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3 04:52:37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7932-1987

  • 标准名称: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发布日期:

    1987-06-12
  • 实施日期:

    1996-05-01
  • 作废日期:

    2004-06-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77.71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流体系统和通用件>>23.100流体动力系统
  • 中标分类号:

    机械>>通用零部件>>J20液压与气动装置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12页
  • 标准价格:

    16.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T 7932-1987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7932-1987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Pneumatic fluid power-General rules for the applicationof equipment to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systemsUDC 521.51-22
:621-503
:621-575
GB 793287
本标准参照采川国际标准1S0)4414—1982《气动-—装置在传动与控制系统中应用的建议》。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月机械设备的气动系统,2引用标准
GB3786液正及气动图形符号
GB7940正气口气动方向控制阀安装面GBI87.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3一般要求
3.1基本要求
气动系统的设计、制造与使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人员安全;
连续动转:
c,寿命长;
d、维修方便和经济。
3.2安全要求
设计气动回路时,应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电控、气控、液控等各种控制源的事故)。元件的选择、应用、安装和调整等应首先考虑在事故发生时能保证人员的安全,并使设备的损坏最小。3.2.1系统中所有元件必须具有合格证。3.2.2设计系统时,应使元件位于易装拆之处,并能安全地调整和维修。3.2.3系统必须有过保护措施。
3.2.4必须保证系统在失压时不会引起危险。3.2.5必须保证排气不会引起危险。3.2.6系统中的所有元件必须按制造!的规定进行操作。3.2.7当气动系统在特殊场合下使用时,设计、制造和使用单位应商定特殊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据此进行系统的设计,例如,需要考虑:a.
振动、严再污染、高湿度:
b.高海拔(1 000 m以上)及严寒地带;心
易燃环境条件:
电路数据(电压、频率、功率);d.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1987-05-16批准1988-01-01实施
电气元件的保护措施。
3.3系统的工作温度
GB7932—87
必须说明系统工作环境的温度范围,在此范围内设备应能可靠地工作。3.4元件的更换
应能在不拆邻近机帮部件的条件下更换元件。3.5起吊措施
质量超过15kg的所有元件、部件或装置,都必须有便丁起吊的措施和方法。3.6设备的安装
3.6.1元件和设备的安装必须按制造厂的规定进行。3.6.2制造厂必须向用户提供气动设备基础细部图和主干管路布局图,以及安装技术要求。3.6.3制造厂必须使用按国家标准制造的零件《开关、轴承、填充材料、销子,紧固件等)。3.7使用说明书或维修资料
制造厂必须向用户提供气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或维修使用资料,其内容应包括:气动系统原理图和(或)气动控制回路图,电气控制线路图、元件与机器的连接细部图,控制柜和控制面板元件安装位置图、元件部件明细表;b.
系统的调试方法和步骤:
特殊元件及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拆装和维修方法;需要定期测试和维修保养的测试点、加油点、放水口、过滤器、分水滤气器等的位置;推荐的备件清单;
气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系统图利(或)回路图
应按照GB786及其他有关国家标准绘制;除非另有说明,一般情况图形符号必须表示设备处于静止(即所有动力都已关断,回路排空和准备起动)时的状态;
应尽量减少交叉线:
图中每个元件必须有单独的名称或母编号(见3.10.2);气口,测试点、放气口和节流接头必须有标志(见3.10.3),气源和机器间的管道两端必须有标志,回路的每根管道都应有编号。3.7.2数据和资料
说明书或元件名细表应提供下列数错和资料:a.
每种元件必须说明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目录编号、件号或图号:子的口径,壁厚;
气缸活塞和活塞杆的直径:
自由牢气消耗量;
空压机驱动电机的型号、功率和转速:压力控制阈的压力调定值:
过滤器的型号和过滤精度,滤芯备件数;每一执行光件用途的说明:
使用时要求的冷却水流量、最高和最低压力,以及冷却水源最高温度;汽罐额定容积;
每只油雾器所需润滑油的体积、牌号和新度范围;机器的循环时间,气动、电器和机械控制装罩的操作节拍顺序图表或说明。3.8试验
GB 7932—87
3.8.1汽动系统应按规定或协议进行性能试验,以确定性能是否符合制造厂的说明书或本标准。3.8.2安装完毕的气动设备,其噪声必须符合GBJ87的规定。3.8.3气动管路系统不得有外部泄漏。3.9包装和运输
3.9.1需要分段运输设备时,已拆下的管了及与它们相连接的接口和(或)接头都必须有识别标记。3.9.2所有设备必须包装完好,防止生锈、变形和损坏。运输过程中应保护设备的标志。3.9.3在运输过程中和安装之前,外露的孔口和外螺纹应加密封帽等予以保护3.10标志
3.10.1元件(小型元件除外)上必须以耐久的形式表明下列细节:a.
