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5460-1995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电量-重量法

【国家标准(GB)】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电量-重量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3 23:28:18
- GB/T15460-1995
- 已作废
标准号:
GB/T 15460-1995
标准名称: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电量-重量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发布日期:
1995-01-12 -
实施日期:
1995-10-01 -
作废日期:
2003-1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45.85 KB
替代情况:
被GB/T 15460-2003代替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电量一重量法
Determination of carbon and hydrogen in coal-Electric quantity and weighting method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电量法测定煤中氢、用重量法测定煤中碳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本标准不作仲裁用。
2引用标准
GB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218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3方法提要
GB/T 15460—1995
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与五氧化二磷反应生成偏磷酸后,经电解生成氢、氧和五氧化二磷。根据电解所消耗的电量,计算煤中氢的含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用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质量的增加,计算煤中碳的含量。煤样中硫氧化物和氯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吸收,氮氧化物用粒状二氧化锰吸收,以消除它们对测定的干扰。
4试剂和材料
4.1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4.2无水高氯酸镁:化学纯,粒度1~3mm。4.3无水氯化钙:化学纯,粒度2~5mm。4.4线状氧化铜(HG3--1289):分析纯,长约5mm。4.5变色硅胶工业品。
4.6氢氧化钠(GB629):化学纯。4.7硅酸铝棉,工业品。
4.8三氧化二铬(HG3一933):化学纯,粉状;或按下法由重铬酸铵或铬酸铵加热分解制成:取少量重铬酸铵或铬酸铵放在较大的蒸发皿中,微微加热,即分解成墨绿色、疏松状的三氧化二铬将其放在马弗炉中,在600士10℃下灼烧40min,然后放在空气中使其呈空气干燥状态,备用。4.9氧气(GB3863):由氧气钢瓶供给,氧气钢瓶需配有可调节流量的带减压阀的压力表。4.10涂液:磷酸(GB2091)与丙酮(GB686)以(3+7)比例混和。4.11粒状二氧化锰:用化学纯硫酸锰(HG3—1081)和化学纯高锰酸钾(GB643)按下法制备:称取25g硫酸锰(含5分子结晶水),溶于500mL蒸馏水中,另称取16.4g高锰酸钾,溶于300ml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1-12批准1995-10-01实施
GB/T 15460-
—1995
