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收获机械 联合收割机 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30 15:52:29
  • GB/T8097-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8097-2008

  • 标准名称:

    收获机械 联合收割机 试验方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8-06-10
  • 实施日期:

    2009-01-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67.76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ICS 农业>>农业机械、工具和设备>>65.060.50收获设备
  • 中标分类号:

    农业、林业>>农、林机械与设备>>B91农机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平装16开/页数:12/字数:18千字
  • 标准价格:

    16.0 元
  • 出版日期:

    2009-01-01
  • 计划单号:

    20065616-T-604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7-07-23
  • 起草人:

    陈戈、陈俊宝、朱金光、岳芹
  • 起草单位: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

    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相关标签:

    收获 机械 联合 收割机 试验 方法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8097—1996。本标准修改采用ISO8210:1989《收获机械 联合收割机 试验方法》(英文版)。本标准规定了联合收割机的术语和定义、技术特征、田间功能试验、生产能力试验。本标准适用于自走式、背负式、直接收获或捡拾收获多种作物的联合收割机的田间功能试验和生产能力试验。本标准是对GB/T8097—1996《收获机械 联合收割机 试验方法》的修订。与GB/T8097—1996相比,主要内容修改如下:———调整了标准的框架结构,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编辑;———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重新确认引用标准的有效性;———删除了作物条件表。 GB/T 8097-2008 收获机械 联合收割机 试验方法 GB/T8097-200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6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097--2008
代替GB/T8097-1996
收获机械
联合收割机
试验方法
Equipment for harvesting--Combine harvesters---Test procedure(ISO8210.1989,MOD)
2008-06-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1-01实施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8210:1989《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试验方法》(英文版)。本标准与ISO8210:1989相比,进行了如下修改:“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GB/T 8097-2008
-对ISO8210:1989中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已被采用为我国标准的用我国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
-增加了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试验测试要求和割台损失的测试方法。本标准是对GB/T8097—1996《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试验方法》的修订。与GB/T8097-1996相比,主要内容修改如下:调整了标准的框架结构,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编辑;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重新确认引用标准的有效性;一删除了作物条件表。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8097—1996。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戈、陈俊宝、朱金光、岳芹。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8097—1986,GB/T8097—1996。1范围
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试验方法
GB/T8097--2008
本标准规定了联合收制机的术语和定义、技术特征、田间功能试验、生产能力试验。本标准适用于自走式、背负式、直接收获或捡拾收获多种作物的联合收割机的田间功能试验和生产能力试验。
