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其他行业标准】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玉米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7-28 10:00:16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QX/T 361-2016

  • 标准名称: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玉米

  •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 英文名称:

    Specifications for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Maize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16-12-12
  • 实施日期:

    2017-05-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pdf .zip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 中标分类号:

    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气象出版社
  • 标准价格:

    0.0
  • 出版日期:

    2017-05-01

其他信息

  • 复审日期:

    2019-01-09
  • 起草人:

    杨光仙、成兆金、张志红、姚树然、齐斌、卢红华
  • 起草单位: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日照市气象局、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河南省气象信息保障与网络技术中心
  • 归口单位:

    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9)
  • 提出单位:

    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9)
  • 发布部门:

    中国气象局
  • 主管部门:

    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9)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的原则和地段选择要求,发育期、生长状况、生长量、产量结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等观测内容、观测时次和观测方法,以及田间工作记载、观测结果分析和观测簿表填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的业务、服务和相关研究。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61—2016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Maize2016-12-12发布
气象局
中國国
2017-05-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观测原则和观测地段要求
发育期观测
生长状况观测
生长量观测
产量结构分析(考种)
主要田间工作记载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观测簿表填写
12生育期间气象条件鉴定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玉米生长量测定
玉米产量结构分析(考种)
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
玉米观测簿表填写·
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簿及报表格式QX/T361—2016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QX/T361-2016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日照市气象局、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河南省气象信息保障与网络技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光仙、成兆金、张志红、姚树然、齐斌、卢红华m
