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标准(GB)】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电缆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01 22:22:08
- GB/T12706.2-2008
- 现行
标准号:
GB/T 12706.2-2008
标准名称: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电缆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1-01-19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6.20 MB
替代情况:
替代GB/T 12706.2-2002采标情况:
MOD IEC 60502-2:2005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T 12706的本部分规定了用于配电网或工业装置中,额定电压6kV 到30kV固定安装的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结构、尺寸和试验要求。 GB/T 12706.2-2008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电缆 GB/T12706.2-2008

部分标准内容:
ICS29.06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706.2—2008
代替GB/T12706.2—2002
额定电压 1kV(Um=1.2 kV)到35 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 2 部分:额定电压 6 kV(Um=7.2 kV)到30 kV(Um=36 kV)电缆2
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s from1kV(Um=1.2kV)upto35kV(Um=40.5kV)-Part 2: Cables for rated voltages from 6 kV(U. =7. 2 kV) up to 30 kV(Um = 36 kV)(IEC 60502-2:2005,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theiraccessoriesforratedvoltagesfrom1kV(Um=1.2kV)upto3okV(Um=36kV)--Part2:Cablesforrated voltages from6kV(Um=7.2kV)upto30kV(Um=36kV),MOD)2008-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伪,
2009-1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电压标示和材料
三芯电缆的缆芯、内衬层和填充,单芯或三芯电缆的金属层
金属屏蔽
同心导体
金属套·
金属铠装
外护套
试验条件
例行试验
抽样试验
电气型式试验
非电气型式试验
安装后电气试验
电缆产品的补充条款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确定护层尺寸的假设计算方法
电缆产品的补充条款
数值修约
半导电屏蔽电阻率测量方法
HEPR绝缘硬度测定
透水试验
GB/T12706.2—2008
GB/T12706.2--2008
GB/T12706《额定电压1kV(U.=1.2kV)到35kV(U.=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U.=1.2kV)和3kV(U.=3.6kV)电缆;—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7.2kV)到30kV(U.=36kV)电缆;——第3部分:额定电压35kV(U.=40.5kV)电缆;——第4部分:额定电压6kV(U.=7.2kV)到35kV(U.=40.5kV)电缆附件试验要求。本部分为GB/T12706的第2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IEC60502-2:2005《额定电压1kV(U.=1.2kV)到30kV(U.=36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7.2kV)到30kV(U.=36kV)电缆》第2版(英文版)。
本部分根据IEC60502-2:2005重新起草。其章条编号与IEC60502-2:2005的章条编号相比,除增加了第21章外,其余完全一致。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EC60502-2:2005时,本部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的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主要的技术性差异和解释如下:为明确电缆用铜带材料的要求,增加了铜带材料要求内容(本版10.2.3)和相应的引用标准GB/T11091一2005《电缆用铜带》(本版第2章);一为明确电缆用铠装钢带材料的要求,增加了铠装钢带材料要求内容(本版13.2)和相应的引用标准YB/T024一2008《铠装电缆用钢带》(本版第2章);为保证挤包隔离套和外护套的质量,增加了挤包隔离套火花试验要求(本版13.3.3)、外护套的火花试验要求(本版14.1)和相应的引用标准GB/T3048.10—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0部分:挤出护套火花试验》(本版第2章);一为了满足国内对电缆的技术要求,增加了第21章“电缆产品的补充条款”;一考虑到国内对电缆的使用要求,本部分附录B为“电缆产品的补充条款”的相关内容,如电缆型号、产品表示方法,以及验收、运输、包装和安装等,并代替IEC60502-2:2005标准中附录B“额定电压3.6/6kV到18/30kV挤包绝缘电缆的连续载流量列表”的内容,并在本版第2章增加相应的引用标准GB/T6995.3一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和JB/T8137-1999(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为便于使用,在采用IEC60502-2:2005时,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本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删除了IEC60502-2:2005的前言;一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本部分代替GB/T12706.2—2002《额定电压1kV(U.