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煤炭行业标准(MT) >>
- MT/T 541.2-1996 悬臂式掘进机检修规范 机械部分

【煤炭行业标准(MT)】 悬臂式掘进机检修规范 机械部分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7 11:08:00
- MT/T541.2-1996
- 已作废
标准号:
MT/T 541.2-1996
标准名称:
悬臂式掘进机检修规范 机械部分
标准类别:
煤炭行业标准(MT)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发布日期:
1996-04-18 -
实施日期:
1996-10-01 -
作废日期:
2008-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70.99 KB
替代情况:
被MT/T 541.2-2007代替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悬臂式掘进机检修规范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机械部分
MT/T 541. 2--1996
本标准规定了悬臂式掘进机(以下简称掘进机)机械部分检修质量的一般技术要求。各系统机构中元部件的检修质量及检修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掘进机机械部分检修质量的评定和控制2引用标准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3766
GB7935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GB 10095
GB10096齿条精度
GB11365锥齿轮和准双曲线齿轮精度MT238悬臂式掘进机通用技术条件MT291.1悬臂式掘进机齿轮箱检验规范MT292.2悬臂式掘进机液压缸检验规范3一般技术要求
3.1检修原则
3.1.1掘进机各零部件检修后应满足设计及工艺要求,装配应按照装配工艺规程进行。3.1.2将整机进行解体清洗干净,对零部件进行技术鉴定,视各零部件损坏情况确定修复的具体方案。3.1.3更换的外购件、标准件、需有合格证。3.1.4装修过程中,不得划伤、碰坏零件的接合面、配合面。3.2齿轮及传动齿轮箱
3.2.1齿轮啮合部位若有裂纹、折断、剥落及严重磨损等现象应更换。齿轮的失效判断应根据MT291.1规定。
3.2.2齿轮齿面需修刮时,一般只修刮大齿轮齿面;若在齿轮箱内对研时,应防止磨料甩入轴承内。3.2.3齿轮箱体与箱盖上定位销与销孔的配合应满足设计要求。齿轮箱体与箱盖的结合面不应划伤,若有局部划伤,在长度不超过结合面宽的1/3,深度不大于0.3~~0.5mm时,可研平修复。3.2.4齿轮箱体不应有变形、裂纹等;箱体允许补焊修复,但应有防变形消除内应力措施。3.2.5齿轮箱装配后,转动应灵活无卡阻。3.2.6齿轮箱装配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其噪声、温度和渗漏不得超过MT291.1规定。
3.2.7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及侧隙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分别符合表1、表2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6-04-18批准1996-10-01实施
齿轮类型
渐开线圆柱齿轮
圆弧齿轮跑合后
圆锥齿轮
注: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斜齿轮。MT/T 541.2—1996
接触斑点
按齿高不少于
按齿长不少于
按齿高不少于
按齿长不少于
按齿高不少于
按齿长不少于
齿轮副的中心距,mm
>80~125
>125~180
>180~250
>250~315
>315~400
>400~500
>500~630
>630~800
>800~1 000
>1000~1250
精度等级
(35)
隙,μm
3.2.8齿轮齿条副装配后,齿面接触斑点及侧隙应符合设计要求。接触斑点或符合表3的要求。表3
接触斑点
按齿高不小于,%
按齿长不小于,%
3.2.9锥齿轮副若损坏,应成对更换,更换锥齿轮副时,应调整间隙和接触区使其正确啮合。3.3轴及轴孔
3.3.1轴不允许有影响配合要求和强度要求的伤痕。重要轴弯曲挠度不大于轴颈公差,否则需配新轴。3.3.2轴孔磨损后,在整体强度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镶套修复。3.4轴承
