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煤炭行业标准(MT) >>
- MT 830-1999 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

【煤炭行业标准(MT)】 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2 20:12:11
- MT830-1999
- 已作废
标准号:
MT 830-1999
标准名称:
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
标准类别:
煤炭行业标准(MT)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发布日期:
1999-11-11 -
实施日期:
2000-03-15 -
作废日期:
2009-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341.24 KB
标准ICS号:
材料储运设备>>连续搬运设备>>53.040.20 输送机零部件环保、保健与安全>>消防>>13.220.40材料和制品的阻燃性和燃烧性能中标分类号:
矿业>>矿山机械设备>>D93提升、贮运设备
替代情况:
被MT 830-2008代替采标情况:
BS 3289-1990 DIN 22109-1998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的定义、产品型号、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以下简称叠层阻燃带) MT 830-1999 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 MT830-1999

部分标准内容:
ICS53.040.2013.220.40
4317-1999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830—1999
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
Textile laminated fire retardant conveyor belt used in coal mine1999-11-11发布
国家煤炭工业局
2000-03-15实施
MT830-1999
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是煤矿安全类产品,为尽快适应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本标准参照了国际先进的英国国家标准BS3289—1990《煤矿井下用织物输送带(包括燃烧性能)》和德国国家标准DIN22109--1998《用于煤矿的织物层输送带胶带》及国内与织物叠层输送带相关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而制定。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煤炭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本标准由煤炭工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亚民、王利平、陶洁、郑琪。本标准委托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静电及阻燃材料分会负责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
Textile laminated fire retardant conveyor belt used in coal mine1范围
MT830-1999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的定义、产品型号、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以下简称叠层阻燃带)。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528—1992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GB/T3512--1983橡胶热空气老化试验方法GB/T4490-1994输送带尺寸
GB/T98671988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辑筒式磨耗机法MT147—1995煤矿用阻燃抗静电织物整芯输送带MT3181992煤矿用阻燃输送带接头检验规范MT/T318.11997煤矿用输送带机械接头技术条件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阻燃性fire-resistant properties叠层阻燃带具有通过下述试验的能力:&)经滚简磨擦试验,试件应完全不可燃;b)经酒精喷灯燃烧试验,试件应完全不可燃或是能自行熄灭的:c)经丙烷燃烧试验,试件上的火焰应能自行熄灭。3.2橡胶授盖层rubbercover
叠层阻燃带覆盖层中橡胶含量占橡胶和塑料总和的80%以上的覆盖层。3.3额定力ratedforce
叠层阻燃带整体纵向拉断力的1/10称作额定力。3.4直线度linearity
使带边在规定长度内完全包含在内部的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国家煤炭工业局1999-11-11批准2000-03-15实施
MT830-1999
3.5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textilelaminatedfireretardantconveyorbelt以两层或两层以上整体织物或帆布织物构成的阻燃输送带4符号
4.1叠层阻燃带带芯材质符号:
N-尼龙;T-聚酯;C-棉。
4.2叠层阻燃带覆盖层和芯体胶材料材质符号R-橡胶类:P-塑料类。
4.3叠层阻燃带结构符号:
D-帆布织物结构:W-整体织物结构。5产品型号
产品型号见表4。
型号示例:
表示登层凯布结构
表示输送带具有阻燃抗静电性能表示叠层阻燃带整体纵向拉伸强度为800N/m6技术要求
6.1外观质量
叠层阻燃带表面应平整、无影响使用要求的明疤、缺胶、裂痕、脱层、露芯、重皮、海绵及带芯层横波浪等缺陷。
6.2叠层阻燃带宽度
叠层阻燃带的宽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表1
公称宽度
极限偏差
6.3叠层阻燃带的长度和长度的极限偏差1000
带宽的±1%
登层阻燃带的长度由供双方协商确定。长度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登层阻燃带类型
环型登层阻燃带
有瑞叠层阻燃带
6.4叠层阻燃带盖层厚度
长度小于15起
长度为15~20m
长度大于20m
极限偏差
±50mm
±75mm
带长的士0.5%
≥2200
订货长度的+2.0%~-0.5%
叠层阻燃带爱盖层原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1.5mm。布层接头处的爱盖层厚度允许比标准厚度薄一层布层的厚度,但不允许露布。授盖层厚度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2
6.5拉伸强度
授盖层规定厚度
八4时
MT830-1999
叠层阻燃带的全厚度拉伸强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680SD(或W)
800SD(或W)
1000SD(或W)
1250SD(或W)
1400SD(或W)
1600SD(或w)
1800SD(或)
2000SD(或W)
2240SD(或W)
2500SD(或W)
2800SD(或W)
3150SD(或w)
3400SD(或W)
6.6拉断伸长率
≥680
≥800
≥1000
≥1250
≥1400
≥1600
≥2000
≥2240
≥2500
≥2800
≥3150
≥3400
极限偏差
上偏差:不限制
下偏差:0.2
上偏差:不限制:下偏差:规定厚度的5%mm
≥260
≥270
≥300
≥350
≥350!
