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QC汽车标准】 汽车用补强胶片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3-01 02:41:54
  • QC/T851-2011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QC/T 851-2011

  • 标准名称:

    汽车用补强胶片

  • 标准类别:

    汽车行业标准(QC)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1.38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QC/T 851-2011.Reinforcement adhesive sheet for automobile.
1范围
QC/T 851规定了汽车用补强胶片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QC/T 851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罩、车门、车顶、侧围板、后备箱(门)罩等外板内侧面粘贴用成型补强胶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533硫 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密度的测定
GB/T 1771色漆 和清漆耐中性 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2790胶粘剂 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
GB/T 2793胶粘剂不挥发物 含量的测定
GB/T 5213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3术语和定义
3.1补强胶片[亦称薄钢板补强材] panel reinforcement material
由背衬(纤维增强布或毡、铝箔等)和片状胶粘剂(以环氧树脂为主体材料)复合而成,具有规定形状和尺寸要求,经加热固化后牢固地粘贴在汽车车身或部件的外板内侧上,对外板起增强作用,英文缩写为PRM。
3.2分层delamination
补强胶片各层之间因互粘性不足导致两个相邻层片的分离。
3.3位移displace
补强胶片初始粘贴位置与经试验后所在位置的移动量。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83. 180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851—2011
汽车用补强胶片
Reinforcement adhesive sheet for automobile2011-05-18发布
2011-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 分类和标记,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QC/T 851 -2011
QC/T851—2011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龙苑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汉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静达保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三友(天津)高分子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文民、聂志华、王东川、李林森、高之香。1范围
汽车用补强胶片
QC/T 851—2011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补强胶片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罩、车门、车顶、侧围板、后备箱(门)罩等外板内侧面粘贴用成型补强胶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53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密度的测定GB/T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2790胶粘剂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GB/T2793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5213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3术语和定义 
补强胶片[亦称薄钢板补强材]panel reinforcement material由背衬(纤维增强布或毡、铝箔等)和片状胶粘剂(以环氧树脂为主体材料)复合而成,具有规定形状和尺寸要求,经加热固化后牢固地粘贴在汽车车身或部件的外板内侧上,对外板起增强作用,英文缩写为 PRM。
分层delamination
补强胶片各层之间因互粘性不足导致两个相邻层片的分离。3.3
位移displace
补强胶片初始粘贴位置与经试验后所在位置的移动量。4分类和标记
按照被粘物的表面状态、应用工序,补强胶片分为二个类别,根据补强胶片的补强效果,每个类别分为三个级别,如表1所示。
