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 11121-2006 汽油机油

【国家标准(GB)】 汽油机油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6 09:55:25
- GB11121-2006
- 现行
标准号:
GB 11121-2006
标准名称:
汽油机油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07-18 -
实施日期:
2007-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483.19 KB
替代情况:
替代GB 11121-1995采标情况:
SAE J183:2002等
首发日期:
1989-03-31起草人:
染红、陈延起草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提出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管部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相关标签:
汽油机油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化规定了以精制矿物油、合成油或精制矿物油与合成油的混合油为基础,加入多种添加剂制成的汽油机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在各种操作条件下使用的汽车四种冲程汽油发动机,如轿车、轻型卡车和客车发动机的润滑。 GB 11121-2006 汽油机油 GB11121-2006

部分标准内容:
ICS75.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1121-2006
代替GB11121-1995
汽油机油
Gasolineengineoils
2006-07-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数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1-01实施
本标准的第4章表2(2)除外]、第5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GB11121—2006
本标准与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准SAEJ183:2002《发动机油性能及发动机使用分类》(英文版)、SAEJ300:1999《发动机油黏度分类》(英文版)、ASTMD4485:04《发动机油性能规格标准》(英文版)、API1509:2002附录Q《轿车发动机油ILSAC最低性能标准》(英文版)和美国军用标准MIL-L-2104G《战斗/作战装置用内燃机润滑油性能规范》(英文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与上述标准的主要差异参见附录A。本标准代替GB11121—1995《汽油机油》。本标准与GB11121—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废止SC、SD
-增加SG、SH、GF-1、SJ、GF-2、SL和GF-3;一对于黏度等级的设置,GB11121一1995仅包括部分黏度牌号,本标准基本覆盖了所有可能的应用要求,取消20/20W黏度等级;一不再对通用内燃机油品种作具体规定;SG、SH、GF-1、SJ、GF-2、SL和GF-3的15W、20W多级油的倾点分别为-25C和-20℃C;增加碱值和氮含量作为报告项目;-在表2中增加关于碱值、元素等报告项目的脚注f将沉淀物改为机械杂质,试验方法采用GB/T511;-取消中和值和残炭;
一取消SE的蒸发损失和高温高剪切黏度;一取消SF的高温高剪切黏度,将蒸发损失指标由“报告”改为设定限值—取消原标准技术要求表1中的注1),注2)、注3)和注4),表2中的注3);一在表3中增加表注;
一增加第5章“检验规则”和第7章“有关说明事项”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红、陈延。本标准1989年首次发布,1995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I
1范围
汽油机油
GB11121—2006
本标准规定了以精制矿物油、合成油或精制矿物油与合成油的混合油为基础油,加人多种添加剂制成的汽油机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在各种操作条件下使用的汽车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如轿车、轻型卡车、货车和客车发动机的润滑。详细分类见GB/T7631.3.SAEJ183和ASTMD4485。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0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387
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GB/T388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氧弹法)GB/T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GB/T1995
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GB/T2433
GB/T2541
GB/T3535
GB/T3536
GB/T4756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GB/T2433—2001,eqvISO3987:石油产品粘度指数算表
石油倾点测定法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eqyISO3170:1988)GB/T6538
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模拟机法)GB/T7631.3
内燃机油分类
GB/T9170
GB/T9171
润滑油及燃料油中总氮含量测定法(改进的克氏法)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
GB11122
2柴油机油
GB/T11140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X射线光谱法)GB/T12579
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GB/T14906
GB/T17040
GB/T17476
内燃机油粘度分类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使用过的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中某些元素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SH/T0059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诺亚克法)SH0164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T0172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高温法)SH/T0251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氟酸电位滴定法)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皮特W-1法)SH/T0264
GB11121—2006
SH/T0265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L-38法)SH/T0296
SH/T0505
SH/T0512
SH/T0513
SH/T0514
