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农业行业标准(NY) >>
- NY/T 1312-2007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茶树

【农业行业标准(NY)】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茶树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9 01:39:47
- NY/T1312-2007
- 现行
标准号:
NY/T 1312-2007
标准名称: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茶树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04-17 -
实施日期:
2007-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530.25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茶树及其他山茶属茶组植物种质资源鉴定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NY/T 1312-2007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茶树 NY/T1312-2007

部分标准内容:
ICS 65.0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312—2007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Evaluating Crop GermplasmTea Plant(Camellia sinensis)2007-04-17发布
200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本标准中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前
NY/T 1312—2007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山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亮、虞富莲.杨亚个、姚明哲、王新超、赵丽萍,正平盛、诈攻、钱永忠。」范围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茶树NY/T 1312—2007
本称标准规定了茶树.Cumellia sinen.s2s(I.)o.Kuntzei及其他茶属(Gcnus(Cameltia)茶组植物(SectionThea)种质资源鉴定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茶树[Cameiia sineis(L.)O.Kuntze]及其他山茶属(GenusCumelia)茶组植物(SretionTu)种质资源的橙物学特征、:物学特性、品质性状和抗逆性的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口期的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830S茶水没出物测定
GB/T8312茶咖啡碱测宠
GB/T8313茶茶多酚测定
GB/T8314茶氨基酸测定
Y/T787茶叫感官宋评通用方法
IS0 14502-2:2005 Delerrnination of suhstances chulfictcristic of green and black tea-—Pari 2: Contentol catcchins in green tea一Method using high-pcrformance liguid chromatography 绿茶和红茶中特征性成分的测定第2部分:商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茶中的儿茶索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适制茶类processingsuitability最适合制作的某种紫类。
酚氨比ralio of palyphenols/aminu acids同一份资源或同批样品中茶多份与氨基酸白分含量的比值:3.3
并面来banihi-plucking
用新梢对夹一叶与刘夹二叶的叶而积之比,比例尺于等于2/3称“大并而”,小于等于1/3为“小开面”,介于两若间为“中开面”,3.4
盛花期 Stage of full blooming半数花莆达到白然开放的时期,以“月旬\表示。4技术要求
4.1样本采集
NY/T 1312—2007
应在茶树成龄后及正常牛长情况下采集样本。,无性系的取样株数为5株,有性系的取样株数为10株;除刃有规定外,各种数据均为一次性采集。4.2鉴定内容
鉴定内容见表1。
表1茶树种质资源鉴定内容
植物学
特征和
抗避性
适制性
品压化
学成分
5鉴定方法
核型、树姿
鉴定项H
