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QC汽车标准】 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2-27 16:40:46
  • QC/T947-2013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QC/T 947-2013

  • 标准名称:

    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技术条件

  • 标准类别:

    汽车行业标准(QC)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1.34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QC/T 947-2013.Technology standards of auto dimming rearview mirror for motor vehicle.
1范围
QC/T 947规定了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术语、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QC/T 947适用于安装在M类和N类汽车上的自动防眩目后视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B 15084机动车辆后 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GB/T 19951- -2005道路车辆 静电放电产生 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ISO 10605: 2008 )
GB/T21437.1- -2008道路车辆 由 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 1部分:定义和一般描述( ISO 7637-1:2002 )
GB/T 21437.2- -2008道 路车辆由 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 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ISO 7637-2: 2004)
QC/T 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
QC/T 531汽车后 视镜
QC/T 625-1999汽车用涂 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IS0 7637-3: 2007道路车辆一 由传导和耦合产生的电骚扰第 3部分:沿电源线以外的其他线
缆的电瞬态传导( Road vehicles -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conduction and coupling- Part 3: Electri-cal transient transmission by capacitive and inductive coupling vialines other than supply lines)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43.04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947—2013
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技术条件Technology standards of auto-dimming rearview mirror for motor vehicle2013-10-17发布
20-6n9365365
韩数码变真彻
201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3年第5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甲基丁烯醇聚醚》等811项行业标准,其中:化工行业标准149项、有色行业标准105项、黄金行业标准5项、冶金行业标准15项、建材行业标准3项、机械行业标准39项、航空行业标准69项、船舶行业标准53项、汽车行业标准42项、纺织行业标准63项、轻工行业标准59项、石化行业标准42项、民爆行业标准1项、电子行业标准50项、通信行业标准116项,现予以公告。以上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纺织、有色及黄金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治金行业标准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建材行业标准由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航空行业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出版,船舶行业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组织出版,汽车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民爆行业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出版,电子行业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附件:42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起始实施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七日
附件:
42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起始实施日期标准编号
QC/T253—2013
QC/T682—2013
QC/T229—2013
QC/T952—2013
QC/T953-2013
QC/T954—2013
QC/T258—2013
QC/T 199-2013
QC/T3262013
QC/T955—2013
QC/T956—2013
QC/T957—2013
QC/T29104—2013
368QC/T29105.3-2013
QC/T718—2013
QC/T439—2013
QC/T935—2013
QC/T939—2013
QC/T457—2013
