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QC汽车标准】 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总成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1-26 17:25:22
  • QC/T1056-201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QC/T 1056-2017

  • 标准名称:

    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总成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 标准类别:

    汽车行业标准(QC)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6.03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QC/T 1056-2017.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1范围
QC/T 1056规定了乘用车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总成的技术要求、台架试验方法。
QC/T 1056适用于乘用车用液压驱动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总成(以下简称“变速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8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6882- -2008 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 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消声室 和半消声室精密法
GB/T 14039- 2002 液压传动 油液固体颗粒污 染等级代号
GB/T 30512- 2014 汽车禁用物 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拖曳扭矩drag torque
变速器维持匀速运转所需要克服的最小阻力矩。
3.2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通过对双离合器的控制,实现在不中断动力的情况下转换传动比的自动变速器。
3.3双离合器dual clutch
具有一个主动部分、两个从动部分的离合器,也叫双作用离合器或双联离合器.
3.4变速器综合传动效率transmission integrated fficiency
按温度为90℃ ,发动机最大扭矩点转速和最大扭矩条件下进行测试,以变速器最高的3个挡位的传动效率算术平均值表示。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43.04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1056—2017
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总成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2017-01-09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7年第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超导磁选机》等426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实施日期见附件),其中机械行业标准249项、汽车行业标准42项、制药装备行业标准10项、轻工行业标准106项、冶金行业标准4项、化工行业标准2项、电子行业标准7项、通信行业标准6项。
以上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汽车行业标准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制药装备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冶金行业标准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电子行业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附件:42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实施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〇一七年一月九日
附件:
42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实施日期标准编号
QC/T776—2017
QC/T1051—2017
QC/T1052—2017
QC/T1053—2017
QC/T1054—2017
QC/T1055—2017
QC/T218—2017
QC/T1056—2017
QC/T245-—2017
QC/T247—2017
QC/T1057—2017
QC/T1058—2017
QC/T1059-—2017
QC/T32—2017
QC/T597.1—2017
QC/T597.2—2017
旅居车
教练车
通信车
标准名称
混凝土喷浆车
隧道清洗车
排水抢险车
汽车用转向管柱上组合开关技
术条件
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总成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压缩天然气汽车燃气系统技术
液化石油气汽车燃气系统技术
汽车防滑链
汽车用指纹识别装置
汽车驾驶室
止机构
扭杆式翻转及锁
汽车用空气滤清器试验方法
螺纹紧固件预涂粘附层技术条
件第1部分:微胶囊锁固层
螺纹紧固件预涂粘附层技术条
件第2部分:聚酰胺锁紧层
被代替标准编号
QC/T776—2007
QC/T218—1996
QC/T245-2002
QC/T247—2002
QC/T32—2006
QC/T597-—1999
实施日期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标准编号
QC/T1—2017
QC/T2-2017
QC/T3—2017
QC/T4—2017
