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8746-1988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
标准号:
GB/T 8746-1988
标准名称: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实施日期:
2001-09-01 -
作废日期:
2001-09-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73.40 KB
中标分类号:
纺织>>纺织综合>>W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替代情况:
被GB/T 8746-2001代替采标情况:
ISO 6940-1984 NEQ

部分标准内容:
B2刷毛装置
十三、防火材料
B2.1刷毛装置(图B1)包括一块底板,在其上面有一可牵拉的小车,此小车运行在装于底板上表面边缘的平行导轨上,刷子用销钉铰链铰接于底板的后边,垂直放置在小车上,压力为1.5N±0.05N。
图B1刷毛装置
B2.2适用的刷子包括二排交错排列的不易弯曲的尼龙簇,案的直径为0.41mm,长为19mm,每簇有20根素,每隔25mm有4簇。任何其他能使纤维竖起类似程度的刷子也可用于此装置中。
B2.3当刷毛操作时在可移动小车的顶部有一槽,用以固定试样夹持器。B2.4将装有试样的试样夹持器安放在小车上后,抬起刷子,把小车推向后部,放下刷子至试样表面。然后用手以勾速向前拉动小车,直至试样越过刷子。附录C
使用仪器
(参考件)
C1本标准推荐使用FRY-I型(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长城电工机械研究所、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1987年科研产品)纺织品表面燃烧性能试验仪。C2凡符合本标准测试原理,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其他仪器,亦可使用。附加说明:bzxz.net
本标准由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14。《纺织织物燃烧性能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GB8746-88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6940-1984(纺织织物燃烧性能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织物垂直向易燃性的测定方法。1060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本标准适用干单组分或多组分(涂层、衍缝、多层、夹层制品和类似组合)的服装、窗帘科慢织物。
本标准用于评定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材料或组合材料接触火焰后的性能,试验结果不适用于供氧不足或长时间受热的情况。2引用标准
GB5457纺织品及纺织制品的燃烧性能词汇表GB6529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3定义
最小点着时间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暴露于火源中,获得持续燃烧所需的最少时间。4原理
用规定点火器产生的规定火焰,对垂直向纺织试样点火,测量织物点燃所需要的时间。注:有关试验技术质量要求见附录C(参考件)。5试验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纺织品的燃烧会产生影响操作人员健康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净化试验场所,以消除烟雾和烟尘。
6设备和材料
6.1试验设备的材料
某些燃烧产物具有腐蚀性,试验设备应由不受烟雾侵蚀影响的材料构成。6.2试验场所
试验场所的空气流动,在试验开始时应小于0.2m/s,试验期间也不应受运转着的机械设备的影响。试验场所周围应有足够的空间,使其不致因氧浓度的减少而影响试验结果。试验柜是一个前开门式箱体,箱体的任一壁距离悬挂试样的位置至少300mm。6.3试样模板
刚性平型模板由适当材料制成。其大小与试样尺寸相同,在模板上钻有几个直径大约为2mm的小孔,其位置应与框架上固定针位置相一致(见图1),这些小孔位于模板的垂直中心线等距离处(见7.2注)。
