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汽车行业标准(QC) >>
- QC/T 950-2013 汽车座椅加热垫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QC汽车标准】 汽车座椅加热垫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 QC/T950-2013
- 现行
标准号:
QC/T 950-2013
标准名称:
汽车座椅加热垫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
汽车行业标准(QC)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3.78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QC/T 950-2013.Performance requirement and test of heating car cushion.
1范围
QC/T 950规定了汽车座椅加热垫的术语、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的要求。
QC/T 950适用于12V或24V电系的汽车座椅用加热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8410- -2006 汽车 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 2828.1- -2003基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 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QC/T413- -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 术条件
QC/T 740- -2005 乘用 车座椅总成
QC/T 29106- 2004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 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座椅加热垫seat heater unit
一种用于座椅上通电后能产生热量的座垫,该垫含座垫和靠垫,其加热材料可用碳纤维、复合纤维或电阻丝等制作。
3.2碳纤维carboform
一种高含碳量材料制成的导电纤维。
3.3复合纤维composite conductive fiber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电热材料制成的多股捻线。
3.4热保护器thermal protection
用于感应温度.当温度达到设定上限值时内部触点断开,当温度回复到设定下限值时内部触点接通的电控元件。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950—2013
汽车座椅加热垫技术要求和
试验方法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and test of heating car cushion2013-10-17发布
201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电话:00-67938365
甜涂层输散码查真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3年第5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甲基丁烯醇聚醚》等811项行业标准,其中:化工行业标准149项、有色行业标准105项、黄金行业标准5项、冶金行业标准15项、建材行业标准3项、机械行业标准39项、航空行业标准69项、船舶行业标准53项、汽车行业标准42项、纺织行业标准63项、轻工行业标准59项、石化行业标准42项、民爆行业标准1项、电子行业标准50项、通信行业标准116项,现予以公告。以上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纺织、有色及黄金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治金行业标准由治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建材行业标准由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航空行业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出版,船舶行业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组织出版,汽车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民爆行业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出版,电子行业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附件:42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起始实施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七日
附件:
42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起始实施日期标准编号
QC/T253—2013
QC/T682—2013
QC/T229—2013
QC/T952—2013
QC/T953—2013
QC/T954—2013
QC/T258—2013
QC/T199—2013
QC/T326—2013
QC/T955—2013
QC/T956—2013
QC/T9572013
QC/T29104—2013
QC/T29105.3—2013
QC/T7182013
QC/T439—2013
QC/T935—2013
QC/T9392013
QC/T457—2013
QC/T936—2013
QC/T937—2013