3.4.1滑动轴承的磨损间隙,不应超过表4规定,否则予以更换。表4
30~50
80~120
120~180
0. 05~0. 11
0. 07~0. 14
0.08~0.16
0.10~0.20
3.4.2滑动轴承应无严重烧伤、点蚀或脱落现象、266
最大磨损间隙
MT/T541.2--1996
3.4.3对于油脂润滑的轴承,装配后应注入符合规定的润滑脂,注油量为空腔体积的1/2~2/3。3.4.4滚动轴承的内外圈和滚动体不得有裂痕、脱皮、锈蚀。保持架应完整无损,转动应灵活,无异常噪声。
3.4.5滚动轴承径向间隙不应超过表5的规定,否则应更换。表5
120180
180~250
0.05~~0.13
0. 06~0.15
0. 07~0. 18
0.10~0.25
0.12~0.30
3.4.6交叉轴承滚柱磨损不得更换少数滚柱,应全套更换。更换后应转动灵活,无卡阻现象。3.4.7组装交叉轴承应防止热处理软带作为承受力带。3.5链轮
3.5.1链轮齿面无裂纹,无严重咬伤,禁止用补焊修复。mm
3.5.2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出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一般应不大于两轴中心距的千分之二3.5.3链轮与链条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应保证啮合平稳,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6联接件、紧固件、密封件及油脂3.6.1损坏键应严格按装配工艺规定配制,键槽磨损后允许加宽量为原槽宽的5%,键与键槽之间不允许加垫,键应重新配制。
3.6.2螺钉、螺栓、螺母的螺纹部分如有损伤应更换,主要承力部位的螺栓、螺母应全部更换。在安装拧紧后,其支承面应贴合完好。
3.6.3检修时,所有橡胶密封圈。橡胶石棉垫及纸垫等密封件均应更换。3.6.4传动系统采用的润滑油脂和液压系统采用的液压油,应符合原设计规定。3.6.5各种联轴节其联接配合面不得严重磨损,否则应更换损坏件。联轴节两轴同轴度、端面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参照表6。
弹性圆柱销连轴器
齿轮联轴器
外形直
>70~260
>260~~410
>410~500
>300500
>500~900
>900~1400
设备最大轴向审量
加1-2
同轴度
径向位移,mm
斜,%
3.7液压件、管路及其他
3.7.1液压件及系统管路在装配前必须清洗干净,不得将脏物带入油路中。装配时应注意防尘、防锈267
MT/T541.2—1996
3.7.2各种管子不得有凹痕,皱折、压扁、破裂等现象,管路弯曲处应圆滑,软管不得有扭转现象。3.7.3管路排列应整齐,便于液压系统的调整和维修。3.7.4机器各部位的注油通道修复后应畅通。4切割机构
4.1耐磨板损坏严重应更换,耐磨网磨平应用HS101焊丝或高铬铸铁焊丝堆焊修复。4.2截齿座严重磨损,影响其强度或内孔变形过大,影响使用时应予以更换。在更换过程中不得损伤切割体的其他部位。
4.3更换齿座时应首先保证与原设计的几何位置相同,然后采用预热和保护焊等特殊工艺,保证焊接强度,耳齿座应具有互换性、
4.4截齿尖不得损坏,截齿体磨损严重应更换。4.5同轴度要求较严的箱体、涨套等应按对角线顺序逐级拧紧螺钉,重要联接螺栓,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力矩扳手操作。若设计未规定力矩值,可参照附录A及附录B4.6拆卸或装配无键过盈连接的齿轮与轴,应用专用工具和采取特殊工艺。4.7喷嘴若堵塞应修复畅通,否则应更换。4.8托梁器开焊、变形应修复,达原设计要求。4.9外喷雾架开焊、变形应修复,修复中应保护水道,防止喷嘴螺孔损伤。4.10内喷雾配水装置中易损件、密封件应更换,两金属零件密封面磨损后应成对更换4.11安装浮动密封必须按装配工艺操作,对摩擦表面不许有划伤,安装时应抹少量机油,并按规定的轴向压力进行调整。
4.12切割速度可变的掘进机,变速器应灵活,手把固定应可靠。4.13切割臂可伸缩的进机,其滑动轨道表面不得锈蚀、损伤、伸缩应灵活,不得有爬行动作。5装运机构
5.1铲板减速器及其他部位的耐磨板磨损严重应更换。5.2安全防撞板中耐磨棒磨损后应补焊修复至原设计要求。5.3刮板减速箱中铆接式大锥齿轮若更换时,铆接应不损坏锥齿轮表面,不得使其变形。5.4修复后刮板输送机体应无变形无开焊及严重损伤,刮板弯曲变形不大于5mm,中板和底板磨损量一般不大于原厚度的35%。
5.5刮板输送机必须准确地固定在铲板中心线上。5.6减速器紧固螺栓要正确拧紧,以保证调节螺杆不受弯矩,减速器联轴器要调节正确,以保证驱动轴运转稳。
