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力行业标准(DL) >>
- DL/T 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电力行业标准(DL)】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9 10:57:39
- DL/T5003-2005
- 现行
标准号:
DL/T 5003-2005
标准名称: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5-11-28 -
实施日期:
2006-06-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24 MB
替代情况:
DL 5003-1991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端和相关发电厂(包括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变电站(包括开关站和直接换流站)有关调度自动部部分的设计技术要求。 DL/T 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5003-2005

部分标准内容:
ICS 29.240.30
备案号:J486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003 2005
代替DL5003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
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s for thedesign ofdispateh automation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规范性引用文件
调度端部分
系统总体结构和与其他系统互联-总体功能
技术要求
硬件设备选型和配置要求
软件要求
厂站端部分
信息采集
远动系统
信息传输和通道
自动发电控制部分
控制言标及方式
调整容量和调整厂
自动发电控制信息
调度端控制系统
7机房及其他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条文说明.
区域控制误差计算
DL / T 5003 2005
自动发电控制调整容量计算
DL/T5003—2005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进行修订的。本标准是指导我国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的标准。1991年以来DL5003一1991在我国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工作中起到了主要的指导作用。本标准中规定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的内容以及功能和性能指标原则上适用于我国励有电力系统。虽然全国联网口基本形成,伯全国各地电)系统情况不尽相同,本标准规定的有些功能和要求,在某些电力系统尚不具备实施条件,或者暂无需求。为此,在具体工程的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取舍和配置。本标准与DL5003一1991相比,除对原标准部分条文作了修改、补充和调整外,还增加了以下主要内容:一在总体功能方面除保留数据采集、监视和控制(SCADA),自动发电控制(AGC),经济调度(ED)和计算机通信外,增加厂负荷预测,网络拓扑,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静态安全分析,实用的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等主要功能:在“信息采集”部分补充了核电站、静止无功补偿设备和直流换流站远动信息内容:
新增部分应用软件的技术指标,修改了原标准中的部分技术指标,如屏幕显示分辨率,主备机切换时问等。本标准修订DL5003--1991的相关部分。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5003-1991。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泌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D 1 T 5003 -- 2005
本标准委托西北电力设计院负责解释。本标雅起草单位:西北电方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高希洪、谢玉和、范家正、王中阳、张伟。
1范围
DL/T5003—2005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端和相关发电厂(包括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变电站(包括开关站和直流换流站)有关调度自动化部分的设计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
1.0.1省级及以上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设计,初步设计。
1.0.2省级及以上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工程设计。1.0.3省级及以上电力系统调度中心直接调度管辖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变电站(包括开关站和直流换流站)工程设计中有关调度白动化部分设计。1
DL/T5003—200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本标准。GB/T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9813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0BT13729远动终端设备
GB/T 18700,1逆动设备和系统第 6部分:与 JSO 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第503篇:TASE.2服务和协议(idtIEC60870-6-503:1997)
GB/1'18700.2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部分:与ISO标准和IIU-T建立兼容的远动协议第802篇:TASE.2对象模型(idtIEC60870-6- 802:1997)
GB/T18700.3远动设备及系统第6-702部分:与1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在端系统中提供TASE.2应用服务的功能协议了集(idt IFC60870-6-702:1998)GB/1870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6-602部分: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TASE传输协议子集(idt IEC60870-6- 602:20010
GB 5017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DL门T630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idtIEC60870-5-101:2002)DLT 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5-104 部分: 传输规药2
DL/T50032005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idIEC60870-5-104:2002
DLT5202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3
DL/ 50032005
3总则
