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子行业标准(SJ) >>
- SJ 20115.11-1992 机载雷达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霉菌试验

【电子行业标准(SJ)】 机载雷达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霉菌试验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5 07:10:28
- SJ20115.11-1992
- 现行
标准号:
SJ 20115.11-1992
标准名称:
机载雷达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霉菌试验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2-11-19 -
实施日期:
1993-05-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83.39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机载雷达的霉菌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机载雷达的霉菌试验.本标准适用于当雷达暴露在有利于霉菌生产的环境(即高湿、温暖并存在无机盐的条件下)时,鉴定其长霉程度或对性能影响。对具有代表性的器件、组合件或典型分机作该项试验,整机通常不工作。本规范用于评定机载雷达及其组成材料的抗霉能力。 SJ 20115.11-1992 机载雷达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霉菌试验 SJ20115.11-1992

部分标准内容: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机载雷达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霉菌试验
SJ20115.11-92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 methods for aircraft radar,Fungus test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机载雷达的霉菌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机载雷达的霉菌试验。本标准适用于当雷达暴露在有利于避菌生长的环境(即高湿、温暖并存在无机盐的条件下)时,鉴定其长霉程度或对性能影响。对具有代表性的元器件、组合件或典型分机作该项试验,整机通常不工作。1.3应用指南
本规范用于评定机载雷达及其组成材料的抗霉能力。2引用文件
GJB150.1~150.20—86
SJ20115.192
3术语
本章无条文。
4一般要求
本章无条文。
5详细要求
5.1试验条件
5.1.1试验周期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机载雷达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若试验样品仅作外观检查时,试验周期为28d,若试验样品需进行性能测试时,试验周期为84d。
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1992-11-19发布1993-05-01实施
5.1.2试验温度与湿度
SJ20115.11-92
试验在温湿度交变循环条件下进行。每24h循环一次,前20h保持温度30士1℃、相对湿度95士5%,在以后的4h中,保持温度25士1℃、相对湿度95+%,最少2h,用于温湿度变化的时间最长为2h,变化期间温度保持在24~31℃之间,相对湿度不得低于90%。5.1.3试验菌种
5.1.3.1试验用菌种见表1。
表1试验菌种
茵种名称
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
黄曲爵(Aspergillusflavus)
杂曲筹(Aspergillusversicolor)绳状青霉(Penicilliumfuniculosum)球毛壳莓(Chaetcmiumglobosum)注:菌种编号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的菌种编号菌种编号
3·3928
3·3950
3·3885
3·3875
3·4254
5.1.3.2根据试验样品的需要,除上述五种菌种外,可增加业经证实对雷达产生腐蚀的菌种,但必须在试验记录中作详细记录说明。5.1.3.3试验前应对试验用菌逐株进行检验,不得使用不纯、变异、超过培养或保存时间的菌株。
5.1.4试验箱(室)
5.1.4.1本试验应在特定的霉菌试验箱(室)内进行。5.1.4.2需菌试验箱(室)应满足5.1.2条的要求,并应设有通气孔、换气装置及其它辅助设备。换气期间,箱(室)内温度不得低于24℃,相对湿度不得低于80%。5.1.4.3藓菌试验箱(室)工作空间的风速,应能控制在0.5~2m/s之间。5.1.4.4、霉菌试验箱(室)的构造,应能避免冷凝水滴落在试验样品上。5.1.4.5霉菌试验箱(室)内用水为蒸增水,其电阻率不低于5000·m,不得把蒸汽直接导入箱(室)内使用。
