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煤炭行业标准(MT) >>
- MT 61-1997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煤炭行业标准(MT)】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2 21:21:52
- MT61-1997
- 现行
标准号:
MT 61-1997
标准名称: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标准类别:
煤炭行业标准(MT)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7-12-12 -
实施日期:
1998-0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44.26 KB
替代情况:
MT 61-82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等级、适用范围、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本标准适用于煤矿许用炸药。 MT 61-1997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MT61-1997

部分标准内容:
本标准与MT61一82相比,在内容上做了较大改动。首先,对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进行了重新分级,并规定了适用范围。其次,在判定规则上,采用小样本升降法计算半数引火量,定量评价煤矿许用炸药的安全度。此外,对影响试验结果的气源成分等,也做了相应规定。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MT61—82。本标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爆破技术及火工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爆破技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福良、夏斌、董春海、滕威、崔应焗、刘明喜、段芸、秦革。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负责解释。617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Test method and judge rules of safety of permissibleexplosive for coal mining in firedampMT 61-
代替MT61—82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等级、适用范围、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本标准适用于煤矿许用炸药。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8031-87工业电雷管
GB/T15663.8—1995煤矿科技术语GB/T15663.9--1995煤矿科技术语3术语和符号
3.1术语bzxZ.net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3. 1. 1 半数引火量 sample mean煤矿安全
爆炸材料和爆破技术
在规定条件下,引火概率为50%的炸药量。3.1.2 梯距 interval
相邻两试验水平之差的绝对值。3.1.3 升降法 up-and-down method一种求单因素随机变量平均值的试验设计方法3.1.4过量氮excess nitrogen
井下可燃气中超过正常大气氮氧比的氮气含量3.2符号
M5o:半数引火量,g,
m5o:半数引火量标准值,g
n:样本大小;
d:梯距,g;
i:试验水平顺序号,整数;
M。:初始试验水平,g;
M.:第i次试验水平,g;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7-12-12批准618
1998-02-01实施
K.:M.试验水平下的试验次数。
MT 61--1997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等级和适用范围4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分为三级,依次为一、二、三级,各级半数引火量标准值(m5o)见表1。
表1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等级和适用范围等级
