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子行业标准(SJ) >>
- SJ 20079-1992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件试验方法

【电子行业标准(SJ)】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件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5 07:56:21
- SJ20079-1992
- 现行
标准号:
SJ 20079-1992
标准名称: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件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2-11-19 -
实施日期:
1993-05-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466.83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件的环境试验方法、电负荷试验方法和其它试验方法。本标准没有规定试验中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其技木细节,检测时可按相应技木规范的规定进行。本标准适用于军事装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件(以下简称件或试样)的环境试验,其它类型的气敏件亦可参照使用。 SJ 20079-1992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件试验方法 SJ20079-1992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5911
SJ20079—92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
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for gas sensorsof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1992-11-19发布
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
1993-05-01实施
引用文件
一般要求
详细要求
环境试验方法(2000系列)
方法2010
方法2020
方法2030
方法2040
方法2050
方法2060
方法2070
方法2080
方法2090
方法2100
方法2110
方法2120
方法2130
振动(正弦)试验
冲击(规定脉冲)试验
恒定加速度试验
跌落试验
引出端强度试验
焊接试验
温度冲击试验
高湿试验
低温试验
高温试验
低温贮存试验
高温贮存试验
耐腐蚀试验
电负荷试验方法(3000系列)
方法3010
方法3020
短期负荷试验
长期负荷试验
其它试验方法(4000系列)
方法4010
方法4020
防爆试验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试验方法Test methods for gas sensorsofmetal-oxidesemiconductor
1.1主题内容
SJ20079—92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的环境试验方法、电负荷试验方法和其它试验方法。
本标准没有规定试验中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其技术细节,检测时可按相应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军事装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以下简称元件或试样)的环境试验,其它类型的气敏元件亦可参照使用。引用标准
GB2423—81
GJB360--87
SJ20025--92
SJ20026—92
3定义
本章无条文。
4般要求
试验程序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方法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总规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测试方法试验程序是指一个试验方法所包括的一整套操作过程,通常包括下列各项:a.
预处理;
初始检测;
条件试验;
恢复(有必要时);
最后检测。
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1992-11-19发布1993-05-01实施
SJ20079--92
在条件试验期间,根据需要可能要做中间检测。中间检测及试验程序中各项的技术细节和要求按详细规范的规定进行。
4.2标准大气条件
4.2.1正常大气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一般试验及其恢复在如下的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气压:86~106kPa。
4.2.2仲裁试验大气条件
对环境温、湿度有要求的试验在如下的仲裁大气条件下进行:温度:251℃;
相对湿度:48%~52%:
气压:86~106kPa
在进行电测量前应使元件温度与测量环境温度达到平衡并满足测试方法规定的一般注意事项。
4.3试验顺序
当对同一元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试验项目时,试验顺序应按SJ20025或详细规范中各表顺序进行。
4.4.检测
4.4.1外部目检
外部目检应包括:
标志的一致性和耐久性;
包括引出端在内的封装损坏;
c.外部封装质量。
4.4.2内部目检
内部目检应使用放大镜,按照详细规范的要求进行。4.4.3尺寸验证
尺寸验证应使用卡尺,并按照详细规范要求验证外形及关键部位的尺寸。4.4.4电参数测量
试样电参数的测量其项目及方法应按照SJ20026和详细规范的要求进行。5详细要求
环境试验方法(2000系列)
方法2010
振动(正弦)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对在现场使用中可能经受到的振动的适应性,以及评价其结构的完好性。2试验条件
频率范围:102000Hz;
振动幅值:0.75mm(100m/s*);交越频率:57.7Hz;
波形:正弦波;
SJ20079—92
频率容差:±0.5Hz(10~100Hz时);±0.5%(大于100Hz时):
扫频速率:每分钟一倍频程;
速率容差:士10%;
扫频方向:元件基座轴向;管芯轴向;两轴的垂直方向;扫频次数:每个方向15次,共45次。试验程序
预处理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c.条件试验
将处于工作状态的试样紧固在试验台上,按试验条件进行试验,试验期间,如果详细规范有要求,应进行中间检测。
d.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不经恢复,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4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GB2423.10中有关规定。方法2020
冲击(规定脉冲)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在运输过程及使用中可能受到的非重复性冲击作用时的适应性及评定其结构的完好性。
