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4 09:33:24
  • GB/T12113-1996
  • 已作废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2113-1996

  • 标准名称: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发布日期:

    1996-08-01
  • 实施日期:

    1990-07-01
  • 作废日期:

    2004-08-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705.86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电学、磁学、电和磁的测量>>17.220.20电和磁量值的测量
  • 中标分类号:

    电工>>电工综合>>K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1-14043
  • 页数:

    28页
  • 标准价格:

    15.0 元
  • 出版日期:

    2004-04-09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为下述电流规定测量方法:——可能流过人体的交、直流电流;——可能流过保护导体的电流。本标准适用于GB/T12501《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所定义的各类设备。 GB/T 12113-1996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 GB/T12113-1996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GB/T12113--1996
本标准等同采用IEC990:1990≤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技术报告。本标准是修订原国标GB12113—89《接触电流和接地线电流的测量》(等效采用IEC990技术报告草案),题目改为《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本标准是为了协调各设备委员会在制定或修订“漏电流”测量方法而制定的推荐性标准,其中包括制定该标准的缘由和目的,以及不同测量方法的依据。因此,等同采用IEC990对执行各设备安全标准,制定相应的漏电流测量方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原GB12113是在IEC990技术报告(草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作了部分删除和修改。为了保进国际贸易与交流,参加国际安全质量认证,与国际标准协调一致,本标准等同采用1990年出版的IEC990。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12113-89标准。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J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兰芬。
GB/T12113—1996
IECi
1)IEC有关技术问题上的正式决议或协议,是由那些特别关心这些问题的国家委员会参加的技术委员会所制定的,而且尽可能表达国际上一·致的看法。2)这些决议或协议以建议的形式供国际上使用,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委员会所接受。并尽可能地表达所涉及的问题在国际上的一致意见。3)为了促进国际上的一致,IEC表达了这样一个意向:所有国家委员会在本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各自的国家标准中采用IEC建议的文本。IEC文本与相应国家标准之间的任何差异应在后者明确指出。
本报告由第74技术委员会“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和通信设备)的安全”起草。根据IEC104导则,本报告属于基础安全出版物。本报告的文本基于下列文件:
六月法则
74(CO)82
表决报告
74(cO)98
所有通过此报告的表决的信息可以在表中的表决报告中找到。附录 A、附录 B、附录 C是标准的附录。附录 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和附录 J是提示的附录。937
GB/T12113—1996
本报告试图成为设备委员会在制定或修订“漏电流”测量标准的测试要求时的导则,尽管“漏电流”这个术语基于下面所述的理由而不使用。1983年IEC的TC74被指定就下面研究范围担负安全指导职能,这个报告是担负这种职能的研究成果。
