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纺织行业标准(FZ) >>
- FZ/T 13025—2021 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

【FZ纺织行业标准】 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
- FZ/T13025—2021
- 现行
标准号:
FZ/T 13025—2021
标准名称:
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7.02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FZ/T 13025—2021.
1范围
FZ/T 13025规定了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识、要求,试验和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FZ/T 13025适用于机织生产的精梳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06—2018棉本色布
GB/T 2910.6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菜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
GB/T 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4666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GB/T 4668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GB/T 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17759本色布布面疵点检验方法
FZ/T 10004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检验规则FZ/T 10006本色布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检验方法FZ/T 10009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标志与包装
FZ/T 10013.2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本色布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分类和标识
4.1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的产品品种、规格分类,根据用户需要,按附录A执行。
4.2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的产品标识:经纱原料混纺比,经纱线密度(tex)/纬纱原料混纺比,纬纱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13025--2021
代替FZ/T13025—2012
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
Cotton and viscoseblended grey fabric2021-04-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07-01实施
FZ/T13025—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FZ/T13025—2012《精梳棉粘混纺本色布》,与FZ/T13025—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文件名称调整为《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调整了范围;
一增加了产品标识内容(见第4章)一织物组织二等品指标做了调整,密度偏差率调整为正偏差考核指标;增加了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偏差率考核项目,收严了棉结疵点格率考核指标;布面疵点评分限度分等规定调整为分每百平方米并提升考核指标;删除了原附录B、附录C,新增附录B为用于快速测定织物断裂强力的修正,附录C为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测定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浙江玉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慧、叶祥薇、肖荣智、范永刚、胡小飞、左舒文、王耀。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13025—2012。
rKaeerkAca-
1范围
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
FZ/T13025--2021
本文件规定了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识、要求、试验和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机织生产的精梳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06—2018棉本色布
GB/T2910.6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GB/T3923.1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4666
GB/T4668
GB/T6529
GB/T8170
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7759
本色布布面疵点检验方法
FZ/T10004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检验规则FZ/T10006
本色布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检验方法FZ/T10009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标志与包装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本色布断裂强力FZ/T10013.2
的修正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分类和标识
4.1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的产品品种、规格分类,根据用户需要,按附录A执行。4.2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的产品标识:经纱原料混纺比,经纱线密度(tex)/纬纱原料混纺比,纬纱线密度(tex),经密(根/10cm)/纬密(根/10cm),幅宽(cm),织物组织。示例:JC/R60/4014.8/JC/R50/5018.5413.0/314.5165cm3/11
rKaeerkAca-
FZ/T13025-—2021
其中:
JC/R60/4014.8/JC/R50/5018.5--表示经纱为60%精梳棉与40%粘胶纤维混纺纱,线密度为14.8tex;纬纱为50%精梳棉与50%粘胶纤维混纺纱,线密度为18.5tex;413.0/314.5-
表示经密413.0根/10cm,纬密314.5根/10cm;165cm3/1—幅宽为165cm,3上1下斜纹组织。5要求
5.1项目
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包括织物组织、幅宽偏差率、密度偏差率、纤维含量偏差、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偏差率、断裂强力偏差率、棉结疵点格率7项,外观质量为布面症点1项。
5.2分等规定
