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低压电器 基本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6 21:44:35
  • GB998-1982
  • 已作废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 998-1982

  • 标准名称:

    低压电器 基本试验方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发布日期:

    1982-07-28
  • 实施日期:

    1983-10-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2.87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63页
  • 标准价格:

    8.0 元

其他信息

  • 起草单位:

    上海电器科研所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 998-1982 低压电器 基本试验方法 GB998-1982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1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
Basic testing method of low voltage apparatus1.1适用范围
UDC 621.31.027.2
GB998-82
代替 GB 998-67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电压为1200V及以下的交流50(60)Hz和直流系统中一般用途低压电器,包括:刀开关、转换开关、熔断器、自动开关、控制器、接触器、控制继电器、主令电器、起动器、电阻器、变阻器、电磁铁等类产品。不属于以上范围的产品也可以引用本方法,但必须在该产品的技术条件中加以专门说明。
1.2引用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一般用途低压电器产品的通用基本试验方法,各类低压电器应有针对性地加以引用。在各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中引用时,应具体说明引用的范围与条款。凡属于某一类产品的特定试验方法,则应在该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中另行制订。1.3本试验方法的内容
名词术语,
一般检查
电压降测冠:
温升试验
绝缘电阻与耐压试验
额定接通与分断能力试验!
短路接通与分断能力试验;
短时耐受电流能力试验:
动作特性试验,
寿命试验#
抗扰度试验
1.附录。
1.4等效方法
如经验证明,快速试验方法或其它等效试验方法与本标准规定的方法等效,并经有关部门审定,可以认为有效。
1.5其它
产品的试验项目、被试产品的数量、试验程序及附加试验方法均由产品标准技术条件规定。2名调术语
2.1概述
本章所述,为本试验方法所引用的非常见名词术语的定义或说明。凡属于低压电器常用的通俗名词(如温升、触头等)不加以罗列。2.2基本试验方法名词术语定义与说明2.2.1基本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高1982-07-28发布
1988-10-01实施
GB998—82
在一般(或正常)工作坏境条件下进行试验的方祛,具有通用性,不包括某类产品的专门试验,特定试验所遵循的方法。
2.2.2触头初压力
动触头和静触头刚刚接触时,加在接触面上的压力。2.2.3触头终压力
动触头和静触头完全闭合时,加在接触面上的压力。2.2.4铜排截面积与截面周长
如果铜排截面的厚度与宽度分别为α与b,则它的截面积为×b,截面周长为2(a+5)。2.2.5额定接通与分断能力
开关电器在规定的负载条件下的接通与分断能力。2.2.6瞬态恢复电压过振荡系数
瞬态恢复电压的第一个峰值与电流过零瞬间电源工频恢复电压的值之比。2.2.7试验参数允许偏差(允差)如果规定的试验参数为M,实际测试的试验参数为N,则试验参数偏差为,N-M×100%
