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29 08:51:07
  • GB/T18362-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8362-2008

  • 标准名称: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1-05-09
  • 实施日期:

    2009-05-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8.25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200制冷技术
  • 中标分类号:

    机械>>通用机械与设备>>J73制冷设备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20页
  • 标准价格:

    18.0 元
  • 出版日期:

    2009-05-01
  • 计划单号:

    20065664-T-604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2001-05-09
  • 起草人:

    张跃、陈伯鲲、王劲东、杨庭旭、谭波、王世国
  • 起草单位: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 归口单位:

    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相关标签:

    直燃型 溴化锂 吸收式 冷温水 机组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简称:直燃机)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燃油、燃气直接燃烧为热源,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水溶液作吸收液,交替或者同时制取空气调节、工艺冷水、温水及生活热水的机组。其他同类型机组可参照执行。 GB/T 18362-2008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GB/T18362-200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27.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362—2008
代替GB/T18362-2001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Direct-fired lithium bromide absorption water chiller (heater)2008-11-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5-01实施
GB/T18362—2008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型式与基本参数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制冷及供热试验
本体热损失率计算
水侧压力损失试验
运转、使用和维护
GB/T18362—2008
本标准是对GB/T18362一2001《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修订,本标准与GB/T18362一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4.1取消了原按制冷循环分类和按安装场所分类的方法。—4.2.1名义工况增加了冷水进口温度14℃的可供选择的参考值。4.2.1名义工况的污垢系数由0.086m2,℃/kW改为:蒸发器水侧0.018m,℃/kW,冷凝器、吸收器水侧0.044m.℃/kW。并参照GB/T18430.12007的方法试验和计算。-6.3.5性能系数的计算方法转人附录A。—6.3.8水侧耐压性修订为设计压力1.25倍的水压试验。一检验规则,加了抽样检验规定及检测内容。表6中将电磁兼容性检测从出厂检验调整为型式检验。一附录A.11,烟气损失的计算修订为采用GB10180的公式。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8362一2001。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跃、陈伯鲲、王劲东、杨庭旭、波、王世国。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8362—2001。
1范围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18362-2008