5.7安全摩擦离合器的打滑扭矩值,应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以保证粑爪运转安全可靠。5.8‘装载部回转机构应灵活,不得有卡阻现象。6行走机构
6.1行走减速箱与机架的结合面应完好,若有划伤、凸边等应修平。6.2履带架若有局部变形应整形,若重要受力部位有裂纹等缺陷修复应慎重,保证其强度及刚度要求。6.3液压张紧装置中张紧柱塞镀铬层若有锈蚀、划伤、剥脱现象应修复或更换;机械张紧装置修复后应灵活可靠。
6.4履带板、履带销轴损坏一般应更换。6.5履带板表面上防滑钉,磨损后其高度不低于原高度的40%,否则应更换。6.6履带板销孔磨损不圆度不大于直径10%,否则应更换。268
MT/T 541.2—1996
6.7链轮齿部严重磨损后,应重新更换链轮,不允许使用补焊修复轮齿。6.8履带支重轮内易损件、密封件应更换,无支重轮的履带滑动耐磨板,磨损后应用耐磨材料补焊。7回转台及机架
7.1转台上切割臂支座连接面应完好,螺纹孔完好无损坏;否则应将其面堆焊,重新加工至原设计尺寸。
7.2回转台与机架结合面的螺钉损坏应按设计要求的材质强度配制,安装时应交叉对称紧固。7.3回转台回转应灵活,回转的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7.4回转台、机架等大型件若出现裂纹,修复应慎重,保证其强度和刚度符合设计及使用要求。7.5机架与其他零件的结合面若有损伤应修整完好。7.6机架与回转台、铲板连接的孔、螺孔应完好。若变形、损坏应修复至设计要求。8液压系统
8.1系统要求
8.1.1按系统原理图要求将系统中各回路的溢流阀调至设计要求值。若溢流阀或密封件损坏无法调整,则应更换。
8.1.2油箱中按油位加入要求牌号的液压油。8.1.3过滤器若无法清洗,更换过滤网时,应整体更换。8.1.4检修时高压胶管一般应更换,硬管做耐压试验合格时仍可使用。系统管路应齐全,敷设整齐,固定可靠。
8.2液压泵、液压马达要求
8.2.1各种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检修后,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装机使用。8.2.2·液压泵若由于密封件损坏,达不到性能要求时,可更换密封件。检修后进行性能测试,压力应达到原液压泵指标,流量不低于系统设计要求;液压泵主要零件损坏,应整体更换。8.2.3各种液压马达若密封件损坏应更换新件,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若液压马达磨损严重,应更换新马达。
8.3液压缸要求免费标准bzxz.net
8.3.1液压缸活塞杆镀铬层出现轻微锈斑、每处面积小于35mm2、整体上不多于3处,用油石修复至所要求的粗糙度后,方允许使用,否则应重新镀铬,修复后尺寸应符合原设计要求。8.3.2液压缸活塞杆表面粗糙度不大于%缸体内孔表面粗糙度不大于8.3.3液压缸作1.5倍额定压力试验5min不能有内外渗漏。8.3.4液压缸密封件一般应更换。8.4阀件及其他要求
8.4.1各种阀类密封件损坏应更换。主要元件损坏应更换新件。各种阀修复后应能满足液压系统要求。8.4.2阀体上各种配合孔道表面,阀芯表面以及其他镀层表面不得剥落和出现锈蚀。8.4.3阀用弹簧,不得有锈迹、腐蚀斑点,否则更换。8.4.4方向控制阀检修后,应保证其动作灵活,作1.5倍额定压力的耐压试验5min不得渗漏。8.4.5压力表、温度计损坏应更换,若未损坏应对其质量进行校核,保证正确可靠工作。269
螺纹直径
(d),mm
22、61
MT/T541.2-1996
附录A
粗牙螺栓拧紧力矩表
(参考件)
1809.992459.731
注:本表是本色(未电镀)螺栓的近似扭矩值270
此百通行
2376.602774.40
等于螺栓材料的保证载荷的86%导出的。6278.84
螺纹直径
(d),mm
MT/T541.2-1996
附录B
细牙螺栓拧紧力矩表
(参考件)
注:本表是本色(未电镀螺栓的近扭矩似值,这些值是通过等于螺栓材料的保证载荷的85%导出的。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煤矿专用设备标委会掘进机械分会归口。本标准由准南煤矿机械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振中。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悬臂式掘进机检修规范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机械部分
MT/T 541. 2--1996