6.4试样框架
两个试样框架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框架上有四枚固定试样的针(见图1)。1号试样框架供80mm×80mm试样用,2号试样框架供200mm×80mm试样用。试样位于离框架至少20mm的平面内,固定针直径不大于2mm,长度至少27mm。注:为使试样固定在固定针上,并悬离框架呈一平面,在固定针装有直径为2mm的定位短圆柱。
6.5气体点火器
固定针
定位短圆柱
图1试样框架
十三、防火材料
框架1:X=70;框架2:X=190
气体点火器的描述见附录A(参考件)。6.6气体
工业用丙烷或丁烷气体。
注:在不具备规定燃气的情况下,也可用城市煤气或石油液化气等为热源,但试验结果仅供非仲裁性试验参考。
6.7计时器
计时器用来控制和测定施加火焰的时间,精确度为0.1s。7试样
7.1 尺寸
每块试样的尺寸如下:
用于1号框架的试样:80mm×80mm,允许偏差+mmo
用于2号框架的试样:200mm×80mm,允许偏差+5omm。
7.2针位标记
把模板放在试样上,并用模板上的小孔把固定针必须通过的位置作出标记。注:织物若是网眼结构(如稀松窗帘布、纱罗织物),则可用小块胶带纸将织物固定在针位上,而针位亦标记在胶带纸上。
7.3数量
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根据试样模板大小,裁取足够数量的试样进行试验,以保证试验时每种试样的经向和纬向至少各获得五个着火和五个不着火的结果(见8.9)。对于表面点火,若织物两面不同,或经预备试验证明两面不同[见附录C(参考件)],则要对每一面进行试验(见8.9、8.10)。7.4试样的调湿
可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试样的调湿:7.4.1试样在(20±2)℃和65%±2%相对湿度的标准大气中平衡,放置8~24h(视织物厚薄而定)。
7.4.2在烘箱里于(105±2)℃干燥不少于1h,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7.4.3在任何有关各方同意的其他大气条件中调湿。8试验步骤
8.1在温度为1030℃和相对湿度为15%~80%的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8.2点着点火器并预热2min,把点火器放在垂直位置,调节火焰高度,使点火器顶端至火焰尖端的距离为40±2mm。
8.3如果试验不立刻进行,则在试验开始前,将试样放人密闭容器中。每个试样从调湿大气或密闭容器内取出后,要在2min内开始试验。8.4将试样放在试验框架的固定针上,使针通过模板上标出的标记点(见7.2)并使试样距框架至少20mm,然后将框架装在支承架上,使试样呈垂直状。8.5对所有类型的织物,点火器都应按8.5.1所述位置放置。如按8.5.1所述位置对幕布和窗帘类织物点火失败,则按8.5.2所示位置进行试验。8.5.1表面点火。将点火器放在与试样表面成直角的位置,使点火器轴心线在下端固定针标记线的上方20mm,并在试样表面垂直中心线上(见图2(a)),点火器的顶端距试样表面17mm。8.5.2边缘点火。放置点火器于试样的前下方,使其位于通过试样的垂直中心线和试样表框架
点火器
固定针
定位短圆柱
定位短圆柱
图2点火器点火位置
(a)表面点火;(b)边缘点火
周定针
点火器
十三、防火材料
面成垂直的平面中(见图2(6)),使其纵向轴朝上倾斜,与垂直线成30°角,并朝向试样的下边。此时点火器的顶端和试样下端边缘相距20mm。注:试样的边缘应平分火焰。
8.6用1号框架上的80mm×80mm试样试验,点火时间取接近于预备试验所测得的最小点着时间。所谓着火就是在移开火源后,火焰持续燃烧至少5s,或者移开火源后,试样燃至试样边缘处。
8.7如果在点火期间或移开火源后5s内,试样燃烧至顶部边缘,则要用2号框架上的200mm×80mm试样重新进行试验。注:试验时应该注意观察阻燃织物或熔融性织物的燃烧状况,试验这种织物,点火时间可能要从1s试起。
8.8记录计时器点火时间设定值及试样是否被点着,如果试样被点着,则应适当减少点火时间的设定值。如果试样点不着,则应适当增加点火时间设定值,直到最大点火时间设定值为20s,或者按产品标准进行点火。8.9重复8.8操作,当点火时间接近最小点着时间时,应0.1s、0.1s地增加或减少点火时间设定值,直到至少发生5次着火和5次不着火的情况为止。如果织物在20s不着火,则在试样的每个方向和表面进行同样20s试验。8.10如果需要,在织物的另一面上重复表面点火试验。9结果的确定[见附录 B(参考件)]9.1对试验结果进行记录,把着火记为“×”,不着火记为“O”。9.2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
