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1009-1999 450MHz FDMA无线接入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通信行业标准(YD)】 450MHz FDMA无线接入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9 10:24:40
- YD/T1009-1999
- 现行
标准号:
YD/T 1009-1999
标准名称:
450MHz FDMA无线接入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9-03-19 -
实施日期:
1999-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469.59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450MHZ频段、频分多址(FDMA)无线接入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450MHZ无线接入系统的研制、生产和检验,其它FDMA无线系统也可参照执行。 YD/T 1009-1999 450MHz FDMA无线接入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YD/T1009-1999

部分标准内容:
YD/T1009
9—1999
本标准是在GB/T15844.1-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的。其中,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无线发射机和接收机技术要求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对系统传输性能、系统接口及操作维护中心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第四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小舟。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450MHzFDMA无线接入系统
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YD/T 1009--1999
本标准规定了450MHz频段、频分多址(FDMA)无线接人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450MHz无线接人系统的研制、生产和检验,其他FDMA无线系统也可参照执行。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7611一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GB/T9410-88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GB/T6879--19952048k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536--92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YD/T993—1998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YDN020—1996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的V5.1接口技术规范YDN021—1996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人网之间的V5.2接口技术规范YDN 107--1998
V5.1接口一致性测试技术规范
YDN108-1998V5.2接口—致性测试技术规范3缩略语
BS(Base Station)
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MC(Operation Maintenance Center)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
SU(Subscriber Unit)
TMN(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
4系统设备组成
基站控制器
频分多址
操作维护中心
业务节点接口
用户单元
电信管理网
用户网络接口
450MHz无线接人系统简图如图1所示。系统设备由以下4部分组成:(1)用户单元(SU),最终为用户提供电话、传真、数据业务等终端的标准接口。它与基站通过无线接口相接,并向终端用户透明地传送交换机所能提供的业务和功能。用户单元分为移动台、单用户固定台和多用户单元固定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999-03-19批准1999-07-01实施
本地交换机
YD/T 1009—1999
基站控制器
操作维护
图1无线接人系统简图
移动台
单用户
固定台
多用户
固定台
(2)基站(BS),受基站控制器控制,为一个小区或同站址的多个小区服务的无线收发信设备。通过无线接口提供与用户单元之间的无线信道。(3)基站控制器(BSC),功能是提供与基站、交换机网络侧和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口。基站控制器提供无线信道控制和基站监测等功能,并完成与交换机的转接。基站控制器与本地交换机的接口采用V5接口,也可采用Z接口。
(4)操作维护中心(OMC),负责整个无线接人系统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其功能包括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操作维护中心通过Q,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接。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1)工作频段
上行频率:450.5MHz~453.5MHz下行频率:460.5MHz~463.5MHz
450MHzFDMA无线接人系统的工作频段应遵守国家有关频率配置的规定。(2)频道间隔
相邻频道间隔为25kHz3