QC/T5—2017
QC/T18—2017
QC/T340—2017
QC/T1060—2017
QC/T1061—2017
QC/T1062—2017
QC/T1063—2017
QC/T1064—2017
QC/T1065—2017
QC/T789—2017
QC/T3162017
QC/T201—2017
QC/T1066—2017
标准名称
汽车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
汽车产品图样格式
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完
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采用
与更改办法
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标准
化审查
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术语
汽车用六角法兰承面带齿螺栓
汽车用外六角花形法兰面螺栓
道路运输轻质燃油罐式车辆
防溢流系统
道路运输轻质燃油罐式车辆
卸油阀
道路运输轻质燃油罐式车辆
油气回收组件
道路运输易燃液体危险货物罐
式车辆呼吸阀
道路运输易燃液体危险货物罐
式车辆人孔盖
汽车电涡流缓速器总成技术要
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汽车行车制动器疲劳强度台架
试验方法
汽车气制动用尼龙管接头尺寸
汽车驻车制动用拉索总成性能
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被代替标准编号
QC/T1—1992
QC/T2—1992
QC/T3—1992
QC/T4—1992
QC/T5—1992
QC/T18-1992
QC/T340—1999
QC/T789—2007
QC/T316—1999
QC/T201—1995
实施日期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标准编号
QC/T1067.1—2017
QC/T1067.2—2017
QC/T1067.3—2017
QC/T1068—2017
QC/T1069—2017
QC/T1070—2017
QC/T1071—2017
QC/T772—2017
QC/T771—2017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标准名称
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
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
和一般性能要求
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
器第2部分:插头端子的型式
和尺寸
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
器第3部分:电线接头的型
式、尺寸和特殊要求
电动汽车用异步驱动电机系统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驱动电机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技术规
范气缸体总成
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气道稳态流
动特性测试方法
汽车用柴油滤消器试验方法
汽车柴油机纸质滤芯柴油细滤
器总成技术条件
被代替标准编号
QC/T417.1—2001
QC/T417.3—2001
QC/T417.4—2001
QC/T417.5—2001
QCn29010—1991
QCn29011—1991
QCn29013—1991
QC/T772—2006
QC/T771—2006
实施日期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017-07-0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试验通用要求
QC/T1056—2017
QC/T1056—2017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安徽江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依维柯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春雷、李育、黄明礼、张轶、施洁青、方伟荣、邵志良、姜超、方志勤、夏灵、陈勇、叶美琴、裴质明。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QC/T1056—2017
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总成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总成的技术要求、台架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用液压驱动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总成(以下简称“变速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6882一2008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精密法GB/T14039—2002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GB/T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dragtorque
拖电扭矩
变速器维持匀速运转所需要克服的最小阻力矩。3.2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ualclutchtransmission通过对双离合器的控制,实现在不中断动力的情况下转换传动比的自动变速器。3.3
双离合器dualclutch
具有一个主动部分、两个从动部分的离合器,也叫双作用离合器或双联离合器。3.4
transmissionintegratedefficiency变速器综合传动效率
按温度为90℃,发动机最大扭矩点转速和最大扭矩条件下进行测试,以变速器最高的3个挡位的传动效率算术平均值表示。
当量公里equivalentkilometer
对不同的运行负荷进行加权计算而得到的与特定或俗成的公里数相当的量。3.6
异响abnormalnoise
