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电子行业标准(SJ)】 录像机生产线质量控制指南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4 17:05:39
  • SJ/T10521-1994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J/T 10521-1994

  • 标准名称:

    录像机生产线质量控制指南

  •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4-08-08
  • 实施日期:

    1994-12-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23 M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石油>>石油综合>>E01技术管理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页数:

    36页
  • 标准价格:

    15.0 元
  • 出版日期:

    1994-11-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贺洪元、程家泉、周立
  • 起草单位:

    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国营锦江电机厂
  • 归口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提出了VHS录像机生产线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南,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本标准适用于VHS录像机生产线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SJ/T 10521-1994 录像机生产线质量控制指南 SJ/T10521-1994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SJ/T10521-94
录像机生产线质量控制指南
Guideline for quality control for producting lineof video tape recorders
1994-08-08发布
199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录像机生产线质量控制指南
Guideline for quality control for producting lineof video tape recorders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SJ/T10521—94
本标准提出了VHS录像机生产线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南,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本标准适用于VHS录像机生产线的质量管理和控制。2引用标准
GB2828
GB2829
遂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广及抽样表GB/T6582—ISO8402质量--术语bZxz.net
GB/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一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3术语
本标准使用GB/T6583ISO8402中的术语。4一般要求
4.1质量管理组织和质量责任
4.1.1企业最高领导对质量全面责任。4.1.2企业各有关部门对录像机产品质量责任按企业质量体系分配的质量职能贯彻执行。各有关部门应根据企业方针目标,全面贯彻执行企业《质量管理手册》及有关质量管理标准,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及时补充、修订相应的质量文件,协调有效地完成各自承担的质量责任。
4.1.3分厂(车间)厂长(主任)对生产线质量管理和产品制造质量负责,并设置专职质量管理机构(员)。
4.1.4分厂(车间)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按照企业分配的质量职能实施。4.1.5分厂(车间)应设置质量控制机构(班、组、室),由质量监督考核、质量信息以及设在工位上的专职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负责监督考核、检查控制、采集各种质量信息,并对各种质量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4-08-08批准1994-12-01实施
SJ/T10521--94
据进行分析、整理、统计和反馈,作好质量信息闭环管理工作,质量控制机构(班、组、室)一般受行政正职直接领导。
4.2技术文件管理
4.2.1贯彻执行企业的设计、工艺文件管理制度。4.2.2设计、工艺、检验文件应完整、正确、统一。生产线上各工位不许有更改前和更改后的图样、文件并存现象存在。
4.2.3生产线上使用的文件应保持完整、整洁、严禁在文件上乱涂乱画,对破损和污渍的技术文件应及时更换。
4.2.4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更改制度,贯彻更改通知要及时、正确、规范。4.3原材料、零部件
4.3.1贯彻执行企业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检验制度。4.3.2对入库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要按技术要求进行保管存放。4.3.3对生产中发现的有质量异议的外购器材,要及时反馈,由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和有关单位协调解决。
