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3127-1991 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 终端设备

【国家标准(GB)】 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 终端设备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8 21:53:26
- GB/T13127-1991
- 现行
标准号:
GB/T 13127-1991
标准名称:
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 终端设备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1-08-15 -
实施日期:
1992-04-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756.00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智能用户电报业务用的终端设备要求,适用于在公用电信网上的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和汉字智能用户电报终端。 GB/T 13127-1991 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 终端设备 GB/T13127-1991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127—1991
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
终端设备
Specifications for interworking of Chinese ideogramteletexon public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Theterminaleguipment
1991-08-15发布
1992-04-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一一终端设备
Specifications for interworking of Chinese ideogramteletex on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Theterminal equipment
GB/T13127—1991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建议T.60《智能用户电报业务用的终端》(1989年版本)。
1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1.1本标准规定智能用户电报业务用的终端设备要求,适用于在公用电信网上的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和汉字智能用户电报终端。
1.2引用标准1)
GB13128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一一字符总表和编码字符集GB13129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一一控制规程Www.bzxZ.net
GB13130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一一运输服务
GB7623
在电话自动交换网上的自动应答设备和(或)并行自动呼叫设备,包括人工和自动建立呼叫时使用回波控制装置停止工作的规则本标准还引用了下列国际标准:CCITT建议F.200智能用户电报业务CCITT建议T.62(乙)基于建议X.215和X.225的远程信息处理业务控制规程CCITT建议T.390智能用户电报与用户电报业务互通的要求CCITT建议T.522
CCITT建议T.561
CCITT建议T.562
基于建议T.62(乙)定义的会话服务文件成批传送的BT1通信应用轮廓混合方式操作(MM1)的终端特性智能用户电报可处理方式(PM.1)的终端特性公用电话交换网和点对点两线租用电话型电路上使用的采用频率分割技CCITT建议V.22(乙)
术的标准化2400bit/s的双工调制解调器CCITT建议V.25(乙)
公用电话交换网中使用100系列接口电路的自动呼叫和(或)应答设备5CCITT应用的开放系统互连会话服务定义CCITT建议X.215
CCITT建议X.216CCITT应用的开放系统互连表示服务定义CCITT建议X.225
CCITT建议X.226
2概述
CCITT应用的开放系统互连会话协议规范CCITT应用的开放系统互连表示协议规范2.1用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可以产生字符编码文本,并将其准确的内容和形式向接收终端发送。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08-15批准1992-04-01实施
GB/T13127—1991
2.2以本机方式操作的智能用户电报终端,也可以用作打字机以准备一般办公文件。可用智能用户电报通信方式向另一些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发送或从它们接收这样准备就绪的文本。2.3在本标准中文本一词仅指字符编码文本而言。2.4终端可以有不同的复杂程度,本标准的重点是不同终端间正确互通的要求。2.5对文本的尺寸和定位作了详细规定。各种尺寸是指纸贝上文本的显现,在这方面考虑了210×297mm(ISOA4)和216×280mm两种纸页格式。其他尺寸的纸页是供选用的。2.6符合基本特性要求的终端能以规定的兼容级别参与智能用户电报业务。3终端设备的一般特性
3.1基本特性
3.1.1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允许任一用户将文本传送给另一任意用户。3.1.2参与国际智能用户电报业务的所有终端必须能在本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级上相互兼容。可以有增补的选用功能。