SH/T0558
SH/T0562
SH/T0618
SH/T0631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磷含量测定法(比色法)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超声波剪切法)汽油机油低温锈蚀评定法(MS程序ID法)汽油机油高温氧化和磨损评定法(MS程序ⅢD法)汽油机油低温沉积物评定法(MS程序VD法)石油馈分沸程分布测定法(气相色谱法)低温下发动机油屈服应力和表观粘度测定法高剪切条件下的润滑油动力粘度测定法(雷范费尔特法)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钡、钙、磷、硫和锌测定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SH/T0656
SH/T0672
SH/T0695
SH/T0703
汽油机油低温沉积物性能评定法(CEPT-V法)发动机油挥发度测定法(气相色谱法)润滑油在高温高剪切速率条件下表观粘度测定法(多重毛细管粘度计法)石油及石油产品中氮含量测定法(舟进样化学发光法)SH/T07042
SH/T0722
润滑油高温泡沫特性测定法
润滑油低温低剪切速率下粘度与温度关系测定法(温度扫描法)SH/T0732
SH/T0749
SH/T0750
SH/T0751
SH/T0757
SH/T0758
润滑油及添加剂中添加元素含量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发动机油高温氧化沉积物评定法(热氧化模拟试验法)高温和高剪切速率下粘度测定法(锥形塞粘度计法)内燃机油节能性能评定法(程序И法)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抗磨损性能评定法(程序ⅡE法)内燃机油低温油泥和抗磨损性能评定法(程序VE法)SH/T0759
SH/T0763
汽油机油防锈性评定法(BRT法)SH/T0783
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抗磨损性能评定法(CEPT-Ⅲ法)API1509
API1509
附录E\轿车发动机油和柴油机油API基础油互换准则”附录F“SAE粘度等级发动机试验的API导则”ASTMD4485发动机油性能规格标准使用冷启动模拟机在-5℃~一35℃间定发动机油表观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D5293
ASTMD6202用程序A火花点燃发动机,测定汽车发动机油对轿车和轻型卡车燃料经济性影响的标准试验方法(程序VA)
ASTMD6417发动机油蒸发性评估标准试验方法(气相色谱法)ASTMD6593在低温、轻负荷条件下,评价发动机油对火花点燃内燃式汽油发动机形成沉积物的抑制作用的标准试验方法(程序VG)ASTMD6709用程序和火花点燃发动机,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CLR发动机油)ASTMD6794测定经不同量的水和长时间(6h)加热处理后对发动机油过滤性影响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6795测定经一定量的水、干冰和短时间(30min)加热处理后对发动机油过滤性影响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6837用程序订B火花点燃发动机,测定汽车发动机油对轿车和轻型卡车燃料经济性影响的标准试验方法(程序VB)
ASTMD6891用程序NA火花点燃发动机,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标准试验方法2
ASTMD6922汽车发动机油均勺性和混合性测定的试验方法GB11121—2006
ASTMD6984J
用程序ⅢF火花点燃发动机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标准试验方法(程序ⅢF)用热氧化发动机油模拟试验测定中等高温活塞沉积物的标准试验方法(TEOSTASTMD7097
MIL-PRF-2104G战斗/作战装置用内燃机润滑油性能规格SAEJ183发动机油性能及发动机使用性能分类SAEJ300发动机油粘度分类
3产品品种和标记
3.1产品品种
3.1.1本标准包括SE、SF、SG、SH、GF-1,SJ、GF-2、SL和GF-3等9个汽油机油品种。3.1.2本标准对通用内燃机油品种不作具体规定。通用内燃机油可根据需要在本标准所属汽油机油品种和GB11122所属6个柴油机油品种中进行组合。任何一个通用内燃机油都应同时满足其汽油机油品种和柴油机油品种的所有指标要求。3.1.3每个品种按GB/T14906或SAEJ300划分黏度等级。3.2产品标记
3.2.1汽油机油产品标记为:质量等级黏度等级
例如:SF10W-30汽油机油、SE30汽油机油。3.2.2通用内燃机油产品标记为:汽油机油质量等级/柴油机油质量等级柴油机油质量等级/汽油机油质量等级汽油机油
黏度等级
黏度等级
通用内燃机油
通用内燃机油
例如:SJ/CF-45W-30通用内燃机油或CF-4/SJ5W-30通用内燃机油,前者表示其配方首先满足SJ汽油机油要求,后者表示其配方首先满足CF-4柴油机油要求,两者均需同时符合SJ汽油机油和CF-4柴油机油的全部质量指标。注1:汽油机油或柴油机油质量等级的先后排列由生产企业根据产品配方特点确定。4要求和试验方法
汽油机油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表2(1)、表2(2)和表3。4.1汽油机油黏温性能要求见表1。4.2汽油机油理化性能和模拟性能要求见表2(1)和表2(2)。4.3汽油机油发动机试验要求见表3。表1汽油机油粘温性能要求
低温动力粘度/
试验方法
质量等级
黏度等级
(mPa·s)
不大于
GB/T6538
3250(-30C)
3250(-30)
边界泵送温度/
不大于
GB/T9171
运动黏度
(100℃)/
(mm*/s)
GB/T265
9.3~<12.5
黏度指数
不小于
GB/T1995、
GB/T2541
倾点/
不商于
GB/T3535
GB11121—2006
试验方法
质量等级
SE、SF
黏度等级
10W-30
10W-40
10W-50
15W-30
15W-40
15W-50
20W-40
20W-50
试验方法
质量等级
GF-1°、SJ、
GF-2°、SL、
黏度等级
10W-30Www.bzxZ.net
10W-40
10W-50
低温动力黏度/
(mPa·s)
不大于
GB/T6538
3500(-25)
3500(-25℃)
3500(-25℃)
3500(-25℃)
3500(-20℃)
3500(-20℃)
3500(-20℃)
3500(-15℃)
3500(—15℃)
3500(—15)
4500(-10℃)
4500(-10℃)
低温动力黏度/
(mPa·s)
不大于
GB/T6538、
ASTMD5293°
表1(续)
边界泵送温度/
不大于
GB/T9171
低温泵送黏度/
(mPa·s)
在无屈服应力
时,不大于
SH/T0562
60000(-40)
6200(-35℃)
6200(35)
60000(-40)
6600(-30℃)
60000-35℃)
660030)
60000(-35)
60000—35℃)
6600(-30℃)
60000(35)
6600-30℃)
7000(-25)
60000(-30)
7000(25℃)
7000(-25℃)
60000(-30)
60000(-30)
运动黏度
(100℃)/
(mm*/s)
GB/T265
9.3~<12.5
12.5~<16.3
16.3~<21.9
9.3~<12.5
12.5~<16.3
16.3~<21.9
9.3~<12.5
12.5~<16.3
16.3~<21.9
12.5~<16.3
16.3~<21.9
9.3~<12.5
12.5~<16.3
16.3~21.9
运动粘度
(100℃)/
(mm2/s)
GB/T265
9.3~<12.5
9.3~<12.5
12.5~<16.3
16.3~<21,9
9.3~<12.5
12.5~<16.3
16.3~<21.9
高温高剪切粘度
(150C.10*s~1)/
(mPa·s)
不小于
SH/T0618*
SH/T0703、
SH/T0751
黏度指数
不小于
GB/T1995、
GB/T2541
黏度指数
不小于
GB/T1995.