制造厂名和产地;
型号;
符合GB786的图形符号,符号的每个气口应有标志;d,工作压力。
此外,有些元件和输件应表明表1所列数据。3.10.2只要可能就应在系统中的每个元件附近以鲜明耐久的方式标注其件号或字母编号,但不标在元件上。这些件号或编号必须和图中、表中及目录清单中的相一致。衣1元件上应给出的附加数掘
元(辅)件
a)空压机
b)马达和摆动乌达
c)气缸
d)压力控制搁
e)电磁阀(标志在电磁铁上)
f)压力维电器
数据和符号
额定输出(压力和自由空气体积)所需输入功率
转速(r/min)
转动方向
系列编号
白由空气消耗最(标准状态下)
转动方向(椎对下凹口)
转速(r/min)
回转角度
扭矩(额定压力下)
系列编号
鼠简直径
活塞杆直径
行程长度
玉力调整范固
交流电频率或直流电
阿护等级
压玉力调整范围
玉力级差范围
开关的电压及电流容量
翡护等级
适用于气马达
适用于摆动马达
元(辅)件
)气磁,均压罐和空气瓶
h)过滤幕
i)油雾
i)干爆器
k)却籍
GB 7932 - 87
续表1
数据和符号
水压试验压力和试验日期
设计工.作压力
系列编号
工作温度范围
过滤精度
空气的流动方向
工作压力范围
流动方向
空气最大工作流量(在规定的状态下)压缩空气最高和最低温
最高和最低工作环境温度
流动方向
电源电压、频率和额定电流
保险丝额定值
流动方向
冷却介质的类型
最高工作环境温度
任选-种标志方法,
a)在焊接丁容器上的金属板上打上钢印;
b)在容器上低应力区(例如冷冲端盖)打钢印。圆柱壳上不充许打钢印符合国家标准
在空气和冷却介质的出人口处应有流动方向的永久性标志
3.10.3元件的气口,包括先导口、测试点和放气口都必须有清楚的和永久性的标志,且应和回路图中的一致。
3.10.4非电控阀的操作机构必须有简明耐久的标志,且应和回路图中的-致。3.10.5在电气线路图和气动回略照中,阀的电气操作机构的标志必须一致。3.10.6装在气路板、底板和接头内的插装阀及其他功能元件(节流孔、梭阀,单向阀等),必须在其检拆口附近做上标志;当检拆口位置在一个或几个元件下面时,则必须在元件近旁提供识别标志,并注上“内装”字样。
3.10.7控制台上的每个元件必须设一块铭牌,其位置应便于操作者视读。铭牌上的标志应准确地表达被控制的执行元件的功能。
4空压机、气马达、摆动马达和气缸4.1空压机、气马达和摆动马达
4.1.1空压机与电动机以及马达、摆动马达与被驱动装置的安装底座必须有足够的刚度,以确保转动时始终同轴。
4.1.2联轴器的型式和安装要求应符合空压机、气马达和摆动马达制造厂的规定。4.1.3外露的旋转轴和联轴器必须有防护罩。4.1.4空压机的进口条件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设置进口过滤器(湿式或干式),无油空压机必须用干式过滤器;:
b。大型空压机必须从空压机房外边吸取空气,其进气口应有防护措施。4.1.5空压机站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
合适的基础:
维修和起重设备用的通道:
避免有害的坏境,
吸声和隔振的措施,
空气冷却器的适当通风措施。
GB 7932-87
4.1.6容积式空压机必须安装安全阀,空压机和安全阀之间不得有其他阀。多空玉机或空压机串联使用时,每级后都必须设过压保护装置。4.1.7并联安装的空压机之间必须有隔离阀,隔离阀与每台空压机之间必须安装单向阀。4.1.8空压机本身装有冷却器时.制造厂必须说明冷却液的用量和型号。4.1.9空压机和管道连接,应有隔握和消除应力的措施。4.1.10气马达和摆动马达的气源条件(清洁度,压力,湿度,温度和润滑)必须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在应用气马达和摇动马达时,应该考虑起动扭矩、堵转扭矩,负载波动的影响和负载动能。4. 1. 11