疫芽密度,一芽叶期、芽二叶期、芽叶颜色、洋叶茸毛、…茅叶长、一芽兰叶百芽重叶片着生状态、叫长、叶密、叶片大小、叶形、侧脉对数、叶色、面壶起性、咯身彤态,片质地、叶齿锐度、叶齿密度、叶齿深度、冲基、叶尖、Ⅱ-缘形态盛花期.芽片数、片颜色.砖片年三、花冠苣轻、花瓣颜色、花瓣质地、花数、于房茸毛、花杜长度、柱头并裂数、花柱裂位、照雄蕊相对高度果实形状、果实人小、果皮罩度种了形状、种径大小、种皮颜色、百粒重适制茶类、关制荟类、品质得分、香气分、哲气特征、滋味分、滋特征水浸出物、咖啡殿、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儿茶素总觉、表没食了川茶素(FGC)、+)儿禁素(+C)、衰儿莱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索设食子脂(FGCY)、表儿紫素没食子酸酯(ELXG)俯寒性
5.1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5.1.1树体
5.1.1.1 树型
观察5龄以上茶树白然生长情说,根据植株主干和分枝情况确定树型。树型分为灌木型(从颈部分枝,无主干)小养术型(基部主十明品,中上部不明显)、乔木型(从下部到中上部有明显主于)。5.1.1.2树姿
测量灌木型茶树外轮骨下枝与地询垂直线(乔木和小乔不型茶树测量一级分枝与地面乘线的分枝角度)的夹角,每株测2个,侬据夹角的平均值或按图1确定树姿。树姿分为直立(分校角度≤30°)、半开张(30°<分枝角度≤50\)、开张(分枝角度>50)。5.1.2芽叶
在春季,观测开采过或七年深修剪茶树,确定芽叶性状。5.1.2.1发芽密度
套杂鱼叶期观察计数33cm×33cm瑾面内已前发第一轮越冬芽数。有性繁殖利质重复5次,无性繁殖种质重复3次,结果以平均值表示。按表2确定发牙密度。表2发芽密度分级表
发芽密度
滋木和小乔木
.80个
--121)个
>120个
<40个
40~0个
>80 个
NY/T 1312—2007
图1树姿
用已完成3次定型修剪并已打项养瑾1年,蓬面宽度在60cm以上的植株作为样本,观测的样本上年秋季和当年春季蓬而不作修剪:记录可见范围内的已萌发芽个数(面中下部目光未能达及的穿不计)。
5.1.2.2芽—叶期
春季固定观寒不修剪茶树每株越冬顶芽或修剪茶树剪口下第一越冬芽2个,鱼叶期后每隔1d观察一次,记蒙三分之一越冬芽达到一芽.-叶的刑间。连续观察2年,表示方法为“月日”、平均期及其变幅。
5.1.2.3一芽二叶期
睿季固定观察不修剪茶树每株越冬顶芽或修剪紫树剪口下第-·越冬芽2个,芽一叶期后每隔1d观察一次,记录三分之一越冬芽达到一茅二叶的时间。连续观察2年,表示方法为“月H”平均口期及其变幅。
5.1.2.4芽叶颜色
春梢第一轮一芽二叶占茶树伞部新梢的半数时,在每株茶树上从鱼叶处随机求摘一芽一叶2个,观察芽叶颜色。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芽叶颜色,芽叶颜色分为玉白色、黄绿色、绿色、紫绿色。5.1.2.5芽叶茸毛
用5.1.2.4的样本,观察芽叫茸毛,芽叫茸毛分无、少、中多、特多。以龙43作为“少毛”参照标谁,以福鼎大凹茶或云抗10号作为“多毛\参照标。5.1.2.6一等三叶百芽重
当春梢第一轮:·学三叶占全部越冬芽半数时取样。从一芽兰叶新梢鱼叶处随机采摘一芽二叶100个。称量,精确到0.1g。采样后1h内称董完毕,崇叶有衣面水时不采样。5.1.2.7一芽三叶长
从5.1.2.6样本中随机取~芽一叶30个。测量从基部至芽顶部的长度,结果以均值表示,精确到0.1cmz
5.1.3叶片
6~7月或10~11月,从开采过或上年深修剪茶树上每株取当年春梢或夏梢枝干中部或熟叶片2片,用于叶片性状观测。
5.1.3.1叶片着生状态
测最当年生枝中部成熟叶片与枝干的夹角,每株测量2个,依爽角平均值或按图2确定叮片着尘3
NY/T 13122007
状态,叶升着生状态分为上斜(卖角<45°)近水平(45来角<90°)下垂(夹角0°)。上
5.1.3.2叶长
近水单
图2叶片著生状态
用5.1.3样本,测最叶片基部室叶尖端部的纵向长度,结果以F均值表示,精确到0.1cm5.1.3.3叶宽
用5.1.3样本,测量叶片横向最宽处,结果以平均值表示,精确到0.1cme5.1.3.4 叶片大小
以叶长、叶竟.以及系数(0.7)的乘积值作为叶而积,并按叶面积确定叶片人小,叶片大小分为小叶(面积<20.0cm)中(20.0cm≤叶面积<40.0cm)人叶(40.0cm2叫面积<60.0cm)和特大叶(叶面积60.0m)
5.1.3.5叶形
用5.1.3样本,按叫片长宽比值或按图3确定叶形,叶形分为近圆形(长宽比<2.0)圆形(2.0%长宽比<2.5,最宽处近中部)、长椭圆形(2.6≤长宽比<3.0,最宽处近中部)坡针形(长宽比3.0,最宽处近中部)。
近同形
5.1.3.6侧脉对数bzxz.net
雄闻形
长潮形
图3叶形
披针形
用5.1.3样本,计数主脉两侧相对应的侧脉数,结果以平均数表示,精确到整位数:5.1.3.7叶色
用5.1.3样本,观察叶片正面的颠色。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叶色,叶色分黄绿色、中绿色,深绿色5.1.3.8叶面隆起性
NY/T 1312—2007
用5.1.3样木,观察叶片正面的隆起状况。分别以福建水仙或长叶白毫,敢和人户茶或云梅作为“平”和“降起\的参履标准,确定叶面隆起度。叫面分为平、微起、隆起。5.1.3.9叶身形态
用5.1.3样本,观察主脉两侧叶片的夹角状态。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叶身,叶身形态分为平、内折、背卷。
5.1.3.10叶片质地