GB/T2541
倾点/
不高于
GB/T3535
倾点/
不高于
GB/T3535
试验方法
质量等级
GF-1、SJ、
GF-25、SL、
黏度等级
15W-30
15W-40
15W-50
20W-40
低温动力黏度/
(mPa·s)
不大于
GB/T6538、
ASTMD5293°
表1(续)
低温泵送黏度
(mPa·s)
在无届服应力
时,不大于
SH/T0562
7000(—20℃)50000(—25℃)
7000(—20℃)60000(-25℃)
7000(-20℃)
60000(-25)
9500(-15℃)60000(-20℃)
运动黏度
(100)/
(mm/s)
GB/T265
9.3~~<12.5
12.5~<16.3
16.3~<21.9
12.5~<16.3
20W-50
9500(-15℃)60000(-20℃)
16.3~<21.9
9.3~<12.5
12.5~<16.3
16.3~<21.9
高温高剪切黏度
(150,10°s)/
不小于
SH/T06184
SH/T0703、
SH/T0751
GB11121—2006
黏度指数
不小于
GB/T1995、
GB/T2541
倾点/
不高于
GB/T3535
10W黏度等级低温动力黏度和低温泵送黏度的试验温度均升高5℃,指标分别为:不大于3500mPas和30 000 mPas
10W黏度等级低温动力黏度的试验温度升高5C,指标为:不大于3500mPa·sGB/T6538一2000正在修订中,在新标准正式发布前0W使用ASTMD5293:2004方法测定。为仲裁方法。
汽油机油模拟性能和理化性能要求表2(1)
质量指标
水分(体积分数)/%
不大于
泡沫性(泡沫倾向/泡沫稳
定性)/(mL/mL)
后24℃
150℃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蒸发损失(质量分数)/%
不大于
诺亚克法(250℃,1h)
气相色谱法(371℃增馏出量)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5W-3010W-3015W-40
所有其
和5W他多级
200/50
oW-20、
5W-20、
10W-30
试验方法
GB/T260
10/0GB/T12579*
100/0SH/T0722b
SH/T0059
SH/T0558
SH/T0695
ASTMD6417
GB11121—2006
过滤性/%
EOFT流量减少
EOWTT流量减少
用0.6%H20
用1.0%H0
用2.0%H:0
用3.0%H20
均匀性和混合性
高温沉积物/mg
TEOSTMHT
避胶指数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机械杂质(质量分数)/%
不大于
闪点(开口)/℃(黏度等
不低于
磷(质量分数)/%不大于
表2(1)(续)
质量指标
5W-3015W-40
10W-30
无要求
与SAE参比油混合均匀
无要求124
试验方法
ASTMD6795
ASTMD6794
ASTMD6922
SH/T0750
200(0W、5W多级油):205(10W多级油);215(15W、20W多级油);22030):225(40):230(50)
见表2(2)
a对于SG、SH、GF-1、SJ、GF-2、SL和GF-3,需首先进行步骤A试验。o.10f
p.100.10*
b为1 min后测定稳定体积。对于SL和GF-3可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首先进行步骤A试验,ASTMD7097
SH/T0732
GB/T511
GB/T3536
GB/T17476*
SH/T0296、
SH/T0631
SH/T0749
c对于SF、SG和SH,除规定了指标的5W/30、10W/30和15W/40之外的所有其他多级油均为*报告”。d对于GF-2和GF-3,凝胶指数试验是从一5C开始降温直到黏度达到40000mPa·s(40000cP)时的温度或温度达到一40℃时试验结束,任何一个结果先出现即视为试验结束。e仅适用于5W-30和10W-30黏度等级。f仅适用于0W-20、5W-20、5W-30和10W-30黏度等级。g仅适用于0W-20、5W-20.0W-30.5W-30和10W-30黏度等级。h仲裁方法,
碱值*(以KOH计)/mg/g
硫酸盐灰分*(质量分数)/%
硫(质盘分数)/%
磷(质量分数)/%
氮(质量分数)/%
表2(2)
汽油机油理化性能要求
质量指标
SG.SH.GF-1、SJ、GF-2、SL、GF-3报告
见表2(1)
GB 11121—2006
试验方法
SH/T0251
GB/T2433
GB/T 387,GB/T 388.