QX/T361—2016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依据1993年原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标准、农业气象观测实践经验总结、试验验证结果,编制本标准。1范围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QX/T361—2016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的原则和地段选择要求,发育期、生长状况、生长量、产量结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等观测内容、观测时次和观测方法,以及间工作记载、观测结果分析和观测薄表填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的业务、服务和相关研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53—2009
9玉米
GB/T21985一2008主要农作物高温危害温度指标QX/T167—2012北方春玉米冷害评估技术规范QX/T259—2015
北方春玉米干旱等级
QX/T260—2015
北方夏玉米于旱等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Jparallelobservation
平行观测
观测作物生育进程、生长状况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同时,观测作物生长环境的物理要素。[QX/T299—2015,定义3.1]
观测地段
observation plot
定期进行作物生育状况观测的相对固定的田间样地。[QX/T299—2015,定义3.2]
植株密度
plant density
单位土地面积上植株的数量。
[QX/T299-2015,定义3.4]
穗位高度
earheight
最上部果穗着生节距离地面的高度。3.5
有效穗effectivepanicle
正常籽粒数大于或等于10粒的果穗。1
QX/T361—2016
灌浆速率fillingrate
灌浆期间,单位时间籽粒干物质的增长量。4观测原则和观测地段要求
4.1观测原则
观测应遵循以下原则:
a)平行观测:观测玉米的发育进程、生长状况、产量形成的同时,应观测玉米生长环境的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等)。玉米观测地段的气象条件与气象观测场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气象台站的基本气象观测可作为平行观测的气象部分。b)点面结合:在观测地段进行系统观测的同时,当玉米进人关键发育期和发生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时,应进行较大范围的农业气象调查,以增强观测的代表性。4.2
2观测地段要求
观测地段选择要求
观测地段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观测地段能代表当地气候、土壤、地形、地势、主要耕作制度、种植管理方式及产量水平。a)
观测地段应保持相对稳定,如确需调整应选择与原观测地段条件较为一致的农田。b)
观测地段作物品种应为当地的主栽品种。观测地段面积宜超过1hm2,不应小于0.1hm2,确有困难可选择同一种作物成片种植的较小d)
地块。
观测地段距林缘、建筑物、道路(公路和铁路)、水塘、灌溉机井等应在20m以上,应远离河流、e)
水库等大型水体,尽量减少小气候的影响。生育状况调查应选择能反映当地玉米生长状况和产量水平不同类型的田块,可与农业部门苗f)
情调查点相结合。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调查应在能反映不同受灾程度的田块上进行,不限于观测地段的玉米品种。
观测地段资料
观测地段资料内容如下:
观测地段综合平面示意图,内容包括:a)
观测地段的位置、编号;
气象观测场的位置;
观测地段的环境条件,如村庄、树林、果园、山坡、河流、沟渠、湖泊、水库及铁路、公路和田3)
间大道的位置;
其他建筑物和障碍物的方位和高度4)
b)观测地段说明,内容包括:
1)地段编号;
土地使用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地段所在地的地形(山地、丘陵、平原或盆地)、地势(坡地的坡向、坡度等)及面积(hm2);3)
地段距气象观测场的直线距离、方位和海拔高度差;地段环境条件,如房屋、树林、水体、道路等的方位和距离;地段的种植制度及前茬作物,包括熟制、轮作作物和前茬作物;6)
地段灌溉条件,包括有无灌溉条件、保证程度及水源和灌溉设施;7)
地段地下水位深度(埋深),记“大于2m”或“小于2m”;8)
QX/T361—2016
地段土壤状况,包括土壤质地(砂土、壤土、黏土、砂壤土等)、土壤酸碱度(酸性、中性、碱9)
性)和肥力(上、中、下)情况等;地段产量水平,分上、中上、中、中下、下五级记载;约高于当地近5年平均产量20%为10)
上,高于平均产量10%~20%为中上,相当于平均产量为中,低于平均产量10%~20%为中下,低于平均产量20%为下。4.2.3观测地段分区
将观测地段按其田块形状分成面积相等的4个小区,按顺序编号,各项观测在4个区内分别进行;并绘制观测地段分区和各类观测点的分布示意图。5发育期观测
5.1观测的发育期
播种期、出苗期、三叶期、七叶期、拔节期、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期、乳熟期、成熟期。5.2发育期的形态特征
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如下:
出苗期:从芽鞘中露出第一片叶,长约3.0cm;a)