若在同一点火时间内,着火和不着火两种情况同时发生,则该试样的最小点着时间为发生着火和不着火次数之和最大的那一点火时间;若出现两次以上(含两次)点火时间的着火与不着火次数之和相等,其中着火次数较多的点火时间即为该试样的最小点着时间。
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0.1说明试验是按本标准进行的。10.2试样调湿条件(见7.4)。
10.3试验场所的温、湿度。
10.4试验用燃料气体类别。
10.5试验织物类别。
10.6试验时点火器的方位(见8.5)。10.7若在20s内不着火,应予以记录。10.8对于不能用固定针固定的织物,应说明所采用的固定方法。10.9列表记录在试验期间观察到的边缘点火的每个方向,或表面点火的每个表面和方向(见7.3),在各个设定时间的着火和不着火的次数[见附录B(参考件)表B1和表B2]。1064
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10.10记录试样边缘点火的每个方向,或表面点火的每个方向(或织物结构)的最小点着时间(见9.2)。
10.11记录纺织材料的最小点着时间。试验日期。
附录A
点火器的描述和结构
(参考件)
Al描述
点火器能提供适当尺寸的火焰,火焰高度可在5~60mm间进行调节。A2结构
点火器的结构如图A1(a),由三部分级成:A.2.1气体喷嘴
气体喷嘴的喷嘴口径(见图A1(6))为0.19±0.02mm。喷嘴口系钻成,钻后应将钻孔两端的所有毛刺磨去,但并不磨成圆角。A.2.2火熔稳定器(见图A1(c))。A.2.3点火器管
点火器管(见图A1(d))由四部分组成:a.空气室;
b.气体混合区;
c.扩散区;
d.气体出口。
在空气室内,点火器管有四个直径为4mm的空气人口小孔。空气孔的前部边缘与喷嘴的顶端接近水平。
扩散区呈锥形,其尺寸如图A1(d)所示。点火器腔内径为1.7mm,出口内径为3.0mm。组装时相
气体喷嘴
阻气管
一槽门
点火器管
火熔稳定器
图A1气体点火器(一)
(a)气体点火器结构
J0.5±0.05
$0.1910.02
Φ4±0.05
6.5±0.05
空气室
十三、防火材料
气体混合区
扩散区
图Al气体点火器(二)
(b)气体喷嘴:(c)火焰稳定器;(d)点火器管附录B
易点燃性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记录
气体出口
-最小点着时间的确定举例
(参考件)
表B1为在某两种样品上所测得的试验结果,表中“×”表示试样着火,“○”表示试样不着火。
试验结果
试样编号
时间设定值(s)
试样编号
时间设定值(s)
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试样编号
最小点善时间的确定
时间设定值(s)
试样编号
时间设定值(s)
000××0
根据试验结果,把试验中各个时间设定值内所发生的着火和不着火情况统计如表B2:试验结果统计
样品二
时间设定值(s)
点潜次数
点不着次数
从表B2样品一中可以看出,着火和不着火同时发生的有三个点火时间,即5.3s、5.2s、5.1s。其中以5.2s内发生着火和不着火的次数之和最大,根据9.2,显然,其最小点着时间应确定为5.2s。表B2样品二中,当点火时间为4.2s和4.1s时,其着火次数与不着火次数之和相等,因此,根据9.2,可以确定出该试样的最小点着时间为4.2s。附录C
试验技术
(参考件)
燃烧试验所要求的试验技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验仪器的设计。例如,仪器的自动化程度越差,欲达到高精度,对操作者熟练程度的要求则越高。某些基本的试验操作要求如下:C1为安全起见,试验仪器应远离了烷或丙烷的贮气钢瓶,钢瓶可放在建筑物的外边。在这种情况下,手工操作的开关阀门应当安装在放置仪器的室内,在进人该仪器的管道处。使用该仪器时应考虑丁烷或丙烷到达点火器喷嘴所需的时间,从而提供稳定的火焰。安装与使用仪器应使会被热气带走或从试样上落下的骨烟微粒不致停留在可燃材料上。操作者应当备有防护服、灭火器及报警信号。C2保持仪器的清洁并确保安全是很重要的。十三、防火材料
C3某些未经整理的织物例如单面针织品,容易发生卷边。通过进一步加工可以减轻这种倾向。因此在试验这类织物时最好用经过整理的。C4试验后,粘附在固定针上的残留物可用金属丝刷清除。任何还在冒烟的线必须先将其熄灭,再与其他废线一起放进一个不可燃的容器内。C5如果经过检查认为织物的一个表面比另一个表面可能更易着火,或者两个表面不同,则应当进行预备试验,然后再确定是进行一面试验还是两面试验。C6预备试验应当把最接近于最小点着时间的点火时间确定下来,并以此作为正式试验的起点(见8.6),还应确定是用1号框架上的80mm×80mm试样,还是用2号框架上的200mm×80mm的试样。