4.4工装夹具、设备管理
4.4.1企业工装夹具、设备要严格执行有关的管理办法和质量控制措施。4.4.2分厂(车间)使用工装夹具、设备要严格执行有关的管理办法和质量控制措施。4.4.3对工序质量控制点(以下简称质控点)上的工装夹具、设备,要严格执行有关的管理办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4.4.4在用的工装夹具、设备要有明显的合格”标志,生产线上使用的工装夹具、设备完好率应在95%以上,工序质量控制点上的关键工装、设备完好率应达100%。4.5计量器具的管理
4.5.1严格贯彻执行计量法和企业计量管理制度。4.5.2生产线上的计量器具和录像机集中信号源系统应有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检定期内的计量标志。禁止使用超过有效检定期的计量器具。4.5.3生产线上的计量器具周检率必须达100%,周检合格率应达96%以上。关键工序或工序控制点上的计量器具的周检率和周检合格率均应达100%。4.6工艺纪律,文明整洁生产
4.6.1贯彻执行企业的工艺纪律管理制度,有检查评分标准,有考核,奖惩办法。工艺贯彻率应达到100%
4.6.2生产场地布局合理,工位器具摆放、使用均应符合定置管理的要求,不允许携带与生产无关的私人物品和食品进入生产场地,确保安全文明生产。4.7工序质量控制
4.7.1按工艺规定和工序质量控制的要求,建立健全生产线工序质量控制点。4.7.2凡设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地方,应挂牌标示,并标明控制要素;工序质量控制点上的操作人员应及时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和绘制相应图表。4.7.3认真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办法,减少不合格品,不断提高工序能力。4.7.4根据企业有关的质量检验制度,制定符合具体产品特性的首件三检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
4.8质量信息管理
SJ/T10521-94
4.8.1贯彻执行企业有关的质量信息管理制度,反馈信息要及时,处理信息要认真。4.8.2质量信息应有专人统计、分析、并按月整理,装订成册,不缺页,不缺项。4.8.2认真贯彻企业有关质量分析会的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做到有目的,有记录,有检查、有考核、有实效。4.9人员
4.9.1操作人员应工作责任心强,大生产观念好,能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4.9.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发给合格证后方能上岗。4.9.3从事特种工艺操作和检验试验人员必须经过资格认证,并经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且上述人员应相对稳定,并应选择素质较高的人员承但必须的机动工作。4.10质量教育质量管理小组活动4.10.1积极完成企业安排的各项培训计划。4.10.2对各类人员、每年应有质量意识、质量知识的培训计划,业务培训应有考绩档案。4.10.3凡生产线上关键工序质量制点,可根据实际情况,以班组或工序为主,建立质量管理小组,按企业有关的管理办法认真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并取得成效。4.11质量考核与奖惩
4.11.1将企业考核分厂(车间)的包括生产线工程能力在内的质量指标,层层分解,同时制定和落实相应的考核办法,并与奖惩挂勾。4.11.2对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质量管理做出突出成绩和积极开展、参与群众性质管理活动的班组、个人应给予奖励,凡是影响、降低产品质量或出了质量事故以及违反工艺纪律者,应给子批评或处罚。
5录像机外购器材的质量认定
5.1认定范围
5.1.1录像机所用的进口器材(SKD状态除外))。5.1.2录像机所用的国产外购器材。5.1.3录像机所用的外购器材出现下列情况,需进行认定试验:a.
新生产厂家提供的外购器材:
新型号的外购器材:
因材料、结构变化而引起性能变化的外购器材;因生产工艺、场地变化后所生产的外购器材:虽不影响性能,但形状、尺寸等发生变化后所生产的外购器材;生产使用中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外购器材:使用中质量出现较大波动的元、器件;正常使用情况下对器材作定期的质量监督。5.2认定的程序
认定的程序主要包括:
确定外购器材的质量指标;
对承制厂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考察:c.
作认定试验
小批量试制流水生产(以下简称试流水):3
e.《制定点厂家的质量评价。
5.2.1确定外购器材的质量指标
5.2.1.1质量指标的内容
SJ/T10521-94
质量指标包括外购器材各项性能参数的一致性要求、可靠性指标、电磁兼容性、安全性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结尺寸、工艺性能要求、可焊性要求、合格质量水平AQL值和质量保证及服务要求、失效判据标准、认定试验项目及特殊要求等。5.2.1.2质量指标的依据
外购器材各项质量指标必须满足整机要求,原则上应高手整机指标分配的PPM值和屋家标准。如有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则应尽量向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靠齐,所有技术质量指标企业必须与承制厂签订书面技术协议。5.2.1.3质量指标的提出部门
