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农业行业标准(NY) >>
- NY 5045-2008 无公害食品 生鲜牛乳

【农业行业标准(NY)】 无公害食品 生鲜牛乳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30 12:56:35
- NY5045-2008
- 现行
标准号:
NY 5045-2008
标准名称:
无公害食品 生鲜牛乳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8-05-16 -
实施日期:
2008-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03 MB
替代情况:
替代NY 5045-2001

部分标准内容:
ICS67.12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5045-2008
代替NY5045-2001
无公害食品
2008-05-16发布
生鲜牛乳
200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代替NY5045一2001《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本标准与NY5045一2001《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相比主要修改如下:按照GB/T1.1--2000对标准文本格式进行修改;增加了3.1、3.2的要求(见3.1、3.2);增加了3.3的要求(见2001版4.6,本版的3.3);增加了“冰点,酒精试验”指标(见3.6);修改了“酸度”指标(见2001版4.3;本版的3.6);修改了\”指标为“无机砷≤0.05mg/kg”(见2001版4.4;本版的3.7);NY5045—2008
删除了“六六六、滴滴沸、马拉硫磷、倍硫磷、甲胺磷”指标(见2001版4.4;本版的3.7);修改了“黄曲霉毒素M\指标(见2001版4.4;本版的3.7);增加了“磺胺类、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指标(见2001版4.4;本版的3.7);增加了“体细胞”指标(见本版的3.8);删除了“交收检验”(见2001版6.4;本版的第5章);-增加了第6章标志(见本版的第6章)。增加了规范性附录A和规范性附录B。本标准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瑾、韩奕奕、丁保华、廖超子、郑冠树、陈思、邹明晖、吴榕。本标准于2001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范围
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
NY5045—2008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盛装、贮存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的质量安全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4789.1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T4789.27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GB/T5009.11食品中总及无机砷的测定G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bzxZ.net
GB/T5009.17
GB/T5009.123食品中铬的测定
GB/T5409—1985牛乳检验方法
GB/T5413.1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蛋白质的测定GB/T5413.30乳与乳粉杂质度的测定GB/T5413.32乳粉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测定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18980
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NY/T800
NY/T829
生鲜牛乳中体细胞测定方法
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残留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NY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47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5049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NY5140—2005无公害食品液态乳NY/T5344.6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范第6部分:畜禽产品农业部781号公告12--2006牛乳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要求
3.1奶牛饲养管理应符合NY5030.NY5032、NY/T5047和NY/T5049的要求。3.2产犊后7d内的初乳、使用抗生素期间和休药期内的乳汁及变质乳,均不应用作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出售。
3.3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中不得有任何添加物。1
NY5045—2008
3.4感官
应符合表1规定。
组织状态
滋味与气味
