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农业行业标准(NY) >>
- NY/T 236-1994 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农业行业标准(NY)】 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3 10:16:57
- NY/T236-1994
- 已作废
标准号:
NY/T 236-1994
标准名称:
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标准状态:
已作废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97.21 KB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免费标准bzxz.net
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NY/T 236—94
本标准规定了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公顷产量2250~3000kg(亩产150~200kg)的基础条件,品种类型,生产结构和生产技术规程本标准适用于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种植区域。2引用标准
GB4404粮食种子
3基础条件
3.1土壤肥力
地力要求为有机质含量1%以上,水解氮25~40mg/kg,速效磷(P.0s)15~20mg/kg。3.2气象条件
3.2.1降水:冬小麦全生育期需降水量在200~380mm以上。3.2.2温度:全生育期需积温1800~2100℃。幼苗越冬期一20℃以内。3.2.3光照:年日照时数在2600h以上。生育期日照时数大于1000h。五、六月份,太阳辐射日值1 883 J/cm2以上。
4品种类型
4.1选择耐寒、耐旱的强冬性、冬性类型,抗病(条锈、黄矮、红矮、全蚀、秆黑粉等病),抗倒伏,抗青干,中早熟、稳产、高产、品质好。坡地还带要耐痨。4.2种子质量
应达到GB4404三级以上。
5产量指标及构成
5.1产量指标:每公顷2250~3000kg(每亩150~200kg)。5.2产量构成
5.2.1原平地每公项基本苗240~300万株(每亩16~20万株),冬前总茎数7501050万个(每亩5070万个),春季最高茎数900~1200万个(每亩60~80万个),穗数375~450万个(每亩25~30万个),穗粒数20~~24粒,干粒重35~36g。5.2.2坡地每公顷基本苗195~225万株(每亩13~15万株),冬前总茎数900~975万个(每亩60~65万个),春季最高茎数1050万个(每亩70万个),穗数每公项300~375万个(每亩20~25万个),穗粒数20~25粒,干粒重30~35g。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4-07-13批准1995-02-01实施
6生产技术规程
6.1整地
NY/T236—94
6.1.1前作物收后要尽早浅耕灭茬,深度10~13cm。6.1.27月上、中旬前合摘伏耕。耕深22~24cm,耕后及时粑糖保摘。深耕可2~3年进行一次。坡地采取等高线耕作,深耕18cm,耕后留水平沟。6.1.3播前10~15d趁合摘浅耕,深度10~13cm,耕后收摘。此后,有雨粑糖收摘;连早无雨,表严重不足,碎土、提摘和保摘三结合,实行耙、糖、压连续作业。6.1.4地下害虫严重田块,播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6.2施肥
6.2.1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7500~45000kg(每亩2500~3000kg),三分之二,随深翻施入土壤,三分之一播前浅耕时溜施。
6.2.2原平地农家肥和化肥结合施用时,以每公项22500~30000kg(每亩1500~2000kg)农家肥与72~102kg(每亩4.8~6.8kg)的五氧化二磷混合耕翻施入,15000~22500kg(每亩1000~1500kg)农家肥与90~120kg(每亩6~8kg)纯氮浅耕时施入。坡地每亩施农家肥为15000kg(每亩1000kg)以上,纯氮75kg(每亩5kg),五氧化二磷90kg(每亩6kg),犁地时一次作基肥施入犁沟。6.2.3种肥,拌种用氮化肥用量,一般每公纯量不超过7.5~15kg(每亩0.5~1.0kg)。碳酸氢铵不宜拌种。播种层土壤含水量不足16%应避免拌种。6.3播种
主攻目标是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6.3.1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d。地下害虫严重的地方还须进行药剂拌种。6.3.2播种期:冬性品种播种适期的温度范围为18~16℃。此期,≥3℃的积温为500~650℃。6.3.3播种量:原平地每公顷300~375万粒(每亩20~25万粒),保苗240~300万株(每亩16~20万株)。坡地每公项播种256~~300万粒(每亩17~20万粒),保苗195~225万株(每亩13~15万株)。6.3.4播种方法:原平地实行条播,行距16~20cm,复土深度5~7.cm。摘情好、整地质量高,在冬季高寒有大风、积雪的地方,播时保留播种沟垄:表摘欠,整地粗糙、土块大且多,要随播随镇压提,糖平保摘。坡地推广山地水平沟种植法。6.4管理