3.1.3为保证高质量的国际业务,只要可能,在用户线上的用户数据速率为2.4kbit/s。国内通信在用户线上的用户数据速率为2.4kbit/s和1.2kbit/s。3.1.4以本机方式操作时,例如,当智能用户电报终端作为一个办公打字机使用时,来报不应中断本机操作。但是,在接收存储器饱和情况下,产生来报的长期保存拷贝应优先于本机方式。在此范围内,长期保存的拷贝是指纸、带、磁性介质等,但不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诸如无后备电池的半导体存储器)。当存储器满(本机操作方式中断),不要求必须把信息打印出。3.1.5在发送方式时,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应能选发基本图形字符总表中的字符。3.1.6在接收方式时,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应能收存来自基本图形字符总表的所有字符。3.1.7终端的显示装置必须尽可能清晰地显示国际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字符总表中的字符。单义显现国际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字符总表是最低要求。3.1.8终端必须具有响应国际智能用户电报基本控制功能总表的控制功能的能力。3.1.9使用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图形字符总表以外的图形字符总表是确定终端的共同能力的问题,且必须由适当的规程步骤发起。
3.1.10页是文本格式和文本传输的基础。注:本条规定不意味限制使用非页式打印机。3.1.11终端应能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处理纸页格式(见第4.2条)。3.1.12
规定一页的可打印区,当本机准备文件时,可在其内自由安排文本的位置(见第4.2条)。3当采用所规定的智能用户电报基本操作方式时,经传输之后,在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的智能用3.1.13
户电报信息的内容、布局和格式必须相同。3.1.14
通过存储器提供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详见第5.2条)。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应提供全自动操作所需的手段。为了自动操作的自的,应有国际上同意的唯一的终端标识(详见第5.1条)。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应提供与用户电报互通的性能。对终端的必要限制在第8章中规定。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应具备下面第3.2条规定作为智能用户电报业务基本功能的全部功能。此外,还可以有选用功能。在本标准中,选用功能分为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标准化的选用功能(第3.3条)以及国内和(或)为专用规定的选用功能(第3.4条)。3.1.19本标准不规定对只能接收的终端的要求,然而不是排斥这类终端。3.2基本功能
3.2.1终端应能处理
a.按GB13129和GB13130中所规定的端至端控制规程,2
GB/T13127—1991
b.相应的与网络相关的规程,见第6章;c.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图形字符总表;d.智能用户电报基本控制功能总表;e.基本纵向和横向页格式的文本;f.下标和上标。
3.2.2打印机(或其他可适用的显现装置)的基本文本格式功能如下:a。纵和横的页取向;
b.对ISOA4和216×280mm两种纸页规格通用的可打印区;c.字间距为2.54mm(每25.4mm10字符);d.换行参数值为0.5、11.5和2个4.233mm间距值(6个4.233mm的间距等于25.4mm);e.利用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图形字符总表和基本控制功能总表在可打印区内对文本随意定位;f.行部分上移和行部分下移功能(用以显现上标和下标)。3.2.3必须满足智能用户电报业务的以下要求:a.终端标识;
b.通过存储器提供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c.保证收到的整个文本有长期保存的拷贝(不一定在纸上);d保证与用户电报业务互通。
注:终端标识(发送、接收)的使用是通信规程的事情(见GB13129)。3.3标准化的选用功能
3.3.1在端至端控制规程中的初始交接过程期间,在终端之间可协商使用选用功能的可能性(见GB13129)。
3.3.2随着业务的发展,对下列标准化的选用功能可能需作补充和变更。3.3.3通信控制规程的选用功能见标准GB13129和GB13130。3.3.4打印机(或可适用的其他显现装置)文本格式的选用功能见:a.本标准的附录B;
b.标准GB13128的附录E。
3.3.5通过指明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已登记的国内用的和或)面向应用的字符总表可以调用其他字符总表。
3.3.6支持混合方式(MM)的智能用户电报终端的增补特性在建议T.561中规定。3.3.7支持可处理方式(PM1)的智能用户电报终端的增补特性在建议T.562中规定。3.4国内标准化或专用的选用功能注:标准化包括指出或转入国内用或专用所规定的功能时,必需的规则和方法(见建议F.200中标准化的选用方式)。
3.5缺省条件
3.5.1在没有明确指示时,接收终端应假定以下条件:a。通信(见GB13129):
单方向(主叫终端发送文本)
般文件;
b.字符总表:国际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字符总表;c.文本显现:
纵向基本页格式;
-2.54mm的字间距;
-4.23mm的换行间距(单个间距);3
缺省的再现。
4文本处理
4.1字符总表
GB/T13127—1991
4.1.1参与国际智能用户电报业务的终端能与其他所有的智能用户电报终端交换文本。为实现这种通信,应使用GB13128规定的国际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图形字符总表及基本控制功能总表。4.1.2在选用的基础上,终端可使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已登记的其他国内用的和(或)面向应用的字符总表。代码扩充方法的规则在GB13128中叙述。4.2纸页大小和可打印区
4.2.1若智能用户电报终端能在纸上打印文本,则它的工作必须象通常办公打字机一样。因而有以下规定。
4.2.2对于使用IS0A4纸页大小(210×297mm)或北美纸页大小(216×280mm),其共同的可打印区为210×280mm。