测量漏电流的方法
它包括对不同类型设备的有关“漏电流”的所有方面,包括在正常条件和某些故障条件下的有关生理效应和安装场合的电流测量方法。背素
本报告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制定通常被称之为“漏电流”的标准测量方法,以协调不同设备委员会制定的测量要求。
本报告中的“漏电流”的测量方法是对IEC479和其他出版物(包括对早期测量方法的叙述)进行研究而产生的。
初步结论
第一,从对“漏电流”效应的研究中得出两个相关的结论:一就安全雨言,主要考虑可能流过人体的有害电流(该电流不一定等于流过保护导体的电流);一电流对人体的效应比早期标准中所假设的几种要考虑的效应更复杂,对确定连续波形情况下的安全限值,最为重要的效应为以下几种:·感知;
·反应;
·摆脱;
·电灼伤。
这四种人体效应中任一种都具有唯一的阅值,但其中的某些阅值随频率变化的差异是很大的。第二,根据其不同的测量方法对两种电流定义如下:1型电流(typelcurrent):在正常条件或单一的故障条件下,当人体接触连接到不同电源系统的接地或不接地的1类或1类设备时流过人体的电流,2型电流(type2 current):在正常条件下流过1类设备的保护导体的电流。第三,已做出的结论是术语“漏电流”已用于表达若干不同的概念,(如1型电流和2型电流,绝缘特性等),因此在本报告中,不使用术语漏电流”。而将流过人体的电流(1型电流)称为:接触电流
将流过保护导体的电流(2型电流)称为:保护导体电流
接触电流仅在人体(或等效电路)作为电流通路时才存在。接触电流的测量
过去,各种设备标准采用两种传统的技术测量“漏电流”,无论是测量保护导体中的实际电流,还是采用简单的电阻-电容网络,都是把漏电流定义为流过电阻的电流。本报告采用更有代表性的人体模型,给出上面提到的关于电流的四种人体效应的测量方法。此人体模型是针对最普遍情况下,一般意义上的电击而选择的,考虑到电流通路和接触条件,使用正常条件下几乎完全是从手到手、或手到脚接触的人体模型。对较小区域的接触(例如一个手指接触),938
GB/T 12113---1996
选用其他不同的模型可能比较合适,这样的模型正在考虑中。在四种效应中,感知、反应和摆脱与接触电流蜂值有关,并且随频率变化而不同。由于测量有效值(r.m。s)最为方便,因此习惯上将电击作为正弦波形来处理。而本报告推荐采用峰蜂值测量方法,它更适合非正弦波形,但也同样适合于正弦波形。对测量感知、反应和摆脱电流所规定的网络是具有频率响应特性的网络,这种加权网络可以对工频下的单一限值进行规定并作为基准。然而,电灼伤与接触电流的有效值有关,而与频率无关。对可能发生电灼伤的设备(见7.2),需要分别进行两种不同的测量,即对电击是测量电流的峰值,对电灼伤是测量电流的有效值。每一设备委员会应决定哪种生理效应能接受而哪一种不能接受,并由此而规定电流的限值,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设备委员会,可以本报告为基础,采用简化的方法。在附录D(标准的附录)中提供了依据各个IEC设备委员会早期工作拟定的若干限值的实例。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
在某些情况下,要求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量「类设备的保护导体电流,包括:选择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情况;符合IEC364-7-707的第471.3.3条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保护导体电流通过在设备保护导体中申联个内阻可忽略不计的安培表来进行测量。
第8章给出了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相关文件的书目在附录J(提示的附录)中给出。939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Methods of measurement of
touch-current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current1.1本标准为下述电流规定测量方法:可能流过人体的交、直流电流;可能流过保护导体的电流。
GB/T 12113—1996
idt IEC 990:1990
代替GB12113--89
对接触电流所推荐的测量方法是基于流经人体的电流可能引起的效应,本标准不包括特定限值的规定或说明,选择限值的有关要求见GB/T13870.1《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第一部分:适用部分》。1.2本标准适用于GB/T12501《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所定义的各类设备。1.3本标准中的测量方法不适用于:持续时间小于1s的接触电流;