本标准规定了直燃型漠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简称:直燃机)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燃油、燃气直接燃烧为热源,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水溶液作吸收液,交替或者同时制取空气调节、工艺冷水、温水及生活热水的机组。其他同类型机组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含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52—2000轻柴油
GB9969.1—199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11174-1997液化石油气
GB/T13306—1991标牌
GB13612—1992
2人工煤气
GB17820—1999
GB183612001
天然气
漠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安全要求GB/T18430.1一2007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
JB/T4330—1999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
JB/T7249-1994
制冷设备术语
3术语和定义
JB/T724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名义制冷量ratedcoolingcapacity机组在6.1试验条件下运行时,由循环冷水带出的热量。单位:kW。3.2
名义供热量ratedheatingcapacity机组在6.1试验条件下运行时,通过循环温水带出的热量。单位:kW。3.3
名义散热量rateheatgain
机组在制冷试验运行时,通过循环冷却水所带出的热量。单位:kW。3.4
烟气损失
exhaustheatloss
通过机组的燃烧产生烟气向机外排放出的热量。单位:kW。1
GB/T18362—2008
本体热损失chillerradiationloss由于机组的本体表面与环境温差而交换的热。单位:kW。3.6
名义流量ratedflowrate
在机组进行制冷量和供热量试验时,水、燃料等的流量。单位:m/h、L/h或kg/h。3.7
最高使用压力maximumapplication-pressure机组结构强度能保证安全使用的燃气、燃油、水等的最高压力。单位:MPa。3.8
suredrop
名义压力损失
ratedpresst
名义流量的冷水、温水
单位MPa。
都永等通过机组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值》配套设施suppdrtingtacilities直燃机本体以外附的燃料系统、水泵、冷却塔、烟道、水配管等设施。4型式与基本参数
4.1型式
按使用性能
a)单冷型:传冷水的直燃机。
b)冷暖吸型交督戴同时兼供冷水、温水的直燃机。4.1.2按燃料分类
a)燃气式:来用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的机组。b)燃油式:来用轻柴油、重柴油等液体燃料的机组。4.2基本参数
机组名义工况和性脂参数按表1的规定。机组燃料按表的规定
表1名义工况和性能参数
污垢系数
进口温度
12℃(14℃)
出口温度
进温度
冷卸水”
出口温度
30℃(32)
35℃(37.5℃)
性能系数
三相交流,380V,50Hz(单相交流,220V,50Hz);或用户所在国供电电源。蒸发器水侧:0.018m*.℃/kW,冷凝器、吸收器水侧:0.044m2.C/kW。新机组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水侧应被认为是清洁的,测试时污垢系数应考虑为0m·C/kW,性能测试时应按附录A模拟污垢系数。表中()内数值为可供选择的大温差送冷水的参考值。b表中()内数值为可供选择的应用名义工况参考值。2
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bzxz.net
热源种类
人工煤气
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
轻柴油
直燃机燃料标准
燃料标准
GB13612—1992
GB17820—1999
GB11174—1997
GB252—2000
GB/T18362—2008
燃料种类、热值及压力(燃气)以用户和厂家的协议为准。
机组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机组燃烧装置、电气装置、安全器件等安全要求应符合GB18361一2001的要求。机组溴化锂溶液的技术要求见附录D。机组冷却水的技术要求见附录D
机组成套设备组成
机组成套设备的组成按表3的规定。表3
直燃机成套设备组成一览表
燃气型
