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柴油机油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6 09:54:12
  • GB11122-200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 11122-2006

  • 标准名称:

    柴油机油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6-07-18
  • 实施日期:

    2007-01-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17.55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石油及相关技术>>75.100润滑剂、工业油及相关产品
  • 中标分类号:

    石油>>石油产品>>E34润滑油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平装16开/页数:14/字数:26千字
  • 标准价格:

    12.0 元
  • 出版日期:

    2007-01-01
  • 计划单号:

    20062223-Q-513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9-03-31
  • 起草人:

    梁红、陈挺
  • 起草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归口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院
  • 提出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化规定了以精制矿物油、合成油或精制矿物油与合成油的混合油为基础,加入多种添加剂或复合剂制成的柴油机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以柴油为燃料的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如卡车、客车和货车柴油发动机、农业用、工业用和建设用柴油发动机的润滑。 GB 11122-2006 柴油机油 GB11122-2006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75.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1122—2006
代替GB11122-1997
柴油机油
Diesel engineoils
2006-07-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酵伤
200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
国家标准
GB11122—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1字数26千字
开本880×12301/16
2006年11月第一版
2006年11月第一次印刷
告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前、言
本标准的第4章【表2(2)除外】、第5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GB 11122-2006
本标准与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准SAEJ183:2002《发动机油性能及发动机使用分类》(英文版)SAEJ300:1999《发动机油黏度分类》(英文版)、ASTMD4485:2004《发动机油性能规格标准》(英文版)和美国军用标准MIL-PRF-2104G《战斗/作战装置用内燃机润滑油性能规范》(英文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与上述标准的主要差异参见附录A。本标准代替GB11122—1997《柴油机油》。本标准与GB11122—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对于黏度等级的设置,GB11122—1997仅包括部分黏度牌号,本标准基本覆盖了所有可能的应用要求,
-增加CF、CF-4、CH-4和CI-4,且这4个质量等级的15W和20W多级油倾点分别为一25℃和-20℃;
增加碱值和氮含量作为报告项目;-将“沉淀物”改为“机械杂质”,试验方法采用GB/T511;-CD的高温高剪切黏度指标由“报告”改为设定限值;-取消中和值和残炭;
-取消CD的蒸发损失项目;
取消原标准表1中的注1)、注2)、注3)、注7);和表2中的注1)、注2)、注4)、注7);在表3中增加表注;
增加第5章“检验规则”和第7章“有关说明事项”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红、陈延。本标准1989年首次发布,1997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T
GB11122—2006
本标准规定了以精制矿物油、合成油或精制矿物油与合成油的混合油为基础油,加入多种添加剂或复合剂制成的柴油机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以柴油为燃料的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如卡车、客车和货车柴油发动机、农业用、工业用和建设用柴油发动机的润滑。详细分类见GB/T7631.3、SAEJ183和ASTMD4485。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推,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0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265
GB/T387
GB/T388
GB/T511
GB/T1995
GB/T2433
GB/T2541
GB/T3535
GB/T3536
GB/T4756
GB/T5096