5.1.4.6不得将试验设备的锈蚀物质或其它污染物带到试验样品上。5.2试验程序
本试验必须由掌握微生物操作技术人员进行。5.2.1试验准备
5.2.1.1试剂要求
试验用化学试剂不得低于三级纯度。5.2.1.2孢子悬浮液的准备
5.2.1.2.1本试验5.1.3条的规定并在培养基L见附录A(补充件)上培养14~21d的菌种。5.2.1.2.2制备单一菌种的孢子悬浮液,其方法是在菌株上倾入无菌水[见附录B(补充件)7溶液10mL,用玻璃棒轻轻地刮菌集表面,然后将含孢子的液体注入容积为125mL有盖子的锥形烧瓶中,该瓶中应含有45mL无菌水和50~75粒直径为5mm的玻璃球。5.2.1.2.3摇动烧瓶,使孢子充分分散后,将悬浮液用6mm厚的玻璃纤维层的玻璃漏斗过滤,以去掉菌丝体和琼脂块。
SJ20115.1192
5.2.1.2.4用离心机分离孢子悬浮液,抛弃上层清液,然后在沉淀的孢子中加入无菌水50mL,再次悬浮和离心重复三次。5.2.1.2.5用无机盐溶液见附录C(补充件)稀释最后沉淀的孢子,即成单一菌种孢子悬浮液,用计数器测定其孢子的含量,每毫升孢子悬浮液应有10×105士2×105个孢子数。5.2.1.2.6将各单一菌种孢子悬浮液以等体积相混合,制成混合孢子悬浮液。5.2.1.2.7孢子悬浮液必须当天使用。5.2.1.3孢子活力检验
5.2.1.3.1在制成混合孢子悬浮液前,将各单一菌种孢子悬浮液0.2~0.3mL分别均匀地接种在马铃薯培养基[见附录A(补充件)的第A.1条]的平板上。5.2.1.3.2将接种的培养基平板置于2431℃的条件下培养7~10d。5.2.1.3.3检查菌种生长情况,任一菌种在培养基平板上均匀生长正常,否则,用该混合孢子悬浮液进行的试验无效。
5.2.1.4对照样品的制备
5.2.1.4.1对照样品用于检验霉菌试验箱(室)工作空间内的环境条件。5.2.1.4.2对照样品的基质为纯棉布条。5.2.1.4.3
浸溃溶液组成如下:
甘油(CH,OH·CHOH·CH,OH)
(KH,PO)
磷酸二氢钾
硝酸铵
硫酸镁
酵母膏
蒸馏水
(NHNO)
(MgSO,7H,0)
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调pH值至5.3。10.0g
加至100mL
5.2.1.4.4将棉布条浸入浸渍溶液中,浸透后取出悬挂晾干,用纸包封、高压蒸汽灭菌用。5.2.1.4.5对照样品在每次试验中不得少于3件,其长度应与试验样品高度相同。5.2.1.5试验样品数量
材料、元器件一般不少于3件,组合件及典型分机,具体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5.2.2预处理
试验样品一般不应进行任何清洁处理,如果产品规范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清洁处理时,应增加试验样品,以作对比。试验样品清洁处理应在喷孢子悬浮液前的72h完成,清洁时必须避免污染试验样品表面。
本试验不得采用经过盐,沙尘等试验的样品。5.2.3初始检测
5.2.3.1试验样品在受试前要进行外观检查,特别注意污染面积缺陷及存在任何其它有助于霉菌生长的状况,并作详细记录。5.2.3.2需要进行性能测试的试验样品,应按有关产品规范规定进行测试,并记录原始数据。5.2.4试验
5.2.4.1试验样品置放在霉菌试验箱(室)的样品架上,试验样品与样品架的接触面应尽量小,样品周围的空气应保持自由循环。5.2.4.2将对照样品垂直地放置在接近试验样品处,但不得与试验样品接触。SJ20115.11—92
5.2.4.3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在5.1.2条规定的条件下预处理4h方可接种。5.2.4.4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同时接种,用喷嘴孔径不大于0.5mm的喷雾器,将5.2.1.2条规定的混合孢子悬浮液均匀地喷洒于样品全部暴露的内外表面。5.2.4.5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接种后,在试验(室)内保持5.1.2条规定的条件下培养7d,检查对照样品的长赛情况,其表面霉菌覆盖面积最少应为90%,否则无效,若对照样品表面长霉情况符合要求时,从接种之日起计算试验时间。5.2.4.6试验期间,试验箱(室)内每7d换气一次,换气时间在温湿度循环交变时为宜:换气期间的温湿度应符合5.1.4.2条规定,换气总量为试验箱(室)容积的1/5(如果没有自动换气装置,应打开试验箱(室)门约2min)。5.2.5最后检测
5.2.5.1试验结束时,立即检查试验样品表面霉菌生长情况,以目测为主,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5.2.5.2检查试验样品时,应记录每菌生长部位、复盖面积、颜色、生长形式、生长密度和生长厚度,必要时可拍摄照片,霉菌试验结果按表2条件评级,表2·每菌试验评级表
长霉程度
不长群
微量长霖
轻微长霉
中等长霉
严重长群
未见每菌生长
菌生长情况
