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驼峰溜放车组测重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1-18 11:55:43
  • TB/T1866-200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B/T 1866-2006

  • 标准名称:

    驼峰溜放车组测重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6-11-29
  • 实施日期:

    2007-05-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17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铁路工程>>45.020 铁路工程综合土木工程>>93.100铁路建筑
  • 中标分类号:

    铁路>>铁路信号>>S65驼峰溜放设备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11
  • 标准价格:

    0.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TB/T 1866-2006 驼峰溜放车组测重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TB/T1866-2006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45.020;93.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1866—2006
代替TB/T1866-1987
20070968
驼峰溜放车组测重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weight measuring deviceforrollingcarsinhumpyard
2006-11-29发布
2007-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及型号
技术要求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TB/T1866—2006
TB/T1866—2006
本标准代替TB/T1866—1987《T·ZY压磁测重机》。本标准与TB/T1866一1987相比的技术性差异如下:测重设备的室外部分最高工作环境温度由+60℃提高到+70℃。-轮重测量范围由1t~10t改为1t~13t。-测重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由5×106次加载负荷提高为107次加载负荷。-取消了长霉相关要求和试验方法。-规定了各种驼峰测重设备的通用技术条件,取消了特定测重设备的各种具体技术指标的规定。本标准由西安全路通号器材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沃华欧、白保善、孙占岭。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1866一1987。I
1范围
驼峰溜放车组测重设备通用技术条件TB/T1866—2006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驼峰溜放车组重量测量设备(以下简称测重设备)的有关术语和定义、分类及型号、主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测重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和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ISO780:199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dtIECGB/T2423.1-2001
60068—2—1:1990)
GB/T2423.2——2001
60068—2-2:197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dtIEC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eqyIECGB/T2423.4—1993
68—2—30:1980)
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GB/T2423.10——1995
弦)(idtIEC60068——2—6:198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eqvIEC68一GB/T2423.17—1993
2—11:1981)
GB/T2423.22—200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idtIEC60068—214:1984)
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9—2002
GB/T6902—2001
TB/T1447—198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铁路信号继电器试验方法
信号产品的绝缘电阻
:通信信号产品的绝缘耐压
TB/T1448—1982
343kg/m~75kg/m热轧钢轨订货技术条件TB/T2344—2003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轮重wheel load
机车或车辆的单个车轮作用在钢轨上的静荷重。3.2
塞孔式tapholemode
将测重传感器安装在钢轨轨腰特定圆孔内的方式。1
TB/T1866—2006
静态测量误差errorof staticmeasure测重传感器安装在试验钢轨中,测重设备测量值与压力机在钢轨轨面施加压力值的差值。3.4