GB/T11140、GB/T17040
GB/T17476,SH/T0172,
SH/T0631.SH/T0749
GB/T17476.SH/T0296
SH/T0631、SH/T0749
GB/T9170.SH/T0656、
SH/T0704
生产者在每批产品出厂时要向使用者或经销者报告该项目的实测值,有争议时以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为准。表3汽油机油发动机试验要求
质量等级
L-38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重/mg
剪切安定性。
100℃运动黏度/(mm/s)
程序IⅡI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锈蚀平均评分
挺杆粘结数
程序ⅡD发动机试验
黏度增长(40℃,40h)/%
发动机平均评分(64h)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油环台沉积物平均评分
环粘结
挺杆粘结
擦伤和磨损(64h)
凸轮或挺杆擦伤
凸轮加挺杆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程序V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发动机漆膜平均评分
机油滤网堵塞/%
油环堵塞/%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质量指标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试验方法
SH/T0265
SH/T0265
GB/T265
SH/T0512
SH/T0513
SH/T0783
SH/T0514
SH/T0672
GB11121—2006
质量等级
压缩环粘结
凸轮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L-38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重·/mg
剪切安定性”
100℃运动黏度/(mm/s)
程序Ⅱ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锈蚀平均评分
挺杆粘结数
程序ⅢD发动机试验(64h)
黏度增长(40)/%
发动机平均评分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油环台沉积物平均评分
环粘结
挺杆粘结
擦伤和磨损
凸轮或挺杆擦伤
凸轮加挺杆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程序V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发动机漆膜平均评分
机油滤网堵塞/%
油环堵塞/%
压缩环粘结
凸轮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L-38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mg
表3(续)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手
括塞裙部漆膜评分
剪切安定性,运转10h后的运动黏度程序I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锈蚀平均评分
挺杆粘结数
不小于
质量指标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试验方法
SH/T0265
SH/T0265
GB/T265
SH/T0512
SH/T0513
SH/T0783
SH/T0514
SH/T0672
SH/T0265
SH/T0265
GB/T265
SH/T0512
质量等级
程序ⅢE发动机试验
黏度增长(40℃,375%)/h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油环台沉积物平均评分
环粘结(与油相关)
挺杆粘结
擦伤和磨损(64h)
凸轮或挺杆擦伤
凸轮加挺杆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程序VE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油泥乎均评分
摇臂罩油泥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发动机漆膜平均评分
机油滤网堵塞/%
油环堵塞/%
压缩环粘结(热粘结)
凸轮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L-38发动机试验
表3(续)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轴瓦失重/mg
不大于
剪切安定性,运转10h后的运动黏度或
程序置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重/mg
不大于
剪切安定性,运转10h后的运动黏度程序Ⅱ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锈蚀平均评分
挺杆粘结数
球锈蚀试验
平均灰度值/分
程序ⅡE发动机试验
黏度增长(40℃,375%)/h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油环台沉积物平均评分
环粘结(与油相关)
挺杆粘结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质量指标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国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GB11121—2006
试验方法
SH/T0758
SH/T0759
SH/T0265
SH/T0265
GB/T265
ASTMD6709
SH/T0512
SH/T0763
SH/T0758
GB11121—2006
质盘等级
擦伤和磨损(64h)
凸轮或挺杆擦伤
凸轮加挺杆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程序ⅡF发动机试验
运动黏度增长(40C,60h)/%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活塞沉积物评分
凸轮加挺杆磨损/mm
热黏环
程序VE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摇臂罩油泥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发动机漆膜平均评分
机油滤网堵塞/%
油环堵塞/%
压缩环粘结(热粘结)
凸轮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程序IVA阀系磨损试验
平均凸轮磨损/mm
加:程序VG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摇臂罩油泥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发动机漆膜平均评分
机油滤网堵塞/%
压缩环热粘结
L-38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重/mg
活塞裙部臻膜评分