4.2气缸
4.2.1设计系统时必须考虑行程,负载和工况,要防止塞杆伸出时产生不正常弯曲。脚座式气缸的底座固定螺轮必须能承受全部剪应力而不致引起危险。4. 2.2
4.2.3安装表面不得使气缸变形,必要时需留山热膨胀裕量。4.2.4活塞杆和活塞采用装配式结构时必须可靠地锁紧。4.2.5为了拆装方便,活寒杆端有连接螺纹时一般应在螺纹近旁设计和标准扳手相配合的扁平部分。4.2.6单作旧气征的排气口必须加以保护,以防液体及异物进入。5控制阀
5.1安装
5.1.1板式阀和插装阀必须有保证定位的措施。5.1.2为保证阀能可靠地工作,阀的安装方位必须考虑重力,冲击或振动对主阀芯的影响,5.1.3登加阀和板式阀必须采取适应措施以保证:a.相邻阀之间有适当隔以保护导管(见GB7940):b.便于检测阀和操作机构的泄漏;有足够的维修空间;
d、不使背压产生有害影响
:5.2失效保护
在起动、停止或控制系统失灵时,者需保持执行元件白身位置时,必须使用带有定位装置或能起失效保护作用的阀求控制。
5.3阀的操作机构
5.3.1设计和安装机控阅时,必须保证过载或超程不引起事故。5.3.2电挖阀线圈接线器必须有维修用的自由电缆,其输人端需要套管保护.接线器外罩必须有足够的空间、紧固件以及防止损环的保护措施,5.3.3在额定电压的十10%和一15%范围内,电磁铁应能正常工作。5.3.4除非另有协议,电控阀必须能手动操作,并应使手动操作机构不被无意识地操作,6辅件
6.1管道、接头和流道
6.1.1管道中的空气流速一般不应超过30m/s,以防止引起过大的温升、压降和冲击6.1.2管道弯曲处应圆滑:不得压扁或打招;管内径应避免突然变化。6.1.3管道的布置不得妨碍调整、维修、更换元件和生产作业。GB 793287
6.1.4装配管道前,管道接头及流道(包括铸造型芯孔和钻孔)必须清洗下净,不得有任何异物(如刘、铁屑、氢化皮等}存在。
6.1.5在回路图上应标明节流接头中的节流孔的位置和标志,接头上应有永久性标志,该标志应和国路图上的一致。
6.1.6回路配川的管道的尺寸、软管、接头和法兰,必须合有关的国家标准。6.1.7渠设压缩空气管网的要求;a.
长度超过5m时,沿管道流动方向应有1%~3%的坡度;b.
支管从十管最高点出:
管路的最低点应设泄水口;
对泄水口应采最适当措施,以防止污染周围环境,6、1.8跨越道路的算路系统不得妨碍道路的正常使用,应埋丁地下或架空;并用钢性支撑和节夹剂定。管道外部应加保护。
6.1.9气动装置由若干部件构成时,应来用连接板将部件间的管路连接和支撑起来,6. 1. 10
管道和气路板不得焊接连接。
软管的安装应注意:
满足最小长度要求,以防设备运行期间软管过度弯曲或过紧:务使扭转变形最小;
不使软管位「易磨损之处,否则应加保护;软管齿自重引起过人张力时,应有支撑或使管端垂直;软节损坏会引起危险时必须将其屏蔽起来,或者不使用软管。管道两端应可悼固定.滑管道全长应使用管爽等支撑物将管子夹持固定,支撑问距见表2。6. 1. 12
表2管道支撑的间距
荠道死径
>10~25
支撑间距
6.1.13管道支撑不得焊存管「:,也不得使用损坏管道的其他安装办法。6.1.14不得用管道支撑元件或气路板。6.1.15软管或管道的接头应易于上紧·操作附不应影响邻近的管子或元件。6.1.16软管和管段应能在不拆元件和不用专用工具的条件下拆装。6.1.17要求检测多点压力时,应采用由一只压力表和一只选择阀组成的多路压力测试点,此点应表示在回路上,且每根管于都应加标志。6.1.18气路板必须符合下述条件;表面不平度利粗糙度必须衍合阀制造厂的规定,在工作压力和温度下不得产牛使元件失灵的变形;
必须剧性地安装固定;
便子清洗内腔,
6.2气罐和均压罐
6.2. 1设计T作压力应为管路最高下作压力的115%。6.2.2气罐和均压罐必须符合有关的压力容器设计规范。6.2.3气和均压髓的构造必须符合下列要求:a.