蒸馏水中,分别加热到50~60℃。然后将高锰酸钾溶液慢慢注入硫酸锰溶液中,并剧烈搅拌,再加入10mL(1+1)硫酸(GB625,化学纯)。将溶液加热到70~80℃,继续搅拌5min,停止加热,静置2~~3h。用热蒸馏水以倾泻法洗至溶液呈中性,将沉淀物移至漏斗过滤后放入干燥箱中,在150℃左右干燥,得到褐色、疏松状的二氧化锰,小心破碎和过筛,取粒度0.5~2mm的备用。4.12高锰酸银热解产物:用高锰酸钾(GB643)和硝酸银(GB670)接下法制备:称取100g化学纯高锰酸钾,溶于2L沸蒸馏水中,另取107.5g化学纯硝酸银溶于约50mL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倾入沸腾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搅拌均勾,逐渐冷却,静置过夜。将生成的具有光泽的、深紫色晶体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在6080℃下干燥4h。将晶体一点一点地放在瓷血中,在电炉上缓缓加热至骤然分解,得疏松状、银灰色产物,收集在磨口瓶中备用。注意:未分解的高锰酸银不宜大量贮存,以免受热发生爆炸。5仪器、设备
电量-重量法碳氢测定仪(简称测定仪)由氧气净化系统、燃烧装置、铂-五氧化二磷电解池、电量积,分器和吸收系统等构成。测定仪结构如图1所示。18
24/24/
图1电量-重量法碳氢测定仪示意图f9
1-氧气钢瓶;2—氧气压力表;3净化炉,4线状氧化铜,5净化管,6-变色硅胶;7…固体氢氧化钠,8一氧气流量计;9一无水高氯酸镁10一带推棒的橡皮塞,11一燃烧炉,12一燃烧舟,13一燃烧管;14一高锰酸银热解产物,15一硅酸铝棉:16—Pt-P2Os电解池(简称电解池),17—冷却水套,18—除氮U形管,19-吸水U形管;20--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21-气泡计?22-电量积分器,23--催化炉,24一气体干燥管5.1氧气净化系统
5.1.1净化炉:长约300mm,炉外径约100mm,炉膛直径约25mm的管式电炉,可加热到800士10℃,装有热电偶,数字高温表和控温装置。5.1.2净化管:长约350mm,外径约22mm的石英管或瓷管。5.1.3气体干燥管:三个,容量约150mL的玻璃管。5.1.4氧气流量计:测量范围0~150mL/min。5.2燃烧装置
5.2.1燃烧炉和催化炉:长约450mm,炉外径约100mm,炉膛直径约25mm连成-一体的二节管式炉,其中催化段长约150mm,可加热到300士10℃,燃烧段长约300mm,可加热到800士10℃。分别装有热电偶.数字高温表和控温装置。
5.2.2燃烧管:总长约650mm,一端外径约22mm,内径约19mm、长约610mm,距管口约100mm376
GB/T 15460-- 1995
处接有外径约8mm、内径约6mm,长约50mm的支管;另-端外径约7mm、内径约3mm、长约40mm的i英管(见图2)。
图2燃烧管示意图
燃烧舟:长70~77mm瓷舟。新舟使用前应在约800℃下灼烧2h。5.2.3
带推棒的橡皮塞(见图3)。
镍铬丝推棒:直径约2mm,长约700mm,-端卷成直径约10mm的圆环。翻胶帽。
硅橡胶管:内径约6mm,外径约11mm。玻璃管:外径约7mm,长约60mm。d.
橡皮塞:4号。
在橡皮塞上打---直径约6mm的孔,将玻璃管的一端穿过该孔并伸出约2mm;玻璃管的另--端通过硅橡胶管与翻胶帽紧密连接,在翻胶帽的正中穿一小孔,使镍铬丝推棒的一端通过玻璃管后由翻胶帽上的小孔穿出。
图3带推棒的橡皮塞示意图
1—镍铬丝推棒;2—翻胶帽;3.--硅橡胶管;4—橡皮塞;5—玻璃管
5.2.5镍铬丝钩:直径约2mm,长约700mm,端弯成小钩。5.2.6硅橡胶管:内径约5mm,外径约9mm。5.2.7聚氯乙烯软管:外径约8mm,内径约6mm。5.3电解池:
长约100mm,外径约8mm,内径约5mm的专用电解池(见图4),铂丝间距约0.3mm,池内表面涂有五氧化二磷。电解池外有外径约50mm,内径9~10mm,长约80mm的冷却水套。377
5.4电量积分器
GB/T 15460--1995
图4Pt—P2O电解池示意图
1-冷却水套;2一池体,3电极抽头电解电流50~700mA范围内积分线性误差小于士0.1%;配有四位数字显示器,数字显示精确到0.001 mg氢。
5.5吸收系统
5.5.1除氮U形管:如图5所示。直径约15mmU形管,内装粒状二氧化锰,装药部分高100~120mm,两端堵以硅酸铝棉。
5.5.2吸水U形管:如图5所示。直径约15mmU形管,内装无水高氯酸镁或无水氯化钙,装药部分高100~120mm。
5.5.3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2个,如图5所示,直径约15mmU形管,4/5装碱石棉,1/5装无水高氯酸镁或无水氯化钙,装药部分高100~120mm。on
图5U形管示意图
5.5.4气泡计:容量约10ml。
6测定准备
6.1净化系统各容器的充填和连接GB/T 15460—1995
6.1.净化管内充填线状氧化铜,装药部分长约280mm,两端堵以硅酸铝梯。6.1.2三个气体干燥管内按氧气流入方向依次充填变色硅胶、固体氢氧化钠和无水高氯酸镁。6.1.3按图1所示顺序将净化系统各容器连接好。6.2燃烧的充填和安装