QC/T940—2013
标准名称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型号编制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座垫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子机油泵技术条件
乘用车辐板式车轮在轮毂上的安装尺寸
平面安装车轮固定螺母
商用车
商用车
验方法
平面安装固定螺母
汽车车轮
螺母座强度试验
汽车车轮平衡块
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
专用汽车自动调平支承装置
干混砂浆运输车
洗扫车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颗粒污染度的限值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颗粒污染度测试方法取样
混凝土泵车
摆臂式自装卸汽车
餐厨垃圾车
前卸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技术
救护车
车厢可卸式垃圾车
护栏抢修车
展示车
被代替标准名称
QC/T253—1998
QC/T682—2002
QC/T229—1997
QC/T258-1998
QC/T199-
QC/T326—1999
QC/T29104—1992
QC/T29105.3—1992
QC/T718—2004
QC/T439—1999
QC/T440—1999
QC/T457—2002
起始实施日期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标准编号
QC/T958—2013
QC/T592—2013
QC/T959—2013
QC/T960.1—2013
QC/T961—2013
QC/T949—2013
QC/T951—2013
QC/T490—2013
QC/T950—2013
QC/T948—2013
QC/T946—2013
QC/T945—2013
QC/T627—2013
QC/T662—2013
QC/T9472013
QC/T941—2013
QC/T943—2013
QC/T942—2013
QC/T944—2013
QC/T938——2013
标准名称
汽车真空泵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液压制动钳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机械式驻车制动操纵杆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道路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第1
部分:双喇叭金属管、螺纹孔、螺纹管接头和管座
液压制动系统塑料储液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车载音频播放器技术条件
汽车用电路断电器
汽车车身制图
汽车座椅加热垫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汽车顶部装载装置
汽车安全带织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乘用车空调系统
汽车电动门锁装置
汽车空调(HFC-134a)用储液干燥器
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技术条件汽车材料中秉的检测方法
汽车材料中铅、镉的检测方法
汽车材料中六价铬的检测方法
汽车材料中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二苯醚(PBDEs)的检测方法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被代替标准名称
QC/T592—1999
QC/T490—2000
QC/T627—1999
QC/T662—2000
起始实施日期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QC/T950—2013
QC/T950—2013
本标准依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考虑到我国目前行业情况,在制定本标准过程中对上述标准的限值和检验项目进行了修改及删减。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沈阳保丽洁座垫科技电子制作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中汽认证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强、宋金昌、李再华、牛海军、唐林、王忠校、丁晓东。1范围
汽车座椅加热垫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QC/T950—2013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座椅加热垫的术语、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12V或24V电系的汽车座椅用加热垫。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3基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GB/T2828.12003
样计划
QC/T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740—2005乘用车座椅总成
QC/T29106—2004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座椅加热垫seatheaterunit
一种用于座椅上通电后能产生热量的座垫,该垫含座垫和靠垫,其加热材料可用碳纤维、复合纤维或电阻丝等制作。
碳纤维carboform
-种高含碳量材料制成的导电纤维。3.3
复合纤维compositeconductivefiber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电热材料制成的多股捻线。3.4