允许偏差是指这一数值的允许值。2.2.8无载合分
开关电器的触头在无外施电压和电流情况下的闭合与断开操作。2.2.9短路接通与分断能力
在出线端短路情况下,开关电器的接通与分断能力。2.2.10整定波电流
将被试电器以阻抗可以忽略不计的导体代替,调整电路并施以试验电压时,电路中流过的符合被试电器试验要求的全电流。交流全电流包括周期分量电流与直流分量电流。2.2.1t闭合相角
开关电器接通瞬间,电源电压的相位角。2.2.12保安性试验
考核不能分断短路电流的电器,在承载短络电流时,不使事故扩大或危及相邻电器以及操作人员能力的试验,
2.2.13电磁式控制电器
由电磁铁产生力,使其触头闭合或断开的控制电器。2.2.14吸合电压(电流)
使电磁系统的衔铁能可靠吸合到最终位置的最小电压(电流)。2.2.15释放电压(电流)
使电磁系统的衔铁能可肇释放至起始位置的最高电压(电流)。2.2.16临界分断电流
小于额定通断能力且熄弧困堆的电流。2.2.17清理
不用工具或其它会导致零部件表面变形的硬质(或带硬质)物体(如砂纸等)对表面进行清洁和整理。
2.2.18均方根纹波系数
脉动电压或电流中,交流分量的均方根值与直流分量的平均值之比。直流分量平均值是指用直流磁电式仪表直接测量的该电压或电流的平均值。..comGB 998—82
2.2.19漏泄电流
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电器中相互绝缘的金属零件之闻,或带电零件与接地零件之间,通过其周围介质或绝缘体表面所形成的电流。2.2.20过渡接头
由于几何形状的限制,两个导电体无法直接连接时,必须附加的第三个导电体。这个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上述两个导电体连接。2.2.21冷却曲线的外推法
-种推算物体起始冷却温度的方法。在物体白然冷却过程中,于川始冷却不久的瞬间,和2分别测得物体的温度(或温升)为和r2,然后根据式(1)推算起始冷却的温度(或温升)。t=r
一在时刻测出的物体温度,℃,一物体起始冷却的温度,℃;
1—测出物体温度的时刻,S,
一冷却时间常数,S。
2.2.22冷态
在不通电的情况下,电器各部位的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之差不大于3℃的状态。2.2.28热态
(1)
在通以额定发热电流的情况下,电器各部位温升达到稳定时的状态。如相隔1小时测得的温升之差不大于1C,就可以认为温升达到稳定。2.2.24预期短路电流
电器的每一极由·-·个阻抗可以忽略不计的导休代替并施以规定的电压时,电路中流过的电流。2.2.25最大电弧能量电流
在电器分断过程中,产生最大电弧能量时所对应的预期短路电流值。2.2.26临界动作电流
电器脱扣机构或热保扩元件的最大不动作电流和最小动作电流的平均值。2.3其它名词术语
用于本试验方法的其它名词术语的定义或说明,见GB2900.18一82《电工名调术语低压电器》。8一般检查
3.1一般检查
包括以下项目:外观检查,电器的外形尺寸及安装尺寸检查: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检查,触头开距、超行程和压力的检查,电器操作力的检查以及安装检查。3.2外观检查
包括产品的外观与装配质量的检查,如电器在各转换位置时触头的分合情况,零部件装配的正确性,金属镀层和绝缘处理以及铭牌、接地标志、漆封等是否符合娶求。3.3触头超行程的测定
可以采用直接测量位移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间接测和换算的方法。测墩超行程的几种常用方法见附录A。
3.4触头初压力和终压力的测定
可以采用直接测量压力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间接测鼠和换算的方法。测鼠压力的几种常用方法见附录A。如果这些常用方法均不适用,则应采用被试电器的标准或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其它方法或专用测力装置进行测定。
GB988—82
触头的初压力与终压力用不少于3次测量的算术平哟值表示。3.5安装检查的一般程序
电器按正常位置安装,用正常使用的最大及最小截面的导线,电缆或金属排接线,并固紧应紧固的零件。在接线及旋紧螺钉时,电器零件不应损坏,而且安装中靠。然后检查备用零件更换的方便性。注,安装检查一般只需在型式试验时作--次性考核。1电压降测定