5.2.1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的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二等品,低于二等品的为等外品。5.2.2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的评等以匹为单位,织物组织、幅宽偏差率、布面疵点按匹评等,密度偏差率、纤维含量偏差、单位面积无浆于燥质量偏差率、断裂强力偏差率、棉结藏点格率按批评等,以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中最低一项品等为该匹布的品等。5.2.3成包后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的长度按双方协议规定执行。注:通常每匹布以40m计。
5.3内在质量
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内在质量分等规定见表1和表2。表1内在质量的分等规定
织物组织
幅宽偏差率*/%
密度偏差率/%
纤维含量偏差/%
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偏差率/%断裂强力偏差率/%
按设计规定
按产品规格
按产品规格
按产品规格
按设计标称值
按设计断裂强力
注1:织物组织对照贸易双方确认样评定。注2:幅宽、经纬向密度保证成包后符合表中规定。经向
注3:密度偏差率、断裂强力偏差率规定降到二等为止。当幅宽偏差率超过十1.0%时,经密负偏差不超过一2.0%,2
优等品
符合设计要求
-1.0~+1.2
-2.0~+2.0
—3.0~+3.0
-rKaeerka-
一等品
符合设计要求
-1.0~+1.5
—1.5~+1.5
-1.0~+1.5
—2.5~+2.5
—5.0~+5.0
二等品
符合设计要求
—1.5~+2.0
-3.0~+3.0
--5.0~+5.0
织物分类
平纹织物
斜纹织物
缎纹织物
表2棉结症点格率分等规定
织物总紧度/%
70以下
70及以上
80以下
80及以上
85以下
85及以上
注:棉结疵点格率超过规定降到二等品为止。5.4外观质量
布面症点允许评分数的规定
每匹布的布面疵点允许评分数规定按表3。优等品
表3布面疵点允许评分数分等规定优等品
二等品
每匹布允许总评分按式(1)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A=aXLXW-100
式中:
每匹允许总评分,单位为分;
布面疵点允许评分数,单位为分每百平方米(分/100m\);L——匹长,单位为米(m);
-幅宽,单位为米(m)。
一匹布中所有疵点评分加合累计超过允许总评分为降等品。5.4.1.3
5.4.2布面疵点处理的规定
FZ/T13025—2021
一等品
分每百平方米
二等品
(1)
5.4.2.10.5cm以上的豁边、1cm及以上的破洞、烂边、稀弄、不对接轧梭,2cm以上的跳花等六大疵点,必须在织布厂剪去。
5.4.2.2金属杂物织入,应在织布厂挑除。5.4.2.3凡在织布厂能修好的疵点应修好后出厂。5.4.3假开剪和拼件的规定
5.4.3.1假开剪的疵点应是评为4分或3分不可修织的疵点,假开剪后各段布都应是一等品。5.4.3.2凡用户允许假开剪或拼件的,可实行假开剪和拼件。假开剪按二联匹不允许超过2处、三联匹及以上不允许超过3处。
5.4.3.3假开剪和拼件率合计不允许超过20%,其中拼件率不得超过10%。5.4.3.4假开剪位置应作明显标记。3
-rKaeerka-
FZ/T13025—2021
6试验和检验方法
6.1试验条件: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标准条件下进行。由于生产需要,要求迅速检验产品的质量,JC/R50/50棉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可采用快速试验的方法,按附录B执行。6.2幅宽、长度测定按GB/T4666执行。6.3密度测定按GB/T4668执行。
6.4纤维含量测定按GB/T2910.6执行。6.5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测定按附录C执行,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偏差率按式(2)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G=ml-m×100
式中:
G,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偏差率,%;-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实测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mi
m—一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标称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注: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蛋标称值为客户要求或面料设计目标值,按贸易双方协议商定。(2)
6.6断裂强力测定按GB/T3923.1执行,断裂强力偏差率按式(3)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规定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式中:
F断裂强力偏差率,%;
F=α=-×100
Q—断裂强力实测值,单位为牛顿(N);Q一断裂强力设计值,单位为牛顿(N)。6.7棉结疵点格率测定按FZ/T10006执行。6.8外观质量检验按GB/T17759执行。7检验规则
按FZ/T10004执行。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和包装按FZ/T10009执行。·(3)
8.2运输和贮存: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包装破损、产品受潮。产品应贮存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确保产品不发生霉变等变质现象。9其他
用户对产品有特殊要求者,可由供需双方另订协议。4
-rKaeerkca-
附录A
(规范性)
技术条件制定规定
FZ/T13025-—2021
A.1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的技术条件的制定,除下列规定外,均按GB/T406一2018附录A执行。A.2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的原料代号为:精梳棉为JC,粘胶纤维为R。混纺比的写法规定为:含量多的纤维/含量少的纤维。当两种纤维含量相同时,纤维含量排列顺序可任意。例如:粘胶纤维含量60%,精梳棉含量40%,写为R/JC60/40。A,3棉的公定回潮率为8.5%,粘胶纤维的公定回潮率为13.0%。A,4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公定回潮率可按棉与粘胶纤维干燥质量百分率计算,也可按棉与粘胶纤维公定质量百分比例计算,按式(A,1)和(A,2)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WcXAc+WXAR
式中:
-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公定回潮率,%;-棉、粘胶纤维的公定回潮率,%;Wc.Wr
-棉、粘胶纤维的干燥质量百分比例,%;一棉、粘胶纤维的公定质量混纺比例,%。Bc.Brbzxz.net
示例:R/JC55/45粘棉混纺纱公定回潮率的计算:45×8.5±55×13.0
.(A.2)
A.5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公英制线密度按式(A.3)换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式中:
-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Tt
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纱的英制支数,单位为支()。N.