6.6.1帆布结构叠层阻燃带的全厚度纵向拉断伸长率应不小于10%,其全厚度纵向额定力伸长率应不大于4%。
6.6.2整体结构叠层阻燃带的全厚度纵向拉断伸长率应不小于10%,其全厚度纵向额定力伸长率应不大于2%。
6.7层间粘合强度
叠层阻燃带夜盖层和芯体、芯体相邻层间的粘合强度均需进行纵向和横向试验,并应符合表5的规定:
织物种类
含天然纤维的织物\
100%聚酰胺织物1)
其他100%合成纤维织物!)
致小值3
1)为两项试验所得值的平均值:2)为两项试验所得值的最小值。覆盖层物理机械性能
各芯层间
粘合强度
授盖层与带芯间粘合强度
授盖层厚度≤1.5mm
叠层阻燃带覆盖层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N/m
授盖层厚度>1.5mm
授盖层种类
橡胶授益层
塑料授益层
拉伸强度,MPa
注:老化试验条件为70℃×168h6.9接头
6.9.1织物横向接头:
MT830-1999
拉断伸长率,%
≥300
魔耗盘,m
老化后拉伸强度和拉
断伸长率变化率%
-25~+25
暂不考核
登层阻燃带芯体的横向接头与带的纵向轴线间的夹角应不大于70°,但也不小于45°每100m长叠层阻燃带的上、下最外两层布的每层只允诈有一个接头。6.9.1.2
6.9.1.3每100m长叠层阻燃带的其余内层布的每层应不得超过两个接头。6.9.1.4不同布层横向接头间距应不小于带宽的两倍。6.9.1.5同层横向接头间距应不小于2m。6.9.2织物纵向接头:
6.9.2.1纵向接头个数:
尧层阻燃带层间的纵向接头数应符合表7的规定。当叠层阻燃带宽度不在表7规定中时其布层纵向接头个数不受表7的限制。
登层阻燃带宽度,B
B≤650
650120018001)如芯两外层没有纵向接头,则此数可加倍:纵向接头最多个数wwW.bzxz.Net
外层每层
2)如带芯每个外层的纵向接头不多于两个,则此数可加倍。6.9.2.2纵向接头的位置:
内层每层
a)除非另有规定者外(如特定结构或特殊要求等),纵向接头距带芯边缘应不小于100mm:b)不同布层的纵向接头应错开,相邻布层及间隔一个布层的两布层的纵向接头间距应不小于100mm:
c)当尧层阻燃带允许同一布层有两个以上接头时,则该布层各纵向接头间距应大于200mm。6.9.3织物拼合接头:
当叠层阻燃带每卷长度在50m以下时不得有拼合接头:当长度超过50m时则拼合接头离叠层阻燃带的端部应不少于10m。
6.9.4登层阻燃带的机械接头强度:6.9.4.1对小于或等于1000S型的整体结构叠层阻燃带,其机械接头的静态抗拉强度应不小于带体额定强度的70%;对火于1000S型的整体结构登层阻燃带,其机械接头的静态抗拉强度应不小于带体额定强度的60%。
6.9.4.2对于帆布结构叠层阻燃带,其机械接头的静态抗拉强度应不小于带体额定强度的60%。6.9.5叠层阻燃带的胶接接头强度:MT830-1999
对于叠层阻燃带胶接接头的静态抗拉强度应不小于带体额定强度的85%。6.9.6叠层阻燃带接头运行寿命:叠层阻燃带接头的运行寿命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
接头型式
机械接头
胶接接头
接头运行寿命,周转次数
≥105
≥2.5×103
6.10直线度
登叠层阻燃带任选两测量点间的直线度根据带宽和带长应符合表9的规定。测量次数由有关方面协商确定。
宽,mm
≤500
长,m
且>20
或≤20
6.11表面电阻
试件上、下两个表面的表面电阻算术平均值均应不大于3×10\2。6.12阻燃性
直线度,mm
≤25(a=7m)
≤25(a=5m)
6.12.1滚简磨擦要求:
每块试件在滚简磨擦试验时其任何部位应无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现象,滚簡表面温度应不大于325℃。
6.12.2酒精喷灯燃烧要求:
试件经酒精喷灯燃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6块具有完整覆盖层的试件在移去喷灯后,所有试件上的有焰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和无焰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均不得大于3s,其中每块试件上的有焰燃烧时间和无焰燃烧时间单值均不得大于10s:
b)对18块剥去毅盖层的试件(纵向、横向各9块)在移去喷灯后;所有试件上的有焰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和无焰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均不得大于5s,其中每块试件上的有焰燃烧时间和无焰燃烧时间单值均不得大于15s。6.12.3巷道丙烷燃烧要求:
试件经巷道丙烷燃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a)试件全宽长上保留的未损坏长度应大于2250mm;b)平均温升最大值应不超过80℃,试件的消耗长度应不大于2250mm,试件全宽度上的保留的未损坏长度应大于250mm;
c)平均温升最大值应不超过90℃,试件的消耗长度应不大于2000mm,试件全宽度上的保留的未损坏长度应大于250mm。
7试验方法
7.1样品采取
在产品制成24h后采取。
7.2外观质量
采用目测方法检查。
7.3尺寸测量
MT830-1999
7.3.1宽度测量:
按MT147—1995中6.3规定的方法进行7.3.2覆盖层厚度测量:
按MT147--1995中6.5规定的方法进行。7.3.3长度测量:
按GB/T4490—1994中2.2规定的方法进行。7.4层间枯合强度测定
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规定的方法进行。7.5覆盖层物理机械性能测定
7.5.1覆盖层的拉伸性能测定按GB/T528—199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样采用2型(狭小平等部分宽4.0±0.1mm)哑铃状裁刀裁切试样。7.5.2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
按MT147-1995中6.6规定的方法进行。7.5.3盖层耐磨耗性能测定:
按GB/T9867--1988规定的方法进行。7.5.4覆盖层耐老化性能测定:
按GB/T3512—1983规定的方法进行。7.6叠层阻燃带机械接头强度测量按MT/T318.1-1997规定的方法进行。7.7叠层阻燃带胶接接头强度测量按MT318—1992规定的方法进行
7.8叠层阻燃带机械接头运行寿命试验按MT/T318.1--1997规定的方法进行。7.9叠层阻燃带胶接接头运行寿命试验按MT318—1992规定的方法进行。7.10直线度测定
将叠层阻燃带在平整面上展开放平,在带边上任选距离为a两个测点。当带宽大于500mm且带长大于20m时,α=7m:当带宽不大于500mm或带长不大于20m时,a=5m,测量所选两点间的带边各点到两点连成直线的距离,其最大距离即为两点之间的直线度。7.11表面电阻测定
按MT147—1995中6.11规定的方法进行。7.12阻燃性试验
7.12.1滚简磨擦试验:
按MT147—1995中6.12规定的方法进行。7.12.2酒精喷灯燃烧试验:
按MT147—1995中6.13规定的方法进行。7.12.3丙烷巷道燃烧试验:
按MT147—1995中6.14规定的方法进行。8试验报告
应包括下列内容:
MT830-1999
a)叠层阻燃带制造厂名:
b)叠层阻燃带的型号、规格和生产日期:c)试验日期;
d)试验室温度和相对混度:
e)检验结果:
f)检验结论:
g)检验者。
9检验规则
9.1出厂检验
9.1.1产品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以每1000m为一批进行检验(其中覆盖层老化试验每季度进行一次),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9.1.2出厂检验项目见表10。
9.2型式检验
9.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每两年进行一次检验d)产品停产两年后,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9.2.2型式检验项目见表10。
9.3判定规则
重要项目,有一项不合格时,应另取双倍试样对不合格项日进行复检,如仍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一般项目,如有两项不合格,可另取双倍试样进行复检,如仍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
技术要求条款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重要项目
重要项目
重要项目
承要项目
重要项目
一般项
重要项日
重要项目
重要项目
技术要求条款
10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MT830-1999
表10(完)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一般项目
重要项目
重要项目
重要项目