用5.1.3样本,以双人比对方式,用手触摸确定叫片质地,叶片质地分为柔软、小硬5.1.3.11 叶齿锐度
用5.1.3样本,观察叶缘中部锯齿的锐利程度,叶齿锐度分为锐、中、钝。5.1.3.12叶齿密度
用5.1.3样本,测量明缘中部锯齿的密度,齿密度分为稀(密度<2.5个/cm)、中(2.5个/cm=密度<4个/cm)、密(密度>4个/cm)。5.1.3.13叶齿深度
用5.1.3样本,观察叶缘中部锯齿的深度,叶齿深度分为浅、中、深。5.1.3.14 叶基
用5.1.3样本,观察叫片基部的形态,叶基分为候形、近圆形。5.1.3.15叶尖
用5.1.3样本,观察叶片端部的形态,接图4确定叫尖形态,叶尖分为渐尖、钝尖,圆尖。浙
5.1.3.16叶缘形态
图4叶尖形态
以双人比对方式,观察确定叶片边缘的形态,叶缘分为平、微波、波,5.1.4花
在盛化期,随机取发育正常,花瓣已完全展开的花朵10朵并用于花性状观测。5.1.4.1 盛花期
于10月~11月间观察6~15年尘自然生长茶树,每株随机观察10朵花蕾,记录盛花期。5.1.4.2尊片数
观察5.1.4中典型花10朵,计数屿片数,结果以平均数表示,精确到整位数。5.1.4.3萼片颜色
观察5.1.4中典型花萼片的外部颜色,萼片额色分为绿色、紫红色,5.1.4.4尊片聋毛
观察51.4中典型花尊片外部年毛状况,以“无”、“有”表示。5.1.4.5花冠大小
取5.1.4中典型花,“十”字形测量发育正常、花瓣巴完全开放时的花冠大小,结果以平均值表示,精5
NY/T 1312—2007
确到0.1um。
5.1.4.6花瓣颜色
观察5.1.4中典型花最大-枚化瓣颜色,花瓣颜仙分白色微绿色、越红色,5.1.4.7花瓣质地
以双人触摸比对方式确定5.1.4中典型花小最大枚花瓣的质地,花瓣质地分为薄、中、厚。5.1.4.8花瓣数
用5.1.4中典型花样本,订数每朵花的花瓣数,单位为枚,结果以平均值和变异范用表示,精确到整位数。对外轮与萼片连生的花瓣形态介于两者之间者一并计人花瓣数。5.1.4.9子房茸毛
观察5,1,4中典型花了房茸毛状视,以“无”“有\表示:5.1.4.10花柱长度
用5.1.4中典型花样本,测量花柱基部至顶端的长度,结果以半均值表示,精确到0.1cm5.1.4.11花柱开裂数
观察5.1.4中典型花杜头的开裂数,花柱开裂数分为1裂、2裂、3裂、4裂、5裂、5裂以上5.1.4.12柱头裂位
观察5.1.4中典型花化柱开裂部位,杜头裂位分为浅裂(分裂部位长度占花秤余长<1/3)、中等(1/3≤分裂部位长度占花柱全长<2/3)、深裂(2/3≤分裂部位长度占花杆全长<1)、全裂(分裂部位达到花柱基部)。
5.1.4.13雄雄蕊相对高度
观察5.1.4中典型花,比较杜头和避蕊的相对高度,雌雄蕊相对高度分为雌雄(柱头低于雄藜),等高(柱头与雄蕊高度相等),高(柱头高于蕊)。5.1.5果实
5.1.5.1果实形状
在果实成熟期,随机选取发育正常的典型果实10个,观察果实形状,果实形状分为球形、肾形、三角形.四方形、梅花形。
5.1.5.2 果实大小
用5.1.5.1的详本,\十\字形测量果径长度,结果以平均值表示,精确到0.1心1o5.1.5.3果皮厚度
刑5.1.5.1的样本,采收后在室内阴凉处摊放,衍果实自然开裂时测量果皮中部边缘的撑度,结果以平均值表示,精确到0.1cm。
5.1.6 种子
5.1.6.1种子形状
果实深收后在室内阴源处摊放,待自然开裂时随机选取典型饱满和子10粒,按图5确定种子形状,种子形状分为球形、半球形、锥形、似肾形、不规则。球形
半球形
图5种子形状
不现明形
5.1.6.2种子大小
NY/T 1312—2007
用5.1.6.1中的样本,“「\字形测量种径长度,结果以平均值表求,精确到0.1uxc5.1.6.3百粒重
用5.1.6.1中的样小,随机选取成熟的典型饱满种子100粒,称量,精确到0.1g。5.1.6.4种皮颜色
观察成熟饱满种子的种皮颜色,种皮颜色分为棕色、棕褐色、褐色。5.2品质性状
5.2.1适制茶类和兼制茶类
审评茶样制样后10d~30d接NY/T787进行感官审评,重复2年;年度结果差异大,则第3年重复制样、中评。记录香气分、香气特征、滋味分、滋味特征,计算品质总分(精确到0.1分),以总分最高的批次作比较,按表3确定紫类适制性和兼制性。表3茶类适制性和兼制性分级表
绿茶(与对照比)
红茶(与对照比)
乌龙茶(街对熙比)
5.2.2水浸出物
按GR/T 8305执行。
5.2.3咖啡碱
按 GB/T 8312执行,
5.2.4茶多酚
按GB/T 8313执行,
5.2.5氨基酸
按 GB/T 8314 执行。
5.2.6酚氨比
最运合
分差0
分差0
分差0
0<分差≤2.0
0<分差2.0
0≤分3.0
算茶多酚/氮基酸的比值,精确到0.1。5.2.7儿茶素总量和组成
按ISO145022:2005执行。
5.3抗逆性
5.3.1耐寒性
较适合
2.0<分表4.0
2.0<分差≤4.0
3.0<分差≤6.0
不适令
分差>4.0
分差>4.0
分差>6.0
采用旧间自然鉴定法:冬季遇冻害时,越冬后,以株(丛)为单位调查10株茶树冻害程度,中1上部叶片1/3以上赤粘或声即为受冻叶.并按表4进行分级。表4茶树寒害分级表
受漆叶片
按公式(1)计算冻害指数:
式中:
6% -15%
16%--25%
≥(n: × r)
NY/T 1312—2007
CI—冻害指数:
n;各级受冻株数;
-各级冻害级数
N——调查总株数;
一最高受害级别。
计算结果表示到整位数,按表5确定耐寒性。表5茶树耐寒性分级表
耐寒性
冻害指数
11--20
21--50
田间自然鉴定供试茶树树龄应在5年~15年生,人冬前秋梢自然休眠,无嫩芽过冬;重复2年。A.1范围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茶叶样品采制方法