各频道标称频率的尾数采用00kHz、25kHz、50kHz、75kHz。(3)无线接入设备的话音信道频率范围规定为300~~3000Hz。(4)多址方式/双工方式
多址方式为频分多址(FDMA),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5)双工收发频率间隔10 MHz。(6)射频标称输入/输出阻抗为50Q(不平衡),驻波比不大于1.5。(7)调制方式:调频。
(8)基站和用户单元应具备防雷设施,应符合YD/T993—1998标准。(9)供电
基站控制器和基站工作电源为标称电压为一48V(变化范围为一40~~一57V)的直流电源。固定台的主电源为标称220V单相交流电源,其输人电压范围为85~300V,频率变化范围为45~~720
65Hz。
YD/T1009—1999
固定台应具备可充电电池,在外部电源故障时,应能自动切换到电池供电,并能保证在切换过程中,不影响通信的正常进行。
电池的容量应能达到:
提供不小于24h的待机时间;
提供不小于3h的通话时长。
(10)环境要求
正常工作条件
室内:
室外:
湿度:
大气压力:
极限工作条件
室内:
室外:
湿度:
大气压力:
+5℃~+40℃
25℃~+55℃
10%~70%
70kPa~106kPa
-10℃~+40℃
-40℃~~+55℃
10%~90%
70kPa~106kPa
5.2无线发射机、接收机技术要求5.2.1发射机技术要求
(1)载波频率容差
对基站设备和用户单元,载波频率容差为士2.5×10-6。(2)输出载波功率及功率容差
对基站,单路载波输出载波功率应不大于44dBm功率容差为土2dB;对用户单元,输出载波功率应不大于40dBm,功率容差为十2/一4dB。(3)最大频偏
对基站和用户单元,最大频偏不大于5.OkHz(0—p)。(4)调制失真
对于基站和用户单元,调制失真应分别不大于3%和5%。(5)剩余频偏
剩余频偏相对于额定频偏应不大于—35dB,即120Hz(0-p)。(6)占用带宽
占用带宽不大于16kHz。
(7)杂散辐射
任离散频率的杂散辐射应不大于一26dBm(2.5μW)。(8)互调衰减(仅对无线基站)
发信机的互调衰减应大于60dB。5.2.2接收机技术要求
(1)双工灵敏度
双工灵敏度应不大于—110dBm(SINAD=12dB)。(2)接收失真
对于基站和用户单元,其接收失真应分别不大于3%和5%。(3)调制接收带宽
对于基站和用户单元,其调制接收带宽应大于2×5kHz。721
(4)传导杂散辐射
YD/T 1009—1999
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任何杂散辐射的功率应不大于--57dBm(2.OnW)。(5)邻道选择性
对于基站,邻道选择性应大于70dB;对于固定用户单元,其邻道选择性应大于65dB;对于移动台,则其邻道选择性应大于55dB。
(6)杂散响应抑制
对于基站,杂散响应抑制应大于70dB;对于固定用户单元,其杂散响应抑制应大于65dB;对于移动台,则其杂散响应抑制应大于55dB。(7)互调响应抑制
对于基站,互调响应抑制应大于65dB,对于固定用户单元,其互调响应抑制应大于60dB;对于移动台,则其互调响应抑制应大于55dB。(8)同频抑制
对于基站和用户单元,其同频抑制应不小于9dB。5.3天馈线系统
无线接人天馈线系统应符合GB/T9410—88的要求。5.4系统传输性能要求
(1)传输损耗
在基准频率为1000Hz时,无线接入系统的用户单元至本地交换机间的传输损耗应不大于4dB,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之间的传输损耗的差应不大于3dB。传输损耗的测试仅适用于与本地交换机Z接口相连的无线接人系统。(2)衰减频率特性
当用基准频率1000Hz、电平比正常工作电平低10dB的正弦信号加到用户单元的乙接口的输入端在300Hz~3000Hz范围内,相对于1000Hz的幅度变化范围为一2.2dB~十6.5dB。衰减频率特性的测试仅适用于与本地交换机乙接口相连的无线接人系统。5.5接口
5.5.1V5接口
(1)电气特性
2048kbit/s接口电气特性应符合GB7611—87的要求。(2)信令要求
V5接口应符合YDN020--1996、YDN021—1996的要求。5.5.2Z接口
Z接口点见图2。
基站控制器
本地交换机
用户单元
图2450MHz无线接入系统与用户电路接口点Z接口点要求:
阻抗:6002(平衡)
回波损耗:
300Hz~600Hz时,≥12dB;
600Hz~3000Hz时,≥15dB
YD/T 1009-1999
阻抗对地不平衡度:由模拟二线接口对地不平衡阻抗产生的纵向变换损耗和纵向变换转移损耗应不小于表1,表 2所示的数值。
表1纵向变换损耗
颊率范围
300~600Hz
600~2400Hz
2400~3000Hz
频率范围
300~600Hz
600~2400Hz
24003000Hz
馈电电压:一48V土5V。
表2纵向变换转移损耗
纵向变换损耗,dB
纵向变换转移损耗,dB
铃流:铃流源频率为25Hz土3Hz,波形可为正弦波、方波,输出电压有效值为75V士15V。铃流结构采用5s断续,即1s送,4s断,断续时间偏差≤10%。信号音:根据信号音的种类,信号音源为400Hz士20Hz、450Hz士25Hz或450Hz士50Hz正弦波。谐波失真系数≤10%。各种信号音的断、续时间偏差≤10%。信号音种类及结构:
拨号音—一通知主叫用户可以拨号(连续信号音)回铃音表示被叫用户处于振铃状态(5s断续信号音,即送1s,断4s)表示本次接续遇到无线频道忙、线路忙或被叫用户忙(0.7s断续信号音,即送0.35s,忙音——
断0.35s)
用户线条件:在用户线间绝缘电阻不小于20kQ、线间电容不大于0.7uF的条件下,确保正常呼叫的用户回路电阻在10002(包括话机电阻)时,馈电电流应不小于18mA。5.6操作维护中心功能要求
(1)故障管理
系统状态测试;
系统故障检测;
告警历史管理;
故障定位。
(2)性能管理
基站性能测量功能;
基站性能数据采集;
基站性能数据处理;
基站性能数据报告;
用户单元性能测试。
(3)配置管理
硬件配置,
软件配置;
:逻辑配置;
配置数据一致性检验;
用户数据管理。
(4)安全管理
系统注册;
标识口令设定;
鉴权信息;
安全等级设定。
6测试条件
6.1测试环境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气压:
基站控制器、基站电源电压:
YD/T 1009---1999
+15℃~+35℃
45%~75%
86kPa~106kPa
--48V±4.8V
交流电源电压为220V士22V,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土1Hz。6.2其他测试条件