6.4.1秋冬管理:目的是增蕙、促根、育壮苗,安全越冬。6.4.1.1冬前壮苗:六叶一心叶龄,单株分3.5~4个,其中三叶大藤2个,次生根6条以上。6.4.1.2保苗:播后地面发生板结,应轻粑破板,及时查苗补种。6.4.1.3除草:秋雨多,分期杂草丛生,结合破板,松土、灭草。6.4.1.4控旺:遇播期过早、水肥充足,发生苗稠旺长,及时采取镇压、粑麦或浅中耕。6.4.1.5追肥:对基、种肥不足,分期麦苗明显瘦小发黄的田块,争取追次速效氮肥,促弱扶壮越冬。
6.4.1.6防虫:秋苗如叶跳蝉,麦蚜等发生严重,要加以防治,以兼控小麦病毒病(红矮病、黄矮病等)。6.4.2春季管理:目标是协调群体与个体关系,促苗稳健生生长,培育壮秆大穗;后期重点是养根护叶,促粒增重。
6.4.2.1顶凌粑压:土泛喧早镇压,地板淀早耙糖。6.4.2.2及早追肥:返青前后,对严重脱肥和生长衰弱的麦苗,轻追一次氮素化肥。6.4.2.3除草控旺:拔节前杂草多,要进行灭草;肥多苗稠,春季又逢多雨,拔节初期麦苗已显见发生徒长,可深中耕加以调控。
6.4.2.4叶面喷肥:拔节至抽穗期,叶面喷磷酸二氢钾。94
NY/T236-94
6.4.2.5防治病虫:红蜘蛛、蚜虫等猬癫为害时,应加防治。对条锈病注意发病中心,可用粉锈宁喷雾控制。
6.5收获
在腊熟中、末期,小麦秆黄、节绿、叶黄亮,籽粒内无乳质,能用指甲切开或刻出印痕时收割。对口松,易落粒的品种,要适当提早收获。附加说明:
本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陕西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陕西省农牧厅、陕西省技术监督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冀涛(执笔)蒋代章、王玉琳、刘归荣、李思训、张联会。9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NY/T 236—94
本标准规定了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公顷产量2250~3000kg(亩产150~200kg)的基础条件,品种类型,生产结构和生产技术规程本标准适用于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种植区域。2引用标准
GB4404粮食种子
3基础条件
3.1土壤肥力
地力要求为有机质含量1%以上,水解氮25~40mg/kg,速效磷(P.0s)15~20mg/kg。3.2气象条件
3.2.1降水:冬小麦全生育期需降水量在200~380mm以上。3.2.2温度:全生育期需积温1800~2100℃。幼苗越冬期一20℃以内。3.2.3光照:年日照时数在2600h以上。生育期日照时数大于1000h。五、六月份,太阳辐射日值1 883 J/cm2以上。
4品种类型
4.1选择耐寒、耐旱的强冬性、冬性类型,抗病(条锈、黄矮、红矮、全蚀、秆黑粉等病),抗倒伏,抗青干,中早熟、稳产、高产、品质好。坡地还带要耐痨。4.2种子质量
应达到GB4404三级以上。
5产量指标及构成
5.1产量指标:每公顷2250~3000kg(每亩150~200kg)。5.2产量构成
5.2.1原平地每公项基本苗240~300万株(每亩16~20万株),冬前总茎数7501050万个(每亩5070万个),春季最高茎数900~1200万个(每亩60~80万个),穗数375~450万个(每亩25~30万个),穗粒数20~~24粒,干粒重35~36g。5.2.2坡地每公顷基本苗195~225万株(每亩13~15万株),冬前总茎数900~975万个(每亩60~65万个),春季最高茎数1050万个(每亩70万个),穗数每公项300~375万个(每亩20~25万个),穗粒数20~25粒,干粒重30~35g。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4-07-13批准1995-02-01实施
6生产技术规程
6.1整地
NY/T236—94
6.1.1前作物收后要尽早浅耕灭茬,深度10~13cm。6.1.27月上、中旬前合摘伏耕。耕深22~24cm,耕后及时粑糖保摘。深耕可2~3年进行一次。坡地采取等高线耕作,深耕18cm,耕后留水平沟。6.1.3播前10~15d趁合摘浅耕,深度10~13cm,耕后收摘。此后,有雨粑糖收摘;连早无雨,表严重不足,碎土、提摘和保摘三结合,实行耙、糖、压连续作业。6.1.4地下害虫严重田块,播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6.2施肥
6.2.1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7500~45000kg(每亩2500~3000kg),三分之二,随深翻施入土壤,三分之一播前浅耕时溜施。
