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纺织行业标准(FZ) >>
- FZ/T 24007—2021 粗梳羊绒织品

【FZ纺织行业标准】 粗梳羊绒织品
- FZ/T24007—2021
- 现行
标准号:
FZ/T 24007—2021
标准名称:
粗梳羊绒织品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8.05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FZ/T 24007—2021.
1范围
FZ/T 24007规定了粗梳羊绒织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等。
FZ/T 24007适用于鉴定各类机织服用粗梳纯山羊绒和山羊绒含量达30%及以上的山羊绒混纺及交织品的品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 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GB/T 3917.2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⒉部分:裤形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GB/T 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 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 4666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GB/T 4802.1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GB/T 4841.3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2/1,1/3、1/6、1/12,1/25
GB/T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GB/T 571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四氯乙烯干洗色牢度GB/T 57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B/T 615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
GB/T 8427——201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氤弧GB/T 16988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
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 19981.2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⒉部分:使用四氯乙烯干洗和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
GB/T 23322纺织品惇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GB/T 29862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FZ/T01026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多组分纤维混合物FZ/T01057(所有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FZ/T o1112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蚕丝与羊毛或/和羊绒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24007—2021
代替FZ/T24007—2010
粗梳羊绒织品
Woolencashmerefabric
2021-04-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21-07-01实施
FZ/T24007—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FZ/T24007—2010《粗梳羊绒织品》,与FZ/T24007—201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0年版的第2章);修改了分等规定(见4.2,2010年版的3.3);修改了幅宽偏差、单位面积质量偏差、断裂强力、脱缝程度、汽蒸尺寸变化率的指标要求(见表1,2010年版的表1);