吸收器
蒸发器
高压发生器
低压发生器
冷凝器
高温热交换器
低温热交换器
温水交换器
发生泵
吸收泵
冷媒泵
抽气装置
燃烧设备
安全器件
操作盘(屏)
控制装置
溴化锂溶液
防护罩壳
烟气热回收器
注:O表示应有项目表示根据情况配备。燃油型
高发侧供热机组配备
按GB18361--2001配备
可与机组分别供货
外型机组配备
GB/T18362—2008
5.3性能
5.3.1机组实测制冷量不应低于名义制冷量的95%。5.3.2机组实测供热量不应低于名义供热量的95%。5.3.3机组实测热源消耗量,以单位制冷(供热)量或单位时间量表示,不应高于名义热源消耗量的105%。
机组的电力消耗量不应高于名义电力消耗量的105%。5.3.4
机组实测性能系数不应低于名义性能系数的95%。机组冷(温)水、冷却水的压力损失不应大于名义压力损失的110%。5.3.6
机组泄漏速度不应大于2.03反10-Pa·m/s。5.3.8
机组水侧管路应无异常变形或漏水、机组的噪声应符合环境保送规和设计要求。5.3.9
5.3.10机组涉及安全的性能燃料配管系统的耐压性、密闭性,绝缘电阻,耐电压强度,电磁兼容性,燃烧设备性能,安全保护继的动作等,应符合GB183612001-的要求。机组制冷(供热)量轻制装置应灵敏、可靠:部分负荷待性符合表规定。5.3.11
表4直燃机部分负荷特性
冷(温)水
侧冷工况
供热工况
出口源
流盘期
出口温度6P℃;
流册名义流册
冷却水
进口温度:100%负荷时30℃J0%负荷时22℃,中间温度随负荷呈线形变化:一流量同名义流量
注:部分负荷性期散据制冷册、供热量、热源消耗量)分别以名义工况时负荷性能数据的百分数表示。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试验时应达到的条件发误差范围如下。6.1.1电源:额定频率士1Hz,额定电压土10%。6.1.2
冷水:出口温度7℃士0.℃,流量为名义值土5%冷却水:人口温度30℃士0.3℃,流量为名义值土5%温水:出口温度60℃±0.3℃,流量为名义值±5%。6.1.4
燃料的发热量、压力等实际供应条件。误差范围土1%。部分负荷特性
制冷时:冷水出口温度7℃士0.3℃,流量为名义值±5%。冷却水进口温度:100%负荷时a)
30℃士0.3℃,零负荷时22℃±0.3℃,中间按负荷比例计算。b)
供热时:温水出口温度60℃士0.3℃,流量为名义值士5%。e
用替代热源进行试验时,必须与名义热源在热平衡上等同。6.2测量仪表
检测用计量仪器须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类型和准确度按表5规定。4
温度测量
流量测量
压力测盘
(含真空)
烟气分析
燃料检测
电气计测
噪声检测
真空检漏
时间测量
质册测量
5计量仪器的类型和精确度
准确度
冷水、温水、冷却水
玻璃棒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
差压式流册计、电磁式流量计、容量式流量计、涡街式流量计
水柱压力计、电子压力计、
弹簧管压力表、膜片压力计
红外线式、氧化锆式、磁气式、电池式气体分析仪,烟浓度计,
化学、电化学方法
燃气盘热器
燃弹式量热器
气相色谱仪
电流表、电压表
绝缘电阻计
电能表
声级计
氮质谱检漏仪
天平、台秤、磅秤
6.3试验方法
6.3.1制冷量
制冷剂、吸收液
吸收液(≥100C时)、环境
GB/T18362—2008
±0.5℃(<100时)
>1%时,相对误整±2%
0.04%~1%时,相对误整士5%
<0.04%时,绝对误差±0.002%;±0.5%
I型或I型以上
灵缴度高于2.03×10-*Pam/s
按附录A所示测定方法及公式计算出制冷量。6.3.2供热量
按附录A所示测定方法及公式计算出供热量。6.3.3热源耗量
在6.3.1试验中待制冷量数值稳定时和在6.3.2试验中待供热量数值稳定时,按附录A的A.9.1所示方法及公式计算出直燃机消耗的燃气、燃油等热源的量(以低位热值计)。测定时机组未隔热保温的,按附录A的A.9.2及附录B所示方法求出热源消耗量和本体热损失,再按其计算式行耗量修正。6.3.4电力消耗量
在6.3.1试验中待制冷量数值稳定时和在6.3.2试验中待供热量数值稳定时,测定名义工况运行时电力消耗的值。
6.3.5性能系数
按附录A所示测定方法及公式计算出性能系数。6.3.6水侧压力损失
在6.3.1试验中待制冷量数值稳定时和在6.3.2试验中待供热量数值稳定时,按附录C所示方法及公式求出冷水侧、冷却水侧或温水侧的压力损失。5
GB/T18362—2008
6.3.7本体气密性
用干燥、洁净空气或氮气发泡检漏和保压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氮质谱仪检漏:a)将机组连接氮质谱仪及辅助真空泵,抽真空至氮质谱仪要求真空度后,直接对机组可能泄漏处(焊缝、密封件等)喷氮气,用氮质谱仪对机组局部检漏;b)将机组置于气氧中,连接质谱仪及辅助真空泵,抽真空至氨质谱仪要求真空度后,关闭辅助真空泵,在气罩中充氨气,用氮质谱仪检测机组整体泄漏率。6.3.8水侧耐压性