2试验条件
峰值加速度:1000m/s
标称持续时间:6ms;
波形:半正弦波;
波形容差:士15%;
速度变化:3.75m/s;
变化容差:速度变化量值的土10%;冲击脉冲速度变化量值的测量:从理想脉冲前的0.4D开始到理想脉冲后的0.1D为止;3
注:D为标称脉冲的持续时间。
SJ20079—92
冲击方向:取振动试验三个方向的正负共六个方向:冲击次数,每个方向3次,共18次。3试验程序
预处理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c.条件试验
将非工作状态的试样紧固在试验台上,按试验条件进行试验。d.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不经恢复,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试验设备
冲击台的性能及测试系统应符合GB2423.5中有关规定。方法2030
恒定加速度试验
确定元件经受恒定加速度环境所产生的力作用的适应性以及评定其结构的完好性。2试验条件
恒加速度值:10000m/s;
恒加速度容差:士10%:
持续时间:600s;
加速度方向:基座轴向的正负两个方向。3试验程序
预处理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c条件试验
将非工作状态的试样按规定取向安装在离心机上,经过测量和计算以保证试样各点经受的名义加速度量值在规定容差范围内,开动离心机,达到转速时开始记时。d.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不经恢复,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试验设备
SJ20079—92
离心加速机的性能应符合GB2423.15中有关规定。方法2040
跌落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经受自由跌落撞击所产生的作用的适应性以及评定其结构的完好性。试验条件
跌落高度:
1000mm;
跌落方式:
自由落体;
跌落次数:5次。
3试验程序
a.预处理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c。条件试验
将处于非工作状态的试样按试验条件自由落体落到台板上。d、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不经恢复,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试验设备
试验用跌落台板为铺在水泥地上厚30mm的硬杂木板。方法2050
引出端强度试验
确定引出端的设计与连接方法是否能耐受在装配、修理和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机械应力。2试验条件
试验方式:
拉力试验:
施加拉力:
20N;
拉力方向:
沿基座轴竖直向下;
试验次数:
持续时间:
每个插脚进行1次;
每次10s。
3试验程序
预处理
SJ20079—92
将基座插脚下端弯成钩状以便施加拉力。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c.条件试验
将非工作状态的试样紧固在试验架上,按试验条件进行试验,试验期间按详细规范对试样进行目检。
d.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不经恢复,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试验设备
试验架应能保证试样安装牢固并能承受所施拉力。方法2060
焊接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使用时的可焊性和耐焊接热的能力。2试验条件
可焊性试验
试验方式:焊球法;
试验温度:235士5℃
焊球重量:200mg。
耐焊接热试验
试验方式:烙铁法,
试验温度:350士10℃;
试验时间:10士1s。
3试验程序
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b.预处理
将管脚浸焊剂,准备试验。
c.条件试验
在管脚露出基座2mm处按试验条件进行试验,可焊性试验时应计算从管脚切开焊球接触加热头到焊料流至导线周围,把管脚覆盖所需的时间。d.恢复
SJ20079—92
试验结束并清除试样残留的焊剂后,将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e.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经恢复后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4试验设备
试验时若需要支撑则应用绝热材料,试验用烙铁应保证试验温度误差符合试验条件要求。方法2070
温度冲击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曝露于高低温极值条件下,以及高低温极值交替冲击下所具有的抗御能力。2试验条件
试验方式:两箱法;
试验温度:—40℃/85℃;
温度容差:
士2℃(高温时);
3℃(低温时);
循环次数:5次;
保持时间,0.5h。
3试验程序
a.预处理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c.条件试验
将非工作状态的试样按先低温,后高温的循环次序,按试验条件进行试验,高、低温转移时间不大于3min。
最后循环结束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c.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经恢复后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4试验设备
高、低温箱应能有足够的热容量,以保证试样放入试验箱后,3min内工作空间能够达到规定的温度值,其它要求应符合GB2423.1和GB2423.2的有关规定。方法2080
高湿试验
SJ20079-92
确定元件在典型的热带高湿条件下耐潮湿劣化影响的能力。2试验条件
最高温度:40℃:
温度容差:
±2℃;
试验周期:6周期;
每周期时间:24h。
3试验程序
a.预处理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c.条件试验
将非工作状态的试样(接好连线)放入25士2℃的试验箱中,保持1h后开始加湿至相对湿度95%(温度不变),然后进行如下步骤的循环试验。升温:试验箱温度在2.5h内从25土2℃升至40±:2℃,在此期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2%~98%。保持高温高湿至第12h后开始降温。降温:试验箱温度在2.5h内从40±2℃降回25士2℃,在此期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2%~98%,保持常温高湿至第24h后开始下一循环。试验期间如果详细规范有规定,则应进行中间检测。d.恢复
试验结束后,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e,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经恢复后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4试验设备
试验箱的性能应符合GB2423.4中的有关规定。方法2090
低温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适应性。2试验条件
试验方式:
温度渐变;
温度:a.