本附录适用于茶树种质资源感官审评和品质化学成分分析样品的采制A.2烘青绿茶感宫审评样品采制
A.2.1 原料要求
NY/T 1312--2007
从春茶第一轮一芽二叶上留鱼叶采摘一芽二叶。以国家审定的绿茶品种福鼎大白茶作对照。A.2.2加工工艺
按以下工艺进行烘背绿茶样品制作:摊放→杀青→揉捻→初烘→复烘→摊凉、包装。1)鲜叶放:厚度2cm左右或0.5k/m24h-12he2)杀青:用电炒锅杀青。投叶最为100~250g摊放叶,锅温150℃180℃,5min~6min。3)揉捻:用手握往杀背叶在垫上旋转搓揉(原料多时亦可用小型揉捻机揉捻10min~15min),以芽叶成条索,茶汀稍揉出,粘于为度。4)初烘:微型烘干机120℃,时间10min-15min1e初烘束后取出摊凉30min~40min5)复烘:微型烘干机70℃75,茶叫含水量降至5%~6%6)滩凉、色装:待茶叶冷却军常温后色装,放人专用设备储藏。A.3红辫茶感官审评样品采制
A.3.1原料要求
从春茶或者夏茶·茅二叶新上留鱼时采摘一芽二叶。以国家审定的红茶品种英红1号戒云抗10号或黔419作对照
A.3.2加工工艺
按如下工艺流程制作红碎紫样:萎凋→揉切发酵→初烘→复烘→摊凉、包装。1)姜漏: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帘或竹筛上,摊叶量约0.5kg/m2,室内温度20℃~25℃,相对湿度70%左右,期问要翻叶2次~3次,以使叶层疏松透气,菱调均匀,时间约6h~12h。丽季时,可将叶片薄摊,可鼓风菱调,并安装排气风扇,适当延长姜调时间,以叶片由鲜绿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退,芽叶柔软,茎折不断,葵调叶含水常降到65%左石为度。2)揉切:光将萎凋叶初揉成条,再用小型转子揉切机或粉碎机进行操切。揉切后筛分进行发酵。3)发酵:发酵室温22℃~28℃,相对湿度在90%以上。湿度低时,可在地面喷洒清水,案叶上盖湿布。发酵时闻30min~60xin,当茶胚青草气消除,透出花果否,现橘黄色或初现红色即可。
4)初烘:微型烘工机温度100℃~110℃,烘至含水量15%~20%时,下机摊凉散热,使茶胚内外干凝均,冷却率室温启再进行复烘。5)复烘:温度80℃~90℃,烘至含水最量5%--6%。6)摊凉,包装:待茶叶冷却至常温后,放人专用设备储藏。NY/T1312—2007
A.4乌龙茶感官审评样品采制
A.4.1原料要求
春杂期间,在晴天上个10时至下44时采摘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利-牙三,四叶嫩梢。以国家审定的岛龙茶品种黄为对服。A.4.2加工工艺
采用闽南乌尼茶工艺制作,工艺流程为:菱凋一做青→杀青揉捻→干燥与包揉造形→摊凉、包装,1)蒸调:包括凉青、晒青、凉青:A,凉青:采下的茶青(叶)在室内均匀薄摊于愈筛等器具上,厚度10cr1~20cmB.晒青:凉青叶摊放厚度2cm4cm,放在度或弱日光下(下午3时后)15min30lmin,时间掌握视阳光独狗而定,期间翻晒2次~3次。茶宵减重率视嫩梢肥壮度、含水最及宵叶色泽而定,-股在6%-15%。以于持嫩梢第二叶小垂、叶色转暗、失去光泽为度:也可采用热风萎减法:髋筛架在热风菱凋槽上,或茶声直接摊放在热风萎凋槽上,厚10cm左右。热风温度35℃--40℃,期间勾翻2次--3欢:操作方法与程度同B.晒青。C.凉青:将晒青叶归更复一次A.凉青的操作2)做:包括操青和凉青,做背历时12h在右在温湿度比较稳定,相对密闭的做青间逆行,室温控制在22:±2℃,相对湿度65%~75%。操青和凉青般交替进行4次~5次。
A.摇青:将菱调叶0.5k左右置于水筛(筛)上,双手持水筛旋转,或用摇青机摇肯,使叶片.1下翻滚,互相碰撞,第一次摇1min~2min,第二次摇3nin~4min,第二次摇7min--Btmin,第四次摇8min--10mi,第五次摇青视做青程度而定,如做青不足,则再摇5min~10mine:样品少时亦可用手“做青\:双手手心向上,指分开,勿贴筛底,轻轻捧叫抖动潮滚,使做青叫立相碰撞擦。B.凉青:摇青后将做背叶静置摊放在水筛上,第一次摊叶厚2cm~3心r1,时间1h--2h,第二次厚3cm5cm,2h~2.5h,第二次厚10 cm~15cm.3h-4h,第四、hi次厚约15cm在右,3h--4h。第二到第五次凉育叶摊成坑状。
做青程度学握:川色转贡绿色,叶尖与叶缘显红色斑点,叶背翻成汤匙状(即“还阴\),青臭气消退,果香、花香显露。
3)杀青:授叶量为做青叫-0.5kg左右,锅温200℃~220℃,3mi~5min,场阅结合,扬炒为士以手握叶片成团,折梗不渐为度。4)操:趁热用手握往杀青叶快速在魔势上揉捻20余下,抖敬,再揉捻20余下,抖敬,以有茶汁揉出为度。
5)下燥与包操造形: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操→足下。A.初烘:微型烘干机热风烘焙或用熔笼烘焙,厚度2左石,温度100℃~110℃,时间5min8mine
B.初包揉:将初烘叶放人方山布中包紧,置探捻台上快速搓操,松包解块后再次包揉,以条索端结成形为度。
C,复烘:初包揉叶解块0.5h后进行复烘,厚度2cm--3crm,温度80℃~90T,时间5rri--8minD,复包操:同初包揉,反复多次,最后一次包揉后定形1h左右再松包解块,率条索紧结成题粒状为度。
E.足于:低温慢烘厚度5cm10cm,温度50℃60℃,时间3h--4h,足干茶叶含水量5%~6%.