增加了干洗尺寸变化率的考核项目和试验方法(见表1、5.2.2.9);取消了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的考核要求(见2010年版的表1);-增加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含量的参考指标和试验方法(见4.3.4、5.2.2.17);修改了染色牢度的贴衬规定(见表2,2010年版的表2);修改了耐光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的指标要求(见表2,2010年版的表2);修改了实物质量的评定(见4.4.1,2010年版的3.3.1);修改了外观症点的结辫与评等要求(见表3,A.33,2010年版的表3);删除了幅宽直接测量的规定(见2010年版的4.2.1);删除了物理性能试验结果以算术平均数作为评等依据的规定(见2010年版的4.1.1);删除了附录A、附录B(见2010年版的附录A、附录B)。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神州毛纺织有限公司、宁波中鑫毛纺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圣玛特毛绒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金莲、郑毅群、李云珍、朱虹、刘炜卿、沈建军、程国勇、孟令红。本文件及其所代替的文件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24007--1998.FZ/T24007—2010I
rrKaeerkca-
1范围
粗梳羊绒织品
本文件规定了粗梳羊绒织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等。FZ/T24007—2021
本文件适用于鉴定各类机织服用粗梳纯山羊绒和山羊绒含量达30%及以上的山羊绒混纺及交织品的品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GB/T3917.2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裤形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GB/T392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GB/T3922
GB/T3923.1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4666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GB/T 4802.1
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GB/T 4841.3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2/1、1/3、1/6、1/12、1/25GB/T5296.4
GB/T5711
GB/T5713
GB/T6152
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四氯乙烯干洗色牢度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GB/T8427一2019纺织品色年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GB/T16988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GB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19981.2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2部分:使用四氯乙烯干洗和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
GB/T23322纺织品
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GB/T29862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GB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FZ/T01026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多组分纤维混合物FZ/T01057(所有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FZ/T01112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蚕丝与羊毛或/和羊绒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FZ/T20008毛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FZ/T20009
FZ/T20019
毛织物尺寸变化的测定静态浸水法毛机织物脱缝程度试验方法
rKaeerkAca-
FZ/T24007—2021
FZ/T20021
GSB16-2921
3术语和定义
织物经汽蒸后尺寸变化试验方法粗梳毛织品起球标准样照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技术要求
4.1安全性要求
粗梳羊绒织品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18401的规定,用于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还应符合GB31701的规定。