操作性、调整方便性和一般操纵特性的评定,应在一个收获季节内进行,而籽粒损失率和生产率测定应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592—2003农业拖拉机后置动力输出轴12和3型(ISO500:1991,IDT)GB/T3871.2—一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2部分:整机参数测量GB/T3871.5一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5部分:转向圆和通心圆直径(ISO789-3:1993,IDT
GB/T4269.1--2000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操作者操纵机构及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idtISO3767-1:1991)GB/T4269.2一2000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操作者操纵机构及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第2部分:农用拖拉机和机械用符号(idtISO3767-2:1991)GB/T6979.1-一2005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及功能部件第1部分:词汇(ISO6689-1:1997,MOD)
GB/T6979.2—2005
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及功能部件第2部分:在词汇中定义的性能和特征评价(ISO6689-2:1997,MOD)GB/T8094—20051
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粮箱容量及卸粮机构性能的测定(1S05687.1999,IDT)
GB/T8421--2000
GB/T9480—2001
3600:1996)
农业轮式拖拉机驾驶座传递振动的试验室测量与限值(negISO5007:农业拖拉机和机械、章坪和园艺动力机械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eqvISCGB10395.1-—2001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则(eqvISO4254-1:1989)收获机械制动性能测定方法
GB/T14248-20084
GB/T16955—1997
声学农林拖拉机和机械操作者位置处噪声的测量简易法(eqvISO
5131:1996)
GB/T20341一2006农林拖拉机和自走式机械操作者操纵机构操纵力、位移量、操纵位置和方法(ISO/TS15077:2002,IDT)3术语和定义
GB/T6979.1和GB/T6979.2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GB/T8097—2008
试验机testmachine
被试验的联合收割机。
对比机comparisonmachine
选来做参考的另一台联合收割机。3.3
试验组test series
由若干测试行程不同喂人量试验测定的金部情况和数据所组成,3.4
接样catch
在测试行程中接取物料的过程。4一般要求
4.1试验报告应说明试验用联合收割机抽样情况和试验前的运行时间。4.2联合收割机应按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操作。任何重大违背处均应记在试验报告上,并说明原因。4.3应提供联合收割机收获不间作物所必须的或合适的、且市场上能买得到的附件,4.4应按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安装和调整联合收割机。5技术特征
5.1基本要求
联合收割机主要零件的定义、性能和特征评价应按GB/T6979.1和GB/T6979.2的规定来确定和验证。
5.2速度(转速)
应在无负荷、调速器拉杆处于规定的正常工作位置时,测定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任一运动部件的速度。
动力输出轴驱动的联合收割机,应在标准动力输出轴转速下测定(540r/min士10r/min或1000r/min±25r/min)(见GB/T1592)。行驶速度在水平硬路面上测定,测定时调速器拉杆应处于正常工作位置,将脱粒机体和割台的总传动切断。
采用行走无级变速的联合收割机,应测定各挡的最高和最低速度。没有采用无级变速的联合收割机,应测定所有各挡的速度。
5.3重心位置
对所测试的联合收割机应标明是否带尾轮驱动和切碎装置。注:这是用于机器的补充规定
重心位置应在以下状态测定(见GB/T3871.2)。机器:联合收割机内无作物;
割台:完全升起;
拨禾轮:在最前位置;
油箱:加满;
粮箱:装满;
-驾驶员:在驾驶座上放置75kg模拟的质量;卸粮台:粮袋置于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正常作业时最不稳定的位置上。2
5.4粮箱
粮箱容量和卸粮时间的测定应按GB/T8094的规定进行。6田间功能试验
GB/T8097—2008
试验应在一个持续时期内(如几个月或在某个地区试验个完整的收获季节)进行,并应尽可能地包括试验地区的主要作物、作物品种和作物状态。6.1田间记录内容
应记录每块试验地的:
a)大气状态;
坡度和地面状况;
地块的形状;
割茬高度;
作物:品种、状况、杂草含量和估计产量e
作业时间;
收获面积:
h)油耗。
6.2作业状况和功能
在整个试验期间,应注意观察联合收割机的作业状况,并做好记录。重点观察6.2.1和6.2.4规定的内容。
6.2.1功能方面
试验人员应对以下项目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切割、收集或栋拾作物的能力;a)
堵塞出现率:
发动机功率、调速器调节和冷却系统是否满足要求;d)