在GB9706.1《医用电子设备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中规定的患者能承受的电流;频率低于15Hz的交流电流;
含直流分量的交流电流,单网络应用中对交流和直流复合效应的综合特征尚待研究;超过所选择的那些电灼伤限值的电流。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推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推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1918—89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般要求(eqvIEC309--1:1988)GB11919--89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插销和插套尺寸互换性的要求(eqvIEC309-—2:1989)
GB/T12501-90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neqIEC536:1976)GB/T13870.1--92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第一部分:通用部分(neqIEC479:1984)GB14821.1--93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击防护(eqvIEC364-4-41:1982)IEC50(604):1987国际电工词典(IEV)第604章,发电、输电和配电:运行IEC364-7-707:1984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707章:数据处理设备用装置的接地要求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接触电流touch-current
流入图3、图4和图5所示的网络中的电流,这些网络表示人体的阻抗。3.2保护导体电流
t protective conductor current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8-22批准9.10
1997-07-01实施
GB/T12113—1996
用内阻可忽略不计的电流表测得的保护导体中的电流(见第8章)。3.3设备equipment
采用有关设备标准中的定义,如果在有关设备标准中未给出定义,厕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3.4可(被)握紧的零部件grippablepart指设备的这样一种零部件,当它传导出去的电流通过人手时,足以使肌肉收缩而握住这个零部件而不能摆脱。能用整个手握紧的零部件可认为就是可握紧的零部件而无需进一步验证,见附录H(提示的附录)。
3.5电灼伤electric burnbZxz.net
电灼伤是由于电流流过或穿过人体表皮而引起的皮肤或器官的灼伤(见IEV604-04-18)。4测试场地
4.1测试场地的环境
测试场地的环境要求应按照相应的设备标准中的规定。当规定的电流限值小于0.1mA峰值时或者设备具有可能被高频信号激励的较大的屏蔽层时,应按附录B(标准的录)的要求使用导电板。4.2接地中性导体
预定连接到中性导体直接接地的电源(如TT或TN配电系统)的设备应在中线与地之间电位差最小的情况下来进行测试。
被测设备用的保护导体与接地中性导体之间的电位差应小于1%线电压(见图1中的实例)。建筑物电气
装贸变压器
线电压
与电激的连接点
直接供电的接地中性导体
小于1%线电压
测试场地可以使用现场隔离变压器以满足这个要求(见图2中的T2)。隔高变压摄
建筑物电气
装置变压器
小于1%线电压
设备与电源的连接点
带有离变压器的接地中性导体
被测设备
被敲测设备
5测量设备
5.1测量网络的选择
GB/T12113—1996
测量应采用图3、图4和图5中的某一网络进行。注:对于这兰个网络的进一步的解释见附录E和附录F。Ao
测量端子
注:U,也可用图4和图5的网络测量。C
接触电流(末加权)一
图3未加权的接触电流的测量网络U
加权接触电流(惠知电流/反应电流)二C
测端子
150002
10kn±0.1%
(有效值)
加权接触电流(感知电流/反应电流)的测量网络图4
加权接触电流(摆脱电流)
注:在特定条件下(见5.1.2)使用这个网络。0.22μF
10ko±0.1%
0.0062μF
0.0091μF
(峰值)
(峰值)
图5加权接触电流(摆脱电流)的测量网络5.1.1感知电流和反应电流(a.c.)应使用图 4的网络。
5.1.2摆脱电流(a.c.)
仅当考虑到人体丧失摆脱能力的情况,例如当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时,应使用图5的网络:存在的电流是交流,而且在50~60Hz情况下,限值大于2.8mA的交流峰值;a)
设备有一个可握紧的零部件;