3.0.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作为电网运行的技术支持系统,己成为当前电力生产、电力调度的主要技术干段。调度自动化系统包括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端,发电广、变电站(包括开关站和自流换流站)远动【以下称为广站端】两部分,本标推仅作为调度巨动化系统调度端和广站端系统的设计依据,其他部分的设谁在执行相应的设计标准前提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3.0.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是项系统工程,必须执行国家经济建设方针和各项技术经济政策。从电力系统特点和运行筑际出没,采用符台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要求的方案,为保证中小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和电能质量提供条件。3.0.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是电力系统设计的组成部分,应以电力系统(一次系统)设计为依据,并在系统调度管理体制和调职责范围划分原基木明确的条件下进行。3.0.4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应与电力系统的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体制相适应,并实行分层分区控制,系统总体设讨应来适合中压国情的先进而成熟热的技术,力求经济实用。3.0.5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应在分析电力系统特点、运行需要和通道紧件的基础上,提出调度动化系统总的功能要求、远动信息内容和信息传输网络要求。提出调度端计算机和人机联系系统、」站端远动系统,以及自动发电控制系统等的设计。3.0.6调度中心工程设计的调度自动化部分应根据经审定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确定各类设备的型式和规范以及系统实施方案配置图,编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并配合完成设计联络、验收等工程技术服务,3.0.7发电,变电(包括开关站和直流换流站)工程设计的调度4
DL/T5003—2005
自动化部分应根据经审定的电力系统调度白动化系统设计,核实各种设备的调度关系,远动信息内容,落实设备型式和规范;在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前提下,落实信息传输通道,并编制订货图、原理接线图和安装接线图对于确定进行白动发电控制的水,火电厂,还要根据电厂采用单机调整还是成组调整的不同情况,落实与厂内自动化系统的接口。3.0.8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颁发的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DL / T 5003 — 2005
4调度端部分
4.1系统总体结构和与其他系统互联4.1.1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端应采用基于亢余的开放式分布应用环境,整个软硬件体系结构应满足完余性和模块化要求。4.1.2对使用的操作系统、数播库、中间件等软件,宜采用商业化稳定运行的最新版本。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宜满足国际国内有关标准。使用标准的软件编程接口,提高应用软件与硬件系统的独立性。4.1.3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端应考虑与其他系统互联的软硬件接,与其他系统的互联应遵照国家有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扩规定的要求执行。
4.2总体功能
4.2.1省级及以上调度自动化系统应实现以下总体功能:计算机通信。
2.数据采集、监视和控制。
自动发电控制,
经济调度。
网络拓扑。
状态估计。
调度员潮流。
负衙预测。
静态安全分析。
实用的调度员培训仿真。
省级及以上调度自动化系统可根据调度职责范围,结合实6
际应用需要,实现以下扩展功能:」自动电压控制。
2安全约束调度。
最优潮流。
短路电流计算。
动态安全分析。
其他应用功能。
4.3技术要求
DL/T 5003 2005
4.3.1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端应具有接收多种远动规约的能力:厂站端的通信方式宜采用问答式。调度端采用网络通信方式时,通信规约宜采用GB/T 18700.1、GB/T18700.2、GB/T18700.3、GB18700.4和DLF634.5104:调度端与厂站端的专线通信方式,通信规约宜采用DL/I634.5101。4.3.2不间调度中心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和同一调度中心调度自动化系统与其他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宜采用网络方式:调度端与厂站端的通信宜采用网络和专线相结合的方式,以网络方式为主,专线方式为辅,当数据网络不能到达时,应设置两路独立的专线远动通道。
4.3.3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应按照国家有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采取安全隔离措施。4.3.4
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类型有:1
遥测量:模拟量、脉冲量、数字量。遥信量:状态信号。
遥控命令:数字量、脉冲量。
遥调命令:模拟量、脉冲量,数字量。时钟对时信号。
计算量。
人工输入量。
DL / T 5003 —2005
调度白动化系统时间与标准时间的误差应不人于1ms4.3.6
遥测基指标如下:
遥测综合误差不大丁土1.0%(额定值)越死区传送整定最小值不小于0.25%(额定值)4.3.7
遥信量指标如下:
正确动作率不小于99.9%。bzxz.net
2事件顺序记录站间分辨率应小丁10ms。4.3.8当进行遥控时,调度自动化系统应先确认当前设备的位置信号或状念信号,当设备位置状态发牛变化且未被调度端确认时,遥控命令应了以可靠闭锁。遥控工确率要求达到100%,遥调正确率要求不小于99.9%。
4.3.9实时性指标如下:
遥测传送时间不大于4s。
遥信变化传送时间不大于3s。
遥控、遥调命令传送时间不大于4s。自动发电控制命含发送周期为4s~16s。经济功率分配计算周期为5min~~15min画面调用响应时间:85%的画面不大于2s,其他画面不大于3s。
画面实时数据刷新周期为5s~~10s。模拟屏数据刷新周期为6s-~125
大屏幕投影数据刷新周期为8s~12s.双机自动切换到基本监控功能恢复时间不大丁20s。系统年可用率不小于99.9%。
应用软件运行指标要求如下:
网络拓扑单次计算时间≤10s
状态估计单次计算时间
调度员潮流计算误差≤2.5%
调度员潮流单次执行时间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J486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003 2005
代替DL5003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
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s for thedesign ofdispateh automation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规范性引用文件
调度端部分
系统总体结构和与其他系统互联-总体功能
技术要求
硬件设备选型和配置要求
软件要求
厂站端部分
信息采集
远动系统
信息传输和通道
自动发电控制部分
控制言标及方式
调整容量和调整厂
自动发电控制信息
调度端控制系统
7机房及其他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条文说明.