QC/T936—2013
QC/T937—2013
QC/T940—2013
标准名称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型号编制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座垫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子机油泵技术条件
乘用车辐板式车轮在轮毂上的安装尺寸
商用车
商用车
验方法
平面安装车轮固定螺母
平面安装固定螺母试
汽车车轮
螺母座强度试验
汽车车轮
平衡块
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
专用汽车自动调平支承装置
干混砂浆运输车
洗扫车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颗粒污染度的限值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颗粒污染度测试方法取样
混凝土泵车
摆臂式自装卸汽车
餐厨垃圾车
前卸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技术
救护车
车厢可卸式垃圾车
护栏抢修车
展示车
被代替标准名称
QC/T253—1998
QC/T682—2002
QC/T229—1997
QC/T258—1998
—1995
QC/T199
QC/T326—1999
QC/T29104—1992
QC/T29105.3—1992
QC/T718—2004
QC/T439—1999
OC/T440—1999
QC/T4572002
起始实施日期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标准编号
QC/T958—2013
QC/T592--2013
QC/T959-2013
QC/T960.1—2013
QC/T961—2013
QC/T949—2013
QC/T951—2013
QC/T490—2013
QC/T950—2013
QC/T948—2013
QC/T946—2013
QC/T945—2013
QC/T627——2013
QC/T6622013
QC/T947—2013
QC/T 941—2013
QC/T9432013
QC/T942—2013
QC/T944-2013
QC/T938—2013
标准名称
汽车真空泵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液压制动钳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机械式驻车制动操纵杆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道路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第1
部分:双喇叭金属管、螺纹孔、螺纹管接头和管座
液压制动系统塑料储液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车载音频播放器技术条件
汽车用电路断电器
汽车车身制图
汽车座椅加热垫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汽车顶部装载装置
汽车安全带织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乘用车空调系统
汽车电动门锁装置
汽车空调(HFC-134a)用储液干
汽车自动防眩日后视镜技术条件汽车材料中汞的检测方法
汽车材料中铅、镉的检测方法
汽车材料中六价铬的检测方法
汽车材料中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二苯醚(PBDEs)的检测方法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被代替标准名称
QC/T592—1999
QC/T490—2000
QC/T627—1999
QC/T662—2000
起始实施日期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QC/T9472013
QC/T947—2013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编制起草。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是在综合分析同类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汽车厂对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要求制定的。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市金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上海麟刚汽车后视镜有限公司、上海十巷汽车镜(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强、吴黎辉、李再华、朱亚群、张剑、干毛弟。1范围
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技术条件QC/T947-2013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术语、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安装在M类和N类汽车上的自动防目后视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084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GB/T19951—2005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IS010605:2008)GB/T21437.1一2008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描述(ISO7637-1:2002)
GB/T21437.2一2008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IS07637-2:2004)
QC/T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
QC/T531汽车后视镜