(1)测试频道的选择,多频道测试,可在频带内选择最高、中间、最低频道。(2)发信标准测试音,1000Hz的正弦信号,产生最大频偏的60%的调制的电平。正弦信号的谐波失真应小于1%。
(3)加到接收机输人端的测试信号a)标称阻抗为50Q;
b)测试信号电平为80dBm;
c)测试信号为已调信号,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的正弦信号,频偏为最大允许频偏的60%,正弦信号的谐波失真应小于1%。
7测量方法
7.1发射机电性能测量
7.1.1载波频率容差
是指发射机所允许的频率偏差。其测量方框图如图3所示。被测设备发射机
襄减器
图3载波频率偏差测试方框图
测量方法如下:
a)被测发射机在指定频道、不加调制信号情况下工作;b)使用频率计测量被测发射机的载波频率;c)测量出的频率与被测发射机的标称频率之差,即为该发射机在指定频道上的载波频率偏差;d)计算相对频率偏差;
e)在指定的其它频道上,重复上述测量。7.1.2输出载波功率及功率容差
是指发射机载波在未调情况下,传递到标准输出负载上的有效功率,测量的实际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差即为发射功率偏差。其测量方框图如图4所示。724
测量方法如下:
YD/T 1009-1999
被测设备发射机
颊率计
图4载波输出功率测试方框图
a)打开发射机,使其在指定频道、不加调制信号情况下工作;b)功率计上指示的功率数,即为被测发射机在指定频道上的载波输出功率;c)计算输出功率偏差:
功率偏差一实测输出功率一标称输出功率d)在指定的其他频道上,重复上述测量。7.1.3最大频偏
是指已调载波信号的瞬时频率与未调载波频率之间的最大差值。其测量方框图如图5所示。音频信号
发生器
测量方法如下:
电平表
被测设备
发射机
衰减器
图5最大允许频偏测试方框图
a)打开发射机,使其在指定频道以额定功率输出;频偏仪
b)音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000Hz,调整其输出电平,使频偏仪指示为3.0kHz(0一p),记录音频电平表的电平值(dB);
c)将音频信号发生器信号电平增加20dB,记录稳定状态时的最大频偏;d)保持步骤d所确定的电平值不变,使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在300Hz~3000Hz之间变化,记录稳定状态时的最大频偏;
e)步骤c)及步骤d)中记录的频偏最大值即为发信机最大频偏。注;频偏仪内部所使用的滤波器为300Hz~3000Hz的带通滤波器。7.1.4调制失真
是指在音频输人端加人标推测试音时,在发射输出端经解调测得的二次及更高次音频谐波成分的总有效值对整个信号的有效值之比。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其测量方框图如图6所示。音额信号
发生器
测量方法如下:
电平表
被测设备
发射机
衰减器
频偏仪
带限滤波器
图6发射机调制失真测试方框图
去加量
失真仪免费标准bzxz.net
a)不加信令信号,打开发射机,加标准试验音调制,使其在指定频道以额定功率输出;b)调整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使其产生3kHz(0一p)的频偏;c)使用失真仪测量失真即为发射机调制失真。7.1.5剩余频偏
YD/T 1009—1999
是指在没有外加调制信号的情况下,由哼声和噪声引起的射频寄生调频频偏,它通常用没有和有外部调制时频偏仪的输出电压之比的分贝值表示,其测量方框图如图5所示。测量方法如下:
a)打开发射机,使其在指定频道以额定功率输出;b)调整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使其频偏为3kHz(0一p);c)将音频信号发生器关掉,读出频偏仪的数值△fl(RMs)和△f1(o-p);d)计算发射机的剩余频偏为20lg(4.7×10-4×△f1(RMs))dB。注:频偏仪内部所使用的滤波器为9kHz的低通滤波器和去加重网络。7.1.6占用带宽
是指发射总平均功率99%所占用的频带宽度。其测量方框图如图7所示。音频倍号
发生器
測量方法如下:
电平表
被测设备
发射机
衰减器
频偏仪
图7发射机占用带宽测试方框图
a)打开发射机,使其在指定频道以额定功率输出;频谱
分析仪
b)音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000Hz,调整其输出电平,使频偏仪指示为3.0kHz(0一p),记录音频电平表的电平值(dB);
c)将音频信号发生器信号电平增加20dB;d)设置频谱分析仪中心频率、扫频宽度、分辨率带宽,启动占用带宽的测量菜单,测量集中总发射功率99%时的占用带宽。
7.1.7杂散辐射
是指发射机的音频输入端加人标准测试音调制时,除载波和由调制信号所决定的边带以外的离散频率的发射。这些杂散射频分量包括谐波分量、寄生分量和变频产物,其测量方框图如图7所示。测量方法如下:
a)发射机在工作未调载波状态下,使用频谱分析仪测量载波输出频率和电平;b)改变频谱分析仪的频率范围,读出该频率范围内信号杂散电平;c)加标准测试音调制,重复上述测量;d)步骤b和步骤c的信号最大杂散电平加上衰耗器的衰耗值即为发射机的杂散辐射电平。7.1.8互调衰减
7. 1. 8. 1 定义
是指基站在两个发射机同时工作时三阶互调分量的大小,用相对值dB表示。当基站有多个发射机通过发信合路器工作时,应测量发信机互调衰减。其测量方框图如图8所示。发射机A
发射机B
合路器
基站发信机
衰减器
图8发射机互调衰减测量方框图
分析仪
测量方法如下:
YD/T1009-1999
a)发射机A不加调制并在额定射频输出功率下工作,使用频谱分析仪测量载波输出频率和电平;b)关闭发射机A,发射机B不加调制并在额定射频输出功率下工作(通常两发射机的输出功率相等),在频谱分析仪上与发射机A输出射频信号应有同样的幅度指示;c)同时开启发射机A和B,两者均不加调制并在额定射频输出功率下工作,在频谱分析仪上除了fA和fs两谱线外,在其两边等距离处还有2fA一f和2fB一fA,其电平与载波电平之差的最小值,即为三阶互调衰减。
7.2接收机电性能测量
7.2.1双工灵敏度
在双工工作时,接收机音频输出解调信号信纳比为12dB时,接收机输人口最小射频信号电平。其测量方框图如图9所示。
射频信号
发生器
测量方法如下:
滤波器
环形器
功率计
被测设备
接收机
带限滤波器
图9接收机双工灵敏度测试方框图信纳比
a)调整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被测设备的接收信号频率,同时该带通滤波器抑制被测设备的发射频率;