C7应在使用状态下进行窗帘和惟慢织物的边缘点火试验,例如所用材料在较低边缘具有包边,则应当用同样类型的包边材料来进行试验,并记录这种包边的详细情况。附录D
使用仪器
(参考件)
D1本标准推荐使用FRY-ⅡI型纺织品多功能垂直燃烧试验仪(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长城电工机械研究所,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1987年科研产品)。D2凡符合本标准测试原理,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其他仪器,亦可使用。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15.《铺地纺织品燃烧性能在室温下片剂试验》GB11049--89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6925—1982《铺地纺织品——燃烧性能——在室温下片剂试验》。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铺地纺织品在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以水平位置暴露于小火源时的表面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组织结构和纤维组分的铺地纺织品。本标准规定试样处于水平位置,所得试验结果不适用于以其他位置使用的铺地纺织品的燃烧性能。
2原理
在规定条件下,将水平位置的试样暴露在一个小火源(六次甲基四胺片剂)中,并测定试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十三、防火材料
B2.1刷毛装置(图B1)包括一块底板,在其上面有一可牵拉的小车,此小车运行在装于底板上表面边缘的平行导轨上,刷子用销钉铰链铰接于底板的后边,垂直放置在小车上,压力为1.5N±0.05N。
图B1刷毛装置
B2.2适用的刷子包括二排交错排列的不易弯曲的尼龙簇,案的直径为0.41mm,长为19mm,每簇有20根素,每隔25mm有4簇。任何其他能使纤维竖起类似程度的刷子也可用于此装置中。
B2.3当刷毛操作时在可移动小车的顶部有一槽,用以固定试样夹持器。B2.4将装有试样的试样夹持器安放在小车上后,抬起刷子,把小车推向后部,放下刷子至试样表面。然后用手以勾速向前拉动小车,直至试样越过刷子。附录C
使用仪器
(参考件)
C1本标准推荐使用FRY-I型(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长城电工机械研究所、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1987年科研产品)纺织品表面燃烧性能试验仪。C2凡符合本标准测试原理,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其他仪器,亦可使用。附加说明:bzxz.net
本标准由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14。《纺织织物燃烧性能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GB8746-88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6940-1984(纺织织物燃烧性能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织物垂直向易燃性的测定方法。1060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本标准适用干单组分或多组分(涂层、衍缝、多层、夹层制品和类似组合)的服装、窗帘科慢织物。
本标准用于评定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材料或组合材料接触火焰后的性能,试验结果不适用于供氧不足或长时间受热的情况。2引用标准
GB5457纺织品及纺织制品的燃烧性能词汇表GB6529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3定义
最小点着时间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暴露于火源中,获得持续燃烧所需的最少时间。4原理
