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YD通讯标准】 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测试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19 10:22:39
  • YD/T1463-200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YD/T 1463-2006

  • 标准名称:

    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测试方法

  •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878.08 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1463-2006.Test Methods for 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CWDM)System.
1范围
YD/T 1463规定了开放式一纤双向CWDM系统的测试方法,包括CWDM系统的各参考点光性能参数、保护倒换方式、保护倒换准则和时间、系统传输性能、速率透明复用器的功能和性能、光监控通路的性能、网元管理系统功能测试等具体内容。
YD/T 1463暂不考虑OADM配置的情况。
YD/T 1463适用于CWDM系统测试。对于企业专网等网络边缘应用,其测试内容和项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972.4-1998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
YD/T 1326-2004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技术要求
YD/T 1339-2005城市光传送网波分复用(WDM)环网测试方法
ITU-T X.733 ( 1992 )
信息技术一开放系统互联一系统管理: 告警上报功能
ITU-T G783SDH设备功能块
ITU-T G825SDH数字网的抖动和漂移的控制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463-2006
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测试方法Test Methods for 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CWDM)System2006-06-08发布
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CWDM系统的参考模型和参考点定义5备参考点接口参数及光通道参数测试5.1Ss点接口参数测试.
5.2MPI-S到MPI-RM光通道参数测试5.3.SM-s点接口参数测试
5.4.Rs点接参数测试-
5.5R到Ss、R.到S抖动参数测试..5.6R点参数测试-
5.7S点参数测试
5.8TMUX测试(可选】
6CWDM系统保护倒换测试(可选)6.1光通路保护倒换
6.2光复用段保护倒换
7CWDM系统传输性能测试
7.1SDH信号的系统误码性能测试7.2SDH信号的系统输出抖动测试:7.3.以太网信号的吞吐量测试
7.4以太网信号的过载丢包率试
7.5以太网信号的长期丢包率测试7.6以太网信号的时延测试
监控通路测试(可选)
CWDM系统网元管理功能验证
故障管理-
性能管理
配置管理
安全管理·
TYYKAONTKAca
YD/T 1463 -2006
本标准与YL/T1326-2004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技术要求》配套使用。在本标谁的制定过程中参考了以下标准:YD/T1326-2004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技术要求:城市光传送网波分复用(WDM)坏环网测试方法;YD/T 1339- 2005
YD/TI159-2(KI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测试方法: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贝尔阿东卡特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赵文玉叶柴富张红宇卢毅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绪明张晓宏YD/T 1463-2006
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测试方法YD/T 1463 2006
本标准规定了开放式一纤双向CWDM系统的测试方法,包括CWDM系统的各参考点光性能参数保护倒换方式、保扩倒换准则和时间、系统传输性能、广速率透明复拥器的功能和性能、光监控通路的性能、网元管理系统功能测试等具体内容。本标滑哲不考虑OADM配置的情况、本标准适用于CWDM系统测试,对」企业专网等网络边缘应用,其测试内容和项口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逆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划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厨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5972.4-1998
YD/T 1326-2004
YD/T 1339-2005