6)摊凉、包装:待黎叶冷笠常温后包装,放人避光、十燥,密时专用设备中储藏。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312—2007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Evaluating Crop GermplasmTea Plant(Camellia sinensis)2007-04-17发布
200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本标准中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前
NY/T 1312—2007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山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亮、虞富莲.杨亚个、姚明哲、王新超、赵丽萍,正平盛、诈攻、钱永忠。」范围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茶树NY/T 1312—2007
本称标准规定了茶树.Cumellia sinen.s2s(I.)o.Kuntzei及其他茶属(Gcnus(Cameltia)茶组植物(SectionThea)种质资源鉴定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茶树[Cameiia sineis(L.)O.Kuntze]及其他山茶属(GenusCumelia)茶组植物(SretionTu)种质资源的橙物学特征、:物学特性、品质性状和抗逆性的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口期的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830S茶水没出物测定
GB/T8312茶咖啡碱测宠
GB/T8313茶茶多酚测定
GB/T8314茶氨基酸测定
Y/T787茶叫感官宋评通用方法
IS0 14502-2:2005 Delerrnination of suhstances chulfictcristic of green and black tea-—Pari 2: Contentol catcchins in green tea一Method using high-pcrformance liguid chromatography 绿茶和红茶中特征性成分的测定第2部分:商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茶中的儿茶索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适制茶类processingsuitability最适合制作的某种紫类。
酚氨比ralio of palyphenols/aminu acids同一份资源或同批样品中茶多份与氨基酸白分含量的比值:3.3
并面来banihi-plucking
用新梢对夹一叶与刘夹二叶的叶而积之比,比例尺于等于2/3称“大并而”,小于等于1/3为“小开面”,介于两若间为“中开面”,3.4
盛花期 Stage of full blooming半数花莆达到白然开放的时期,以“月旬\表示。4技术要求
4.1样本采集
NY/T 1312—2007
应在茶树成龄后及正常牛长情况下采集样本。,无性系的取样株数为5株,有性系的取样株数为10株;除刃有规定外,各种数据均为一次性采集。4.2鉴定内容
鉴定内容见表1。
表1茶树种质资源鉴定内容
植物学
特征和
抗避性
适制性
品压化
学成分
5鉴定方法
核型、树姿
鉴定项H
疫芽密度,一芽叶期、芽二叶期、芽叶颜色、洋叶茸毛、…茅叶长、一芽兰叶百芽重叶片着生状态、叫长、叶密、叶片大小、叶形、侧脉对数、叶色、面壶起性、咯身彤态,片质地、叶齿锐度、叶齿密度、叶齿深度、冲基、叶尖、Ⅱ-缘形态盛花期.芽片数、片颜色.砖片年三、花冠苣轻、花瓣颜色、花瓣质地、花数、于房茸毛、花杜长度、柱头并裂数、花柱裂位、照雄蕊相对高度果实形状、果实人小、果皮罩度种了形状、种径大小、种皮颜色、百粒重适制茶类、关制荟类、品质得分、香气分、哲气特征、滋味分、滋特征水浸出物、咖啡殿、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儿茶素总觉、表没食了川茶素(FGC)、+)儿禁素(+C)、衰儿莱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索设食子脂(FGCY)、表儿紫素没食子酸酯(ELXG)俯寒性
5.1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5.1.1树体
5.1.1.1 树型
观察5龄以上茶树白然生长情说,根据植株主干和分枝情况确定树型。树型分为灌木型(从颈部分枝,无主干)小养术型(基部主十明品,中上部不明显)、乔木型(从下部到中上部有明显主于)。5.1.1.2树姿
测量灌木型茶树外轮骨下枝与地询垂直线(乔木和小乔不型茶树测量一级分枝与地面乘线的分枝角度)的夹角,每株测2个,侬据夹角的平均值或按图1确定树姿。树姿分为直立(分校角度≤30°)、半开张(30°<分枝角度≤50\)、开张(分枝角度>50)。5.1.2芽叶
在春季,观测开采过或七年深修剪茶树,确定芽叶性状。5.1.2.1发芽密度
套杂鱼叶期观察计数33cm×33cm瑾面内已前发第一轮越冬芽数。有性繁殖利质重复5次,无性繁殖种质重复3次,结果以平均值表示。按表2确定发牙密度。表2发芽密度分级表