b)三叶期:从第二叶叶鞘中露出第三叶,长约2.0cm;为了避免培土时将基部叶子埋入土中,可在三叶期作一个标记;
c)七叶期:从第六叶叶鞘中露出第七叶,长约2.0cm;d)
拔节期:玉米基部节间由扁平变圆,近地面用手可摸到圆而硬的茎节;此时雄穗开始分化;抽雄期:雄穗的顶部小穗,从叶鞘中露出;e
开花期:雄穗中上部花药露出,散出花粉;f)
吐丝期:植株雌穗苞叶中露出花丝;g)
乳熟期:雌穗的花丝变成暗棕色或褐色,外层苞叶颜色变浅仍呈绿色,籽粒形状已达到正常大h)
小,果穗中下部的籽粒充满较浓的白色乳汁;成熟期:80%以上植株外层苞叶变黄,花丝干枯,籽粒硬化,呈现该品种固有的颜色,不易被指i)
甲切开。
在观测乳熟、成熟两发育期时,若识别有困难,可在观测点外取样剥开几穗,在穗中下部苞叶外用刀片切“V”字口,每次打开进行观测,然后盖好。5.3观测要求
5.3.1观测点位置
在观测地段4个区内,各选有代表性的一个点进行发育期观测,作上标记并编号。观测点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使之纵横都不在同一行上。测点距田地边缘的最近距离大于2m。不得将测点选在田头、道路旁和人水口、排水口处。
5.3.2观测点面积
选取2~3行,每行长可包括15~20株。间套种玉米可酌情加大。穴播玉米每个测点连续固定5穴。3
QX/T361—2016
5.3.3观测时间
从播种当日开始到成熟期结束。应隔日观测,旬末必须进行巡视观测,抽雄、开花和吐丝期要每日观测。若规定观测的相邻两个发育期间隔时间较长,在不漏测发育期的前提下,可逢5和旬末巡视观测,临近发育期时立即恢复隔日观测。开花期、吐丝期应在上午观测,其他发育期在下午观测。5.3.4观测植株选择
在发育期测点内,每个测点连续观测10株,4个点共取40株。定苗前植株不固定,定苗后固定植株观测。观测在保护地内进行时,应进行备注。5.4发育期的确定
当观测植株上出现某一发育期特征时,即为该个体进入了某一发育期。各发育期分别按下述方法确定:
播种期以实际播种日期记载;
b)出苗期、乳熟期、成熟期以目测确定;其他发育期以地段玉米群体进人发育期的株数占观测总株数的百分率(取整数)确定;第一次c)
大于或等于10%时为该发育期的始期,大于或等于50%时为发育普遍期;观测到50%为止。5.5特殊情况处理
如遇下述特殊情况分别处理,并在图E.1“发育期观测记录”表的备注栏进行备注:如某次观测结果出现发育期百分率有倒退现象,应立即重新观测,检查观测是否有误或观测植a)
株是否缺乏代表性或是否受灾,以后一次观测结果为准;因品种、栽培措施、灾害等原因,有的发育期未出现或发育期出现异常现象,应予记载b)Www.bzxZ.net
固定观测植株如失去代表性,应在测点内重新固定植株观测,当测点内观测植株有3株或以上c
失去代表性时,应另选测点;
在规定观测时间遇有妨碍由间观测的天气或灌溉时可推迟观测,过后应及时进行补测;e)
如果未成熟提前收获,则成熟期记收获日期,并备注提前收获的原因和收获时的成熟度。6生长状况观测
6.1观测项目
包括生长高度、穗位高度、植株密度、荃粗、果穗长、果穗粗和双穗率以及生长状况评定。6.2观测时间
生长状况各项目观测时间及相关要求如下:在七叶期(定苗)进行植株密度观测,乳熟期进行植株密度和有效株密度观测。若在三叶期、拔a)
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进行生长量观测时,需要加测植株密度;在拔节期、乳熟期进行生长高度观测;b)
在抽雄期、乳熟期进行茎粗观测;c)
在乳熟期进行穗位高度、果穗长、果穗粗和双穗率观测;在每个发育普遍期进行生长状况评定。播种期不进行评定。e)
6.3高度测量
6.3.1一般规定
高度测量以厘米(cm)为单位,小数四舍五人,取整数;平均值取整数。6.3.2测量地点和植株选择
QX/T361—2016
高度测量在发育期观测点附近,选择植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测点需距田地边缘2m以上。植株不固定,连续取样测量,每个测点连续取10株,共40株。6.3.3测量方法
高度测量方法如下:
a)生长高度从地面量至植株叶子伸直后的最高叶尖,抽雄期以后量至雄穗顶;b)穗位高度从地面量至植株最上部果穗所着生的节;c)培土后,高度测量从培土高度的一半量起。6.4植株密度测量
6.4.1一般规定
观测玉米1m2株数(或1m2有效株数)。密度观测、运算过程及计算结果均取二位小数。6.4.2测点选择
第一次密度测定时在每个发育期测点附近,各选有代表性的一个测点,做上标记,以后每次密度测定都在此进行。测点距田地边缘需在2m以上。如果测点失去代表性,应另选测点,并注明原因。6.4.31m内行数
平作地段每个测点量出10个行距(1~11行)的宽度;睦作地段应量出3个睦的宽度,然后数出其中的行距数;间套作量取包括两个组合以上的总宽度,数出玉米行距数。宽度以米为单位。4个测点总行距数除以所量总宽度,即为平均1m内行数。条播玉米“1m内行数”的测定,仅在第一次密度测定时进行。
6.4.41m内株数
稀植玉米每个测点连续量出20个株距(1~21株),各测点的株距数之和除以所量总长度,即为1m内株数。穴播玉米每个测点连续量出10个穴距的长度(测量方法同1m内行数测定),数出其中的株数,各测点株数之和除以所量的总长度,即为1m内株数。有效株(至少有一个有效穗的植株)密度测定结合总株数测定进行,数出各测点植株中的有效株数,计算1m内有效株数。测定\1m内株数”所测长度,在测点不变的情况下,也仅在第一次密度测定时进行。6.4.51m2株数
1m内行数乘以1m内株数(或1m内有效株数)即为1m2株数(或1m2有效株数)。5
QX/T361-2016
6.5产量因素测定