霉菌生长和繁殖稀少或局限,基质长较少或被抑制,几平未发现化学、物理结构的变化。舞菌的菌落断续蔓延或松散分布于基质表面,中量程度的繁殖。
霉菌较大量地生长和紫殖,基质表面呈化学、物理结构的变化。
霉菌大量生长紫殖,基质被分解或迅速劣化变质。5.2.5.3试验结束时,试验样品表面允许有非试验用菌的生长,其生长情况应参与试验结果的评定。
5.2.5.4试验样品经外观检查后,按有关产品规范的规定进行性能测试,并将其结果与5.2.3.1条和5.2.3.2条的原始数据作以比较分析。5.2.5.5试验样品应分批从每菌试验箱(室内取出检查,当天检查完毕。当天未检查的样品应仍置人箱(室)内,其相对湿度不得低于70%。5.3试验中断与故障处理
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箱(室)因故产生异常而中断试验时,应分析故障原因记录试验报告,并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5.3.1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前7d,试验则应重新进行。5.3.2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7d以后,试验则按下列规定处理。5.3.2.1试验箱(室)内的温度升高时,产生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温度升到40℃以上;
b.温度超过31C达4h以上;
SJ20115.11—92
c.对照样品上的赛菌因超温而产生衰退现象。此外,遇有温度短时偏高的情况,应及时恢复试验条件,继续试验,必要时应延长试验时间,以补充正常试验的试验周期。5.3.2.2试验箱(室)内的试验温度降低,相对湿度仍能符合标准时,对照样品上生长的霉菌有衰退现象,可恢复试验条件继续试验,延长试验时间,补充正常试验的试验周期。5.3.2.3试验箱(室)内的湿度降低时产生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a.相对湿度降低到50%以下;
b.相对湿度降低到70%以下已达4h以上;c,对照样品上的霉菌因相对湿度降低而产生衰退现象。此外,遇有相对湿度稍有偏低的情况,应及时恢复试验条件,继续试验,必要时应延长试验时间,以补充正常试验的试验周期。5.4合格判定
合格判定由有关产品规范规定。5.5引用本标准时应规定的细则:a.
预处理:
初始检测的项目和要求;
试验周期;
样品的试验状态,对样品清洁处理的要求;是否进行性能测试,如需测试则应给出测试项目。测试时间等有关内容:最后检测的项目和要求;
合格判定的规定和判据;
其它。
A1马铃薯培养基:
马铃薯
葡萄糖
蒸馏水
SJ20115.11—92
附录A
培养霉菌菌种用的培养基
(补充件)
灭菌压力为0.11mPa(1.1kgf/cm*)历时2025min。A2滤纸一无机盐琼脂培养基
硝酸铵
磷酸二氢钾
硫酸镁
氯化钾
硫酸亚铁
蒸馏水bzxz.net
(NHNO,)
(MgSO, 7H,O)
(FeSO,:7H,0)
灭菌压力为0.11mPa(1.1kgf/cm)历时30min。200g
15~20g
1000mL
15~20g
1000ml
方法:培养基经灭菌制成斜面,将滤纸剪成与斜面大小相等的形状,并经同样灭菌,在无菌的情况下,用灼烧灭菌过的锻子换取滤纸条,平贴在培养基斜面上即成。A3
查氏培养基
硝酸钠
磷酸氢二钾
硫酸镁
氯化钾
硫酸亚铁
蒸馏水
(K,HPO,)
(MgSO,·7H,O)
(FeSO,·7H,O)
灭菌压力为0.1lmPa(1.1kgf/cm)历时30min。注:球毛壳菌用滤纸一无机盐琼脂培养基为好。3.0g
15~20g
1000mL
SJ20115.11-92
附录B
无菌水的制备
(补充件)
蒸馏水中加入0.25%吐温80(聚羟基已烯油酸山梨醇酐)或吐温60(聚羟基已烯硬脂酸山梨醇酐)经0.11mPa(1.1kgf/cm)压力灭菌30min,灭菌即成。附录C
无机盐溶液制备
(补充件)
磷酸二氢钾
磷酸氢二钾
硫酸镁
硝酸铵
氯化钠
硫酸亚铁
硫酸锌
硫酸锰
蒸馏水
(KH,PO,)
(K,HPO)
(MgSO,·7H,0)
(NHNO,)
(NaCI)
(FeSO,·7H,O)
(ZnSO,·7H,O)
(MnSO,7HO)
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在6.0~6.5之间。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科技质量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780厂、781厂、782厂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彩娴。
计划项目代号:J43010。
1000mL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机载雷达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霉菌试验