图6燃烧管充填示意图
在燃烧管细颈端先充填约10mm长的硅酸铝棉,然后填入约100mm长的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最后再充填约10mm长的硅酸铝棉如图6所示。将带推棒的橡皮塞塞在燃烧管入口端并将燃烧管放入燃烧炉内,使装药部分的位置在催化段。6.3电解池涂液及五氧化二磷膜的生成先用外径5mm的毛刷和洗涤剂清洗电解池内壁,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最后用丙酮或无水乙醇(GB678)清洗并用热风吹于。此时,电解池两铂极间电阻应为无穷大。将电解池前端向上竖起,从前端滴入涂液。涂液沿池内壁流下,当涂液流到池体1/3处时,立即倒转电解池,使多余的涂液流出,并用滤纸拭净池口。边转动电解池,边用冷风吹至无丙酮气味。以同样方法涂液三次,但第二次使涂液流到池体的2/3处时,倒出多余涂液;第三次使涂液流到距池体尾端约10mm处时,倒出多余的涂液。
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约为80mL/min。按照图1所示,用硅橡胶管将涂液后的电解池与燃烧管细颈端口对口连接。装好电解池冷却水套,通入冷却水,将电解池两电极与电解电源引线相接。选择10V电压,启动电解,每隔3min改变电解电源极性-一次,直至电解终点。选择24V电压,启动电解,直到电解终点;改变电解电源极性,启动电解,至电解终点。如此重复4~5次,五氧化二磷膜形成完毕。6.4吸收系统各容器的充填和连接把按5.5条要求准备的吸收系统各容器按图1顺序连接好,氧气净化系统与燃烧管间以聚氯乙烯软管连接,电解池与U形管及U形管与U形管间均以硅橡胶管(5.2.6)连接。当出现下列现象时,应更换U形管中试剂:a.某次试验后,第二个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的质量增加50mg以上时,应更换第一个U形管;b.二氧化锰、无水高氯酸镁或无水氯化钙一般使用约100次应更换。6.5测定仪系统气密性检查
将仪器按图1所示连接好。将所有U形管旋塞旋开,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约80mL/min。然后关闭靠近气泡计处U形管旋塞,此时若氧气流量降至20mL/min以下,表明整个系统气密。注意,检查气密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U形管旋塞因系统内压力过大而弹开。6.6检验测定仪的可靠性
为了检查测定仪是否可靠,可称取0.070~0.075g标准煤样,精确至0.0002g,进行碳、氢测定。如果实测的碳、氢值与标准值的差值不超过标准煤样规定的不确定度,并且无系统偏差,表明测定仪可用,否则需查明原因并纠正后才能进行正式测定。379
7测定步骤
GB/T 15460--1995
7.1选定电解电源极性(每天应互换1次),通入氧气并将流量调节约为80mL/min,接通冷却水,通电升温。
7.2升温同时,接上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和气泡计,使氧气流量保持约80mL/min,接下电解键,电解至终点。然后,每隔2~3min按一次电解键。10min后取下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关闭所有U形管旋塞,在天平旁放置10min左右,称量。然后再与系统相连,重复上述试验,直到两个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质量变化不超过0.0005g为止。7.3将燃烧炉、净化炉和催化炉温度控制在指定温度。将煤样以转瓶法混和均匀,在预先灼烧过的燃烧舟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0.070~~0.075g,精确至0.0002g,并均匀铺平。在煤样上盖一层三氧化二铬。如不立即测定,可把燃烧舟暂存入不带于燥剂的容器中。7.4接上已恒重的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保持氧气流量约80mL/min,启动电解至电解终点。打开带有镍铬丝推棒的橡皮塞。迅速将燃烧舟放入燃烧管入口端,塞上带推棒的橡皮塞,将氢积分值和时间计数清零。用推棒推动燃烧舟,使其一半进入燃烧炉口。煤样燃烧后(一般30s),按电解键,当煤样燃烧平稳,将全舟推入炉口,停留2min左右,再将燃烧舟推入高温带并立即拉回推棒(不要让推棒红热部分拉到近橡皮塞处,以免使橡皮塞过热分解)。7.5约10min后(电解达到终点,否则需适当延长时间),取下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关闭其旋塞,在天平旁放置约10min后称量;记录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毫克数。打开带推棒的橡皮塞,用镍铬丝钩取出燃烧舟,塞上带推棒的橡皮塞。7.6空白值的测定