=1.2kV)到35kV(U.=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7.2kV)到30kV(U.=36kV)电缆》。本部分与GB/T12706.2—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最大导体规格由1000mm2扩大到1600mm2(2002版表5、表6和表7,本版表5、表6和表7);
—--增加了铜带的技术要求(本版10.2.3);——增加了钢带的技术要求(本版13.2);m
GB/T12706.2—2008
一增加了挤包的隔离套的火花试验要求(本版13.3.3);—增加了挤包的外护套的火花试验要求(本版14.1);—局部放电试验要求改为在规定灵敏度下无放电(2002版16.3和18.1.3,本版16.3和18.1.4);
—一取消了电气型式试验顺序中第一步的局部放电试验(2002版18.1.1);安装后电气试验增加了外护套直流电压试验(本版20.1);—增加了“电缆产品的补充条款”(本版第21章);一一增加规范性附录“电缆产品的补充条款”(本版附录B);一取消了2002版的附录G电缆屏蔽结构的补充要求》,其技术要求补充到标准的正文中(本版第7章和第10章);
一取消了2002版的附录H、附录I和附录J将其内容合并至本版附录B。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上上电缆集团公司、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江苏圣安电缆有限公司、上海南大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电缆有限公司、黑龙江沃尔德电缆有限公司、广东电缆厂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威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晓峰、汪传斌、王松明、刘军、孙萍、杨志强、郑宏、张举位、鲍文波、高伟红、范德发、黎驹。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2706.2--1991.GB/T12706.2—2002;GB12706.1—1991、GB12706.3—1991。IV
1范围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GB/T12706.2—2008
(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电缆
GB/T12706的本部分规定了用于配电网或工业装置中,额定电压6kV到30kV固定安装的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结构、尺寸和试验要求。在决定电缆应用时,建议考虑径向进水的可能风险。本部分包括了所谓纵向阻水结构电缆及其试验。
本部分不包括用于特殊安装和运行条件的电缆,例如用于架空电缆、采矿工业、核电厂(安全壳内及其附近),以及用于水下或船舶的电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270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562007标准电压(IEC60038:2002,MOD)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IDT)GB/T2951.12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IEC60811-1-2:1985,IDT)GB/T2951.13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EC60811-1-3:2001,IDT)GB/T2951.14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IEC60811-1-4:1985,IDT)GB/T2951.2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IEC60811-2-1:2001,IDT)GB/T2951.3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IEC60811-3-1:1985,IDT)GB/T2951.32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2部分:聚氮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IEC60811-3-2:1985,IDT)GB/T2951.4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1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熔体指数测量方法—直接燃烧法测量聚乙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一热重分析法(TGA)测量碳黑含量—显微镜法评估聚乙烯中碳黑分散度(IEC60811-4-1:2004,IDT)GB/T3048.10一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0部分:挤出护套火花试验GB/T3048.12—2007日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IEC60885-3:GB/T12706.2--2008