TTU-T X.733 (1992)
ITU-T G783
ITU-TG825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丁本标准:
CSMA/CD
光红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技术要求城市光传送网波分复用(WTM)环网测试方法信息技术一开政系统互.联一系统管理:告警上报功能SDH设备功能块
SDH数字网的抖动和漂移的控制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Interchange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Collision Detection
Coarse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Eiement Managemenl System
Gigahit Ethernet
Network Time Pratocol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Optical Demultiplexer
Optical Multiplexer
Opticai Supervisory Channel
-TYKAONYKACa
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
带有冲突捡测的载波侦听多路存取粗波分复用
网元管理系统
千兆以太网
网络时间协议
光分插复用器
光解复用器
光复用器
光监控通路
YD/T 1463- 2006
Optical Terminal MultiplexerOpticai Transponder Unit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ide Mode Suppression Raticn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Trans-Multiplexer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4CWDM系统的参考模型和参考点定义光终端复用器
光转发单元
同步数字体系
逆模抑制比
同步传送模块
了速率复用器
波分复用
CWDM系统的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图1中的各参考点定义如下:R----客户信号接收点;
S——客户信号发送点;
系统支路侧的单通路发送端输出点:Rs-M
一系统支路侧的单通路到主通道输入点:Rs—系统支路侧的单通路接收端输人点;SM-s
系统支路侧的土通道到单逆路输出点;MPI-SM-
MPI-RM
系统主通道发送点;
系统主通道接收点。
S1IT-T
MPI-SM
图1CWDM系统参考模型
5各参考点接口参数及光通道参数测试5.1Ss点接口整数测试
5.1.1-20dB 谱宽
5.1.1.1定义
-20dB谱宽是指相对于光信号最大峰值功率跌落20dB时的最大谱宽。5.1.1.2测试配置
-20dB谱宽测试配置如图2所示。RRs
信号发生器
OTU-TAR
图2Ss/S点谱特性测试配置
JOTU-R
注OTU-R
光浩分析仪
5.1.1.3测试步骤
【a】按图2所示连接好测试配置;YD/T 1463-2006
(b)根据所测试光源的标称波长及谱宽适当设置光谱仪扫描波长范用,并设置分辨率为.1nm;(c)将光标定位在主纵模的峰值处,找到相对峰值间左及向有跌落20dB处,读出此两点的波长,其差值即为-20dB谱宽:对于支持白动测量-20dB谱宽的光谱分析仪,则可根据该功能直接读取。5.1.2边模抑制比
5.1,2.1 定义
边模抑制比(SMSR)是指在整个激光器光谱中最高的峰值与次高峰值的最小比值。注:本定义中出于附钟赖率造成的与最大峰值分离的光谱峰值,不被认为是边模5.1.2.2测试配置
边模抑制比测试配置参见图2。
5.1.2.3测试步骤
()按图2所示连接好测试配置:(b)设定光谱仪显示的波长范闹,适当设置光谱仪的分辨率,调节光谱仪的幅度标尺,使主纵模和边模以适当的幅度显示在屏幕上,以使于观察和读数。(c)调整纵向光标,分别读出主纵模和最大边模的平均峰值光功率,计算两功率(单位为dBm)之差即得到边模抑制比的数值(单位为B);对于支持白动测量边模抑制比的光谱分析仪,则可直接读最。
5.1.3:平均发送光功率
5.1.3.1 定义
平均发送光功率是指调制状态下发射机耦合到光纤中的平均功率:5.1.3.2测试配置
平均发光功率测试配置如图3所示。RfKs
信弓发生器
OTU-TR
图3S/S点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配直5.1.3.3测试步骤
(a)按图3所示连接好测试配置,北功率计
(b)根据发射机标称波长设置光功率计T作波段,读山稳定的光功率值即为平均发送光功率。5.1.4消光比
5.,1.4.1 定义
是指逻辑\1”时的发送光功率和逻辑“0”时的发送光功率之比,公式:EX =10域
H中EX为消光比,A为逻辑“1”的平均发送光功率,B为逻辑“0”的平均发送光功率。5.1.4.2测试配置
消光比测试配置如图4所示。
-TYKAONYKACa
YD/T 1463-2006
发牛器
5.1.4.3测试步骤
OTU-TIR
光良托器
眼图及消光比测试配置
参警接收机
(a)使通信信号分析仪处于无光信号输人状态,并执行仪表校推操作。(b)按图4所示连接好测试配置。(c)调整光接耗器,使输人光功率处丁通信信号分析仪的动态范围内。叫必信
分析径
(d)设置并开启通信信号分析仪内与被测信号对应的滤波器。待波形稳定后,从仪表上读出消光比的数值,
注意事项:若通信信号分析仪有内置参考接收机,则无需外接参考接收机。测试过程中如外接参考接收机带有滤波器,应将其关闭。通信信号分折仪应和被测信号同步,同步信号的提取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
