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植物保护机械 喷雾设备 第1部分:喷雾机喷头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0 10:58:43
  • GB/T20183.1-200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20183.1-2006

  • 标准名称:

    植物保护机械 喷雾设备 第1部分:喷雾机喷头试验方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6-04-03
  • 实施日期:

    2006-09-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377.49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农业>>农业机械、工具和设备>>65.060.40植保设备
  • 中标分类号:

    农业、林业>>农、林机械与设备>>B91农机具

关联标准

  • 采标情况:

    ISO 5682-1:1996,IDT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平装16开, 页数:16, 字数:27千字
  • 标准价格:

    13.0 元
  • 出版日期:

    2006-09-01
  • 计划单号:

    20020990-T-604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2006-04-03
  • 起草单位:

    国家植保机械质检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归口单位:

    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部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相关标签:

    植物保护 机械 喷雾 设备 喷雾机 喷头 试验 方法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部分规定了评定喷雾机用液力喷头喷雾精确性的试验程序和方法。本部分仅用于植物保护和施肥用的农业喷雾机的液力喷头。 GB/T 20183.1-2006 植物保护机械 喷雾设备 第1部分:喷雾机喷头试验方法 GB/T20183.1-2006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65.06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183. 1—2006/ISO 5682-1:1996植物保护机械
喷雾设备
第1部分:喷雾机喷头试验方法
Equipment for crop protection---Spraying equipment-Part 1: Test methods for sprayer nozzles(ISO 5682-1:1996,IDT)
2006-04-03发布bzxz.ne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6-09-01实施
GB/T 20183.1—2006/ISO 5682-1:1996GB/T20183—2006《植物保护机械喷雾设备》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喷雾机喷头试验方法;一第2部分:液力喷雾机试验方法;-第3部分:农业液力喷雾机每公顷施液量调节系统试验方法。本部分是GB/T20183--2006《植物保护机械喷雾设备》的第1部分,等同采用ISO5682-1:1996《植物保护机械喷雾设备
各第1部分:喷雾机喷头试验方法》。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的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植保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金仁根、严荷荣、佟棣。1
1范围
GB/T20183.1—2006/IS05682-1:1996植物保护机械喷雾设备
第1部分:喷雾机喷头试验方法