QC/T625—1999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IS07637-3:2007道路车辆一由传导和耦合产生的电骚扰第3部分:沿电源线以外的其他线缆的电瞬态传导(Road vehicles-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conduction and coupling—Part3:Electri-cal transient transmission by capacitive and inductive coupling vialines other than supply lines)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后视镜rear-viewmirror
一种供满足规定视野内看清车辆后方和侧面图像的装置,不包含潜望镜这类复杂光学系统。一般包括镜片、保持件、方向调节件、支架等。3.2
内后视镜interiorrear-viewmirror一种供满足规定的视野要求,装在车辆乘员舱内部的装置。1
QC/T9472013
外后视镜exteriorrear-viewmirror一种供满足规定的视野要求,装在车辆外部的装置。3.4
环境光强ambient light
车辆行驶方向前方的光强。
眩目光强glare light
车辆行驶方向后方车辆照射的光强。3.6
自动防眩目后视镜auto-dimmingrear-viewmirror车辆在眩目光强和环境光强发生变化时,能够白动调节后视镜反射率,以提供给驾驶人员最佳反射率的装置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该设备、分系统、系统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性能降低: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分系统、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性能降低。4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白动防眩日后视镜应具备根据环境光强和眩目光强的变化白动改变反射率的功能。防眩目功能关闭时,反射率为最大值。防眩日功能开启时,智能控制单元根据环境光强和眩目光强的变化能自动调整反射率。
4.1.2其他要求应符合GB15084和GB/T531中一般要求的规定。4.2外观要求
4.2.1后视镜在500lx的照度条件下,距肉眼500mm处,从45°方向观察镜面时,镜面上不得有变形、模糊、条纹、气泡、伤痕、裂纹、夹杂等缺陷、4.2.2橡胶件不应有破损、裂缝等缺陷。4.2.3塑料件不应有明显褪色、裂纹、伤痕、变形等缺陷。4.2.4镜脚不能有裂纹、变形、伤痕、镀层脱落等缺陷。4.3性能要求
4.3.1T作条件。
白动防眩日后视镜在下列条件下应能够正常工作:—T作环境温度:-40℃~+85℃:T作电压:对于12V系统汽车:DC9V~DC15V;对于24V系统汽车:DC20V~DC28V。4.3.2尺寸。
后视镜的尺寸应满足GB15084中尺寸的相关要求。4.3.3曲率半径。
后视镜的曲率半径应满足GB15084中反射面和反射率的相关规定。4.3.4反射率。
QC/T947-2013
按照5.1的方法测量后视镜的反射率,在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未处于防眩目状态时,内后视镜反射率不低于60%,外后视镜反射率不低于45%;镜片反射率应能够连续调节;在镜片反射率最低时,要求反射率范围在4%~15%之间。4.3.5反射率变化时间。
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反射率变化时间按照本技术条件5.2的规定进行检测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
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变化条件
最高反射率降低到15%
最低反射率升高到50%
50%反射率降到30%
自动防眩目外后视镜:
变化条件
最高反射率降低到15%
最低反射率升高到40%
40%反射率降到20%
4.3.6断电恢复功能。
-10℃变化时间,s
-10℃变化时间,s
23℃变化时间,s
23℃变化时间,s
+50℃变化时间,s
+50℃变化时间,8
环境温度25℃时,后视镜在防眩目状态下突然断电,其反射率应能在20s之内恢复到35%以上。4.3.7倒车禁止防眩功能。
对配备有倒车禁止功能的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当车辆倒车信号闭合时,自动防眩目功能自动关闭。
4.3.8过电压特性。
后视镜在经受以下过电压测试后各项功能应正常:a)对于12V系统汽车:
1)长时间过电压特性:DC17V≥1h;2)短时间过电压特性:DC26V≥1min。b)对于24V系统汽车,过电压特性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4.3.9电流消耗。
4.3.9.1内后视镜的电流消耗。
在配备一片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的条件下,控制电路的电流消耗要满足以下条件:a)不防眩时维持电流:≤30mA;3
QC/T947—2013
b)维持防眩目状态时电流消耗:≤200mA;c)后视镜进入防眩目状态时最大工作电流:≤300mA。4.3.9.2内、外后视镜的电流消耗。在配备一片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和两片自动防眩目外后视镜的条件下,控制电路的电流消耗要满足以下条件:
a)不防眩时维持电流:≤50mA;b)维持防眩目状态时电流消耗:≤500mA;c)后视镜变色时最大工作电流:≤1500mA。4.3.9.3附加其他电子装置时的电流消耗。如果在后视镜内配备其他电子装置,则电流消耗由客户和生产商共同确定。4.3.10反向电流特性
在后视镜控制单元的电源两端加上DC30V(12V系统汽车)或者DC60V(24V系统汽车)反向电压,要求电路消耗电流不大于15mA。4.3.11电磁兼容性。
4.3.11.1传导抗扰度。
按照GB/T21437.1-—2008,GB/T21437.2—2008和ISO7637-3:2007进行传导抗扰度测试。对于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骚扰,测试脉冲严酷等级分类见GB/T21437.2一2008附录A;对于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骚扰,测试脉冲严酷等级分类见IS07637-3:2007中附录B。试验脉冲的严酷等级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功能状态分类见GB/T21437.2—2008附录A,按照本技术条件5.3.1的规定进行测试,要求设备能够满足B类功能状态的要求。4.3.11.2静电放电。
