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2831-2015 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防雷技术条件

【YD通讯标准】 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防雷技术条件
- YD/T2831-2015
- 现行
标准号:
YD/T 2831-2015
标准名称:
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防雷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5.14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2831-2015.Lightning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for Wind/PV hybrid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telecommunications.
1范围
YD/T 2831针对离网型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提出了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主要规定风光供电系统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的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2831适用于离网型通信用各种风光供电系统,包括独立的风能供电系统、独立的太阳能供电系统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本标准也适用于其他混合发电系统中的风能与太阳能供电部分。
YD/T 2831不适用于并网型风/光供电系统,不适用于风V光供电系统外的其他发电系统或电源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T 1429 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IEC 61400-24 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Wind/photovoltaic (PV) Hybrid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Telecommunications
利用风力、太阳光向通信设备提供电力的一-种发电、蓄电组合装置,该装置通常不向电网供电。
3.2缩略语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SPD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浪涌保护器
RTN Return 回路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831-2015
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防雷技术条件Lightningprotection requirements forWind/PVhybrid power supplysystemfortelecommunications
2015-04-30发布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系统组成
5技术要求·
性能判据:
5.2风/光供电系统雷电防护技术要求..6试验方法··
一般原则
6.2试验条件
6.3测试方法
附录A(资料性附录)
YD/T2831-2015
YD/T2831-2015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是根据我国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参考了IEC61400-24《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GB/T19115.1-2003《离网型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26264-2010《通信用太阳能电源系统》,GB/T17626.5-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YD/T1082-2010《接入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标准而制定的,在试验方法上参考了YD/T1082-2010《接入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雷迅防雷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易事特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四川中光防雷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关强华、戴传友、罗崃、罗森文、陈少川、谈儒猛、王华刚、张锦阳、张俊阳、康力。
HiiKAoiKAca
1范围
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防雷技术条件YD/T2831-2015
本标准针对离网型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提出了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主要规定风/光供电系统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的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离网型通信用各种风/光供电系统,包括独立的风能供电系统、独立的太阳能供电系统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本标准也适用于其他混合发电系统中的风能与太阳能供电部分。本标准不适用于并网型风/光供电系统,不适用于风/光供电系统外的其他发电系统或电源装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57-2010
GB50689-2011
YD/T1429
IEC61400-2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Wind/photovoltaicPV)HybridPowerSupplySystemforTelecommunications利用风力、太阳光向通信设备提供电力的一种发电、蓄电组合装置,该装置通常不向电网供电。3.2缩略语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4系统组成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Return
Equipmentundertest
浪涌保护器
受试设备
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方阵(含汇流箱),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包括风力发电机组整流稳压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稳压装置和直流配电单元或与其他电源系统的接口等),逆变器(可选),蓄电池组等组成。系统主要部件构成如图1所示。1高频开关电源了
太阳能电池方阵
风力发电机组
控制器
蓄电池组
直流/交流
逆变器
图1风/光供电系统构成示意图
柴油发电机
直流负费
交流负载
HiiKAoNiKAca
YD/T2831-2015
5技术要求
5.1性能判据
本标准规定了以下性能判据:
判据A:在试验过程中,设备的工作完全正常。-判据B:在试验过程中,设备受干扰影响产生了暂时性的功能降低,但撤销干扰后,设备的功能可以自动恢复正常。
判据C:在试验过程中,设备受干扰影响产生了功能降低,但干扰撤销后,设备的功能需要人工复位后方能恢复。
判据D:在试验过程中,受干扰的设备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损失,包括元器件的损坏,软件或数据丢失。
5.2风/光供电系统雷电防护技术要求风/光供电系统各端口雷电防护能力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1风/光供电系统各端口雷电防护能力光伏汇流箱输出/
试验项目
雷击过电压
(判据B)1
冲击电流4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8/20us、判据C)
测试类型
纵向/
每端口
控制器输入端口
直流电
源端口23
端口3)
风力发电机组输出/
控制器输入端口
交流电
源端口
直流电
端口3)
源端口
控制器输出端口
直流电源
交流电
端口2
逆变器
直流电源
源端口输入端口2
交流电源
输出端口
1)电源端口、非对称信号端口雷击横向过电压测试波形:1.2/50μs0Q2,电源端口、非对称信号端口雷击纵向过电压测试波形:1.2/50us102,对称信号端口雷击过电压波形:10/700us2592。2)当光伏发电系统+/一极某线接地时,不进行横向的过电压测试。3)为非对称端口屏蔽层与地线非直通时,进行信号线屏蔽层端口纵向过电压,冲击电流测试。4)可通过外置SPD来实现。