4.2.3对纸的纵和横两种取向情况规定了可打印区,它以表1所示的行位置及字符位置的数目来表示。
基本的可打印区及基本页格式
纸的取向
行间距(mm)
每页最大行数
每行最大字符数2)
字间距(mm)
X=110HL1)
77(5+72)
注:1)每页最大行数按附录B中给出的公式计算;HLS为半行间距,横向
X=76HLS)
105(5+100)
2)每行最大字符数以C(D+E)形式给出,此处C是为可打印区规定的每行字符总数,D是对页格式规定的初始位置左边的字符数,而E是初始位置右边的字符数(包含初始位置的字符)。初始位置的规定参看图B1。
4.2.4可打印区包括一余量,以供在第1基线向上位移2.12mm及最后基线向下位移2.12mm之处分别打印上标和下标。
4.2.5在采用了某些有关技术和操作的前提下,定义了表1中的可打印区,其细节在附录A中给出。4.2.6本标准不打算精确地规定可打印区在纸页上的位置和大小。然而打印设备的设计总应保证表1中指出的最大行数及每行最大字符数。注:预先印好的表格的选用问题需进一步研究。4.2.7附录B给出选用的可打印区。4.3页格式
4.3.1纵或横取向的通信文本区的大小比所规定的最大可打印区少一个行间距(4.23mm),以便能显现呼叫标识行。
4.3.2如果有呼叫标识行,最好显现在第1可打印行的上标位置或最后可打印行的下标位置,以保证它不与第1通信文本行中的上标或最后通信文本行的下标部分地重叠。注:一些现存的设备可能不符合此要求。如果在这些终端上出现重叠打印,则取得发方对文本的澄清是收方的责任。
4.3.3对每一文本区均规定一个初始位置,见GB13128。4
注:不同字间距的初始位置示于图B1。5通信
5.1终端标识
GB/T13127—1991
5.1.1每一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应备有存储于终端内的专用的终端标识符。5.1.2终端标识符由24个字符(八位组的)组成,应能将GB13128基本集的任一容许的位组指配给这些字符。
注:终端标识符的内容和限制见建议F.200。5.1.3必须防止由于技术故障或非有权干预而丢失或改变终端标识符的内容。5.1.4智能用户电报通信规程包括在发送任一文件前进行终端标识符的交换。发送端应利用接收端标识符来检验呼叫的正确建立。当使用自动检验时,这最好在终端标识符的助记忆部分,即等号(一)后的部分上完成。
注:见建议F.200。
5.2存储
5.2.1终端必须备有存储器,供接收、传输和不受打扰的本机操作使用。5.2.2终端接收来报的存储性能可在信息传输前由控制规程建立。5.2.3如因收方存储容量不足而使传输不得不终止,则发,收双方均应有此情况的指示。5.2.4应有足够的存储容量以满足业务标准质量的要求。5.2.5终端的设计和(或)操作的规程应使由于电源故障或存储器故障而丢失信息的可能性为最小(例如根据情况采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强迫打印输出)。5.3呼叫标识
5.3.1智能用户电报规程包括在发送任一文件之前进行参考信息的交换。注:呼叫标识行的细节见建议F.200。6与网络相关的要求1)
6.1智能用户电报的传送可以由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或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提供。在这两种网络中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将提供自动应答、传输、接收和拆线。6.2分组交换数据网
a。呼叫控制阶段用的功能和规程的规则:建议X.25;b.比特率:2.4、4.8、9.6及48kbit/s。6.3公用电话交换网
a。在自动呼叫和自动应答情况下,呼叫控制阶段用的功能和规程的规则:对自动呼叫和自动应答的线路要求按GB7623或V.25乙));b.比特率为2.4kbit/s和1.2kbit/s;调制解调器应符合建议V.22(乙);c.在数据传送阶段期间链路层和网络层的规程按GB13130。7指示器
采用说明
1根据我国电信网情况,本标准采用建议T.60第6章的差异如下:暂不包括关于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的要求,自动呼叫应答器除符合GB7623外,增加建议V.25(乙)比特率除2.4kbit/s外,增加1.2kbit/s。5
GB/T13127—1991
7.1指示器应指出为保持业务质量而需要操作员注意的情况。7.2应提供下列情况的指示:
a。收到的信息已存入存储器;
b终端不能或即将不能接收,例如当接收存储器接近饱和时;c.要求操作员帮助,例如要求更换打印部件或改变纸页取向时。终端操作员应立即注意上述情况,不管终端的实际情况如何(例如处于待命状态)。8智能用户电报终端与用户电报终端间的互通8.1在要发往用户电报终端的文本中,图形字符集应限制为国际电报二号电码(ITA2)。此限制仅适于直发至用户电报的那部分文本。限制应在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内实行。8.2一直发至用户电报的文本应仅包含国际电报二号电码的一此些字符,这此字符组成如表C1中规定的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字符总表的一个子集。这些字符的编码应符合GB13128。8.3对于新行功能,强烈地建议使用CR和LF时顺序为先CR后LF。不要使用先LF后CR的顺序,因为这可能引起某些用户电报终端的不正确打印,8.4每行长度限为69个字符。
8.5与用户电报互通时,智能用户电报终端以自已标称的数据信号速率工作。8.6用于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和转换设备间的控制规程(见建议F.200)在建议T.390中规定。注:转换设备提供智能用户电报和用户电报之间有关通信规程、信号速率、字符编码等所需的转换。9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设备与支持可处理方式(PM.1)和混合方式(MM)选用工作方式设备间的互通9.1概述
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文件按照在建议T.62(乙)规定的规则进行互换:PM.1和MM智能用户电报文件按照建议T.561和T.562规定的应用上下文(applicationcon-text)进行互换。
下图表示智能用户电报设备根据互换的不同文件格式所使用的两套不同的规则。T.522定文的DATAMSE
9.2互通规则
.1用式
的智能用广血报让资
T.62(乙)基本智能用户电报终端与支持PM.1和MM的终端设备之间互通的方式9.2.1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设备是发方GB/T13127—1991