在压力作用下不可能被拆敬;
容易检验:
带有手孔或人孔(仅适用于气罐));有适当的支撑(仅适用于气罐);入口和出口不应设在罐底;
备有安装压力表的接口;
罐底最低处设放水口。
GB 7932 -87
气罐的容积应和空压机类型及系统的需要相适应。均压罐的容积应能将空气的周期压降限制在管路额定压力的10%以内。气罐和均压罐安装必须符合下述要求:安装及配管应便于维修和检查;配备安全阀和压力表时应考虑在罐的设让工作压力下,阔的口径应足够释放全部输人气流,必b.
要时需配备压力表开关;
c.安全阀和压力表应在冰点以下仍能工作,或加以防冻保护:d.
排水口应配备放水阀并加防冻保护;罐上应标出“小心:厉力穿器\的永久性标志!e.
T.气罐应配备手控排空阀;对均压罐米说,当机器的气源被关断时,应采用气控方式使罐排空或者使罐与机器隔离,然后再用手控排空阀排空。6.3气瓶
6.3.1气瓶必须符合有关的国家标推。6.3.2设计工作压力应不低于12.MPa。6.3.3气瓶必须配备:
拧在出口接头上的开关阀门」:a
装运防扩金属帽;
超温熔断放气塞。
6.3.4人力移动式气瓶充满时的质量不得超过100kg。瓶长不得超过2 Ⅲ1。6.3.5使用气瓶时应直立支撑,并配备减压阀。6.3.6气瓶的阀门、减压阀或螺纹接头不得使用油脂或油润滑。6.4过滤器
6.4.1压缩空气必须通过过滤以除去有害物质,过滤等级应和装置的要求以及环境条件相一致,6.4.2滤芯的最大压降不应超过制造厂的规定。6.4.3过滤器不应安装在受压力波动影响的输气管段,以免影响过滤效率。6.4.4过滤器和分离器应安装在被保护装置的上游附近。6.4.5过滤器和分离器应能在不拆管路的条件下更换滤芯;对连续生产的工艺设备,应提供不停车更换滤心的方法。
6.4.6滤心应为经清洗可重复使用的或是可更换的;如为后者则应在罩上作出标志。6.4.7过滤器和分离器必须有放水或白动放水装置。6.4.8必要时过滤和分离器的非金属杯应有防爆防护罩。6.4.9人型过滤器必须衍合国家标准,6.5油霉器
6. 5. 1油雾器必须安装在被润滑装置的上游且便下维修。6.5.2油雾器应能不停桃加油,其安装位置应便于从工作地面加油。6.5.3油雾器的非金属杯应有防爆防护罩。GB7932—87
6.5.4润滑液必须和系统中所有元件、橡胶件及软管相容。6.5.5使用抗燃润滑油必须考虑它和下列物质是否相容;防氧化涂料、油漆和维修油液等;a.
b。可能和泄漏出的抗燃液体接触的部件及材料,例如电缆维修材料等,6.5.6设备或润滑液的制造厂必须提供使用润滑波时人员的劳动卫生要求、火火时产生的毒气和空息危险以及废液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资料。6.6干燥器
6.6.1干燥器必须符合有关的安全法规,6.6.2干燥器应安装在靠近气罐或气瓶出口的位置。6.6.3干燥器应能从工作地面上维修。6.6.4十燥器的空气入口和出口必须有永久性的标志。6.7冷却器
6.7.1后冷却器必须符合有关压力容器的安全法规。6.7.2后冷却器应备有安全阀和压力表。6.7.3使用冷却液的后冷却器必须有放液阀。6.7.4后冷却器应备有放置温度计的设施,以便检查压缩空气和冷却介质入口及出口温度。6.7.5必须在后冷却器出口安装分水器。6.7.6房冷却器必须安装在空压机和气罐之间,并使于在地面.上维修,6.7.7冷却用管道必须作防锈防腐蚀处理。6.8密封件
6.8.1密封件材料必须和与它贴合的材料及与它接触的外界条件相容6.8.2气动系统中所用的密封圈、密封垫一般应符合国家标准,设计气动件应考虑到更换密封件。6.8.3动密封件必须能保证充分的密封性,同时使摩擦力不过大。6.9压力表
6.9.1压力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应根据系统的安全压小选释压力表的量程,6.9.2气动回路中长期使用的压力表应加保护,以防压力波动而损坏。6.10消声器
6.10.1设计消声器时应使其引起的背压最低。6.10.2制造消声器的材料必领与水及润滑液相容。6.10.3当气动设备排气产生的声压级超过85dB(见GBJ87)时.必须安装消声器。6.11快速接头
快速接头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管接头和座体的上紧和松开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滑动和(或)转动动作即可实现;a.