4. 1 测量程序
开关电器的电压降应根据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测定。电压降的测定程序如下:a在不带电的情说下,被试电器的触头连续合分5次;b,对被试电器通以规定的电流,连续接通和分断3次,在每次通电中分别测量电压降,c。根据3次测鼠结果,取算术平均值。4.2测量电流
测鼠电压降时,通过触头的电流应由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如果没有规定,-·般应不小于100A或额定发热电流的15%。
4.3测量方法
对被试电器通以恒定的直流电流,用仪表直接测量被测部分两端的电压降。代测量过程中,通电电流应保持恒定不变。测量过程应尽可能短,以避免被测户品发热而产出误差。5温升试验
5.1周围空气温度的测量
周围空气温度应在试验周期的最后四分之一时间内测量。测量时,至少用两只温度计或热电偶,并将它们均匀地放置在被试电器的周围,距被试电器表面的水平距离约1m,离度约为被试电器高度的一半处。应保证温度计或热电偶免受外来气流、热辐射和温度急剧变化的影响:以免产生测量误差。周围空气温度用各测量点读数的平购值表示。5.2开关电器电路的温升试验
5.2.1在试验之前,应先进行替1次无载合分。5.2.2在正常1作时,如果电器内部要同时通电的各电路(如主电路、线圈、附加电阻等)的发热会相互影响,则在试验时应使它们冏时通电。5.2.3被试电器应按正常使用条件安装,并置于以下环境条件中:不受阳光照射或其它热辐射的影响,且无外来气流的关闭的房间内或在不通电的条件下,离被试电器1m的范围内风速不大于0.1m/s,并在试验过程中不会引人外来气流的地方。试验的房间应有一定的容积,至少应能按照5.1条的规定,准确地测定周围空气温度。5.2.4带外尧的电器应装上外壳进行试验,不允许有任何产生不正常通风的洞口。5.2.5除非产品标准另有规定,温升试验一般可在周围空气温度为10~40℃的范围内进行,此时温刀数据无需加以修正。
如果周围空气温度低于10℃,被试电器是由铜、银或铜基、银基材料构成,则可以采用周围空气温度每降低10C,温升读数应增加4%的近似线性关系对试验结果进行修正。5.2.6多相电器的温升试验。各相电流的平均值应不小于额定发热电流,丑每一相电流与各相电流平均值之差不大于5%。额定发热电流或额定持续电流大于或等于1000A并具有并联支路的三相电器,应采用三相电源进行试验。额定发热电流或额定持续电流小」1000A的二相电器,可以将各级串联,用单相电源进行试验。
5.2.7直流电器可以用交流电源进行温升试验。对于额定频率为50或60Hz的电器,允许在电源频为45~62Hz的范围内进行试验。..comGB938-—82
交流电流的波形应基本上保持正弦,无明显畸变。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试验结果是合格的或经过验证这种非正弦性不致造成试验结果有不能允许的偏差,则试验仍可认为有效。被形基本上保持正弦的判别方法见附录B。
5.2.8发热稳定相隔1小时所测得的温升之差不超过1℃,则认为发热稳定。为了减少试验时间,可在试验起始阶段把电流提高,然后再降低到额定值。电流提高的百分比一般在125%额定发热电流以下。
5.2.9温升试验用连接导体的规定对于试验电流小于或等于334A的产品,连接导体采用单芯绝缘铜线或电缆,其面如表1所示。对于试验电流大于334A的产品,连接导体采用标准铜排,截面尺寸如表2所示。表1
试验电流,
7.9<<15.9
15.9≤≤22
22<<30
3954<<72
93<<117
117<<147
147≤<180
180216
216250
250334
试验电流,
334≤<400
400<<500
500k630
800<1000
1000≤K1250
1250k1600
1600<2000
2000≤<2500
2500≤,<3150
3150≤4000
铜导线截面,mm2
标准铜排规格根数[宽×厚],可m1 [40 ×4.5]
1 [45 ×6.3]
1 [50 × B ]
2 [45× 4.5]
2.[63 × 4 ]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2 [71× 5]
2 [80 × 6.3]
2[100× B]
