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电子行业标准(SJ)】 精冲模模架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4 20:56:31
  • SJ/T10338-1993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J/T 10338-1993

  • 标准名称:

    精冲模模架技术条件

  •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3-03-25
  • 实施日期:

    1993-10-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273.72 K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农业、林业>>农业、林业综合>>B01技术管理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7页
  • 标准价格:

    12.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SJ/T 10338-1993 精冲模模架技术条件 SJ/T10338-1993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精冲模模架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of fineblanking dieset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SJ/T10338--93
本标准规定了精冲模模架和精冲模通用模架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标记、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精冲模模架和精冲模通用模架的生产和验收。2引用标准
GB1184
GB2828
SJ/T10340
SJ/T10341
3技术要求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精冲模零件技术条件
精冲模零件
3.1组成模架的零件,必须符合SJ/T10340和SJ/T10341的规定3.2装入模架的每对导柱和导套装配后的配合应符合表1规定。表1
配合形式
滑动配合
液动配合
3.3技术指标
导柱直径
>14~30
>30~50
>50~80
≥24~80
装配成套的模架应符合表2的各项技术指标。3.3.1
检查项目
导柱轴心线对模座下平面的垂直度导套孔轴心线对模座上平面的垂直度上模座上平面对下模座下平面的平行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3-03-25批准装配后的间隙
0.003~0.008
0.004~0.010
0.005~0.015
装配后的过盈
0.02~0.03
被测尺寸
公差等级
GB1184
1993-10-01实施
SJ/T10338—-93
续表2
检查项目
上模座圆锥沉孔轴心线与下模座圆锥沉孔轴心线同轴度上下模座圆锥沉孔轴心连线对下模座下平面的垂直度上模座定位销孔轴心线对下模座定位销孔轴心线的同轴度四导柱通用模架活动模板槽底面对定位板面垂直度;上模座槽底面对定位板定位面垂直度装配成套的四导柱通用模架活动模板和上模座上的定位板平面度
被测尺寸是指:
A,模座上平面以上导柱高度,
B.导套孔最长尺寸:
C.上模座的最大长度尺寸或最大宽度尺寸;D.上模座圆锥沉孔轴心线与下模座圆锥沉孔轴心线总长度:被测尺寸
≤200
公差等级
GB1184
E,上模座圆锥沉孔轴心线与下模座圆锥沉孔轴心线连线在上、下测量套厚度(按相应模板厚度)内总长度。
F上模座定位销孔轴心线与下模座定位销孔轴心线总长度;G活动模板槽底面以上定位板高度,上模座槽底面以上定位板高度,H.装配后活动模板定位板定位面和上模座定位板定位面的平面。3.3.2活动凸模座入式模架圆锥沉孔与锥度测量套的接触面积应大于2/3。3.4装配成套的模架,其活动部分沿导柱上、下移动时应平稳和无滞住现象。3.5装配成套的模架,导柱、导套装入上、下模座其导柱固定端端面与模座平面应保留0.5~1mm的距离,滑动导套压入端端面应低于模座面1.52mm,滚动导套压入端端面应低于模座平面0.5~1mm。
3.6装配成套的模架,其中各零件工作表面不允许有裂纹和影响使用的砂眼、缩孔、机械损伤、锈斑等缺陷。
3.7在保证使用的情况下,允许用新工艺方法(如无机粘接,低熔点合金等)固定导套,其零件结构尺寸可以作相应改动。
3.8装配成套的精冲模活动凸模式结构选用的模架,其中心孔是否加工按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3.9为需方加工精冲模液压通用模芯的检测需要,在制造液压通用模架上、下锥圈时应同时加工另一套锥圈,分别与模架上的上、下锥圈尺寸一致,该套上、下锥圈与液压通用模架配套供货。
3.10装配成套的精冲模液压通用模架,其上模座的油缸应在10T液压下无明显漏油现象活塞上、下运动平稳。
4检测方法
4.1模架导向件的配合过盈量或间隙量(第3.2条)及装入模座尺寸要求(3.5条)用能够保2
证精度要求的任何测量工具进行检测。SJ/T10338—93