7.6.1氢空白值的测定可与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的恒重试验同时进行,也可在碳氢测定之后进行。7.6.2在燃烧炉、净化炉和催化炉达到指定温度后,保持氧气流量约为80mL/min,将电解池电解到终点。在一个预先灼烧过的燃烧舟中加入三氧化二铬(数量与7.3煤样分析时相当),打开带推棒的橡皮塞,放入燃烧舟,塞紧橡皮塞。将氢积分值和时间计数清零。用推棒直接将燃烧舟推到高温带,立即拉回推棒。9min后按下电解键,到达电解终点后,记录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毫克数。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相邻两次空白值相差不超过0.050mg,取这两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当天氢的空白值。8结果计算bzxZ.net
碳含量(Cad)(%)和氢含量(Ha)(%)按式(1)、(2)计算:0. 272 9 ml×100
Cad 9
Ha = m oo × 100 - 0. 111 9M.am × 1000
煤样质量,g;
式中: m---
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的增量,g;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值,mg;
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空白值,mg;~将二氧化碳折算成碳的因数;
将水折算成氢的因数;
空气干燥煤样水分,%。
当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大于2%时,则0. 272 9m1 × 100 - 0. 272 9(CO,)adCad
式中:(CO,)ad
9精密度
GB/T15460-1995
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的含量(按GB218测定),%碳、氢测定的精密度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项
附加说明:
重复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项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起草并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鲍世齐、贾延。再现性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电量一重量法
Determination of carbon and hydrogen in coal-Electric quantity and weighting method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电量法测定煤中氢、用重量法测定煤中碳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本标准不作仲裁用。
2引用标准
GB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218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3方法提要
GB/T 15460—1995
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与五氧化二磷反应生成偏磷酸后,经电解生成氢、氧和五氧化二磷。根据电解所消耗的电量,计算煤中氢的含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用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质量的增加,计算煤中碳的含量。煤样中硫氧化物和氯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吸收,氮氧化物用粒状二氧化锰吸收,以消除它们对测定的干扰。