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设备所能发送的文件类型仅是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文件。因此,发方应使用相应的规则[即T.62(乙)规则门来试发这种类型的文件。为接受接收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文件,收方应识别始发者的“特性”,并选择适当的规则。为此,当接收CONNECTSPDU(对应于GB13129的CSS命令),收方必须检测无会话用户数据(SUD),并选择建议T.62(乙)模式来接受所互换的文件{情况1))。9.2.2PM.1或MM智能用户电报设备是发方9.2.2.1收方是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设备若所发送的文件类型是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文件,发方选择T.62(乙)模式{情况1)发起通信,这样,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设备能够接收文件。若所发送的文件类型是PM.1或MM文件,发方选择T.522模式(情况2)】发起通信。然后,收方发送一个不带SUD的ACCEPTSPDU。这使得发方能识别收方是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设备,因而文件按T.62(乙)通信规则情况1)用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格式来交换。这样,当收方是基本智能用户电报设备时,发方便能通知用户不可能互换PM.1或MM文件。9.2.2.2收方是PM.1和(或MM智能用户电报设备若所发送的文件类型是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文件,则发方选择T.62(乙)模式(情况1)】来发起通信,并使用第2.1条规定的规则。若所发送的文件类型是PM.1或MM智能用户电报文件,发方选择T·522模式[情况2)发起通信。
收方检测SUD,因而,选择T.522模式来对发方给出一个适当的响应。7
GB/T13127—1991
附录A
可打印区的解释
(补充件)
A1本附录解释表1中的可打印区是如何规定的。A2最大可打印区规定为打印机构可用的纸页区,图形信息从技术上能在该区上被打印出来。A3考虑以下参数:
a.采用共同的纸页区210×280mm;b.纸页大小和插纸容许偏差的最坏情况的条件如图A1所示,c。在整个印出过程中纸页应能可靠地保持在送纸机构中;d采用4.23.6.35和8.47mm的行间距以及2.54mm的字间距。行间距的数值取小数点后两位(6个4.23mm的间距为25.4mm);e.纸页上的字符及基线位置如图A2所示,f.允许在第1基线向上和最后基线向下位移不大于2.12mm处打印指数和下标。浦非导 -
维正的平粒
容许尚养
A4第A3章的参数给出第一个及最后个可打印字符位置的数值,如表A1和图A2所示,给出的数值仅是举例。
基线位置
开头可打印的位置
最后可打印的位置
字符位置
字间距为2.54mm时
GB/T13127—1991
书写文本第行
X部定的细节
第酬型
粘弓文车第56行
2名16
888888881829
注:①带点的区域表示最大可打印区。E
常基妮
写车行
率3猫线
书写文本沿行
②所有数值均为标称值,单位为毫米,并取两位小数邮忙的单节
了+ B2
直美镜
③行间距规定为每25.4mm6行,字间距为每25.4mm19个字符。附录B
标准化的选用可打印区
(补充件)
本附录包括对不同大小的最大可打印区的标准化选用数值。B1在基本的最大可打印区内显现的选用方式B1.1表B1包括采用不同的选用字符和行间距时的数值。9
每页最大行数
每行最大字符数2)
GB/T13127—1991
表B1在基本的最大可打印区内显现的选用方式纸页取向
行间距(mm)
字间距(mm)
X=146HLS1)
92(6+86)
115(7+108)
X=101HLS\)
125(6+119)
156(7+149)
注:1)X是通信文本可占的总尺寸,以半行间距(HLS)为单位,不包括CIL及用于显现上下标的位移。2)每行最大字符数以C(D十E)形式给出,其中C是为可打印区规定的每行字符总数,D是对页格式规定的初始位置(见图B1)左边的字符数,而E是初始位置右边的字符数(包含初始位置的字符)。B1.2在图B1中规定了不同字间距时的初始位置。空自药D
更定的就应
扭前位置
第6个字荷
量大可打印民的界险
图B1初始位置的定义
基本字间距为2.国mm
时的文本行
班用学问臣时的文本行
注:①当采用2.54mm的字间距时,在最大可印区内的第6个字符位置为初始位置。本图标出的初始位置是与字面中心线对准的。用字符或字面的左侧边作为初始位置是允许的。②这一初始位置适用于所有其他选用的字间距,但不包括日本汉字终端、中国汉字终端的情况(见注③)。③对于日本汉字终端、中国汉字终端的情况,初始位置给出约25mm的空白边。B2在ISOA4纸页内显现的选用方式B2.1在采取基本可打印区所用的,并在本标准中(第4章及附录A)叙述的相同假设的前提下,ISOA4纸页(210X297mm)适宜的最大可打印区以及选用的不同显现属性的值,如表B2所示。B2.2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国际标准3535及联合国采纳的字版样式所规定的ISOA4纸页选用的可打印区(及相关的页格式)如表B3所示。用于显现通信文本的那部分可打印区拟在ISOA4纸页上作如下安排(与图A2作比较):一纸页用纵取向时
通信文本的第1行:第3基线;
GB/T13127—1991
通信文本可能的最后一行:第68基线。一纸页用横取向时,
通信文本的第1行:第5基线;
通信文本可能的最后一行:第48基线。第2(横取向时为第4)基线拟用于本地所规定的呼叫标识行显现。对于这些可打印区不打算在第1和最后基线上分别显现上标和下标。表B2ISOA4纸页选用的可打印区(页格式)及相关数值纸页取向
行间距(mm)
每页最大行数
每行最大字符数2
字间距(mm)
X=118HLS1)
X=-157HLS*1)
X=99HLS**1)
77(5+72)
92(6+86)
115(7+108)
注:1)见表B1的注1)。HLS、HLS*和HLS*\定义见附录B中B6章的注。2)见表B1的注2)。
X=76HLSD
X=101HLS*1)
X=64HLS**1)
110(5+105)
132(6+126)
165(7+158)
表B3ISO3535/A4纸页选用的可打印区(页格式)及相关数值纸页取向
行间距(mm)
每页最大行数
每行最大字符数2)
字间距(mm)
X=132HLS1X
X=176HLS*1)
X=111HLS**1)
77(5+72)