b)控制被测设备在双工状态下工作,发射机以额定功率输出;当发射和接收分用天线工作时,应在发射机输出端加一标准50α负载;c)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接收机的标称频率,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峰值频谱为3.0kHz(0-p));
d)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使接收机输出端得到12dB的信纳比,记录此时的射频发生器的输出信号电平,该电平即为接收机的双工灵敏度。7.2.2接收失真
7.2.2.1定义
接收失真是指在接收机输出端测得标准测试音的二次及更高次谐波成分的总有效值对总输出信号有效值之比,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其测量方框图如图10所示。射额信号
测量方法如下:
被测设备
接收机
0.3~9kHz
带限滤波器
图10接收失真测试方框图
失真仪
a)控制被测设备在双工状态下工作,发射机以额定功率输出;b)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接收机的标称频率,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峰值频偏为3.0kHz(0一p),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为-80dBm;c)使用失真仪测量接收机的音频失真。7.2.3调制接收带宽
是指接收机接收一个输入电平比实测值灵敏度高6dB,并使输出信号的信纳比降回到12dB时的输727
YD/T 1009---1999
入信号调制频偏的两倍值,测量方框图如图9所示。测量方法如下:
a)关闭发射机,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A输出射频信号频率为接收机指定频道的频率,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峰值频偏为3.0kHz(0—p);b)调整射频输入信号电平,使接收机解调音频输出端的信纳比为12dB,记录此时的输入射频信号电平值P;
c)将输人射频信号电平调整至比P高6dB;d)加大输入调制信号的射频频偏,直至接收机输出端的信纳比回降到12dB。记录此时输人射频已调信号的频偏值;
e)此频偏的两倍即为接收机的调制接收带宽。7.2.4传导杂散辐射
是指任何由接收机引起的辐射。其测量方框图如图11所示。被测设备
接收机
分析仪
图11接收机杂散辐射测试方框图测量方法如下:
a)关闭发射机;
b)打开被测接收机;
c)用频谱分析仪寻找100kHz~2000MHz范围内的任何杂散辐射分量;d)记录各杂射分量的频率和电平,即为该接收机的杂散辐射。7.2.5邻道选择性
是指在相邻信道上存在已调无用信号时,接收机接收已调有用信号的能力,它用已调无用信号与可用灵敏度的相对电平(dB数)来表示。当输人有用信号的电平比可用灵敏度高3dB时,该无用信号的存在使接收机的输出信纳比降回到12dB。其测量方框图如图12所示。射频信号
发生器A
射赖信号
发生器B
测量方法如下:
被测设备
接收机
带限滤波器
图12接收机邻道选择性测试方框图a)射频信号发生器B载波关闭;信纳比
b)射频信号发生器A输出射频信号频率为接收机指定频道的频率,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峰值频偏为3.0kHz(0一p),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为80dBm;c)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A的输出电平,使接收机的输出信纳比为12dB,记录此时A的输出电平UA:
d)将射频信号发生器A的输出电平加大3dB;e)开启射频信号发生器B,其输出载波频率为接收机标称频率的相邻频率点上,调制信号频率为400Hz,峰值频偏为3.0kHz(0—p);f)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B的输出电平,直到接收机输出信纳比为12dB,记录此时射频信号发生器B的输出电平UB;
YD/T 1009
—1999
g)该接收机的邻道选择性为UB一UA(dB);h)测试还应在两侧的相邻频道上进行,并取较低的一个值作为该接收机的邻道选择性。7.2.6杂散响应抑制
是指接收机对任何无用的但产生了响应的其它频率信号的抑制量度。它用无用信号与灵敏度的相对电平(dB数)来表示。当输入有用信号的电平比可用灵敏度高3dB时,该无用信号的存在使接收机的输出信纳比降回到12dB,此时的无用信号输入电平与有用信号电平之比称为杂散抑制。其测量方框图如图12所示。
测量方法如下:
a)射频信号发生器B载波关闭;b)射频信号发生器A输出射频信号频率为接收机指定频道的频率,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蜂值频偏为3.OkHz(0一p),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为一80dBm;c)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A的输出电平,使接收机的输出信纳比为12dB,记录此时A的输出电平UA;
d)将射频信号发生器A的输出电平加大3dB;e)开启射频信号发生器B,其调制信号频率为400Hz,峰值频偏为3.0kHz(0一p),输出电平为-40dBm;
)在任何响应的频率上,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B的输出信号电平,直到接收机输出信纳比为12dB,记录此时射频信号发生器B的输出电平UB;g)该接收机的杂散响应抑制为U-UA(dB);注:射频信号发生器B的输出题率范圖为100kHz~2000MHz,有用信号和邻道频率除外,特别对接收机的镜像频率、中频等频点进行测试。
7. 2. 7 互调响应抑制
是指接收机对与有用信号的频率有特定关系的两个未调信号的抑制能力的量度。它用干扰信号与灵敏度的相对电平(dB数)来表示。当输人有用信号的电平比灵敏度高3dB时,引起互调的该无用信号的存在使接收机的输出信纳比降回到12dB,此时引起互调的无用信号电平与有用信号电平之比,即为接收机对互调分量的抑制能力。其测量方框图如图13所示。射频信号
发生器A
射频信号
发生器B
无用信号
无用信号
射额信号有用信号
发生器C
被测设备
接收机
0.3~~3kHz
带限滤波器
图13接收机互调响应抑制测试方框图测量方法如下:
信纳比