4试剂和材料
4.1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4.2无水高氯酸镁:化学纯,粒度1~3mm。4.3无水氯化钙:化学纯,粒度2~5mm。4.4线状氧化铜(HG3--1289):分析纯,长约5mm。4.5变色硅胶工业品。
4.6氢氧化钠(GB629):化学纯。4.7硅酸铝棉,工业品。
4.8三氧化二铬(HG3一933):化学纯,粉状;或按下法由重铬酸铵或铬酸铵加热分解制成:取少量重铬酸铵或铬酸铵放在较大的蒸发皿中,微微加热,即分解成墨绿色、疏松状的三氧化二铬将其放在马弗炉中,在600士10℃下灼烧40min,然后放在空气中使其呈空气干燥状态,备用。4.9氧气(GB3863):由氧气钢瓶供给,氧气钢瓶需配有可调节流量的带减压阀的压力表。4.10涂液:磷酸(GB2091)与丙酮(GB686)以(3+7)比例混和。4.11粒状二氧化锰:用化学纯硫酸锰(HG3—1081)和化学纯高锰酸钾(GB643)按下法制备:称取25g硫酸锰(含5分子结晶水),溶于500mL蒸馏水中,另称取16.4g高锰酸钾,溶于300ml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1-12批准1995-10-01实施
GB/T 15460-
—1995
蒸馏水中,分别加热到50~60℃。然后将高锰酸钾溶液慢慢注入硫酸锰溶液中,并剧烈搅拌,再加入10mL(1+1)硫酸(GB625,化学纯)。将溶液加热到70~80℃,继续搅拌5min,停止加热,静置2~~3h。用热蒸馏水以倾泻法洗至溶液呈中性,将沉淀物移至漏斗过滤后放入干燥箱中,在150℃左右干燥,得到褐色、疏松状的二氧化锰,小心破碎和过筛,取粒度0.5~2mm的备用。4.12高锰酸银热解产物:用高锰酸钾(GB643)和硝酸银(GB670)接下法制备:称取100g化学纯高锰酸钾,溶于2L沸蒸馏水中,另取107.5g化学纯硝酸银溶于约50mL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倾入沸腾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搅拌均勾,逐渐冷却,静置过夜。将生成的具有光泽的、深紫色晶体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在6080℃下干燥4h。将晶体一点一点地放在瓷血中,在电炉上缓缓加热至骤然分解,得疏松状、银灰色产物,收集在磨口瓶中备用。注意:未分解的高锰酸银不宜大量贮存,以免受热发生爆炸。5仪器、设备
电量-重量法碳氢测定仪(简称测定仪)由氧气净化系统、燃烧装置、铂-五氧化二磷电解池、电量积,分器和吸收系统等构成。测定仪结构如图1所示。18
24/24/
图1电量-重量法碳氢测定仪示意图f9
1-氧气钢瓶;2—氧气压力表;3净化炉,4线状氧化铜,5净化管,6-变色硅胶;7…固体氢氧化钠,8一氧气流量计;9一无水高氯酸镁10一带推棒的橡皮塞,11一燃烧炉,12一燃烧舟,13一燃烧管;14一高锰酸银热解产物,15一硅酸铝棉:16—Pt-P2Os电解池(简称电解池),17—冷却水套,18—除氮U形管,19-吸水U形管;20--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21-气泡计?22-电量积分器,23--催化炉,24一气体干燥管5.1氧气净化系统
5.1.1净化炉:长约300mm,炉外径约100mm,炉膛直径约25mm的管式电炉,可加热到800士10℃,装有热电偶,数字高温表和控温装置。5.1.2净化管:长约350mm,外径约22mm的石英管或瓷管。5.1.3气体干燥管:三个,容量约150mL的玻璃管。5.1.4氧气流量计:测量范围0~150mL/min。5.2燃烧装置
5.2.1燃烧炉和催化炉:长约450mm,炉外径约100mm,炉膛直径约25mm连成-一体的二节管式炉,其中催化段长约150mm,可加热到300士10℃,燃烧段长约300mm,可加热到800士10℃。分别装有热电偶.数字高温表和控温装置。
5.2.2燃烧管:总长约650mm,一端外径约22mm,内径约19mm、长约610mm,距管口约100mm376
GB/T 15460-- 1995
处接有外径约8mm、内径约6mm,长约50mm的支管;另-端外径约7mm、内径约3mm、长约40mm的i英管(见图2)。
图2燃烧管示意图
燃烧舟:长70~77mm瓷舟。新舟使用前应在约800℃下灼烧2h。5.2.3
带推棒的橡皮塞(见图3)。
镍铬丝推棒:直径约2mm,长约700mm,-端卷成直径约10mm的圆环。翻胶帽。
硅橡胶管:内径约6mm,外径约11mm。玻璃管:外径约7mm,长约60mm。d.
