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煤炭行业标准(MT) >>
- MT 694-1997 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煤炭行业标准(MT)】 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8 12:30:30
- MT694-1997
- 现行
标准号:
MT 694-1997
标准名称:
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
煤炭行业标准(MT)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7-12-30 -
实施日期:
1998-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91.85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以下简称装里)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与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防止煤矿瓦斯、煤尘姗烧与姆炸的各种型式的自动隔爆装置。 MT 694-1997 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MT694-1997

部分标准内容:
MT694--1997
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抑制瓦斯、煤尘然烧和爆炸的新技术、新产品,已在煤矿安装使用;煤炭工业部也已把自动隔爆装置写人煤矿安全规程。为了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规范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促进防隔爆技术的发展,制定煤炭行业的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起草。本标准起草人:夏自柱、藜周全。本标准委托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粉尘防治及设备分会负责解释。67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
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technical condition of the automatic devicesfor explosion suppression in coal mineMT 694—1997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以下简称装量)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与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防止煤矿瓦斯、煤尘燃烧与爆炸的各种型式的自动隔爆装置。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998—82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T2423.1一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T2423.2-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2423.4-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 3836. 1—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 2--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隔爆型电气设备\d”
GB 3836. 3--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增安型电气设备“e”
GB 3836. 4--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i”GB 4066—94
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
3外壳防护等级(2P代码)
GB 4208—93
GB5099-94钢质无缝气瓶
GB/T 10111--88利用随机数殷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MT 113---85
3定义
煤矿井下用非金属(聚合物)制品安全性检验规范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 自动隔爆装置 automatic device for explosion suppression依靠对爆炸信息的超前探测,强制性地把消焰剂抛撤到火焰阵面上,将火焰扑灭,阻止爆炸传播的装置。