a)射频信号发生器A、B为无用信号的信号源,射频信号发生器C为有用信号信号源;b)当A、B载波关闭,C输出被测接收机指定频道的标称频率,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峰值频偏为3.0kHz(0一p),经混合网络加到被测接收机,并调整其电平,使接收机输出端音频信号信纳比为12dB,记录有用信号电平Uc;
c)将射频信号发生器C的输出电平加大3dB;d)开启射频信号发生器AB,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A、B的输出电平为一80dBm;e)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A、B的输出频率,其中fa一fc+100kHz,fB=fc十50kHz,其中信号发生72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9—1999
本标准是在GB/T15844.1-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的。其中,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无线发射机和接收机技术要求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对系统传输性能、系统接口及操作维护中心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第四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小舟。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450MHzFDMA无线接入系统
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YD/T 1009--1999
本标准规定了450MHz频段、频分多址(FDMA)无线接人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450MHz无线接人系统的研制、生产和检验,其他FDMA无线系统也可参照执行。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7611一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GB/T9410-88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GB/T6879--19952048k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536--92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YD/T993—1998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YDN020—1996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的V5.1接口技术规范YDN021—1996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人网之间的V5.2接口技术规范YDN 107--1998
V5.1接口一致性测试技术规范
YDN108-1998V5.2接口—致性测试技术规范3缩略语
BS(Base Station)
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MC(Operation Maintenance Center)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
SU(Subscriber Unit)
TMN(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
4系统设备组成
基站控制器
频分多址
操作维护中心
业务节点接口
用户单元
电信管理网
用户网络接口
450MHz无线接人系统简图如图1所示。系统设备由以下4部分组成:(1)用户单元(SU),最终为用户提供电话、传真、数据业务等终端的标准接口。它与基站通过无线接口相接,并向终端用户透明地传送交换机所能提供的业务和功能。用户单元分为移动台、单用户固定台和多用户单元固定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999-03-19批准1999-07-01实施
本地交换机
YD/T 1009—1999
基站控制器
操作维护
图1无线接人系统简图
移动台
单用户
固定台
多用户
固定台
(2)基站(BS),受基站控制器控制,为一个小区或同站址的多个小区服务的无线收发信设备。通过无线接口提供与用户单元之间的无线信道。(3)基站控制器(BSC),功能是提供与基站、交换机网络侧和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口。基站控制器提供无线信道控制和基站监测等功能,并完成与交换机的转接。基站控制器与本地交换机的接口采用V5接口,也可采用Z接口。
(4)操作维护中心(OMC),负责整个无线接人系统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其功能包括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操作维护中心通过Q,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接。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1)工作频段
上行频率:450.5MHz~453.5MHz下行频率:460.5MHz~463.5MHz
450MHzFDMA无线接人系统的工作频段应遵守国家有关频率配置的规定。(2)频道间隔
相邻频道间隔为25kHz3
各频道标称频率的尾数采用00kHz、25kHz、50kHz、75kHz。(3)无线接入设备的话音信道频率范围规定为300~~3000Hz。(4)多址方式/双工方式
多址方式为频分多址(FDMA),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5)双工收发频率间隔10 MHz。(6)射频标称输入/输出阻抗为50Q(不平衡),驻波比不大于1.5。(7)调制方式:调频。
(8)基站和用户单元应具备防雷设施,应符合YD/T993—1998标准。(9)供电
基站控制器和基站工作电源为标称电压为一48V(变化范围为一40~~一57V)的直流电源。固定台的主电源为标称220V单相交流电源,其输人电压范围为85~300V,频率变化范围为45~~720