2 [100 × 10]
3[100 ×10]
4100×10]
连接长度
不小于,㎡
截面职。
连接长度,不小于,
GB 998—82
导线、铜排与开关的连接可以采用过渡接头,但其截面应不大于表1和表2相应导体的截面。试验电流大于4000A的产品,试验用铜排规格应在该产品的技和条件中另行规定。铜排的接线端应有锡被覆层,并符合以下要求。。除接线端外,应涂以无光泽的黑漆,各极铜排中心距d(图1、2)约等于接线端之间的距离。多根选装并联铜排之间的距离约等于排的厚度,b.如果试验电流小于或等于117A,刚任意两接线端之间连接导体长度均应不小于 1 mrc,当试验电流大于117至800A时,从被试电器的一个接线端到另一个接线端或到试验电源的连接导体长度L(图1、2)应不小于2m。但从接线端到巾性点或各接线端分别到一公共排的连接导体长度L可减少至1.2mt
d.当试验电流大于800至4000A时,从被试电器的一·个接线端到另一个接线端或到试验电源的连接导体长度L应不小于3m。但从接线端到中性点或各接线端分别到--公共排的连接导体长度L‘可减少至2m。
图1用单相电源进行三相电器温升试验A-被试电器;A2~B2-B,~C1
L—最小连接长度,d—间隔距离,等于接线端之间的距离
图2用三相电源进行温升试验
A—被试电器,L一最小连接长度:d-间隔距离,等于接线端之间的距离L一接至中性点(或公共点)的最小连接长度
如果用单相电源试验,各接线端分别接到一公共排上,则连接导体长度与三相试验接至中性点的长度相同。
如果连接导体的长度不够,需缩短到试验电流为117至800A的长度,而试验结果合格,则试验可以认为有效。此时,连接导体的长度应载于试验报告中,e:如果表2所列铜排规格对被试产品不适用或者缺少这种规格,则可以改用截面积与截面周长的乘积与表2所示铜排的截面积与截面周长乘积相同或较小的铜排。连接导体长度L的定义示于图1、2。5,2.10反复短时工作制电器的温升试验。5.2.10.1开关电器按反复短时工作制进行温升试验时,允许处于闭合状态,用辅助电器来接通和分断电流。如果电弧对触头的温升有显善影响,而又必须考核融头温升时,则应在产品技术条件中加以规。
GB 998-82
5.2.10.2试验从冷态开始,至发热稳定后终止。如果相隔1小时的前后两次重复周期最高温开之差不超过1℃,则可认为发热稳定。5.2.10.3如果-个通电周期的时间与被试电器的发热时间常数之比小于1/10,则允许以与反复短时工作制发热等效的恒定电流进行试验。5.2. 11 温升测量方法
开关触头和裸导体的温升,一般应用热电偶法测量。测量时,将热电偶的热端用银焊,锡焊、胶粘或钻孔埋人法定到被试零件的测鼠点上,并将其两根偶线互相绞扭,同时尽可能置于强交变磁场的作用范围之外。
用热电偶测量温升的具体方法,包括热电势一一湿度特性的校正、冷端温度补偿以及各种固定方法的适用性,哟列于附录C。
只有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采用温度计法测鼠温升,被测部位有足够大的触及面积且可以紧密触及,同时其温度也不会因温度计的存在而发生明显变化;未同被测部位接触的温度计感温部分,应当用绝热材料包扎起来,同时不应使被测部位的散热条件有明显的恶化。不应采用水银温度计,以免读数受交变磁场的影响。
对于温升高的电器(如电阻器),应采用商温热电偶测证,锡焊或胶粘固定热端的方法不适用。5.3电磁线圈的温升试验
5.3.1有绝缘层的电磁线圈温升。“一般用电阻法测量,半均温升可按式(2)让算。Tpf =0,-602
R2-RL(+80) +(F01 -802 )
式中,
被测线幽的平均温升,℃
被测线圈在发热情况下的温度,℃;测量被测线圈热态电阻时的周围空气温度,C,一测量被测线圈冷态电阻时的周围空气温度,CRz一温度为2时,被测线圈的电阻值,,R1——温度为时,被测线圈的电阻值,α2)
一在0C时被测线圈导体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对紫铜为1 /234.5,对铝为1245)。应在发热结束后,立即测量热态电阻R2。若不可能,则应在分断电源后,经过相等时间间隔用电阻法求出冷却曲线(第一次热态电阻的测量,必须在切断电源后30内进行),再用外推法确定线圈的稳定温升。
5.3.2直流电压线的温升。如果在低于最高周围空气温度下进行试验,可将实测值乘以式(3)得出的系数K「,折算成最高周围空气温度下的温升。K, =-(1.6/a) + 0ne
(1.6/α) +002e