质量指标一般由设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如其它部门委托认定,则由该部门自行提出各项质量指标。
5.2.1.4质量指标的保证
设计部门对外购器材质量指标的正确性、可行性、适用性负责,工艺部门对外购器材质量指标的工艺性负责,并列入《部品规格书》和技术协议书》中。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对外购器材的质量认定和控制负责,并监督承制厂从原材料到成品而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5.2.2对承制厂质量保证能力认定对认定试验合格,并替代试验试装质量良好的外购器材,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设计部门、物资部门应采用各种方式对其承制厂进行考察。5.2.2.1对外购器材的承制厂进行如下考察产品是否取得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a.
产品是否为国家和国际有关权威机构的认证合格产品;c.
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水平;
产品的国产化程度水平;
产品是否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f.
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包括生产现场的技术素质、工艺设备及质量控制等);
产品的价格、用户使用情况及服务质量。5.2.2.2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应要求承制厂提供以下质量保证文件:a.
生产许可证的影印件:
检验文件(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失效判据、AQL值等);承制厂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包括有关权威机构的认证合格报告、产品的例行试验报c
告、寿命试验报告等)。
5.2.2.3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写出综合性考察报告,并填写《考察承制厂记录卡》,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
5.2.3认定试验
5.2.3.1认定试验的项目及程序
认定试验包括各项技术参数的测试,环境试验,可靠性试验,可焊性试验等。对于各种外购器材的认定试验项目及程序,企业要制订满足彩色录像机要求的《彩色录像机外购器材质量认4
定试验的规范》。
5.2.3.2认定试验的要求
SJ/T10521-94
认定试验要求一般情况按认定规范执行。对有特殊要求的外购器材,设计部门必须书面提供认定试验的特殊要求、方法及失效判据。5.2.3.3认定试验的实施
原则上由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并出据认定试验报告》。在本企业无条件实施的情况下,必要的项目可委托外单位进行试验,试验报告由实施单位提供。认定试验项目在保证认定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设计部门和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5.2.3.4替代试验与质量分析
企业的录像机生产,由于某种原因经采用替代元、器件时,必须进行替代试验与质量分析。认定试验合格的外购器材,必须经企业主管领导批准,方可投入替代试验。a:作替代试验的试装车间凭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签发的《试装通知单》和有关报表按正常程序领用经批准试装的外购器材上线试装。b.由试装车间工艺员监视跟踪生产线上试装外购器材的质量情况,并填写试装质量表》,试装完成后,将此表交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C.试装过程中失效的外购器材实物由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回收并组织设计、工艺、检验、试装车间等有关部门进行失效分析,并填写《质量问题分析处理记录》。d.由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汇总外购器材替代试验质量情况,作出替代试验的质量结论。
5.2.4小批量试流水
5.2.4.1企业考察和替代试验通过后,由设计部门与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同承制厂草签临时技术协议书,物资处同承制厂签订小批量供货合同,以作中、小批量试流水用。5.2.4.2中、小批量试用后,由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征求设计部门、工艺部门、生产分厂(车间)意见,填写《试流水报告》,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5.2.5似定点厂家的质量评价