SJ20115.11-92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 methods for aircraft radar,Fungus test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机载雷达的霉菌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机载雷达的霉菌试验。本标准适用于当雷达暴露在有利于避菌生长的环境(即高湿、温暖并存在无机盐的条件下)时,鉴定其长霉程度或对性能影响。对具有代表性的元器件、组合件或典型分机作该项试验,整机通常不工作。1.3应用指南
本规范用于评定机载雷达及其组成材料的抗霉能力。2引用文件
GJB150.1~150.20—86
SJ20115.192
3术语
本章无条文。
4一般要求
本章无条文。
5详细要求
5.1试验条件
5.1.1试验周期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机载雷达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若试验样品仅作外观检查时,试验周期为28d,若试验样品需进行性能测试时,试验周期为84d。
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1992-11-19发布1993-05-01实施
5.1.2试验温度与湿度
SJ20115.11-92
试验在温湿度交变循环条件下进行。每24h循环一次,前20h保持温度30士1℃、相对湿度95士5%,在以后的4h中,保持温度25士1℃、相对湿度95+%,最少2h,用于温湿度变化的时间最长为2h,变化期间温度保持在24~31℃之间,相对湿度不得低于90%。5.1.3试验菌种
5.1.3.1试验用菌种见表1。
表1试验菌种
茵种名称
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
黄曲爵(Aspergillusflavus)
杂曲筹(Aspergillusversicolor)绳状青霉(Penicilliumfuniculosum)球毛壳莓(Chaetcmiumglobosum)注:菌种编号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的菌种编号菌种编号
3·3928
3·3950
3·3885
3·3875
3·4254
5.1.3.2根据试验样品的需要,除上述五种菌种外,可增加业经证实对雷达产生腐蚀的菌种,但必须在试验记录中作详细记录说明。5.1.3.3试验前应对试验用菌逐株进行检验,不得使用不纯、变异、超过培养或保存时间的菌株。
5.1.4试验箱(室)
5.1.4.1本试验应在特定的霉菌试验箱(室)内进行。5.1.4.2需菌试验箱(室)应满足5.1.2条的要求,并应设有通气孔、换气装置及其它辅助设备。换气期间,箱(室)内温度不得低于24℃,相对湿度不得低于80%。5.1.4.3藓菌试验箱(室)工作空间的风速,应能控制在0.5~2m/s之间。5.1.4.4、霉菌试验箱(室)的构造,应能避免冷凝水滴落在试验样品上。5.1.4.5霉菌试验箱(室)内用水为蒸增水,其电阻率不低于5000·m,不得把蒸汽直接导入箱(室)内使用。
5.1.4.6不得将试验设备的锈蚀物质或其它污染物带到试验样品上。5.2试验程序
本试验必须由掌握微生物操作技术人员进行。5.2.1试验准备
5.2.1.1试剂要求
试验用化学试剂不得低于三级纯度。5.2.1.2孢子悬浮液的准备
5.2.1.2.1本试验5.1.3条的规定并在培养基L见附录A(补充件)上培养14~21d的菌种。5.2.1.2.2制备单一菌种的孢子悬浮液,其方法是在菌株上倾入无菌水[见附录B(补充件)7溶液10mL,用玻璃棒轻轻地刮菌集表面,然后将含孢子的液体注入容积为125mL有盖子的锥形烧瓶中,该瓶中应含有45mL无菌水和50~75粒直径为5mm的玻璃球。5.2.1.2.3摇动烧瓶,使孢子充分分散后,将悬浮液用6mm厚的玻璃纤维层的玻璃漏斗过滤,以去掉菌丝体和琼脂块。
SJ20115.1192
5.2.1.2.4用离心机分离孢子悬浮液,抛弃上层清液,然后在沉淀的孢子中加入无菌水50mL,再次悬浮和离心重复三次。5.2.1.2.5用无机盐溶液见附录C(补充件)稀释最后沉淀的孢子,即成单一菌种孢子悬浮液,用计数器测定其孢子的含量,每毫升孢子悬浮液应有10×105士2×105个孢子数。5.2.1.2.6将各单一菌种孢子悬浮液以等体积相混合,制成混合孢子悬浮液。5.2.1.2.7孢子悬浮液必须当天使用。5.2.1.3孢子活力检验
5.2.1.3.1在制成混合孢子悬浮液前,将各单一菌种孢子悬浮液0.2~0.3mL分别均匀地接种在马铃薯培养基[见附录A(补充件)的第A.1条]的平板上。5.2.1.3.2将接种的培养基平板置于2431℃的条件下培养7~10d。5.2.1.3.3检查菌种生长情况,任一菌种在培养基平板上均匀生长正常,否则,用该混合孢子悬浮液进行的试验无效。
5.2.1.4对照样品的制备
5.2.1.4.1对照样品用于检验霉菌试验箱(室)工作空间内的环境条件。5.2.1.4.2对照样品的基质为纯棉布条。5.2.1.4.3
浸溃溶液组成如下:
甘油(CH,OH·CHOH·CH,OH)
(KH,PO)
磷酸二氢钾
硝酸铵
硫酸镁
酵母膏
蒸馏水
(NHNO)
(MgSO,7H,0)
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调pH值至5.3。10.0g
加至100mL