3. 2 传感控制器件 sensor and control unit探测和处理燃烧、爆炸信息,迅速触发喷撒器的器件。也可分离为传感器、控制仪。3. 3 传感器响应时间 sensor tespanse time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7-12-30批准68
1998-07-01实施
MT 694—1997
由触发源作用于传感器到传感器输出之间的时间。3.4喷撒器suppressor
贮存和快速喷撤消焰剂的部件。3.5喷撒滞后时间spurtdelaytime喷撤器接受到动作信号到喷出消焰剂的时间间隔。3. 6成雾时间fog forming time单个喷撒器从喷出消焰剂到形成8m雾面的时间间隔。3.7雾面持续时间fog sustained time单个喷撒器喷出消焰剂的雾面达到8m2的持续时间。3.8喷撤效率 spurt efficiency喷撤撒器喷撤出的消焰剂量与原贮存消焰剂量之比。4技术要求
4.1装置应符合本标准的全部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制造。4.2工作环境及防护条件:
环境温度:0~~45℃;相对湿度:98%以下;大气压力:80~101kPa。4.3传感控制器件:
4.3.1传感器喇应时间:小于1ms。4.3.2火焰传感器(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温度)灵敏度试验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1火焰传感器灵敏度要求
黑体护温度,K
4.3.3压力传感器灵敏度应满足表2的要求,表2压力传感器灵敏度要求
试验条件
静压试验
试验压力,kPa
传感器状况
不触发
传感器状况
不触发
4.3.4传感控制器件按GB/T998中第6条规定绝缘电阻与耐压应满足表3的要求。试件名称
非本安电路电源接线
端子与外壳之间
本安电路接线端子与
外壳之间
本安电路与非本安电
路之间
试验电压
MT 694-1997
表3绝缘电阻与耐压要求
正常条件下
绝缘电阻
≥50×108
≥20×106
≥50×106
4.3.5传感控制器件经交变湿热试验后,应满足4.3.4的要求。交变源热试验店
试验电压
绝缘电阻
>1. 98×106
1×106
>1. 98X106
4.3.6传感控制器件应能承受高温试验,试验结束后、应满足4.3.1、4.3.2、4.3.3的要求。4.3.7传感控制器件应能承受低温试验,试验结束后,应满足4.3.1、4.3.2、4.3.3的要求。4.3.8传感控制器件的防护等级应符合IP54的规定。4.3.9传感控制器件的外壳最高表面温度应不大于150℃。4.3.10传感控制器件的防爆性能应符合GB3836.1、GB3836.2、GB3836.3、GB3836.4的有关规定。4.4喷撒器:
4.4.1喷撒器技术指标应达到下列要求:a)喷撒滞后时间:小于15ms;
b)成雾时间:小于120ms;
c)雾面持续时间:粉剂大于1000ms水大于300ms;d)赞撒效率:大于90%。
4.4.2喷撒器在安全性试验中应不引起CH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4.4.3采用气体驱动,高压钢质无缝气瓶(除外形外)性能应符合GB5099的规定。4.4.4采用B灭火粉剂,性能应符合GB4066的有关规定。4.4.5采用塑料材料时,阻燃性能和表面电阻应符合MT113的规定。4.5装置:
装置必须满足工作稳定性要求,即置于正常工作状态,工作100h后,满足表4要求。4.5.1
表4装置工作稳定性要求
触发条件
温度<853K
温度>873K
压力<4kPa
压力>5kPa
传感控制器件状况
不触发
不触发
4.5.2装置必须进行抑爆试验,并满足下列抑爆试验要求:t
喷撤器状况
不触发
不触发
a)对巷道型隔爆装置,进行3次抑爆试验,从爆源算起,爆炸火焰均不得超过60mb)对机载式或室型,进行3次抑爆试验,从爆源算起,爆炸火焰均不得超过6m。4.5.3装置应进行模拟运输试验,试验结束后,对其检查应达到下列要求:a)装置各部分的紧固件及电缆接头不应松动、脱落;b)通电后,装置工作正常。
4.5.4装置的外观质量应达到下列要求:MT 694—1997
a)表面整洁,标牌字迹清晰,外观结构不应有明显脱落和裂痕;b)观察窗口透光良好,不应有油污和擦痕;C)按键灵活可靠,接插件及螺栓安装连接牢固d)装置各组件之间的连接电缆应绑扎整齐,必要时应另加保护套。5试验方法
5.1试验所用主要仪器如表5所示。表5试验用主要仪器表
仪器仪表名称
数字分析仪
数字方用表
压力传感器
兆欧计
中温黑体炉
光具座
高速摄像机
静压标定装置
传感器响应时间测试:
采样率大于100ksps,通道数大
100μV~100V
(1000,500,250)V
10~~100M0
300C~1 300℃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500幅/s
0.001MPa~0.01MPa
非线性士0.5%,重复性误差
0.5%,迟滞0.5%
±1℃
传感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触发源和传感器输出端与数字分析仪测试系统相联,由数字分析仪测试触发源输出的时间和传感器输出的时间。5.3火焰传感器灵敏度测试:
将火焰传感器置于光具座上,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窗口距黑体炉限制光栏400mm,黑体炉升温到853K5K时,取下传感器窗口前的遮光板,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传感器输出状况;黑体炉度再升到873K+5K,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传感器输出状况。5.4压力传感器灵敏度试验:
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静压标定装置上,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静压标定装置加础码到4.OkPa一0.4kPa,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传感器输出状况;再加码到5.0kPa十0.4kPa,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传感器输出状况。
5.5传感控制器件的绝缘电阻与耐压试验:按GB/T998中第6条的规定进行。5.6传感控制器件(在以下试验步骤叙述中简称被试件)交变湿热试验5.6.1试验条件
温度:45℃土1℃,持续时间:12d。5.6.2试验步骤
a)在进行交变湿热试验前应对被试件的外观,机械结构,通电运行情况进行初始检查。其外观满足本标准4.5.4的要求,隔爆面应满足图纸要求;b)被试件不通电、不包装按GB/T2423.4中的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进行交变湿热试验;71
MT 694—1997
c)试验期间,被试件不进行中间检查;d)试验完后,被试件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1~2h的恢复处理。被试件的表面潮气应用干洁毛巾或棉纱细心擦除;并立即对被试件的外观、隔爆面进行检查;测试绝缘电阻和进行耐压试验,应在30min内完成。
5.7传感控制器件高温性能试验:5.7.1试验条件
温度:45℃士1℃,持续时间:2h。5.7.2试验步骤
a)被试件在不通电、不包装下按GB/T2423.2Bb方法进行高温温度渐变试验;b)被试件不进行预处理;
c)试验结束后不进行恢复处理,测试在20min内完成。5.8传感控制器件低温性能试验:5.8.1试验条件
温度:0℃士1℃,持续时间:2h。5.8.2试验步骤
a)被试件在不通电、不包装下按GB/T2423.1Ab方法进行低温温度渐变试验;b)被试件不进行预处理;
c)试验结束后不进行恢复处理,测试在20min内完成。5.9传感控制器件防护性能试验:按GB4208中有关方法进行。
5.10传感控制器件表面温度试验:按GB3836.1中第24.1条规定进行。5.11传感控制器件的防爆性能检验:按GB3836.1、GB3836.2、GB3836.3.GB3836.4中有关方法进行。5.12喷撤滞后时间、成雾时间、雾面持续时间和喷撒效率测试试验5.12.1试验步骤
用台秤称量消焰剂,将装有消焰剂的喷撒器安装于断面积10m2的拱型钢质爆炸试验巷道出口处;距出口1m,高度1.5m,装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用模拟爆炸信号触发,使喷撒器动作用高速摄像机摄录喷撤器喷撒过程(不小于500幅/秒拍摄),用台秤称量喷撤器中剩余的消焰剂。5.12.2结果处理
a)根据高速摄像机摄录的胶片计算喷撤滞后时间、成雾时间和雾面持续时间,b)喷撤效率由下式计算:
mo-ml×100
式中;.喷撤效率,%;
喷撤器充装消焰剂质量,kg;
m1—喷撤器剩余消焰剂质量,kg。5.13喷撒器安全性试验:
将未装消焰剂而组装好的喷撒器安装于直径2m,长29m的爆炸试验管道的起爆室(10m2)内,向起爆室充人CH气体,得到体积浓度为8.0%~8.6%的CH4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然后触发喷撒器。该试验重复进行3次。
5.14高压钢质无缝气瓶检验:
按GB5099中有关方法进行。
5.15BC灭火剂性能检验:
按GB4066中有关方法进行。
MT 694—1997
5.16非金属(聚合物)制品阻燃性能试验和表面电阻值测定:按MT 113第二篇和第四篇的方法进行。5.17装置工作稳定性试验:
5.17.1装置置于正常工作状态,用模拟爆炸信号(如火焰温度<853K,压力<4kPa等)触发,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传感控制器件的输出,然后接上喷撒装置,再用上述信号触发,观察喷撒装置是否被启动。5.17.2用模拟爆炸信号(如火焰温度>873K,压力>5kPa等)触发,重复5.17.1试验。5.17.3装优置于正常工作状态,工作100h后,重复5.17.1和5.17.2试验。5. 18 装置抑爆性能试验:
5.18.1巷道型隔爆装置抑爆性能试验1)试验条件:
a)消焰剂用量:按断面面积计算BC灭火剂20kg/m2或水80l/m;其他消焰剂用量经试验确定;b)爆炸试验巷道:主平巷长400m,净断面积7.2m2。巷道断面呈半圆拱形,圆拱半径1.6m。巷道两帮安装火焰传感器,0~40m内每隔10m安装1个,40~200m内每隔20m安装1个;c)爆炸气体:体积百分比浓度为8.0%~8.6%的CH与空气混合物;体积50m,d)传爆物质为煤尘(85%粒径小于0.075mm,挥发分大于40%),按巷道空间150g/m2计算;e)点火源:两只8#工业电雷管引火药头。2)试验步骤
