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 (开口杯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31 02:55:16
  • GB/T267-198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267-1988

  • 标准名称: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 (开口杯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88-07-27
  • 实施日期:

    1989-06-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12.95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石油及相关技术>>75.080石油产品综合
  • 中标分类号:

    石油>>石油产品>>E30石油产品综合

关联标准

  • 替代情况:

    GB 267-1977
  • 采标情况:

    ≈ГОСТ 4333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3页
  • 标准价格:

    10.0 元
  • 出版日期:

    1989-05-01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64-04-04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单位: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归口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
  • 发布部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主管部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方法规定了用开口杯测定闪点和燃点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润滑油和深色石油产品。 GB/T 267-1988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 (开口杯法) GB/T267-198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
(开口杯法)
Petroleum products--Determinationof flash and fire points--Open cup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开口杯测定闪点和燃点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润滑油和深色石油产品。2引用标准
GB/T514石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SH/T0004橡胶工业用溶剂油
SH/T0318开口闪点测定器技术条件3方法概要
UDC 665.52
/.54.001.4
GB/T 267 --88
代替 GB 267—77bzxZ.net
把试样装人内埚中到规定的刻线。首先迅速升高试样的温度,然后缓慢升温,当接近闪点时,恒速升温。在规定的温度间隔,用一个小的点火器火焰按规定通过试样表面,以点火器火焰使试样表面上的蒸气发生闪火的最低温度,作为开口杯法闪点。继续进行试验,直到用点火器火焰使试样发生点燃并至少燃烧5s时的最低温度,作为开口杯法燃点。4仪器与材料
4.1仪器
4.1.1开口闪点测定器:符合SH/T0318要求,4.1.2温度计:符合GB/T514要求。4.1.3煤气灯、酒精喷灯或电炉(测定闪点高于200℃试样时,必须使用电炉)。4.2材料
溶剂油:符合SH0004要求。
5准备工作
5.1试样的水分大于0.1%时,必须脱水。脱水处理是在试样中加入新熳烧并冷却的食盐、硫酸钠或无水氯化钙进行。
闪点低于100℃的试样脱水时不必加热,其他试样允许加热至50~80℃时用脱水剂脱水。脱水后,取试样的上层澄清部分供试验使用。5.2内增埚用溶剂油洗涤后,放在点燃的煤气灯上加热,除去遗留的溶剂油。待内埚冷却至室温时,放入装有细砂(经过熳烧)的外埚中,使细砂表面距离内埚的口部边缘约12mm,并使内埚底部与外埚底部之间保持厚度5~8mm的砂层。对闪点在300℃以上的试样进行测定时,两只埚底部之间的砂层厚度允许酌量减薄,但在试验时必须保持6.1.1规定的升温速度。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88-07-27批准22
1989-06-01实施
GB/T 267-:88
5.3试样注人内埚时,对于闪点在210℃和210℃以下的试样,液面距离埚口部边缘为12mm(即内内的上刻线处),对于闪点在210℃以上的试样,液面距离口部边缘为18mm(即内埚内的下刻线处)。
试样向内注人时,不应溅出,而且液面以上的埚壁不应沾有试样。5.4将装好试样的埚平稳地放置在支架上的铁环(或电炉)中,再将温度计垂直地固定在温度计夹上,并使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内埚中央,与埚底和试样液面的距离大致相等。5.5测定装置应放在避风和较暗的地方并用防护屏围着,使闪点现象能够看得清楚。6试验步骤
6.1闪点 
6.1.1加热,使试样遂渐升高温度,当试样温度达到预计闪点前60℃时,调整加热速度,使试样温度达到闪点前40℃时能控制升温速度为每分钟升高4±1℃。6.1.2试样温度达到预计闪点前10℃时,将点火器的火焰放到距离试样液面10~14mm处,并在该处水平面上沿着埚内径作直线移动,从的一边移至另一边所经过的时间为2~3s。试样温度每升高2℃应重复一次点火试验。
点火器的火焰长度,应预先调整为3~4mm。6.1.3试样液面上方最初出现蓝色火焰时,立即从温度计读出温度作为闪点的测定结果,同时记录大气压力。
注:试样蒸气的闪火同点火器火焰的闪光不应混淆。如果闪火现象不明显,必须在试样升高2℃时继续点火证实。6.2燃点
6.2.1测得试样的闪点之后,如果还需要测定燃点,应继续对外进行加热,使试样的升温速度为每分钟升高4土1℃。然后,按6.1.2所述用点火器的火焰进行点火试验。6.2.2试样接触火焰后立即着火并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此时立即从温度计读出温度作为燃点的测定结果。
6.3大气压力对闪点和燃点影响的修正6.3.1大气压力低于99.3kPa(745mmHg)时,试验所得的闪点或燃点t。(℃)按式(1)进行修正(精确到1℃):
to=t+At
式中:t。—相当于101.3kPa(760mmHg)大气压力时的闪点或燃点,℃一在试验条件下测得的闪点或燃点,℃;At
一修正数,℃。
.6.3.2大气压力在72.0~101.3kPa(540~760mmHg)范图内,修正数△t(℃)可按式(2)或式(3)计算:
At =(0.00015t +0.028)(101.3-P)7.5..At =(0.00015t +0.028)(760-P,)式中:
P—试验条件下的大气压力,kPa一在试验条件下测得的闪点或燃点(300℃以上仍按300℃计),℃,0.00015,0.028-
试验常数,
大气压力单位换算系数
(2)
试验条件下的大气压力,mmHg。注:对64.0~71.9kPa(480~539mmHg)大气压力范围,测得闪点或燃点的修正数△l(℃)也可参照采用式(2)23
或式(3)进行计算。
GB/T 267—88
此外,修正数△t(℃)还可以从下表查出:在下列大气压力[kPa(mmHg)】时修正数△t,℃闪点或燃点
精密度
7.1重复性
7.1.1同一操作者重复测定的两个闪点结果之差不应大于下列数值:闪点,℃
重复性,℃
7.1.2同一操作者重复测定的两个燃点结果之差不应大于6℃。8报告
取重复测定两个闪点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闪点。8.1
8.2取重复测定两个燃点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燃点。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归口。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64年4月。
本标准参照采用苏联国家标准TOCT4333-48《润滑油和深色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开口杯测定法(布林克法)》。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