按照GB/T19951-2005进行静电放电测试,试验脉冲的严酷等级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功能状态分类见GB/T19951一2005中附录B,按照本技术条件5.3.2的规定进行测试,要求设备能够满足B类功能状态的要求。
4.3.12耐振性。
后视镜按本技术条件5.4的规定检测时,各零部件不得产生变形、损伤、脱落等影响其功能的现象,镜面方向应保持原正常使用位置。试验后电器部分应工作正常。4.3.13撞击缓冲性。
按照本技术条件5.5条规定进行试验,应满足GB15084中试验结果的相关规定。4.3.14耐弯曲性。
按照本技术条件5.6条规定进行试验,应满足GB15084中试验结果的相关规定。4.3.15耐湿性。bZxz.net
后视镜的耐湿性按本技术条件5.7的规定检测时,零部件应无异常。试验后,镜面反射率应为试验前镜面反射率的85%以上,电器部分工作正常。本条不适用于内后视镜,4.3.16耐高低温性。
后视镜的耐高低温度性按照本技术条件5.8进行试验,试验后各零部件不得产生变形、损伤、脱4
落等影响其功能的现象,电器部分应工作正常。4.3.17耐候性。
QC/T9472013
后视镜的耐候性按本技术条件5.9的规定检测时,不得产生镜面模糊、老化,其他零部件不得产生明显褪色、裂纹、变形等缺陷,试验后电器部分应工作正常。4.3.18耐腐蚀性能。
4.3.18.1对涂镀件的有效面,按本技术条件5.10.1的规定进行试验后,应符合QC/T625的相应规定。
4.3.18.2对喷涂件的有效面,按本技术条件5.10.2的规定进行试验后,应符合QC/T484的相应规定。
4.3.18.3按本技术条件5.10.3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后,镜面上不得产生模糊、斑点、保护层软化、脱落等现象。
4.3.18.4含有其他电子部件的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包括含有反射面电动可调、后视镜可折叠、倒车雷达、电子罗盘、蓝牙等电子部件的后视镜等)可由供需双方根据图样、文件等的相关要求执行。4.3.19反射率变化耐久性。
按照本技术条件5.1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后,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应满足以下指标:a)最高、最低反射率:测试完后,与初始值相比允许反射率的变化率≤15%;b)
反射率变化时间:测试完成后,与初始值相比允许变化时间的变化率≤20%;最高反射率不能低于40%;
自动防眩目镜片不能有任何功能丧失和不可恢复的外观缺陷。操作耐久性。
按照本技术条件5.1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后,要求后视镜的操作力矩偏差在要求值的±20%之内。
5试验方法
5.1反射率测量
后视镜的反射率按GB15084中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测试最高反射率时要求环境光强为500lx,眩目光强为0lx;测试最低反射率时要求环境光强为01x,眩目光强为5001x。5.2反射率变化响应时间测试
5.2.1测试要求。
a)环境温度:23℃±5℃。
测试电压:对于12V系统汽车,测试电压12V±0.2V;对于24V系统汽车,测试电压24V±b)
测试设备:设备由反射率测试仪、两个可调亮度的光源(分别模拟环境光强和眩目光强)、c)
反射率采集与计时装置组成。
d)每次测试之前需要对反射率测试仪进行校准。5.2.2反射率降低变化时间测试。将试件放置于测试设备之中,眩目光强为01x,环境光强为5001x,后视镜达到最高反射率。此时5
QC/T947-—2013
将眩目光强变为5001x、环境光强变至01x,同时反射率测试仪开始采集并记录后视镜的反射率,计时装置开始计时。
对于内后视镜,分别记录反射率从最高降低到15%时的变化时间和从50%降低到30%的变化时间;对于外后视镜,分别记录反射率从最高降低到15%时的变化时间和从40%降低到20%的变化时间。
5.2.3反射率升高变化时间测试。将试件放置于测试设备之中,眩目光强为5001x,环境光强为01x,后视镜达到最低反射率。此时将眩目光变为01x,环境光强变至5001x,同时反射率测试仪开始采集并记录后视镜的反射率,计时装置开始计时。对于内后视镜,记录反射率从最低升高到50%时的变化时间;对于外后视镜,记录反射率从最低升高到40%时的变化时间。5.3电磁兼容性试验
5.3.1传导抗扰度试验。
5.3.1.1对于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骚扰,按照GB/T21437.2—2008中的要求准备试验设备,根据汽车制造厂和供应商共同确定的试验波形和试验脉冲的严酷等级,在GB/T21437.2一2008附录A中选取相应的波形进行测试。
5.3.1.2对于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骚扰,按照GB/T21437.1-2008和IS07637-3:2007准备相应的测试设备,根据汽车制造厂和供应商共同确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脉冲的严酷等级,在ISO7637-3:2007附录B中选取相应的试验波形进行试验。5.3.2设备静电放电试验。
按照CB/T19951一2005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试验准备,根据汽车生产厂和供应商共同确定的试验严酷等级,在CB/T19951—2005中第5章和第7章中选取相应的电压进行测试。5.4耐振性试验
将后视镜按实车状态安装在振动试验台架上,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进行测试,其安装固定点区域的参数应符合表1给出的参数。表1振动试验参数
频率,Hz
25~500
振幅.mm
加速度,m/s
注:频率、振幅、加速度也可以按供需双方的协定。5.5撞击缓冲性试验
扫描频率,ocVmin
按照GB15084中撞击试验的方法进行后视镜的撞击缓冲性试验。5.6耐弯曲性试验
每一方向试验时间,h
按照GB15084中安装在固定件上保护壳体的弯曲试验方法进行后视镜的耐弯曲性试验。5.7耐湿性试验
将后视镜按实车状态安装在试样架上,按表2给出的参数进行耐湿性试验。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QC汽车标准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