热保护器thermalprotection
用于感应温度,当温度达到设定上限值时内部触点断开,当温度回复到设定下限值时内部触点接通的电控元件。
QC/T950--2013
4技术要求
4.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及QC/T413的相关规定,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加热垫的工作环境温度:-40℃~65℃。4.3热电性能
4.3.1标称电压:12V或24V。
4.3.2产品图样中技术条件需规定标称功率。4.3.3加热垫电阻:应满足产品图样技术要求的规定值,电阻值偏差不应超过限值的一10%+20%。
4.3.4热保护器:维持加热垫被保护状态与停止加热垫被保护状态之间温差大于10℃。4.4加热垫电线束
应符合图纸及QC/T29106—2004的规定。4.5外观
4.5.1加热垫表面应平整、无褶皱、脏点,无分层、无明显局部凸起。4.5.2加热垫边缘应平滑,无明显毛边。4.5.3加热垫的外形尺寸偏差不应超过产品图样尺寸的±1.0%。4.6阻燃性能
燃烧速度≤100mm/min。
4.7高温性能
按本标准5.4进行试验后,检查热电性能应满足4.3的要求,表面外观应满足4.5的要求。4.8低温性能
按本标准5.5进行试验后,检查热电性能应满足4.3的要求,表面外观应满足4.5的要求。4.9湿热性能
按本标准5.6进行试验后,检查热电性能应满足4.3的要求,表面外观应满足4.5的要求。4.10热保护器性能
按本标准5.7进行试验后,热保护器仍可满足4.3.4的要求。4.11升温速度
在13.5V或27V工作条件下,3min后座椅表面中心点升温5℃以上,5min后座椅表面中心点升温8℃以上。
4.12短路保护性能
将热保护器短路在13.5V或27V工作条件下,连续工作的2h期间加热垫表面任意点温度不应超过85℃。
4.13耐液性能
按本标准5.11进行试验后,加热垫应工作正常,不得出现短路、断路、异常发热、焦痕和其他各种失效。
4.14弯曲性能
按本标准5.12进行试验后,加热垫应无断线、异常发热的现象。4.15耐久性能
QC/T950-2013
在13.5V或27V工作条件下,座椅加热垫连续加热300h后,加热垫主要工作参数在正常范围内。
4.16抗振性能
在13.5V或27V工作条件下(试验中持续通电),频率:3Hz;前座300000次:后座150000次。试验后机能正常、表面外观无异常。4.17巅簸和蠕动性能
按本标准5.15进行试验后,加热垫应无断线、短路、焦痕、异常发热的现象。4.18绝缘介电强度
按本标准5.16进行试验时,加热垫绝缘不允许被击穿。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试验环境除非特别规定,产品均应按本标准4.2规定的常态工作条件进行。5.1.2试验电压:12V电系为13.5V,24V电系为27V。加热垫加载测试电压1h后,便可认为达到测试的稳定条件。5.1.3
5.1.4仪器、仪表要求。
型式试验用的电气测量仪器,其标准度不低于0.5级。b)
型式试验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其分辨率不大于1℃。c)
型式试验用的拉力测量仪器,其误差应不高于±1%。型式试验用的长度测量仪器,其分辨率不应大于0.5mm。d)
5.2常规检查
外观检查。加热垫外观用目视法评价。5.2.2基本参数试验。
用直尺测量加热垫尺寸。
用标准量具测量电源线截面积。b)
c)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加热垫电阻值。5.3阻燃性能试验
按GB8410—2006和程序进行试验。5.4高温性能试验
将加热垫总成(不加载荷),接上13.5V或27V电源,悬挂于90℃的环境中,经过72h后取出,置于常温0.5h后,接上13.5V或27V电源,按本标准4.3检查性能。5.5低温性能试验
将加热垫总成(不加载荷),用塑料薄膜密封后悬挂于-40℃环境中24h后取出,接上13.5V或27V电源,按本标准4.3检查性能。5.6湿热性能试验
QC/T950—2013
将加热垫总成(不加载荷),在恒定湿热环境下持续放置96h(温度:40℃±5℃,湿度:90%~95%),然后空气中放置24h(20℃±5℃)后,接上13.5V或27V电源,按本标准4.3检查性能。5.7热保护器性能试验
在工作负载13.5V/2A或27V/1A的条件下,加热垫热保护器开启和关闭共30000个周期(以开启关闭各一次为一个周期,开启与关闭的温度差应大于10℃)。5.8线束接点拉脱力试验
按照QC/T29106中5.5的试验方法进行。5.9升温速度试验
常温下将加热垫安装于座椅内,座椅上放置75kg三维H点测量装置。三维H点测量装置与座椅之间用10mm厚海绵层隔开。试验在环境舱中进行,分别在环境舱温度为-20℃±0.5℃和0℃±0.5℃两种状态下进行测试。接上13.5V或27V电源后,开始测量加热垫表面温度,每1min记录一次。
5.10短路保护性能
常温下将加热垫热保护器短路后安装于座椅内,座椅上放置75kg三维H点测量装置。接上13.5V或27V电源后,每10min测量记录一次加热垫表面温度,连续工作2h。5.11耐液性能
5.11.1将加热垫总成平铺在测验车型合棉上(不加载荷),将合棉平放在测试台上,在加热垫中间位置以2.0L/min速度倒上1.0L净水,然后接通13.5V或27V电压工作48h,检查加热垫外观和加热效果。
5.11.2将加热垫总成平铺在测验车型合棉上(不加载荷),上盖与加热垫同尺寸椅套(布面与泡沫),将合棉平放在测试台上,在加热垫中间位置,以1.0L/min速度分别倒上200cc5%的盐水、尿素、牛奶、可乐、清洁剂,然后加载13.5V或27V电压工作24h,重复5次后检查加热垫外观和加热效果。5.12弯曲性能试验
在座椅加热垫两端施加2.2N的拉力、弯曲半径为R5、角度为左右对折180°、弯曲速度为30次/min(一个往复为一次)的条件下,将加热垫弯曲3000次。5.13耐久性能试验
将加热垫安装于座椅内,座椅上放置室温75kg三维H点测量装置。接上13.5V或27V电源后,置于室温环境中连续加热300h后评价。5.14抗振性能试验
将装配有加热垫的座椅总成安装在振动试验台的台面上,电压13.5V或27V(试验中持续供电),以频率3Hz、振幅10mm的振动条件,进行前座300000次、后座150000次试验,并用温度记录器监控振动过程中相关温度变化情况5.15巅簸和蠕动试验