GB/T6538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氧弹法)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GB/T2433-2001,eqvISO3987:1994)石油产品粘度指数算表
石油倾点测定法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e9vISO3170:1988)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模拟机法)GB/T7631.3
GB/T9170
GB/T9171
GB/T9932
GB/T9933
内燃机油分类
润滑油及燃料油中总氮含量测定法(改进的克氏法)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
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开特皮勒1H2法)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开特皮勒1G2法)汽油机油
GB11121
GB/T11140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X射线光谱法)GB/T12579
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GB/T14906
内燃机油粘度分类
GB/T17040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GB/T17476
使用过的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中某些元素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SH/T0059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诺亚克法)SH0164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T0172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高温法)1
GB11122-—2006
SH/T0251
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皮特W-1法)SH/T0264
SH/T0265
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L-38法)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磷含量测定法(比色法)SH/T0296
SH/T0505
SH/T0562
SH/T0618
SH/T0631
SH/T0656
SH/T0703
SH/T0704
SH/T0723
SH/T0749
SH/T0751
SH/T0754
SH/T0758
SH/T0760
SH/T0761
SH/T0782
API1509
API1509
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超声波剪切法)低温下发动机油屈服应力和表观粘度测定法高剪切条件下的润滑油动力粘度测定法(雷范费尔特法)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钡、钙、磷、硫和锌测定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润滑油在高温高剪切速率条件下表观粘度测定法(多重毛细管粘度计法)石油及石油产品中氮含量测定法(舟进样化学发光法)柴油机油腐蚀性能评定法
润滑油及添加剂中添加元素含量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高温和高剪切速率下粘度测定法(锥形塞粘度计法)柴油机油在135℃下腐蚀性能评定法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抗磨损性能评定法(程序ⅢE法)柴油机油性能评定法(MackT-8法)柴油机油性能评定法(MackT-9法)柴油机油性能评定法(开特皮勒1K/1N法)附录E“轿车发动机油和柴油机油API基础油互换准则”附录F
ASTM D 11. 15
ASTMD4485
ASTMD5293
“SAE粘度等级发动机试验的API导则”测定发动机油与特定密封橡胶和弹性体相容性的试验方法发动机油性能规格标准
使用冷启动模拟机在5℃~一35℃间测定发动机油表观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D5966
评价发动机油对轻型柴油发动机的滚动挺杆磨损的标准试验方法用欧洲柴油喷射设备测定含聚合物液体的剪切安定性标准试验方法ASTMD 6278
ASTMD6417
发动机油蒸发性评估标准试验方法(气相色谱法)用柴油四冲程增压1M-PC单缸油试验发动机评价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ASTMD6618
ASTMD6681
ASTMD6709
ASTMD6838
ASTMD6894
用高速单缸柴油发动机评价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开特皮勒1P试验程序)用程序Ⅲ火花点燃发动机、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CLR发动机油)康明斯M11高烟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用直喷涡轮增压汽车柴油发动机评价发动机油空气卷人的试验方法在低温下测定用过发动机油屈服应力和表观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D6896
:用高速单缸柴油发动机评价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开特皮勒1R试验程序)ASTMD6923
ASTMD6975
ASTMD6984
康明斯M11废气再循环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用程序ⅢF火花点燃发动机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标准试验方法(ⅡF试验程序)”用T-10废气再循环柴油发动机评价柴油发动机油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D6987