武h,f2e
一产品技术条件或产品标准规定的最高周围牢气温度,心。(3)
如果在低于最高周围空气温度下进行试验,温升值低十规定,可以不必进行换算,但应将试验过程的周围坐气温度载于试验报告中。5.3.3交流电磁线圈的温升试验应用额定频率的电源进行,频率允差为5%。真流线圈的温升试验应用均方根纹波系数不大于5%的电源进行。均方根纹波系数的定义如下:u
负载交流分量有效值
直流平均值
× 100
(4)
均方根纹波系数的测定方法如下tGB 998—82
日,用测量有效值的仪表(电动式或电磁式仪表)测量试验电压(或电流)的有效值(或均方根值) Er-m.se
用测量平均值的仪表(磁电式仪表)测量试验电压(或电流)的均值(即直流平均值)E,b、计算波形系数F,F:
F.F-Er.m-s
c.跨方根纹波系数出式(6)决定。Yu =V(F.F)2-T × 100 %
如果直流电源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必须经过验证并找到等效的方法后才能加以应用。5.3.4在测量线圈的冷电阻以前,应将电器放在测量室内不少于8小时,在测量前1小时内室温的变化应不大于3 ℃。
热电阻与冷电阻应当用同样方法和同一仪表测量,导线的连接点也应相同。电阻值可以用电桥测量,也可以通直流电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启计算出来。在测量冷态电阻时,通的电流值-般不超过额定发热电流的15%,并尽可能缩短测量时间,以保证被测件的温度基本上不变。热态电阻则可以用额定发热电流值进行测量。
6绝缘电阻与耐压试验
6.1被试电器的基本条件
绝缘电阻与耐压试验应在按正带工作位置安装的电器产品上进行。如果被试电器装在绝缘外壳内,则绝缘外壳应包复一张与金属支架相连接的金属箔(出厂试验除外);如果操作手柄是金的,则应连接至支架,如果是绝缘材料的,则应包复一张与支架相连接的金属箔。对十带有绝缘底坐的电器,应按规定位置安装在金属支架上。不带外克但准备在外壳内使用的电器,应在制造厂规定的最小外尧中进行试验。当电器的绝缘性能与引线、抽头的特殊绝缘结构有关时,应在试验中使用这种抽头或绝缘材料。6. 2 绝缘电阻的测量
6.2.1测量绝缘电阻的部位
。主触头在断开位置时,同极的进线与出线之间;b主触头在闭合位置时,不同极的带电部件之闻、触头与线圈之间以及主电路与控制和辅助电路(包括线圈)之间;
c.各带电部件与金属支架之间。带电部件包括主电路与控制和辅助电路。额定工作电压不同的电路,应分别进行测量。6.2.2测量绝缘电阻的仪表
测量绝缘电阻的兆欧表应按表3所列等级选择。表3
被试电器的额定电压
> 60 - 660
660~1200
兆欧表的电压等级
6.3耐压试验
6.3.1施加电压的部位
6.3.1.1土电路
GB998—82
对主电路进行耐压试验时,应将不与主电路连接的控制和辅助电路(包括线圈)接至金属支架上。试验电压施加于下列部位:
,主触头处于断开位置时,同极的进线与出线之间!b。主触头处闭合位置时,各极带电部件连接在·起,与金属支架之问,不同极的带电部件之面。
6.3.1.2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
对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进行耐压试验时,应将主电路接至金属支架上,试验电压施加于下列部位:。不与主电路连接的控制和辅助电路连接在一起,与金属支架之间,b,相互绝缘的控制电路与辅助电路之问。6.3.2试验电源的电压应当是正弦波,频率在45~62Hz之间,当其高压输出端短路时,电流不应小于0.5A。
6.3.3施加试验电压的时间为1分钟。应从小于1/2试验电压开始,以约5s时间,逐步几至规定值,然后持续1分钟。施压结束后,应避免突然失压。在出厂试验中,可以缩短试验时间至1s。试验电压用有效值表示。直流电器应当用交流电压进行耐压试验。6.3.4试验电压应在试验变压器的高压侧通过电压互感器测量,也可以用试验变压器的测量绕组测量。如果试验变压器的变比经过校正,并且在微电流下不受影响,也可以在低压侧进行测量。6.3.5在试验过程4,如果没有发生绝缘击穿、表面闪络、漏泄电流明显增大或电压突然下降等现象,则认为试验合格。表面闪络和漏泄电流增大的判别方法见附录E。对于需要测定漏泄电流的电器,当漏泄电流值不超过产品技术条件所规定的数值时,可认为合格。6.4绝缘的耐潮试验