表3(续)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剪切安定性,运转10h后的运动黏度程序Ⅱ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锈蚀平均评分
挺杆粘结数
不小于
质量指标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试验方法
ASTMD6984
SH/T0759
ASTMD6891
ASTMD6593
SH/T0265
SH/T0265
GB/T265
SH/T051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1121-2006
代替GB11121-1995
汽油机油
Gasolineengineoils
2006-07-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数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1-01实施
本标准的第4章表2(2)除外]、第5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GB11121—2006
本标准与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准SAEJ183:2002《发动机油性能及发动机使用分类》(英文版)、SAEJ300:1999《发动机油黏度分类》(英文版)、ASTMD4485:04《发动机油性能规格标准》(英文版)、API1509:2002附录Q《轿车发动机油ILSAC最低性能标准》(英文版)和美国军用标准MIL-L-2104G《战斗/作战装置用内燃机润滑油性能规范》(英文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与上述标准的主要差异参见附录A。本标准代替GB11121—1995《汽油机油》。本标准与GB11121—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废止SC、SD
-增加SG、SH、GF-1、SJ、GF-2、SL和GF-3;一对于黏度等级的设置,GB11121一1995仅包括部分黏度牌号,本标准基本覆盖了所有可能的应用要求,取消20/20W黏度等级;一不再对通用内燃机油品种作具体规定;SG、SH、GF-1、SJ、GF-2、SL和GF-3的15W、20W多级油的倾点分别为-25C和-20℃C;增加碱值和氮含量作为报告项目;-在表2中增加关于碱值、元素等报告项目的脚注f将沉淀物改为机械杂质,试验方法采用GB/T511;-取消中和值和残炭;
一取消SE的蒸发损失和高温高剪切黏度;一取消SF的高温高剪切黏度,将蒸发损失指标由“报告”改为设定限值—取消原标准技术要求表1中的注1),注2)、注3)和注4),表2中的注3);一在表3中增加表注;
一增加第5章“检验规则”和第7章“有关说明事项”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红、陈延。本标准1989年首次发布,1995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I
1范围
汽油机油
GB11121—2006
本标准规定了以精制矿物油、合成油或精制矿物油与合成油的混合油为基础油,加人多种添加剂制成的汽油机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在各种操作条件下使用的汽车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如轿车、轻型卡车、货车和客车发动机的润滑。详细分类见GB/T7631.3.SAEJ183和ASTMD4485。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0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387
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GB/T388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氧弹法)GB/T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GB/T1995
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GB/T2433
GB/T2541
GB/T3535
GB/T3536
GB/T4756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GB/T2433—2001,eqvISO3987:石油产品粘度指数算表
石油倾点测定法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eqyISO3170:1988)GB/T6538
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模拟机法)GB/T7631.3
内燃机油分类
GB/T9170
GB/T9171
润滑油及燃料油中总氮含量测定法(改进的克氏法)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
GB11122
2柴油机油
GB/T11140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X射线光谱法)GB/T12579
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GB/T14906
GB/T17040
GB/T17476
内燃机油粘度分类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使用过的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中某些元素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SH/T0059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诺亚克法)SH0164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T0172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高温法)SH/T0251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氟酸电位滴定法)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皮特W-1法)SH/T0264
GB11121—2006
SH/T0265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L-38法)SH/T0296
SH/T0505
SH/T0512
SH/T0513
SH/T0514
SH/T0558
SH/T0562
SH/T0618
SH/T0631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磷含量测定法(比色法)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超声波剪切法)汽油机油低温锈蚀评定法(MS程序ID法)汽油机油高温氧化和磨损评定法(MS程序ⅢD法)汽油机油低温沉积物评定法(MS程序VD法)石油馈分沸程分布测定法(气相色谱法)低温下发动机油屈服应力和表观粘度测定法高剪切条件下的润滑油动力粘度测定法(雷范费尔特法)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钡、钙、磷、硫和锌测定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SH/T0656