动态测量误差errorofdynamicmeasure测重设备在驼峰场测量的溜放车辆的重量与车辆实际重量的差值。4分类及型号
测重设备可分为:压磁式、力敏电阻式等。4.2型号及其含义
测重设备的产品型号及其含义规定如下:设计顺序号
派生类型
测重设备
5技术要求
5.1总则
5.1.1测重设备应能准确测量车速小于或等于23km/h的车辆的重量。5.1.2轮重的准确测量范围应为1t~13t。5.1.3车重的静态测量误差不应超过±2.5t5.1.4车重的动态测量误差不应超过±5t。5.1.5测重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宜采用塞孔式。测重设备的重量输出应是数字量。5.1.6
测重设备应有零点自动校准功能。5.1.7
测重传感器的安装应能适应TB/T2344一2003的规定。允许轨头垂直磨耗:43kg/m轨不超过5.1.8
9mm,50kg/m轨不超过10mm;允许轨头侧面磨耗:43kg/m轨不超过15mm,50kg/m轨不超过17mm。
安装测重传感器的钢轨长度不应小于4.5m。5.1.10测重设备应能够将测量到的重量信息通过相应接口传送给驼峰控制系统。测重设备应具有防雷能力。
5.2测重传感器
5.2.1测重传感器非线性度不应大于2.5%。5.2.2测重传感器不重复度不应大于1%。5.2.3测重传感器允许最大负荷20t。5.2.4测重传感器输出信号宜采用低阻输出,当采用线径为1mm的信号屏蔽电缆传输时,传输距离不应小于1km。
5.2.5测重传感器应密封良好。
5.2.6一个或多个测重传感器应安装在两根轨枕之间的中间位置,此两根轨枕的内侧间距范围为2
380mm~400mm。测重传感器安装位置距离轨端不小于2m。5.2.7测重传感器应有安装角度的永久性标记。5.3信号处理电路bzxZ.net
信号处理电路宜有重量显示,电路的测试和调整应方便。5.4绝缘与耐压
5.4.1绝缘电阻
TB/T1866—2006
测重传感器信号引出和电源引人端子与传感器外壳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以下规定:a)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正常绝缘电阻不小于25Mα;b)经过12d交变湿热试验,绝缘电阻不小于0.75MQ。5.4.2绝缘耐压
测重传感器信号引出和电源引人端子与传感器外壳的绝缘耐压不应低于250V。5.5环境条件
5.5.1测重传感器和安装在现场箱盒内的信号处理电路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可靠工作:环境温度:-40℃~+70℃;
相对湿度:10%~95%;
振动:测重传感器加速度幅值50m/s?,信号处理电路加速度幅值20m/s2,频率范围10Hz~200Hz。
5.5.2安装在室内的信号处理电路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可靠工作:环境温度:+5℃~+40℃;
相对湿度:5%~85%;
振动:加速度幅值10m/s2,频率范围10Hz~200Hz;5.5.3测重传感器经过低温温度-40℃,高温温度+70℃,循环5个周期的温度变化试验,试验后样品应符合相应的电气特性和外观规定。5.5.4测重传感器经过试验温度为+35℃,持续时间48h的盐雾试验,试验后样品应符合GB/T6902一2001表4中腐蚀等级不超过2级的规定。5.6可靠性
测重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107次的加载负荷。信号处理电路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应小于50000h。5.7外观要求
测重传感器的金属部件表面,除因几何精度要求而不能镀覆的部分之外,其余应有镀覆防护。镀层光滑细致,没有斑点,没有凸起和未镀上的地方。镀层牢固,边缘及棱角不应有烧痕。6试验方法
6.1试验用仪器和仪表
检验测重设备宜使用表1中列出的仪器和仪表,也可用相同准确度、规格的仪器和仪表代替。6.2静态测量误差的试验
按图1所示在液压万能试验机上对装有传感器的试验钢轨进行加载试验,试验轨为50kg/m轨,安装孔中心为钢轨的重心。F为压力机的加压点,可在测重传感器的左侧或右侧,压块的宽度为10mm,L=200mm
压力机对试验钢轨加载至额定负载13t,然后退回到零负载,往返加载三次,以取消安装传感器初期的外加应力影响。调整测重设备各工作参数达到相关数值,做好测重设备加载试验准备工作,然后从1t开始对试验钢轨加载,每增加1t,读取1次重量值,直至加载到13t,其车重的静态测量误差应符合本标准5.1.3的规定。
TB/T1866—2006
表1测试用仪器和仪表名称、规格名称
液压万能试验机
绝缘电阻测试仪
绝缘耐压测试仪
压力:0~300kN;
准确度:±1%
测试电压:100V;
测量范围:200MQ
输出电压:0~5kV;
变压器容量:1000V·A
漏电流范围:0~50mA
单位为毫米
测重传悠器
图1测重传感器测试安装示意图
6.3动态测量误差的试验
硬支撑
将测重传感器安装在驼峰场第一分路道岔轨道保护区段或其他区段钢轨的中间位置。要求钢轨道床捣固夯实,在有车通过时轨枕和钢轨之间不应产生缝隙。调整好测重设备所有工作参数,用标有准确自重的新空车和自重准确的调车机车进行试验。试验用车以小于或等于23km/h的速度通过测重传感器,反复三次下峰方向通过,每通过一次后,可人工调整一下准确度。三次调完后,进行第四次测量试验,此次测量的误差应符合本标准5.1.4的规定。6.4零点自动校准的试验
调整好测重设备所有工作参数,改变传感器输出的初始信号值,起动零点自动校准开关,测试测重设备输出值应接近于零值。
6.5传感器负载特性的测试
用液压万能试验机对装有传感器的试验钢轨进行试验。6.5.1非线性度
按图1对试验钢轨加载,起始加载量为1t,每增加1t读取传感器的输出值,直到13t,其数据应符合本标准5.2.1的规定。
6.5.2不重复度
按图1对试验钢轨加载,起始加载量为1t,每增加1t读取传感器的输出值,直到13t,如此重复试验三次,其数据应符合本标准5.2.2的规定。6.6绝缘和耐压的测试