标准值,g
试验方式
适用范围
发射白炮
发射白炮
低甲烷矿井岩石掘进工作面低甲烷矿井煤层采掘工作面试验方法
5.1方法提要
发射白炮
高甲烷矿井,低甲烷矿井高甲烷采掘工作面;煤油共生矿井,煤与煤层气突出矿井在规定条件下,采用小样本升降法,将受试炸药置于发射白炮炮孔内爆炸。根据试验巷道内井下可燃气-空气混合气体引火结果,计算半数引火量,以此判定炸药的井下可燃气安全度。5.2材料
5.2.1试验用井下可燃气:必须采用经煤炭工业部批准使用的煤矿井下可燃气。试验时,当甲烷浓度为9.0%时,其他可燃气体含量总和应不大于0.3%,二氧化碳和过量氮含量总和应不大于1.0%。5.2.2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应符合GB/T8031的规定。5.3装置、仪器
5.3.1装置
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装置见图1,主要由试验巷道、气体混合管路、发射白炮、混合通风机、排烟通风机及控制系统组成。
1试验巷道;2—延长室,3—封闭装置,4爆炸室,5—测量孔,6—发射白炮,7—排烟通风机,8—排烟管;9—进气管,10—混合通风机;11—回气管,12—可燃气管,13—阀门图1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装置示意图a)试验巷道为钢制圆简,分爆炸室和延长室两部分,水平放置,内径为1.8m,爆炸室长度为5m,容积为12.8m,爆炸室的封闭端中心开有圆口,散口端设有封闭装置。延长室长度为15m,与爆炸室口端相衔接;
MT 61---1997
b)气体混合管路由进气管、回气管及控制阀门等组成。进气管由靠近爆炸室封闭端上部引入,回气管由靠近爆炸室口端下部引出,在进气管路和回气管路上应分别装有阀门;c)发射白炮为钢制圆柱体,由内筒和外套构成,其内简凸出,套有密封胶垫,中心轴向开有炮孔。外套材料可选用普通碳钢,内简材料宜使用PNi3CrMoV炮钢,炮孔初始体积规定为(2138土10)mL。规格尺寸见图2;
1一凸台;2一密封胶垫;3一内简,4一外套图2发射白炮结构图
d)混合通风机为防爆离心式,风量应不小于1.330m2/h,全压应不小于950Pae)排烟通风机为防爆轴流式,风量应不小于9200m/h,全压应不小于380Pa,f)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空调系统及参数测试系统。5.3.2仪器
a)甲烷测定器:分度值应不大于0.02%;b)温度计:分度值应不大于1℃;c)湿度计:分度值应不大于1%;d)天平:感量应不大于1g。
5.4试验条件
5.4.1试样采用炸药原药卷制成。称取试样时,应取全重。药温应为(20士10)℃。5.4.2爆炸室内井下可燃气-空气混合气体中,甲烷浓度为(9.0士0.3)%,温度为(20士10)℃,湿度应不大于 80%。
5.4.3发射白炮扩孔率应不超过25%。5.5试验步骤
5.5.1每次试验药量按6.1确定。5.5.2每次试验前,应检查甲烷测定器的气密性并校准零点。5.5.3用封闭装置以牛皮纸或塑料薄膜封闭爆炸室的散口端。5.5.4将雷管插入试样一端,插入深度应不小于雷管长度的2/3,用本质炮棍将试样装入发射日炮炮孔底部,反向起爆。
5.5.5将发射炮推至爆炸室封闭端并压紧,使凸台进入封闭端圆口,其端面与封闭端内壁齐平。5.5.6开启混合通风机,向爆炸室充入井下可燃气,测量混合气体的温度、湿度和甲烷浓度。5.5.7当甲烷浓度达到要求时,停止充气。混合1min,关闭混合通风机及相关阀门,同时打开卸压阀。5.5.8连接起爆线路,在关闭混合通风机后的2min内起爆。5.5.9检查受试炸药是否全爆,如未爆或半爆,本次试验作废,重做该水平试验。620
MT 61—1997
5.5.10以爆炸声响或其他参数判断混合气体是否引火,做好记录。5.5.11开启排烟通风机,同时打开混合通风机进气阀门,开启混合通风机,排除巷道内的炮烟,排烟时间应不少于3min。
5.5.12将各阀门复位到试验初始状态。6判定规则
6.1试验设计
a样本大小:n=6;
b)梯距:d一50g;
c)初始试验水平:应保证6次试验中头2次试验结果相反,可参考选用M。一m5o十d;d)升降规则:试验在M;下引火,下一次试验水平减少一个梯距d;否则增加一个梯距d。不许跳过中间的梯距或保持试验水平不变。6.2试验记录
试验结果按表2示例的格式记录。“引火”记为“1”“未引火”记为“0”。表2小样本升降法试验记录
M。+2d
M。+d
M。-d
表2中第7次试验水平的“X”是根据第6次试验结果虚拟的,即第6次试验“引火”,则降个梯距,反之升一个梯距。
6.3数据处理
确认试验结果后,按下式计算半数引火量,并将最终结果修约到个数位。Mso =
6.4结果判定
a)若M5o≥m50,判定该试样合格。M