-iiiKAoNniKAca=
QC/T851—2011
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表1补强胶片分类和标记
低补强
中补强
高补强
低补强
中补强
高补强
PRM -11
PRM -12
PRM -13
PRM -21
PRM -22
PRM-23
应用工序
用于焊装工序
用于涂装工序
补强胶片产品固化前、后应无难闻气味,无毒、无害且不含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禁用物质。5.2技术要求
补强胶片应满足表2所示的技术要求。表2补强胶片技术要求
密度(g/cm2)
不挥发物含量(%)
180°弯折
储存稳定性
外板表面
适应性
初始粘接力
(N/25mm)
燃烧持续性
外板表面适应性
初始粘接力(N/25mm)
隔离纸剥离性
标准条件
170℃ ,20 min
标准条件
PRM-11
技术要求
PRM-12PRM-13PRM-21
无断裂、皱折、分层
无分层、开裂
2s内自熄
无断裂、皱折和分层
PRM -22
无翘起、脱落现象,位移不大于2mm≥2.5
隔离纸可剥离,剥开后隔离纸上无残胶无翘起、脱落现象,位移不大于2mm≥3.0
PRM 23
隔离纸
剥离性
标准条件
前处理液匹配性
油漆匹配性
补强倍数
抗冲击性
电泳漆
中涂、面漆
挠度2.5mm
挠度5mm
最大负荷时
欠烘烤
过烘烤
标准条件
(-40 ±2)℃,3h
耐热性
湿热老化性
低温性
盐雾试验
热老化性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1.1标准状态:
表2(续)
PRM - 11
PRM-12
技术要求
PRM-21
QC/T 851--2011
PRM -- 22
隔离纸可剥离,剥开后隔离纸上无残胶供需双方协定
漆膜外观平整、光滑,无缩孔现象供需双方协定
供需双方协定
补强倍数不小于标准烘烤最大负荷时的80%补强胶片无脱落
PRM-23
补强倍数测试,补强倍数不小于标准烘烤最大负荷时的40%补强倍数测试,补强倍数不小于标准烘烤最大负荷时的80%标准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10)%。6.1.2试片材料及表面处理:
试片材料类型及其表面处理应按表3规定。表3试片材料类型及表面处理
试片类型
油面钢板
电泳底漆涂面钢板
厚度0.8mm符合GB/T5213的冷
轧低碳钢板及钢带,牌号DC04
表面处理
将试片浸人防锈油或压延油中,取出后,在标准条件状态下垂直放置24h(油品按供需双方议定)电泳底漆涂面按供需双方议定
iiKAoNniKAca=
QC/T 851—2011
6.1.3烘烤条件:
按表4规定进行烘烤放置。
烘烤过程及条件
烘烤前放置
标准烘烤
过烘烤
欠烘烤
烘烤后放置
6.1.4仪器设备:
表4烘烤条件
类型1
室温,1h
连续(170±2)℃,20 min
连续(210 ±2)℃,20 min
连续(160±2)℃,20min后再连续(140±2)℃,20min室温,24h
恒温干燥箱:精度±2℃;;
低温冷冻箱:精度±2℃;
恒温恒湿箱:温度精度±2℃,湿度精度±3%;d)
类型2
室温,1h
连续(140±2)℃,20 minwwW.bzxz.Net
连续(160±2)℃,30 min
连续(120 ±2)℃,20 min
室温,24h
拉伸(压缩)试验机:具有自动记录负荷和位移量,负荷精度±1%,位移精度±0.5%,配有测试时可加热到80℃、制冷到-40℃并能保温的装置;喷灯:内径11mm的煤气(本生)喷灯;f)
冲击试验机:见图8;
辊筒:重量(2±0.2)kg。
6.2 外观
目视检查。
6.3密度
按GB/T533中B法规定测定补强胶片固化前密度。6.4不挥发物含量
按GB/T2793规定进行。
6.5180°弯折
将固化前补强胶片在直径为2mm圆棒上对折180°,目视检查胶片弯折处有无分层、开裂现象。测试3组试样,全部合格方判为合格。6.6燃烧持续性
6.6.1试板制备:
制取符合6.1.2材质尺寸为100mm×300mm×0.8mm的试片,将补强胶片沿纵方向铺贴在试片的中心部位,然后用辑辊筒往复辊1次试样,使其紧密贴合后用于试验,如图1所示。6.6.2试验步骤:
补强胶片
图1燃烧持续性试验片形状和尺寸示意图QC/T 851-2011
单位为毫米
将试片的试样面朝下,如图2所示,与水平面呈45°,将煤气(本生)喷灯火焰对准试样的中心部位,使火焰顶端刚好接触试样表面,在此状态下保持10s,然后远离火焰并将试片置于垂直状态,观察试片2s内能否自熄。测试3组试样,全部合格方判为合格。单位为毫米
补强胶片
图2燃烧持续性试验片示意图
6.7储存稳定性
将最短长度不少于350mm,总面积不少于0.12m2的补强片放人6.1.4规定的恒温干燥箱中,温度控制在40℃±2℃,保持上述条件168h。取出补强片冷却至室温,检查胶片是否有裂纹和分层现象。将冷却至室温的补强片分别按6.8、6.9、6.10要求进行测试和判定。6.8外板表面适应性
6.8.1试片制备:
根据补强胶片类型,准备规格为200mm×80mm×0.8mm的符合6.1.2要求的油面钢板或电泳漆面钢板和150mm×50mm补强胶片,对于弯曲试片,钢板应纵向弯曲,角度为120°。5
iii KAoNni KAca
QC/T 851—2011
将准备好的补强胶片和钢板分别置于6.1.1规定的标准条件、一5℃下放置60min,随即分别在该环境温度下按图3所示制备平直试板各2片,按图4c)所示制备弯曲试板各1片。单位为毫米
钢板一
补强胶片一
图3外板表面适应性试片制备示意图钢板
补强胶片
a)横向垂直
6.8.2试验步骤:
补强胶片
b)水平向下
图4外板表面适应性试板放置状态钢板
「补强胶片
c)弯曲角度120°、垂直
将制备好的试片,分别在6.1.1标准条件、5℃条件下按图4a)、b)、c)所示静止放置2h,测量并记录测试结果。