1988,MOD)
GB/T3048.13—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IEC60230:1966,IEC60060-1:1989,MOD)
GB/T3956—2008
3电缆的导体(IEC60228:2004,IDT)GB/T6995.3一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GB/T16927.1一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试验要求(egvIEC60060-1:1989)GB/T11091—2005电缆用铜带
GB/T12706.1—2008额定电压1kV(U.=1.2kV)到35kV(U。=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U。=1.2kV)和3kV(U=3.6kV)电缆((IEC60502-1:2004,Power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their accessoriesfor rated voltagesfrom 1 kV(U.=1.2kV)upto30kV(Um=36kV)Part1:Cablesforratedvoltageof1kV(U.=1.2kV)and3kV(U.=3.6kV),MOD)
GB/T18380.12-2008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IEC60332-1-2:2004,IDT)JB/T8137—1999(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JB/T8996—1999
高压电缆选择导则(eqvIEC60183:1984)YB/T0242008铠装电缆用钢带
ISO48:2007硫化型或热塑型橡胶硬度确定(硬度在10IRHD和100IRHD之间)IEC60229:2007
具有特殊保护作用的挤包的电缆外护套的试验IEC60986:2000
3术语和定义
额定电压6kV(U.=7.2kV)至30kV(U。=36kV)电缆的短路温度限值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尺寸值(厚度、面积等)的术语和定义3.1.1
标称值nominalvalue
指定的量值并经常用于表格之中。注:在本部分中,通常标称值引伸出的量值在考虑规定公差下通过测进行检验。3.1.2
近似值approximatevaiue
既不保证也不检查的数值,例如用于其他尺寸值的计算。3.1.3
中间值medianvalue
将试验得到的若干数值以递增(或递减)的次序依次排列时,若数值的数目是奇数,中间的那个值为中间值;若数值的数目是偶数,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为中间值。3.1.4
假设值fictitiousvalue
按附录A计算所得的值。
有关试验的术语和定义
routinetests
例行试验
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所有电缆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2
抽样试验sampletests
GB/T12706.2—2008
由制造方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在取自成品电缆的某些部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电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型式试验
typetests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部分所包含的一种类型电缆在供货之前所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有满足预期使用条件的满意性能。
注:该试验的特点是:除非电缆材料或设计或制造工艺的改变可能改变电缆的特性,试验做过以后就不需要重做。3.2.4bZxz.net
安装后电气试验electricaltestsafterinstallation在安装后进行的试验,用以证明安装后的电缆及其附件完好。4电压标示和材料
4.1额定电压
本部分中电缆的额定电压U。/U(U.)标示如下:U。/U(U.)=3.6/6(7.2)—6/6(7.2)—6/10(12)—8.7/10(12)—8.7/15(17.5)—12/20(24)—18/30(36)kV
注1:上述电压的表示方法是合适的。尽管在一些国家采用其他的表示方法。例如:3.5/6一5.8/10一11.5/20-17.3/30kV。
在电缆的电压标示U。/U(U.)中:U。一一电缆设计用的导体对地或金属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电缆设计用的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设备可使用的“最高系统电压”的最大值(见GB/T156一2007)。对于一种给定应用的电缆的额定电压应适合电缆所在系统的运行条件。为了便于选择电缆,将系统划分为下列三类:
一A类:该类系统任一相导体与地或接地导体接触时,能在1min内与系统分离:一B类:该类系统可在单相接地故障时作短时运行,接地故障时间按照JB/T8996-1999应不超过1h。对于本部分包括的电缆,在任何情况下允许不超过8h的更长的带故障运行时间。任何一年接地故障的总持续时间应不超过125h;-C类:包括不属于A类、B类的所有系统。注2:应该认识到,在系统接地故障不能立即自动解除时,故障期间加在电缆绝缘上过高的电场强度,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电缆寿命。如系统预期会经常地运行在持久的接地故障状态下,该系统可建议划为C类。用于三相系统的电缆,U。的推荐值列于表1。表1额定电压U。推荐值