5.2.5.1小批量试流水通过后,由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写出《定点审议报告》,经设计部门、工艺部门、物资部门会签后报企业主管领导批准。《定点审议报告》一式四份,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设计部门、物资部门、档案部门各存一份。5.2.5.2经定点审议合格的承制厂,即由企业与之签订正式的技术协议,成为定点厂家。已生产定型的录像机所用外购器材的《技术协议书》签订,由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负资,设计部门配合,尚未生产定型的录像机所用外购器材的《技术协议书》签订,由设计部门负责,有关单位配合。在使用中若需修订技术协议,则由签约双方协商解决。如果产品改型,技术协议需重签则由设计部门负责,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配合签订新的技术协议。5.3生产使用中出现大的质量波动情况的处理经认定合格的外购器材,在生产、使用中也要进行质量监督。若发生比较大的质量波动情况,有关部门应立即通知外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由个购器材质量管理部门与承制厂协商处理。在必要情况下,可停止其外购器材的生产使用,并重新作质量认定。5.4进口器材的认定
5.4.1原则上由国外录像机生产厂家进行认定。5.4.2有特殊要求,需对进口器材进行认定时,按本标准第5章认定办法执行。5
6录像机初次批置生产质量检查
SJ/T10521-94
6.1新机种开始批量生产时,认定批生产符合质量水平。6.2初批质量检查程序见图1。
6.21初批质量检查是在录像机生产定型后进入第一批生产时进行。6.2.2初批质量检查按企业“初样检查”和“逐批抽样检查”规定进行,两项检查均合格后转入第二批试生产。否则采取措施后重新进行“第一批试生产”。6.2.3第二批生产的质量检查,由“抽样检查”和可靠性试验两部份组成两项检查均合格后,第一批生产和第二批试生产的产品方可入库。否则重新试生产。6.2.4第二批试生产合格后方能转入正常批量生产。6.3初批质量检查的方法
6.3.1“初样检查\的项目,方法按产品标准进行。在特殊条件下,某此试验条件可以变更,但必须是用有效文件方式规定。
6.3.2“抽样检查”按产品标准中的录像机日抽样检验规则进行。6.4初批质量检查有关质量间题的处理原则6.4.1属于系统性问题由设计和工艺部门负责解决。6.4.2属于工序不良造成的间题由生产分厂(车间)和工艺部门负责解决。6.4.3所有质量问题在转入批量生产前均应有分析和措施。6
初样检查
SJ/T1052194
认定检查
第一批
第二批
抽样检查
不合格
抽样检查
不合格
例行试验
图1初批质量检查程序
7录像机生产线质量要求
7.1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录像机产品的质量,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从而实现管理工作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建立一个完整的录像机质量管理系统,形成能稳定生产优质产品的受控生产线。
.7.2考核程序
SJ/T10521-94
7.2.1企业应成立以质量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7.2.2按计划由考核领导小组根据表1对各单位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质量奖惩挂钩。7.3奖惩
7.3.1经检查达不到要求的项目,限期整改达到要求。7.3.2检查结果以适当形式通报。7.4录像机质量指标的分解和考核项目录像机质量指标的分解和考核项目见表1。表1
质量要求\
1.产品标准水平:
具有八十年代的国际先进
水平,经标准化部门认定,生产中已经执行。
2.质量指标:
基板人工插件差错率
不大于
基板机械插件错率不
波峰焊疣点率不大于
补焊窥点率,不大于
责任分解
质量要求》
基板直通率:MAS:不小于
FST:不小于
电源:不小于
带盒仓组装直通率,不小于
SJ/T10521--94
续表1
工序重要度
离合器装配直通率:不小于PPM
滑动块装配直通率:不小于
加载块装直通率,不小于
其他小部件件配直通率不小于
机芯装配调试直通率,不小于
总装总调直通率:不小于
元器件上机失效率,不大于
日抽样批次合格率:不小于PPM
MTBF≥小时
3.例行试验报告
项目齐全,记录完整。
1.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完整,有高于标准的
内控指标,并纳入工艺文件。
2.设计、工艺检验文件:
统完整,正确齐全,生产线上
无新旧图纸并存现象。
3.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更改审批手续。
贵任分解
质量要求
SJ/T10521-94
续表1
责任分解
1.设计和生产定型的技术文
对主要原材料、元器件、零部
件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
2.对原材料、元器件、外购件:有进厂验收制度,认定制度,
对不合格品有处理制度,对超期储存品、有复查制度,规定确并已执行。
3.对原材料,元器件、零部整
需要代用时,要有工艺试验
或试用报告,并经主管领导批准。4.库房规定:
有专人负责,建立领用台账,
保管条件,符合技术标准规定要求,账、卡、物应相符,
1.工装设备购置、制造能满足
产品标准,工艺要求。
2.设备、工装有管理标准、
管理制度。
设备、工装有使用和维护记录。3.设备有合格、完好、待修标
志,完好率在95%以上,再用设
备应在周检期间。
质量要求
SJ/T10521-94
续表1
责任分解
1.燃具、仪器按工艺要求齐
备,满足精度要求。
2.量具、仪器,有管理制度,
执行严格周检,周检率100%,周检周期规定合理。
3.量具、仪器有“合格”“禁用”标志。
4.在用计量器具合格率
96%以上。关键工序和工序质控
点上计量器具的周检合格率
1.执行工艺纪律
有管理制度、有检验制度,有
奖惩制度,工艺贯彻率达100%,2.操作人员:
熟悉操作规程,按工艺文件
规定工作,有上岗合格证”
3.随工单或流动卡填写清楚,
数字准确,编号连续无缺。
4.生产线:
布局合理,走道畅通,工位器
具选用合理。
线上各类物品按定值管理要
求堆放。
5.生产现场
操作人员按工艺要求,衣帽、
手套穿戴整洁,没有与生产无关的物品,生产秩序良好。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