65Hz。
YD/T1009—1999
固定台应具备可充电电池,在外部电源故障时,应能自动切换到电池供电,并能保证在切换过程中,不影响通信的正常进行。
电池的容量应能达到:
提供不小于24h的待机时间;
提供不小于3h的通话时长。
(10)环境要求
正常工作条件
室内:
室外:
湿度:
大气压力:
极限工作条件
室内:
室外:
湿度:
大气压力:
+5℃~+40℃
25℃~+55℃
10%~70%
70kPa~106kPa
-10℃~+40℃
-40℃~~+55℃
10%~90%
70kPa~106kPa
5.2无线发射机、接收机技术要求5.2.1发射机技术要求
(1)载波频率容差
对基站设备和用户单元,载波频率容差为士2.5×10-6。(2)输出载波功率及功率容差
对基站,单路载波输出载波功率应不大于44dBm功率容差为土2dB;对用户单元,输出载波功率应不大于40dBm,功率容差为十2/一4dB。(3)最大频偏
对基站和用户单元,最大频偏不大于5.OkHz(0—p)。(4)调制失真
对于基站和用户单元,调制失真应分别不大于3%和5%。(5)剩余频偏
剩余频偏相对于额定频偏应不大于—35dB,即120Hz(0-p)。(6)占用带宽
占用带宽不大于16kHz。
(7)杂散辐射
任离散频率的杂散辐射应不大于一26dBm(2.5μW)。(8)互调衰减(仅对无线基站)
发信机的互调衰减应大于60dB。5.2.2接收机技术要求
(1)双工灵敏度
双工灵敏度应不大于—110dBm(SINAD=12dB)。(2)接收失真
对于基站和用户单元,其接收失真应分别不大于3%和5%。(3)调制接收带宽
对于基站和用户单元,其调制接收带宽应大于2×5kHz。721
(4)传导杂散辐射
YD/T 1009—1999
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任何杂散辐射的功率应不大于--57dBm(2.OnW)。(5)邻道选择性
对于基站,邻道选择性应大于70dB;对于固定用户单元,其邻道选择性应大于65dB;对于移动台,则其邻道选择性应大于55dB。
(6)杂散响应抑制
对于基站,杂散响应抑制应大于70dB;对于固定用户单元,其杂散响应抑制应大于65dB;对于移动台,则其杂散响应抑制应大于55dB。(7)互调响应抑制
对于基站,互调响应抑制应大于65dB,对于固定用户单元,其互调响应抑制应大于60dB;对于移动台,则其互调响应抑制应大于55dB。(8)同频抑制
对于基站和用户单元,其同频抑制应不小于9dB。5.3天馈线系统
无线接人天馈线系统应符合GB/T9410—88的要求。5.4系统传输性能要求
(1)传输损耗
在基准频率为1000Hz时,无线接入系统的用户单元至本地交换机间的传输损耗应不大于4dB,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之间的传输损耗的差应不大于3dB。传输损耗的测试仅适用于与本地交换机Z接口相连的无线接人系统。(2)衰减频率特性
当用基准频率1000Hz、电平比正常工作电平低10dB的正弦信号加到用户单元的乙接口的输入端在300Hz~3000Hz范围内,相对于1000Hz的幅度变化范围为一2.2dB~十6.5dB。衰减频率特性的测试仅适用于与本地交换机乙接口相连的无线接人系统。5.5接口
5.5.1V5接口
(1)电气特性
2048kbit/s接口电气特性应符合GB7611—87的要求。(2)信令要求
V5接口应符合YDN020--1996、YDN021—1996的要求。5.5.2Z接口
Z接口点见图2。
基站控制器
本地交换机
用户单元
图2450MHz无线接入系统与用户电路接口点Z接口点要求:
阻抗:6002(平衡)
回波损耗:
300Hz~600Hz时,≥12dB;
600Hz~3000Hz时,≥15dB
YD/T 1009-1999
阻抗对地不平衡度:由模拟二线接口对地不平衡阻抗产生的纵向变换损耗和纵向变换转移损耗应不小于表1,表 2所示的数值。
表1纵向变换损耗
颊率范围
300~600Hz
600~2400Hz
2400~3000Hz
频率范围
300~600Hz
600~2400Hz
24003000Hz
馈电电压:一48V土5V。
表2纵向变换转移损耗
纵向变换损耗,dB
纵向变换转移损耗,dB
铃流:铃流源频率为25Hz土3Hz,波形可为正弦波、方波,输出电压有效值为75V士15V。铃流结构采用5s断续,即1s送,4s断,断续时间偏差≤10%。信号音:根据信号音的种类,信号音源为400Hz士20Hz、450Hz士25Hz或450Hz士50Hz正弦波。谐波失真系数≤10%。各种信号音的断、续时间偏差≤10%。信号音种类及结构:
拨号音—一通知主叫用户可以拨号(连续信号音)回铃音表示被叫用户处于振铃状态(5s断续信号音,即送1s,断4s)表示本次接续遇到无线频道忙、线路忙或被叫用户忙(0.7s断续信号音,即送0.35s,忙音——
断0.35s)
用户线条件:在用户线间绝缘电阻不小于20kQ、线间电容不大于0.7uF的条件下,确保正常呼叫的用户回路电阻在10002(包括话机电阻)时,馈电电流应不小于18mA。5.6操作维护中心功能要求
(1)故障管理
系统状态测试;
系统故障检测;
告警历史管理;
故障定位。
(2)性能管理
基站性能测量功能;
基站性能数据采集;
基站性能数据处理;
基站性能数据报告;
用户单元性能测试。
(3)配置管理
硬件配置,
软件配置;
:逻辑配置;
配置数据一致性检验;
用户数据管理。
(4)安全管理
系统注册;
标识口令设定;
鉴权信息;
安全等级设定。
6测试条件
6.1测试环境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气压:
基站控制器、基站电源电压:
YD/T 1009---1999
+15℃~+35℃
45%~75%
86kPa~106kPa
--48V±4.8V
交流电源电压为220V士22V,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土1Hz。6.2其他测试条件
(1)测试频道的选择,多频道测试,可在频带内选择最高、中间、最低频道。(2)发信标准测试音,1000Hz的正弦信号,产生最大频偏的60%的调制的电平。正弦信号的谐波失真应小于1%。
(3)加到接收机输人端的测试信号a)标称阻抗为50Q;
b)测试信号电平为80dBm;
c)测试信号为已调信号,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的正弦信号,频偏为最大允许频偏的60%,正弦信号的谐波失真应小于1%。
7测量方法
7.1发射机电性能测量
7.1.1载波频率容差
是指发射机所允许的频率偏差。其测量方框图如图3所示。被测设备发射机
襄减器
图3载波频率偏差测试方框图
测量方法如下:
a)被测发射机在指定频道、不加调制信号情况下工作;b)使用频率计测量被测发射机的载波频率;c)测量出的频率与被测发射机的标称频率之差,即为该发射机在指定频道上的载波频率偏差;d)计算相对频率偏差;
e)在指定的其它频道上,重复上述测量。7.1.2输出载波功率及功率容差
是指发射机载波在未调情况下,传递到标准输出负载上的有效功率,测量的实际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差即为发射功率偏差。其测量方框图如图4所示。724
测量方法如下:
YD/T 1009-1999
被测设备发射机
颊率计
图4载波输出功率测试方框图
a)打开发射机,使其在指定频道、不加调制信号情况下工作;b)功率计上指示的功率数,即为被测发射机在指定频道上的载波输出功率;c)计算输出功率偏差:
功率偏差一实测输出功率一标称输出功率d)在指定的其他频道上,重复上述测量。7.1.3最大频偏
是指已调载波信号的瞬时频率与未调载波频率之间的最大差值。其测量方框图如图5所示。音频信号
发生器
测量方法如下:
电平表
被测设备
发射机
衰减器
图5最大允许频偏测试方框图
a)打开发射机,使其在指定频道以额定功率输出;频偏仪
b)音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000Hz,调整其输出电平,使频偏仪指示为3.0kHz(0一p),记录音频电平表的电平值(dB);
c)将音频信号发生器信号电平增加20dB,记录稳定状态时的最大频偏;d)保持步骤d所确定的电平值不变,使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在300Hz~3000Hz之间变化,记录稳定状态时的最大频偏;
e)步骤c)及步骤d)中记录的频偏最大值即为发信机最大频偏。注;频偏仪内部所使用的滤波器为300Hz~3000Hz的带通滤波器。7.1.4调制失真
是指在音频输人端加人标推测试音时,在发射输出端经解调测得的二次及更高次音频谐波成分的总有效值对整个信号的有效值之比。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其测量方框图如图6所示。音额信号
发生器
测量方法如下:
电平表
被测设备
发射机
衰减器
频偏仪
带限滤波器
图6发射机调制失真测试方框图
去加量
失真仪免费标准bzxz.net
a)不加信令信号,打开发射机,加标准试验音调制,使其在指定频道以额定功率输出;b)调整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使其产生3kHz(0一p)的频偏;c)使用失真仪测量失真即为发射机调制失真。7.1.5剩余频偏
YD/T 1009—1999
是指在没有外加调制信号的情况下,由哼声和噪声引起的射频寄生调频频偏,它通常用没有和有外部调制时频偏仪的输出电压之比的分贝值表示,其测量方框图如图5所示。测量方法如下:
a)打开发射机,使其在指定频道以额定功率输出;b)调整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使其频偏为3kHz(0一p);c)将音频信号发生器关掉,读出频偏仪的数值△fl(RMs)和△f1(o-p);d)计算发射机的剩余频偏为20lg(4.7×10-4×△f1(RMs))dB。注:频偏仪内部所使用的滤波器为9kHz的低通滤波器和去加重网络。7.1.6占用带宽
是指发射总平均功率99%所占用的频带宽度。其测量方框图如图7所示。音频倍号
发生器
測量方法如下:
电平表
被测设备
发射机
衰减器
频偏仪
图7发射机占用带宽测试方框图
a)打开发射机,使其在指定频道以额定功率输出;频谱
分析仪
b)音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000Hz,调整其输出电平,使频偏仪指示为3.0kHz(0一p),记录音频电平表的电平值(dB);
c)将音频信号发生器信号电平增加20dB;d)设置频谱分析仪中心频率、扫频宽度、分辨率带宽,启动占用带宽的测量菜单,测量集中总发射功率99%时的占用带宽。
7.1.7杂散辐射
是指发射机的音频输入端加人标准测试音调制时,除载波和由调制信号所决定的边带以外的离散频率的发射。这些杂散射频分量包括谐波分量、寄生分量和变频产物,其测量方框图如图7所示。测量方法如下:
a)发射机在工作未调载波状态下,使用频谱分析仪测量载波输出频率和电平;b)改变频谱分析仪的频率范围,读出该频率范围内信号杂散电平;c)加标准测试音调制,重复上述测量;d)步骤b和步骤c的信号最大杂散电平加上衰耗器的衰耗值即为发射机的杂散辐射电平。7.1.8互调衰减
7. 1. 8. 1 定义
是指基站在两个发射机同时工作时三阶互调分量的大小,用相对值dB表示。当基站有多个发射机通过发信合路器工作时,应测量发信机互调衰减。其测量方框图如图8所示。发射机A
发射机B
合路器
基站发信机
衰减器
图8发射机互调衰减测量方框图
分析仪
测量方法如下:
YD/T1009-1999
a)发射机A不加调制并在额定射频输出功率下工作,使用频谱分析仪测量载波输出频率和电平;b)关闭发射机A,发射机B不加调制并在额定射频输出功率下工作(通常两发射机的输出功率相等),在频谱分析仪上与发射机A输出射频信号应有同样的幅度指示;c)同时开启发射机A和B,两者均不加调制并在额定射频输出功率下工作,在频谱分析仪上除了fA和fs两谱线外,在其两边等距离处还有2fA一f和2fB一fA,其电平与载波电平之差的最小值,即为三阶互调衰减。
7.2接收机电性能测量
7.2.1双工灵敏度
在双工工作时,接收机音频输出解调信号信纳比为12dB时,接收机输人口最小射频信号电平。其测量方框图如图9所示。
射频信号
发生器
测量方法如下:
滤波器
环形器
功率计
被测设备
接收机
带限滤波器
图9接收机双工灵敏度测试方框图信纳比
a)调整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被测设备的接收信号频率,同时该带通滤波器抑制被测设备的发射频率;
b)控制被测设备在双工状态下工作,发射机以额定功率输出;当发射和接收分用天线工作时,应在发射机输出端加一标准50α负载;c)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接收机的标称频率,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峰值频谱为3.0kHz(0-p));
d)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使接收机输出端得到12dB的信纳比,记录此时的射频发生器的输出信号电平,该电平即为接收机的双工灵敏度。7.2.2接收失真
7.2.2.1定义
接收失真是指在接收机输出端测得标准测试音的二次及更高次谐波成分的总有效值对总输出信号有效值之比,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其测量方框图如图10所示。射额信号