系统最高电压U。/
A类B类
额定电压U。/kV
GB/T12706.2—2008
绝缘混合料
本部分所包括的绝缘混合料及其代号列于表2。表2绝缘混合料
绝缘混合料
a)热塑性的
用于额定电压U/U=3.6/6kV电缆的聚氮乙烯b)热固性的
乙丙橡胶或类似绝缘混合料(EPR或EPDM)高弹性模数或高硬度乙丙橡胶
交联聚乙烯
a聚氯乙烯绝缘混合料用于额定电压U。/U≤1.8/3kV电缆时,在GB/T12706.1-2008中表示为PVC/A。本部分所包括的各种绝缘混合料的导体最高温度列于表3。衰3各种绝缘混合料的导体最高温度绝缘混合料
聚氟乙烯(PVC/B)
导体裁面≤300mm2
导体裁面>300mm
交联豪乙烯(XLPE)
乙丙橡胶(EPR和HEPR)
正常运行
导体最高温度/℃
短路(最长持续5s)
表3中的温度由绝缘混合料的固有特性决定,在使用这些数据计算额定电流时其他因素的考虑也是重要的。
例如正常运行时,如果直接埋人地下的电缆按表3所示导体最高温度在连续负荷(100%负荷因数)下运行,电缆周围土壤的热阻系数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因土壤干燥而超过原始值。因此导体温度可能大大地超过最高温度。如果能预料这类运行条件,应当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短路温度的导则宜参照IEC60986:2000。4.3护套混合料
本部分中不同类型护套混合料的电缆导体最高温度列于表4中。表4不同类型护套混合料的电缆导体最高温度护套混合料
a)热塑性
聚氮乙烯(PVC)
聚乙烯
b)弹性体
氟丁橡胶、氟磺化聚乙烯或类似聚合物4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5导体
GB/T12706.2—2008
导体是符合GB/T3956一2008的第1种或第2种镀金属层或不镀金属层退火铜导体、或是铝或铝合金导体。第2种导体也可以是纵向阻水结构。6绝缘
6.1材料
绝缘应为表2所列的一种挤包成型的介质。6.2绝缘厚度
绝缘标称厚度在表5表7中规定。注:表6和表7中额定电压6/6kV、8.7/10kV电缆分别与6/10kV、8.7/15kV电缆结构完全相同,详见表1规定。导体或绝缘外面的任何隔离层或半导电屏蔽层的厚度应不包括在绝缘厚度之中。表5PVC/B绝缘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积/mm
10~1600
在额定电压U。/U(U。)下的绝缘标称厚度/mm3.6/6(7.2)kV
注1:不推荐任何小于本表给出的导体截面。然而,如果需要更小截面的话,可用导体屏蔽来增加导体的直径(见7.1)或增加绝缘厚度,以限制在试验电压下加于绝缘的最大电场强度不超过本表中给出的最小导体尺寸计算得出的场强值。
注2:对大于1000mm2导体,可以增加绝缘厚度以避免安装和运行时的机械伤害。表6
5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标称厚度在额定电压U。/U(U.)下的绝缘标称厚度/mm导体标称截面积/mm
50~185
5001600
3.6/6(7.2)kV
6/6(7.2)kV,
6/10(12)kV
8.7/10(12)kV,
8.7/15(17.5)kV
12/20(24)kV
18/30(36)kV
注1:不推荐任何小于本表给出的导体截面。然而,如果需要更小截面的话,可用导体屏蔽来增加导体的直径(见7.1)或增加绝缘厚度,以限制在试验电压下加于绝缘的最大电场强度不超过本表中给出的最小导体尺寸计算得出的场强值。
注2:对大于1000mm2导体,可以增加绝缘厚度以避免安装和运行时的机械伤害。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706.2—2008
代替GB/T12706.2—2002
额定电压 1kV(Um=1.2 kV)到35 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 2 部分:额定电压 6 kV(Um=7.2 kV)到30 kV(Um=36 kV)电缆2
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s from1kV(Um=1.2kV)upto35kV(Um=40.5kV)-Part 2: Cables for rated voltages from 6 kV(U. =7. 2 kV) up to 30 kV(Um = 36 kV)(IEC 60502-2:2005,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theiraccessoriesforratedvoltagesfrom1kV(Um=1.2kV)upto3okV(Um=36kV)--Part2:Cablesforrated voltages from6kV(Um=7.2kV)upto30kV(Um=36kV),MOD)2008-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伪,
2009-1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电压标示和材料
三芯电缆的缆芯、内衬层和填充,单芯或三芯电缆的金属层
金属屏蔽
同心导体
金属套·
金属铠装
外护套
试验条件
例行试验
抽样试验
电气型式试验
非电气型式试验
安装后电气试验
电缆产品的补充条款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确定护层尺寸的假设计算方法
电缆产品的补充条款
数值修约
半导电屏蔽电阻率测量方法
HEPR绝缘硬度测定
透水试验
GB/T12706.2—2008
GB/T12706.2--2008