a)在主平巷距隔爆门7m处,用0.14mm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封闭巷道,构成甲烷爆炸室。在距隔爆门7~50m之间的两韬和底板均匀布置煤尘。点火源安装在距隔爆门2m、高度1.9m处;b)喷撒器安装在距隔爆门25~40m之间,传感控制器件安装在其前方10m左右。点爆CH与空气的混合物,测试爆炸火焰到达距离;试验3次。5.18.2机载式或室用隔爆装置抑爆性能试验1)试验条件:
a)消焰剂用量:按断面面积计算BC灭火剂5kg/m2或水10l/m;其他消焰剂用量由试验确定;b)爆炸试验巷道:长10m,净断面积10m2。巷道断面皇半圆拱形,圆拱半径2.6m。巷道两帮安装火焰传感器,每隔1m安装1个;
c)爆炸气体:体积百分比浓度为8.0%~8.6%的CH与空气混合物;体积30m;d)点火源:两只8*工业电雷管引火药头。2)试验步骤
a)在距巷道封闭端3m处,用0.14mm聚氣乙烯塑料薄膜封闭(或半封闭)巷道,构成甲烷爆炸室。点火源安装在距巷道封闭端0.5m、高度1.9m处;b)喷撒器安装在距巷道封闭端3~5m,传感控制器件安装在距巷道封闭端1.5m左右。点爆CH与空气混合物,测试爆炸火焰到达距离;试验3次。5.19运输试验:
在以下两种方法中选取:
a)将装置包装后,置于模拟汽车运输试验台上,试验持续2h;b)将装置包装后固定在汽车上,汽车的负载应不超过其额定负载的1/3,在三级公路上行驶100km,行车速度为20~40km/h。5.20装置外观质量检验:
用自测和感官检查。
6 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MT 694-1997
6. 1. 1 装置应经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出厂检验分逐台检验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并发给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6.1.2按表6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表6检验项目表
传感器响应时间
火焰传感器灵敏度
压力传感器灵敏度
技术要求
传感控器件绝缘电阻与耐压
传感控制器件交变湿热试验
传感控制器件高温试验
传感控制器件低温试验
传感控制器件外壳防护性能
传感控制器件外表面温度
传感控制器件防爆性能
喷撒器技术指标
喷撒器安全性
高压气瓶性能
BC 干粉灭火剂性能
塑料抗静电、阻燃性能
装置工作稳定性
装置抑爆试验
装置运输试验
装置外观质量
注:“V”表示必须检验;“一”表示不必检验。6.2
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
由国家规定的质量监督机构按表6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6. 2. 1
6.2.2装置在遐到下列情况下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试制新产品;
出厂检验
逐台检验
b)正常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每5年检验一次;d)转产时,
e)停产超过2年再恢复生产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6.3抽样方法
抽样检验
型式检验
MT 694-1997
6.3.1出厂检验在抽样检验项目中,按GB/T10111在10个成品内随机抽取2个,按表6规定进行检验。
6.3.2型式检验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按GB/T10111随机抽取1套,按表6规定进行检验。6.4判定原则
出厂检验的抽样检验项目中如有一项不合格,应在同一批产品中加倍抽取产品复检,仍不合格时,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型式检验时,表5中1、2、3、7、8.13、15、17、18中2项不合格或其他1项不合格,判该台不合格,应再抽3台重新进行试验,仍有一台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装置的铭牌和标志应分别固定在对应的部件上,内容包括:a)装置和主要部件的名称和型号;b)产品标准代号;
c)防爆标志;
d)安全标志编号;
e)防爆合格证号;
f)主要技术指标;
g)注意事项;
h)制造厂名;
i)出厂日期及产品编号。
7.2包装;
7.2.1装置各部件应分别用木箱包装,四周用减发材料塞紧。7.2.2包装箱外壁上应包括下列文字内容:a)发货站和制造厂名;
b)收货站和收货单位、地址、邮政编码;c)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生产日期;d)毛质量、净质量和包装箱外形尺寸;e)防护要求标志。
7.2.3随同装置提供下列文件:
a)装箱单;
b)产品合格证;
c)产品说明书。
7.3运输:
装置成品包装应符合海、陆、空运输的有关规定。7.4贮存:
存放产品的库房应保持通风良好,并防止产品与腐蚀性物质接触。7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抑制瓦斯、煤尘然烧和爆炸的新技术、新产品,已在煤矿安装使用;煤炭工业部也已把自动隔爆装置写人煤矿安全规程。为了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规范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促进防隔爆技术的发展,制定煤炭行业的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起草。本标准起草人:夏自柱、藜周全。本标准委托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粉尘防治及设备分会负责解释。67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
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technical condition of the automatic devicesfor explosion suppression in coal mineMT 694—1997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以下简称装量)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与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防止煤矿瓦斯、煤尘燃烧与爆炸的各种型式的自动隔爆装置。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998—82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T2423.1一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T2423.2-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2423.4-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 3836. 1—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 2--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隔爆型电气设备\d”
GB 3836. 3--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增安型电气设备“e”
GB 3836. 4--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i”GB 4066—94
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
3外壳防护等级(2P代码)
GB 4208—93
GB5099-94钢质无缝气瓶
GB/T 10111--88利用随机数殷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MT 113---85
3定义
煤矿井下用非金属(聚合物)制品安全性检验规范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 自动隔爆装置 automatic device for explosion suppression依靠对爆炸信息的超前探测,强制性地把消焰剂抛撤到火焰阵面上,将火焰扑灭,阻止爆炸传播的装置。
3. 2 传感控制器件 sensor and control unit探测和处理燃烧、爆炸信息,迅速触发喷撒器的器件。也可分离为传感器、控制仪。3. 3 传感器响应时间 sensor tespanse time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7-12-30批准68
1998-07-01实施
MT 694—1997
由触发源作用于传感器到传感器输出之间的时间。3.4喷撒器suppressor
贮存和快速喷撤消焰剂的部件。3.5喷撒滞后时间spurtdelaytime喷撤器接受到动作信号到喷出消焰剂的时间间隔。3. 6成雾时间fog forming time单个喷撒器从喷出消焰剂到形成8m雾面的时间间隔。3.7雾面持续时间fog sustained time单个喷撒器喷出消焰剂的雾面达到8m2的持续时间。3.8喷撤效率 spurt efficiency喷撤撒器喷撤出的消焰剂量与原贮存消焰剂量之比。4技术要求
4.1装置应符合本标准的全部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制造。4.2工作环境及防护条件:
环境温度:0~~45℃;相对湿度:98%以下;大气压力:80~101kPa。4.3传感控制器件:
4.3.1传感器喇应时间:小于1ms。4.3.2火焰传感器(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温度)灵敏度试验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1火焰传感器灵敏度要求
黑体护温度,K
4.3.3压力传感器灵敏度应满足表2的要求,表2压力传感器灵敏度要求
试验条件
静压试验
试验压力,kPa
传感器状况
不触发
传感器状况
不触发