发芽密度
滋木和小乔木
.80个
--121)个
>120个
<40个
40~0个
>80 个
NY/T 1312—2007
图1树姿
用已完成3次定型修剪并已打项养瑾1年,蓬面宽度在60cm以上的植株作为样本,观测的样本上年秋季和当年春季蓬而不作修剪:记录可见范围内的已萌发芽个数(面中下部目光未能达及的穿不计)。
5.1.2.2芽—叶期
春季固定观寒不修剪茶树每株越冬顶芽或修剪茶树剪口下第一越冬芽2个,鱼叶期后每隔1d观察一次,记蒙三分之一越冬芽达到一芽.-叶的刑间。连续观察2年,表示方法为“月日”、平均期及其变幅。
5.1.2.3一芽二叶期
睿季固定观察不修剪茶树每株越冬顶芽或修剪紫树剪口下第-·越冬芽2个,芽一叶期后每隔1d观察一次,记录三分之一越冬芽达到一茅二叶的时间。连续观察2年,表示方法为“月H”平均口期及其变幅。
5.1.2.4芽叶颜色
春梢第一轮一芽二叶占茶树伞部新梢的半数时,在每株茶树上从鱼叶处随机求摘一芽一叶2个,观察芽叶颜色。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芽叶颜色,芽叶颜色分为玉白色、黄绿色、绿色、紫绿色。5.1.2.5芽叶茸毛
用5.1.2.4的样本,观察芽叫茸毛,芽叫茸毛分无、少、中多、特多。以龙43作为“少毛”参照标谁,以福鼎大凹茶或云抗10号作为“多毛\参照标。5.1.2.6一等三叶百芽重
当春梢第一轮:·学三叶占全部越冬芽半数时取样。从一芽兰叶新梢鱼叶处随机采摘一芽二叶100个。称量,精确到0.1g。采样后1h内称董完毕,崇叶有衣面水时不采样。5.1.2.7一芽三叶长
从5.1.2.6样本中随机取~芽一叶30个。测量从基部至芽顶部的长度,结果以均值表示,精确到0.1cmz
5.1.3叶片
6~7月或10~11月,从开采过或上年深修剪茶树上每株取当年春梢或夏梢枝干中部或熟叶片2片,用于叶片性状观测。
5.1.3.1叶片着生状态
测最当年生枝中部成熟叶片与枝干的夹角,每株测量2个,依爽角平均值或按图2确定叮片着尘3
NY/T 13122007
状态,叶升着生状态分为上斜(卖角<45°)近水平(45来角<90°)下垂(夹角0°)。上
5.1.3.2叶长
近水单
图2叶片著生状态
用5.1.3样本,测最叶片基部室叶尖端部的纵向长度,结果以F均值表示,精确到0.1cm5.1.3.3叶宽
用5.1.3样本,测量叶片横向最宽处,结果以平均值表示,精确到0.1cme5.1.3.4 叶片大小
以叶长、叶竟.以及系数(0.7)的乘积值作为叶而积,并按叶面积确定叶片人小,叶片大小分为小叶(面积<20.0cm)中(20.0cm≤叶面积<40.0cm)人叶(40.0cm2叫面积<60.0cm)和特大叶(叶面积60.0m)
5.1.3.5叶形
用5.1.3样本,按叫片长宽比值或按图3确定叶形,叶形分为近圆形(长宽比<2.0)圆形(2.0%长宽比<2.5,最宽处近中部)、长椭圆形(2.6≤长宽比<3.0,最宽处近中部)坡针形(长宽比3.0,最宽处近中部)。
近同形
5.1.3.6侧脉对数bzxz.net
雄闻形
长潮形
图3叶形
披针形
用5.1.3样本,计数主脉两侧相对应的侧脉数,结果以平均数表示,精确到整位数:5.1.3.7叶色
用5.1.3样本,观察叶片正面的颠色。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叶色,叶色分黄绿色、中绿色,深绿色5.1.3.8叶面隆起性
NY/T 1312—2007
用5.1.3样木,观察叶片正面的隆起状况。分别以福建水仙或长叶白毫,敢和人户茶或云梅作为“平”和“降起\的参履标准,确定叶面隆起度。叫面分为平、微起、隆起。5.1.3.9叶身形态
用5.1.3样本,观察主脉两侧叶片的夹角状态。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叶身,叶身形态分为平、内折、背卷。
5.1.3.10叶片质地
用5.1.3样本,以双人比对方式,用手触摸确定叫片质地,叶片质地分为柔软、小硬5.1.3.11 叶齿锐度
用5.1.3样本,观察叶缘中部锯齿的锐利程度,叶齿锐度分为锐、中、钝。5.1.3.12叶齿密度
用5.1.3样本,测量明缘中部锯齿的密度,齿密度分为稀(密度<2.5个/cm)、中(2.5个/cm=密度<4个/cm)、密(密度>4个/cm)。5.1.3.13叶齿深度
用5.1.3样本,观察叶缘中部锯齿的深度,叶齿深度分为浅、中、深。5.1.3.14 叶基
用5.1.3样本,观察叫片基部的形态,叶基分为候形、近圆形。5.1.3.15叶尖
用5.1.3样本,观察叶片端部的形态,接图4确定叫尖形态,叶尖分为渐尖、钝尖,圆尖。浙
5.1.3.16叶缘形态
图4叶尖形态
以双人比对方式,观察确定叶片边缘的形态,叶缘分为平、微波、波,5.1.4花
在盛化期,随机取发育正常,花瓣已完全展开的花朵10朵并用于花性状观测。5.1.4.1 盛花期
于10月~11月间观察6~15年尘自然生长茶树,每株随机观察10朵花蕾,记录盛花期。5.1.4.2尊片数
观察5.1.4中典型花10朵,计数屿片数,结果以平均数表示,精确到整位数。5.1.4.3萼片颜色
观察5.1.4中典型花萼片的外部颜色,萼片额色分为绿色、紫红色,5.1.4.4尊片聋毛
观察51.4中典型花尊片外部年毛状况,以“无”、“有”表示。5.1.4.5花冠大小
取5.1.4中典型花,“十”字形测量发育正常、花瓣巴完全开放时的花冠大小,结果以平均值表示,精5
NY/T 1312—2007
确到0.1um。
5.1.4.6花瓣颜色
观察5.1.4中典型花最大-枚化瓣颜色,花瓣颜仙分白色微绿色、越红色,5.1.4.7花瓣质地