本标准规定了悬臂式掘进机(以下简称掘进机)机械部分检修质量的一般技术要求。各系统机构中元部件的检修质量及检修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掘进机机械部分检修质量的评定和控制2引用标准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3766
GB7935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GB 10095
GB10096齿条精度
GB11365锥齿轮和准双曲线齿轮精度MT238悬臂式掘进机通用技术条件MT291.1悬臂式掘进机齿轮箱检验规范MT292.2悬臂式掘进机液压缸检验规范3一般技术要求
3.1检修原则
3.1.1掘进机各零部件检修后应满足设计及工艺要求,装配应按照装配工艺规程进行。3.1.2将整机进行解体清洗干净,对零部件进行技术鉴定,视各零部件损坏情况确定修复的具体方案。3.1.3更换的外购件、标准件、需有合格证。3.1.4装修过程中,不得划伤、碰坏零件的接合面、配合面。3.2齿轮及传动齿轮箱
3.2.1齿轮啮合部位若有裂纹、折断、剥落及严重磨损等现象应更换。齿轮的失效判断应根据MT291.1规定。
3.2.2齿轮齿面需修刮时,一般只修刮大齿轮齿面;若在齿轮箱内对研时,应防止磨料甩入轴承内。3.2.3齿轮箱体与箱盖上定位销与销孔的配合应满足设计要求。齿轮箱体与箱盖的结合面不应划伤,若有局部划伤,在长度不超过结合面宽的1/3,深度不大于0.3~~0.5mm时,可研平修复。3.2.4齿轮箱体不应有变形、裂纹等;箱体允许补焊修复,但应有防变形消除内应力措施。3.2.5齿轮箱装配后,转动应灵活无卡阻。3.2.6齿轮箱装配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其噪声、温度和渗漏不得超过MT291.1规定。
3.2.7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及侧隙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分别符合表1、表2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6-04-18批准1996-10-01实施
齿轮类型
渐开线圆柱齿轮
圆弧齿轮跑合后
圆锥齿轮
注: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斜齿轮。MT/T 541.2—1996
接触斑点
按齿高不少于
按齿长不少于
按齿高不少于
按齿长不少于
按齿高不少于
按齿长不少于
齿轮副的中心距,mm
>80~125
>125~180
>180~250
>250~315
>315~400
>400~500
>500~630
>630~800
>800~1 000
>1000~1250
精度等级
(35)
隙,μm
3.2.8齿轮齿条副装配后,齿面接触斑点及侧隙应符合设计要求。接触斑点或符合表3的要求。表3
接触斑点
按齿高不小于,%
按齿长不小于,%
3.2.9锥齿轮副若损坏,应成对更换,更换锥齿轮副时,应调整间隙和接触区使其正确啮合。3.3轴及轴孔
3.3.1轴不允许有影响配合要求和强度要求的伤痕。重要轴弯曲挠度不大于轴颈公差,否则需配新轴。3.3.2轴孔磨损后,在整体强度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镶套修复。3.4轴承
3.4.1滑动轴承的磨损间隙,不应超过表4规定,否则予以更换。表4
30~50
80~120
120~180
0. 05~0. 11
0. 07~0. 14
0.08~0.16
0.10~0.20
3.4.2滑动轴承应无严重烧伤、点蚀或脱落现象、266
最大磨损间隙
MT/T541.2--1996
3.4.3对于油脂润滑的轴承,装配后应注入符合规定的润滑脂,注油量为空腔体积的1/2~2/3。3.4.4滚动轴承的内外圈和滚动体不得有裂痕、脱皮、锈蚀。保持架应完整无损,转动应灵活,无异常噪声。
3.4.5滚动轴承径向间隙不应超过表5的规定,否则应更换。表5
120180
180~250
0.05~~0.13
0. 06~0.15
0. 07~0. 18
0.10~0.25
0.12~0.30
3.4.6交叉轴承滚柱磨损不得更换少数滚柱,应全套更换。更换后应转动灵活,无卡阻现象。3.4.7组装交叉轴承应防止热处理软带作为承受力带。3.5链轮
3.5.1链轮齿面无裂纹,无严重咬伤,禁止用补焊修复。mm
3.5.2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出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一般应不大于两轴中心距的千分之二3.5.3链轮与链条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应保证啮合平稳,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6联接件、紧固件、密封件及油脂3.6.1损坏键应严格按装配工艺规定配制,键槽磨损后允许加宽量为原槽宽的5%,键与键槽之间不允许加垫,键应重新配制。