92(6+86)
115(7+108)
注:1)见表B1的注1)。HLS、HLS和HLS*定义见附录B中B6章的注。2)见表B1的注2)。
B3日本汉字终端采用的ISO纸页内显现的选用方式B3.1表B4给出用于日本汉字终端的ISOA4纸页选用的可打印区。横向
X=88HLS)
X=117HLS*1)
X=74HLS**1
110(5+105)
132(6+126)
165(7+15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GB/T13127—1991
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
终端设备
Specifications for interworking of Chinese ideogramteletexon public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Theterminaleguipment
1991-08-15发布
1992-04-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一一终端设备
Specifications for interworking of Chinese ideogramteletex on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Theterminal equipment
GB/T13127—1991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建议T.60《智能用户电报业务用的终端》(1989年版本)。
1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1.1本标准规定智能用户电报业务用的终端设备要求,适用于在公用电信网上的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和汉字智能用户电报终端。
1.2引用标准1)
GB13128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一一字符总表和编码字符集GB13129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一一控制规程Www.bzxZ.net
GB13130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一一运输服务
GB7623
在电话自动交换网上的自动应答设备和(或)并行自动呼叫设备,包括人工和自动建立呼叫时使用回波控制装置停止工作的规则本标准还引用了下列国际标准:CCITT建议F.200智能用户电报业务CCITT建议T.62(乙)基于建议X.215和X.225的远程信息处理业务控制规程CCITT建议T.390智能用户电报与用户电报业务互通的要求CCITT建议T.522
CCITT建议T.561
CCITT建议T.562
基于建议T.62(乙)定义的会话服务文件成批传送的BT1通信应用轮廓混合方式操作(MM1)的终端特性智能用户电报可处理方式(PM.1)的终端特性公用电话交换网和点对点两线租用电话型电路上使用的采用频率分割技CCITT建议V.22(乙)
术的标准化2400bit/s的双工调制解调器CCITT建议V.25(乙)
公用电话交换网中使用100系列接口电路的自动呼叫和(或)应答设备5CCITT应用的开放系统互连会话服务定义CCITT建议X.215
CCITT建议X.216CCITT应用的开放系统互连表示服务定义CCITT建议X.225
CCITT建议X.226
2概述
CCITT应用的开放系统互连会话协议规范CCITT应用的开放系统互连表示协议规范2.1用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可以产生字符编码文本,并将其准确的内容和形式向接收终端发送。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08-15批准1992-04-01实施
GB/T13127—1991
2.2以本机方式操作的智能用户电报终端,也可以用作打字机以准备一般办公文件。可用智能用户电报通信方式向另一些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发送或从它们接收这样准备就绪的文本。2.3在本标准中文本一词仅指字符编码文本而言。2.4终端可以有不同的复杂程度,本标准的重点是不同终端间正确互通的要求。2.5对文本的尺寸和定位作了详细规定。各种尺寸是指纸贝上文本的显现,在这方面考虑了210×297mm(ISOA4)和216×280mm两种纸页格式。其他尺寸的纸页是供选用的。2.6符合基本特性要求的终端能以规定的兼容级别参与智能用户电报业务。3终端设备的一般特性
3.1基本特性
3.1.1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允许任一用户将文本传送给另一任意用户。3.1.2参与国际智能用户电报业务的所有终端必须能在本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级上相互兼容。可以有增补的选用功能。
3.1.3为保证高质量的国际业务,只要可能,在用户线上的用户数据速率为2.4kbit/s。国内通信在用户线上的用户数据速率为2.4kbit/s和1.2kbit/s。3.1.4以本机方式操作时,例如,当智能用户电报终端作为一个办公打字机使用时,来报不应中断本机操作。但是,在接收存储器饱和情况下,产生来报的长期保存拷贝应优先于本机方式。在此范围内,长期保存的拷贝是指纸、带、磁性介质等,但不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诸如无后备电池的半导体存储器)。当存储器满(本机操作方式中断),不要求必须把信息打印出。3.1.5在发送方式时,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应能选发基本图形字符总表中的字符。3.1.6在接收方式时,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应能收存来自基本图形字符总表的所有字符。3.1.7终端的显示装置必须尽可能清晰地显示国际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字符总表中的字符。单义显现国际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字符总表是最低要求。3.1.8终端必须具有响应国际智能用户电报基本控制功能总表的控制功能的能力。3.1.9使用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图形字符总表以外的图形字符总表是确定终端的共同能力的问题,且必须由适当的规程步骤发起。