本部分规定了评定喷雾机用液力喷头喷雾精确性的试验程序和方法。本部分仅适用于植物保护和施肥用的农业喷雾机的液力喷头。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018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0084—2006植物保护机械术语3术语和定义
GB/T20084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4试验用液体
4.1不含固体悬浮物的清水。
4.2每升含20g氧化铝微粒(按附录A)的清水,使用50次后更换。4.3含助剂的清水,必要时,加人可溶性染色剂,如黑色苯胺染料或类似物品。在20℃温度下,混合液的表面张力应为(35士5)mN/m,添加物的种类和混合液的浓度应记人试验报告中。5仪器设备
5.1仪器
5.1.1压力表,在有效工作压力范围内精密度为士1%。5.1.2各喷头用的胶管或塑料管。5.1.3各喷头用的集液器。
5.1.4测量收集到的液量,量程符合7.1.3要求的量简或天平。5.1.5秒表,精密度为士0.5s。
5.1.6刻度尺,精密度为士1 mm。5.1.7角度尺,精密度为±0.5
5.1.8能控制喷头移动速度的装置。5.1.9采样Ⅲ,直径为50mm。
5.1.10显微镜及测微尺,测量精确度为10μm。5.1.11带电子闪光灯的摄影设备。5.1.12适合于收集雾滴的液面或固体面。5.2雾液量分布试验台,在试验压力达到稳定且喷头正常工作时收集液体的装置(见图1)。试验台的构件应符合5.2.1和5.2.2规定的要求。1
GB/T 20183. 1-2006/ISO 5682-1: 199650 ±0. 5
3 000 min.(宽度)
图1分布试验台示意图
5.2.1集雾槽的特征
集雾槽各槽壁应为直立面。
单位为毫米
各槽壁的上边缘应在一个平面上,纵向(与集雾槽垂直方向)与水平面的公差为土1%(10mm/1m),在横向(与集雾槽平行方向)的公差为士2%(见图2)。集雾槽槽壁厚度不超过4mm。
相邻槽壁顶端之间的距离应为(50士0.5)mm。集雾槽直立壁的最小高度应至少为槽宽的两倍。对于由间距为25mm的集雾槽构成的分布试验台,把两条相邻的集雾槽看作一条50mm的槽,上述条件适用。
雾液量分布试验台的总宽度应不受各槽壁顶端间允许偏差总和的影响。5.2.2槽壁上部
槽壁的上部由对称的斜棱组成,斜棱顶部可以修圆,并应有下列特征:斜棱的高度应至少为壁厚的3倍。a)
斜棱上端的厚度应不大于1 mm。修圆半径应不大于0.5mm。
槽壁顶端不应有高出或低于各槽壁顶端所构成的平面2mm的点。6通用试验条件
图2集雾槽特征
GB/T 20183.1-2006/ISO 5682-1:1996±1%
应将全部操作数据和试验参数记人试验报告中。附录B给出了试验报告的示例。6.1温度和相对湿度
试验期间,试液的温度和试验室的气温应在10℃~25℃之间。试验室内的相对湿度通常应不低于50%。应将温度和相对湿度值记人试验报告中。6.2压力
试验期间,压力的变化量应不超过试验压力值的土2.5%,应将试验压力值记人试验报告中。压力应在不装喷头滤网的情况下,在防滴装置的下游测量。7喷头特性的测定
每项试验的通用试验条件应符合第6章的规定。7.1喷头喷量一致性
7.1.1抽样
随机抽取20个同一型号的完整喷头。抽样情况,尤其是库存量和抽样地点等应记入试验报告中,另外,试验报告中应记录喷头的完整标志,包括圆锥雾喷头的喷孔片和喷嘴的标志。试样应由一名试验中心授权的人员抽取,该抽样人员还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抽取第二组试样,该试样应存放在试验中心以便对照。两组试样应从批量至少为200个的喷头中抽取。7.1.2试验用液体
使用4.1规定的试验液体。
7. 1. 3 测量
测量每个完整喷头在0.3MPa(3bar)的试验压力下喷出的液量,测量误差应小于1%。测量时间应大于或等于60s,用秒表(5.1.5)测量,测量误差应小于1s。7.1.4结果
应以曲线图或表格的形式将试验结果记人试验报告中,其中每个喷头的喷量以其相当于20个完整喷头的平均喷量的百分数表示。7.2不同压力下喷量的变化量
采用喷量最接近于7.1测定的喷量平均值的喷头进行试验。7.2.1试验用液体
使用4.1规定的试验液体。
GB/T 20183.1--2006/ISO5682-1:19967.2.2压力
在制造厂规定的最大和最小压力以及其间的至少2个压力下进行试验,两相邻压力的差值应等于或小于0.5MPa(5bar)。
7.2.3测量
在7.2.2规定的每个压力下测量喷量,单位为L/min,测量误差应小于1%。测量时间应大于或等于60s,用秒表(5.1.5)测量,测量误差应小于1s。7.2.4结果
应以曲线图或表格的形式将试验结果记人试验报告中,曲线图中Y轴表示喷量,X轴表示压力。7.3雾液量分布