3.6.2螺钉、螺栓、螺母的螺纹部分如有损伤应更换,主要承力部位的螺栓、螺母应全部更换。在安装拧紧后,其支承面应贴合完好。
3.6.3检修时,所有橡胶密封圈。橡胶石棉垫及纸垫等密封件均应更换。3.6.4传动系统采用的润滑油脂和液压系统采用的液压油,应符合原设计规定。3.6.5各种联轴节其联接配合面不得严重磨损,否则应更换损坏件。联轴节两轴同轴度、端面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参照表6。
弹性圆柱销连轴器
齿轮联轴器
外形直
>70~260
>260~~410
>410~500
>300500
>500~900
>900~1400
设备最大轴向审量
加1-2
同轴度
径向位移,mm
斜,%
3.7液压件、管路及其他
3.7.1液压件及系统管路在装配前必须清洗干净,不得将脏物带入油路中。装配时应注意防尘、防锈267
MT/T541.2—1996
3.7.2各种管子不得有凹痕,皱折、压扁、破裂等现象,管路弯曲处应圆滑,软管不得有扭转现象。3.7.3管路排列应整齐,便于液压系统的调整和维修。3.7.4机器各部位的注油通道修复后应畅通。4切割机构
4.1耐磨板损坏严重应更换,耐磨网磨平应用HS101焊丝或高铬铸铁焊丝堆焊修复。4.2截齿座严重磨损,影响其强度或内孔变形过大,影响使用时应予以更换。在更换过程中不得损伤切割体的其他部位。
4.3更换齿座时应首先保证与原设计的几何位置相同,然后采用预热和保护焊等特殊工艺,保证焊接强度,耳齿座应具有互换性、
4.4截齿尖不得损坏,截齿体磨损严重应更换。4.5同轴度要求较严的箱体、涨套等应按对角线顺序逐级拧紧螺钉,重要联接螺栓,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力矩扳手操作。若设计未规定力矩值,可参照附录A及附录B4.6拆卸或装配无键过盈连接的齿轮与轴,应用专用工具和采取特殊工艺。4.7喷嘴若堵塞应修复畅通,否则应更换。4.8托梁器开焊、变形应修复,达原设计要求。4.9外喷雾架开焊、变形应修复,修复中应保护水道,防止喷嘴螺孔损伤。4.10内喷雾配水装置中易损件、密封件应更换,两金属零件密封面磨损后应成对更换4.11安装浮动密封必须按装配工艺操作,对摩擦表面不许有划伤,安装时应抹少量机油,并按规定的轴向压力进行调整。
4.12切割速度可变的掘进机,变速器应灵活,手把固定应可靠。4.13切割臂可伸缩的进机,其滑动轨道表面不得锈蚀、损伤、伸缩应灵活,不得有爬行动作。5装运机构
5.1铲板减速器及其他部位的耐磨板磨损严重应更换。5.2安全防撞板中耐磨棒磨损后应补焊修复至原设计要求。5.3刮板减速箱中铆接式大锥齿轮若更换时,铆接应不损坏锥齿轮表面,不得使其变形。5.4修复后刮板输送机体应无变形无开焊及严重损伤,刮板弯曲变形不大于5mm,中板和底板磨损量一般不大于原厚度的35%。
5.5刮板输送机必须准确地固定在铲板中心线上。5.6减速器紧固螺栓要正确拧紧,以保证调节螺杆不受弯矩,减速器联轴器要调节正确,以保证驱动轴运转稳。
5.7安全摩擦离合器的打滑扭矩值,应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以保证粑爪运转安全可靠。5.8‘装载部回转机构应灵活,不得有卡阻现象。6行走机构
6.1行走减速箱与机架的结合面应完好,若有划伤、凸边等应修平。6.2履带架若有局部变形应整形,若重要受力部位有裂纹等缺陷修复应慎重,保证其强度及刚度要求。6.3液压张紧装置中张紧柱塞镀铬层若有锈蚀、划伤、剥脱现象应修复或更换;机械张紧装置修复后应灵活可靠。
6.4履带板、履带销轴损坏一般应更换。6.5履带板表面上防滑钉,磨损后其高度不低于原高度的40%,否则应更换。6.6履带板销孔磨损不圆度不大于直径10%,否则应更换。268
MT/T 541.2—1996
6.7链轮齿部严重磨损后,应重新更换链轮,不允许使用补焊修复轮齿。6.8履带支重轮内易损件、密封件应更换,无支重轮的履带滑动耐磨板,磨损后应用耐磨材料补焊。7回转台及机架
7.1转台上切割臂支座连接面应完好,螺纹孔完好无损坏;否则应将其面堆焊,重新加工至原设计尺寸。
7.2回转台与机架结合面的螺钉损坏应按设计要求的材质强度配制,安装时应交叉对称紧固。7.3回转台回转应灵活,回转的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7.4回转台、机架等大型件若出现裂纹,修复应慎重,保证其强度和刚度符合设计及使用要求。7.5机架与其他零件的结合面若有损伤应修整完好。7.6机架与回转台、铲板连接的孔、螺孔应完好。若变形、损坏应修复至设计要求。8液压系统
8.1系统要求