5.1.5眼图
5.1.5.1定义
是指Ss/S点的光脉冲形状特性,包括上升时间、下降时间、过冲,下冲以及振铃等。5.1.5.2测试配置
图测试配置参见如图4
5.1.5.3测试步骤
(a)使通信信号分析仪处于无光信号输入状态,并执行仪表校准操作。(b)按图4所示连接好测试配置。(c)调整光衰耗器,使输入光功率处于通信信号分析仪的动态范内:(d)设置并开启通信信号分析仪内与被测信号对应的滤波器。待波形稳定后,打开相应的眼图模板并与波形对准。
(e)观察1000以上个波形,检查是否所有波形都衍合该模板。注意事项:若通信信号分析折仪有内置参考接收机,则无需外接参考接收机。通信信号分析仪应和被测信号同步,同步信号的提取可以采取其他方式。5.1.6 中心波长
5.1.6.1 定义
是指在光谱中离峰值波长最近的两个半值功率波长(分别位于峰值波长的两侧)的半均值。5.1.6.2测试配置
中心波长测试配置参见如图2,
5.1.6.3测试步骤
(a)按图2所示连接好测试配置:4
【b)设置光谱仪归描被长范问及分辨率(.[nm)。()测试并得到十峰处的波长值即视为中心波长。注:在小心波长和峰值波长之间差异不人时,可将峰值波长近似为中心波长。5.1.6.4中心波长偏移
YD/T 1463 2006
中心波长与所对应的标称中心波长之差即为中心波长偏移,其中包含了光源调啾,信号带宽,温度和老化的影响。
5.2MPI-SM到MPI-RM光通道参数测试5.2.1MPI-SM到MPI-RM离散反射
5.2.1.1定义
是指从参考点MPI-SM到MPI-RM之间的某--点处,反射光功率与人射光功率之比。5.2.1.2测试配置
MPI-SM到MPT-RM离散反射测试配置如图5所示。其中,可变光衰耗器用来衰减光通道的反射信号值,使其待测峰值低于仪表的他和电半,从而保证正确的测量。人射光纤的长度必须超过OTDR的“死区长度”s
5.2.1.3测试步骤
光时域反射假
(OTDR+内置
光合器
可变光
衰耗器
MPI-Sx
MPI-RM
反射系数 R,的光纤既线
图5MPI-SM到MPI-Ru离散反射测试配置(a)连接MPI-SM点到人射光纤的输出端,调节OTDR的测试累计数量以及可变光衰耗器的衰减量,使待测反射点的反射信号蜂值低于仪表的饱和电平,且光纤衰耗曲线在反射点前基本平滑无噪声。并调节仪表测试的脉冲宽度,在保证测试具有较小噪声的前提下减小脉冲宽度,直同时保证反射信号顶端具有明显的平坦区域:
(b)延伸光纤耗出线到反射信号的半高宽中心,其交点即为应射点的入射信号强度,其到区射信号蜂值的高度差H即为反射信号强度,如图6所示。丰
光针长度
图6光时域反射仪上的高散反射轨迹()将一已知反射系数为Ro的光纤跳线接人到输人光纤的输出端,保持仪表测试参数不变,调节5
-TTKAONYKACa
YD/T1483-2006
可变光衰耗器的衰耗量,測出此光纤跳线的峰值高度差Ho,则校准系数为:F=R-
101g10
(d)依下列公式计算出待测反射点的离散反射系数为:R=F+1g105
5.2.2MPI-SM回波损耗
5.2.2.1定义
是指源参考点MPI-S>处,人射光功率对在该点上整个光纤的回波光功率(同时包含离散反射和分布散射如瑞利散射等)的比值。5.2.2.2测试配量
MPI-S回波损耗测试配置如图7所示。OUT-T/R
光连续被
区射if(OCWR)
5.2.2.3测试步骤
无反射光纤
图7光回波损耗/反射系数测试配置(a)设置光反射测试仪的发射光源波长为1550nm并打开光源(假定对各通道波长该参数值相同)直接连接光源输出到功率计输人,测得光功率值Ps:连接光源输出到光耦合器光口1,测得光口3的输出光功率为P:连接光源输出到光耦合器光口3,测得光口2的输出光功率为P32(b)按图7所示连接好测试配置,光耦合器光口3连接到无友射光纤,测得此时光耦合器光口2的输出光功率为 Puo
(c)连接光耦合器光口3到待测光纤光缆,测得此时光耦合器光口2的输出光功率为PR(d)光回波损耗为:
ORL=-101gP(P, -P)
PisP32
注:本测试配置中也可以采用渠成的光仪表,读取回损测试值。5.2.3MPI-Sm点平均总输出光功率5,2.3.1定义
是指在参考点MPI-SM的平均发送光功率。5.2.3.2测试配置
MPI-SM点平均总输出光功率测试配置如图8所示,6
5.2.3.3测试步骤
OROLTT
MPI-SsT
图8MPI-SM点平均总输出光功率测试配置(a)按图8所示连接好测试配置,确认所有OTU-T激光器处于打开状态,(b)设置光功率计1作波长为1550nm窗口。光动率让
(c)待光功率计的读数稳定后,读出该数值即为MPI-SM点平均总输出光功率。5.2.4MPI-RM点平均总输入光功率5.2.4.1 定义
是指在参考点MPI-R的平均接收光功率。5.2.4.2试配置
MPI-RM点平均总输入光功率测试配置如图9所示。R
5.2.4.3测试步骤
MFI-SM
图9MPI-AM点平均总输入光功率测试配重MPI-RM
YD/T1463-2006
光功率孖
【a)按图9所示连接好测试配置,其中光纤长度为应不短于YD/T 1326-2004\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技术要求”中对应应用代码的日标传输距离,或为实际应用中的光纤长度。确认所有OTU-T激光器处·十打开状态。
【b】设置光功率-工作波长为「550nm 窗口,(c)待光功率计的读数稳定后,读出该数值即为MPI-RM点平均总输人光功率。5.2.5MPI-SM到 MPI-RM衰耗
5.2.5.1定义
是指从MPI-S到MPI-Ru的光线路衰耗,为 MPI-SM点输人光功率与MPI-RM输出光功率之比,5.2.5.2测试配置
MPI-SM到MPI-RM衰耗测试配置如图10所示。7
-TYKAONYKACa
YD/T 1463-2006
5.2.5.3测试步骤
(a)测试光源输出光功率Prs
图10MPl-S到MPl-Rm衰耗测试配罩(b)按图10所示连接好测试配置。(c)测试MPI-Rm点的输出光功率Po,则线路哀耗为:A7T=P1-Po
5.2.6MPI-SM到MPI-Am光通道色散光动率!