SH/T0672
SH/T0695
SH/T0703
汽油机油低温沉积物性能评定法(CEPT-V法)发动机油挥发度测定法(气相色谱法)润滑油在高温高剪切速率条件下表观粘度测定法(多重毛细管粘度计法)石油及石油产品中氮含量测定法(舟进样化学发光法)SH/T07042
SH/T0722
润滑油高温泡沫特性测定法
润滑油低温低剪切速率下粘度与温度关系测定法(温度扫描法)SH/T0732
SH/T0749
SH/T0750
SH/T0751
SH/T0757
SH/T0758
润滑油及添加剂中添加元素含量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发动机油高温氧化沉积物评定法(热氧化模拟试验法)高温和高剪切速率下粘度测定法(锥形塞粘度计法)内燃机油节能性能评定法(程序И法)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抗磨损性能评定法(程序ⅡE法)内燃机油低温油泥和抗磨损性能评定法(程序VE法)SH/T0759
SH/T0763
汽油机油防锈性评定法(BRT法)SH/T0783
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抗磨损性能评定法(CEPT-Ⅲ法)API1509
API1509
附录E\轿车发动机油和柴油机油API基础油互换准则”附录F“SAE粘度等级发动机试验的API导则”ASTMD4485发动机油性能规格标准使用冷启动模拟机在-5℃~一35℃间定发动机油表观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D5293
ASTMD6202用程序A火花点燃发动机,测定汽车发动机油对轿车和轻型卡车燃料经济性影响的标准试验方法(程序VA)
ASTMD6417发动机油蒸发性评估标准试验方法(气相色谱法)ASTMD6593在低温、轻负荷条件下,评价发动机油对火花点燃内燃式汽油发动机形成沉积物的抑制作用的标准试验方法(程序VG)ASTMD6709用程序和火花点燃发动机,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CLR发动机油)ASTMD6794测定经不同量的水和长时间(6h)加热处理后对发动机油过滤性影响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6795测定经一定量的水、干冰和短时间(30min)加热处理后对发动机油过滤性影响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6837用程序订B火花点燃发动机,测定汽车发动机油对轿车和轻型卡车燃料经济性影响的标准试验方法(程序VB)
ASTMD6891用程序NA火花点燃发动机,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标准试验方法2
ASTMD6922汽车发动机油均勺性和混合性测定的试验方法GB11121—2006
ASTMD6984J
用程序ⅢF火花点燃发动机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标准试验方法(程序ⅢF)用热氧化发动机油模拟试验测定中等高温活塞沉积物的标准试验方法(TEOSTASTMD7097
MIL-PRF-2104G战斗/作战装置用内燃机润滑油性能规格SAEJ183发动机油性能及发动机使用性能分类SAEJ300发动机油粘度分类
3产品品种和标记
3.1产品品种
3.1.1本标准包括SE、SF、SG、SH、GF-1,SJ、GF-2、SL和GF-3等9个汽油机油品种。3.1.2本标准对通用内燃机油品种不作具体规定。通用内燃机油可根据需要在本标准所属汽油机油品种和GB11122所属6个柴油机油品种中进行组合。任何一个通用内燃机油都应同时满足其汽油机油品种和柴油机油品种的所有指标要求。3.1.3每个品种按GB/T14906或SAEJ300划分黏度等级。3.2产品标记
3.2.1汽油机油产品标记为:质量等级黏度等级
例如:SF10W-30汽油机油、SE30汽油机油。3.2.2通用内燃机油产品标记为:汽油机油质量等级/柴油机油质量等级柴油机油质量等级/汽油机油质量等级汽油机油
黏度等级
黏度等级
通用内燃机油
通用内燃机油
例如:SJ/CF-45W-30通用内燃机油或CF-4/SJ5W-30通用内燃机油,前者表示其配方首先满足SJ汽油机油要求,后者表示其配方首先满足CF-4柴油机油要求,两者均需同时符合SJ汽油机油和CF-4柴油机油的全部质量指标。注1:汽油机油或柴油机油质量等级的先后排列由生产企业根据产品配方特点确定。4要求和试验方法
汽油机油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表2(1)、表2(2)和表3。4.1汽油机油黏温性能要求见表1。4.2汽油机油理化性能和模拟性能要求见表2(1)和表2(2)。4.3汽油机油发动机试验要求见表3。表1汽油机油粘温性能要求
低温动力粘度/
试验方法
质量等级
黏度等级
(mPa·s)
不大于
GB/T6538
3250(-30C)
3250(-30)
边界泵送温度/
不大于
GB/T9171
运动黏度
(100℃)/
(mm*/s)
GB/T265
9.3~<12.5
黏度指数
不小于
GB/T1995、
GB/T2541
倾点/
不商于
GB/T3535
GB11121—2006
试验方法
质量等级
SE、SF
黏度等级
10W-30
10W-40
10W-50
15W-30
15W-40
15W-50
20W-40
20W-50
试验方法
质量等级
GF-1°、SJ、
GF-2°、SL、
黏度等级
10W-30Www.bzxZ.net
10W-40
10W-50
低温动力黏度/
(mPa·s)
不大于
GB/T6538
3500(-25)
3500(-25℃)
3500(-25℃)
3500(-25℃)
3500(-20℃)
3500(-20℃)
3500(-20℃)
3500(-15℃)
3500(—15℃)
3500(—15)
4500(-10℃)
4500(-10℃)
低温动力黏度/
(mPa·s)
不大于
GB/T6538、
ASTMD5293°
表1(续)
边界泵送温度/
不大于
GB/T9171
低温泵送黏度/
(mPa·s)
在无屈服应力
时,不大于
SH/T0562
60000(-40)
6200(-35℃)
6200(35)
60000(-40)
6600(-30℃)
60000-35℃)
660030)
60000(-35)
60000—35℃)
6600(-30℃)
60000(35)
6600-30℃)
7000(-25)
60000(-30)
7000(25℃)
7000(-25℃)
60000(-30)
60000(-30)
运动黏度
(100℃)/
(mm*/s)
GB/T265
9.3~<12.5
12.5~<16.3
16.3~<21.9
9.3~<12.5
12.5~<16.3
16.3~<21.9
9.3~<12.5
12.5~<16.3
16.3~<21.9
12.5~<16.3
16.3~<21.9
9.3~<12.5
12.5~<16.3
16.3~21.9
运动粘度
(100℃)/
(mm2/s)
GB/T265
9.3~<12.5
9.3~<12.5
12.5~<16.3
16.3~<21,9
9.3~<12.5
12.5~<16.3
16.3~<21.9
高温高剪切粘度
(150C.10*s~1)/
(mPa·s)
不小于
SH/T0618*
SH/T0703、
SH/T0751
黏度指数
不小于
GB/T1995、
GB/T2541
黏度指数
不小于
GB/T1995.