橡皮塞:4号。
在橡皮塞上打---直径约6mm的孔,将玻璃管的一端穿过该孔并伸出约2mm;玻璃管的另--端通过硅橡胶管与翻胶帽紧密连接,在翻胶帽的正中穿一小孔,使镍铬丝推棒的一端通过玻璃管后由翻胶帽上的小孔穿出。
图3带推棒的橡皮塞示意图
1—镍铬丝推棒;2—翻胶帽;3.--硅橡胶管;4—橡皮塞;5—玻璃管
5.2.5镍铬丝钩:直径约2mm,长约700mm,端弯成小钩。5.2.6硅橡胶管:内径约5mm,外径约9mm。5.2.7聚氯乙烯软管:外径约8mm,内径约6mm。5.3电解池:
长约100mm,外径约8mm,内径约5mm的专用电解池(见图4),铂丝间距约0.3mm,池内表面涂有五氧化二磷。电解池外有外径约50mm,内径9~10mm,长约80mm的冷却水套。377
5.4电量积分器
GB/T 15460--1995
图4Pt—P2O电解池示意图
1-冷却水套;2一池体,3电极抽头电解电流50~700mA范围内积分线性误差小于士0.1%;配有四位数字显示器,数字显示精确到0.001 mg氢。
5.5吸收系统
5.5.1除氮U形管:如图5所示。直径约15mmU形管,内装粒状二氧化锰,装药部分高100~120mm,两端堵以硅酸铝棉。
5.5.2吸水U形管:如图5所示。直径约15mmU形管,内装无水高氯酸镁或无水氯化钙,装药部分高100~120mm。
5.5.3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2个,如图5所示,直径约15mmU形管,4/5装碱石棉,1/5装无水高氯酸镁或无水氯化钙,装药部分高100~120mm。on
图5U形管示意图
5.5.4气泡计:容量约10ml。
6测定准备
6.1净化系统各容器的充填和连接GB/T 15460—1995
6.1.净化管内充填线状氧化铜,装药部分长约280mm,两端堵以硅酸铝梯。6.1.2三个气体干燥管内按氧气流入方向依次充填变色硅胶、固体氢氧化钠和无水高氯酸镁。6.1.3按图1所示顺序将净化系统各容器连接好。6.2燃烧的充填和安装
图6燃烧管充填示意图
在燃烧管细颈端先充填约10mm长的硅酸铝棉,然后填入约100mm长的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最后再充填约10mm长的硅酸铝棉如图6所示。将带推棒的橡皮塞塞在燃烧管入口端并将燃烧管放入燃烧炉内,使装药部分的位置在催化段。6.3电解池涂液及五氧化二磷膜的生成先用外径5mm的毛刷和洗涤剂清洗电解池内壁,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最后用丙酮或无水乙醇(GB678)清洗并用热风吹于。此时,电解池两铂极间电阻应为无穷大。将电解池前端向上竖起,从前端滴入涂液。涂液沿池内壁流下,当涂液流到池体1/3处时,立即倒转电解池,使多余的涂液流出,并用滤纸拭净池口。边转动电解池,边用冷风吹至无丙酮气味。以同样方法涂液三次,但第二次使涂液流到池体的2/3处时,倒出多余涂液;第三次使涂液流到距池体尾端约10mm处时,倒出多余的涂液。
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约为80mL/min。按照图1所示,用硅橡胶管将涂液后的电解池与燃烧管细颈端口对口连接。装好电解池冷却水套,通入冷却水,将电解池两电极与电解电源引线相接。选择10V电压,启动电解,每隔3min改变电解电源极性-一次,直至电解终点。选择24V电压,启动电解,直到电解终点;改变电解电源极性,启动电解,至电解终点。如此重复4~5次,五氧化二磷膜形成完毕。6.4吸收系统各容器的充填和连接把按5.5条要求准备的吸收系统各容器按图1顺序连接好,氧气净化系统与燃烧管间以聚氯乙烯软管连接,电解池与U形管及U形管与U形管间均以硅橡胶管(5.2.6)连接。当出现下列现象时,应更换U形管中试剂:a.某次试验后,第二个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的质量增加50mg以上时,应更换第一个U形管;b.二氧化锰、无水高氯酸镁或无水氯化钙一般使用约100次应更换。6.5测定仪系统气密性检查
将仪器按图1所示连接好。将所有U形管旋塞旋开,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约80mL/min。然后关闭靠近气泡计处U形管旋塞,此时若氧气流量降至20mL/min以下,表明整个系统气密。注意,检查气密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U形管旋塞因系统内压力过大而弹开。6.6检验测定仪的可靠性
为了检查测定仪是否可靠,可称取0.070~0.075g标准煤样,精确至0.0002g,进行碳、氢测定。如果实测的碳、氢值与标准值的差值不超过标准煤样规定的不确定度,并且无系统偏差,表明测定仪可用,否则需查明原因并纠正后才能进行正式测定。379
7测定步骤
GB/T 15460--1995
7.1选定电解电源极性(每天应互换1次),通入氧气并将流量调节约为80mL/min,接通冷却水,通电升温。