区域控制误差计算
DL / T 5003 2005
自动发电控制调整容量计算
DL/T5003—2005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进行修订的。本标准是指导我国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的标准。1991年以来DL5003一1991在我国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工作中起到了主要的指导作用。本标准中规定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的内容以及功能和性能指标原则上适用于我国励有电力系统。虽然全国联网口基本形成,伯全国各地电)系统情况不尽相同,本标准规定的有些功能和要求,在某些电力系统尚不具备实施条件,或者暂无需求。为此,在具体工程的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取舍和配置。本标准与DL5003一1991相比,除对原标准部分条文作了修改、补充和调整外,还增加了以下主要内容:一在总体功能方面除保留数据采集、监视和控制(SCADA),自动发电控制(AGC),经济调度(ED)和计算机通信外,增加厂负荷预测,网络拓扑,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静态安全分析,实用的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等主要功能:在“信息采集”部分补充了核电站、静止无功补偿设备和直流换流站远动信息内容:
新增部分应用软件的技术指标,修改了原标准中的部分技术指标,如屏幕显示分辨率,主备机切换时问等。本标准修订DL5003--1991的相关部分。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5003-1991。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泌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D 1 T 5003 -- 2005
本标准委托西北电力设计院负责解释。本标雅起草单位:西北电方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高希洪、谢玉和、范家正、王中阳、张伟。
1范围
DL/T5003—2005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端和相关发电厂(包括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变电站(包括开关站和直流换流站)有关调度自动化部分的设计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
1.0.1省级及以上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设计,初步设计。
1.0.2省级及以上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工程设计。1.0.3省级及以上电力系统调度中心直接调度管辖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变电站(包括开关站和直流换流站)工程设计中有关调度白动化部分设计。1
DL/T5003—200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本标准。GB/T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9813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0BT13729远动终端设备
GB/T 18700,1逆动设备和系统第 6部分:与 JSO 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第503篇:TASE.2服务和协议(idtIEC60870-6-503:1997)
GB/1'18700.2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部分:与ISO标准和IIU-T建立兼容的远动协议第802篇:TASE.2对象模型(idtIEC60870-6- 802:1997)
GB/T18700.3远动设备及系统第6-702部分:与1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在端系统中提供TASE.2应用服务的功能协议了集(idt IFC60870-6-702:1998)GB/1870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6-602部分: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TASE传输协议子集(idt IEC60870-6- 602:20010
GB 5017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DL门T630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idtIEC60870-5-101:2002)DLT 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5-104 部分: 传输规药2
DL/T50032005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idIEC60870-5-104:2002
DLT5202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3
DL/ 50032005
3总则
3.0.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作为电网运行的技术支持系统,己成为当前电力生产、电力调度的主要技术干段。调度自动化系统包括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端,发电广、变电站(包括开关站和自流换流站)远动【以下称为广站端】两部分,本标推仅作为调度巨动化系统调度端和广站端系统的设计依据,其他部分的设谁在执行相应的设计标准前提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3.0.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是项系统工程,必须执行国家经济建设方针和各项技术经济政策。从电力系统特点和运行筑际出没,采用符台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要求的方案,为保证中小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和电能质量提供条件。3.0.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是电力系统设计的组成部分,应以电力系统(一次系统)设计为依据,并在系统调度管理体制和调职责范围划分原基木明确的条件下进行。3.0.4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应与电力系统的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体制相适应,并实行分层分区控制,系统总体设讨应来适合中压国情的先进而成熟热的技术,力求经济实用。3.0.5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应在分析电力系统特点、运行需要和通道紧件的基础上,提出调度动化系统总的功能要求、远动信息内容和信息传输网络要求。提出调度端计算机和人机联系系统、」站端远动系统,以及自动发电控制系统等的设计。3.0.6调度中心工程设计的调度自动化部分应根据经审定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确定各类设备的型式和规范以及系统实施方案配置图,编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并配合完成设计联络、验收等工程技术服务,3.0.7发电,变电(包括开关站和直流换流站)工程设计的调度4