GB/T2541
倾点/
不高于
GB/T3535
倾点/
不高于
GB/T3535
试验方法
质量等级
GF-1、SJ、
GF-25、SL、
黏度等级
15W-30
15W-40
15W-50
20W-40
低温动力黏度/
(mPa·s)
不大于
GB/T6538、
ASTMD5293°
表1(续)
低温泵送黏度
(mPa·s)
在无届服应力
时,不大于
SH/T0562
7000(—20℃)50000(—25℃)
7000(—20℃)60000(-25℃)
7000(-20℃)
60000(-25)
9500(-15℃)60000(-20℃)
运动黏度
(100)/
(mm/s)
GB/T265
9.3~~<12.5
12.5~<16.3
16.3~<21.9
12.5~<16.3
20W-50
9500(-15℃)60000(-20℃)
16.3~<21.9
9.3~<12.5
12.5~<16.3
16.3~<21.9
高温高剪切黏度
(150,10°s)/
不小于
SH/T06184
SH/T0703、
SH/T0751
GB11121—2006
黏度指数
不小于
GB/T1995、
GB/T2541
倾点/
不高于
GB/T3535
10W黏度等级低温动力黏度和低温泵送黏度的试验温度均升高5℃,指标分别为:不大于3500mPas和30 000 mPas
10W黏度等级低温动力黏度的试验温度升高5C,指标为:不大于3500mPa·sGB/T6538一2000正在修订中,在新标准正式发布前0W使用ASTMD5293:2004方法测定。为仲裁方法。
汽油机油模拟性能和理化性能要求表2(1)
质量指标
水分(体积分数)/%
不大于
泡沫性(泡沫倾向/泡沫稳
定性)/(mL/mL)
后24℃
150℃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蒸发损失(质量分数)/%
不大于
诺亚克法(250℃,1h)
气相色谱法(371℃增馏出量)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5W-3010W-3015W-40
所有其
和5W他多级
200/50
oW-20、
5W-20、
10W-30
试验方法
GB/T260
10/0GB/T12579*
100/0SH/T0722b
SH/T0059
SH/T0558
SH/T0695
ASTMD6417
GB11121—2006
过滤性/%
EOFT流量减少
EOWTT流量减少
用0.6%H20
用1.0%H0
用2.0%H:0
用3.0%H20
均匀性和混合性
高温沉积物/mg
TEOSTMHT
避胶指数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机械杂质(质量分数)/%
不大于
闪点(开口)/℃(黏度等
不低于
磷(质量分数)/%不大于
表2(1)(续)
质量指标
5W-3015W-40
10W-30
无要求
与SAE参比油混合均匀
无要求124
试验方法
ASTMD6795
ASTMD6794
ASTMD6922
SH/T0750
200(0W、5W多级油):205(10W多级油);215(15W、20W多级油);22030):225(40):230(50)
见表2(2)
a对于SG、SH、GF-1、SJ、GF-2、SL和GF-3,需首先进行步骤A试验。o.10f
p.100.10*
b为1 min后测定稳定体积。对于SL和GF-3可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首先进行步骤A试验,ASTMD7097
SH/T0732
GB/T511
GB/T3536
GB/T17476*
SH/T0296、
SH/T0631
SH/T0749
c对于SF、SG和SH,除规定了指标的5W/30、10W/30和15W/40之外的所有其他多级油均为*报告”。d对于GF-2和GF-3,凝胶指数试验是从一5C开始降温直到黏度达到40000mPa·s(40000cP)时的温度或温度达到一40℃时试验结束,任何一个结果先出现即视为试验结束。e仅适用于5W-30和10W-30黏度等级。f仅适用于0W-20、5W-20、5W-30和10W-30黏度等级。g仅适用于0W-20、5W-20.0W-30.5W-30和10W-30黏度等级。h仲裁方法,
碱值*(以KOH计)/mg/g
硫酸盐灰分*(质量分数)/%
硫(质盘分数)/%
磷(质量分数)/%
氮(质量分数)/%
表2(2)
汽油机油理化性能要求
质量指标
SG.SH.GF-1、SJ、GF-2、SL、GF-3报告
见表2(1)
GB 11121—2006
试验方法
SH/T0251
GB/T2433
GB/T 387,GB/T 388.