6.6.1绝缘电阻
断开测重传感器信号引出和电源引入端子上的连线,按TB/T1447一1982的规定,用绝缘电阻测4
TB/T1866—2006
试仪测量测重传感器各个端子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本标准5.4.1的规定。6.6.2绝缘耐压
断开测重传感器信号引出和电源引人端子上的连线,按TB/T1448一1982的规定,用绝缘耐压测试仪测量测重传感器各个端子与外壳之间的绝缘耐压,应符合本标准5.4.2的规定。6.7低温试验
低温试验按GB/T2423.1一2001中的试验Ad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规定:a)初始检测:在常温条件下,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并按本标准中6.2、6.4、6.5和6.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相应规定。条件试验:将被试测重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在常温条件下放入试验箱内,按试验条件将试验b
箱温度和持续时间达到规定的严酷等级后,将被试测重传感器从试验箱内取出,并且立即进行加载试验。当被试测重传感器表面温度上升超过10℃时,应将其重新放人试验箱内,并且在规定温度下持续时间0.5h以上。被试测重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按本标准6.2、6.4、6.5和6.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相应规定。c)严酷等级:测重传感器和安装在现场的信号处理电路低温试验温度为-40℃土2℃,安装在机械室内的信号处理电路低温试验温度为+5℃土2℃,持续时间2h。d)
最后检测:把被试测重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从试验箱内取出,在常温条件下放置2h,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应符合本标准5.7的规定,并按本标准中6.2、6.4、6.5和6.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相应规定。6.8高温试验
高温试验按GB/T2423.2—2001中的试验Bd进行,并符合以下规定:a)初始检测:同6.7a)。
条件试验:将被试测重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在常温条件下放人试验箱内,接通试验电路和供电b)
电源,按试验条件将试验箱温度和持续时间达到规定的严酷等级后,将被试测重传感器从试验箱内取出,并且立即进行加载试验。当被试测重传感器表面温度下降超过10℃时,应将其重新放人试验箱内,并且在规定温度下持续时间0.5h以上。被试测重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按本标准6.2、6.4、6.5和6.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相应规定。严酷等级:测重传感器和安装在现场的信号处理电路高温试验温度为+70℃土2℃,安装在机c)
械室内的信号处理电路高温试验的温度为+40℃±2℃,持续时间2h。d)最后检测:同6.7d)。
6.9温度变化试验
测重传感器的温度变化试验按GB/T2423.22-2002中的试验Nb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规定:初始检测:同6.7a)。
b)严酷等级:温度变化试验的低温温度为-40℃±2℃,高温温度为+70℃±2℃。温度升降变化速率为(5土1)℃/min,循环5个周期。试验中在高温、低温环境下暴露时间为1h。c)最后检测:同6.7d)。
振动试验
振动试验按GB/T2423.10—1995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规定:a)初始检测: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测量其机械尺寸,并按本标准中6.2、6.4、6.5和6.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相应规定。b)条件试验:分别将安装了被试测重传感器的50kg/m短轨和信号处理电路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按严酷等级进行振动响应检查、振动性能试验和扫频耐久试验。振动响应检查和振动性能试验可同时进行。振动性能试验时,用电子记录示波器观测并记录测重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输出波形,输出信号应为零,且无振动干扰。5
TB/T1866-2006
c)严酷等级:频率范围为10Hz~200Hz,扫频循环数5。如发现共振频率时,在该频率上持续10min土0.5min。测重传感器振动试验在钢轨垂直和横向方向上进行,加速度幅值50m/s;道旁信号处理电路在钢轨垂直和横向方向上进行,加速度幅值20m/s?;室内信号处理电路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加速度幅值10m/s。最后检测:对试验用测重传感器进行外观检查,经过各阶段振动试验后,测重传感器、信号处理d)
电路、信号引出线及其安装装置应无松动、变形、密封开裂、涂毅层脱落等现象。按本标准中6.2、6.4、6.5和6.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相应规定。6.11交变湿热试验
交变湿热试验按GB/T2423.41993进行,并符合以下规定:a)初始检测:同6.7a)。
条件试验:交变湿热试验应在样品经过温度变化试验和振动试验后进行。将被试传感器在常b
温条件下放人试验箱内,按试验条件完成规定的交变湿热循环。严酷等级:高温温度为+40℃,试验周期12d。c)