ASTME178
处理离群观测值的标推操作规程ASTMRR.D-2-1219
汽车发动机油性能规格(评价润滑油的多缸发动机试验程序-Mack-6)ASTMRR:D-2-1220汽车发动机油性能规格(评价润滑油的多缸发动机试验程序-Mack-7)MIL-PRF-2104G战斗/作战装置用内燃机润滑油性能规格SAEJ183发动机油性能及发动机使用性能分类SAEJ300发动机油粘度分类
3产品品种和标记
3.1产品品种
3.1.1本标准包括CC、CD、CF、CF-4、CH-4和CI-4等6个柴油机油品种。GB 11122—2006
3.1.2本标准对通用内燃机油品种不作具体规定。通用内燃机油可根据需要在本标准所属6个柴油机油品种和GB11121所属9个汽油机油品种中进行组合。任何一个通用内燃机油都应同时满足其汽油机油品种和柴油机油品种的所有指标要求3.1.3每个品种按GB/T14906或SAEJ300划分黏度等级。3.2产品标记
3.2.1柴油机油产品标记为:质量等级黏度等级
例如:CD10W-30柴油机油、CC30柴油机油。3.2.2通用内燃机油产品标记为:汽油机油质量等级/柴油机油质量等级柴油机油质量等级/汽油机油质量等级柴油机油
黏度等级
黏度等级
通用内燃机油
通用内燃机油
例如:SJ/CF-45W-30通用内燃机油或CF-4/SI5W-30通用内燃机油,前者表示其配方首先满足SJ汽油机油要求,后者表示其配方首先满足CF-4柴油机油要求,两者均需同时符合本标准中CF-4柴油机油和GB11121中SJ汽油机油的全部质量指标。注:汽油机油或柴油机油质量等级的先后排列由生产企业根据产品配方特点确定。4要求和试验方法
柴油机油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表2(1)、表2(2)和表3。4.1柴油机油黏温性能要求见表1。4.2柴油机油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性能要求见表2(1)和表2(2)。柴油机油使用性能要求见表3。
表1柴油机油黏温性能要求
低温动力黏度/边界泵送温度/
试验方法
质盘等级
黏度等级
(mPa· s)
不大于
GB/T6538
3250(-30℃)
3250(—30℃)
3250(—30℃)
3500(-25℃)
3500(—25℃)
3500(—25℃)
3500—25℃)
不高于
GB/T9171
运动黏度
(100℃)/
(mm/s)
GB/T265
9.3~<12.5
12.5~<16.3
9.3~<12.5
12.5~<16.3
16.3~<21. 9
高温高剪切黏度
(150℃10°s-1)/
(mPa·s)
不小于
SH/T 0618b
SH/T0703
SH/T0751
黏度指数
不小于
GB/T1995、
GB/T2541
倾点/
不高于
GB/T3535
GB11122-2006
试验方法
质量等级
黏度等级
10W-30
10W-40
10W-50
15W-30
15W-40
15W-50
20W-40
20W-50
20W-60
表1(续)
低温动力黏度/边界泵送温度/
(mPa:s)
不大于
GB/T6538
3500(-20℃)
3500(-20℃)
3500(-20℃)
3500(-15℃)
3500(-15℃)
3500(—15℃)
4500(-10℃)
4500(-10℃)
4500(—10℃)
CC不要求测定高温高剪切黏度。b
为仲裁方法。
低温动力黏度/
试验方法
质量等级
CF-4、
CH-4、
黏度等级
10W-30
10W-40
10W-50
(mPa·s)
不大于
GB/T6538、
ASTMD5293
不高于
GB/T9171
低温泵送黏度/
(mPa·s)
在无屈服应力
时,不大于Www.bzxZ.net
SH/T0562
6200(-35℃)60000(-40℃)
6200(-35℃)
6200(-35℃)
60000-40℃)
60000(-40℃)
6600-30℃)60000-35℃)
60000(-35℃)
6600(-30℃)
6600(-30℃)
运动黏度
(100℃)/
(mm*/s)
GB/T265
9.3~<12.5
12.5~<16.3
16.3~<21.9
12.5~<16.3
16.3~<21.9
12.5~<16.3
16.3~<21.9
21.9~<26.1
9.3~<12.5
高温高剪切黏度
(150,105s-1)/
(mPa·s)
不小于
SH/T06185、
SH/T0703、
SH/T0751
12.5~<16.3
16.3~<21.9
21.9~<26.1
运动黏度
(100℃)/
(mm/s)
GB/T265
9.3~<12.5
12.5~<16.3
9.3~<12.5
60000(-35)
6600(—30℃)
60000(-35℃)
7000(-25℃)
7000(—25%)
60000(-30℃)
12.5~<16.3
16.3~<21.9
9.3~<12.5
60000(-30)
12.5~<16.3
160000(-30℃)
7000(—25C)
16.3~<21.9
高温高剪切黏度
(150℃,10°g-1)/
(mPa+s)
不小于
SH/T 0618°
SH/T0703、
SH/T0751
黏度指数
不小于
GB/T1995、
GB/T2541
黏度指数
,不小于
GB/T1995
GB/T2541
倾点/
不高于
GB/T3535
倾点/
不高于
GB/T3535
试验方法
质量等级
CF-4、
CH-4、
黏度等级
15W-30
15W-40
15W-50
20W-40
20W-50
20W-60
低温动力黏度,
(mPas)
不大于
GB/T6538、
ASTMD5293b
表1(续)
低温泵送黏度/
(mPa·s)
在无屈服应力
时,不大于
SH/T0562
运动黏度
(100℃)/
(mm2/s)
GB/T265
7000(-20℃)60000-25℃)
19.3~<12.5
7000(-20℃)60000(-25)
60000(-25℃)
7000(-20℃)
9500(-15℃)60000(-20℃)
9500(-15℃)60000(-20℃)
9500(-15℃)60000-20℃)
12.5~16.3
16.3~<21.9
12.5~<16.3
16.3~<21.9
21.9~<26.1
9.3~<12.5
12.5~<16.3
16.3~<21.9
21.9~<26.1
高温高剪切黏度
(150℃,10°s-)
(mPa·s)
不小于
SH/T 0618\.