6.4.1耐潮试验前应将电器放置在室(潮热箱)外不少于8小时,对于有保护外壳的电器,在试验过程中是否必须打开外壳,由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6.4.2谢潮试验的环境条件和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2423.4-8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坏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漩热试验方法》。经过环境条件试验以后,在测量绝缘电阻和进行耐正试验以前,是否需要进行恢复处理以及相应的恢复条件和测量条件,均应在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中规定。7额定接通与分断能力试验
7.1概述
本章所述试验方法适用于以下试验:8。接触器、起动器、刀开关和保护电动机用自动开关的额定通断能力试验;b。开关电器的临界分断能力试验也可以引用本章的试验方法,c.其它可以应用本试验方法的通断能力试验。接通与分断能力可以分别试验,但必须在同一台产品上进行。试验次序是先进行接通试验,再进行分断试验或通断试验。如果具备条件,则接通与分断应当是·个连续的程序,不应加以分开。三相电器应用三相电源进行试验。7.2被试电器的基本条件
7.2.1应将完整的被试电器安装在试验支架或类似的金属支架上。有防护外壳的电器,应完整地装在本身的外壳中,工作中通常关闭的孔在试验时应予关闭。不与外壳一起供应,但指定在外壳中使用的电器,应在制造」规定的最小外壳中进行试验。7.2.2在进行电磁操作电器的接通能力试验时,应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的最高及最低操作电..comGB 998—82
压,各操作试验次数的一半,有储能机构者除外。7.2.3主电路的连接导线规格,可按5.2.9款中的表1和表2选用。允许用截面较小的导体作通断试验的临时接线。在对熔断体组合电器进行试验时,应以合适的铜导体代替熔体。7.3主电路额定通断能力试验电路7.3.1单极、两极,三极电器额定通断能力的试验电路示于图3、4,5,电路中应只有一点接地。图3二相交流三极电器的额定接通与分断能力试验电路图S一电源,N—电源或人工中性点.R、R2-可调负载电阻器,L、L一可调负载电抗器,R;一飞弧的限流电阻器,D一检测飞弧的熔丝,P一外壳或测飞弧用钢板,4一被试电器,B一调整定波电流用的临时连接;01一至示波器记录电流的振子,02、03一至示波器记录电压的振子(,接电源的任意二相),√一电压表b
GB998—82
单相交流或直流两极电器的额定接通与分断能力试验电路图图4
S-电源,N一电源中性点或直流电源的中点,RR一可调负载电阻器;LI、1.2一可调负载电抗器:R:一测飞强的限流电阻器,D一检测飞弧的熔丝,P-外壳或测飞狐用钢板1A—被试电器,B-调整燃定波电流用的临时连接;0,一至示被器记录电流的报子,O2、0,一至示波器记录中压的报f,V一电压板GB 998—B2
图5单相交流或直流单极电器的额定接通与分断能力试验电路图S—电源;Rt、R2—可调负载电阻器1LI、I—可调负载电抗器,Ra-—测飞驱的限流电阻器1D检测飞弧的熔丝;P一外壳或测飞弧用钢板,A一被试电器;B一调整整定波电流用的临时连接,,“至示波器记录电流的振子,02、0:一至示波器记录电压的子对接触器、起动器、刀开关和保护电动机用自动开关进行额定通断能力试验时,被试电器进线端的预期短路电流值,至少应是试验电流的10倍或50kA两者中1的较低值。对开关电器进行临界分断能打试验时,被试电器进线端的预期短路电流值,至少应是该电器短路通断能力的试验电流值或临界分断能力试验值的10倍两者中的较低值。负载电路由空心电抗器、电阻器以及与电抗器并联的电阻,电容(调节瞬态恢复电压用)组成。调整这些元件,将试验电路的参数调节到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的数值。7.3.2控制鼠笼型电动机的电器(如JK3、JK4类负载),其试验电路瞬态恢复电压的振荡频率应调整至下值:
f = 20001. 0.2×t/e -0.8 (± 1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