DL/T5003—2005
自动化部分应根据经审定的电力系统调度白动化系统设计,核实各种设备的调度关系,远动信息内容,落实设备型式和规范;在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前提下,落实信息传输通道,并编制订货图、原理接线图和安装接线图对于确定进行白动发电控制的水,火电厂,还要根据电厂采用单机调整还是成组调整的不同情况,落实与厂内自动化系统的接口。3.0.8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颁发的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DL / T 5003 — 2005
4调度端部分
4.1系统总体结构和与其他系统互联4.1.1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端应采用基于亢余的开放式分布应用环境,整个软硬件体系结构应满足完余性和模块化要求。4.1.2对使用的操作系统、数播库、中间件等软件,宜采用商业化稳定运行的最新版本。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宜满足国际国内有关标准。使用标准的软件编程接口,提高应用软件与硬件系统的独立性。4.1.3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端应考虑与其他系统互联的软硬件接,与其他系统的互联应遵照国家有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扩规定的要求执行。
4.2总体功能
4.2.1省级及以上调度自动化系统应实现以下总体功能:计算机通信。
2.数据采集、监视和控制。
自动发电控制,
经济调度。
网络拓扑。
状态估计。
调度员潮流。
负衙预测。
静态安全分析。
实用的调度员培训仿真。
省级及以上调度自动化系统可根据调度职责范围,结合实6
际应用需要,实现以下扩展功能:」自动电压控制。
2安全约束调度。
最优潮流。
短路电流计算。
动态安全分析。
其他应用功能。
4.3技术要求
DL/T 5003 2005
4.3.1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端应具有接收多种远动规约的能力:厂站端的通信方式宜采用问答式。调度端采用网络通信方式时,通信规约宜采用GB/T 18700.1、GB/T18700.2、GB/T18700.3、GB18700.4和DLF634.5104:调度端与厂站端的专线通信方式,通信规约宜采用DL/I634.5101。4.3.2不间调度中心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和同一调度中心调度自动化系统与其他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宜采用网络方式:调度端与厂站端的通信宜采用网络和专线相结合的方式,以网络方式为主,专线方式为辅,当数据网络不能到达时,应设置两路独立的专线远动通道。
4.3.3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应按照国家有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采取安全隔离措施。4.3.4
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类型有:1
遥测量:模拟量、脉冲量、数字量。遥信量:状态信号。
遥控命令:数字量、脉冲量。
遥调命令:模拟量、脉冲量,数字量。时钟对时信号。
计算量。
人工输入量。
DL / T 5003 —2005
调度白动化系统时间与标准时间的误差应不人于1ms4.3.6
遥测基指标如下:
遥测综合误差不大丁土1.0%(额定值)越死区传送整定最小值不小于0.25%(额定值)4.3.7
遥信量指标如下:
正确动作率不小于99.9%。bzxz.net
2事件顺序记录站间分辨率应小丁10ms。4.3.8当进行遥控时,调度自动化系统应先确认当前设备的位置信号或状念信号,当设备位置状态发牛变化且未被调度端确认时,遥控命令应了以可靠闭锁。遥控工确率要求达到100%,遥调正确率要求不小于99.9%。
4.3.9实时性指标如下:
遥测传送时间不大于4s。
遥信变化传送时间不大于3s。
遥控、遥调命令传送时间不大于4s。自动发电控制命含发送周期为4s~16s。经济功率分配计算周期为5min~~15min画面调用响应时间:85%的画面不大于2s,其他画面不大于3s。
画面实时数据刷新周期为5s~~10s。模拟屏数据刷新周期为6s-~125
大屏幕投影数据刷新周期为8s~12s.双机自动切换到基本监控功能恢复时间不大丁20s。系统年可用率不小于99.9%。
应用软件运行指标要求如下:
网络拓扑单次计算时间≤10s
状态估计单次计算时间
调度员潮流计算误差≤2.5%
调度员潮流单次执行时间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 DL/T5173-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 DL/T5192-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
- DL/T794-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 DL/T247-2012 输变电设备用铜包铝母线
- DL/T606.3-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3部分热平衡
- DL/T474.2-2018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直流高电压试验
-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 DL/T1717-2017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化学监督技术导则
- DL/T1856-2018 核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氯型、碳酸型、硫酸型基团含量的测定方法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1961-2019 火力发电厂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方法
- DL/T1094-2008 电力变压器用绝缘油选用指南
- DL/T5442-2010 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 DL/T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 DL/T5395-2007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