可以预料到当电流通过手和胳膊时很难从可握紧的零部件上摆脱(详细的说明见附录E3)。其他情况应使用图4的网络。
5.1.3电灼伤(a.c.)
GB/T 12113-1996
可采用三个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网络。5.1.4无纹波直流
除设备标准另有规定外,可采用三个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网络。无纹波直流系指纹波峰-蜂值小于10%的直流。
5.2测量装置
图3、图4或图5中测量Ui、U:或U,所使用的装置应为能够满足下列要求的电压测量仪:用来测量直流的,应能读出直流值。用来测量有效值的,应能读出有效值。用来测量峰值的,应能读出蜂值:
一测量误差应不大于2%;
——一具有不小于1M的输人阻抗;-—测量交流时,具有不大于200pF的输入电容;一测量交流时,具有从15Hz~1MHz的频率范围。当涉及更高频率时,应具有更大的频率范围;具有浮动或差动输人,其在1MHz以内的共模抑制至少为40dB。5.3测量电极
5.3.1除非设备标准中另有规定,测量电极应是:a)测量夹,或
b)10cm×20cm的金属箔。
5.3.2测量电极应连接到测量网络的测量端子A和B上。5.4配置
被试设备应按最大限度的配置完全组装好,并做好使用准备。还要按照制造方对单台设备的规定连接上适用的外部信号电压。
为了测到电流的最大值,在测量期间,应按制造方规定的操作和安装规范连接或断开设备的部件来改变配置。
5.5测量期间配电系统的连接
5.5.1一般要求
设备应根据适用的情况,按照5.5.2、5.5.3或5.5.4中的任意一条进行测试。设备委员会应考虑到制造厂所确认的设备在其实际使用中要连接的配电系统(TN、TT、IT配电系统)。
当被试设备由制造广规定只能在某些配电系统中使用时,设备只能在与这些系统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仅连接到TN或TT配电系统的设备应符合5.5.2的要求。连接到IT配电系统的设备应符合5.5.3的要求,并且也可以连到TN或TT配电系统上。图6~图14的电源变压器T可以是建筑物电气装置变压器,也可以是如4.2所要求的现场摇离变压器。
对于I类设备,图6~图14中的保护导体是可省略的。943
GB/T12113-1996
与电源的连接点
P(极性)
N(中性导体故障)
E(地导体故障)
测量网络
图6接到星形TN或TT系统的单相设备的试验配置与电源的连接点
P(极性)
L(相导体故障)
N(中性导体故障)
E(地导体故障)
测量网络
注;中心抽头绕组可以是三角形配电系统的一个相。N
测量网络
测量网络
图7接到中心抽头接地的TN或TT系统的单相设备的试验配置与电源的连接点
L(相导体故障)
E(地导体故障)
测量网络
图 8接到星形 TT 或 TN系统的相间的单相设备的试验配置944
测量两露
相导体接地选择器
GB/T 12113-1996
与电源的连接点
P(极性)
N(中性导体故)
E(地导体故障)
测量网络
注:对于配电系统的故障,应规定1k的电阻器。图9接到星形IT系统的单相设备的试验配置与电源的连接点
L(相导体故障)
相导体接地选择器
注:对于配电系统的故障,应规定1k的电阻器,E(地导体故障)
测量网络
图10接到星形IT系统的相间的单相设备的试验配置测量网络
测量网络
GB/T 12113-1996
与电源的连接点
L(相导体故磷)
N(中性导体故障)
E(地导体故障)
测量网络
图11接到星形TN或TT系统的三相设备的试验配置与电源的连接点
L(相导体故障)1
相导体接地选择器
注:对于配电系统的故障,应规定1kn的电阻器N(中性导体故障)
E(地导体故障)
测量网络
图12接到星形IT系统的三相设备的试验配置9.46
测量网络
测量网络
相导体接地选择器
GB/T 12113--1996
与电源的连接点
L(相导体故障)
E(地导体故障)
测量网络
图13接到未接地的三角形配电系统的设备的试验配置与电源的连接点
L(相导体故障)
中心抽头对地选择器
E(地导体故障)
测量网络
测量网络
测量网络
注:如果设备同时有三相负载和中心接地单相负载,而且接地的绕组(侧)已经确定,则开关G应停留在已确定的接地侧的位置上。
图14接到中心接地的三角形配电系统的三相设备的试验配置5.5.2仅使用TN或TT星形配电系统的设备三相设备应连接到带有接地中性导体的三相星形配电系统上。单相设备应连接到中性导体接地的配电系统的相导体和中性导体之间,或者如果制造厂规定了工作的方式,则也可连接在中心接地的三相星形配电系统的任何两相线之间(见图6、图8和图11)。5.5.3使用IT配电系统(包括无接地导体的三角形配电系统)的设备三相设备应连接到相应的三相IT电源系统。单相设备应连接在相导体和中性导体之间,或者如果制造厂规定了工作的方式,则也可连接在任何两相线之间(见图9、图10、图12和图13)。5.5.4使用单相中心接地的电源系统或中心接地的三角形电源系统的设备单相设备应连接到中心接地的电源系统上(见图7和图14)。三相设备应连接到相应的三角形电源系统上(见图14)。94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