3.5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规定
相对密度()
冰点,℃
脂肪,g/100g
蛋白质,g/100g
非脂乳固体,g/100g
酸度,T
酒精试验(72°)
杂质度,mg/kg
3.6安全指标
应符合表3规定。
总汞,mg/kg
无机砷,mg/kg
铅,mg/kg
铬,mg/kg
硝酸盐(以NaNO计),mg/kg
亚硝酸盐(以NaNO,计),mg/kg黄曲霉毒素Mi,μg/kg
磺胺类,μg/kg
四环素,ug/kg
土霖素,μg/kg
金霉素,μug/kg
氨苄青霉素,ug/kg
表1感官
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
呈均勾的胶态流体,无沉淀,无凝块,无肉眼可见杂质和其他异物具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味,无其他异味表2理化指标
1.028~1.032
—0.550—0.510
12.0~18.0
青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安全指标
≤100
≤100
≤100
注:其他兽药、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和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3.7生物学指标
应符合表4规定。
生物学指标
菌落总数,cfu/mL
体细胞,个/mL
≤500000
≤600000
4试验方法
4.1感官指标
4.1.1色泽和组织状态
取适量试样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组织状态。4.1.2滋味和气味
NY5045—2008
取适量试样于150mL三角瓶中,闻气味,加热至70℃~80℃,冷却至25℃时,用温开水漱口后,再品尝样品的滋味。生鲜牛乳不可吞食并漱净。4.2理化指标
4.2.1密度
按GB/T5409的规定执行。
4.2.2冰点
按GB/T5409—1985附录B的规定执行,4.2.3脂肪
按GB/T5409的规定执行。
4.2.4蛋白质
按GB/T5413.1的规定执行。
4.2.5非脂乳固体
按GB/T5409的规定检验。
4.2.6酸度
按GB/T5409的规定执行。
4.2.7酒精试验
按GB/T5409的规定执行。
4.2.8杂质度
按GB/T5413.30的规定执行。
4.3安全检验
4.3.1总汞
按GB/T5009.17的规定执行
4.3.2无机碑
按GB/T5009.11的规定执行。
按GB/T5009.12的规定执行。
按GB/T5009.123的规定执行。
4.3.5硝酸盐、亚硝酸盐
按GB/T5413.32的规定执行。
4.3.6黄曲霉毒素M
使用国际通用的双流向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附录A)快速筛选,阳性样品按GB/T18980规定执行。
4.3.7磺胺类
按农业部781号公告-12—2006的规定执行。3
NY50452008
4.3.8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
按NY51402005中附录A的规定执行。4.3.9氨芙青霉素
按NY/T829的规定执行。
4.3.10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雾素按GB/T4789.27规定执行或使用国际通用的双流向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附录B)快速筛选。
4.4生物学检验
4.4.1菌落总数
按GB/T4789.18及GB/T4789.2的规定执行或使用国际通用的菌落总数快速测定仪。4.4.2体细胞
按NY/T800的规定执行。
5检验规则
5.1组批规则
以装载在同一贮存或运输器具中的产品为一组批。5.2抽样方法
按NY/T5344.6的规定执行。
5.3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进行全面考核,即检验技术要求中全部项目。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年度抽查检验;a
b)新建牧场首次投产运行时;
正式生产后,牛乳发生质量问题时;d)乳牛饲料的组成发生变更或用量调整时;牧场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提出进行例行检验的要求时。5.4判定规则
全部检验项目均符合本标准时,判为合格品,否则,判为不合格品。6标志
按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有关规定执行。7盛装、购存和运输
7.1应采用表面光滑、无毒无害的有制冷作用的容器盛装7.2应采取机械化挤奶、管道输送,用奶槽车运往加工厂,挤出的生鲜牛乳应在2h内冷却至4℃左右,贮存期间的温度不得超过6℃。
7.3生鲜牛乳运输应在密闭保温的容器内,避免雨淋、日晒,不应同有毒、有害、有异味等可对其发生不良影响的物品混装运输。生鲜牛乳应在挤出后24h内运送到加工企业或生鲜牛乳收购站。7.4所有的贮运生乳的容器应在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和消毒。A.1方法提要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生鲜牛乳中黄曲雾毒素M,的测定(双流向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采用双流向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残留进行测定。A.2试剂和材料
NY5045—2008
除方法另有规定外,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室用水符合GB/T6682中二级水的规定。A.2.1双流向酶联免疫试剂盒,0℃~7℃保存(室温下可保存1d)。A.2.2与黄曲霉毒素M反应的酶联免疫试剂颗粒,0℃~7℃保存(室温下可保存1d)。A.3仪器与设备