3.1.10页是文本格式和文本传输的基础。注:本条规定不意味限制使用非页式打印机。3.1.11终端应能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处理纸页格式(见第4.2条)。3.1.12
规定一页的可打印区,当本机准备文件时,可在其内自由安排文本的位置(见第4.2条)。3当采用所规定的智能用户电报基本操作方式时,经传输之后,在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的智能用3.1.13
户电报信息的内容、布局和格式必须相同。3.1.14
通过存储器提供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详见第5.2条)。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应提供全自动操作所需的手段。为了自动操作的自的,应有国际上同意的唯一的终端标识(详见第5.1条)。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应提供与用户电报互通的性能。对终端的必要限制在第8章中规定。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应具备下面第3.2条规定作为智能用户电报业务基本功能的全部功能。此外,还可以有选用功能。在本标准中,选用功能分为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标准化的选用功能(第3.3条)以及国内和(或)为专用规定的选用功能(第3.4条)。3.1.19本标准不规定对只能接收的终端的要求,然而不是排斥这类终端。3.2基本功能
3.2.1终端应能处理
a.按GB13129和GB13130中所规定的端至端控制规程,2
GB/T13127—1991
b.相应的与网络相关的规程,见第6章;c.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图形字符总表;d.智能用户电报基本控制功能总表;e.基本纵向和横向页格式的文本;f.下标和上标。
3.2.2打印机(或其他可适用的显现装置)的基本文本格式功能如下:a。纵和横的页取向;
b.对ISOA4和216×280mm两种纸页规格通用的可打印区;c.字间距为2.54mm(每25.4mm10字符);d.换行参数值为0.5、11.5和2个4.233mm间距值(6个4.233mm的间距等于25.4mm);e.利用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图形字符总表和基本控制功能总表在可打印区内对文本随意定位;f.行部分上移和行部分下移功能(用以显现上标和下标)。3.2.3必须满足智能用户电报业务的以下要求:a.终端标识;
b.通过存储器提供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c.保证收到的整个文本有长期保存的拷贝(不一定在纸上);d保证与用户电报业务互通。
注:终端标识(发送、接收)的使用是通信规程的事情(见GB13129)。3.3标准化的选用功能
3.3.1在端至端控制规程中的初始交接过程期间,在终端之间可协商使用选用功能的可能性(见GB13129)。
3.3.2随着业务的发展,对下列标准化的选用功能可能需作补充和变更。3.3.3通信控制规程的选用功能见标准GB13129和GB13130。3.3.4打印机(或可适用的其他显现装置)文本格式的选用功能见:a.本标准的附录B;
b.标准GB13128的附录E。
3.3.5通过指明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已登记的国内用的和或)面向应用的字符总表可以调用其他字符总表。
3.3.6支持混合方式(MM)的智能用户电报终端的增补特性在建议T.561中规定。3.3.7支持可处理方式(PM1)的智能用户电报终端的增补特性在建议T.562中规定。3.4国内标准化或专用的选用功能注:标准化包括指出或转入国内用或专用所规定的功能时,必需的规则和方法(见建议F.200中标准化的选用方式)。
3.5缺省条件
3.5.1在没有明确指示时,接收终端应假定以下条件:a。通信(见GB13129):
单方向(主叫终端发送文本)
般文件;
b.字符总表:国际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字符总表;c.文本显现:
纵向基本页格式;
-2.54mm的字间距;
-4.23mm的换行间距(单个间距);3
缺省的再现。
4文本处理
4.1字符总表
GB/T13127—1991
4.1.1参与国际智能用户电报业务的终端能与其他所有的智能用户电报终端交换文本。为实现这种通信,应使用GB13128规定的国际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图形字符总表及基本控制功能总表。4.1.2在选用的基础上,终端可使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已登记的其他国内用的和(或)面向应用的字符总表。代码扩充方法的规则在GB13128中叙述。4.2纸页大小和可打印区
4.2.1若智能用户电报终端能在纸上打印文本,则它的工作必须象通常办公打字机一样。因而有以下规定。
4.2.2对于使用IS0A4纸页大小(210×297mm)或北美纸页大小(216×280mm),其共同的可打印区为210×280mm。
4.2.3对纸的纵和横两种取向情况规定了可打印区,它以表1所示的行位置及字符位置的数目来表示。
基本的可打印区及基本页格式
纸的取向
行间距(mm)
每页最大行数
每行最大字符数2)
字间距(mm)
X=110HL1)
77(5+72)
注:1)每页最大行数按附录B中给出的公式计算;HLS为半行间距,横向
X=76HLS)
105(5+100)
2)每行最大字符数以C(D+E)形式给出,此处C是为可打印区规定的每行字符总数,D是对页格式规定的初始位置左边的字符数,而E是初始位置右边的字符数(包含初始位置的字符)。初始位置的规定参看图B1。
4.2.4可打印区包括一余量,以供在第1基线向上位移2.12mm及最后基线向下位移2.12mm之处分别打印上标和下标。
4.2.5在采用了某些有关技术和操作的前提下,定义了表1中的可打印区,其细节在附录A中给出。4.2.6本标准不打算精确地规定可打印区在纸页上的位置和大小。然而打印设备的设计总应保证表1中指出的最大行数及每行最大字符数。注:预先印好的表格的选用问题需进一步研究。4.2.7附录B给出选用的可打印区。4.3页格式
4.3.1纵或横取向的通信文本区的大小比所规定的最大可打印区少一个行间距(4.23mm),以便能显现呼叫标识行。