重要项目
10.1每条叠层阻燃带沿纵向离带边100mm处每隔10m内应有一个字体高度不小于20mm、印痕深度为0.3~0.5mm明显清晰的永久标志。标志示例如下:a)叠层整体结构
b)叠层帆布结构
带102
“中心”所发“检验合格证”编号制造厂名
制造年份
芯体胶料材质为塑料
段益层材质为塑料
叠层整体结构符号
阳燃抗静电符号
纵向预定拉伸强度
“安全标志”符号
萤103
“中心”所发“检验合格证”编号制造厂名
制造年份
芯体胶料材质为橡胶
授益层材质为橡胶
叠层帆布结构符号
阻燃抗静电符号
纵向额定拉仲强度
“安全标志”符号
10.2叠层阻燃带用木芯或铁芯卷取、捆扎须牢固整齐,每件应有包装覆盖物,包装上应拴有技术检验部门签发的合格证和编号。
MT8301999
10.3叠层阻燃带在贮存和运输中,应保持清洁,避免阳光直射、雨雪浸淋、防止与酸、碱、油类、增塑剂等影响产品质量的物质接触,并距热源1m以外。10.4贮存时库房内温度应保持在-10℃~+40℃间,相对湿度宜在50%~80%间10.5叠层阻燃带贮存中应成卷放置,不得折登,存放期间每季翻动一次。A1原理
MT830-1999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层间粘合强度测定方法
从叠层阻燃带的全宽上选择覆盖层完整的试样,并确定收下性能:1)从相邻层剥离覆盖层所需力:2)层与层间相互剥离所需力。
A2试验装置
所用拉力试验相应带有自动测绘力的装置,其可动夹持器工作速度为(50士2.5)mm/min。测量误差不大于量程的1%。
A3试样
A3.1按A1进行试验时,每项试验需要两对试样。注:用机械切割或手工切割均可。A3.2试样各面均成矩形,宽度为(25土1.0)mm,长度至少为300mm,厚度为带的全厚度。切割边缘要整齐。试样在样品土的间距要足够大,力求使其代表整个样品。A3.3制成后的试样应置于(23士2)℃条件下进行至少2h的状态调节。A4试验程序
A4.1试验中如有试片断裂,重新另取试样进行试验。如果重取的试样也发生断裂,从两次试验记录曲线的最高峰取最大值(包括白动记录曲线的初始段在内)。A4.1.1按以下规定从相邻层剥离覆盖层:a)从试样一端将覆盖层与带芯层剥离约75mm。将剥开的试样端部夹在试验机的上、下夹持器上,启动试验机,使夹持器以(50土2.5)mm/min的速度分离。记录再剥离100mm所需力的振动荡曲线,试验中勿使未剥离部分受夹持。b)按A4.2确定粘合力的平均值和最小值。A4.1.2按以下规定进行层与层之间的剥离:a)对同一试样逐层进行上述试验直至中间层。对同一对试样中另一个试样从另一面覆盖层开始重复上述试验。
b)从横向对试样重复a)项程序。A4.2确定粘合力的平均值和最小值:平均曲线
忽略前50
自动记录曲线
平均线
段低值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4317-1999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830—1999
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
Textile laminated fire retardant conveyor belt used in coal mine1999-11-11发布
国家煤炭工业局
2000-03-15实施
MT830-1999
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是煤矿安全类产品,为尽快适应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本标准参照了国际先进的英国国家标准BS3289—1990《煤矿井下用织物输送带(包括燃烧性能)》和德国国家标准DIN22109--1998《用于煤矿的织物层输送带胶带》及国内与织物叠层输送带相关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而制定。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煤炭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本标准由煤炭工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亚民、王利平、陶洁、郑琪。本标准委托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静电及阻燃材料分会负责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