A.3.1样品试管(带有密封盖)。A.3.2移液器(450μL士50uL)或相同的移液管。A.3.3酶联免疫检测加热器。
A.3.4酶联免疫检测读数器。
A.4检测前的准备
检测应在18℃29℃下进行。检测前,从冰箱中取出带有铝箔包装的双流向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A.2.1)待用,(检测时不需恢复至室温),并检查试剂盒(A.2.1)是否完好。将加热器(Λ.3.3)预热到45℃土5℃,并至少保持15min。将试样振摇混匀。检查酶联免疫试剂颗粒(A.2.2)是否受潮,且处于样品试管(A.3.1)的底部(如不是,轻轻拍打试管使试剂颗粒重新回到底部)。A.5操作方法
先将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A.2.1)置于加热器中。将试样振摇混匀。使用移液器(管)(A.3.2),移取试样450uL至带酶联免疫试剂颗粒(A.2.2)样品试管(A.3.2)中。振摇样品试管(A.3.1),使酶联免疫试剂颗粒(A.2.2)溶解。将样品试管(A.3.1)在预先加热至45℃土5℃的加热器内保温,时间准确控制在5min~6min(最少5min,最多6min)。将样品试管的全部内容物均倒人已置于加热器(A.3.3)中的酶联免疫试剂盒的样品池中,样品将流经“结果显示窗口”向绿色的“激活环”流去。当激活环的绿色开始消失变为白色时,立即将激活环按键用力按下至底部。将试剂盒继续放置在加热器(A.3.3)中保持4min使呈色反应完成。将试剂盒从加热器(A.3.3)中取出水平放置,立即执行检测结果判定程序。A.6检测结果的判定
A.6.1目测判读结果
检测结果为阴性:试样点的颜色深于质控点,或两者颜色相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试样点的颜色浅于质控点。5
NY5045-2008
A.6.2用酶联免疫检测读数器(A.3.4)判读结果,立即将试剂盒水平插人酶联免疫检测读数器(A.3.4)照触摸式屏幕的提示操作。检测结果为阴性:显示Negative;检测结果为阳性:显示Positive。A.7精密度
本方法中黄曲霉毒素Mi的检测限为0.5μg/kg。6
B.1方法提要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生鲜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测定
(双流向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NY5045--2008
采用双流向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生鲜牛乳中的抗生素(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庆大霉素)残留进行测定。
B.2设备和材料
除方法另有规定外,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室用水符合GB/T6682中二级水的规定。B.2.1双流向酶联免疫试剂盒,0℃~7℃保存(室温下可保存1d)B.2.2与抗生素反应的酶联免疫试剂颗粒,0℃~7℃保存(室温下可保存1d)。B.3仪器设备
B.3.1酶联免疫检测加热器。
B.3.2酶联免疫检测读数器。
B.3.3样品试管(带有密封盖)。B.3.4移液器(450μL士50μL)或相同的移液管。B.4检测前的准备
检测应在18℃~29℃下进行。检测前,从冰箱中取出带有铝箔包装的双流向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B.2.1)待用,(检测时不需恢复至室温),并检查试剂盒是否完好。将加热器(B.3.1)预热到45℃士5℃,并至少保持15min。将试样振摇混匀。检查酶联免疫试剂颗粒(B.2.2)是否受潮,且处于样品试管(B.3.3)的底部(如不是,轻轻拍打试管使试剂颗粒重新回到底部)。B.5操作方法
B.5.1将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B.2.1)置于酶联免疫检测加热器(B.3.1)中。将试样振摇混匀。使用移液器(管)(B.3.4),移取试样450μL至带酶联免疫试剂颗粒(B.2.2)样品试管(B.3.3)中。振摇样品试管(B.3.3),使酶联免疫试剂颗粒(B.2.2)溶解。将样品试管(B.3.3)在预先加热至45℃士5℃的酶联免疫检测加热器(B.3.1)内保温:β-内酰胺类5min,四环素类及庆大霉素2min。B.5.2将样品试管的全部内容物均倒人已置于加热器中的酶联免疫试剂盒(B.2.1)的样品池中,样品将流经“结果显示窗口”向“激活环”流去。B.5.3当试剂盒上的激活环的颜色(β-内酰胺类试剂盒蓝色,四环素类试剂盒粉红色,庆大霉素试剂盒橙色)开始消失变为白色时,立即将激活环按键用力按下至底部。B.5.4将试剂盒继续放置在加热器(B.3.1)中保持:β-内酰胺类试剂盒4min,四环素类和庆大霉素试剂盒7min,使呈色反应完成。
B.5.5将试剂盒从加热器(B.3.1)中取出水平放置,立即执行检测结果判定程序。7
NY5045—2008
B.6检测结果的判定
目测判读结果
检测结果为阴性:试样点的颜色深于质控点,或两者颜色相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试样点的颜色浅于质控点。B.6.2用酶联免疫检测读数器(B.3.2)判读结果,立即将试剂盒水平插人读数器(B.3.2),按照触摸式屏幕的提示操作。
检测结果为阴性:显示Negative。检测结果为阳性:显示Positive。B.7精密度
本方法的检测限:β-内酰胺类为3ug/kg,四环素类为20uμg/kg,庆大霉素为30μg/kg。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5045-2008
代替NY5045-2001
无公害食品
2008-05-16发布
生鲜牛乳