参见GB/T15972.4-1998“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生试验方法”。5.3SM-s点接口参数测试
5.3.1光通路串音
5.3.1.1定义
每个SM-s点对应一个特定的标称波长^,第」通路波长的光功率P,(人,)和所有其他通路光信号经P(A)之差(单位:dB)为光通路串音。光通路串音包含过光解复用器后串人第通路的总光功率=tj)
相邻通路串音及非相邻通路串音。5.3.1.2测试配置
光通路串音测试配置如图11所示。R
OUT-TSS
OROUTT
OUT-TS
5.3.1.3测试步骤
MPL-Sp
图11光通路串音测试配
(a)按图11所示连接好测试配置。光功举计免费标准bzxz.net
(b)打开所测试通路OTU-T的发送激光器,并确认其他通路OTU-T的发送激光器处于关闭状态,用光功率计测出此时的光功率电平(c)关闭所测试通路OTU-T的发送激光器,并打开所有其他通路OTU-T的发送激光器,用光功率计测出此时的光功率电平。
(d)步骤(b)所得光功率电平与步骤(c)分别所得光功率电平之差即为光通路串音,8
5.3.2光通道代价
5.3.2.1定义
是指经过光通道传輪后信导波形的火真引起的接收灵敏度劣化:5.3.2.2测试配置
YD/T1463-2006
光通道代价测试分肯靠背接收灵敏度测试和传输后接收灵敏度测试。背靠背接收灵敏度测试配置如图12所示:传输后接收灵敏度测试配置如图13所示,北衰诚器?
光衰减器2
OROUT-T
5.3.2.3测试步骤
误码仪
图12背靠背接收灵敏度测试配量误码径
MPL-SM
图13传输后接收灵敏度测试配置器
光功率计
分光器
OTU-R O
北衰减器3
光衰减器3
光功让
(a)按图12所示连接好背靠背接收灵敏度测试配置。调节光衰减器2和光衰减器3,使R点及误码仪输人光功率分别处于正常接收范围;分别测试分光器两臂在待测波长范围内的插人损耗,得到其差异。
(b)调节光衰减器1,增人衰减量并使接收光功率处于标称灵敏度附近,且使误码仪的误码率读数在10\的量级上,待读数稳定后,读出并记录误码率,并同时记录此时的光功率计显示的接收光功率。(c)重复步骤(b),测得对应10、10、10\°量级的误码率及接收光功率。【d】按图13所示连接好传输后接收灵嫩度测试配置,其中,光纤长度为应不短于YDT1326-2004“粗被分复用(CWDM)系统技术要求”中对应应用代码的目标传输距离,或为实际应用中的光纤长度。确认所有其他通路激光器正带丁作以保证测试结果包含串音引入的代价。调节光衰减器2和光衰减器3,使R点及误码仪输人光功率分别处于正带接收范围。(e)重复步骤(c),测得对应10,10-5,109,10-10量级的误码率及接收光功率。(f)在向一对数坐标上,分别画出以上两种配置下的误码率与接收光功率的对做曲线。(g)外推上述两条误码率曲线,并考虑分光器两臂的插人损耗差异,分别得到1×10-12误码率点的接收光功率即两种测试配置下的接收灵敏度,并后者与前者之差即为光通道代价。9
-TYKAONY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