A.6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织物的断裂强力以5cm×20cm布条的断裂强力(N)表示,织物的断裂强力设计值按式(A.4)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规定修约为整数。P。×N×K×T.
2×100
式中:
Q—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的断裂强力,单位为牛顿(N);-rrKaeerkAca-
(A.4)
FZ/T13025—2021
单根纱线一等品断裂强度,单位为厘牛每特克斯(cN/tex);po
织物中纱线标准密度,单位为根每10厘米(根/10cm);织物中纱线强力利用系数,K值见表A.1。表A.1精梳棉与粘胶纤维混纺纱线强力利用系数织物组织
平纹组织
哔叽、斜纹
斜纹组织
华达呢、卡其
缎纹组织
细特及以上
细特及以上
中特及以上
中特及以上
紧度/%
62~70
0.86~0.95
0.78~0.87
0.85~0.93
0.93~1.06
0.86~1.06
0.81~1.01
1.07~1.17
1.00~1.10
0.88~1.03
0.82~0.90
紧度/%
40~60
0.86~1.01
0.83~0.98
0.86~0.98
0.86~0.98
0.80~1.00
0.80~1.00
0.80~1.00
0.76~0.96
0.98~1.05
注1:织物紧度在表中规定的紧度范围内时,K值按比例增减;织物紧度小于表中规定的紧度范围时,则按比例递减。如织物紧度大于表中规定的紧度范围时,则按表中最大K值计算。注2:表内未规定的股线,折合为相应单纱线密度取K值(例如14texX2按28tex取K值)注3:纱线按粗细程度分为特细、细特、中特、粗特四档。特细:9.8tex及以下(60s及以上);细特:9.8tex~14.8tex(605~405);中特:14.8tex~29.5tex(40s~20°);粗特:29.5tex以上(205以下)。-riKaeerkca-
附录B
(规范性)
用于快速测定织物断裂强力的修正FZ/T13025-2021
B.1在常规试验及工厂内部质量控制检验时,可用在普通大气条件下进行快速试验,然后按标准温度和回潮率的办法进行换算修正,但检验地点的温湿度必须保持稳定。断裂强力修正公式按B.1计算,按GB/T8170修约为整数。B.2
P。=×P
式中:
P。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的修正断裂强力,单位为牛顿(N);K——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断裂强力的修正系数,按FZ/T10013.2执行;P—在非标准大气条件下测得的棉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断裂强力,单位为牛顿(N)。rrKaeerkAca
FZ/T13025—2021
C.1适用范围
附录C
(规范性)
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测定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淀粉或变性淀粉、聚乙烯醇(PVA)为主要浆料的织物。.2
测量试样烘前质量和实际面积,再裁剪布条进行退浆试验,根据布条退浆前质量及退浆后干燥质量,计算出试样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c.3
设备和用具
C.3.1天平:分度值为0.01g。
C.3.2烘箱:能保持温度为105℃~110℃C.3.3电炉。
C.3.4玻璃烧杯:容量为50mL~3000mL。C.3.5玻璃瓶:125mL~1000mL。
C.3.6量筒:容量为25mL~1000mL。剪刀。
钢尺:分度值为1mm。
玻璃棒。
干燥器。
试剂准备
蒸馏水:三级水。
碘:分析纯。
碘化钾(KI):分析纯。
氯胺T:分析纯。
石油磺酸钠[又称:十二烷基磺酸钠,CH(CH2)1SO,Na]:化学纯。C.4.6
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
硫酸铜(CuSO。*5HzO):分析纯。硼酸:分析纯
操作程序
C.5.1取样
C.5.1.1在同批布匹中随机抽取3匹布样,每匹布样剪取宽度0.5m的整幅试验样布,试验样布距布端1m以上,要具有代表性,布面平整,不能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C.5.1.2将试验样布展开,置于GB/T6529规定的标准状态下调湿24h及以上。8
-rKaeerkca-
FZ/T130252021
C.5.1.3调湿后的试验样布两边剪去2cm,四周修整平齐,置于平台上,量其长度(L。)与宽度(W,)。每块试验样布测量中央及两边3处位置(距布边10cm),精确至0.1cm,取3个数值的算术平均值;然后试样称量,精确至0.01g,作为试样的烘前质量(m)。C.5.2试验用液的制备