Textile laminated fire retardant conveyor belt used in coal mine1范围
MT830-1999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的定义、产品型号、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煤矿用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以下简称叠层阻燃带)。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528—1992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GB/T3512--1983橡胶热空气老化试验方法GB/T4490-1994输送带尺寸
GB/T98671988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辑筒式磨耗机法MT147—1995煤矿用阻燃抗静电织物整芯输送带MT3181992煤矿用阻燃输送带接头检验规范MT/T318.11997煤矿用输送带机械接头技术条件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阻燃性fire-resistant properties叠层阻燃带具有通过下述试验的能力:&)经滚简磨擦试验,试件应完全不可燃;b)经酒精喷灯燃烧试验,试件应完全不可燃或是能自行熄灭的:c)经丙烷燃烧试验,试件上的火焰应能自行熄灭。3.2橡胶授盖层rubbercover
叠层阻燃带覆盖层中橡胶含量占橡胶和塑料总和的80%以上的覆盖层。3.3额定力ratedforce
叠层阻燃带整体纵向拉断力的1/10称作额定力。3.4直线度linearity
使带边在规定长度内完全包含在内部的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国家煤炭工业局1999-11-11批准2000-03-15实施
MT830-1999
3.5织物叠层阻燃输送带textilelaminatedfireretardantconveyorbelt以两层或两层以上整体织物或帆布织物构成的阻燃输送带4符号
4.1叠层阻燃带带芯材质符号:
N-尼龙;T-聚酯;C-棉。
4.2叠层阻燃带覆盖层和芯体胶材料材质符号R-橡胶类:P-塑料类。
4.3叠层阻燃带结构符号:
D-帆布织物结构:W-整体织物结构。5产品型号
产品型号见表4。
型号示例:
表示登层凯布结构
表示输送带具有阻燃抗静电性能表示叠层阻燃带整体纵向拉伸强度为800N/m6技术要求
6.1外观质量
叠层阻燃带表面应平整、无影响使用要求的明疤、缺胶、裂痕、脱层、露芯、重皮、海绵及带芯层横波浪等缺陷。
6.2叠层阻燃带宽度
叠层阻燃带的宽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表1
公称宽度
极限偏差
6.3叠层阻燃带的长度和长度的极限偏差1000
带宽的±1%
登层阻燃带的长度由供双方协商确定。长度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登层阻燃带类型
环型登层阻燃带
有瑞叠层阻燃带
6.4叠层阻燃带盖层厚度
长度小于15起
长度为15~20m
长度大于20m
极限偏差
±50mm
±75mm
带长的士0.5%
≥2200
订货长度的+2.0%~-0.5%
叠层阻燃带爱盖层原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1.5mm。布层接头处的爱盖层厚度允许比标准厚度薄一层布层的厚度,但不允许露布。授盖层厚度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2
6.5拉伸强度
授盖层规定厚度
八4时
MT830-1999
叠层阻燃带的全厚度拉伸强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680SD(或W)
800SD(或W)
1000SD(或W)
1250SD(或W)
1400SD(或W)
1600SD(或w)
1800SD(或)
2000SD(或W)
2240SD(或W)
2500SD(或W)
2800SD(或W)
3150SD(或w)
3400SD(或W)
6.6拉断伸长率
≥680
≥800
≥1000
≥1250
≥1400
≥1600
≥2000
≥2240
≥2500
≥2800
≥3150
≥3400
极限偏差
上偏差:不限制
下偏差:0.2
上偏差:不限制:下偏差:规定厚度的5%mm
≥260
≥270
≥300
≥350
≥350!
