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农业行业标准(NY)】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3 11:06:12
  • NY/T719.3-2003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NY/T 719.3-2003

  • 标准名称: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

  •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3-12-01
  • 实施日期:

    2004-03-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96.77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农业>>农业和林业>>65.020.99其他有关农业和林业的标准
  • 中标分类号:

    农业、林业>>粮食与饲料作物>>B20粮食、饲料作物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5页
  • 标准价格:

    8.0 元
  • 出版日期:

    2004-02-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彭于发、彭德良、喻德跃、强胜、李宁、付仲文
  • 起草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 归口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相关标签:

    转基因 大豆 环境 安全 检测 技术规范 生物 多样性 影响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NY/T 719.3的本部分规定了转基因大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方法。NY/T 719.3的本部分适用于转基因大豆对大豆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大豆病害及大豆根瘤菌影响的检测。 NY/T 719.3-2003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 NY/T719.3-2003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NY/T719.3---2003
NY/T719《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
第2部分: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检测;—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本部分是NY/T719的第3部分。
本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彭于发、彭德良、喻德跃、强胜、李宁、付仲文。14
1范围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NY/T719.3的本部分规定了转基因大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方法。NY/T 719.3—2003
NY/T719.3的本部分适用于转基因大豆对大豆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大豆病害及大豆根瘤菌影响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NY/T719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豆类
NY/T719.1一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3要求
按NY/T719.1—2003中第3章的要求。4试验方法
4.1试验设计
小区采用随机排列,小区间设有2m宽隔离带,小区面积不小于150m2,四次重复。处理1:转基因大豆不喷施农药;—处理2:受体大豆不喷施农药;处理3:当地普通栽培大豆品种不喷施农药;一处理4:当地普通栽培大豆品种喷施农药。4.2播种
播种深度3cm~4cm。每平方米播种10g~~12g。4.3管理
按当地常规裁培方式管理。
4.4调查和记录
4.4.1对大豆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4.4.1.1调查方法
直接观察法:从出苗到成熟,每10d调查一次,每次调查时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记载大豆上、中、下3个叶位的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所处的发育阶段。在调查时应包括:害虫:粉虱、蚜虫、蓟马、螨类、斜纹夜蛾、豆天蛾等;捕食性昆虫蜘蛛、飘虫、草、花蝽、猎蝽;拟寄生昆虫:赤眼蜂(成虫阶段)。吸虫器调查法:在大豆齐苗后V3一V5调查第1次,以后在R1和R5期各调查1次。每处理调查15
NY/T 719.3—-2003
5点,每点用吸虫器由下往上吸取10株大豆(全株)及其地面上的节肢动物。样品用75%乙醇溶液浸泡,带回室内整理和分类鉴定。4.4.1.2调查和记录
记录节肢动物粉虱、蚜虫、蓟马、螨类、斜纹夜蛾、豆天蛾、蜘蛛、虫、草、花蝽、猎蝽、赤眼蜂等的发生种类和数量。
4.4.2对大豆主要病害的影响
4.4.2.1调查方法
病毒病:在大豆苗期、鼓粒期各调查一次,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霜霉病:在大豆出苗后30d、始花期、鼓粒期各调查一次,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孢囊线虫病:在大豆出苗后V3一V5期调查一次,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4.4.2.2记录
记录大豆田病毒病、霜霉病和孢囊线虫病的发病株数、发病级别和调查总株数。按分级标准调查植株发病程度,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表示。分级标准见规范性附录A。4.4.2.3结果表述
发病率按式(1)计算:
式中:
D发病率,% ;www.bzxz.net
发病植株数,单位为株;
T,—调查总株数,单位为株。
病情指数按式(2)计算:
式中:
病情指数,%;
各级发病植株数,单位为株;
R-发病等级;
T,——调查总株数,单位为株,
M—分级的最高级别。
4.4.3对大豆根瘤菌的影响
4.4.3.1调查方法
Z(N2 × R)
Z(T2 X M)
在大豆收获期,每小区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4.4.3.2记录
统计单株大豆全根系根瘤数。
4.5结果分析
用方差分析法比较转基因大豆与其他大豆对大豆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大豆病害及大豆根瘤菌影响的差异。
病情级别
病情级别
病情级别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分级标准
表 A.1大豆花叶病毒病分级标准症状描述
植株正常,无症状
植株正常,叶平展,呈轻花叶或黄花斑驳(无脉枯)植株基本正常,花叶,斑驳花叶,卷叶花叶植株略矮,皱缩花叶
植株矮化,叶片畸形皱缩,系统脉枯或枯斑,芽枯表A.2大豆霜霉病分级标准
症状描述
无病斑或其他感染标志
有少数局限型病斑,小点状,直径1 mm以下;病斑约占叶面积1%以下散生不规则形褪绿病斑,直径 2 mm左右,病斑约占叶面积1%~5% 病斑扩展,直径3mm~4mm,病斑约占叶面积6%~20%扩展型病斑,直径4mm以上,病斑约占叶面积21%~50%扩展型病斑,病斑约占叶面积51%表 A.3大豆孢囊线虫病分级标准每株孢襄数
根系无孢囊
0.1个~3.0个
3. 1个~10.0个
10.1个~~30.0个
30个~100个
100个以上
NY/T 719.3—200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农业行业标准(NY)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