4.2分等规定
粗梳羊绒织品的品质等级以批为单位,按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检验结果综合评定,并以其中最低一项定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低于合格品的为等外品。4.3内在质量的评定等级
4.3.1内在质量的评定等级以批为单位,按物理指标、染色牢度综合评定,并以其中最低项评定等级。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含量作为参考指标。4.3.2物理指标的评定等级按表1规定执行。表1
物理指标要求
幅宽偏差/cm
单位面积质量偏差/%
静态尺寸变化率/%
起球.b/级
断裂强力/N
撕破强力*/N
脱缝程度*/mm
汽蒸尺寸变化率/%
干洗尺寸变化率*/%
纤维含量/%
优等品
—3.0~+3.0
-1.5~+1.0
一等品
-5.0~+5.0
-1.5~+1.0
按GB/T29862执行
合格品
-7.0~+7.0
—2.0~+2.0
,松结构产品的起球、断裂强力、撕破强力、脱缝程度、汽蒸尺寸变化率、干洗尺寸变化率指标可在合约中规定。顺毛产品起球指标可在合约中规定。。超薄产品的断裂强力指标可在合约中规定。2
rrKaeerKAca-
染色牢度的评定等级按表2规定执行。4.3.3
表2染色牢度指标要求
耐光色牢度
耐水色牢度
耐汗溃色牢度
耐熨烫色牢度
耐摩擦色牢度
耐干洗色牢度
干摩擦
湿摩擦
注:耐干洗色牢度不考核标注不可干洗的产品。优等品
一等品
FZ/T 24007-2021
合格品
3(深色2-3)
敏感色的耐光色牢度按合约规定执行。根据GB/T4841.3的规定,>1/12标准深度为深色,≤1/12标准深度为浅色。
4.3.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含量技术指标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与王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含量总和,限量为100mg/kg。
4.4外观质量的评定等级
4.4.1实物质量的评定
实物质量系指外观、手感、色泽、颜色。检验时逐批比照封样进行评定,符合封样者为合格产品。封样以合同约定为准。
同批同色号匹与匹之间色差不低于4级;同一匹面料头与尾色差不低于4级,边与中央色差不低于4-5级;封样与大货的色差宜在合约中规定。4.4.2外观疵点的评定等级
4.4.2.1外观疵点按其对服用的影响程度与出现状态不同,分局部性外观疵点和散布性外观疵点两种,分别予以结辫和评等。
4.4.2.2局部性外观疵点,按其规定范围结辩,每辫放尺10cm,在经向10cm范围内不论点多少仅结辫一只。每百米漏辫超过2只时,每只漏辫放尺20cm。4.4.2.3散布性外观疵点,刺毛痕、边撑痕、剪毛痕、折痕、磨白纱、经档、纬档、厚段、薄段、斑疵、缺纱、稀缝、小跳花、严重小弓纱和边深浅的,降为等外品。4.4.2.4局部性外观症点基本上不开剪,但大于2cm的破洞、严重的磨损和破损性轧梭、严重影响服用的纬档、大于10 cm的严重斑疵、净长5m的连续性疵点和1 m内结辫5只者,应在工厂内剪除。织品净长每匹不短于12m,净长17m及以上的可由两段组成,但最短一段不短于5m。拼匹时,两段织物3
-rKaeerkca-
FZ/T24007-—2021
应品等相同,色泽一致。平均净长2m结辫1只时,按散布性外观疵点规定降等。4.4.2.5外观疵点结辫、评等规定按表3规定,外观疵点说明及量计方法按附录A规定。表3外观疵点结辫、评等要求
疵点名称
1)纱疵、经档、条痕、局部狭
窄、破边、错纹、边字残缺、
针锈、荷叶边
2)缺经
3)色花、两边两端深浅
4)折痕、剪毛痕、跳花
5)纱斌、缺纬
6)纬档、厚薄段、轧梭、补洞
痕、斑症疵、磨损、大肚纱、稀缝、蛛网、钳损、条干不匀、
烫焦痕
7)破洞
8)草屑、死毛、色毛、毛粒、
9)呢面歪斜
症点程度
明显10cm~100cm
大于100cm,每100cm
明显散布全匹
明显5cm~100cm
大于100cm,每100cm
明显散布全匹
明显10cm~100cm
大于100cm,每100cm
明显散布全匹
明显50cm及以内
大于50cm,每50cm
明显散布全匹
明显10cm到全幅
明显散布全匹
明显10cm及以内
大于10cm,每10cm
明显散布全匹
2 cm及以内
散布全匹
明显散布全匹
紫色织物5cm起,格子织
物3cm起,100cm以内
大于100cm,每100cm
素色织物:
大于5cm散布全匹
格子织物:
大于3cm散布全匹
散布性降等
局部性结辫
严重的油纱、色纱5cm
为起点
边深浅4级为合格品,
3-4级及以下为等外品
跳花每50cm范围内
4只以上(包括4只)
缺纬和严重油纱,色纱
5cm为起点
明显纬档优等品不
优等品不允许
优等品格子织物2cm起
自边缘起1.5cm以内的疵点(有边线的指边线内缘深人布面0.5cm以内的边上疵点)在鉴别品等时不予考核,但边上破洞、破边应考核。若癌点长度延伸到边内时,应连边内部分一起虽计。缺纱、油纱、色纱、跳花虽不到结辫起点,但在经向20cm内综合达4只,影响外观者结辫1只,如散布全匹,降为等外品。
注:外观疵点中,如遇超出上述规定的特殊情况,如反面疵点等,可按其对服用的影响程度参考类似疵点的结辩评等规定酌情处理。
-rrKaeerKAca-
5试验方法
5.1取样要求
FZ/T24007—2021
5.1.1物理指标试验以相同品种、原料、织纹组织和工艺生产的总匹数中按表4规定随机取出相应的匹数。凡采样在两匹以上者,应逐匹检验。试样应在距大匹两端5m以上部位(或5m以上开匹处)裁取。裁取时不应歪斜,不应有严重表面症点。表4取样数量