以双人触摸比对方式确定5.1.4中典型花小最大枚花瓣的质地,花瓣质地分为薄、中、厚。5.1.4.8花瓣数
用5.1.4中典型花样本,订数每朵花的花瓣数,单位为枚,结果以平均值和变异范用表示,精确到整位数。对外轮与萼片连生的花瓣形态介于两者之间者一并计人花瓣数。5.1.4.9子房茸毛
观察5,1,4中典型花了房茸毛状视,以“无”“有\表示:5.1.4.10花柱长度
用5.1.4中典型花样本,测量花柱基部至顶端的长度,结果以半均值表示,精确到0.1cm5.1.4.11花柱开裂数
观察5.1.4中典型花杜头的开裂数,花柱开裂数分为1裂、2裂、3裂、4裂、5裂、5裂以上5.1.4.12柱头裂位
观察5.1.4中典型花化柱开裂部位,杜头裂位分为浅裂(分裂部位长度占花秤余长<1/3)、中等(1/3≤分裂部位长度占花柱全长<2/3)、深裂(2/3≤分裂部位长度占花杆全长<1)、全裂(分裂部位达到花柱基部)。
5.1.4.13雄雄蕊相对高度
观察5.1.4中典型花,比较杜头和避蕊的相对高度,雌雄蕊相对高度分为雌雄(柱头低于雄藜),等高(柱头与雄蕊高度相等),高(柱头高于蕊)。5.1.5果实
5.1.5.1果实形状
在果实成熟期,随机选取发育正常的典型果实10个,观察果实形状,果实形状分为球形、肾形、三角形.四方形、梅花形。
5.1.5.2 果实大小
用5.1.5.1的详本,\十\字形测量果径长度,结果以平均值表示,精确到0.1心1o5.1.5.3果皮厚度
刑5.1.5.1的样本,采收后在室内阴凉处摊放,衍果实自然开裂时测量果皮中部边缘的撑度,结果以平均值表示,精确到0.1cm。
5.1.6 种子
5.1.6.1种子形状
果实深收后在室内阴源处摊放,待自然开裂时随机选取典型饱满和子10粒,按图5确定种子形状,种子形状分为球形、半球形、锥形、似肾形、不规则。球形
半球形
图5种子形状
不现明形
5.1.6.2种子大小
NY/T 1312—2007
用5.1.6.1中的样本,“「\字形测量种径长度,结果以平均值表求,精确到0.1uxc5.1.6.3百粒重
用5.1.6.1中的样小,随机选取成熟的典型饱满种子100粒,称量,精确到0.1g。5.1.6.4种皮颜色
观察成熟饱满种子的种皮颜色,种皮颜色分为棕色、棕褐色、褐色。5.2品质性状
5.2.1适制茶类和兼制茶类
审评茶样制样后10d~30d接NY/T787进行感官审评,重复2年;年度结果差异大,则第3年重复制样、中评。记录香气分、香气特征、滋味分、滋味特征,计算品质总分(精确到0.1分),以总分最高的批次作比较,按表3确定紫类适制性和兼制性。表3茶类适制性和兼制性分级表
绿茶(与对照比)
红茶(与对照比)
乌龙茶(街对熙比)
5.2.2水浸出物
按GR/T 8305执行。
5.2.3咖啡碱
按 GB/T 8312执行,
5.2.4茶多酚
按GB/T 8313执行,
5.2.5氨基酸
按 GB/T 8314 执行。
5.2.6酚氨比
最运合
分差0
分差0
分差0
0<分差≤2.0
0<分差2.0
0≤分3.0
算茶多酚/氮基酸的比值,精确到0.1。5.2.7儿茶素总量和组成
按ISO145022:2005执行。
5.3抗逆性
5.3.1耐寒性
较适合
2.0<分表4.0
2.0<分差≤4.0
3.0<分差≤6.0
不适令
分差>4.0
分差>4.0
分差>6.0
采用旧间自然鉴定法:冬季遇冻害时,越冬后,以株(丛)为单位调查10株茶树冻害程度,中1上部叶片1/3以上赤粘或声即为受冻叶.并按表4进行分级。表4茶树寒害分级表
受漆叶片
按公式(1)计算冻害指数:
式中:
6% -15%
16%--25%
≥(n: × r)
NY/T 1312—2007
CI—冻害指数:
n;各级受冻株数;
-各级冻害级数
N——调查总株数;
一最高受害级别。
计算结果表示到整位数,按表5确定耐寒性。表5茶树耐寒性分级表
耐寒性
冻害指数
11--20
21--50
田间自然鉴定供试茶树树龄应在5年~15年生,人冬前秋梢自然休眠,无嫩芽过冬;重复2年。A.1范围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茶叶样品采制方法
本附录适用于茶树种质资源感官审评和品质化学成分分析样品的采制A.2烘青绿茶感宫审评样品采制
A.2.1 原料要求
NY/T 1312--2007
从春茶第一轮一芽二叶上留鱼叶采摘一芽二叶。以国家审定的绿茶品种福鼎大白茶作对照。A.2.2加工工艺
按以下工艺进行烘背绿茶样品制作:摊放→杀青→揉捻→初烘→复烘→摊凉、包装。1)鲜叶放:厚度2cm左右或0.5k/m24h-12he2)杀青:用电炒锅杀青。投叶最为100~250g摊放叶,锅温150℃180℃,5min~6min。3)揉捻:用手握往杀背叶在垫上旋转搓揉(原料多时亦可用小型揉捻机揉捻10min~15min),以芽叶成条索,茶汀稍揉出,粘于为度。4)初烘:微型烘干机120℃,时间10min-15min1e初烘束后取出摊凉30min~40min5)复烘:微型烘干机70℃75,茶叫含水量降至5%~6%6)滩凉、色装:待茶叶冷却军常温后色装,放人专用设备储藏。A.3红辫茶感官审评样品采制
A.3.1原料要求
从春茶或者夏茶·茅二叶新上留鱼时采摘一芽二叶。以国家审定的红茶品种英红1号戒云抗10号或黔419作对照
A.3.2加工工艺