5)仅当端口连接到室外走线时要求6试验方法
6.1一般原则
除非标准中另有规定,对于风/光供电系统防雷性能测试均应在正常工作(供电)状态下进行,对于必要的辅助设备也应与主设备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试验。6.2试验条件
6.2.1测试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2.2试验配置
对于端口测试,同种类型的、多个无差别端口任意选择一个进行测试6.2.2.1端口排布
HiiKAoNiKAca
a)端口测试,需要确定不同类型的对称端口a和b,c和d,e和等:b)同轴线端口的芯线、屏蔽层:c)AC供电端口的L1(L2、L3)和N:d)DC供电端口的一48V(或其他供电电压)和RTN;e)接地端口E。
6.3测试方法
YD/T2831-2015
雷击过电压、冲击电流测试分别各为一个测试序列组,允许每次测试后,使用新的端口进行测试,直到整个测试序列组测试完毕。对于端口测试,同种类型的、多个无差别端口只需要选择一个进行测试。接地设备的外部端口应进行横向和端口对地测试,浮地设备的外部端口应进行横向测试和端口对端口测试。
雷击试验应在两个连续的浪涌信号间转换极性,在相应的试验部位上,施加正、负极性的干扰至少各5次,。同一端口的两次连续试验的时间间隔不小于1min。如果有需要,时间间隔可以更长,以保证EUT恢复正常状态。
被测和非被测端口宜接辅助设备或端接设备。如不需辅助设备也可证明EUT可承受被试电压,则试验中可不使用辅助设备。宜使用去耦组件来防止相关辅助设备或端接设备试验中受到损坏。当横向试验施加在一个端口时,该端口的一个端子应连接到信号发生器,其他端子应接地。试验后应依次调换端子再进行试验。
6.3.1供电、耦合、去耦和端子
信号发生器、供电、耦合和去耦元件、EUT和端子包含在如图2所示的方框图。耦合红件
浪涌发
辅助设
备或者
去耦合
耦合组件
授试设务
图2典型试验设置方框图
耦合组件
杏翻战
iiiKAoNiKAca
YD/T2831-2015
6.3.2试验电路配置示例图
试验电路配置示例图如图3至图16所示。测试发生器
限流电阻R
号输出端
返回端
测试发生器
限流电阻R
号输出端
发生活
返回端
鹅合元件
电源、
辅助设备
或端接
耦合元件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退耦元件
外部内/外
图3单线对外部对称端口的横向过电压测试电路(a线接地)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耦合元件
电源、
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耦合元件
退耦元件
外部内/外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电源、
辅助设备或
退耦元件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端接设备
电源、
退耦元件
图4单线对外部对称端口的横向过电压过电流测试电路(b线接地)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HiiKAoNiKAca
测试发生器
号输出端
返回端
限流电阻R
测试发生器
号输出端
返回端
限流电阻R
耦合网络
耦合元件
竭合元件
内/外
图5多线对外部对称端口的横向过电压测试电路(a1之外的其他线接地)耦合网络
耦合元件
耦合元件
单个外部多线对端口
YD/T2831-2015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退耦元件
电源、辅助
设备或端接
辅助设备、
揭合去耦网络
退耦元件
内/列
图6多线对外部对称端口的横向过电压过电流测试电路(b1之外的其他线接地)电源、
辅助设备
或端接设备
HiiKAoNiKAca
YD/T2831-2015
测试发生器
限流电阻R
号输出端
返回端
测试发生器
限流电阻\R
号输出端
限流电阻R
返回端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耦合元件
电源、
辅助设备
或端接设备
耦合元件
退耦元件
外部内部
端口端口
内/外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电源、
辅助设备或
退耦元件
端接设备
图7单线对外部对称端口纵向过电压过电流测试电路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耦合元件
退耦元件
耦合元件
电源、
辅助设备
或端接设备
退耦元件
内/外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腿耦元件
电源、
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图8多线对外部对称端口纵向过电压过电流测试电路6
EUT内部端口
耦合到地
电源、
退耦元件
耦合元件
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EUT内部端口
耦合到地
退耦元件
耦合元件
电源、
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iiikAoNnikAca
测试发生器
限流电阻R
号输出端
返回端
测试发生器
限流电阻R
号输出端
返回端
测试发生器
限流电阻R
号输出端
返回端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耦合元件
腿耦元件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内/外
退耦元件
E端口
图9外部交流电源端口横向过电压测试电路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蝎合元件
电源、
退耦元件
辅助设备或端接设备
电源,
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退耦元件
E,端司
电源、
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图10外部交流电源端口纵向过电压过电流测试电路辅助设备。
楞合去耦网络
耦合元件
电源、
辅助设备
或端接设备
耦合元件
退耦元件
内部内部
警口端口
一bn内/外
辅助设备、
耦合去鹅网络
退耦元件
电源、
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图11单线对内部非屏蔽对称端口纵向过电压过电流测试电路YD/T2831-2015
EUT内部端口
耦合到地
电源、
退耦元件
随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耦合元件
EUT内部端口
耦合到地
电源、
退耦元件
牛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耦合元件
EUT内/外部端口
耦合到地
电源、
退耦元件
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耦合元件
YD/T2831-2015
测试发生器
限流电阻R
号输出端
返回端
限流电阻R
耦合元件
耦合元件
电源、
辅助设备
或端接设备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退耦元件
退耦元件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内/外
退耦元件
电源、
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图12多线对内部非屏蔽对称端口纵向过电压过电流测试电路测试发生器
号输出增
返回端
限流电阻R耦合元件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电源、
辅助设备
或端接设备
和去耦网络
屏酸层
内/外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退耦元件
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3内部屏蔽端口纵向测试电路
EUT内/外部端口
耦合到地
退耦元件
耦合元件
电源、
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EUT内/外部端口
耦合到地
电源、
辅助设备
退耦元件
耦合元件
或端接
测试发生器
限流电阻R
号输出端
返回端
测试发生器
限流电阻R
号输出端
返回端
耦合元件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退耦元件
图14直流电源口横向过电压测试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耦合元件
DC电源
退耦元件
耦合元件
YD/T2831-2015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电源、
辅助设备。
退耦元件
辅助设备、
耦合去耦网络
端接设备
EUT内部端口
耦合到地
电源、
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退耦元件
耦元件
电源、
辅助设备或
端接设备
5直流电源口纵向过电压过电流测试电路客15
耦合元件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