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 苯乙烯/丙烯睛共聚物(SAN)模塑和挤出材料命名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7 12:59:00
  • SH/T1540-1993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H/T 1540-1993

  • 标准名称:

    苯乙烯/丙烯睛共聚物(SAN)模塑和挤出材料命名

  • 标准类别: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3-06-11
  • 实施日期:

    1994-05-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95.71 K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化工>>合成材料>>G31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 采标情况:

    ISO 4894-1-90 NEQ

出版信息

  • 页数:

    7页
  • 标准价格:

    12.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SH/T 1540-1993 苯乙烯/丙烯睛共聚物(SAN)模塑和挤出材料命名 SH/T1540-1993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苯Z烯/丙烯睛(SAN)共聚物模塑和挤出材料命名SH/T 1540—93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4894-1:1990《塑料-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模塑和挤出材料第1部分:命名》。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苯乙烯/丙烯腈(SAN)模塑和挤出材料的命名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的丙烯腈含量为10%~50%(m/m)的苯乙烯和(或)取代苯乙烯共聚物。本标准也适用于常规为粉状、颗粒状、经着色剂、添加剂等改性的和未改性的材料。本标准不提供材料的具体应用或加工方法所需的工程数据、性能数据和加工条件。本标准不意味着命名相同的材料必定具有相同的性能。2引用标准
GB/T1633热塑性塑料软化点(维卡)试验方法(iB/T1844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GB/T3682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试验方法3命名方法
本命名方法系以苯乙烯/丙烯腈的代号、组成、推荐用途、加工方法、维卡软化点温度、熔体流动速率及材料的其他特性等为内容,分为若干个特征单元,组成材料的命名。命名形式为:特征单元1
特征单元2
特征单元3
特征单元4
特征单元1:苯乙烯/丙烯腈的代号和有关丙烯腈含量的代号(见3.1)特征单元2:位置1:推荐用途和加工方法(见3.2)位置2~~4:重要性能、添加剂和附加说明(见3.2)特征单元3:特征性能,即维卡软化点温度,熔体流动速率代号(见3.3)特征单元4填料或增强材料及其标称含量(见3.4)特征单元5
特征单元5:为了特殊目的的需要,可增加此特征单元作为补充说明。但这种说明和所使用的符号不在本标准之内。
特征单元之间用“,”隔开。如果某个特征单元不用,就要用两个双写分隔号,即“,,”隔开。3.1特征单元1
在本特征单元内首先是按(B/T1844规定的苯乙烯/丙烯的代号SAN,空一格,用表1中所规定的1个数字代号表示共聚物中丙烯腈的含量。本标准所使用的丙烯睛含量测定方法见附录A。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93-06~11批准1994-05-01实施
3.2特征单元2
SH/T 154093
丙烯腈含量代号
丙烯腈的含量范围,%(m/m)
>10~≤20
>20~≤30
>30~≤50
在本特征单元中,第一位置给出关于推荐用途或加工方法的说明,第2~~4位置给出有关重要性能、添加剂和颜色说明。所用代号字母如表2所示。表2特征单元2中所用的字母代号字母代号
挤出管材、型材、板材
普通用
未说明
著色的