测量方法如下:
被测设备
接收机
0.3~9kHz
带限滤波器
图10接收失真测试方框图
失真仪
a)控制被测设备在双工状态下工作,发射机以额定功率输出;b)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接收机的标称频率,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峰值频偏为3.0kHz(0一p),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为-80dBm;c)使用失真仪测量接收机的音频失真。7.2.3调制接收带宽
是指接收机接收一个输入电平比实测值灵敏度高6dB,并使输出信号的信纳比降回到12dB时的输727
YD/T 1009---1999
入信号调制频偏的两倍值,测量方框图如图9所示。测量方法如下:
a)关闭发射机,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A输出射频信号频率为接收机指定频道的频率,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峰值频偏为3.0kHz(0—p);b)调整射频输入信号电平,使接收机解调音频输出端的信纳比为12dB,记录此时的输入射频信号电平值P;
c)将输人射频信号电平调整至比P高6dB;d)加大输入调制信号的射频频偏,直至接收机输出端的信纳比回降到12dB。记录此时输人射频已调信号的频偏值;
e)此频偏的两倍即为接收机的调制接收带宽。7.2.4传导杂散辐射
是指任何由接收机引起的辐射。其测量方框图如图11所示。被测设备
接收机
分析仪
图11接收机杂散辐射测试方框图测量方法如下:
a)关闭发射机;
b)打开被测接收机;
c)用频谱分析仪寻找100kHz~2000MHz范围内的任何杂散辐射分量;d)记录各杂射分量的频率和电平,即为该接收机的杂散辐射。7.2.5邻道选择性
是指在相邻信道上存在已调无用信号时,接收机接收已调有用信号的能力,它用已调无用信号与可用灵敏度的相对电平(dB数)来表示。当输人有用信号的电平比可用灵敏度高3dB时,该无用信号的存在使接收机的输出信纳比降回到12dB。其测量方框图如图12所示。射频信号
发生器A
射赖信号
发生器B
测量方法如下:
被测设备
接收机
带限滤波器
图12接收机邻道选择性测试方框图a)射频信号发生器B载波关闭;信纳比
b)射频信号发生器A输出射频信号频率为接收机指定频道的频率,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峰值频偏为3.0kHz(0一p),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为80dBm;c)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A的输出电平,使接收机的输出信纳比为12dB,记录此时A的输出电平UA:
d)将射频信号发生器A的输出电平加大3dB;e)开启射频信号发生器B,其输出载波频率为接收机标称频率的相邻频率点上,调制信号频率为400Hz,峰值频偏为3.0kHz(0—p);f)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B的输出电平,直到接收机输出信纳比为12dB,记录此时射频信号发生器B的输出电平UB;
YD/T 1009
—1999
g)该接收机的邻道选择性为UB一UA(dB);h)测试还应在两侧的相邻频道上进行,并取较低的一个值作为该接收机的邻道选择性。7.2.6杂散响应抑制
是指接收机对任何无用的但产生了响应的其它频率信号的抑制量度。它用无用信号与灵敏度的相对电平(dB数)来表示。当输入有用信号的电平比可用灵敏度高3dB时,该无用信号的存在使接收机的输出信纳比降回到12dB,此时的无用信号输入电平与有用信号电平之比称为杂散抑制。其测量方框图如图12所示。
测量方法如下:
a)射频信号发生器B载波关闭;b)射频信号发生器A输出射频信号频率为接收机指定频道的频率,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蜂值频偏为3.OkHz(0一p),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为一80dBm;c)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A的输出电平,使接收机的输出信纳比为12dB,记录此时A的输出电平UA;
d)将射频信号发生器A的输出电平加大3dB;e)开启射频信号发生器B,其调制信号频率为400Hz,峰值频偏为3.0kHz(0一p),输出电平为-40dBm;
)在任何响应的频率上,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B的输出信号电平,直到接收机输出信纳比为12dB,记录此时射频信号发生器B的输出电平UB;g)该接收机的杂散响应抑制为U-UA(dB);注:射频信号发生器B的输出题率范圖为100kHz~2000MHz,有用信号和邻道频率除外,特别对接收机的镜像频率、中频等频点进行测试。
7. 2. 7 互调响应抑制
是指接收机对与有用信号的频率有特定关系的两个未调信号的抑制能力的量度。它用干扰信号与灵敏度的相对电平(dB数)来表示。当输人有用信号的电平比灵敏度高3dB时,引起互调的该无用信号的存在使接收机的输出信纳比降回到12dB,此时引起互调的无用信号电平与有用信号电平之比,即为接收机对互调分量的抑制能力。其测量方框图如图13所示。射频信号
发生器A
射频信号
发生器B
无用信号
无用信号
射额信号有用信号
发生器C
被测设备
接收机
0.3~~3kHz
带限滤波器
图13接收机互调响应抑制测试方框图测量方法如下:
信纳比
a)射频信号发生器A、B为无用信号的信号源,射频信号发生器C为有用信号信号源;b)当A、B载波关闭,C输出被测接收机指定频道的标称频率,调制信号频率为1000Hz,峰值频偏为3.0kHz(0一p),经混合网络加到被测接收机,并调整其电平,使接收机输出端音频信号信纳比为12dB,记录有用信号电平Uc;
c)将射频信号发生器C的输出电平加大3dB;d)开启射频信号发生器AB,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A、B的输出电平为一80dBm;e)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A、B的输出频率,其中fa一fc+100kHz,fB=fc十50kHz,其中信号发生72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