6.5.1测量地点和植株选择
玉米茎粗、果穗长、果穗粗观测在发育期植株上进行,双穗株取大穗测量;双穗率观测在每个发育期测点附近连续取有代表性的10株;4个测点共40株6.5.2茎粗测量方法
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样本植株从地面起第三节间中部最宽部分的直径(在叶鞘外测量),以毫米(mm)为单位,取整数;平均值取整数。6.5.3果穗长测量方法
自苞叶外量取自样本果穗下部(不含穗柄)切线至穗轴顶端的直线长度,以厘米(cm)为单位,取整数;平均值取一位小数。
6.5.4果穗粗测量方法
自苞叶外测量样本果穗下部三分之一处的直径,以厘米(c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平均值取一位小数。
6.5.5双穗率测量方法
统计样本植株中有两个或以上有效穗的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率,取一位小数。6.6生长状况评定
6.6.1评定方法
目测评定。以整个观测地段全部玉米为对象,当年与历年对比,结合全县(市)玉米长势,综合评定玉米生长状况,按照6.6.2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前后两次评定结果出现变化时,要注明原因。6.6.2评定标准
玉米苗情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一类:生长状况优良。植株健壮,密度均匀适中,高度整齐,叶色正常,花序发育良好,穗大粒多,结实饱满;没有或仅有轻微病虫害和气象灾害,对生长影响极小。b)二类:生长状况较好或中等。植株密度不太均匀,有少量缺苗断垄现象,生长高度欠整齐,果穗稍偏小,穗粒较少;植株遭受病虫害或气象灾害较轻三类:生长状况不好或较差。植株密度不均匀,植株矮小,高度不整齐,缺苗断垄严重;果穗明c)
显较小,穗粒少、籽粒不饱满;病虫害或气象灾害对作物有明显的抑制或产生严重危害。6.7大田生育状况调查
6.7.1观测调查地点
在县境范围内高、中、低产量水平不同的地区,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其中观测地段代表一种产量水平,另选两种产量水平地块)。可结合农业部门苗情调查分片设点进行。6.7.2观测调查时间和项目
具体要求如下:
a)在观测地段玉米进人拔节普遍期和乳熟普遍期后3天内分别进行;b)在拔节期进行发育期、生长高度、密度调查,并进行生长状况评定;QX/T361—2016
在乳熟期进行发育期、生长高度、穗位高度、茎粗、果穗长、果穗粗调查,并进行生长状况评定c)
调查方法
具体调查方法如下:
每个调查点取2个重复;
b)各项目的观测调查方法按5.2,6.3,6.4,6.5,6.6的规定;c)
调查时作物所处的发育期按未进人某发育期、发育始期、普遍期、发育期已过,进行目测记载:d)
播种期、收获期、收获单产(kg·hm-2,取一位小数)等可直接向土地经营单位或个人调查补记7生长量观测
7.1观测项目
叶面积、干物质质量和灌浆速率。7.2
观测时间
各项目的观测时间及相关规定如下:a)三叶期、七叶期、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进行叶面积和干物质质量观测,成熟期仅进行干物质质量观测;
灌浆速率观测从开花后第15天开始,每5天取样一次,直至成熟为止。7.3仪器和工具
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规格:感量0.01g、载重100g~3000g)、叶面积仪、冠层分析仪、直尺、铲、剪刀、塑料薄膜、样品袋、标签、镊子等。7.4取样方法和数量
根据玉米生长高度分等级按比例取样。在玉米观测地段每个区连续量出10株生长高度,共40株,按数据的离散程度分成数据范围相等的几个组,按取样总数(至少5株)各组按比例取样。将植株齐地面取下,用塑料薄膜包好,避免体内水分蒸发,影响鲜重,取样后半小时内运回,及时分析处理。取样后的全部植株先进行叶面积测定,再进行干物质重量测定。玉米生长量的具体观测方法见附录A。8产量结构分析(考种)
8.1分析项目
包括果穗长、果穗粗、秃尖比、株籽粒重、百粒重、理论产量和收获指数,并调查地段实产。8.2取样时间、数量和方法
玉米成熟后,在观测地段4个小区分别连续取样10株,共40株(含双穗和空秆株),齐地面取下带回。将果穗摘下(双穗结在一起),数出有效株数。要十分注意观测样本的保管,先进行数量和长度测量,然后进行晾晒、脱粒,及时进行质量分析。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QX/T 361-2016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玉米
QX/T 361-2016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玉米
QX/T 361-2016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玉米
QX/T 361-2016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玉米
QX/T 361-2016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玉米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