4.3.2如果有呼叫标识行,最好显现在第1可打印行的上标位置或最后可打印行的下标位置,以保证它不与第1通信文本行中的上标或最后通信文本行的下标部分地重叠。注:一些现存的设备可能不符合此要求。如果在这些终端上出现重叠打印,则取得发方对文本的澄清是收方的责任。
4.3.3对每一文本区均规定一个初始位置,见GB13128。4
注:不同字间距的初始位置示于图B1。5通信
5.1终端标识
GB/T13127—1991
5.1.1每一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应备有存储于终端内的专用的终端标识符。5.1.2终端标识符由24个字符(八位组的)组成,应能将GB13128基本集的任一容许的位组指配给这些字符。
注:终端标识符的内容和限制见建议F.200。5.1.3必须防止由于技术故障或非有权干预而丢失或改变终端标识符的内容。5.1.4智能用户电报通信规程包括在发送任一文件前进行终端标识符的交换。发送端应利用接收端标识符来检验呼叫的正确建立。当使用自动检验时,这最好在终端标识符的助记忆部分,即等号(一)后的部分上完成。
注:见建议F.200。
5.2存储
5.2.1终端必须备有存储器,供接收、传输和不受打扰的本机操作使用。5.2.2终端接收来报的存储性能可在信息传输前由控制规程建立。5.2.3如因收方存储容量不足而使传输不得不终止,则发,收双方均应有此情况的指示。5.2.4应有足够的存储容量以满足业务标准质量的要求。5.2.5终端的设计和(或)操作的规程应使由于电源故障或存储器故障而丢失信息的可能性为最小(例如根据情况采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强迫打印输出)。5.3呼叫标识
5.3.1智能用户电报规程包括在发送任一文件之前进行参考信息的交换。注:呼叫标识行的细节见建议F.200。6与网络相关的要求1)
6.1智能用户电报的传送可以由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或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提供。在这两种网络中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将提供自动应答、传输、接收和拆线。6.2分组交换数据网
a。呼叫控制阶段用的功能和规程的规则:建议X.25;b.比特率:2.4、4.8、9.6及48kbit/s。6.3公用电话交换网
a。在自动呼叫和自动应答情况下,呼叫控制阶段用的功能和规程的规则:对自动呼叫和自动应答的线路要求按GB7623或V.25乙));b.比特率为2.4kbit/s和1.2kbit/s;调制解调器应符合建议V.22(乙);c.在数据传送阶段期间链路层和网络层的规程按GB13130。7指示器
采用说明
1根据我国电信网情况,本标准采用建议T.60第6章的差异如下:暂不包括关于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的要求,自动呼叫应答器除符合GB7623外,增加建议V.25(乙)比特率除2.4kbit/s外,增加1.2kbit/s。5
GB/T13127—1991
7.1指示器应指出为保持业务质量而需要操作员注意的情况。7.2应提供下列情况的指示:
a。收到的信息已存入存储器;
b终端不能或即将不能接收,例如当接收存储器接近饱和时;c.要求操作员帮助,例如要求更换打印部件或改变纸页取向时。终端操作员应立即注意上述情况,不管终端的实际情况如何(例如处于待命状态)。8智能用户电报终端与用户电报终端间的互通8.1在要发往用户电报终端的文本中,图形字符集应限制为国际电报二号电码(ITA2)。此限制仅适于直发至用户电报的那部分文本。限制应在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内实行。8.2一直发至用户电报的文本应仅包含国际电报二号电码的一此些字符,这此字符组成如表C1中规定的智能用户电报基本字符总表的一个子集。这些字符的编码应符合GB13128。8.3对于新行功能,强烈地建议使用CR和LF时顺序为先CR后LF。不要使用先LF后CR的顺序,因为这可能引起某些用户电报终端的不正确打印,8.4每行长度限为69个字符。
8.5与用户电报互通时,智能用户电报终端以自已标称的数据信号速率工作。8.6用于智能用户电报终端和转换设备间的控制规程(见建议F.200)在建议T.390中规定。注:转换设备提供智能用户电报和用户电报之间有关通信规程、信号速率、字符编码等所需的转换。9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设备与支持可处理方式(PM.1)和混合方式(MM)选用工作方式设备间的互通9.1概述
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文件按照在建议T.62(乙)规定的规则进行互换:PM.1和MM智能用户电报文件按照建议T.561和T.562规定的应用上下文(applicationcon-text)进行互换。
下图表示智能用户电报设备根据互换的不同文件格式所使用的两套不同的规则。T.522定文的DATAMSE
9.2互通规则
.1用式
的智能用广血报让资
T.62(乙)基本智能用户电报终端与支持PM.1和MM的终端设备之间互通的方式9.2.1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设备是发方GB/T13127—1991
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设备所能发送的文件类型仅是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文件。因此,发方应使用相应的规则[即T.62(乙)规则门来试发这种类型的文件。为接受接收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文件,收方应识别始发者的“特性”,并选择适当的规则。为此,当接收CONNECTSPDU(对应于GB13129的CSS命令),收方必须检测无会话用户数据(SUD),并选择建议T.62(乙)模式来接受所互换的文件{情况1))。9.2.2PM.1或MM智能用户电报设备是发方9.2.2.1收方是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设备若所发送的文件类型是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文件,发方选择T.62(乙)模式{情况1)发起通信,这样,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设备能够接收文件。若所发送的文件类型是PM.1或MM文件,发方选择T.522模式(情况2)】发起通信。然后,收方发送一个不带SUD的ACCEPTSPDU。这使得发方能识别收方是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设备,因而文件按T.62(乙)通信规则情况1)用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格式来交换。这样,当收方是基本智能用户电报设备时,发方便能通知用户不可能互换PM.1或MM文件。9.2.2.2收方是PM.1和(或MM智能用户电报设备若所发送的文件类型是基本型智能用户电报文件,则发方选择T.62(乙)模式(情况1)】来发起通信,并使用第2.1条规定的规则。若所发送的文件类型是PM.1或MM智能用户电报文件,发方选择T·522模式[情况2)发起通信。