4.3.4传感控制器件按GB/T998中第6条规定绝缘电阻与耐压应满足表3的要求。试件名称
非本安电路电源接线
端子与外壳之间
本安电路接线端子与
外壳之间
本安电路与非本安电
路之间
试验电压
MT 694-1997
表3绝缘电阻与耐压要求
正常条件下
绝缘电阻
≥50×108
≥20×106
≥50×106
4.3.5传感控制器件经交变湿热试验后,应满足4.3.4的要求。交变源热试验店
试验电压
绝缘电阻
>1. 98×106
1×106
>1. 98X106
4.3.6传感控制器件应能承受高温试验,试验结束后、应满足4.3.1、4.3.2、4.3.3的要求。4.3.7传感控制器件应能承受低温试验,试验结束后,应满足4.3.1、4.3.2、4.3.3的要求。4.3.8传感控制器件的防护等级应符合IP54的规定。4.3.9传感控制器件的外壳最高表面温度应不大于150℃。4.3.10传感控制器件的防爆性能应符合GB3836.1、GB3836.2、GB3836.3、GB3836.4的有关规定。4.4喷撒器:
4.4.1喷撒器技术指标应达到下列要求:a)喷撒滞后时间:小于15ms;
b)成雾时间:小于120ms;
c)雾面持续时间:粉剂大于1000ms水大于300ms;d)赞撒效率:大于90%。
4.4.2喷撒器在安全性试验中应不引起CH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4.4.3采用气体驱动,高压钢质无缝气瓶(除外形外)性能应符合GB5099的规定。4.4.4采用B灭火粉剂,性能应符合GB4066的有关规定。4.4.5采用塑料材料时,阻燃性能和表面电阻应符合MT113的规定。4.5装置:
装置必须满足工作稳定性要求,即置于正常工作状态,工作100h后,满足表4要求。4.5.1
表4装置工作稳定性要求
触发条件
温度<853K
温度>873K
压力<4kPa
压力>5kPa
传感控制器件状况
不触发
不触发
4.5.2装置必须进行抑爆试验,并满足下列抑爆试验要求:t
喷撤器状况
不触发
不触发
a)对巷道型隔爆装置,进行3次抑爆试验,从爆源算起,爆炸火焰均不得超过60mb)对机载式或室型,进行3次抑爆试验,从爆源算起,爆炸火焰均不得超过6m。4.5.3装置应进行模拟运输试验,试验结束后,对其检查应达到下列要求:a)装置各部分的紧固件及电缆接头不应松动、脱落;b)通电后,装置工作正常。
4.5.4装置的外观质量应达到下列要求:MT 694—1997
a)表面整洁,标牌字迹清晰,外观结构不应有明显脱落和裂痕;b)观察窗口透光良好,不应有油污和擦痕;C)按键灵活可靠,接插件及螺栓安装连接牢固d)装置各组件之间的连接电缆应绑扎整齐,必要时应另加保护套。5试验方法
5.1试验所用主要仪器如表5所示。表5试验用主要仪器表
仪器仪表名称
数字分析仪
数字方用表
压力传感器
兆欧计
中温黑体炉
光具座
高速摄像机
静压标定装置
传感器响应时间测试:
采样率大于100ksps,通道数大
100μV~100V
(1000,500,250)V
10~~100M0
300C~1 300℃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500幅/s
0.001MPa~0.01MPa
非线性士0.5%,重复性误差
0.5%,迟滞0.5%
±1℃
传感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触发源和传感器输出端与数字分析仪测试系统相联,由数字分析仪测试触发源输出的时间和传感器输出的时间。5.3火焰传感器灵敏度测试:
将火焰传感器置于光具座上,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窗口距黑体炉限制光栏400mm,黑体炉升温到853K5K时,取下传感器窗口前的遮光板,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传感器输出状况;黑体炉度再升到873K+5K,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传感器输出状况。5.4压力传感器灵敏度试验:
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静压标定装置上,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静压标定装置加础码到4.OkPa一0.4kPa,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传感器输出状况;再加码到5.0kPa十0.4kPa,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传感器输出状况。
5.5传感控制器件的绝缘电阻与耐压试验:按GB/T998中第6条的规定进行。5.6传感控制器件(在以下试验步骤叙述中简称被试件)交变湿热试验5.6.1试验条件
温度:45℃土1℃,持续时间:12d。5.6.2试验步骤
a)在进行交变湿热试验前应对被试件的外观,机械结构,通电运行情况进行初始检查。其外观满足本标准4.5.4的要求,隔爆面应满足图纸要求;b)被试件不通电、不包装按GB/T2423.4中的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进行交变湿热试验;71
MT 694—1997