采用喷量最接近于7.1测定的喷量平均值的喷头进行试验。7.3.1试验用液体
使用4.1规定的试验液体。
7.3.2压力
试验应在制造厂规定的最大和最小压力以及该范围内至少2个压力下进行。7.3.3喷头的位置
试验期间,喷头应按其正常工作状态垂直固定于雾液量分布试验台一槽壁顶端的上方,以使雾流喷向试验台。
如果制造厂指定了专门位置,则试验在此位置上进行。如果制造厂指定了最佳使用高度,则试验在该高度及其上、下各150mm处进行。如果制造厂未给出使用高度,则试验在下列高度处进行:400mm、500mm、600mm和700mm,必要时可在300mm和800mm高度处进行。高度应在顶端边缘和喷孔之间测量。应将扇形雾喷头放在其雾形的长轴与集雾槽成直角的位置上进行试验。圆锥雾喷头应在下列组合状态下进行试验(见图3):a)初始组合状态下;
b)第二组合状态下,喷头片或喷头帽在它们的组件中转过90°;当旋水片能相对于喷头片转动时,重新安装喷头,使旋水片相对于图3中位置b)转过90°。c)
7.3.4测量
图3圆锥雾喷头试验组合状态
当有一量筒中收集到的液量达到量筒标称容量的90%时,立即停止试验。记录每个量简中收集的液量。
7.3.5结果
GB/T 20183.1—2006/ISO 5682-1:1996用曲线图或表格表示雾液量分布情况,给出的数值为各集雾槽收集到的液量相当于全部集雾槽收集到的液量平均值的百分数。
7.4因磨损而造成的喷量和雾液量分布的变化量(加速磨损试验)本试验不能预先判断喷头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寿命,但可用于比较喷头的耐磨性以及导致分布特性变坏的情况。应选择5个喷头进行试验,它们的喷量应最接近于7.1测定的喷量平均值。7.4.1试验用液体
使用4.2规定的液体,整个试验过程中,液体的温度应为(20士3)℃。应保证磨料始终均匀地分布于整个试液中(例如:通过具有一定压力的可控压缩空气流的搅动,如每5min搅动一次,药液箱底就不会有任何沉淀)。需要时通过预先试验,以确定在7.4.3规定的整个试验期间,试液对喷头的材料保持着研磨效能,否则应按需要经常更换研磨液。注:可使用同一批制造的且材料与试验用喷头一致的若干个计量喷嘴进行先期试验,在规定压力下,定量的试验液体通过计量喷嘴后,测定计量喷嘴流量的增加量。7.4.2试验压力
试验压力pr,应根据供应商推荐的最大压力p,按下列规定选择:a)0. 05 MPa< p,<0. 3 MPa 时,p.= 0. 1 MPa;b)0.3 MPa< p。<0.5 MPa 时,pt= 0.3 MPa;c) 0. 5 MPa< p,<1 MPa 时,pt= 0., 5 MPa。对于未包括在上述类别内的喷头,试验压力应记人试验报告中。7.4.3测量
从下列数值中选定合适的磨损时间,同时测量5个喷头中每个喷头的喷量,并确定喷量与喷嘴材料特性的关系:
0 min,1 min, 2min, 3 min, 4 min, 5min, 10 min, 15min, 20 min,25min, 30 min,40 min,50 min,1 h, 1 h30 min, 2h,3h, 4 h,5 h,7h30min,10 h,15h,20 h, 30 h,40 h,50 h,75h,100 h当喷量至少增加了15%或磨损时间达到100h时,停止试验。试验开始和终了以及3个喷头的喷量超过其起始喷量5%、10%和15%时,进行雾液量分布试验(7.3)。
7.4.4结果
7.4.4.1喷量
所有测量结果记人两个表格中。—5个喷头中每个喷头的喷量,L/min;一5个喷头中每个喷头的喷量变化量,以其相对于起始喷量的百分数表示。绘制喷量变化量与磨损时间的关系曲线。7.4.4.2雾液量分布
按7.3.5给出7.4.3中规定的各磨损程度下所测得的雾液量分布。7.5喷雾角
使用适当的仪器(5.1.7或5.1.11),在0.3MPa(3bar)和制造厂规定的最大和最小压力下,测量喷量最接近于7.1测定的喷量平均值的喷头的喷雾角(见图4)。5
GB/T 20183.1—2006/IS0 5682-1:1996喷雾角
图4测量喷雾角的原理图
7.6雾滴粒径
7.6.1原理
射流有明显界
线的直线部分
通过移动喷头测量雾滴粒径,试验用喷头的喷量应最接近于7.1测定的喷量平均值。喷头应在面积相等的一列采样皿上方移动,每个采样血采集一些喷雾雾滴。测量每个采样血中所有雾滴的粒径,并按粒径分段。计算所收集雾滴的总体积和每一级别雾滴的分布特性。
注:本试验方法仅能保证最低精度,在雾滴粒径测量技术进一步发展之后,将被修订。7.6.2试验用液体
使用4.3中规定的液体,助剂的名称、预先规定表面张力下混合液所必需的浓度均应记入试验报告中。
7.6.3压力
试验应至少在下列压力下进行:喷雾机和/或喷头制造厂规定的最大和最小压力;一按7.4.2确定的试验压力。
