是消息发送的情况,图4表示的是消息接收的情况。应用进程
图9呼叫控制消息与应用信惠流同时发生的BICC呼叫应用进程
图 4 呼叫控制消患与应用信息流同时发生的 BICC 呼叫-消奥发送
一消想接收
YT/T 1193.4-2002
图5和图6表示的是HICC支持的没有同时发生的呼叫控制消息时的动态原语流,即APMASE向BICC ASE发送一个原语。RICC ASE将回送支持信息流机制的 APM 消息。成用进程
图5呼叫控制消患与应用信惠流没有同时发生前BICC呼叫应用进程
图6呼叫控制消息与应用信息流没有同时发生的BICC呼叫-4.3BICC应用进程功能
4.3.1概述
本节播述AP和BICCSACF之间的业务原语接4.3.2原语接口【APBICCSACF]
消息发送
一消患接收
AP和BICCSACF之间的原语接口[图2中的接口(a)]由要求支持公网基本呼叫功能和BICC功能的原语组成。
赛 1 应用进程和 BICC SACF 之间的顾语原讲名称
BICC_Dute
RICC_Emr
Indic:ation/Requeel
Indieation
往:白 SACF 到皮用进程的原语流:→自应用进程到 SACF 的原语:+
左向 (注)
YD/T 1193.4—2002
4.3.3原谱内容
表 2 和表 3 为表 1 中原语的参数列表。表 2 BICC_Data Ind/Aeg 原语的内客番数
动作指示语
骨于网连接标识符
互通功能地垢
编解码列表
单编解码
BAT兼容性报告
承载网络连接特性
承载控制信息
承载控制隧道
承载控制单元标识符
承藏改发能力
承载改发指示语
号类型
必备/任选
每个参数(除ATII外)均与兼容性信息--起。表 3 BICC_Emor Ind 原语的内要鑫数
Error 通知
必备/仟选
4.4单调联控制功能 (SACF1- BICC SACF4.4.1概述
见本标准第2部分
见 4.6.1
见 4.6.1
见 4.6.1
见 4.6.1
见 4.6.1
见 4.5.2.1 的(2) 和(3)
BICCSACF主要是接收/传送自/向实体的原语并为BICCAEI执行分发功能。信息流是从AP【图2中的接口(e)]向NI[图2中的接口们或反方向。SACF负责保证当ASE向AP产生多个原语时:它们在接口一起传送以保证正确偶联的保持。这里的SACF仅定义与BICC有关的映射和功能。表4和表7中的原语映射是提供参考。
4.4.2节点发送的消患相关的情想流收到自AP[图2中的接口(a)]的一个原语(request或responBe后,SACF向ASE发送原语。在产生的原语中,从AP收到的参数的子集中提取参数。在向NI【图2中的接口(1发送结果原语之前SACF也分发自ASE收到的响应原语。6
4.4.3节点接收的消想相关的信患流这些程序是在 0.1902.5中 APM-19ETASF 与 BAT ASE对应的地方描述。夜 4BAT ASE和 APM ASE 之间的原语映射接 (b)、 BAT ASE
APM_t_Data
APM DulH
接 (d),APM ASE
表 5 应用进程和 BAT ASE 之间的原语映射接口 (a),来白应用进程
BICC_Lata
RICC_Dala
接11 (h),BAT ASE
表 6 BAT ASE 和 AP 之间的原语映射按口(L),自BAT ASE
BICC Data
BICc_Emor
HICC_nth
BICC_Emr
YD/T 1193.4—2002
接口(a),来白应用进程
表7APM ASE和BATASE之间的原语映射接口 (d),白 APM ASE
APM Data
APM_U_Daua
接 (b) BAT ASE
衰 8 EH ASE 和 BAT ASE 之阅的原语映射接11 (c), 自 EH ASE
APM_Emr
4.5 BAT ASE
BATASE负责以APM可传送的形式准备信息。4.5.1原语接口
APM_L_Eor
接口(b),BATASE
表9列出了BAT ASE和BICC SACF[图 2中的接口(b之间的原语接口。表 9 BICC SACF 和 日AT ASE 之间的原语原语名称
APM_II_Dete
APM_U Error
EICc_Error
BICC Data
注: 1 自 SACF 到 BAT ASF 的原语流: -2 白 BAT ASE 到 SACF 的原语流: +类型
Indication/Request
Indication
Indieation
Indication/Regueylt
方向(注)
→/个
YD/T 1193.4-2002
4.5.2信令程序
4.5.21 PIN
4.5.2.1.1发送程序
收到BICC_Data.request原语后,它的内容以适当的格式准备好且上下文标识值置为“BATASE\,结果在 APM_U_Data.requet 原语中发送。4.5.2.1.2接收程序
收到APM_U_Data.indixation原语后,要检查它的内容是否为正确的格式和编码。如果一个信息单元通过了这个捡变,它就被添加到BICC_Dala.indication原语中。如果一个信息单元未通过这个检查,则信息单元和相关问题报告(指示“unrecognisedinformation\)被添加到BICC_Error.indication原语中。注:若高层惟息单元是“构成式(构成式)”,则它被当作一个单实体处理。一且所有的信息单元已分析,则应发送BICC_Data.indication利/或BICC_Error.indication原语。4.5.2.1.3 APM_U_Errar Prlmitive收到APM_UError.indication原语后,其内容应不更改地放入BICC_Error原语中。4.5.2.2PAN
见4.5.2.1
4.5.2.3信令拥塞
为了避免信令网中的抑塞,有必要使向拥塞目的地有信令负荷的应用以控制的方式限制它们的信令话务。
4.5.3原语内客
表10和表11列出了BATASE业务原语的必备和任选内容。BICC_Error和BICC_Data原语的内穿在AP/SACF接口定义注:BAT上下文中使用了险含寻址。表10APM_U_Data Ind/Rea 原语的内客数
应用上下文标识符
应用传送指导指示语
应用数据
表 11 APM U_Error Ind 原语的内容4.6BICC传送应用数据的格式和编码4.6.1封装应用信息
4.6.1.1般排列
应用传送参数的封装应用信息的一般排列如图7所示。8bzxZ.net
必备/任选
必备/任选
标识符1
长度指示语1
兼容性信总1
内容1
标识符 n
长度指示语n
兼容性信息 1
图7封应用值字段
YD/T 1193.4—2002
封装应用信息字段中的每个信息单元有相同的结构。一个信息单元由4个字段组成,它们总是接如下顺序出现;标识符【一个八位位组),长度指示语,兼容性信息,内。标识符是用来区别不同的类型。标识符有两类:“构成式”和“简单式”类。在“构成式”时,内容字段由一个或多个信息单元组成,每个信息单元的结构如上所述。在“简单式”时,内容字段仅包括一个值。
当传递一个“构成式”类的信息单元时,这个“构成式”中的信息单元的顺序不变,长度指示语规定了兼容性信息和内容的长度。长度不包括标识符和长度指示语。长度指示语的格式见图8。比特8定义为扩展指示语并指示长度信息是否在下一个八位位组继续。扩展指示语的值“0”意为“信息扩展到下一个八位位组”,值“}”意为“最后一个八位位组\。The长度指示语本身最大长度2个八位位组,即若有八位位组1a,则它的的扩展指示语总置为值“”。8
图B长度指示语
兼容性信息包括当收到的信息单元是不认识时的相应指令。这个字段的格式见图9。g
传递不可能
发送通告
指示语
指导指求语
发送通告
指示语
图9兼容性信息
通用格式
指导指示语
第一个位位组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 YDB006-2007 下一代网络(NGN)中 PSTN/ISDN 仿真业务技术要求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