按QC/T740—2005附录A中A.1.3的规定进行。试验中应持续供电,每隔2h观测并记录加热垫的温度和电流。
5.16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各互不连接的导电零部件之间及导电零部件对外表面之间,应能耐50Hz、实际正弦波为550V4
QC/T950—2013
电压历时1min的试验,且绝缘应不被击穿。在大批连续生产时,允许用电压660V历时10s的试验代替。
6检验规则
产品需经过生产企业质检部门检验并开具合格证后方可出厂。6.1出厂检验
6.1.1试验项目如表1中出厂检验所示,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6.1.2抽样规定。
6.1.2.1出厂检验中主要性能试验抽样进行。6.1.2.2以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两件为主要性能试验的试验室样品。6.1.2.3主要性能以单片加热垫为单位进行检验,外观质量在生产现场按要求逐片目测检验评价。6.1.3评价方法。
6.1.3.1主要性能和外观质量均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为合格品。6.1.3.2主要性能试验中,若其中一项不合格,允许在该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该项目进行复测,复测不合格,判该产品为不合格。6.2型式试验每年进行一次,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定型时;
b)产品设计、工艺、材料做较大修改时:c)产品停产二年再恢复生产时;d)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两年不少于一次;e)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要求时。6.3型式试验项目如表1所示型式试验项目。型式试验随机抽取9件样品,7件试验,2件备件,有一项不合格,可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验,再出现一项不合格,则型式试验不合格。7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7.1产品标识
每套产品上应有型号规格或零件号、生产企业名称或标识、商标。7.2包装
7.2.1采用塑料袋内包装,纸箱外包装。7.2.2产品包装箱上应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
检验结论。Www.bzxZ.net
b)产品的检验日期、检验员签名或盖章(可用检验员代码表示)。包装箱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制造。7.2.31
7.2.4包装箱外表上的标志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包装箱各部分标志需符合相应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a)
b)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数量、出厂日期、制造商名称和生产地址。箱体尺寸(长×宽×高)。
QC/T950—2013
7.3运输
运输中应防止雨淋、防止挤压。7.4储存
产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避免与腐蚀性物质接触。5对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有特殊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7.5
检验项目表
检验项目
热电性能
阻燃性能
高温性能
低温性能
温湿性能
热保护器性能
升温速度
短路保护性能
耐液性能
弯曲性能
耐久性能
抗振性能
巅簸和蜗动性能
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型式试验
注:●必检项目:O订购方与承制方协商检验项目;一不检项目。6
出厂检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DZ 21-1982 硬质合金钎头
- 下一篇: QC/T 949-2013 车载音频播放器技术条件
- 热门标准
- QC汽车标准标准计划
- QC/T228.2-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
- QC/T228.6-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管
- QC/T228.7-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母
- QC/T476-2007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
- QC/T549-1999 汽车倒车报警器
- QC/T228.4-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
- QC/T926-2013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ISG型)用动力单元可靠性试验方法
- QC/T228.5-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帽
- QC/T207-1996 汽车腊通气弹簧
- QC/T228.3-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接头
- QC/T935-2013 餐厨垃圾车
- QC/T29032-2013 汽车用空气滤清器堵塞报警传感器
- QC/T457-2013 救护车行业标准
- QC/T568.1-2011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第1部分:微型
- QC/T220-1996 汽车用易熔线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