b)若msoMs。>40,判定该试样不合格,否则允许复试。复试方法:根据第6次试验结果,继续做6次试验,再虚拟第13次试验结果,计算13次试验水平的平均值作为半数引火量。若M5o≥m50,仍判定该试样合格;反之,判为不合格。c)若三级煤矿许用炸药升至650g仍未引火,停止试验,以Mso≥400g作为试验结果,判定该煤矿许用炸药合格。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Test method and judge rules of safety of permissibleexplosive for coal mining in firedampMT 61-
代替MT61—82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等级、适用范围、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本标准适用于煤矿许用炸药。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8031-87工业电雷管
GB/T15663.8—1995煤矿科技术语GB/T15663.9--1995煤矿科技术语3术语和符号
3.1术语bzxZ.net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3. 1. 1 半数引火量 sample mean煤矿安全
爆炸材料和爆破技术
在规定条件下,引火概率为50%的炸药量。3.1.2 梯距 interval
相邻两试验水平之差的绝对值。3.1.3 升降法 up-and-down method一种求单因素随机变量平均值的试验设计方法3.1.4过量氮excess nitrogen
井下可燃气中超过正常大气氮氧比的氮气含量3.2符号
M5o:半数引火量,g,
m5o:半数引火量标准值,g
n:样本大小;
d:梯距,g;
i:试验水平顺序号,整数;
M。:初始试验水平,g;
M.:第i次试验水平,g;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7-12-12批准618
1998-02-01实施
K.:M.试验水平下的试验次数。
MT 61--1997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等级和适用范围4
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分为三级,依次为一、二、三级,各级半数引火量标准值(m5o)见表1。
表1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等级和适用范围等级
标准值,g
试验方式
适用范围
发射白炮
发射白炮
低甲烷矿井岩石掘进工作面低甲烷矿井煤层采掘工作面试验方法
5.1方法提要
发射白炮
高甲烷矿井,低甲烷矿井高甲烷采掘工作面;煤油共生矿井,煤与煤层气突出矿井在规定条件下,采用小样本升降法,将受试炸药置于发射白炮炮孔内爆炸。根据试验巷道内井下可燃气-空气混合气体引火结果,计算半数引火量,以此判定炸药的井下可燃气安全度。5.2材料
5.2.1试验用井下可燃气:必须采用经煤炭工业部批准使用的煤矿井下可燃气。试验时,当甲烷浓度为9.0%时,其他可燃气体含量总和应不大于0.3%,二氧化碳和过量氮含量总和应不大于1.0%。5.2.2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应符合GB/T8031的规定。5.3装置、仪器
5.3.1装置
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装置见图1,主要由试验巷道、气体混合管路、发射白炮、混合通风机、排烟通风机及控制系统组成。
1试验巷道;2—延长室,3—封闭装置,4爆炸室,5—测量孔,6—发射白炮,7—排烟通风机,8—排烟管;9—进气管,10—混合通风机;11—回气管,12—可燃气管,13—阀门图1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装置示意图a)试验巷道为钢制圆简,分爆炸室和延长室两部分,水平放置,内径为1.8m,爆炸室长度为5m,容积为12.8m,爆炸室的封闭端中心开有圆口,散口端设有封闭装置。延长室长度为15m,与爆炸室口端相衔接;
MT 61---1997
b)气体混合管路由进气管、回气管及控制阀门等组成。进气管由靠近爆炸室封闭端上部引入,回气管由靠近爆炸室口端下部引出,在进气管路和回气管路上应分别装有阀门;c)发射白炮为钢制圆柱体,由内筒和外套构成,其内简凸出,套有密封胶垫,中心轴向开有炮孔。外套材料可选用普通碳钢,内简材料宜使用PNi3CrMoV炮钢,炮孔初始体积规定为(2138土10)mL。规格尺寸见图2;
1一凸台;2一密封胶垫;3一内简,4一外套图2发射白炮结构图