c)试验期间,被试件不进行中间检查;d)试验完后,被试件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1~2h的恢复处理。被试件的表面潮气应用干洁毛巾或棉纱细心擦除;并立即对被试件的外观、隔爆面进行检查;测试绝缘电阻和进行耐压试验,应在30min内完成。
5.7传感控制器件高温性能试验:5.7.1试验条件
温度:45℃士1℃,持续时间:2h。5.7.2试验步骤
a)被试件在不通电、不包装下按GB/T2423.2Bb方法进行高温温度渐变试验;b)被试件不进行预处理;
c)试验结束后不进行恢复处理,测试在20min内完成。5.8传感控制器件低温性能试验:5.8.1试验条件
温度:0℃士1℃,持续时间:2h。5.8.2试验步骤
a)被试件在不通电、不包装下按GB/T2423.1Ab方法进行低温温度渐变试验;b)被试件不进行预处理;
c)试验结束后不进行恢复处理,测试在20min内完成。5.9传感控制器件防护性能试验:按GB4208中有关方法进行。
5.10传感控制器件表面温度试验:按GB3836.1中第24.1条规定进行。5.11传感控制器件的防爆性能检验:按GB3836.1、GB3836.2、GB3836.3.GB3836.4中有关方法进行。5.12喷撤滞后时间、成雾时间、雾面持续时间和喷撒效率测试试验5.12.1试验步骤
用台秤称量消焰剂,将装有消焰剂的喷撒器安装于断面积10m2的拱型钢质爆炸试验巷道出口处;距出口1m,高度1.5m,装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用模拟爆炸信号触发,使喷撒器动作用高速摄像机摄录喷撤器喷撒过程(不小于500幅/秒拍摄),用台秤称量喷撤器中剩余的消焰剂。5.12.2结果处理
a)根据高速摄像机摄录的胶片计算喷撤滞后时间、成雾时间和雾面持续时间,b)喷撤效率由下式计算:
mo-ml×100
式中;.喷撤效率,%;
喷撤器充装消焰剂质量,kg;
m1—喷撤器剩余消焰剂质量,kg。5.13喷撒器安全性试验:
将未装消焰剂而组装好的喷撒器安装于直径2m,长29m的爆炸试验管道的起爆室(10m2)内,向起爆室充人CH气体,得到体积浓度为8.0%~8.6%的CH4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然后触发喷撒器。该试验重复进行3次。
5.14高压钢质无缝气瓶检验:
按GB5099中有关方法进行。
5.15BC灭火剂性能检验:
按GB4066中有关方法进行。
MT 694—1997
5.16非金属(聚合物)制品阻燃性能试验和表面电阻值测定:按MT 113第二篇和第四篇的方法进行。5.17装置工作稳定性试验:
5.17.1装置置于正常工作状态,用模拟爆炸信号(如火焰温度<853K,压力<4kPa等)触发,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传感控制器件的输出,然后接上喷撒装置,再用上述信号触发,观察喷撒装置是否被启动。5.17.2用模拟爆炸信号(如火焰温度>873K,压力>5kPa等)触发,重复5.17.1试验。5.17.3装优置于正常工作状态,工作100h后,重复5.17.1和5.17.2试验。5. 18 装置抑爆性能试验:
5.18.1巷道型隔爆装置抑爆性能试验1)试验条件:
a)消焰剂用量:按断面面积计算BC灭火剂20kg/m2或水80l/m;其他消焰剂用量经试验确定;b)爆炸试验巷道:主平巷长400m,净断面积7.2m2。巷道断面呈半圆拱形,圆拱半径1.6m。巷道两帮安装火焰传感器,0~40m内每隔10m安装1个,40~200m内每隔20m安装1个;c)爆炸气体:体积百分比浓度为8.0%~8.6%的CH与空气混合物;体积50m,d)传爆物质为煤尘(85%粒径小于0.075mm,挥发分大于40%),按巷道空间150g/m2计算;e)点火源:两只8#工业电雷管引火药头。2)试验步骤
a)在主平巷距隔爆门7m处,用0.14mm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封闭巷道,构成甲烷爆炸室。在距隔爆门7~50m之间的两韬和底板均匀布置煤尘。点火源安装在距隔爆门2m、高度1.9m处;b)喷撒器安装在距隔爆门25~40m之间,传感控制器件安装在其前方10m左右。点爆CH与空气的混合物,测试爆炸火焰到达距离;试验3次。5.18.2机载式或室用隔爆装置抑爆性能试验1)试验条件:
a)消焰剂用量:按断面面积计算BC灭火剂5kg/m2或水10l/m;其他消焰剂用量由试验确定;b)爆炸试验巷道:长10m,净断面积10m2。巷道断面皇半圆拱形,圆拱半径2.6m。巷道两帮安装火焰传感器,每隔1m安装1个;
c)爆炸气体:体积百分比浓度为8.0%~8.6%的CH与空气混合物;体积30m;d)点火源:两只8*工业电雷管引火药头。2)试验步骤
a)在距巷道封闭端3m处,用0.14mm聚氣乙烯塑料薄膜封闭(或半封闭)巷道,构成甲烷爆炸室。点火源安装在距巷道封闭端0.5m、高度1.9m处;b)喷撒器安装在距巷道封闭端3~5m,传感控制器件安装在距巷道封闭端1.5m左右。点爆CH与空气混合物,测试爆炸火焰到达距离;试验3次。5.19运输试验:
在以下两种方法中选取:
a)将装置包装后,置于模拟汽车运输试验台上,试验持续2h;b)将装置包装后固定在汽车上,汽车的负载应不超过其额定负载的1/3,在三级公路上行驶100km,行车速度为20~40km/h。5.20装置外观质量检验:
用自测和感官检查。
6 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MT 694-1997
