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7297-1998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

【国家标准(GB)】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03 01:57:32
- GB/T17297-1998
- 现行
标准号:
GB/T 17297-1998
标准名称: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Names and codes for climat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Climatic zones and climatic regions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8-03-27 -
实施日期:
1998-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37.96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气候区划分类系统中陆地气候带和气候大区的名称与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各有关部门按气候区划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信息汇总统计、信息交换与处理、气候资源的利用以及防灾抗灾等过程中对气候信息的标识。 GB/T 17297-1998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 GB/T17297-1998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气候区划分类系统中陆地气候带和气候大区的名称与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各有关部门按气候区划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信息汇总统计、信息交换与处理、气候资源的利用以及防灾抗灾等过程中对气候信息的标识。

部分标准内容:
CB/T172971998
本标准对中国气候区划的陆地气候带和气候大区进行了命名与编码·目的是为了统·气候信息的标识,以满足各有关部门对气候信息的交换,汇总、检索等应用需要。本标准主要根据中国气象局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中国气候资源地图集》中的有关内容制定,标准内容包括中国气候区划第级气候带、第二级气候大区的名称与代码,中国气候区划第三级气候区的名称与代码将另行编制国家标准。本标准在附录A中给出了中国气候带、气候大区区划示意图。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提出。本标准出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本标准起草人:李小林、宋连春、赵艳华、毛恒青、王国复、林之光。612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
Names and codes for climat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Climatic zones and climatic regionsGB/T17297 1998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气候区划分类系统中陆地气候带和气候大区的名称与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各有关部门按气候区划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信息汇总统计、信息交换处理、气候资源的利用以及防灾抗灾等过程中对气候信息的标识。2分类原则、方法与区划指标
2.1分类原则与方法
本标准依据中国各地区的气温指标和年千燥度指标,按照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信息分类的基本原则,采用线分类法对全国气候区域进行划分。本标准的气候区划由气候带、气候大区两级组成。
2.2区划指标
2.2.1气候带指标
—.气候带。将多年5天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三)10C的天数作为划分气候蒂的主婴指第级
标,在边缘热带、中热带和赤道热带用三10℃积温作进一步划分指标。见表1。表1气候带指标
气候带名称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
南亚热带
边缘热带
中热带
赤道热带
高源寒带
高原亚带
高原亚温带
高原温带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03-27批准10℃天数(=10(积温.℃)
100~170
171~217
218~238
239284
285~364
365(7 500-9 000)
365(9 000~10 000)
365(>10 000)
1~50
51~140
1998~10-01实施
2.2.2气候大区指标
第二级-
GB/T 17297 — 1998
气候大区。将多年平均年干燥度作为划分气候大区的干湿指标。见表2。注:干燥度是指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用来反映各地区的气候干湿情况。干燥度大于1表示降水量不敷需要,干燥度小于1表示降水量有余。所谓“最大可能蒸发量”指的是在土壤经常保持混润状态(或接近湿润状态)的条件下,土壤和植被(以绿色矮草地为标准)蒸发与蒸腾的水量。最大可能蒸发量用彭曼(H.I..Penman)公式计算。在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干旱和极干旱等气候类型中,分别对应有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自然景观。表2气候大区年干燥度指标
编码结构与方法
气候大区于湿程度
亚湿润
亚干旱
极干旱
年干燥度
≥1.0 <1.6
≥1.6 3. 5
本标准采用层次编码法对中国气候区划进行编码。编码结构如下:XXX
第二层(一位大写英文字母)
第层两位阿拉伯数字)
编码方法为:
气候带代码用第一层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气候大区代码用气候带代码加第二层一位大写英文字母组合表示。中国气候带和气候大区名称与代码表4
寒温带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名称bzxz.net
寒温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
中温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亚干旱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干旱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极千旱型气候大区
暖温带
暖温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暖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暖温带干旱型气候大区
暖温带极干旱型气候大区
GB/T 17297 -- 1998
表 (完)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名称
北亚热带
北亚热带润型气候大区
中亚热带
中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南亚热带
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南亚热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其他亚热带
亚热带涩润型气候大区(指达旺-察隅地区)边缘热带
边缘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边缘热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中热带
中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赤道热带