若标准条件、-5℃条件下测试合格,则将各1片合格试片在170℃,20min烘烤条件下按图4a)、b)、c)所示在恒温干燥箱中放置烘烤固化,测量并记录测试结果;若标准条件、-5℃条件下测试无合格试片,则按6.8.1规定制备标准条件下试片,然后进行170℃,20min烘烤条件下外板表面适应性测试。
6.9初始粘接力
6.9.1试板制备:
制取符合6.1.2材质的200mm×25mm×0.8mm油面冷轧钢板或电泳漆面钢板为试片,将350mm×25mm补强胶片铺贴在刚性试片上,试片与补强胶片粘接面积150mm×25mm,用辊筒来回赶压2次,然后室温放置30min,供测试使用。制取符合6.1.2材质的200mm×25mm×0.8mm油面冷轧钢板或电泳漆面钢板为试片,将350mm×25mm补强胶片连同试片放人6.1.4规定的低温冷冻箱,-5℃下放置60min以上,随即在该环境温度下将补强胶片铺贴在刚性试片上,试片与补强胶片粘接面积150mm×25mm,用辊筒来回赶压2次,然后立即测试。
6.9.2试验步骤:
按GB/T2790规定进行测试,如图5所示。拉伸速度为100mm/min。每种环境条件测试3组试板,计算平均值,取二位有效数字。6
6.10隔离纸剥离性
6.10.1试板制备:
补强胶片
图5初始粘接力测试示意图
QC/T 851--2011
单位为毫米
制取规格为150mm×25mm带有隔离纸的补强胶片试样,用辊筒来回赶压2遍。于-5℃、标准条件、35℃条件下分别放置24h。6.10.2试验步骤:
将制备好的试样自放置环境中取出后立即进行测试,将隔离纸以90°匀速拉起,如图6所示。每项条件测试3组试样,全部合格方判为合格。90°
图6隔离纸剥离试验示意图
6.11前处理液匹配性
由供需双方协商,使用无问题即可认定为合格。6.12油漆匹配性
6.12.1电泳漆匹配性:
隔离纸
·粘接层
背衬材料
采用尺寸为110mm×70mm×0.8mm的磷化试板,按需方电泳工艺参数,在需方使用的电泳漆中进行电泳,晾置15min后,按6.1.3中规定的标准烘烤条件进行固化,观察电泳漆漆膜外观是否平整、光滑,有无缩孔现象,若状态合格,则作为标准试板;若漆膜粗糙或出现缩孔,则该电泳漆不能用于评价汽车用补强胶片与电泳漆的配套性。在磷化试板上粘贴50mm×25mm补强胶片,于室温下放置4h以上,将该试板放置于1L电泳漆槽中,试板平行底面且距底面约25mm处,在60r/min~120r/min搅拌速度下,连续搅拌16h,再放人空白磷化板按需方电泳工艺参数进行电泳,晾置15min后按6.1.3中规定的标准烘烤条件进行固7
iii KAoNni KAca
QC/T 851--2011
化,与标准试板进行比较。测试3组试样,全部合格方判为合格。6.12.2中涂、面漆匹配性:
由供需双方协商,使用无问题即可认定为合格。6.13补强倍数
6.13.1试板制备:
a)制取符合6.1.2材质的150mm×25mm×0.8mm油面冷轧钢板或电泳漆面钢板为试片,将150mm×25mm补强胶片铺贴在钢板上,用辊筒来回辊压5次,压实。b)根据补强胶片类别属性,将试板按6.1.3规定的标准烘烤条件加热固化,在6.1.1规定的标准状态下放置24h。
6.13.2试验步骤:
固化后试板放置方向及底部支撑、压力头的位置如图7所示,压力头半径R,为(5±0.1)mm,底部支撑半径R2为(2±0.1)mm;在符合6.1.1规定的试验环境中,对未铺贴补强胶片的空白试片以压头速度为5mm/min的速度施加压力,测定并记录其位移2.5mm、5mm时及最大负荷值,精确至1N;单位为毫米
压力头
补强胶片
图7试样与试验支架
在符合6.1.1规定的试验环境中,对按6.13.1步骤制备好的试板以5mm/min的速度施加压力,测定并记录其位移2.5mm、5mm时及最大负荷值,精确至1N;按式(1)计算补强倍数A,测试5组试板,计算平均值。A=
式中:
A——补强倍数;
B—一空白试片在2.5mm、5mm挠度时负荷或最大弯曲负荷,N;C-粘贴补强胶片后试板2.5mm、5mm挠度时负荷或最大弯曲负荷,N。6.14欠烘烤条件下的补强倍数
(1)
按6.13.1a)步骤制作试板,并按6.1.3规定在欠烘烤条件下固化后,按6.13.2步骤测量并记录最大负荷时补强倍数。测试5组试板,计算平均值。8
6.15过烘烤条件下的补强倍数
QC/T 851 --2011
按6.13.1a)步骤制作试板,并按6.1.3规定在过烘烤条件下固化后,按6.13.2步骤测量并记录最大负荷时补强倍数。测试5组试板,计算平均值。6.16抗冲击性
6.16.1试板制备:
制取符合6.1.2材质的300mm×100mm×0.8mm油面冷轧钢板或电泳漆面钢板为试片,将100mm×50mm补强胶片铺贴在钢板中间,用辊筒来回辊压5次,压实。根据补强胶片类别属性,按6.1.3规定的标准烘烤条件加热固化后取出,分别在6.1.1规定的标准状态下放置24h、(-40±2)℃条件下放置3h。6.16.2试验步骤:
将准备好的试板装在冲击试验机上(见图8),粘有补强胶片朝向落下方向,以80°进行冲击1次,检查补强胶片有无脱落。每种温度条件测试3组试板,全部合格方判为合格。单位为毫米
等边角钢(3X25×25)
角度指示针(厚32)
质量(2.7+0.1)kg
等边角钢(3X25×25)
质量(3.3+0.1)kg
试验片(100×300×0.8)
试片托架间隔5
等边角钢(6X50X50)
图8冲击试验机示意图
6.17耐热性
按6.13.1a)步骤制作试板,并按6.1.3规定的标准烘烤条件固化后,室温放置24h。然后将试板安装在带电加热箱拉力试验机上,电加热箱保持(80±2)℃恒温。将试板在此温度下放置5min以上,使试板温度达到平衡。在此状态下按6.13.2步骤测定最大负荷时补强倍数。测试5组试板,计算平均值。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QC汽车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