200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代替NY5045一2001《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本标准与NY5045一2001《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相比主要修改如下:按照GB/T1.1--2000对标准文本格式进行修改;增加了3.1、3.2的要求(见3.1、3.2);增加了3.3的要求(见2001版4.6,本版的3.3);增加了“冰点,酒精试验”指标(见3.6);修改了“酸度”指标(见2001版4.3;本版的3.6);修改了\”指标为“无机砷≤0.05mg/kg”(见2001版4.4;本版的3.7);NY5045—2008
删除了“六六六、滴滴沸、马拉硫磷、倍硫磷、甲胺磷”指标(见2001版4.4;本版的3.7);修改了“黄曲霉毒素M\指标(见2001版4.4;本版的3.7);增加了“磺胺类、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指标(见2001版4.4;本版的3.7);增加了“体细胞”指标(见本版的3.8);删除了“交收检验”(见2001版6.4;本版的第5章);-增加了第6章标志(见本版的第6章)。增加了规范性附录A和规范性附录B。本标准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瑾、韩奕奕、丁保华、廖超子、郑冠树、陈思、邹明晖、吴榕。本标准于2001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范围
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
NY5045—2008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盛装、贮存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的质量安全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4789.1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T4789.27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GB/T5009.11食品中总及无机砷的测定G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bzxZ.net
GB/T5009.17
GB/T5009.123食品中铬的测定
GB/T5409—1985牛乳检验方法
GB/T5413.1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蛋白质的测定GB/T5413.30乳与乳粉杂质度的测定GB/T5413.32乳粉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测定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18980
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NY/T800
NY/T829
生鲜牛乳中体细胞测定方法
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残留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NY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47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5049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NY5140—2005无公害食品液态乳NY/T5344.6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范第6部分:畜禽产品农业部781号公告12--2006牛乳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要求
3.1奶牛饲养管理应符合NY5030.NY5032、NY/T5047和NY/T5049的要求。3.2产犊后7d内的初乳、使用抗生素期间和休药期内的乳汁及变质乳,均不应用作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出售。
3.3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中不得有任何添加物。1
NY5045—2008
3.4感官
应符合表1规定。
组织状态
滋味与气味
3.5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规定
相对密度()
冰点,℃
脂肪,g/100g
蛋白质,g/100g
非脂乳固体,g/100g
酸度,T
酒精试验(72°)
杂质度,mg/kg
3.6安全指标
应符合表3规定。
总汞,mg/kg
无机砷,mg/kg
铅,mg/kg
铬,mg/kg
硝酸盐(以NaNO计),mg/kg
亚硝酸盐(以NaNO,计),mg/kg黄曲霉毒素Mi,μg/kg
磺胺类,μg/kg
四环素,ug/kg
土霖素,μg/kg
金霉素,μug/kg
氨苄青霉素,ug/kg
表1感官
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
呈均勾的胶态流体,无沉淀,无凝块,无肉眼可见杂质和其他异物具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味,无其他异味表2理化指标
1.028~1.032
—0.550—0.510
12.0~18.0
青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安全指标
≤100
≤100
≤100
注:其他兽药、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和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3.7生物学指标