一批或一次交货的匹数
9及以下
50~300
300以上(不足100匹以100匹计)批量样品的采样抽样数量
每增加100匹增抽1匹
5.1.2色牢度试样以同一原料、品种、同一加工过程、染色工艺配方及色号为一批,或按每一品种每1万米抽一次(包括全部色号),不到1万米也抽一次,每份试样裁取0.2m全幅。5.1.3实物质量、外观疵点的抽样数量按同品种交货匹数的4%进行检验,但不得少于3匹。批量在300匹以上时,每增加50匹,加抽1匹(不足50匹的按50匹计)。5.1.4每份试样应加注标签,并记录厂名、品名、匹号、色号、批号、采样日期、采样者等,必要时还需记录试样长度等信息。
5.2各单项试验方法
5.2.1安全性要求检验
基本安全技术要求按GB18401、GB31701执行。5.2.2内在质量检验
5.2.2.1幅宽试验按GB/T4666执行。幅宽偏差按公式(1)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L=L,—L2
幅宽偏差,单位为厘米(cm);L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实际测量的辐宽值,单位为厘米(cm);L2
幅宽设定值,单位为厘米(cm)。单位面积质量偏差试验按FZ/T20008执行。5.2.2.2
静态尺寸变化率试验按FZ/T20009执行。起球试验按GB/T4802.1执行,并按GSB16-2921粗梳毛织品起球标准样照评级。5.2.2.5
断裂强力试验按GB/T3923.1执行。5.2.2.6撕破强力试验按GB/T3917.2执行。5.2.2.7
脱缝程度试验按FZ/T20019执行。汽蒸尺寸变化率试验按FZ/T20021执行。5.2.2.9
干洗尺寸变化率试验按GB/T19981.2执行。-rKaeerkca-
·(1)
FZ/T24007—2021
5.2.2.10纤维含量试验按FZ/T01057(所有部分)、GB/T2910(所有部分)、GB/T16988、FZ/T01026、FZ/T01112等执行。
5.2.2.11耐光色牢度试验按GB/T8427—2019方法3执行。5.2.2.12耐水色牢度试验按GB/T5713执行。5.2.2.13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按GB/T3922执行。5.2.2.14耐熨烫色牢度试验按GB/T6152执行,试验中对于混纺和交织物的规定试验温度采用其中温度较低的一种(混纺比例低于10%不作考虑),对不同纤维的规定温度为:麻:(200±2)℃;
一羊毛、羊绒、粘纤、漆纶、丝:(180士2)℃;腈纶:(150士2)℃;
锦纶、维纶:(120士2)℃。
5.2.2.15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按GB/T3920执行。5.2.2.16耐干洗色牢度试验按GB/T5711执行。5.2.2.17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含量试验按GB/T23322执行。5.2.3外观质量检验
检验织品外观疵点时,应将其正面放在与垂直线成15°角的检验机台面上。在北光下,检验者5.2.3.1
在检验机的前方进行检验,织品应穿过检验机的下导辊,以保证检验幅面和角度,也可在6001x及以上的等效光源下进行。每台检验机上检验员为2人。5.2.3.2如有需要,在检验机上应遂匹量计幅宽,每匹不得少于3处。5.2.3.3检验机规格如下:
车速:14m/min~18m/min;
大滚筒轴心至地面的距离:210cm;斜面板长度:150cm;
-斜面板磨砂玻璃宽度:40cm;
磨砂玻璃内装日光灯:40WX(2管~4管)。5.2.3.4色差及边深浅评级按GB/T250执行。6检验规则
6.1判定规则
6.1.1内在质量的判定
内在质量按物理指标和染色牢度的检验结果综合评定,符合对应品等要求的,为内在质量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如果所有样本的内在质量合格,则该批产品内在质量合格,否则为该批产品内在质量不合格。其中染色牢度按不同色号分别评定,当某一色号染色牢度不合格时,仅判定该色号的织物不合格。6.1.2外观质量的判定
外观质量按实物质量和外观疵点综合评定。实物质量和外观疵点均符合相应品等的,为该批产品外观质量合格,否则为不合格。6.1.3综合判定
6.1.3.1各品等产品如不符合GB18401,用于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不符合GB31701要求的,均判6
rKaeerkAca-
定为不合格。
FZ/T24007-—2021
6.1.3.2按标注品等,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均合格,则该批产品合格;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不合格。
6.2验收规则
供需双方应按本文件进行验收。6.2.2任何一方对验收结果有异议时,可按本文件规定的试验方法取样复验,复验结果即为最终结果。7包装、标志
7.1包装
7.1.1包装方法和使用材料,以坚固和适于运输为原则。7.1.2每匹织品应正面向里对折成双幅或平幅,卷在纸板或纸管上加防蛀剂,用防潮材料或牛皮纸包好,纸外用绳扎紧。每匹一包。每包用布包装,缝头处加盖布,刷唛头。7.1.3因长途运输而采用木箱时,木箱应干燥,箱内应衬防潮材料。7.2标志