6.6.1帆布结构叠层阻燃带的全厚度纵向拉断伸长率应不小于10%,其全厚度纵向额定力伸长率应不大于4%。
6.6.2整体结构叠层阻燃带的全厚度纵向拉断伸长率应不小于10%,其全厚度纵向额定力伸长率应不大于2%。
6.7层间粘合强度
叠层阻燃带夜盖层和芯体、芯体相邻层间的粘合强度均需进行纵向和横向试验,并应符合表5的规定:
织物种类
含天然纤维的织物\
100%聚酰胺织物1)
其他100%合成纤维织物!)
致小值3
1)为两项试验所得值的平均值:2)为两项试验所得值的最小值。覆盖层物理机械性能
各芯层间
粘合强度
授盖层与带芯间粘合强度
授盖层厚度≤1.5mm
叠层阻燃带覆盖层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N/m
授盖层厚度>1.5mm
授盖层种类
橡胶授益层
塑料授益层
拉伸强度,MPa
注:老化试验条件为70℃×168h6.9接头
6.9.1织物横向接头:
MT830-1999
拉断伸长率,%
≥300
魔耗盘,m
老化后拉伸强度和拉
断伸长率变化率%
-25~+25
暂不考核
登层阻燃带芯体的横向接头与带的纵向轴线间的夹角应不大于70°,但也不小于45°每100m长叠层阻燃带的上、下最外两层布的每层只允诈有一个接头。6.9.1.2
6.9.1.3每100m长叠层阻燃带的其余内层布的每层应不得超过两个接头。6.9.1.4不同布层横向接头间距应不小于带宽的两倍。6.9.1.5同层横向接头间距应不小于2m。6.9.2织物纵向接头:
6.9.2.1纵向接头个数:
尧层阻燃带层间的纵向接头数应符合表7的规定。当叠层阻燃带宽度不在表7规定中时其布层纵向接头个数不受表7的限制。
登层阻燃带宽度,B
B≤650
650120018001)如芯两外层没有纵向接头,则此数可加倍:纵向接头最多个数wwW.bzxz.Net
外层每层
2)如带芯每个外层的纵向接头不多于两个,则此数可加倍。6.9.2.2纵向接头的位置:
内层每层
a)除非另有规定者外(如特定结构或特殊要求等),纵向接头距带芯边缘应不小于100mm:b)不同布层的纵向接头应错开,相邻布层及间隔一个布层的两布层的纵向接头间距应不小于100mm:
c)当尧层阻燃带允许同一布层有两个以上接头时,则该布层各纵向接头间距应大于200mm。6.9.3织物拼合接头:
当叠层阻燃带每卷长度在50m以下时不得有拼合接头:当长度超过50m时则拼合接头离叠层阻燃带的端部应不少于10m。
6.9.4登层阻燃带的机械接头强度:6.9.4.1对小于或等于1000S型的整体结构叠层阻燃带,其机械接头的静态抗拉强度应不小于带体额定强度的70%;对火于1000S型的整体结构登层阻燃带,其机械接头的静态抗拉强度应不小于带体额定强度的60%。
6.9.4.2对于帆布结构叠层阻燃带,其机械接头的静态抗拉强度应不小于带体额定强度的60%。6.9.5叠层阻燃带的胶接接头强度:MT830-1999
对于叠层阻燃带胶接接头的静态抗拉强度应不小于带体额定强度的85%。6.9.6叠层阻燃带接头运行寿命:叠层阻燃带接头的运行寿命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
接头型式
机械接头
胶接接头
接头运行寿命,周转次数
≥105
≥2.5×103
6.10直线度
登叠层阻燃带任选两测量点间的直线度根据带宽和带长应符合表9的规定。测量次数由有关方面协商确定。
宽,mm
≤500
长,m
且>20
或≤20
6.11表面电阻
试件上、下两个表面的表面电阻算术平均值均应不大于3×10\2。6.12阻燃性
直线度,mm
≤25(a=7m)
≤25(a=5m)
6.12.1滚简磨擦要求:
每块试件在滚简磨擦试验时其任何部位应无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现象,滚簡表面温度应不大于325℃。
6.12.2酒精喷灯燃烧要求:
试件经酒精喷灯燃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6块具有完整覆盖层的试件在移去喷灯后,所有试件上的有焰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和无焰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均不得大于3s,其中每块试件上的有焰燃烧时间和无焰燃烧时间单值均不得大于10s:
b)对18块剥去毅盖层的试件(纵向、横向各9块)在移去喷灯后;所有试件上的有焰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和无焰燃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均不得大于5s,其中每块试件上的有焰燃烧时间和无焰燃烧时间单值均不得大于15s。6.12.3巷道丙烷燃烧要求:
试件经巷道丙烷燃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a)试件全宽长上保留的未损坏长度应大于2250mm;b)平均温升最大值应不超过80℃,试件的消耗长度应不大于2250mm,试件全宽度上的保留的未损坏长度应大于250mm;
c)平均温升最大值应不超过90℃,试件的消耗长度应不大于2000mm,试件全宽度上的保留的未损坏长度应大于250mm。
7试验方法
7.1样品采取
在产品制成24h后采取。
7.2外观质量
采用目测方法检查。
7.3尺寸测量
MT830-1999
7.3.1宽度测量:
按MT147—1995中6.3规定的方法进行7.3.2覆盖层厚度测量:
按MT147--1995中6.5规定的方法进行。7.3.3长度测量:
按GB/T4490—1994中2.2规定的方法进行。7.4层间枯合强度测定
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规定的方法进行。7.5覆盖层物理机械性能测定
7.5.1覆盖层的拉伸性能测定按GB/T528—199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样采用2型(狭小平等部分宽4.0±0.1mm)哑铃状裁刀裁切试样。7.5.2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
按MT147-1995中6.6规定的方法进行。7.5.3盖层耐磨耗性能测定:
按GB/T9867--1988规定的方法进行。7.5.4覆盖层耐老化性能测定:
按GB/T3512—1983规定的方法进行。7.6叠层阻燃带机械接头强度测量按MT/T318.1-1997规定的方法进行。7.7叠层阻燃带胶接接头强度测量按MT318—1992规定的方法进行
7.8叠层阻燃带机械接头运行寿命试验按MT/T318.1--1997规定的方法进行。7.9叠层阻燃带胶接接头运行寿命试验按MT318—1992规定的方法进行。7.10直线度测定
将叠层阻燃带在平整面上展开放平,在带边上任选距离为a两个测点。当带宽大于500mm且带长大于20m时,α=7m:当带宽不大于500mm或带长不大于20m时,a=5m,测量所选两点间的带边各点到两点连成直线的距离,其最大距离即为两点之间的直线度。7.11表面电阻测定
按MT147—1995中6.11规定的方法进行。7.12阻燃性试验
7.12.1滚简磨擦试验:
按MT147—1995中6.12规定的方法进行。7.12.2酒精喷灯燃烧试验:
按MT147—1995中6.13规定的方法进行。7.12.3丙烷巷道燃烧试验:
按MT147—1995中6.14规定的方法进行。8试验报告
应包括下列内容:
MT830-1999
a)叠层阻燃带制造厂名:
b)叠层阻燃带的型号、规格和生产日期:c)试验日期;
d)试验室温度和相对混度:
e)检验结果:
f)检验结论:
g)检验者。
9检验规则
9.1出厂检验
9.1.1产品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以每1000m为一批进行检验(其中覆盖层老化试验每季度进行一次),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9.1.2出厂检验项目见表10。
9.2型式检验
9.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每两年进行一次检验d)产品停产两年后,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9.2.2型式检验项目见表10。
9.3判定规则
重要项目,有一项不合格时,应另取双倍试样对不合格项日进行复检,如仍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一般项目,如有两项不合格,可另取双倍试样进行复检,如仍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
技术要求条款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重要项目
重要项目
重要项目
承要项目
重要项目
一般项
重要项日
重要项目
重要项目
技术要求条款
10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MT830-1999
表10(完)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一般项目
重要项目
重要项目
重要项目
重要项目