-20±3℃:
b,一403℃(有必要时);
保持时间:2h。
3试验程序
预处理
SJ20079—92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c.条件试验
将工作状态的试样放入具有试验室环境温度的试验箱内,开动试验箱,以1℃C/min的速率降至规定低温温度,保持2h后以1℃/min的速率升至室温。试验期间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中间检测。
试验结束后,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e.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经恢复后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4试验设备
试验箱的性能应符合GB2423.1中的有关规定。方法2100
高温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在高温环境条件下使用时的适应性。2试验条件
试验方式:温度渐变;
温度:55±2℃;
保持时间:2h。
3试验程序
a.预处理
试详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c.条件试验
将工作状态的试样放入具有试验室环境温度的试验箱中,开动试验箱,以1℃/min的速率升至规定高温温度,保持2h后以1℃/min的速率降至室温,试验期间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中间检测。
d.恢复
SJ20079—92
试验结束后,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e.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经恢复后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4试验设备
试验箱的性能应符合GB2423.2的有关规定。方法2110
低温贮存试验
1且的
确定元件在低温环境条件下贮存、运输时的适应性。2试验条件
试验方式:温度突变
温度:-50士3℃;
持续时间:24h。
3试验程序
预处理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
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条件试验
将非工作状态的试样放入低温条件下的试验箱内,进行试验。d.恢复
试验结束后,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e.
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经恢复后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试验设备
试验箱应有足够的热容量,以保证试样放入试验箱3min内,工作室内就能达到所规定的温度值,其余要求应符合GB2423.1有关的规定。方法2120
高温贮存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贮存、运输时的适应性。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SJ20079—92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
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for gas sensorsof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1992-11-19发布
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
1993-05-01实施
引用文件
一般要求
详细要求
环境试验方法(2000系列)
方法2010
方法2020
方法2030
方法2040
方法2050
方法2060
方法2070
方法2080
方法2090
方法2100
方法2110
方法2120
方法2130
振动(正弦)试验
冲击(规定脉冲)试验
恒定加速度试验
跌落试验
引出端强度试验
焊接试验
温度冲击试验
高湿试验
低温试验
高温试验
低温贮存试验
高温贮存试验
耐腐蚀试验
电负荷试验方法(3000系列)
方法3010
方法3020
短期负荷试验
长期负荷试验
其它试验方法(4000系列)
方法4010
方法4020
防爆试验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试验方法Test methods for gas sensorsofmetal-oxidesemiconductor
1.1主题内容
SJ20079—92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的环境试验方法、电负荷试验方法和其它试验方法。
本标准没有规定试验中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其技术细节,检测时可按相应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军事装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以下简称元件或试样)的环境试验,其它类型的气敏元件亦可参照使用。引用标准
GB2423—81
GJB360--87
SJ20025--92
SJ20026—92
3定义
本章无条文。
4般要求
试验程序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方法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总规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测试方法试验程序是指一个试验方法所包括的一整套操作过程,通常包括下列各项:a.