GB/T11140、GB/T17040
GB/T17476,SH/T0172,
SH/T0631.SH/T0749
GB/T17476.SH/T0296
SH/T0631、SH/T0749
GB/T9170.SH/T0656、
SH/T0704
生产者在每批产品出厂时要向使用者或经销者报告该项目的实测值,有争议时以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为准。表3汽油机油发动机试验要求
质量等级
L-38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重/mg
剪切安定性。
100℃运动黏度/(mm/s)
程序IⅡI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锈蚀平均评分
挺杆粘结数
程序ⅡD发动机试验
黏度增长(40℃,40h)/%
发动机平均评分(64h)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油环台沉积物平均评分
环粘结
挺杆粘结
擦伤和磨损(64h)
凸轮或挺杆擦伤
凸轮加挺杆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程序V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发动机漆膜平均评分
机油滤网堵塞/%
油环堵塞/%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质量指标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试验方法
SH/T0265
SH/T0265
GB/T265
SH/T0512
SH/T0513
SH/T0783
SH/T0514
SH/T0672
GB11121—2006
质量等级
压缩环粘结
凸轮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L-38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重·/mg
剪切安定性”
100℃运动黏度/(mm/s)
程序Ⅱ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锈蚀平均评分
挺杆粘结数
程序ⅢD发动机试验(64h)
黏度增长(40)/%
发动机平均评分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油环台沉积物平均评分
环粘结
挺杆粘结
擦伤和磨损
凸轮或挺杆擦伤
凸轮加挺杆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程序V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发动机漆膜平均评分
机油滤网堵塞/%
油环堵塞/%
压缩环粘结
凸轮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L-38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mg
表3(续)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手
括塞裙部漆膜评分
剪切安定性,运转10h后的运动黏度程序I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锈蚀平均评分
挺杆粘结数
不小于
质量指标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试验方法
SH/T0265
SH/T0265
GB/T265
SH/T0512
SH/T0513
SH/T0783
SH/T0514
SH/T0672
SH/T0265
SH/T0265
GB/T265
SH/T0512
质量等级
程序ⅢE发动机试验
黏度增长(40℃,375%)/h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油环台沉积物平均评分
环粘结(与油相关)
挺杆粘结
擦伤和磨损(64h)
凸轮或挺杆擦伤
凸轮加挺杆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程序VE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油泥乎均评分
摇臂罩油泥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发动机漆膜平均评分
机油滤网堵塞/%
油环堵塞/%
压缩环粘结(热粘结)
凸轮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L-38发动机试验
表3(续)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轴瓦失重/mg
不大于
剪切安定性,运转10h后的运动黏度或
程序置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重/mg
不大于
剪切安定性,运转10h后的运动黏度程序Ⅱ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锈蚀平均评分
挺杆粘结数
球锈蚀试验
平均灰度值/分
程序ⅡE发动机试验
黏度增长(40℃,375%)/h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油环台沉积物平均评分
环粘结(与油相关)
挺杆粘结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质量指标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国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GB11121—2006
试验方法
SH/T0758
SH/T0759
SH/T0265
SH/T0265
GB/T265
ASTMD6709
SH/T0512
SH/T0763
SH/T0758
GB11121—2006
质盘等级
擦伤和磨损(64h)
凸轮或挺杆擦伤
凸轮加挺杆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程序ⅡF发动机试验
运动黏度增长(40C,60h)/%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活塞沉积物评分
凸轮加挺杆磨损/mm
热黏环
程序VE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摇臂罩油泥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发动机漆膜平均评分
机油滤网堵塞/%
油环堵塞/%
压缩环粘结(热粘结)
凸轮磨损/mm
平均值
最大值
程序IVA阀系磨损试验
平均凸轮磨损/mm
加:程序VG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油泥平均评分
摇臂罩油泥评分
活塞裙部漆膜平均评分
发动机漆膜平均评分
机油滤网堵塞/%
压缩环热粘结
L-38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重/mg
活塞裙部臻膜评分
表3(续)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剪切安定性,运转10h后的运动黏度程序ⅡD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锈蚀平均评分
挺杆粘结数
不小于
质量指标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试验方法
ASTMD6984
SH/T0759
ASTMD6891
ASTMD6593
SH/T0265
SH/T0265
GB/T265
SH/T051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
- GB/T5009.70-2003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FZ/T01057.9-2012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9部分:双折射率法
- GB/T3452.3-2005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 沟槽尺寸
- GB/T42193.4-2022 道路车辆 车辆和外部设备之间排放相关诊断的通信 第4部分:外部测试设备
- GB9053-2013 稳定轻烃
- GB/T17616-2013 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 GB/T5009.74-2003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
- GB/T22916-2008 水泡性口炎病毒荧光RT-PCR检测方法
- GB/T24372-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 卷绕纱线用筒管 名称
- GB/T24678.1-2009 植物保护机械 便携式宽幅远射程喷雾机
- GB/T24675.3-2009 保护性耕作机械 弹齿耙
- GB/T30727-2014 固体生物质燃料发热量测定方法
- GB/T232-2024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11297.9-1989 热释电材料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的测试方法
- 行业新闻
- 以太坊ETF资金流入连续8周增长——机构仍在买入
- 以太坊基金会公布「生态发展计画」:两大终极目标、四大关键领域,冲刺兆级美元安全层
- SPLASH(SPL)代币介绍及投资指南
- 年交易破兆美元 螞蟻集團擴展穩定幣版圖 攜手Circle引入USDC?
- WazirX因在2000亿卢比黑客攻击前支付342亿卢比而受到抨击
- 成功审计让Ruvi AI(RUVI)获得行业关注,它会是下一个百倍潜力币吗?
- 欧盟AI 新法针对ChatGPT、Claude 开罚盗版训练、侵权最高罚7% 营收
- OKX(欧易)平台上的BTT币使用指南
- Hedera上涨15%——为什么这一区间可能成为HBAR的下一个障碍
- OKX 与 Phantom 钱包合作带来哪些变化?掘金 OKX DEX API 新功能
- Worldcoin价格维持在趋势线上方,多头瞄准1.32美元
- Binance上BTT币最新动态及投资机会
- 策略暂停比特币狂购,因第二季度意外获得140亿美元收益
- BTT生态升级事件汇总:BTFS SCAN 4.0与BTTC 2.0上线
- BTT币是什么?虚拟币背景、用途与路标解析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