中间检测:在交变湿热试验最后1周期,低温高湿阶段的最后2h内,按本标准中6.6.1规定d)
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相应规定。最后检测:把被试测重传感器从试验箱中取出,在常温条件下放置2h,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e)
查,应符合本标准5.7的规定,并按本标准中6.6.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相应规定。
2盐雾试验
测重传感器的盐雾试验按GB/T2423.17—1993进行,并符合以下规定:a)初始检测:在常温条件下,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相应规定。试验样品表面应干净。按现场安装实际情况,因几何精度要求而不能镀覆的金属表面应做防护处理。
条件试验:试验温度为+35℃±2℃,持续时间48h。b)
c)最后检测:试验后经中性溶液或蒸溜水清洗、1h~2h的恢复后,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应符合本标准5.5.4的相应规定。
7检验规则
7.1每台测重设备应经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能出厂。7.2测重设备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两种。7.3出厂检验由制造厂在生产过程中逐台进行。出厂检验包括下列内容:a)外观检验应符合本标准5.7的规定;b)性能检验应符合本标准5.2.1、5.2.2、5.4.1a)和5.4.2的规定。7.4出厂检验的产品需要复验时,采用GB/T2828.1-2003规定的抽样和判别方法,其样品从提交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中随机抽取,并应符合以下规定:a)一般检验水平:Ⅱ;
b)接收质量限:AQL=6.5;
c)严格性:正常检验抽样水平;d)抽样方案类型:一次抽样方案。若抽样判定不合格,应进行全部检验。7.5型式试验内容应检验本标准的全部技术要求并符合产品标准的技术规定。7.6凡属下列情况之者,应对产品进行型式试验:a)新产品设计定型前或老产品转厂生产前的试制定型鉴定;6
b)电路、结构、工艺或材料有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产品停止生产超过三年后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TB/T1866—2006
7.7型式试验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中随机抽取,采用计数抽样检验,按GB/T2829一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规定:a)判别水平:I;
b)不合格质量水平:RQL=40;
抽样方案类型:一次抽样方案:c
d)判定组数,合格判定数Ac=0;不合格判定数Re=1;若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则型式试验不合格。制造厂应采取措施,解决存在问题,直到型式试验合格为止。
7.8经过型式试验的产品不应作为合格品出厂。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每台测重传感器应在明显的位置装有标牌,标牌上应标明:a)产品型号及名称;
b)制造日期;
c)出厂编号;
d)制造单位、监制单位名称。
8.2.1产品出厂时应包装良好。测重传感器应用纸包裹后,用塑料袋密封,塑料袋内应有防潮剂,加减振塑料垫衬后装入坚固的纸盒内。信号处理电路板应用防静电的塑料袋密封,塑料袋内应有防潮剂,加减振塑料垫衬后,装人坚固的纸盒内。若干台测重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可合并装在坚固的木箱内,并用泡沫塑料或纸屑挤紧。
8.2.2每个包装箱内应附有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及装箱单。8.2.3包装箱上应按GB/T191一2000的有关规定,标明“易碎物品”、“向上”、“怕雨”等标志,并标明发、收货单位名称及地址,产品型号及名称、数量、毛重。输
包装箱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雨、雪的直接淋袭,不应受强烈震动和机械损伤。8.4贮存
包装好的产品应贮存在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库房温度在-25℃~+40℃范围内,相对湿度不大于85%,周围空气中无腐蚀性有害气体。产品贮存期超过一年后,每隔半年应通电一次,每次通电持续24h。通电后应重做防潮密封处理。7
中华人民共和国
铁道行业标准
驼峰溜放车组测重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weight measuring deviceforrolling cars inhumpyard
TB/T1866—2006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100054,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读者服务部电话:市电(010)51873174,路电(021)73174北京市兴顺印刷厂印刷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开本:880mm×1230mm
2007年3月第1版
印张:0.75字数:14千字
2007年3月第1次印刷
定价:7.20元
统一书号:15113·2399
90029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