6. 1. 1 装置应经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出厂检验分逐台检验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并发给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6.1.2按表6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表6检验项目表
传感器响应时间
火焰传感器灵敏度
压力传感器灵敏度
技术要求
传感控器件绝缘电阻与耐压
传感控制器件交变湿热试验
传感控制器件高温试验
传感控制器件低温试验
传感控制器件外壳防护性能
传感控制器件外表面温度
传感控制器件防爆性能
喷撒器技术指标
喷撒器安全性
高压气瓶性能
BC 干粉灭火剂性能
塑料抗静电、阻燃性能
装置工作稳定性
装置抑爆试验
装置运输试验
装置外观质量
注:“V”表示必须检验;“一”表示不必检验。6.2
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
由国家规定的质量监督机构按表6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6. 2. 1
6.2.2装置在遐到下列情况下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试制新产品;
出厂检验
逐台检验
b)正常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每5年检验一次;d)转产时,
e)停产超过2年再恢复生产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6.3抽样方法
抽样检验
型式检验
MT 694-1997
6.3.1出厂检验在抽样检验项目中,按GB/T10111在10个成品内随机抽取2个,按表6规定进行检验。
6.3.2型式检验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按GB/T10111随机抽取1套,按表6规定进行检验。6.4判定原则
出厂检验的抽样检验项目中如有一项不合格,应在同一批产品中加倍抽取产品复检,仍不合格时,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型式检验时,表5中1、2、3、7、8.13、15、17、18中2项不合格或其他1项不合格,判该台不合格,应再抽3台重新进行试验,仍有一台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装置的铭牌和标志应分别固定在对应的部件上,内容包括:a)装置和主要部件的名称和型号;b)产品标准代号;
c)防爆标志;
d)安全标志编号;
e)防爆合格证号;
f)主要技术指标;
g)注意事项;
h)制造厂名;
i)出厂日期及产品编号。
7.2包装;
7.2.1装置各部件应分别用木箱包装,四周用减发材料塞紧。7.2.2包装箱外壁上应包括下列文字内容:a)发货站和制造厂名;
b)收货站和收货单位、地址、邮政编码;c)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生产日期;d)毛质量、净质量和包装箱外形尺寸;e)防护要求标志。
7.2.3随同装置提供下列文件:
a)装箱单;
b)产品合格证;
c)产品说明书。
7.3运输:
装置成品包装应符合海、陆、空运输的有关规定。7.4贮存:
存放产品的库房应保持通风良好,并防止产品与腐蚀性物质接触。7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煤炭行业标准(MT)标准计划
- MZ/T150-2020 行政区域界线数据交换格式
- MZ/T149-2020 行政区域界桩数据交换格式
- MT/T1131-2011 矿用以太网
- MT818.1-1999 煤矿用阻燃电缆 第1单: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 MT/T839-1999 石门揭穿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测定方法
- MT/T1063-2008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滚筒技术条件
- MT/T1064-2008 矿用窄轨架线式工矿电机车技术条件
- MT/T1119-2011 煤矿坑道钻探用往复式泥浆泵
- MT/T342.2-1994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 MT/T1112-2011 煤矿图像监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MT/T1132-2011 管道式煤浆预处理器
- MT/T342.1-1994 冶金焦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 MT1082-2008 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 MT252-1991 煤矿水中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测定方法
- MT/T603.2-1996 冶金焦用华蓥山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