SH/T0703、
SH/T0751
GB11122—2006
黏度指数
不小于
GB/T1995
GB/T2541
倾点/
不高于
GB/T3535
CI-4所有黏度等级的高温高剪切黏度均为不小于3.5mPa·s,但当SAEJ300指标高于3.5mPa·s时,允许以SAEJ300为准。
GB/T6538--2000正在修订中,在新标准正式发布前0W油使用ASTMD5293:2004方法测定。b
为仲裁方法。
表2(1)
水分(体积分数)/%
不大于
泡沫性(泡沫倾向/泡沫稳定性)/(mL/mL)24℃
后24℃
蒸发损失(质量分数)/%
诺亚克法(250℃,1h)或
气相色谱法(371℃馏出量)
机械杂质(质量分数)/%
闪点(开口)/℃(黏度等级)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手
不大于
不大于
不低于
CH-4、CI-4不允许使用步骤A。
柴油机油理化性能要求(1)
质量指标
15W-40
200(0W、5W多级油)
205(10W多级油):
215(15W、20W多级油):
220(30):
225(40)
230(50)
240(60)
试验方法
GB/T260
GB/T12579*
SH/T0059
ASTMD6417
GB/T511
GB/T3536
GB11122—2006
值(以KOH计)\/(mg/g)
硫酸盐灰分(质量分数)/%
硫\(质量分数)/%
磷(质量分数)/%
氮*(质量分数)/%
表2(2)柴油机油理化性能要求(2)质量指标
CC.CD.CF.CF-4,CH-4.CI-4
试验方法
SH/T0251
GB/T2433
GB/T387,GB/T388
GB/T11140.GB/T17040GB/T17476、SH/T0172,SH/T0631.SH/T0749
GB/T 17476.SH/T 0296.
SH/T0631SH/T0749
GB/T 9170.SH/T 0656、
SH/T0704
生产者在每批产品出厂时要向使用者或经销者报告该项目的实测值,有争议时以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为准。表3柴油机油使用性能要求
品种代号
L-38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重*/mg
活塞裙部漆膜评分
剪切安定性
100运动黏度/(mm/s)
不大于
不小于
高溢清净性和抗磨试验(开特皮勤1H2法):项环槽积炭填充体积(体积分数)/%不大于
总缺点加权评分
活塞环侧间隙损失/mm
L-38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重/mg
活塞裙部漆膜评分
剪切安定性
100℃运动黏度/mm/s)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高温清净性和抗磨试验(开特皮勒1G2法)顶环槽积炭填充体积(体积分数)/%不大于
总缺点加权评分
活塞环侧间鲸损失/mm
L-38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重/mg
剪切安定性
100℃运动黏度/(mm/s)或
程序通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重/mg
剪切安定性
100℃运动黏度/(mm/s)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质量指标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一次试验
二次试验平均三次试验平均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试验方法
SH/T0265
SH/T0265
GB/T265
GB/T9932
SH/T0265
SH/T0265
GB/T265
GB/T9933
SH/T0265
SH/T0265
GB/T265
ASTMD6709
品种代号
开特皮勒1M-PC试验
总缺点加权评分(WTD)
表3(续)
二次试验
不大于
顶环槽充炭率(体积分数)(TGF)/%不大于
环侧间隙损失/mm
活塞环粘结
活塞、环和套擦伤
L-38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重/mg
剪切安定性
100℃运动黏度/(mm2/s)
程序训发动机试验
轴瓦失重/mg
剪切安定性
100℃运动黏度/(mm/s)
开特皮勒1K试验
缺点加权评分(WDK)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项环槽充炭率(体积分数)(TGF)/%不大于
项环台重炭率(TLHC)/%
不大于
平均油耗/((g/kw)/h)(0h~252h)不大于
最终油耗/((g/kw)/h)(228h252h)不大于
活塞环粘结
活塞环和缸套擦伤
MackT-6试验
优点评分
MackT-9试验
平均顶环失重/mg
缸套磨损/mm
MackT-7试验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后50h运动黏度平均增长率(100℃)/[(mm\/s)/h]
MackT-8试验(T-8A)
不大于
(100~150)h运动黏度平均增长率(100℃)/((mm2/s)/h)
腐蚀试验