7.2.1包装后,应于明显处标注不易褪色标志。包装唛头应明显清楚地标出厂名、厂址、品名、规格、等级、出厂批号、包号、毛重、净重、执行标准号和生产日期等信息。7.2.2每匹织品应在反面里端加盖厂名梢印(形式可由工厂自订)。外端加注织品的匹号、长度、等级标志。拼段组成时,拼段处加烫骑缝印。7.2.3织品因局部性疵点结辩时,应在疵点左边结上线标,并在右布边对准线标用不褪色笔作一箭头。如疵点范围大于放尺范围时,则在右边对疵点上下端用不褪色笔画两个相对的箭头。7.2.4每包应吊硬纸牌一张,标明织品的具体信息,如:品名、品号、匹号、色号、幅宽、毛长、净长、结辫、段数、品等、匹重、降等原因纤维含量、出厂年月和检验者等。7.2.5织品出厂时的标志除需符合GB/T5296.4的要求外,每包包外还应印刷以下内容:品名、品号、净长、等级、色号、包号、净重。8其他
供需双方另有要求时,可按合规定执行。rKaeerkca-
FZ/T24007—2021
附录A
(规范性)
外观症点说明及量计方法
A,1粗、细纱:纱线条感粗于正常一倍或细于一半者,或粗细未达上述程度,但显著影响外观者。A.2紧纱:紧捻纱、吊紧纱。
A.3松纱:松紧纱。
错纱:包括错支、错批、错抢、错股、错原料的纱。A,5弓纱(包括纬停弓纱):由于纱线局部张力过小或纬停失灵,使纱线在织品表面弓起圈状者。A.6油、污、异色纱:纱线沾上油污或颜色、色毛飞人或异色纱。A.7吊经条:3根及以上吊紧纱并列或间隔并列者。A,8大肚纱:由于粗节纱或回毛带入纱线织在织品中粗于原纱3倍及以上成为枣核形者。A.9磨白纱:纱支受到不正常摩擦,在织品表面呈现白色者。A.10经档:局部经向排列错误、纱支用错、稀密不匀、张力不一或纱线被磨发毛,使织品表面呈现经向档痕者。
A.11色花、条痕、折痕:因洗、染、缩等工艺不当或操作不良,便织品表面反光不一,皇现深浅、条花、云斑、条痕或织品表面凹凸不平,而明显影响外观者。A.12两边两端深浅:织品两边或两端色泽有明显差异者。A.13夹花:混纺织物中不同纤维吸色不一造成色泽差异,明显影响外观者。A.14局部狭窄:织品幅面呈现局部狭窄,超过连边幅宽最小限度或凹入与正常部位比较达2cm者,按其经向量计。
A,15破边:织品边上破裂,在1.5cm以内,包括边破洞,以经向量计。如深入1.5cm以上按破洞计。A.16跳花:单根纱不依组织起伏,织品表面形成连续或断续的跳花者(浮纱),以个数计。A.17织纹错误:织造时纹板弄错、棕丝穿错或棕框升降错误而造成组织不符者。A.18针锈:因烘呢机拉幅针生锈,造成呢面明显针锈。A.19荷叶边:呢面呈现明显起伏的波浪状态者。A.20剪毛痕:因剪毛不良,使织物表面呈现明显的痕迹者,量其经向长度。A.21纬档:异常纱2根及以上并列或间隔并列,当其长度达半幅及以上者为档子,包括紧纱挡、色纱档、色档、松纱档、错纱档、粗纱档等。A.22条干不匀:由于纱线条干不匀明显影响外观者,量其经向长度。3厚薄档:在织造时,纬向密度未控制好,以致密度过稀或过密,使织品表面形成明显分界线者。A.23
斑疵:油斑、污斑、白斑、毛斑、锈斑、黄斑、磨白、色斑等,明显影响服用外观者。A.25
磨损:因机械意外摩擦,经纬纱严重受损者,量其最大长度。A.26轧梭痕:织造时发生轧梭,经修补后,织品表面仍有痕迹者,量其最大长度。A.27补洞痕:破洞经修补后,织品表面仍有明显痕迹者,量其最大长度。A,28大肚纱:包括粗节纱、纱线中带人回丝、回毛等。其表面呈现枣核形而明显影响外观者。A.29稀缝:由于织人不正常纱线,回丝和双纱等,经修除后,在织品表面呈现局部密度明显稀于正常者。
A.30蛛网:经、纬纱各2根或2根以上,不依组织起伏者,量其最大长度。A.31钳损:因修毛粒、杂物、粗细节、接头等操作不良,使织物表面受到损伤者,量其最大长度。8
-riKaeerkAca-
FZ/T24007—2021
破洞:经纱或纬纱连断2根或同时各断1根及以上而形成破洞者,量其最大长度。烫焦痕:烫光等热定型不当,使纤维损伤致变质、发黄、焦化者。呢面歪斜:织物表面的经纬纱未能呈现垂直位置,纬纱歪斜以距水平最大距离计算。9
-rrKaeerKAca-
FZ/T24007-2021
可轻码
码上扫一扫正版服务到
-rKaeerkAca-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
行业标准
粗梳羊绒织品
FZ/T24007—2021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1字数20千字2021年5月第一版2021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35775定价18.00元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FZ纺织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FZ/T42002—2021 桑蚕绢丝
- FZ/T12072-2021 棉聚酰胺酯纤维混纺本色纱线
- FZ/T14002-1992 鞋用棉印染帆布
- FZ/T93003-1991 纺纱和捻线用金属钩
- FZ/T60019-1994 非织造布破裂强力试验方法
- FZ/T60011-2016 复合织物剥离强力试验方法
- FZL/T24028—2021 拉舍尔针织面料
- FZ/T43015—2021 桑蚕丝针织服装
- FZ/T13004-1995 粘纤本色布
- FZ/T01071-2008 纺织品 毛细效应试验方法
- FZ/T95032—2021 长环蒸化机
- FZ/T93048.2—2021 针刺机用针第⒉部分:叉形针
- FZ/T60029—2021 毛毯脱毛测试方法
- FZ/T93069—2021 转杯纺纱机转杯轴承
- FZ/T64003—2021 喷胶棉絮片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