GB/T12706《额定电压1kV(U.=1.2kV)到35kV(U.=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U.=1.2kV)和3kV(U.=3.6kV)电缆;—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7.2kV)到30kV(U.=36kV)电缆;——第3部分:额定电压35kV(U.=40.5kV)电缆;——第4部分:额定电压6kV(U.=7.2kV)到35kV(U.=40.5kV)电缆附件试验要求。本部分为GB/T12706的第2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IEC60502-2:2005《额定电压1kV(U.=1.2kV)到30kV(U.=36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7.2kV)到30kV(U.=36kV)电缆》第2版(英文版)。
本部分根据IEC60502-2:2005重新起草。其章条编号与IEC60502-2:2005的章条编号相比,除增加了第21章外,其余完全一致。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EC60502-2:2005时,本部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的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主要的技术性差异和解释如下:为明确电缆用铜带材料的要求,增加了铜带材料要求内容(本版10.2.3)和相应的引用标准GB/T11091一2005《电缆用铜带》(本版第2章);一为明确电缆用铠装钢带材料的要求,增加了铠装钢带材料要求内容(本版13.2)和相应的引用标准YB/T024一2008《铠装电缆用钢带》(本版第2章);为保证挤包隔离套和外护套的质量,增加了挤包隔离套火花试验要求(本版13.3.3)、外护套的火花试验要求(本版14.1)和相应的引用标准GB/T3048.10—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0部分:挤出护套火花试验》(本版第2章);一为了满足国内对电缆的技术要求,增加了第21章“电缆产品的补充条款”;一考虑到国内对电缆的使用要求,本部分附录B为“电缆产品的补充条款”的相关内容,如电缆型号、产品表示方法,以及验收、运输、包装和安装等,并代替IEC60502-2:2005标准中附录B“额定电压3.6/6kV到18/30kV挤包绝缘电缆的连续载流量列表”的内容,并在本版第2章增加相应的引用标准GB/T6995.3一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和JB/T8137-1999(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为便于使用,在采用IEC60502-2:2005时,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本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删除了IEC60502-2:2005的前言;一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本部分代替GB/T12706.2—2002《额定电压1kV(U.=1.2kV)到35kV(U.=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7.2kV)到30kV(U.=36kV)电缆》。本部分与GB/T12706.2—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最大导体规格由1000mm2扩大到1600mm2(2002版表5、表6和表7,本版表5、表6和表7);
—--增加了铜带的技术要求(本版10.2.3);——增加了钢带的技术要求(本版13.2);m
GB/T12706.2—2008
一增加了挤包的隔离套的火花试验要求(本版13.3.3);—增加了挤包的外护套的火花试验要求(本版14.1);—局部放电试验要求改为在规定灵敏度下无放电(2002版16.3和18.1.3,本版16.3和18.1.4);
—一取消了电气型式试验顺序中第一步的局部放电试验(2002版18.1.1);安装后电气试验增加了外护套直流电压试验(本版20.1);—增加了“电缆产品的补充条款”(本版第21章);一一增加规范性附录“电缆产品的补充条款”(本版附录B);一取消了2002版的附录G电缆屏蔽结构的补充要求》,其技术要求补充到标准的正文中(本版第7章和第10章);
一取消了2002版的附录H、附录I和附录J将其内容合并至本版附录B。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上上电缆集团公司、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江苏圣安电缆有限公司、上海南大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电缆有限公司、黑龙江沃尔德电缆有限公司、广东电缆厂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威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晓峰、汪传斌、王松明、刘军、孙萍、杨志强、郑宏、张举位、鲍文波、高伟红、范德发、黎驹。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2706.2--1991.GB/T12706.2—2002;GB12706.1—1991、GB12706.3—1991。IV
1范围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GB/T12706.2—2008
(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电缆
GB/T12706的本部分规定了用于配电网或工业装置中,额定电压6kV到30kV固定安装的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结构、尺寸和试验要求。在决定电缆应用时,建议考虑径向进水的可能风险。本部分包括了所谓纵向阻水结构电缆及其试验。