赤道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寒带
高原寒带干旱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寒带
高原亚寒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寒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寒带亚干旱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温带
高原亚温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温带亚干旱型气候大区
高原温带
高原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温带亚干旱型气候大区
GB/T 17297 - 1998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中国气候带和气候大区区划示意图太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本标准对中国气候区划的陆地气候带和气候大区进行了命名与编码·目的是为了统·气候信息的标识,以满足各有关部门对气候信息的交换,汇总、检索等应用需要。本标准主要根据中国气象局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中国气候资源地图集》中的有关内容制定,标准内容包括中国气候区划第级气候带、第二级气候大区的名称与代码,中国气候区划第三级气候区的名称与代码将另行编制国家标准。本标准在附录A中给出了中国气候带、气候大区区划示意图。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提出。本标准出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本标准起草人:李小林、宋连春、赵艳华、毛恒青、王国复、林之光。612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
Names and codes for climat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Climatic zones and climatic regionsGB/T17297 1998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气候区划分类系统中陆地气候带和气候大区的名称与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各有关部门按气候区划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信息汇总统计、信息交换处理、气候资源的利用以及防灾抗灾等过程中对气候信息的标识。2分类原则、方法与区划指标
2.1分类原则与方法
本标准依据中国各地区的气温指标和年千燥度指标,按照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信息分类的基本原则,采用线分类法对全国气候区域进行划分。本标准的气候区划由气候带、气候大区两级组成。
2.2区划指标
2.2.1气候带指标
—.气候带。将多年5天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三)10C的天数作为划分气候蒂的主婴指第级
标,在边缘热带、中热带和赤道热带用三10℃积温作进一步划分指标。见表1。表1气候带指标
气候带名称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
南亚热带
边缘热带
中热带
赤道热带
高源寒带
高原亚带
高原亚温带
高原温带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03-27批准10℃天数(=10(积温.℃)
100~170
171~217
218~238
239284
285~364
365(7 500-9 000)
365(9 000~10 000)
365(>10 000)
1~50
51~140
1998~10-01实施
2.2.2气候大区指标
第二级-
GB/T 17297 — 1998
气候大区。将多年平均年干燥度作为划分气候大区的干湿指标。见表2。注:干燥度是指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用来反映各地区的气候干湿情况。干燥度大于1表示降水量不敷需要,干燥度小于1表示降水量有余。所谓“最大可能蒸发量”指的是在土壤经常保持混润状态(或接近湿润状态)的条件下,土壤和植被(以绿色矮草地为标准)蒸发与蒸腾的水量。最大可能蒸发量用彭曼(H.I..Penman)公式计算。在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干旱和极干旱等气候类型中,分别对应有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自然景观。表2气候大区年干燥度指标
编码结构与方法
气候大区于湿程度
亚湿润
亚干旱
极干旱
年干燥度
≥1.0 <1.6
≥1.6 3. 5
本标准采用层次编码法对中国气候区划进行编码。编码结构如下:XXX
第二层(一位大写英文字母)
第层两位阿拉伯数字)
编码方法为:
气候带代码用第一层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气候大区代码用气候带代码加第二层一位大写英文字母组合表示。中国气候带和气候大区名称与代码表4
寒温带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名称bzxz.net
寒温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
中温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亚干旱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干旱型气候大区
中温带极千旱型气候大区
暖温带
暖温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暖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暖温带干旱型气候大区
暖温带极干旱型气候大区
GB/T 17297 -- 1998
表 (完)
气候带和气候大区名称
北亚热带
北亚热带润型气候大区
中亚热带
中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南亚热带
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南亚热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其他亚热带
亚热带涩润型气候大区(指达旺-察隅地区)边缘热带
边缘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边缘热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中热带
中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赤道热带
赤道热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寒带
高原寒带干旱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寒带
高原亚寒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寒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寒带亚干旱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温带
高原亚温带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亚温带亚干旱型气候大区
高原温带
高原温带亚湿润型气候大区
高原温带亚干旱型气候大区
GB/T 17297 - 1998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中国气候带和气候大区区划示意图太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T15361-1994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技术条件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