5.2.1.4.4将棉布条浸入浸渍溶液中,浸透后取出悬挂晾干,用纸包封、高压蒸汽灭菌用。5.2.1.4.5对照样品在每次试验中不得少于3件,其长度应与试验样品高度相同。5.2.1.5试验样品数量
材料、元器件一般不少于3件,组合件及典型分机,具体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5.2.2预处理
试验样品一般不应进行任何清洁处理,如果产品规范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清洁处理时,应增加试验样品,以作对比。试验样品清洁处理应在喷孢子悬浮液前的72h完成,清洁时必须避免污染试验样品表面。
本试验不得采用经过盐,沙尘等试验的样品。5.2.3初始检测
5.2.3.1试验样品在受试前要进行外观检查,特别注意污染面积缺陷及存在任何其它有助于霉菌生长的状况,并作详细记录。5.2.3.2需要进行性能测试的试验样品,应按有关产品规范规定进行测试,并记录原始数据。5.2.4试验
5.2.4.1试验样品置放在霉菌试验箱(室)的样品架上,试验样品与样品架的接触面应尽量小,样品周围的空气应保持自由循环。5.2.4.2将对照样品垂直地放置在接近试验样品处,但不得与试验样品接触。SJ20115.11—92
5.2.4.3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在5.1.2条规定的条件下预处理4h方可接种。5.2.4.4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同时接种,用喷嘴孔径不大于0.5mm的喷雾器,将5.2.1.2条规定的混合孢子悬浮液均匀地喷洒于样品全部暴露的内外表面。5.2.4.5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接种后,在试验(室)内保持5.1.2条规定的条件下培养7d,检查对照样品的长赛情况,其表面霉菌覆盖面积最少应为90%,否则无效,若对照样品表面长霉情况符合要求时,从接种之日起计算试验时间。5.2.4.6试验期间,试验箱(室)内每7d换气一次,换气时间在温湿度循环交变时为宜:换气期间的温湿度应符合5.1.4.2条规定,换气总量为试验箱(室)容积的1/5(如果没有自动换气装置,应打开试验箱(室)门约2min)。5.2.5最后检测
5.2.5.1试验结束时,立即检查试验样品表面霉菌生长情况,以目测为主,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5.2.5.2检查试验样品时,应记录每菌生长部位、复盖面积、颜色、生长形式、生长密度和生长厚度,必要时可拍摄照片,霉菌试验结果按表2条件评级,表2·每菌试验评级表
长霉程度
不长群
微量长霖
轻微长霉
中等长霉
严重长群
未见每菌生长
菌生长情况
霉菌生长和繁殖稀少或局限,基质长较少或被抑制,几平未发现化学、物理结构的变化。舞菌的菌落断续蔓延或松散分布于基质表面,中量程度的繁殖。
霉菌较大量地生长和紫殖,基质表面呈化学、物理结构的变化。
霉菌大量生长紫殖,基质被分解或迅速劣化变质。5.2.5.3试验结束时,试验样品表面允许有非试验用菌的生长,其生长情况应参与试验结果的评定。
5.2.5.4试验样品经外观检查后,按有关产品规范的规定进行性能测试,并将其结果与5.2.3.1条和5.2.3.2条的原始数据作以比较分析。5.2.5.5试验样品应分批从每菌试验箱(室内取出检查,当天检查完毕。当天未检查的样品应仍置人箱(室)内,其相对湿度不得低于70%。5.3试验中断与故障处理
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箱(室)因故产生异常而中断试验时,应分析故障原因记录试验报告,并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5.3.1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前7d,试验则应重新进行。5.3.2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7d以后,试验则按下列规定处理。5.3.2.1试验箱(室)内的温度升高时,产生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温度升到40℃以上;
b.温度超过31C达4h以上;
SJ20115.11—92
c.对照样品上的赛菌因超温而产生衰退现象。此外,遇有温度短时偏高的情况,应及时恢复试验条件,继续试验,必要时应延长试验时间,以补充正常试验的试验周期。5.3.2.2试验箱(室)内的试验温度降低,相对湿度仍能符合标准时,对照样品上生长的霉菌有衰退现象,可恢复试验条件继续试验,延长试验时间,补充正常试验的试验周期。5.3.2.3试验箱(室)内的湿度降低时产生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a.相对湿度降低到50%以下;
b.相对湿度降低到70%以下已达4h以上;c,对照样品上的霉菌因相对湿度降低而产生衰退现象。此外,遇有相对湿度稍有偏低的情况,应及时恢复试验条件,继续试验,必要时应延长试验时间,以补充正常试验的试验周期。5.4合格判定
合格判定由有关产品规范规定。5.5引用本标准时应规定的细则:a.