b.拆开快速接头时,应能白动封闭上游气流,同时封闭或放出下游气流;c.内部通道面积不小」管道公称通径面积的80,7控制机构
7.1回路保护装置
7.1.1为7安全,气动回路应配备自动溢流式减压阀。7.1.2所有气动系统必须备有卸压式气源开关阀、其\关断”位暨应有定位装置,并能安全地卸去(除160kPa以下测量回路以外)全韶同路压力。7.1.3压力和流量控制元件必须设计和装配成能防止调整装臂越出铭牌规定的调整范围在重新调整之前应能保持其调定位置。
GB 7932--87
7.1.4当设备上有个以上万相关联的自动和(或)手动控制装置,而任何个出故障可能引起人身危险或破坏设备时,必须联锁保护。7.1.5设计的气动回路必须能防止设备在整个循环过程(包括起动、停车、空载运行、调整)中执行元件(特别是作垂直和倾斜运动的执行元性)发生失控运动、误动作以及气动故障。7.1.6在选择和配置压力和流量控制元件时,应当根据系统的要求考虑上作压力、温度和负裁变化对元件响应、重复性和题定性的影响,7.2人工控制装置
7.2.1设备必须有紧急停车或紧急复位的装阶,以确保安全。7.2.2急停和复优控制装置必须满足下列要求:容易识别;bZxz.net
设在每个操作人员位暨处.并在任何工作条件下操作方便,为此可增设附加的控制装件;不引起其他危险;
能直接操作:
不能响其他控制和节流装置的调整,也不受它们的影响;必须仅靠人力进衍急停或复位操作;只需次操作。
7.2.3紧急停车后,自动循环的再起动不得引起人身危险或设备的破坏。若需将执行儿件重新胃于起动位置,必须配备于动控制装置。7.2.4手控杆的操作方向应和被控制设备的运动方向致。7.2.5为了调整多执行元件的系统,每个执行元件应配备手动控制装置。7.2.6为防止机器运转时对人身造成危险,必要时可配备双手操作的控制装置(但不应将它当作保操作者的唯一手段),并且必须满足下列要求:设备在整个循环过程(直到循环终了),每个控制装貿必须保持其操作状态a.
b,双手操作期间先法再用其他手段操作:c.
一次循环之后若不释放双手控制装置,设备就不能进衍新的循环。7.3控制装置的安装要求
7.3.1所有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部应有充分的保护措施,免受下列因素危害:a
失炭利损坏;
b.高温:
腐蚀生气氛。
7. 3.2控制装的安装位置应便于调整和维修7.3.3
人工控制装誉的位置租安装要求:必须装在操作者从其正常丁作位置达到的范围内;不得要求操作者把手伸过或越过转动或移动陷设备部件去操作装罩:不得妨碍操作者正常作业。
白动控制装置的位臂和安装要求:7.3.4
应安装在面板上或靠近动力源的位罩;a
b.除非受客观条件限制,应安装在距下作地面0. 6~1. 8 i11 的高度内。7.3.5应尽量采用位置顺序控制;在单独使用正力或时间顺序控制会引起人身危险或破坏设备时,必须采用位置顺序控制。
7.4控制拒
7.4.1控制拒外壳、柜门及柜内格子的门,应选问厚度不大于2I的金属板或协议规定的代用板材。7.4.2控制柜的门或盖应满足下刻要求对人员无危险;
h,易开闭
GB7932-87
能钧住或锁住,且能用手动工具打开。7.4.3必须使控制柜外壳、格子和门盖构成的空间,除了安装控制器外,还留有维修空间出国
本标准由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清华大学负贵起草。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GB/T 7932-1987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7932-1987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7932-1987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7932-1987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7932-1987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