置2~4
特殊的燃烧性
光和(或)气候稳定
本色(未着色)
脱模剂
润滑的
改进透明性
抗静电的
如果在2~~4位置有说明,而在位置1没有说明,则应用X放在位置1。3.3特征单元3
在本特征单元中,用三个数字组成的代号表示维卡软化点温度(见3.3.1),用两个数字组成的代号表示熔体流动速率(见3.3.2)。两个代号间用“_”隔开。如果特性值落在或接近某档界限,生产厂应说明该材料按某档命名。如果在以后由于生产过程的允许差,个别试验值落在界限值上或界限的另一侧,命名不受影响。3.3.1维卡软化点温度
维卡软化点温度(VST)应按GB/T1633中方法B测定。试验条件:负荷5kg,升温速率50士5℃/h。维卡软化点温度值分为四档,每档用三个数字组成的代号表示,如表3所示。296
3.3.2熔体流动速率
SH/T 1540
表3特征单元3中维卡软化点温度所用的代号维卡软化点温度范围,℃
>90~≤100
>100~≤110
熔体流动速率(MFR)应按GB/T3682中规定的试验条件9(温度220℃,负荷10kg)进行测定。熔体流动速率值分为四档,每档用两个数字组成的代号表示,如表4所示。表4特征单元3中熔体流动速率所用的代号代号
3.4特征单元4
熔体流动速率范围,g/10min
>5~≤10
>10~≤20
在本特征单元中,位置1用一个字母表示填料或增强材料类型,必要时在位置2用第二个字母表示其物理形态(见表5)。紧接着(不空格)在位置3和4用两个数字做代号表示其质量含量,如表6所示。多种材料或多种形态的混合物,可用“十”将相应的代号组合放在括号中表示。例如:含有25%(m/m))玻璃纤维(GF)和10%(m/m)矿物粉(MD)的混合物,可在第一位以(G+M)表示,第二位以(F+D)表示,第三位及第四位以(25十10)表示。表5特征单元4中填料或增强材料的代号字母代号
碳酸钙
矿物\,金属2)
滑石粉
未说明
(位置1)
球状、珠状
纤维状
颗粒状、丝粒状
鳞状、片状
未说明
(位置
注:1)这些材料可用两个字母在本字符组的第5位和第6位,例如用化学符号或商定的附加代号表示。2)金属填料应用化学符号(大写字母)在质量含量后面表示。例如:钢须晶规定为“MH05FE”。297
4命名示例
SH/T 1540-93
表6特征单元4中填料或增强材料质量含量代号质量含量,%(m/m)(位置3~4)
>7.5~≤12. 5
>12. 5~≤17. 5
>17. 5~≤22. 5
>22. 5~≤27. 5
>27. 5~≤32. 5
>32. 5~≤37.5
>37. 5~≤42. 5
某种丙烯腈含量为25%(m/m)(2)的SAN,推荐用于注塑(M),具光和气候稳定性(L),本色(未着色),维卡软化点温度为101℃(105),熔体流动速率为6g/10min(08),其命名为:SAN
特征单元1:符号
AN含量
位置1:注塑用
特征单元2:
位置2:光和气候稳定性
位置3:本色(未着色)
位置1:维卡软化点温度
特征单元3:
位置2:熔体流动速率
命名:SAN2,MLN,105-08
105-08
SH/T 1540—93
附录A
苯乙烯/丙烯腈(SAN)树脂连续相中丙烯腈含量测定方法(补充件)
A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苯乙烯/丙烯(SAN)树脂连续相中丙烯腈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所有的丙烯腈含量为10%~50%(m/m)的苯乙烯和(或)取代苯乙烯的共聚物。A2方法原理
在催化剂存在下,SAN树脂用硫酸加热消解,使丙烯腈中的氮转化成硫酸氢铵。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蒸出之氨用硼酸溶液吸收,然后用酸标准溶液滴定;也可以用酸标准溶液吸收,然后用碱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酸。
A3试剂
A3.1催化剂混合物:硒粉有毒,混合催化剂配制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在良好通风条件下进行,避免吸入粉尘和蒸气,防止皮肤与其直接接触。将下列物质研细至约100目,按质量比混合均匀:硒粉:1份;
硫酸铜(CuSO,·5H,O):4份;硫酸钾(无水):30份。
A3.2硫酸:密度1.84g/mL。
A3.3硫酸标准溶液:c(1/2H,SO,)=0. 1 mol/L。A3.4锌:颗粒状。
A3.5硼酸溶液:2%(m/m)。
A3.6氢氧化钠溶液:40%(m/m)。A3.7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mol/L。A3.8盐酸标准溶液:c(HCI)=0. 1 mol/L。A3.9混合指示剂:将0.1g甲基红和0.05g亚甲基蓝溶于100mL95%乙醇中。这一指示剂应在使用时配制。