7.6.4喷头的移动速度
选定的速度应既能收集到足够数量的雾滴,又不致使雾滴相互聚合。在该种情况下喷头的最大移动速度定为3m/s。
7.6.5雾滴的数量和粒径分段
收集数量至少2000个雾滴,为代表性的样品。7.6.6试验装置
制备若干个直径为50mm的采样皿(5.1.9),并涂有厚度为4.5mm、运动黏度为5000mm2/s~10000mm2/s(1mm2/s一1cSt)的硅酮油(5.1.12),上面再覆盖-层厚度为2.5mm、运动黏度为10 mm2/s的硅酮油。
将采样血放置在高度为500mm的支架上,两采样血中心间距不大于150mm,采样血应沿垂直于喷头运动方向的直线排成若干列。在雾流长轴平行于采样血列的状态下,安装喷头。选定喷头和采样血之间的距离,以收集到足够数量的雾滴。选定的距离应与喷头和植物间的规定距离相一致。
7.6.7测量
试验时使喷头通过采样血列上方一次。GB/T20183.1—2006/IS0 5682-1:1996使用适当的装置(5.1.10),逐个数出所有采样皿的相同区域内雾滴的数量,并测定雾滴的粒径。应保证该样品具有代表性(见7.6.5)。7.6.8结果
在高斯对数曲线坐标纸上画出雾液量分布曲线图,X轴(高斯分度)表示累积体积,Y轴(对数分度)表示雾滴直径。
应注明与累积体积10%、50%(体积中值直径)和90%相对应的直径的数值。可按照喷雾类型,给出等间隔排列的至少20个粒径段的雾滴数量的排列情况(选择项)。如果需要,还可以给出沙脱直径(SMD)。8试验报告
试验结果应记人试验报告,附录B给出了试验报告的格式。7
GB/T 20183.1—2006/IS0 5682-1:1996A.1概况
化学名称:氧化铝(Al2O3);
形态:粉末状;
c)颜色:白色;
气味:无味。
物理性质和涉及安全法规的说明结构形态变化
熔点:约为2050℃;
沸点:约为270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氧化铝的技术规范
在25℃:约为3.9g/cm2(比重计)。c)
比表面积(BET法):0.3m2/g~~0.7m/g。吸油性:420g/kg~520g/kg。
水中可溶性:不溶于水。
pH值:25℃下,每升水中含100g该物质时pH值为8~9。f)
热解:1200℃赤热状态下约失去0.2%(水)。危险热解物:无。
危险反应:无。
其他说明:无。
A.3成分
a)平均成分:
Al03:约为99.5%;
Si02 : 0. 01% ~0. 03% ;
Fe203 : 0.01% ~0. 03% ;
Na20:0. 2% ~0. 4% ;
α-Al2O3:超过90%。
b)粒度分布
>63 μm
≥45 μm~63 μm
≥10 μm~45 μm
.<10 μm
各粒径段数量
5%~15%
60%~75%
10% ~~30%
c)原始晶体中值尺寸:约为6μm8
A,4安全说明
无需特殊的安全措施。
A.5储存和作业防护措施
技术防护措施:于燥储存,否则可能会絮结。a)
人身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不需要;
眼睛防护用品:不需要;
手防护用品:不需要;
其他:至多采取粉尘防护措施。作业卫生保健:除常规卫生保健外,无特殊要求。c)
防火和防爆:不必要。
废物处理:按当地政府规定置放在粉尘垃圾场。A.6意外和着火情况下采取的措施GB/T 20183. 1—2006/IS0 5682-1:1996发生溢流、溢出或气体泄漏后,使用常规的物理净化剂吸收。A.7毒性的说明
没有发现有毒性。
生态说明
没有发现影响生态。
GB/T 20183. 1—2006/ISO 5682-1 : 1996B.1般
试验任务来源:
试验编号:
试验室名称和地址.
负责试验工程师姓名:
负责试验技术员姓名:
喷头的完整标志: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试验报告的格式
注:对圆锥雾喷头,给出喷头片和喷嘴的适当信息。制造厂名称和地址:
注册商标:
喷头型号:
类目索引号(规格):
材料:
批号:
制造日期:
喷头特性的试验结果
注:在B.2.1~B.2.6的试验期间,压力应保持稳定,偏差不超过士2.5%。B.2.1喷头喷量一致性
B.2.1.1环境条件
试液温度:
环境气温:
空气相对湿度:
B.2.1.2试验用喷头的抽样
进行试验的20个完整喷头从批量为抽样地点:
抽样日期:
B.2.1.3试验用液体
不含固体悬浮物的清水。
B.2.1.4压力
试验压力为0.3MPa。
B. 2. 1. 5 测量
个喷头中随机抽取。
喷量的测量误差小于1%,喷液时间的测量误差小于1s。喷液持续时间:
s(≥60 s)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