按如下工艺流程制作红碎紫样:萎凋→揉切发酵→初烘→复烘→摊凉、包装。1)姜漏: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帘或竹筛上,摊叶量约0.5kg/m2,室内温度20℃~25℃,相对湿度70%左右,期问要翻叶2次~3次,以使叶层疏松透气,菱调均匀,时间约6h~12h。丽季时,可将叶片薄摊,可鼓风菱调,并安装排气风扇,适当延长姜调时间,以叶片由鲜绿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退,芽叶柔软,茎折不断,葵调叶含水常降到65%左石为度。2)揉切:光将萎凋叶初揉成条,再用小型转子揉切机或粉碎机进行操切。揉切后筛分进行发酵。3)发酵:发酵室温22℃~28℃,相对湿度在90%以上。湿度低时,可在地面喷洒清水,案叶上盖湿布。发酵时闻30min~60xin,当茶胚青草气消除,透出花果否,现橘黄色或初现红色即可。
4)初烘:微型烘工机温度100℃~110℃,烘至含水量15%~20%时,下机摊凉散热,使茶胚内外干凝均,冷却率室温启再进行复烘。5)复烘:温度80℃~90℃,烘至含水最量5%--6%。6)摊凉,包装:待茶叶冷却至常温后,放人专用设备储藏。NY/T1312—2007
A.4乌龙茶感官审评样品采制
A.4.1原料要求
春杂期间,在晴天上个10时至下44时采摘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利-牙三,四叶嫩梢。以国家审定的岛龙茶品种黄为对服。A.4.2加工工艺
采用闽南乌尼茶工艺制作,工艺流程为:菱凋一做青→杀青揉捻→干燥与包揉造形→摊凉、包装,1)蒸调:包括凉青、晒青、凉青:A,凉青:采下的茶青(叶)在室内均匀薄摊于愈筛等器具上,厚度10cr1~20cmB.晒青:凉青叶摊放厚度2cm4cm,放在度或弱日光下(下午3时后)15min30lmin,时间掌握视阳光独狗而定,期间翻晒2次~3次。茶宵减重率视嫩梢肥壮度、含水最及宵叶色泽而定,-股在6%-15%。以于持嫩梢第二叶小垂、叶色转暗、失去光泽为度:也可采用热风萎减法:髋筛架在热风菱凋槽上,或茶声直接摊放在热风萎凋槽上,厚10cm左右。热风温度35℃--40℃,期间勾翻2次--3欢:操作方法与程度同B.晒青。C.凉青:将晒青叶归更复一次A.凉青的操作2)做:包括操青和凉青,做背历时12h在右在温湿度比较稳定,相对密闭的做青间逆行,室温控制在22:±2℃,相对湿度65%~75%。操青和凉青般交替进行4次~5次。
A.摇青:将菱调叶0.5k左右置于水筛(筛)上,双手持水筛旋转,或用摇青机摇肯,使叶片.1下翻滚,互相碰撞,第一次摇1min~2min,第二次摇3nin~4min,第二次摇7min--Btmin,第四次摇8min--10mi,第五次摇青视做青程度而定,如做青不足,则再摇5min~10mine:样品少时亦可用手“做青\:双手手心向上,指分开,勿贴筛底,轻轻捧叫抖动潮滚,使做青叫立相碰撞擦。B.凉青:摇青后将做背叶静置摊放在水筛上,第一次摊叶厚2cm~3心r1,时间1h--2h,第二次厚3cm5cm,2h~2.5h,第二次厚10 cm~15cm.3h-4h,第四、hi次厚约15cm在右,3h--4h。第二到第五次凉育叶摊成坑状。
做青程度学握:川色转贡绿色,叶尖与叶缘显红色斑点,叶背翻成汤匙状(即“还阴\),青臭气消退,果香、花香显露。
3)杀青:授叶量为做青叫-0.5kg左右,锅温200℃~220℃,3mi~5min,场阅结合,扬炒为士以手握叶片成团,折梗不渐为度。4)操:趁热用手握往杀青叶快速在魔势上揉捻20余下,抖敬,再揉捻20余下,抖敬,以有茶汁揉出为度。
5)下燥与包操造形: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操→足下。A.初烘:微型烘干机热风烘焙或用熔笼烘焙,厚度2左石,温度100℃~110℃,时间5min8mine
B.初包揉:将初烘叶放人方山布中包紧,置探捻台上快速搓操,松包解块后再次包揉,以条索端结成形为度。
C,复烘:初包揉叶解块0.5h后进行复烘,厚度2cm--3crm,温度80℃~90T,时间5rri--8minD,复包操:同初包揉,反复多次,最后一次包揉后定形1h左右再松包解块,率条索紧结成题粒状为度。
E.足于:低温慢烘厚度5cm10cm,温度50℃60℃,时间3h--4h,足干茶叶含水量5%~6%.
6)摊凉、包装:待黎叶冷笠常温后包装,放人避光、十燥,密时专用设备中储藏。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农业行业标准(NY)标准计划
- NY/T3100-2017 马铃薯主食产品 分类和术语
- NY/T3102-2017 枇杷贮藏技术规范
- NY/T1119-2012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 NY/T1421-2007 饲料级双乙酸钠
- NY/T3011-2016 芒果等级规格
- NY/T3033-2016 农产品等级规格 蓝莓
- NY/T3095-2017 加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
- NY/T1550-2007 风送高射程喷雾机
- NY/T3012-2016 咖啡及制品中葫芦巴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NY/T1056-200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 NY/T2272-2012 土壤调理剂 钙、镁、硅含量的测定
- NY/T3500-2019 农业信息基础共享元数据
- NY/T424-2000 绿色食品 鲜桃
- NY/T1652-2008 蔬菜、水果中克螨特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NY/T3049-2016 奶牛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