铜浓度增加/(mg/kg)
铅浓度增加/(mg/kg)
锡浓度增加/(mg/kg)
铜片腐蚀/级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质量指标
三次试验
GB 11122—2006
试验方法
四次试验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在本等级油黏度范围之内
(适用于多级油)
二次试验
三次试验
四次试验
ASTMD6618
SH/T0265
SH/T0265
GB/T265
ASTMD6709
SH/T0782
ASTMRR:
D-2-1219
SH/T0761
D-2-1220
SH/T0760
GB/T5096
GB11122—2006
品种代号
柴油喷嘴剪切试验
表3(续)
质量指标
XW-30s
剪切后的100运动粘度/(mm2/s)不小于
开特皮勒1K试验
缺点加权评分(WDK)
不大于
项环槽充炭率(TGF)(体积分数)/%不大于
顶环台重炭率(TLHC)/%
油耗/((g/kw)/h)(0h~252h)
活塞、环和缸套擦伤
开特皮勒1P试验
缺点加权评分(WDP)
顶环槽炭(TGC)缺点评分
顶环台炭(TLC)缺点评分
平均油耗/(g/h)(0h360h)
最终油耗/(g/h)(312h~360h)活塞、环和缸套擦伤
MackT-9试验
修正到1.75%烟负量的平均缸套
磨损/mm
平均顶环失重/mg
用过油铅变化量/(mg/kg)
MackT-8试验(T-8E)
4.8%烟量的相对黏度(RV))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3.8%烟负量的黏度增长/(mm/s)不大于滚轮随动件磨损试验(RFWT)
液压滚轮挺杆销平均磨损/mm
康明斯M11(HST)试验
不大于
修正到4.5%烟量的摇臂垫平均
不大于
失重/mg
机油滤清器压差/kP:
平均发动机油泥,CRC优点评分
程序ⅢE发动机试验
黏度增长(40℃,64h)/%不大于或
程序IF发动机试验
黏度增长(40℃,60h)/%
发动机油充气试验
空气卷入(体积分数)/%
高温腐蚀试验
试后油铜浓度增加/(mg/kg)
试后油铅浓度增加/(mg/kg)
试后油锡浓度增加/(mg/kg)
试后油铜片腐蚀/级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一次试验
一次试验
一次试验
一次试验
一次试验
一次试验
一次试验
一次试验
XW-408
三次试验平均
二次试验平均
二次试验平均
三次试验平均
二次试验平均
二次试验平均
二次试验平均
二次试验平均
二次试验平均
(MTAC)
(MTAC)
三次试验平均
三次试验平均
三次试验平均
三次试验平均
三次试验平均
(MTAC)
(MTAC)
二次试验平均三次试验平均
(MTAC)
(MTAC)
试验方法
ASTMD6278
GB/T265
SH/T0782
ASTMD6681
SH/T0761
SH/T0760
ASTMD5966
ASTMD6838
SH/T0758
ASTMD6984
ASTMD6894
SH/T0754
GB/T5096
品种代号
柴油喷嘴剪切试验
表3(续)
质量指标
剪切后的100℃运动黏度/(mm/s)不小于
开特皮勃1K试验
缺点加权评分(WDK)
不大于
项环槽充炭率(体积分数)(TGF)/%不大于
顶环台重炭率(TLHC)/%
不大于
平均油耗/((g/kw)/h)(0h~252h)不大于
活塞、环和缸套擦伤
开特皮勒1R试验
缺点加权评分(WDR)
顶环槽炭(TGC)缺点评分
项环台炭(TLC)缺点评分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最初油耗(IOC)/(g/h),(0h~252h)平均值
不大于
最终油耗/(g/h),(432h~504h)平均值不大于
活塞、环和缸套擦伤
环粘结
MackT-10试验
优点评分
MackT-8试验(T-8E)
4.8%烟量的相对黏度(RV)h
滚轮随动件磨损试验(RFWT)
液压滚轮挺杆销平均磨损/mm
康明斯M11(EGR)试验
气门搭桥平均失重/mg
顶环平均失重/mg
机油滤清器压差(250h)/kPa
平均发动机油泥,CRC优点评分
程序ⅢF发动机试验
黏度增长(40,80h)/%
发动机油充气试验
空气卷人(体积分数)/%
高温腐蚀试验
试后油铜浓度增加/(mg/kg)
试后油铅浓度增加/(mg/kg)
试后油锡浓度增加/(mg/kg)
试后油铜片腐蚀/级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一次试验
二次试验平均
一次试验
一次试验
一次试验
一次试验
一次试验
一次试验
二次试验平均
XW-40*
GB11122—2006
试验方法
ASTMD6278
GB/T265
三次试验平均
三次试验平均
二次试验平均
三次试验平均
二次试验平均
二次试验平均
二次试验平均
三次试验平均
三次试验平均
三次试验平均
二次试验平均
三次试验平均
(MTAC)
(MTAC)
一次试验
二次试验平均
三次试验平均
(MTAC)
(MTAC)
ow.5W.10w.15w
SH/T0782
ASTMD6923
ASTMD6987
SH/T0760
ASTMD5966
ASTMD6975
ASTMD6984
ASTMD6894
SH/T0754
GB/T509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