用规定点火器产生的规定火焰,对垂直向纺织试样点火,测量织物点燃所需要的时间。注:有关试验技术质量要求见附录C(参考件)。5试验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纺织品的燃烧会产生影响操作人员健康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净化试验场所,以消除烟雾和烟尘。
6设备和材料
6.1试验设备的材料
某些燃烧产物具有腐蚀性,试验设备应由不受烟雾侵蚀影响的材料构成。6.2试验场所
试验场所的空气流动,在试验开始时应小于0.2m/s,试验期间也不应受运转着的机械设备的影响。试验场所周围应有足够的空间,使其不致因氧浓度的减少而影响试验结果。试验柜是一个前开门式箱体,箱体的任一壁距离悬挂试样的位置至少300mm。6.3试样模板
刚性平型模板由适当材料制成。其大小与试样尺寸相同,在模板上钻有几个直径大约为2mm的小孔,其位置应与框架上固定针位置相一致(见图1),这些小孔位于模板的垂直中心线等距离处(见7.2注)。
6.4试样框架
两个试样框架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框架上有四枚固定试样的针(见图1)。1号试样框架供80mm×80mm试样用,2号试样框架供200mm×80mm试样用。试样位于离框架至少20mm的平面内,固定针直径不大于2mm,长度至少27mm。注:为使试样固定在固定针上,并悬离框架呈一平面,在固定针装有直径为2mm的定位短圆柱。
6.5气体点火器
固定针
定位短圆柱
图1试样框架
十三、防火材料
框架1:X=70;框架2:X=190
气体点火器的描述见附录A(参考件)。6.6气体
工业用丙烷或丁烷气体。
注:在不具备规定燃气的情况下,也可用城市煤气或石油液化气等为热源,但试验结果仅供非仲裁性试验参考。
6.7计时器
计时器用来控制和测定施加火焰的时间,精确度为0.1s。7试样
7.1 尺寸
每块试样的尺寸如下:
用于1号框架的试样:80mm×80mm,允许偏差+mmo
用于2号框架的试样:200mm×80mm,允许偏差+5omm。
7.2针位标记
把模板放在试样上,并用模板上的小孔把固定针必须通过的位置作出标记。注:织物若是网眼结构(如稀松窗帘布、纱罗织物),则可用小块胶带纸将织物固定在针位上,而针位亦标记在胶带纸上。
7.3数量
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根据试样模板大小,裁取足够数量的试样进行试验,以保证试验时每种试样的经向和纬向至少各获得五个着火和五个不着火的结果(见8.9)。对于表面点火,若织物两面不同,或经预备试验证明两面不同[见附录C(参考件)],则要对每一面进行试验(见8.9、8.10)。7.4试样的调湿
可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试样的调湿:7.4.1试样在(20±2)℃和65%±2%相对湿度的标准大气中平衡,放置8~24h(视织物厚薄而定)。
7.4.2在烘箱里于(105±2)℃干燥不少于1h,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7.4.3在任何有关各方同意的其他大气条件中调湿。8试验步骤
8.1在温度为1030℃和相对湿度为15%~80%的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8.2点着点火器并预热2min,把点火器放在垂直位置,调节火焰高度,使点火器顶端至火焰尖端的距离为40±2mm。
8.3如果试验不立刻进行,则在试验开始前,将试样放人密闭容器中。每个试样从调湿大气或密闭容器内取出后,要在2min内开始试验。8.4将试样放在试验框架的固定针上,使针通过模板上标出的标记点(见7.2)并使试样距框架至少20mm,然后将框架装在支承架上,使试样呈垂直状。8.5对所有类型的织物,点火器都应按8.5.1所述位置放置。如按8.5.1所述位置对幕布和窗帘类织物点火失败,则按8.5.2所示位置进行试验。8.5.1表面点火。将点火器放在与试样表面成直角的位置,使点火器轴心线在下端固定针标记线的上方20mm,并在试样表面垂直中心线上(见图2(a)),点火器的顶端距试样表面17mm。8.5.2边缘点火。放置点火器于试样的前下方,使其位于通过试样的垂直中心线和试样表框架
点火器
固定针
定位短圆柱
定位短圆柱
图2点火器点火位置
(a)表面点火;(b)边缘点火
周定针
点火器
十三、防火材料
面成垂直的平面中(见图2(6)),使其纵向轴朝上倾斜,与垂直线成30°角,并朝向试样的下边。此时点火器的顶端和试样下端边缘相距20mm。注:试样的边缘应平分火焰。