7.2升温同时,接上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和气泡计,使氧气流量保持约80mL/min,接下电解键,电解至终点。然后,每隔2~3min按一次电解键。10min后取下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关闭所有U形管旋塞,在天平旁放置10min左右,称量。然后再与系统相连,重复上述试验,直到两个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质量变化不超过0.0005g为止。7.3将燃烧炉、净化炉和催化炉温度控制在指定温度。将煤样以转瓶法混和均匀,在预先灼烧过的燃烧舟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0.070~~0.075g,精确至0.0002g,并均匀铺平。在煤样上盖一层三氧化二铬。如不立即测定,可把燃烧舟暂存入不带于燥剂的容器中。7.4接上已恒重的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保持氧气流量约80mL/min,启动电解至电解终点。打开带有镍铬丝推棒的橡皮塞。迅速将燃烧舟放入燃烧管入口端,塞上带推棒的橡皮塞,将氢积分值和时间计数清零。用推棒推动燃烧舟,使其一半进入燃烧炉口。煤样燃烧后(一般30s),按电解键,当煤样燃烧平稳,将全舟推入炉口,停留2min左右,再将燃烧舟推入高温带并立即拉回推棒(不要让推棒红热部分拉到近橡皮塞处,以免使橡皮塞过热分解)。7.5约10min后(电解达到终点,否则需适当延长时间),取下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关闭其旋塞,在天平旁放置约10min后称量;记录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毫克数。打开带推棒的橡皮塞,用镍铬丝钩取出燃烧舟,塞上带推棒的橡皮塞。7.6空白值的测定
7.6.1氢空白值的测定可与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的恒重试验同时进行,也可在碳氢测定之后进行。7.6.2在燃烧炉、净化炉和催化炉达到指定温度后,保持氧气流量约为80mL/min,将电解池电解到终点。在一个预先灼烧过的燃烧舟中加入三氧化二铬(数量与7.3煤样分析时相当),打开带推棒的橡皮塞,放入燃烧舟,塞紧橡皮塞。将氢积分值和时间计数清零。用推棒直接将燃烧舟推到高温带,立即拉回推棒。9min后按下电解键,到达电解终点后,记录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毫克数。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相邻两次空白值相差不超过0.050mg,取这两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当天氢的空白值。8结果计算bzxZ.net
碳含量(Cad)(%)和氢含量(Ha)(%)按式(1)、(2)计算:0. 272 9 ml×100
Cad 9
Ha = m oo × 100 - 0. 111 9M.am × 1000
煤样质量,g;
式中: m---
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的增量,g;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值,mg;
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空白值,mg;~将二氧化碳折算成碳的因数;
将水折算成氢的因数;
空气干燥煤样水分,%。
当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大于2%时,则0. 272 9m1 × 100 - 0. 272 9(CO,)adCad
式中:(CO,)ad
9精密度
GB/T15460-1995
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的含量(按GB218测定),%碳、氢测定的精密度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项
附加说明:
重复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项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起草并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鲍世齐、贾延。再现性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 GB/T29790-2020 即时检验 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6174-2023 厨房纸巾
- GB/T21078.1-2023 金融服务 个人识别码管理与安全 第1部分:基于卡系统的PIN基本原则和要求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5009.43-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31138-2022 加氢机
- GB/T42001-2022 高压输变电工程外绝缘放电电压海拔校正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