C.5.2.1氯胺T工作液的配制:取氯胺T2g,石油磺酸钠3g,氢氧化钠3g,硫酸铜0.1g,加水1000mL溶解即得。
C.5.2.2稀碘液的配制(检验淀粉及变性淀粉用):在50mL玻璃烧杯中置碘1g、碘化钾3g、蒸馏水3mL,加温使碘溶解,然后倒人1000mL水中,搅匀。C.5.2.3碘-硼酸溶液的配制(检验纯PVA用):取浓度4%的硼酸1.5mL,加人0.01mol/L碘溶液15mL,混和,贮于棕色瓶中。
C.5.2.4淀粉-碘化钾溶液的配制:用量筒取100mL蒸馏水,置于500mL烧杯中,加热煮沸后加人0.5g可溶性淀粉(预先将淀粉用水调成糊状)再煮沸5min,待冷却后加人10g碘化钾,贮于棕色瓶中。C.5.3退浆试验
C.5.3.1沿试验样布幅宽方向,裁剪10cm宽整幅的布条(四边各拉去数根纱以免脱落),称取布条的质量(退浆布条的退浆前质量g1),精确至0.01g。c.5.3.2将退浆试样在沸水中预处理10min。C.5.3.3按照配比(布条的退浆前质量1g:氯胺T工作液35mL),将氯胺T工作液(C.5.2.1)倒进玻璃烧杯中,放在电炉上煮沸,然后将布条放人玻璃烧杯中,煮沸5min,再放入煮沸的清水中煮5min,煮沸过程中,以玻璃棒抵住退浆试样,使其完全浸入水中。C.5.3.4滤纸过滤,取出布条及松散纱线和毛羽,用热水漂洗3~4次,除去余水,置于平面玻璃上。C.5.3.5用稀碘液(C.5.2.2)滴定检查淀粉(包括变性淀粉)是否退净,退浆试样不显蓝色或紫色则表明浆已退净,如显蓝色或紫色,表明试样浆料未退清。C.5.3.6用碘-硼酸溶液(C.5.2.3滴定检查PVA是否退净,退浆试样显黄色则表明PVA浆已退净,如显蓝绿色或显绿转棕红色,表明试样中PVA浆未退清。C.5.3.7用淀粉-碘化钾试液(C.5.2.4)滴定检查氯胺T是否洗净,如显黄色表明氯胺T已洗净,如显蓝色则表示氯胺T未洗净。
C.5.3.8若浆料未退净,应按(C.5.3.3)继续退浆,直至退净为止。氯胺T未洗净应再置于沸水中处理10min,热水漂洗3~5次,直至洗净为止。C.5.3.9将已退浆并洗净的试样及收集的松散纱线,毛羽除去余水,放人105℃土3℃的烘箱中烘至恒重,然后取出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用天平称其退浆后的干燥重量(g2),精确至0.01g。C.6结果计算
按式(C.1)计算织物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取3块试样的平均值,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mz×10°×g2
mi=L.xW,Xg1
式中:
ml—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m2—试验样布的烘前质量,单位为克(g);-riKacerKAca-
.......( C..)
FZ/T13025—2021
-退浆试样的退浆后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g2
L,一试验样布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W试验样布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g1—退浆试样的退浆前质量,单位为克(g)。10
rrKaeer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FZ纺织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FZ/T42002—2021 桑蚕绢丝
- FZ/T12072-2021 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 FZ/T12067—2020 涤纶羊毛混纺本色纱
- FZ/T25005-2021 底网造纸毛毯
- FZ/T93069—2021 转杯纺纱机转杯轴承
- FZ/T14020—2020 涂料染色水洗棉布
- FZ/T14002-1992 鞋用棉印染帆布
- FZ/T93003-1991 纺纱和捻线用金属钩
- FZ/T60019-1994 非织造布破裂强力试验方法
- FZ/T60011-2016 复合织物剥离强力试验方法
- FZ/T95032—2021 长环蒸化机
- FZ/T93048.2—2021 针刺机用针第⒉部分:叉形针
- FZ/T43056—2021 涤纶长丝仿麻家居用织物
- FZ/T21005-2021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毛条
- FZ/T12025—2021 毛经用低捻棉本色纱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