8.6用1号框架上的80mm×80mm试样试验,点火时间取接近于预备试验所测得的最小点着时间。所谓着火就是在移开火源后,火焰持续燃烧至少5s,或者移开火源后,试样燃至试样边缘处。
8.7如果在点火期间或移开火源后5s内,试样燃烧至顶部边缘,则要用2号框架上的200mm×80mm试样重新进行试验。注:试验时应该注意观察阻燃织物或熔融性织物的燃烧状况,试验这种织物,点火时间可能要从1s试起。
8.8记录计时器点火时间设定值及试样是否被点着,如果试样被点着,则应适当减少点火时间的设定值。如果试样点不着,则应适当增加点火时间设定值,直到最大点火时间设定值为20s,或者按产品标准进行点火。8.9重复8.8操作,当点火时间接近最小点着时间时,应0.1s、0.1s地增加或减少点火时间设定值,直到至少发生5次着火和5次不着火的情况为止。如果织物在20s不着火,则在试样的每个方向和表面进行同样20s试验。8.10如果需要,在织物的另一面上重复表面点火试验。9结果的确定[见附录 B(参考件)]9.1对试验结果进行记录,把着火记为“×”,不着火记为“O”。9.2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
若在同一点火时间内,着火和不着火两种情况同时发生,则该试样的最小点着时间为发生着火和不着火次数之和最大的那一点火时间;若出现两次以上(含两次)点火时间的着火与不着火次数之和相等,其中着火次数较多的点火时间即为该试样的最小点着时间。
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0.1说明试验是按本标准进行的。10.2试样调湿条件(见7.4)。
10.3试验场所的温、湿度。
10.4试验用燃料气体类别。
10.5试验织物类别。
10.6试验时点火器的方位(见8.5)。10.7若在20s内不着火,应予以记录。10.8对于不能用固定针固定的织物,应说明所采用的固定方法。10.9列表记录在试验期间观察到的边缘点火的每个方向,或表面点火的每个表面和方向(见7.3),在各个设定时间的着火和不着火的次数[见附录B(参考件)表B1和表B2]。1064
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10.10记录试样边缘点火的每个方向,或表面点火的每个方向(或织物结构)的最小点着时间(见9.2)。
10.11记录纺织材料的最小点着时间。试验日期。
附录A
点火器的描述和结构
(参考件)
Al描述
点火器能提供适当尺寸的火焰,火焰高度可在5~60mm间进行调节。A2结构
点火器的结构如图A1(a),由三部分级成:A.2.1气体喷嘴
气体喷嘴的喷嘴口径(见图A1(6))为0.19±0.02mm。喷嘴口系钻成,钻后应将钻孔两端的所有毛刺磨去,但并不磨成圆角。A.2.2火熔稳定器(见图A1(c))。A.2.3点火器管
点火器管(见图A1(d))由四部分组成:a.空气室;
b.气体混合区;
c.扩散区;
d.气体出口。
在空气室内,点火器管有四个直径为4mm的空气人口小孔。空气孔的前部边缘与喷嘴的顶端接近水平。
扩散区呈锥形,其尺寸如图A1(d)所示。点火器腔内径为1.7mm,出口内径为3.0mm。组装时相
气体喷嘴
阻气管
一槽门
点火器管
火熔稳定器
图A1气体点火器(一)
(a)气体点火器结构
J0.5±0.05
$0.1910.02
Φ4±0.05
6.5±0.05
空气室
十三、防火材料
气体混合区
扩散区
图Al气体点火器(二)
(b)气体喷嘴:(c)火焰稳定器;(d)点火器管附录B
易点燃性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记录
气体出口
-最小点着时间的确定举例
(参考件)
表B1为在某两种样品上所测得的试验结果,表中“×”表示试样着火,“○”表示试样不着火。
试验结果
试样编号
时间设定值(s)
试样编号
时间设定值(s)
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试样编号
最小点善时间的确定
时间设定值(s)
试样编号
时间设定值(s)
000××0
根据试验结果,把试验中各个时间设定值内所发生的着火和不着火情况统计如表B2:试验结果统计
样品二
时间设定值(s)
点潜次数
点不着次数
从表B2样品一中可以看出,着火和不着火同时发生的有三个点火时间,即5.3s、5.2s、5.1s。其中以5.2s内发生着火和不着火的次数之和最大,根据9.2,显然,其最小点着时间应确定为5.2s。表B2样品二中,当点火时间为4.2s和4.1s时,其着火次数与不着火次数之和相等,因此,根据9.2,可以确定出该试样的最小点着时间为4.2s。附录C
试验技术
(参考件)