预处理;
初始检测;
条件试验;
恢复(有必要时);
最后检测。
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1992-11-19发布1993-05-01实施
SJ20079--92
在条件试验期间,根据需要可能要做中间检测。中间检测及试验程序中各项的技术细节和要求按详细规范的规定进行。
4.2标准大气条件
4.2.1正常大气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一般试验及其恢复在如下的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气压:86~106kPa。
4.2.2仲裁试验大气条件
对环境温、湿度有要求的试验在如下的仲裁大气条件下进行:温度:251℃;
相对湿度:48%~52%:
气压:86~106kPa
在进行电测量前应使元件温度与测量环境温度达到平衡并满足测试方法规定的一般注意事项。
4.3试验顺序
当对同一元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试验项目时,试验顺序应按SJ20025或详细规范中各表顺序进行。
4.4.检测
4.4.1外部目检
外部目检应包括:
标志的一致性和耐久性;
包括引出端在内的封装损坏;
c.外部封装质量。
4.4.2内部目检
内部目检应使用放大镜,按照详细规范的要求进行。4.4.3尺寸验证
尺寸验证应使用卡尺,并按照详细规范要求验证外形及关键部位的尺寸。4.4.4电参数测量
试样电参数的测量其项目及方法应按照SJ20026和详细规范的要求进行。5详细要求
环境试验方法(2000系列)
方法2010
振动(正弦)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对在现场使用中可能经受到的振动的适应性,以及评价其结构的完好性。2试验条件
频率范围:102000Hz;
振动幅值:0.75mm(100m/s*);交越频率:57.7Hz;
波形:正弦波;
SJ20079—92
频率容差:±0.5Hz(10~100Hz时);±0.5%(大于100Hz时):
扫频速率:每分钟一倍频程;
速率容差:士10%;
扫频方向:元件基座轴向;管芯轴向;两轴的垂直方向;扫频次数:每个方向15次,共45次。试验程序
预处理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c.条件试验
将处于工作状态的试样紧固在试验台上,按试验条件进行试验,试验期间,如果详细规范有要求,应进行中间检测。
d.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不经恢复,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4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GB2423.10中有关规定。方法2020
冲击(规定脉冲)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在运输过程及使用中可能受到的非重复性冲击作用时的适应性及评定其结构的完好性。
2试验条件
峰值加速度:1000m/s
标称持续时间:6ms;
波形:半正弦波;
波形容差:士15%;
速度变化:3.75m/s;
变化容差:速度变化量值的土10%;冲击脉冲速度变化量值的测量:从理想脉冲前的0.4D开始到理想脉冲后的0.1D为止;3
注:D为标称脉冲的持续时间。
SJ20079—92
冲击方向:取振动试验三个方向的正负共六个方向:冲击次数,每个方向3次,共18次。3试验程序
预处理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c.条件试验
将非工作状态的试样紧固在试验台上,按试验条件进行试验。d.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不经恢复,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试验设备
冲击台的性能及测试系统应符合GB2423.5中有关规定。方法2030
恒定加速度试验
确定元件经受恒定加速度环境所产生的力作用的适应性以及评定其结构的完好性。2试验条件
恒加速度值:10000m/s;
恒加速度容差:士10%:
持续时间:600s;
加速度方向:基座轴向的正负两个方向。3试验程序
预处理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c条件试验
将非工作状态的试样按规定取向安装在离心机上,经过测量和计算以保证试样各点经受的名义加速度量值在规定容差范围内,开动离心机,达到转速时开始记时。d.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不经恢复,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试验设备
SJ20079—92
离心加速机的性能应符合GB2423.15中有关规定。方法2040
跌落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经受自由跌落撞击所产生的作用的适应性以及评定其结构的完好性。试验条件
跌落高度:
1000mm;
跌落方式:
自由落体;
跌落次数:5次。
3试验程序
a.预处理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c。条件试验
将处于非工作状态的试样按试验条件自由落体落到台板上。d、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不经恢复,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试验设备
试验用跌落台板为铺在水泥地上厚30mm的硬杂木板。方法2050
引出端强度试验
确定引出端的设计与连接方法是否能耐受在装配、修理和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机械应力。2试验条件
试验方式:
拉力试验:
施加拉力:
20N;
拉力方向:
沿基座轴竖直向下;
试验次数:
持续时间:
每个插脚进行1次;
每次10s。
3试验程序
预处理
SJ20079—92
将基座插脚下端弯成钩状以便施加拉力。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c.条件试验
将非工作状态的试样紧固在试验架上,按试验条件进行试验,试验期间按详细规范对试样进行目检。
d.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不经恢复,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试验设备
试验架应能保证试样安装牢固并能承受所施拉力。方法2060
焊接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使用时的可焊性和耐焊接热的能力。2试验条件
可焊性试验
试验方式:焊球法;
试验温度:235士5℃
焊球重量:200mg。
耐焊接热试验
试验方式:烙铁法,
试验温度:350士10℃;
试验时间:10士1s。
3试验程序
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b.预处理
将管脚浸焊剂,准备试验。
c.条件试验
在管脚露出基座2mm处按试验条件进行试验,可焊性试验时应计算从管脚切开焊球接触加热头到焊料流至导线周围,把管脚覆盖所需的时间。d.恢复
SJ20079—92
试验结束并清除试样残留的焊剂后,将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e.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经恢复后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4试验设备
试验时若需要支撑则应用绝热材料,试验用烙铁应保证试验温度误差符合试验条件要求。方法2070
温度冲击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曝露于高低温极值条件下,以及高低温极值交替冲击下所具有的抗御能力。2试验条件