10.1每条叠层阻燃带沿纵向离带边100mm处每隔10m内应有一个字体高度不小于20mm、印痕深度为0.3~0.5mm明显清晰的永久标志。标志示例如下:a)叠层整体结构
b)叠层帆布结构
带102
“中心”所发“检验合格证”编号制造厂名
制造年份
芯体胶料材质为塑料
段益层材质为塑料
叠层整体结构符号
阳燃抗静电符号
纵向预定拉伸强度
“安全标志”符号
萤103
“中心”所发“检验合格证”编号制造厂名
制造年份
芯体胶料材质为橡胶
授益层材质为橡胶
叠层帆布结构符号
阻燃抗静电符号
纵向额定拉仲强度
“安全标志”符号
10.2叠层阻燃带用木芯或铁芯卷取、捆扎须牢固整齐,每件应有包装覆盖物,包装上应拴有技术检验部门签发的合格证和编号。
MT8301999
10.3叠层阻燃带在贮存和运输中,应保持清洁,避免阳光直射、雨雪浸淋、防止与酸、碱、油类、增塑剂等影响产品质量的物质接触,并距热源1m以外。10.4贮存时库房内温度应保持在-10℃~+40℃间,相对湿度宜在50%~80%间10.5叠层阻燃带贮存中应成卷放置,不得折登,存放期间每季翻动一次。A1原理
MT830-1999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层间粘合强度测定方法
从叠层阻燃带的全宽上选择覆盖层完整的试样,并确定收下性能:1)从相邻层剥离覆盖层所需力:2)层与层间相互剥离所需力。
A2试验装置
所用拉力试验相应带有自动测绘力的装置,其可动夹持器工作速度为(50士2.5)mm/min。测量误差不大于量程的1%。
A3试样
A3.1按A1进行试验时,每项试验需要两对试样。注:用机械切割或手工切割均可。A3.2试样各面均成矩形,宽度为(25土1.0)mm,长度至少为300mm,厚度为带的全厚度。切割边缘要整齐。试样在样品土的间距要足够大,力求使其代表整个样品。A3.3制成后的试样应置于(23士2)℃条件下进行至少2h的状态调节。A4试验程序
A4.1试验中如有试片断裂,重新另取试样进行试验。如果重取的试样也发生断裂,从两次试验记录曲线的最高峰取最大值(包括白动记录曲线的初始段在内)。A4.1.1按以下规定从相邻层剥离覆盖层:a)从试样一端将覆盖层与带芯层剥离约75mm。将剥开的试样端部夹在试验机的上、下夹持器上,启动试验机,使夹持器以(50土2.5)mm/min的速度分离。记录再剥离100mm所需力的振动荡曲线,试验中勿使未剥离部分受夹持。b)按A4.2确定粘合力的平均值和最小值。A4.1.2按以下规定进行层与层之间的剥离:a)对同一试样逐层进行上述试验直至中间层。对同一对试样中另一个试样从另一面覆盖层开始重复上述试验。
b)从横向对试样重复a)项程序。A4.2确定粘合力的平均值和最小值:平均曲线
忽略前50
自动记录曲线
平均线
段低值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煤炭行业标准(MT)标准计划
- MZ/T150-2020 行政区域界线数据交换格式
- MZ/T149-2020 行政区域界桩数据交换格式
- MT818.1-1999 煤矿用阻燃电缆 第1单: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 MT/T1064-2008 矿用窄轨架线式工矿电机车技术条件
- MT/T1131-2011 矿用以太网
- MT/T839-1999 石门揭穿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测定方法
- MT/T942-2005 矿用锚索
- MT/T1119-2011 煤矿坑道钻探用往复式泥浆泵
- MT/T342.1-1994 冶金焦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 MT/T342.2-1994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 MT/T1112-2011 煤矿图像监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MT/T1132-2011 管道式煤浆预处理器
- MT818.6-1999 煤矿用阻燃电缆 第1单: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 第6部分:额定电压3.6/6kV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
- MT1082-2008 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 MT443-1995 煤矿井下环境监测用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