6.2.2原平地农家肥和化肥结合施用时,以每公项22500~30000kg(每亩1500~2000kg)农家肥与72~102kg(每亩4.8~6.8kg)的五氧化二磷混合耕翻施入,15000~22500kg(每亩1000~1500kg)农家肥与90~120kg(每亩6~8kg)纯氮浅耕时施入。坡地每亩施农家肥为15000kg(每亩1000kg)以上,纯氮75kg(每亩5kg),五氧化二磷90kg(每亩6kg),犁地时一次作基肥施入犁沟。6.2.3种肥,拌种用氮化肥用量,一般每公纯量不超过7.5~15kg(每亩0.5~1.0kg)。碳酸氢铵不宜拌种。播种层土壤含水量不足16%应避免拌种。6.3播种
主攻目标是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6.3.1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d。地下害虫严重的地方还须进行药剂拌种。6.3.2播种期:冬性品种播种适期的温度范围为18~16℃。此期,≥3℃的积温为500~650℃。6.3.3播种量:原平地每公顷300~375万粒(每亩20~25万粒),保苗240~300万株(每亩16~20万株)。坡地每公项播种256~~300万粒(每亩17~20万粒),保苗195~225万株(每亩13~15万株)。6.3.4播种方法:原平地实行条播,行距16~20cm,复土深度5~7.cm。摘情好、整地质量高,在冬季高寒有大风、积雪的地方,播时保留播种沟垄:表摘欠,整地粗糙、土块大且多,要随播随镇压提,糖平保摘。坡地推广山地水平沟种植法。6.4管理
6.4.1秋冬管理:目的是增蕙、促根、育壮苗,安全越冬。6.4.1.1冬前壮苗:六叶一心叶龄,单株分3.5~4个,其中三叶大藤2个,次生根6条以上。6.4.1.2保苗:播后地面发生板结,应轻粑破板,及时查苗补种。6.4.1.3除草:秋雨多,分期杂草丛生,结合破板,松土、灭草。6.4.1.4控旺:遇播期过早、水肥充足,发生苗稠旺长,及时采取镇压、粑麦或浅中耕。6.4.1.5追肥:对基、种肥不足,分期麦苗明显瘦小发黄的田块,争取追次速效氮肥,促弱扶壮越冬。
6.4.1.6防虫:秋苗如叶跳蝉,麦蚜等发生严重,要加以防治,以兼控小麦病毒病(红矮病、黄矮病等)。6.4.2春季管理:目标是协调群体与个体关系,促苗稳健生生长,培育壮秆大穗;后期重点是养根护叶,促粒增重。
6.4.2.1顶凌粑压:土泛喧早镇压,地板淀早耙糖。6.4.2.2及早追肥:返青前后,对严重脱肥和生长衰弱的麦苗,轻追一次氮素化肥。6.4.2.3除草控旺:拔节前杂草多,要进行灭草;肥多苗稠,春季又逢多雨,拔节初期麦苗已显见发生徒长,可深中耕加以调控。
6.4.2.4叶面喷肥:拔节至抽穗期,叶面喷磷酸二氢钾。94
NY/T236-94
6.4.2.5防治病虫:红蜘蛛、蚜虫等猬癫为害时,应加防治。对条锈病注意发病中心,可用粉锈宁喷雾控制。
6.5收获
在腊熟中、末期,小麦秆黄、节绿、叶黄亮,籽粒内无乳质,能用指甲切开或刻出印痕时收割。对口松,易落粒的品种,要适当提早收获。附加说明:
本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陕西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陕西省农牧厅、陕西省技术监督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冀涛(执笔)蒋代章、王玉琳、刘归荣、李思训、张联会。9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农业行业标准(NY)标准计划
- NY/T3100-2017 马铃薯主食产品 分类和术语
- NY/T1119-2012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 NY/T1421-2007 饲料级双乙酸钠
- NY/T3033-2016 农产品等级规格 蓝莓
- NY/T3095-2017 加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
- NY/T3012-2016 咖啡及制品中葫芦巴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NY/T3049-2016 奶牛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程
- NY/T1056-200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 NY/T3500-2019 农业信息基础共享元数据
- NY/T424-2000 绿色食品 鲜桃
- NY/T1652-2008 蔬菜、水果中克螨特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NY/T1961-2010 粮食作物名词术语
- NY/T3051-2016 生乳安全指标监测前样品处理规范
- NY/T616-2002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
- NY/T815-2004 肉牛饲养标准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