采用清洁的、不低于5℃的水,将水侧排净空气,进行耐压性试验。试验压力为1.25倍的设计压力,加压10min以上,进行检查,应符合5.3.8的规定。试验完毕应将水排净并吹干。6.3.9噪声
在6.3.1试验中待制冷量数值稳定时,按JB/T43301999方法进行测定和计算机组噪声。6.3.10安全性能
燃料配管系统的耐压性、密闭性,绝缘电阻,耐电压强度,电磁兼容性,燃烧设备性能,安全保护器件动作等试验,按GB18361—2001规定的方法进行。6.3.11部分负荷特性
比例控制时
1)通过2点以上的测定,求最小能力的点(含1点);2)按附录A的测试方法及计算公式算出制冷量,供热量、热量消耗量。阶段控制时
1)在各阶段的控制位置上测定;2)按附录A的测试方法及计算公式算出制冷量,供热量、热量消耗量。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每台机组均应做出厂检验。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按表6的规定。7.2抽样检验
批量生产的机组应做抽样检验。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按表6的规定。抽样方法、批量、方案由制造厂质量部门自行确定,或与购货方协商确定。7.3型式检验
新产品,或定型产品在设计、工艺、材料作重大改进对性能有影响时,应做型式检验。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按表6的规定。表6
检验规则
设备成套组成
标志与安全标示
本体气密性
水耐压性
绝缘电阻
耐电压强度
燃料管路耐压、密闭性
燃烧设备性能
安全保护器件动作
出厂检验
抽样检验
型式试验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按GB18361—2001
1按GB18361-2001
制冷册
供热量
热源消耗量
电力消耗
性能系数
水侧压力损失
部分负荷性能
电磁兼容性
出厂检验
表6(续)
抽样检验
注:“O\表示应进行项目;“\表示不露要进行项目。8标志、包装、运输和存
8.1标志
型式试验
技术要求
GB/T18362—2008
检验方法
按GB18361—2001
按GB18361-2001
8.1.1每台机组应在显著位置固定标牌。标牌应符合GB/T13306一1991的要求,标示以下内容:制造厂名称;
产品型号、名称;
主要技术参数(制冷量、供热重、燃料种类及参数、燃料消耗量、电源及配电量、水侧瑕高允许压力、运输质量、冷水出口温度、冷水流量、温水出口温度、温水流册、冷水进口温度、冷却水流量);
产品出厂编号;
e)制造日期。
8.1.2机组相关部位应标明运行状态的标志(如转向,流向等)。对易造成人体伤寄的地方(如高温等),应贴显著的安全标示。
8.1.3灌有吸收液出厂的机组,应有明显的标示。8.2包装
8.2.1机组应采取防锈措施。随机出厂的配件应采取防锈措施并固定在包装箱内。8.2.2机组整体出厂的,应在包装前充注0.01MPa~0.03MPa的氮气或者保持真空。8.2.3每台机组出厂包装中应随带下列文件:8.2.3.1产品合格证。
安装使用说明书。其内容应符合GB9969.1一1998的要求,内容包括:8.2.3.2
标牌内容及其他技术参数(水侧压力损失、几何尺寸、液灌装量、运行质量等);a)
b)产品运输、贮存、安装的说明、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维护保养说明注意事项。其内容参考附录D。c)
8.2.3.3装箱单。
8.3运输和购存
机组运输和存中应采取防锈措施,存放在有遮盖的场所。机组与大气连接的阀门,应不容易打开。8.3.2
机组外露的螺纹接头用螺栓塞堵、法兰孔用盲板封盖,以免杂物进人。7
GB/T18362-—2008
A.1适用范围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制冷及供热试验
本附录规定了直燃机的制冷和供热试验方法A.2试验方法
机组制冷和供热量,通过测定流过表A.1所示的机组各部件的流量和出进口温度,进行计算。表A1
试验项目
制冷盘
供热册
3试验装置
直燃机试验装置如图A.1。
A.3.1试验装置能连续获得稳定的流量和水温,检测部件
蒸发器
蒸发器、吸收器、冷凝器、温水交换器2在试验装暨上配备了必要的测试仪器。仪器的类型及精度按照本标准6.2所示。A.3.2
温度计
流量调整阀
试验准备过程
温度计
流董计
直燃机试验装置图
A,4.1待测机组已安装运转必备的附属装置,并排尽试验装置水管内的空气,并确认已灌满水。A.4.2待测机组中装进规定量的溴化锂溶液、添加剂;并抽气达到运行真空度要求。A.5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按本标准6.1。
A.6测试要领
达到并稳定在试验条件的状态后,进行测试。A.6.1
同次各数据测试同时进行,以减少试验条件波动的影响。每15min测试一次,取连续记录三次以上符合试验条件的数据的平均值为计算依据。每次测试的数据应用热平衡法校核,其偏差应在士5%以内。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