粮箱装满或装袋机构的工作情况;e)
茎杆排出情况;
整机的稳定性;
调节方式是否方便合理;
各机构控制是否迅速及时:
卸粮机构的效率,特别是卸潮湿籽粒的效率;加油次数情况;
周围环境情况对联合收割机功能的影响;1
在试验条件不利情况下的驱动能力。舒适、方便和安全方面
记录采用GB/T4269.12000、GB/T4269.2—2000.GB/T20341-—2006、GB10395.1-2001和GB/T142482008的情况。
6.2.2.2观察进人驾驶位置是否方便,各操纵装置是否容易操作和识别,粮箱装粮量、卸粮装罩和切割器的能见度;仪表的适用性、识别难易和可见程度,座位的舒适性以及防振、防噪声、防尘和防烟等性能。6.2.2.3分别按GB/T8421—2000和GB/T16955—1997的规定测定驾驶座的振动和驾驶员工作位置的噪声。
6.2.2.4试验报告还应包括以下内容:a)如安装驾驶室空调系统,应观察该系统是否合适,控制是否方便;b)照明设备的配备是否合适,特别是晚间工作时是否合适;3
GB/T8097—-2008
回转半径(见GB/T38715-2006);e)
联合收割机在道路上操纵和行驶时,观察是否稳定、操纵是否方便;d)
在6.2.2.1中未提及,但已被注意到的危险情况。e
6.2.3调整和日常保养的方便性
试验记录中要包括以下调整、保养方便性的内容:使用说明书是否清楚易懂(见GB/T9480—2001);a)
在改变作物和作物状态时调整的方便性;c)
从间状态改变到运输状态或改从运输状态变到由间状态是否方便;进行日常保养的方便性,如:清理空气滤清器、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加润滑脂、检查各处机d)
油油面和调节胶带张力等:
检查燃油油面和加油装置;
清理联合收割机和清除堵塞,特别是从一种换成另一种作物的清理;g)
清理积石槽;
安装割台的时间。
6.2.4试验修理
在试验期间应记录所有重大故障和必要的修理。7生产能力试验
在特定的条件下,按以下条款的规定进行联合收割机生产能力(额定喂人量)的测定。被试联合收割机进行试验时,最好选用一台公认的最有声望的同类联合收割机进行对比,并用同样的方法同时进行试验。
7.1作物和地表条件
应优先按GB/T6979.2一2005规定的作物和条件进行生产能力(额定喂入量)试验。当试验条件与GB/T6979.22005的要求不相符时,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原因。试验地表应尽可能平坦,坡地试验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机器测定行进方向应保证风向不影响联合收割机工作部件的性能。试验所用作物应生长均勾、无杂草、病害和其他作物。一般来说,试验用的作物应是直立生长的,如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或当地的具体情况与此要求有差异,这些当地有代表性的条件(如大面积倒伏或作物铺放成条),则应在试验报告中加以说明。7.2试验机和对比机
如果采用对比机,应复核该机的制造单位、型号、制造日期和其他有关资料。该机性能应完善,试验前至少在市场上已连续销售了一年。试验时,试验机和对比机的状况应良好,各工作部件应充分运转。7.3试验机和对比机的调整
试验前,试验机与对比机应按试验作物调至最佳性能状态。试验前调整的自的在于让联合收割机在当地和类似地区有代表性的收获条件下能获得正常作业的最好性能,其含杂率在当地尚可接受。用杂质、破碎籽粒和未脱净籽粒等说明样品情况。考您到以下进行正常试验所需的时间,应给负费调试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时机来调整机器,调试人员应负责确定联合收割机的最佳调整状态,即在满意的作物收集和切割情况下,联合收割机能获得的最高喂人量水平。
仅允许在完成一个试验系列后,对脱粒、分离或清选机构进行调整。7.4接样装置
应制造和使用接取联合收割机排出物的装置,应能保证:4
a)在接样过程中,接取机器全部排出物。b)接取排出物的各部件应是最安全的,对人没有危险。接样开始和结束都不得中断联合收割机各机构的工作和行驶。GB/T8097—2008
接样装置不得明显地妨碍联合收割机的正常工作(例如不得影响清选机构气流),也不应改变d)
联合收割机正常排出物料的条件。在正常排出量的情况下,分别从联合收割机分离机构和第一清选室排出口接样。e)
如果联合收割机有辅助清选机构,则应用各出粮口排出的籽粒之和计算籽粒生产率,接取籽粒样品后,立即在接样位置用一个容器从籽粒流中接取籽粒分析样品。籽粒应完全装g)
满容器并密封。
7.5接样条件和程序
7.5.1每次接样前,联合收割机正常作业应不少于50m或20s(取其中较长的一段距离),以保证各机构工况的稳定。
注:接样前,半入和割幅小于2m全暇人联合收割机正常作业应不少于20m。7.5.2接样前和接样时,联合收割机应满幅作业。如作物铺放成条,则应能完整平稳地抹拾起来,保证作物流通过脱粒机构整个工作宽度。7.5.3每趟测试行程中,作业速度和割高度必须保持一致。7.5.4联合收割机应用不同前进速度获得不同的喂入量。在达到最大喂入量时,记录说明限制前进速度提高的各种因素,如发动机功率不足,切割、喂人或脱粒困难,割台、脱粒和分离损失太大等。7.5.5试验时间应选在作物状态最稳定的时候,对比试验的时间和地块位置等条件应尽可能地接近,试验环境条件的差异应做记录。7.5.6接取籽粒和茎杆样本的作业长度应不少于25m,或取样总质量不少于50kg。注:半吸入联合收割机接取籽粒和茎杆样品的作业长度应不少于15m。7.5.7每个试验系列应至少由不同前进速度的5趋测试行程组成。7.5.8试验时,试验负责人如发现有功能故障、有害的异物进人机器、接样容器已满或溢出等明显的问题,则可报废所测数据。否则,将全部试验结果记人试验,同时也将对不正常情况的意见写进去。7.5.9每个试验系列应至少取3个籽粒分析样品,容积最好不少于1000cm。7.5.10应按下述要求确定籽粒损伤率:在测定试验中,应在收获的籽粒已完全充满卸粮系统卸出时,于卸粮系统末端排出口取样;a)