d)混合通风机为防爆离心式,风量应不小于1.330m2/h,全压应不小于950Pae)排烟通风机为防爆轴流式,风量应不小于9200m/h,全压应不小于380Pa,f)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空调系统及参数测试系统。5.3.2仪器
a)甲烷测定器:分度值应不大于0.02%;b)温度计:分度值应不大于1℃;c)湿度计:分度值应不大于1%;d)天平:感量应不大于1g。
5.4试验条件
5.4.1试样采用炸药原药卷制成。称取试样时,应取全重。药温应为(20士10)℃。5.4.2爆炸室内井下可燃气-空气混合气体中,甲烷浓度为(9.0士0.3)%,温度为(20士10)℃,湿度应不大于 80%。
5.4.3发射白炮扩孔率应不超过25%。5.5试验步骤
5.5.1每次试验药量按6.1确定。5.5.2每次试验前,应检查甲烷测定器的气密性并校准零点。5.5.3用封闭装置以牛皮纸或塑料薄膜封闭爆炸室的散口端。5.5.4将雷管插入试样一端,插入深度应不小于雷管长度的2/3,用本质炮棍将试样装入发射日炮炮孔底部,反向起爆。
5.5.5将发射炮推至爆炸室封闭端并压紧,使凸台进入封闭端圆口,其端面与封闭端内壁齐平。5.5.6开启混合通风机,向爆炸室充入井下可燃气,测量混合气体的温度、湿度和甲烷浓度。5.5.7当甲烷浓度达到要求时,停止充气。混合1min,关闭混合通风机及相关阀门,同时打开卸压阀。5.5.8连接起爆线路,在关闭混合通风机后的2min内起爆。5.5.9检查受试炸药是否全爆,如未爆或半爆,本次试验作废,重做该水平试验。620
MT 61—1997
5.5.10以爆炸声响或其他参数判断混合气体是否引火,做好记录。5.5.11开启排烟通风机,同时打开混合通风机进气阀门,开启混合通风机,排除巷道内的炮烟,排烟时间应不少于3min。
5.5.12将各阀门复位到试验初始状态。6判定规则
6.1试验设计
a样本大小:n=6;
b)梯距:d一50g;
c)初始试验水平:应保证6次试验中头2次试验结果相反,可参考选用M。一m5o十d;d)升降规则:试验在M;下引火,下一次试验水平减少一个梯距d;否则增加一个梯距d。不许跳过中间的梯距或保持试验水平不变。6.2试验记录
试验结果按表2示例的格式记录。“引火”记为“1”“未引火”记为“0”。表2小样本升降法试验记录
M。+2d
M。+d
M。-d
表2中第7次试验水平的“X”是根据第6次试验结果虚拟的,即第6次试验“引火”,则降个梯距,反之升一个梯距。
6.3数据处理
确认试验结果后,按下式计算半数引火量,并将最终结果修约到个数位。Mso =
6.4结果判定
a)若M5o≥m50,判定该试样合格。M
b)若msoMs。>40,判定该试样不合格,否则允许复试。复试方法:根据第6次试验结果,继续做6次试验,再虚拟第13次试验结果,计算13次试验水平的平均值作为半数引火量。若M5o≥m50,仍判定该试样合格;反之,判为不合格。c)若三级煤矿许用炸药升至650g仍未引火,停止试验,以Mso≥400g作为试验结果,判定该煤矿许用炸药合格。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煤炭行业标准(MT)标准计划
- MZ/T150-2020 行政区域界线数据交换格式
- MZ/T149-2020 行政区域界桩数据交换格式
- MT818.1-1999 煤矿用阻燃电缆 第1单: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 MT/T1131-2011 矿用以太网
- MT/T1063-2008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滚筒技术条件
- MT/T1064-2008 矿用窄轨架线式工矿电机车技术条件
- MT/T839-1999 石门揭穿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测定方法
- MT/T1119-2011 煤矿坑道钻探用往复式泥浆泵
- MT/T342.2-1994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 MT/T1112-2011 煤矿图像监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MT/T1132-2011 管道式煤浆预处理器
- MT/T342.1-1994 冶金焦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 MT252-1991 煤矿水中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测定方法
- MT/T782.2-1998 煤矿机电设备温度传感器开关量信号输出型
- MT818.6-1999 煤矿用阻燃电缆 第1单: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 第6部分:额定电压3.6/6kV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