收方检测SUD,因而,选择T.522模式来对发方给出一个适当的响应。7
GB/T13127—1991
附录A
可打印区的解释
(补充件)
A1本附录解释表1中的可打印区是如何规定的。A2最大可打印区规定为打印机构可用的纸页区,图形信息从技术上能在该区上被打印出来。A3考虑以下参数:
a.采用共同的纸页区210×280mm;b.纸页大小和插纸容许偏差的最坏情况的条件如图A1所示,c。在整个印出过程中纸页应能可靠地保持在送纸机构中;d采用4.23.6.35和8.47mm的行间距以及2.54mm的字间距。行间距的数值取小数点后两位(6个4.23mm的间距为25.4mm);e.纸页上的字符及基线位置如图A2所示,f.允许在第1基线向上和最后基线向下位移不大于2.12mm处打印指数和下标。浦非导 -
维正的平粒
容许尚养
A4第A3章的参数给出第一个及最后个可打印字符位置的数值,如表A1和图A2所示,给出的数值仅是举例。
基线位置
开头可打印的位置
最后可打印的位置
字符位置
字间距为2.54mm时
GB/T13127—1991
书写文本第行
X部定的细节
第酬型
粘弓文车第56行
2名16
888888881829
注:①带点的区域表示最大可打印区。E
常基妮
写车行
率3猫线
书写文本沿行
②所有数值均为标称值,单位为毫米,并取两位小数邮忙的单节
了+ B2
直美镜
③行间距规定为每25.4mm6行,字间距为每25.4mm19个字符。附录B
标准化的选用可打印区
(补充件)
本附录包括对不同大小的最大可打印区的标准化选用数值。B1在基本的最大可打印区内显现的选用方式B1.1表B1包括采用不同的选用字符和行间距时的数值。9
每页最大行数
每行最大字符数2)
GB/T13127—1991
表B1在基本的最大可打印区内显现的选用方式纸页取向
行间距(mm)
字间距(mm)
X=146HLS1)
92(6+86)
115(7+108)
X=101HLS\)
125(6+119)
156(7+149)
注:1)X是通信文本可占的总尺寸,以半行间距(HLS)为单位,不包括CIL及用于显现上下标的位移。2)每行最大字符数以C(D十E)形式给出,其中C是为可打印区规定的每行字符总数,D是对页格式规定的初始位置(见图B1)左边的字符数,而E是初始位置右边的字符数(包含初始位置的字符)。B1.2在图B1中规定了不同字间距时的初始位置。空自药D
更定的就应
扭前位置
第6个字荷
量大可打印民的界险
图B1初始位置的定义
基本字间距为2.国mm
时的文本行
班用学问臣时的文本行
注:①当采用2.54mm的字间距时,在最大可印区内的第6个字符位置为初始位置。本图标出的初始位置是与字面中心线对准的。用字符或字面的左侧边作为初始位置是允许的。②这一初始位置适用于所有其他选用的字间距,但不包括日本汉字终端、中国汉字终端的情况(见注③)。③对于日本汉字终端、中国汉字终端的情况,初始位置给出约25mm的空白边。B2在ISOA4纸页内显现的选用方式B2.1在采取基本可打印区所用的,并在本标准中(第4章及附录A)叙述的相同假设的前提下,ISOA4纸页(210X297mm)适宜的最大可打印区以及选用的不同显现属性的值,如表B2所示。B2.2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国际标准3535及联合国采纳的字版样式所规定的ISOA4纸页选用的可打印区(及相关的页格式)如表B3所示。用于显现通信文本的那部分可打印区拟在ISOA4纸页上作如下安排(与图A2作比较):一纸页用纵取向时
通信文本的第1行:第3基线;
GB/T13127—1991
通信文本可能的最后一行:第68基线。一纸页用横取向时,
通信文本的第1行:第5基线;
通信文本可能的最后一行:第48基线。第2(横取向时为第4)基线拟用于本地所规定的呼叫标识行显现。对于这些可打印区不打算在第1和最后基线上分别显现上标和下标。表B2ISOA4纸页选用的可打印区(页格式)及相关数值纸页取向
行间距(mm)
每页最大行数
每行最大字符数2
字间距(mm)
X=118HLS1)
X=-157HLS*1)
X=99HLS**1)
77(5+72)
92(6+86)
115(7+108)
注:1)见表B1的注1)。HLS、HLS*和HLS*\定义见附录B中B6章的注。2)见表B1的注2)。
X=76HLSD
X=101HLS*1)
X=64HLS**1)
110(5+105)
132(6+126)
165(7+158)
表B3ISO3535/A4纸页选用的可打印区(页格式)及相关数值纸页取向
行间距(mm)
每页最大行数
每行最大字符数2)
字间距(mm)
X=132HLS1X
X=176HLS*1)
X=111HLS**1)
77(5+72)
92(6+86)
115(7+108)
注:1)见表B1的注1)。HLS、HLS和HLS*定义见附录B中B6章的注。2)见表B1的注2)。
B3日本汉字终端采用的ISO纸页内显现的选用方式B3.1表B4给出用于日本汉字终端的ISOA4纸页选用的可打印区。横向
X=88HLS)
X=117HLS*1)
X=74HLS**1
110(5+105)
132(6+126)
165(7+15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 GB/T29790-2020 即时检验 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6174-2023 厨房纸巾
- GB/T21078.1-2023 金融服务 个人识别码管理与安全 第1部分:基于卡系统的PIN基本原则和要求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42001-2022 高压输变电工程外绝缘放电电压海拔校正方法
- GB/T5009.43-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14268-199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
- GB/T31138-2022 加氢机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