本部分不包括用于特殊安装和运行条件的电缆,例如用于架空电缆、采矿工业、核电厂(安全壳内及其附近),以及用于水下或船舶的电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270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562007标准电压(IEC60038:2002,MOD)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IDT)GB/T2951.12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IEC60811-1-2:1985,IDT)GB/T2951.13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EC60811-1-3:2001,IDT)GB/T2951.14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IEC60811-1-4:1985,IDT)GB/T2951.2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IEC60811-2-1:2001,IDT)GB/T2951.3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IEC60811-3-1:1985,IDT)GB/T2951.32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2部分:聚氮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IEC60811-3-2:1985,IDT)GB/T2951.4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1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熔体指数测量方法—直接燃烧法测量聚乙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一热重分析法(TGA)测量碳黑含量—显微镜法评估聚乙烯中碳黑分散度(IEC60811-4-1:2004,IDT)GB/T3048.10一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0部分:挤出护套火花试验GB/T3048.12—2007日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IEC60885-3:GB/T12706.2--2008
1988,MOD)
GB/T3048.13—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IEC60230:1966,IEC60060-1:1989,MOD)
GB/T3956—2008
3电缆的导体(IEC60228:2004,IDT)GB/T6995.3一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GB/T16927.1一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试验要求(egvIEC60060-1:1989)GB/T11091—2005电缆用铜带
GB/T12706.1—2008额定电压1kV(U.=1.2kV)到35kV(U。=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U。=1.2kV)和3kV(U=3.6kV)电缆((IEC60502-1:2004,Power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their accessoriesfor rated voltagesfrom 1 kV(U.=1.2kV)upto30kV(Um=36kV)Part1:Cablesforratedvoltageof1kV(U.=1.2kV)and3kV(U.=3.6kV),MOD)
GB/T18380.12-2008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IEC60332-1-2:2004,IDT)JB/T8137—1999(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JB/T8996—1999
高压电缆选择导则(eqvIEC60183:1984)YB/T0242008铠装电缆用钢带
ISO48:2007硫化型或热塑型橡胶硬度确定(硬度在10IRHD和100IRHD之间)IEC60229:2007
具有特殊保护作用的挤包的电缆外护套的试验IEC60986:2000
3术语和定义
额定电压6kV(U.=7.2kV)至30kV(U。=36kV)电缆的短路温度限值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尺寸值(厚度、面积等)的术语和定义3.1.1
标称值nominalvalue
指定的量值并经常用于表格之中。注:在本部分中,通常标称值引伸出的量值在考虑规定公差下通过测进行检验。3.1.2
近似值approximatevaiue
既不保证也不检查的数值,例如用于其他尺寸值的计算。3.1.3
中间值medianvalue
将试验得到的若干数值以递增(或递减)的次序依次排列时,若数值的数目是奇数,中间的那个值为中间值;若数值的数目是偶数,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为中间值。3.1.4
假设值fictitiousvalue
按附录A计算所得的值。
有关试验的术语和定义
routinetests
例行试验
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所有电缆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2
抽样试验sampletests
GB/T12706.2—2008
由制造方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在取自成品电缆的某些部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电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型式试验