4.2导柱轴心线对模座下平面垂直度的测量方法(第3.3.1条A项)。测量示意图见图1。将装有导柱的模座放在检验平板上,将与圆柱角尺校正后的专用测量器在水平方向沿导柱做90°回转,在X、Y两垂直方向对导柱进行垂直度比较测量,测量值与校正值之差即为导柱在该两个方向上的垂直误差△X、Y。再将△X、AY值做失量合成,所得的绝对值即为该被测导柱轴线对模座下平面的垂直度误差,A=1VAX+AY2图1
4.3导套孔轴心线对模座上平面的垂直度测量方法(第3.3.1条B项)。测量示意图见图2。将装有导套的模座放在检验平板上,在导套工作孔内插入200:0.015的锥度芯棒,以测量锥度芯棒轴心线的垂直度误差的值为套孔轴心线的垂直度误差值。其测量方法与导柱垂直度的测量方法样。但测得的读数△X'、△Y必须扣除被尺寸(H)范围内锥度芯棒的影响主0H,数据处理仍按导柱垂直度测量。即A=1VAX+AY值,即X士
,鼓测尺寸
(导套长度)
4.4上模座上平面对下模座下平面平行度的测量方法(第3.3.1条C项)。测量示意图见图3。
将装配好的被测模架放在检验平板上,在上模座重力中心位置上用球面支承块(也可以采用平面支承块)支承上模座,支承块高度应控制在被测模架的闭合高度范围内。然后,用千分表测量被测表面,根据被测表面大小,可移动模架或千分表座。在整个被测表面内,取于分表的最大与最小读数差做为被测模架上模座平面对下平面的平行度误差,3
SJ/T10338—93
4.5上模座圆锥沉孔轴心线与下模座圆锥沉孔轴心线同轴度的测量方法(第3.3.1条D项)。测量示意图见图4。
装配成套的模架,装上测量套后,将模架放在检验平板上,用同轴度测量芯摔综合测量其同轴度,测量套的孔径与外圆的同轴度为2级,测量套的孔径与同轴度测量芯棒直径按0.003mm的间隙配制,同轴度测量芯棒通过上、下测量套为合格,同轴度测量芯棒通不过上、下测量套为不合格。
同心度芯棒
上测量套
下测量套
4.6上、下模座圆锥沉孔轴心连线对下模座下平面垂直度的测量方法(第3.3.1条E项)。测量示意图见图5。
装配成套的模架按检测方法第4.5条测量后,将同轴度测量芯棒抽出,用200:0.015的锥度芯棒插入上下测量套内以锥度芯棒轴心线的垂直度作为上、下模座中圆锥孔轴心线的垂直度误差值。其测量方法与导柱垂直度测量方法相同,但测得的读数△X、△Y必须扣除被测0.015H,AY=AY\ ± 0,015.H,数尺寸(H)范围内测量芯棒的影响值,即AX=AX'土200bzxz.net
据处理仍按导柱垂直度测量。即△=X+YSJ/T10338--93
被测尺寸
4.7液压通用模架上模座定位销孔轴心线对下模座定位销孔轴心线同轴度的测量方法(第3.3.1条F项)。测量示意图见图6。用滚动导柱装配后的上模座及活动模板,以上模座上平面为基准平放在平板上,用同轴度测量芯棒测量上、下定位销孔轴心线同轴度,测量芯棒按上、下定位销孔实际直径成·0.003mm间隙配制,测量芯棒通过上、下定位销孔使用长度为合格,通不过则不合格。上模座
活动模板
测盘芯棒
4.8四导柱通用模架活动模板槽底面对定位面垂直度及上模座槽底面对定位板定位面垂直度(第3.3.1条G项)测量示意图见图7.用能够保证精度要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定位板
活动旗板(上棋座):
4.9四导柱通用模架活动模板及上模座中定位板平面度(第3.3.1条H项)的测量示意图见图8。
SJ/T10338—93
用能够保证A.B面平面度要求的测量工具进行检测。图8
上模座
定位板
定位板
活动模板
4.10活动凸模座入式模架圆锥沉孔与测量套接触面积的测量方法(第3.3.2条)将锥度测量套外圆锥面均匀涂上红丹粉,并插入模座圆锥沉孔内旋转。观察上色面积,如上色面积大于2/3,圆锥沉孔面积为合格,上色面积小于2/3,圆锥沉孔面积为不合格。4.11装配成套的液压通用模架,上模座油缸在10T液压下漏油情况(第3.10条)用棉纸进行检测,应无明显漏油现象,
4.12模架模座其活动部分沿导柱上、下移动时灵活情况(第3.4条)按供需双方协商的检测方法检测。
4.13模架的外观状况(第3.6条)在散光下,以目测方法进行检测。5检验规则
5.1模架成品应由制造厂质量管理部门按本技术条件表3检测项目的规定,逐条进行检验。5.2抽样方案
5.2.1抽样提交的批产品应进行全部检验。表3
检测项目
导向件过盈量或间隙量,装入模座尺寸要求导柱垂直度
导套垂直度
模架平行度
圆锥沉孔轴心线同轴度
圆锥沉孔轴心线垂直度
液压通用模架上、下定位销轴心线的同轴度四导柱通用模架定位板垂直度
四导柱通用模架上、下定位板平面度圆锥沉孔接触面
模座移动情况
外观质量
漏油质量
技术要求条款号
检测方法条款号
6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SJ/T10338—93
6.1每付模架出厂应附有检验合格证书,其内容包括:a.模架名称、规格;
b.标准编号;
c.制造厂名及出厂日期。
6.1.1标志方法:作标记、钉标牌或挂标签。6.2模架包装前应擦拭干净,并在所有加工表面涂上无腐蚀性的防锈油。6.3每付模架的上、下模座之间应垫有适当高度的软性垫块。6.4模架包装时,应用防潮纸包好并装入干燥的包装箱内,周围卡紧,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碰撞。包装箱上应有防潮、防碰、防倒置等标记。6.5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装有模架的包装箱受潮。6.6装有模架的包装箱应存放在干燥的库房内。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科技与质量监督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国营七三三厂、国营七五四厂、电子部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