8.1.1按系统原理图要求将系统中各回路的溢流阀调至设计要求值。若溢流阀或密封件损坏无法调整,则应更换。
8.1.2油箱中按油位加入要求牌号的液压油。8.1.3过滤器若无法清洗,更换过滤网时,应整体更换。8.1.4检修时高压胶管一般应更换,硬管做耐压试验合格时仍可使用。系统管路应齐全,敷设整齐,固定可靠。
8.2液压泵、液压马达要求
8.2.1各种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检修后,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装机使用。8.2.2·液压泵若由于密封件损坏,达不到性能要求时,可更换密封件。检修后进行性能测试,压力应达到原液压泵指标,流量不低于系统设计要求;液压泵主要零件损坏,应整体更换。8.2.3各种液压马达若密封件损坏应更换新件,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若液压马达磨损严重,应更换新马达。
8.3液压缸要求免费标准bzxz.net
8.3.1液压缸活塞杆镀铬层出现轻微锈斑、每处面积小于35mm2、整体上不多于3处,用油石修复至所要求的粗糙度后,方允许使用,否则应重新镀铬,修复后尺寸应符合原设计要求。8.3.2液压缸活塞杆表面粗糙度不大于%缸体内孔表面粗糙度不大于8.3.3液压缸作1.5倍额定压力试验5min不能有内外渗漏。8.3.4液压缸密封件一般应更换。8.4阀件及其他要求
8.4.1各种阀类密封件损坏应更换。主要元件损坏应更换新件。各种阀修复后应能满足液压系统要求。8.4.2阀体上各种配合孔道表面,阀芯表面以及其他镀层表面不得剥落和出现锈蚀。8.4.3阀用弹簧,不得有锈迹、腐蚀斑点,否则更换。8.4.4方向控制阀检修后,应保证其动作灵活,作1.5倍额定压力的耐压试验5min不得渗漏。8.4.5压力表、温度计损坏应更换,若未损坏应对其质量进行校核,保证正确可靠工作。269
螺纹直径
(d),mm
22、61
MT/T541.2-1996
附录A
粗牙螺栓拧紧力矩表
(参考件)
1809.992459.731
注:本表是本色(未电镀)螺栓的近似扭矩值270
此百通行
2376.602774.40
等于螺栓材料的保证载荷的86%导出的。6278.84
螺纹直径
(d),mm
MT/T541.2-1996
附录B
细牙螺栓拧紧力矩表
(参考件)
注:本表是本色(未电镀螺栓的近扭矩似值,这些值是通过等于螺栓材料的保证载荷的85%导出的。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煤矿专用设备标委会掘进机械分会归口。本标准由准南煤矿机械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振中。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煤炭行业标准(MT)标准计划
- MZ/T150-2020 行政区域界线数据交换格式
- MZ/T149-2020 行政区域界桩数据交换格式
- MT/T1131-2011 矿用以太网
- MT818.1-1999 煤矿用阻燃电缆 第1单: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 MT/T1063-2008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滚筒技术条件
- MT/T1064-2008 矿用窄轨架线式工矿电机车技术条件
- MT/T839-1999 石门揭穿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测定方法
- MT/T1119-2011 煤矿坑道钻探用往复式泥浆泵
- MT/T342.2-1994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 MT/T1112-2011 煤矿图像监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MT/T1132-2011 管道式煤浆预处理器
- MT/T342.1-1994 冶金焦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 MT252-1991 煤矿水中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测定方法
- MT/T603.2-1996 冶金焦用华蓥山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 MT/T782.2-1998 煤矿机电设备温度传感器开关量信号输出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