试验方式:两箱法;
试验温度:—40℃/85℃;
温度容差:
士2℃(高温时);
3℃(低温时);
循环次数:5次;
保持时间,0.5h。
3试验程序
a.预处理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c.条件试验
将非工作状态的试样按先低温,后高温的循环次序,按试验条件进行试验,高、低温转移时间不大于3min。
最后循环结束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c.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经恢复后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4试验设备
高、低温箱应能有足够的热容量,以保证试样放入试验箱后,3min内工作空间能够达到规定的温度值,其它要求应符合GB2423.1和GB2423.2的有关规定。方法2080
高湿试验
SJ20079-92
确定元件在典型的热带高湿条件下耐潮湿劣化影响的能力。2试验条件
最高温度:40℃:
温度容差:
±2℃;
试验周期:6周期;
每周期时间:24h。
3试验程序
a.预处理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c.条件试验
将非工作状态的试样(接好连线)放入25士2℃的试验箱中,保持1h后开始加湿至相对湿度95%(温度不变),然后进行如下步骤的循环试验。升温:试验箱温度在2.5h内从25土2℃升至40±:2℃,在此期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2%~98%。保持高温高湿至第12h后开始降温。降温:试验箱温度在2.5h内从40±2℃降回25士2℃,在此期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2%~98%,保持常温高湿至第24h后开始下一循环。试验期间如果详细规范有规定,则应进行中间检测。d.恢复
试验结束后,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e,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经恢复后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4试验设备
试验箱的性能应符合GB2423.4中的有关规定。方法2090
低温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适应性。2试验条件
试验方式:
温度渐变;
温度:a.
-20±3℃:
b,一403℃(有必要时);
保持时间:2h。
3试验程序
预处理
SJ20079—92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c.条件试验
将工作状态的试样放入具有试验室环境温度的试验箱内,开动试验箱,以1℃C/min的速率降至规定低温温度,保持2h后以1℃/min的速率升至室温。试验期间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中间检测。
试验结束后,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e.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经恢复后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4试验设备
试验箱的性能应符合GB2423.1中的有关规定。方法2100
高温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在高温环境条件下使用时的适应性。2试验条件
试验方式:温度渐变;
温度:55±2℃;
保持时间:2h。
3试验程序
a.预处理
试详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c.条件试验
将工作状态的试样放入具有试验室环境温度的试验箱中,开动试验箱,以1℃/min的速率升至规定高温温度,保持2h后以1℃/min的速率降至室温,试验期间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中间检测。
d.恢复
SJ20079—92
试验结束后,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e.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经恢复后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4试验设备
试验箱的性能应符合GB2423.2的有关规定。方法2110
低温贮存试验
1且的
确定元件在低温环境条件下贮存、运输时的适应性。2试验条件
试验方式:温度突变
温度:-50士3℃;
持续时间:24h。
3试验程序
预处理
试样在试验前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长短由详细规范规定。b.
初始检测
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目检和电参数测量,检测后试样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1h。条件试验
将非工作状态的试样放入低温条件下的试验箱内,进行试验。d.恢复
试验结束后,试样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e.
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经恢复后按详细规范要求进行最后检测。试验设备
试验箱应有足够的热容量,以保证试样放入试验箱3min内,工作室内就能达到所规定的温度值,其余要求应符合GB2423.1有关的规定。方法2120
高温贮存试验
1目的
确定元件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贮存、运输时的适应性。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标准计划
- SJ/T11403-2009 通信用激光二极管模块可靠性评定方法
- SJ/T10148.3-1991 电气简图的编制方法 系统图(框图)
- SJ/T11399-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测试方法
- SJ2242-1982 散热器强制风冷热阻测试方法
- SJ20334-1993 同轴波导转换器详细规范(5类-SMA连接器与3cm波导)
- SJ/T11400-2009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小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空白详细规范
- SJ/T11401-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品系列型谱
- SJ/T11396-2009 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蓝宝石衬底片
- SJ20965-2006 光电器件用氧化铍陶瓷载体规范
- SJ/T11408-2009 软件构件 图形用户界面图元构件描述规范
- SJ/T11397-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用萤光粉
- SJ/T11407.1-2009 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系统结构
- SJ/T11410-2009 九针点阵式打印机芯通用规范
- SJ/T11395-2009 半导体照明术语
- SJ51919/5-2002 JGL30-2.5-01型舰用两芯多模光缆连接器详细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