typetests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部分所包含的一种类型电缆在供货之前所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有满足预期使用条件的满意性能。
注:该试验的特点是:除非电缆材料或设计或制造工艺的改变可能改变电缆的特性,试验做过以后就不需要重做。3.2.4bZxz.net
安装后电气试验electricaltestsafterinstallation在安装后进行的试验,用以证明安装后的电缆及其附件完好。4电压标示和材料
4.1额定电压
本部分中电缆的额定电压U。/U(U.)标示如下:U。/U(U.)=3.6/6(7.2)—6/6(7.2)—6/10(12)—8.7/10(12)—8.7/15(17.5)—12/20(24)—18/30(36)kV
注1:上述电压的表示方法是合适的。尽管在一些国家采用其他的表示方法。例如:3.5/6一5.8/10一11.5/20-17.3/30kV。
在电缆的电压标示U。/U(U.)中:U。一一电缆设计用的导体对地或金属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电缆设计用的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设备可使用的“最高系统电压”的最大值(见GB/T156一2007)。对于一种给定应用的电缆的额定电压应适合电缆所在系统的运行条件。为了便于选择电缆,将系统划分为下列三类:
一A类:该类系统任一相导体与地或接地导体接触时,能在1min内与系统分离:一B类:该类系统可在单相接地故障时作短时运行,接地故障时间按照JB/T8996-1999应不超过1h。对于本部分包括的电缆,在任何情况下允许不超过8h的更长的带故障运行时间。任何一年接地故障的总持续时间应不超过125h;-C类:包括不属于A类、B类的所有系统。注2:应该认识到,在系统接地故障不能立即自动解除时,故障期间加在电缆绝缘上过高的电场强度,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电缆寿命。如系统预期会经常地运行在持久的接地故障状态下,该系统可建议划为C类。用于三相系统的电缆,U。的推荐值列于表1。表1额定电压U。推荐值
系统最高电压U。/
A类B类
额定电压U。/kV
GB/T12706.2—2008
绝缘混合料
本部分所包括的绝缘混合料及其代号列于表2。表2绝缘混合料
绝缘混合料
a)热塑性的
用于额定电压U/U=3.6/6kV电缆的聚氮乙烯b)热固性的
乙丙橡胶或类似绝缘混合料(EPR或EPDM)高弹性模数或高硬度乙丙橡胶
交联聚乙烯
a聚氯乙烯绝缘混合料用于额定电压U。/U≤1.8/3kV电缆时,在GB/T12706.1-2008中表示为PVC/A。本部分所包括的各种绝缘混合料的导体最高温度列于表3。衰3各种绝缘混合料的导体最高温度绝缘混合料
聚氟乙烯(PVC/B)
导体裁面≤300mm2
导体裁面>300mm
交联豪乙烯(XLPE)
乙丙橡胶(EPR和HEPR)
正常运行
导体最高温度/℃
短路(最长持续5s)
表3中的温度由绝缘混合料的固有特性决定,在使用这些数据计算额定电流时其他因素的考虑也是重要的。
例如正常运行时,如果直接埋人地下的电缆按表3所示导体最高温度在连续负荷(100%负荷因数)下运行,电缆周围土壤的热阻系数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因土壤干燥而超过原始值。因此导体温度可能大大地超过最高温度。如果能预料这类运行条件,应当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短路温度的导则宜参照IEC60986:2000。4.3护套混合料
本部分中不同类型护套混合料的电缆导体最高温度列于表4中。表4不同类型护套混合料的电缆导体最高温度护套混合料
a)热塑性
聚氮乙烯(PVC)
聚乙烯
b)弹性体
氟丁橡胶、氟磺化聚乙烯或类似聚合物4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5导体
GB/T12706.2—2008
导体是符合GB/T3956一2008的第1种或第2种镀金属层或不镀金属层退火铜导体、或是铝或铝合金导体。第2种导体也可以是纵向阻水结构。6绝缘
6.1材料
绝缘应为表2所列的一种挤包成型的介质。6.2绝缘厚度
绝缘标称厚度在表5表7中规定。注:表6和表7中额定电压6/6kV、8.7/10kV电缆分别与6/10kV、8.7/15kV电缆结构完全相同,详见表1规定。导体或绝缘外面的任何隔离层或半导电屏蔽层的厚度应不包括在绝缘厚度之中。表5PVC/B绝缘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积/mm
10~1600
在额定电压U。/U(U。)下的绝缘标称厚度/mm3.6/6(7.2)kV
注1:不推荐任何小于本表给出的导体截面。然而,如果需要更小截面的话,可用导体屏蔽来增加导体的直径(见7.1)或增加绝缘厚度,以限制在试验电压下加于绝缘的最大电场强度不超过本表中给出的最小导体尺寸计算得出的场强值。
注2:对大于1000mm2导体,可以增加绝缘厚度以避免安装和运行时的机械伤害。表6
5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标称厚度在额定电压U。/U(U.)下的绝缘标称厚度/mm导体标称截面积/mm
50~185
5001600
3.6/6(7.2)kV
6/6(7.2)kV,
6/10(12)kV
8.7/10(12)kV,
8.7/15(17.5)kV
12/20(24)kV
18/30(36)kV
注1:不推荐任何小于本表给出的导体截面。然而,如果需要更小截面的话,可用导体屏蔽来增加导体的直径(见7.1)或增加绝缘厚度,以限制在试验电压下加于绝缘的最大电场强度不超过本表中给出的最小导体尺寸计算得出的场强值。
注2:对大于1000mm2导体,可以增加绝缘厚度以避免安装和运行时的机械伤害。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4806.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1438.2-2008 锥柄麻花钻 第2部分:莫氏锥柄长麻花钻的型式和尺寸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