预处理:
初始检测的项目和要求;
试验周期;
样品的试验状态,对样品清洁处理的要求;是否进行性能测试,如需测试则应给出测试项目。测试时间等有关内容:最后检测的项目和要求;
合格判定的规定和判据;
其它。
A1马铃薯培养基:
马铃薯
葡萄糖
蒸馏水
SJ20115.11—92
附录A
培养霉菌菌种用的培养基
(补充件)
灭菌压力为0.11mPa(1.1kgf/cm*)历时2025min。A2滤纸一无机盐琼脂培养基
硝酸铵
磷酸二氢钾
硫酸镁
氯化钾
硫酸亚铁
蒸馏水bzxz.net
(NHNO,)
(MgSO, 7H,O)
(FeSO,:7H,0)
灭菌压力为0.11mPa(1.1kgf/cm)历时30min。200g
15~20g
1000mL
15~20g
1000ml
方法:培养基经灭菌制成斜面,将滤纸剪成与斜面大小相等的形状,并经同样灭菌,在无菌的情况下,用灼烧灭菌过的锻子换取滤纸条,平贴在培养基斜面上即成。A3
查氏培养基
硝酸钠
磷酸氢二钾
硫酸镁
氯化钾
硫酸亚铁
蒸馏水
(K,HPO,)
(MgSO,·7H,O)
(FeSO,·7H,O)
灭菌压力为0.1lmPa(1.1kgf/cm)历时30min。注:球毛壳菌用滤纸一无机盐琼脂培养基为好。3.0g
15~20g
1000mL
SJ20115.11-92
附录B
无菌水的制备
(补充件)
蒸馏水中加入0.25%吐温80(聚羟基已烯油酸山梨醇酐)或吐温60(聚羟基已烯硬脂酸山梨醇酐)经0.11mPa(1.1kgf/cm)压力灭菌30min,灭菌即成。附录C
无机盐溶液制备
(补充件)
磷酸二氢钾
磷酸氢二钾
硫酸镁
硝酸铵
氯化钠
硫酸亚铁
硫酸锌
硫酸锰
蒸馏水
(KH,PO,)
(K,HPO)
(MgSO,·7H,0)
(NHNO,)
(NaCI)
(FeSO,·7H,O)
(ZnSO,·7H,O)
(MnSO,7HO)
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在6.0~6.5之间。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科技质量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780厂、781厂、782厂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彩娴。
计划项目代号:J43010。
1000mL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标准计划
- SJ/T11403-2009 通信用激光二极管模块可靠性评定方法
- SJ20696-1998 雷达标定仪通用规范
- SJ/T10148.3-1991 电气简图的编制方法 系统图(框图)
- SJ/T11399-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测试方法
- SJ2242-1982 散热器强制风冷热阻测试方法
- SJ20334-1993 同轴波导转换器详细规范(5类-SMA连接器与3cm波导)
- SJ/T11400-2009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小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空白详细规范
- SJ/T11401-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品系列型谱
- SJ/T11396-2009 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蓝宝石衬底片
- SJ20965-2006 光电器件用氧化铍陶瓷载体规范
- SJ/T11397-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用萤光粉
- SJ20463/15-2003 26SG301Y22-DC70型彩色显示管详细规范
- SJ/T11407.1-2009 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系统结构
- SJ/T11410-2009 九针点阵式打印机芯通用规范
- SJ/T11408-2009 软件构件 图形用户界面图元构件描述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