A4仪器
凯氏烧瓶:500mL。
短颈玻璃漏斗:$30~~40mm。
A4.3液滴捕获器:$50mm。
A4.4分液漏斗:150mL。
A4.5球形冷凝器:长400~~600mm。A4.6吸收瓶:500mL锥形瓶。
干燥的苯乙烯/丙烯腈(SAN)树脂颗粒。299
A6测定步骤
SH/T 1540---93
称取0.5另试样,称准至0.00018,置于干燥的凯氏烧瓶(A4.1)底部,不要沾附在瓶颈上,加入6.5g催化剂混合物(A3.1)和25mL浓硫酸(A3.2),瓶口插一短颈玻璃漏斗(A4.2),将凯氏烧瓶倾斜地放置在通风橱内的电炉上,逐渐升温加热,保持微沸,不可过热,直至溶液透明,再继续加热1h,使试样消解完全。
待凯氏烧瓶内溶液冷却后,用蒸馏水冲洗漏斗和瓶颈。缓缓加入蒸馏水200mL,摇匀,然后加入约0.5g锌粒(A3.4),立即塞好装有液滴捕获器(A4.3)和分液斗(A4.4)的橡皮塞,装上球形冷凝器(A4.5),按下图将仪器连接好,通入冷却水。6
图 A1 凯氏常量蒸馏装置
1—凯氏烧瓶;2—液滴捕获器;3分液漏斗,4—冷凝器;5—吸收瓶:6-本生灯或电炉
下述两种操作任择其一,以吸收并滴定释出之氨,A6.1用硼酸溶液吸收
在吸收瓶(A4.6)内加入50mL硼酸溶液(A3.5)及3滴混合指示剂(A3.9),将冷凝器导管下端浸没在吸收液内。经分液漏斗向凯氏烧瓶内加入60mL氢氧化钠溶液(A3.6),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后关闭分液漏斗,然后加热蒸馏,在稳定的馏出速度下,直至收集约150mL馏出液为止,降低吸收瓶,用蒸馏水洗涤导管下端。
用盐酸标准溶液(A3.8)滴定吸收液至淡紫色刚刚出现为终点,指示剂变色域为亮绿一浅灰一淡紫。
每次平行测定两个试样,同时作空白试验。A6.2用硫酸标准溶液吸收
用移液管吸取50mL硫酸标准溶液(A3.3)移入吸收瓶内,再加25mL蒸馏水和3滴混合指示剂。将冷凝器导管下端漫没在吸收液内。其他操作与A6.1中所述相同。
吸收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A3.7)滴定至淡绿色刚刚出现为终点。每次平行测定两个试样,同时作空白试验。300
A7计算
SH/T 154093
A7.1用硼酸吸收时,结合丙烯腈百分含量X%)按式(A1)计算:X (V/-V)c× 0. 053 × 100
式中:V,试样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空白试验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c--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m-试样质量..bzxz.net
(A1)
0.053-与1.00mL盐酸标准溶液Lc(HC1)一1.000mo1/1J相当的以克表示的因烯腈的质量。A7.2用硫酸标准溶液吸收时,结合内烯睛百分含量X(%)按式(A2)计算:X* (Ve-V)c× 0. 053 × 100
式中:V试样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L空白试验所消耗的氢氧化销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试样质量,g;
(A2)
—-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丙烯腈0.053-
的质量,
取两次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A8允许误差
平行测疑的两个结巢之差值不大于1.0%。A9报告内容
参照本标准:
测定结巢和表示方法
测定过程中的任何异常现象,
测定日期。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高桥石油化工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化塑料树脂产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化工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锡忠、沈均辉。30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