b)籽粒损伤率应按有关粮食、油料检验国家标准进行,用百分比表示。7.5.11每个试验系列应至少取3个测定茎杆含水率的样品(每个样品不少于1kg)。接样结束后立即从茎杆排出口取样。茎杆样品应完全装满密闭容器,分析前不得打开。用携带式测定仪测定水分时要求相同。
7.6样品的处理
7.6.1样品的分离和清选工作应尽可能完全机械化,以保证一致性。喂入处理的物料时应采用比较小的喂人量,以便使样品中夹带的籽粒99%以上都能被清理下来。7.6.2籽粒样品成分的分析和处理,应按有关粮食、油料检验国家标准进行。7.7试验数据
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测定数据:a)接样时间(s),精确到0.1s;
b)测定长度(m);
c)作业速度(km/h),精确到0.1km/h;d)籽粒样品重(kg),精确到0.5kg;分离机构样品重(kg),精确到0.5kge)
GB/T8097—2008
清选机构样品重(kg),精确到0.5kg;g)分离损失籽粒重(kg),精确到0.005kg;h)清选损失籽粒重(kg),精确到0.005kg;i)未脱粒损失籽粒重(kg),精确到0.005kg;i)籽粒和茎杆样品的含水率用湿基表示,精确到百分数的整数位,并表明测定方法;k)按7.6.2分析样品的成分。
试验报告还应包括如下内容:
试验负责人对上述各项规定内容的详细记录;试验过程中气候或其他方面的不正常变化的说明;-对联合收割机的作业状况和试验情况的综合评论;一不做割台损失测定时,应将观测中出现的问题的评论写进试验报告。注:如进行割台损失的测定,按附录B的规定。7.8每台联合收割机每个测试行程的测定计算应包括:a)总喂人量、茎杆喂人量、籽粒喂人量,kg/s;b)测试段内的平均产量;
脱粒机体损失率,精确到0.1%;c)
d)作物草谷比(即进入机器内作物的非籽粒部分与籽粒部分的质量比)和每台机器一个试验系列内,各测试行程测定结果的平均值:e)籽粒和茎杆的含水率。
7.9优先采用线性比例图表测试脱粒机体损失率,横坐标为总入量、茎杆喂人量和籽粒喂入量,纵坐标为损失率。每个测试行程的测定数据应标在图上。每台联合收割机的额定喂人量(生产率)应是损失曲线上符合GB/T6979.2一2005所规定损失率的那个交点处的喂人量。
8试验报告
8.1一般内容
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机和对比机的所有原始资料和测定数据。联合收割机的抽样与获得的途径(见4.1);a
b)实物与使用说明书内容,包括联合收割机操作事项,有不符合之处的原因;c
联合收割机和割台的所有详细情况:联合收割机各部件的安装调整,特别是与收割、输送作物有关的部件,包括切割高度、宽度等;d)
e)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开始和结束时间;
试验前的试运转时间;
作物详细情况:品种、作物条件和产量。h)
8.2田间功能试验报告内容
除8.1规定的内容外,在试验报告中亦应包括以下功能试验有关的试验资料。a)每块收割试验地的一般情况、大气与田块条件,地块形状,作物的具体情况等(见6.1);b)有关试验机的作业状况及性能的情况,包括:功能方面(见6.2.1)
舒适性、方便性与安全性(见6.2.2);调整与日常保养的方便性(见6.2.3);修理(见6.2.4)。wwW.bzxz.Net
3生产能力试验
GB/T8097-2008
除8.1规定的内容外,在试验报告中应包括以下与额定喂人量试验有关的试验资料。作物的选择,作物与田间条件以及与GB/T6979.2规定不相符的情况(见7.1);a)
当地的气候情况和当地有关事项的实际情况(见7.1);对比机的详细情况(见7.2);
任何有关作对比试验在时间、地点上的差异(见7.5.5);试验测定数据与资料(见7.7);
试验负责人记下的不正常情况(见7.7);试验负责人对联合收割机作业状况与试验情况的意见(见7.7);割台损失测定(如进行)的意见(见7.7);测定计算结果表(见7.8);
从试验结果的曲线图上确定联合收割机的生产能力(额定喂人量、生产率)。7
GB/T8097-200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坡地试验
进行坡地试验是为了研究坡地对籽粒损失和输送特性的影响。试验在大约20%(1:5或11°)的坡地上进行。如需要,也可采用其他坡度。经过调查确认联合收割机在稳定性和制动等方面足够安全后进行试验。由试验站(或负责人)选择1种或多种谷类作物进行试验,其中有1种作物具有良好的收获状态。在同一作物条件下测定联合收割机的4种工作状态:1-一向右倾斜作业;
2——向左倾斜作业;
3——下坡作业;
4———上坡作业。
首先简要检查4种工作状态下联合收割机的输送特性,并记录排出茎杆和颖糠的位置和均勾性以及机体漏粮情况。经初步分析后,把详细损失测定试验减少到只做上述4种状态中的2种。做第1种状态和第2种状态的试验时,比对的联合收割机应紧换着或相互靠近着进行测定。如做第3种状态和第4种状态亦相尚。不必进行大范围不同前进速度的试验,但应以与平地“最佳工况”(损失率为允许值时的最大喂入最)相近的一些速度进行试验。为保证联合收割机在进人测定区(长度)之前,各系统流程被充满、达到稳定状态,试验地长度应足已安排预备区,预备区坡度和测定区应一样,测定试验的其他方面均应与平地试验要求相同。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割台损失的测定
GB/T8097—2008
割台每平方米实际损失量测定:每点实际割幅×1m(割幅大于2m时,长度为0.5m)面积内栋起落粒、掉穗和漏割穗,脱粒后称其籽粒质量,换算成每平方米损失量,求出三点平均值,然后减去每平方米自然落粒。
GB/T8097-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试验方法
GB/T8097--200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6印张1字数18千字
2008年8月第一版2008年8月第一次印刷书号:155066·1-32579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