变速器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同于双离合器、阀体、油泵、齿轮、轴承等平稳工作时的异常响声。QC/T1056—2017
抽吸性能suctioncapability
变速器液压系统抽取油液建立油压的能力。4技术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变速器各零部件应清洁,不得有影响总成清洁度值的杂物。4.1.2变速器轴承、油封等关键重要零部件装配前应涂兼容的润滑脂或润滑油,装配应有专用工具或辅具。
4.1.3变速器各接合面及油封刃口不充许有渗油、漏油。4.1.4变速器各运动件应运动灵活,无卡滞和异响。4.1.5变速器各紧固件、油塞应按产品图规定的紧固力矩拧紧或安装,不得有松动和漏装。4.1.6变速器应保证换挡准确、可靠,无乱挡、挂不上挡及自行脱挡现象。4.2性能要求
4.2.1电机驱动疲劳耐久。
按5.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按照整车道路谱试验不低于16万当量公里进行考核,在试验期间无脱挡、漏油、异响、剥落、轴承卡滞等故障,试验完成后变速器功能应正常。4.2.2润滑与抽吸性能。
按5.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中变速器主油路压力波动量3s时间内不得持续超过土0.8Bar影响变速器操控性能,检查变速器润滑情况,变速器零部件无异常磨损。4.2.3差速器可靠性。
差速器可靠性试验适用于自带差速器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按5.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分别完成高速低扭和低速高扭的循环试验后,差速器应转动灵活、无卡滞、异响等故障,变速器功能应正常。
4.2.4换挡耐久。
按5.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按照整车道路谱试验不低于16万当量公里进行考核。在试验期间,任一挡不得出现换挡卡滞、乱挡、挂不上挡、连续5次明显撞击等换挡异常,试验完成后变速器换挡功能应正常。试验前后测量变速器各挡位同步器后备量,试验后各挡位后备量不得小于0.5mm。4.2.5传动效率。
按5.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带差速机构的变速器,变速器综合传动效率不小于93%;不带差速机构的变速器,变速器综合传动效率不小于94%4.2.6拖电扭矩。
按5.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带差速机构的变速器,变速器各工况下的最大拖扭矩不超过18N·m;不带差速机构的变速器,变速器各工况下的最大拖电扭矩不超过15N·m。4.2.7噪声。
4.2.7.1按5.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4.2.7.2加载情况下稳态工况噪声测试。2
QC/T1056—2017
测试持续时间在30s以上,变速器前进挡噪声不大于83dB(A),倒挡噪声不大于85dB(A)。4.2.7.3加减速工况噪声测试。
记录测试过程噪声数据,不得出现主观无法接受的敲击噪声与啸叫噪声。4.2.8动态密封。
按5.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各密封件不得有“滴”状渗油发生。4.2.9静扭强度。
按5.1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变速器静扭强度后备系数K,不小于2.5,判定试验合格。4.2.10高速。
按5.1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期间没有漏油等故障且轴承、齿轮等零件没有发生烧蚀或影响变速器运转的破损,判定试验合格。4.3清洁度
以出厂状态的变速器总成作为清洁度检测样本。按照GB/T14039一2002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不得低于指标20/18/15。注:指标20/18/15为1mL油液中大于4um的颗粒数为5000~10000,大于6μm的颗粒数为1300~2500,大于14μm的颗粒数为160~320。
4.4零部件材料
变速器零部件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GB/T30512—2014中规定的要求。5试验方法
5.1试验样品的选取、磨合及试验报告规范见附录A。5.2电机驱动疲劳耐久试验
5.2.1试验设备。
本试验设备应具有以下组成:
驱动装置、加载装置,转速控制精度±0.5%,扭矩控制精度±1%a)
变速器润滑油温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精度±5℃;数据记录仪,记录扭矩、转速、温度;标定数采设备、计时器;
台架设备简图如图1所示。
驱动电机:2-
输入扭矩仪:3
被试变速器;4
输出扭矩仪;5一
-负裁电机:6-
图1电机驱动疲劳耐久试验台架设备简图5
传动轴和联轴器
QC/T1056—2017
试验方法
方法如下:
变速器安装角度与整车安装角度一致;控制油温不得超过最高许用油温;磨合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变速器输入扭矩按表1确定;
输入转速为发动机最大扭矩点转速;整个试验分为100个循环,按低挡到高挡、倒挡的各挡位顺序进行;六挡、七挡变速器电机驱动疲劳耐久寿命试验指标见表2,也可根据变速器的设计寿命对各挡位循环次数进行相应调整,但总循环次数不得低于表2的总和。表1电机驱动疲劳耐久寿命试验输入扭矩参数挡位
其余前进各挡
注:M.为发动机最大扭矩。
变速器类型
六挡变速器
七挡变速器
注:直接挡可不试验。
5.3润滑与抽吸性能试验
5.3.1试验设备。
输入扭矩
驱动桥最大附着扭矩时,变速器输人端扭矩Mema
电机驱动疲劳耐久寿命试验指标表2
寿命指标
本试验设备应具有以下组成:
输人轴循环次数(×10°)
≥100
≥100
≥140
≥100
润滑与抽吸性能试验采用具有驱动装置的单电机试验台;a)
驱动装置,转速控制精度土0.5%;六挡
≥220
≥110
≥190
模拟变速器外循环冷却能力的变速器润滑油温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精度土5℃;台架可前、后、左、右旋转,最大旋转角度不得小于45°;数据记录仪,记录转速、温度;标定数采设备、计数器;
台架设备简图如图2所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QC汽车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