燃烧试验所要求的试验技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验仪器的设计。例如,仪器的自动化程度越差,欲达到高精度,对操作者熟练程度的要求则越高。某些基本的试验操作要求如下:C1为安全起见,试验仪器应远离了烷或丙烷的贮气钢瓶,钢瓶可放在建筑物的外边。在这种情况下,手工操作的开关阀门应当安装在放置仪器的室内,在进人该仪器的管道处。使用该仪器时应考虑丁烷或丙烷到达点火器喷嘴所需的时间,从而提供稳定的火焰。安装与使用仪器应使会被热气带走或从试样上落下的骨烟微粒不致停留在可燃材料上。操作者应当备有防护服、灭火器及报警信号。C2保持仪器的清洁并确保安全是很重要的。十三、防火材料
C3某些未经整理的织物例如单面针织品,容易发生卷边。通过进一步加工可以减轻这种倾向。因此在试验这类织物时最好用经过整理的。C4试验后,粘附在固定针上的残留物可用金属丝刷清除。任何还在冒烟的线必须先将其熄灭,再与其他废线一起放进一个不可燃的容器内。C5如果经过检查认为织物的一个表面比另一个表面可能更易着火,或者两个表面不同,则应当进行预备试验,然后再确定是进行一面试验还是两面试验。C6预备试验应当把最接近于最小点着时间的点火时间确定下来,并以此作为正式试验的起点(见8.6),还应确定是用1号框架上的80mm×80mm试样,还是用2号框架上的200mm×80mm的试样。
C7应在使用状态下进行窗帘和惟慢织物的边缘点火试验,例如所用材料在较低边缘具有包边,则应当用同样类型的包边材料来进行试验,并记录这种包边的详细情况。附录D
使用仪器
(参考件)
D1本标准推荐使用FRY-ⅡI型纺织品多功能垂直燃烧试验仪(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长城电工机械研究所,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1987年科研产品)。D2凡符合本标准测试原理,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其他仪器,亦可使用。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15.《铺地纺织品燃烧性能在室温下片剂试验》GB11049--89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6925—1982《铺地纺织品——燃烧性能——在室温下片剂试验》。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铺地纺织品在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以水平位置暴露于小火源时的表面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组织结构和纤维组分的铺地纺织品。本标准规定试样处于水平位置,所得试验结果不适用于以其他位置使用的铺地纺织品的燃烧性能。
2原理
在规定条件下,将水平位置的试样暴露在一个小火源(六次甲基四胺片剂)中,并测定试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
- GB2761—2005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 GB/T40355-2021 不锈钢真空保温容器
- GB7521—1987 多个控制器在一CA MAC机箱中
- GB13690-2009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
- GB/T2988—2004 高铝砖
- GB3033.1—2005 /ISO 14726-1 : 1999 船舶与海上技术管路系统内含物的识别颜色第1部分:主颜色和介质
- GB/T80-2007 内六角凹端紧定螺钉
- GB/T90.2-2002 紧固件 标志与包装
- GB13077-2004 铝合金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 GB/T4789.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 GB/T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 机械性能试验
- GB917.2—2000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国道名称和编号
- GB/T14652.1-2001 小艇耐火燃油软管
- GB/T155—2006 原木缺陷
- GB9116.5-1988 PN1.6MPa(16bar)凸面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