应符合表4规定。
生物学指标
菌落总数,cfu/mL
体细胞,个/mL
≤500000
≤600000
4试验方法
4.1感官指标
4.1.1色泽和组织状态
取适量试样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组织状态。4.1.2滋味和气味
NY5045—2008
取适量试样于150mL三角瓶中,闻气味,加热至70℃~80℃,冷却至25℃时,用温开水漱口后,再品尝样品的滋味。生鲜牛乳不可吞食并漱净。4.2理化指标
4.2.1密度
按GB/T5409的规定执行。
4.2.2冰点
按GB/T5409—1985附录B的规定执行,4.2.3脂肪
按GB/T5409的规定执行。
4.2.4蛋白质
按GB/T5413.1的规定执行。
4.2.5非脂乳固体
按GB/T5409的规定检验。
4.2.6酸度
按GB/T5409的规定执行。
4.2.7酒精试验
按GB/T5409的规定执行。
4.2.8杂质度
按GB/T5413.30的规定执行。
4.3安全检验
4.3.1总汞
按GB/T5009.17的规定执行
4.3.2无机碑
按GB/T5009.11的规定执行。
按GB/T5009.12的规定执行。
按GB/T5009.123的规定执行。
4.3.5硝酸盐、亚硝酸盐
按GB/T5413.32的规定执行。
4.3.6黄曲霉毒素M
使用国际通用的双流向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附录A)快速筛选,阳性样品按GB/T18980规定执行。
4.3.7磺胺类
按农业部781号公告-12—2006的规定执行。3
NY50452008
4.3.8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
按NY51402005中附录A的规定执行。4.3.9氨芙青霉素
按NY/T829的规定执行。
4.3.10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雾素按GB/T4789.27规定执行或使用国际通用的双流向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附录B)快速筛选。
4.4生物学检验
4.4.1菌落总数
按GB/T4789.18及GB/T4789.2的规定执行或使用国际通用的菌落总数快速测定仪。4.4.2体细胞
按NY/T800的规定执行。
5检验规则
5.1组批规则
以装载在同一贮存或运输器具中的产品为一组批。5.2抽样方法
按NY/T5344.6的规定执行。
5.3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进行全面考核,即检验技术要求中全部项目。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年度抽查检验;a
b)新建牧场首次投产运行时;
正式生产后,牛乳发生质量问题时;d)乳牛饲料的组成发生变更或用量调整时;牧场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提出进行例行检验的要求时。5.4判定规则
全部检验项目均符合本标准时,判为合格品,否则,判为不合格品。6标志
按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有关规定执行。7盛装、购存和运输
7.1应采用表面光滑、无毒无害的有制冷作用的容器盛装7.2应采取机械化挤奶、管道输送,用奶槽车运往加工厂,挤出的生鲜牛乳应在2h内冷却至4℃左右,贮存期间的温度不得超过6℃。
7.3生鲜牛乳运输应在密闭保温的容器内,避免雨淋、日晒,不应同有毒、有害、有异味等可对其发生不良影响的物品混装运输。生鲜牛乳应在挤出后24h内运送到加工企业或生鲜牛乳收购站。7.4所有的贮运生乳的容器应在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和消毒。A.1方法提要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生鲜牛乳中黄曲雾毒素M,的测定(双流向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采用双流向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残留进行测定。A.2试剂和材料
NY5045—2008
除方法另有规定外,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室用水符合GB/T6682中二级水的规定。A.2.1双流向酶联免疫试剂盒,0℃~7℃保存(室温下可保存1d)。A.2.2与黄曲霉毒素M反应的酶联免疫试剂颗粒,0℃~7℃保存(室温下可保存1d)。A.3仪器与设备
A.3.1样品试管(带有密封盖)。A.3.2移液器(450μL士50uL)或相同的移液管。A.3.3酶联免疫检测加热器。
A.3.4酶联免疫检测读数器。
A.4检测前的准备
检测应在18℃29℃下进行。检测前,从冰箱中取出带有铝箔包装的双流向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A.2.1)待用,(检测时不需恢复至室温),并检查试剂盒(A.2.1)是否完好。将加热器(Λ.3.3)预热到45℃土5℃,并至少保持15min。将试样振摇混匀。检查酶联免疫试剂颗粒(A.2.2)是否受潮,且处于样品试管(A.3.1)的底部(如不是,轻轻拍打试管使试剂颗粒重新回到底部)。A.5操作方法
先将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A.2.1)置于加热器中。将试样振摇混匀。使用移液器(管)(A.3.2),移取试样450uL至带酶联免疫试剂颗粒(A.2.2)样品试管(A.3.2)中。振摇样品试管(A.3.1),使酶联免疫试剂颗粒(A.2.2)溶解。将样品试管(A.3.1)在预先加热至45℃土5℃的加热器内保温,时间准确控制在5min~6min(最少5min,最多6min)。将样品试管的全部内容物均倒人已置于加热器(A.3.3)中的酶联免疫试剂盒的样品池中,样品将流经“结果显示窗口”向绿色的“激活环”流去。当激活环的绿色开始消失变为白色时,立即将激活环按键用力按下至底部。将试剂盒继续放置在加热器(A.3.3)中保持4min使呈色反应完成。将试剂盒从加热器(A.3.3)中取出水平放置,立即执行检测结果判定程序。A.6检测结果的判定
A.6.1目测判读结果
检测结果为阴性:试样点的颜色深于质控点,或两者颜色相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试样点的颜色浅于质控点。5
NY5045-2008
A.6.2用酶联免疫检测读数器(A.3.4)判读结果,立即将试剂盒水平插人酶联免疫检测读数器(A.3.4)照触摸式屏幕的提示操作。检测结果为阴性:显示Negative;检测结果为阳性:显示Positive。A.7精密度
本方法中黄曲霉毒素Mi的检测限为0.5μg/kg。6
B.1方法提要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生鲜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测定
(双流向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NY5045--2008
采用双流向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生鲜牛乳中的抗生素(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庆大霉素)残留进行测定。
B.2设备和材料
除方法另有规定外,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室用水符合GB/T6682中二级水的规定。B.2.1双流向酶联免疫试剂盒,0℃~7℃保存(室温下可保存1d)B.2.2与抗生素反应的酶联免疫试剂颗粒,0℃~7℃保存(室温下可保存1d)。B.3仪器设备
B.3.1酶联免疫检测加热器。
B.3.2酶联免疫检测读数器。
B.3.3样品试管(带有密封盖)。B.3.4移液器(450μL士50μL)或相同的移液管。B.4检测前的准备
检测应在18℃~29℃下进行。检测前,从冰箱中取出带有铝箔包装的双流向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B.2.1)待用,(检测时不需恢复至室温),并检查试剂盒是否完好。将加热器(B.3.1)预热到45℃士5℃,并至少保持15min。将试样振摇混匀。检查酶联免疫试剂颗粒(B.2.2)是否受潮,且处于样品试管(B.3.3)的底部(如不是,轻轻拍打试管使试剂颗粒重新回到底部)。B.5操作方法
B.5.1将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B.2.1)置于酶联免疫检测加热器(B.3.1)中。将试样振摇混匀。使用移液器(管)(B.3.4),移取试样450μL至带酶联免疫试剂颗粒(B.2.2)样品试管(B.3.3)中。振摇样品试管(B.3.3),使酶联免疫试剂颗粒(B.2.2)溶解。将样品试管(B.3.3)在预先加热至45℃士5℃的酶联免疫检测加热器(B.3.1)内保温:β-内酰胺类5min,四环素类及庆大霉素2min。B.5.2将样品试管的全部内容物均倒人已置于加热器中的酶联免疫试剂盒(B.2.1)的样品池中,样品将流经“结果显示窗口”向“激活环”流去。B.5.3当试剂盒上的激活环的颜色(β-内酰胺类试剂盒蓝色,四环素类试剂盒粉红色,庆大霉素试剂盒橙色)开始消失变为白色时,立即将激活环按键用力按下至底部。B.5.4将试剂盒继续放置在加热器(B.3.1)中保持:β-内酰胺类试剂盒4min,四环素类和庆大霉素试剂盒7min,使呈色反应完成。
B.5.5将试剂盒从加热器(B.3.1)中取出水平放置,立即执行检测结果判定程序。7
NY5045—2008
B.6检测结果的判定
目测判读结果
检测结果为阴性:试样点的颜色深于质控点,或两者颜色相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试样点的颜色浅于质控点。B.6.2用酶联免疫检测读数器(B.3.2)判读结果,立即将试剂盒水平插人读数器(B.3.2),按照触摸式屏幕的提示操作。
检测结果为阴性:显示Negative。检测结果为阳性:显示Positive。B.7精密度
本方法的检测限:β-内酰胺类为3ug/kg,四环素类为20uμg/kg,庆大霉素为30μg/kg。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NY 5029-2008 无公害食品 猪肉
- 下一篇: NY 5134-2008 无公害食品 蜂蜜
- 热门标准
- 农业行业标准(NY)标准计划
- NY/T3100-2017 马铃薯主食产品 分类和术语
- NY/T3102-2017 枇杷贮藏技术规范
- NY/T1119-2012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 NY/T1421-2007 饲料级双乙酸钠
- NY/T3011-2016 芒果等级规格
- NY/T3033-2016 农产品等级规格 蓝莓
- NY/T3095-2017 加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
- NY/T1550-2007 风送高射程喷雾机
- NY/T3012-2016 咖啡及制品中葫芦巴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NY/T1056-200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 NY/T2272-2012 土壤调理剂 钙、镁、硅含量的测定
- NY/T3500-2019 农业信息基础共享元数据
- NY/T424-2000 绿色食品 鲜桃
- NY/T1652-2008 蔬菜、水果中克螨特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NY/T3049-2016 奶牛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