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2828-2015 多发射器终端比吸收率(SAR)评估要求

【YD通讯标准】 多发射器终端比吸收率(SAR)评估要求
- YD/T2828-2015
- 现行
标准号:
YD/T 2828-2015
标准名称:
多发射器终端比吸收率(SAR)评估要求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4.69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2828-2015.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assessing the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from multiple transmitters.
1范围
YD/T 2828规定了多天线同时发射终端的比吸收率(SAR)评估要求;
YD/T 2828适用于工作频率在30MHz~ 6GHz、使用时靠近人体头部和身体的多天线同时发射终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 1644.2-2011《手持和身体佩戴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人体的电磁照射一人体模型、仪器和规程一第二部分: 靠近身体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的SAR评估规程(频率范围30MHz -6GHz)》。
3GPP2 C.S0011-0《双模式扩频移动台的推荐性最低性能》
TIA-98-E《cdma2000 扩频移动终端的最低性能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多频段发射Multi-band Transmission
同时在几个无线电频段上发射的工作模式。
3.2
输出功率Output Power
当天线或者在被测频率和被测位置上具有同等阻抗的负载RF发射器连接到RF发射器时其输出点的功率。
3.3
间隔距离Separation Distance
DUT和模型外表面之间的距离,表征预期使用时的距离。
3.4
天线Antenna
发射(或接收)电磁能的装置。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828-2015
多发射器终端比吸收率(SAR)评估要求Specificreguirementsforassessingthespecific absorptiorrate(SAR)frommultipletransmitters2015-04-30发布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缩略语
4.1物理量…
4.2缩略语
5通用评估方法·
5.1评估方法的前提条件
5.2评估方法简介
6豁免条件·
6.1单发射器豁免条件
用于多天线同时发射评估的SAR预估值6.3
同时发射豁免条件:
6.4天线间距
功率回退·
7同时发射模式的SAR测试
8测试配置·
8.1GSM设备SAR测试
8.2cdma2000设备SAR测试
8.3Ev-Do设备SAR测试
8.4WCDMA设备SAR测试
8.5TD-SCDMA设备SAR测试..
8.6LTE设备SAR测试..
YD/T2828-2015
YD/T2828-2015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与以下两个标准为协调统一的关系:-YD/T1644.1-2007《手持和身体佩戴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人体的电磁照射一—人体模型、仪器和规程一第一部分,靠近耳边使用的手持式无线通信设备的SAR评估规程(频率范围300MHz~3GHz)》;
-YD/T1644.2-2007《手持和身体佩戴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人体的电磁照射一人体模型、仪器和规程一一第二部分,靠近身体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的SAR评估规程(频率范围30MHz~6GHz)》。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殿元、赵竞、马文华、魏寰斌、赵大川。iiKAoiKAca
1范围
多发射器终端比吸收率(SAR)评估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多天线同时发射终端的比吸收率(SAR)评估要求:YD/T2828-2015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频率在30MHz~6GHz、使用时靠近人体头部和身体的多天线同时发射终端。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YD/T1644.2-2011《手持和身体佩戴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人体的电磁照射一人体模型、仪器和规程一一第二部分:靠近身体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的SAR评估规程(频率范围30OMHz~6GHz)》。3GPP2C.S0011-0《双模式扩频移动台的推荐性最低性能》TIA-98-E《cdma2000扩频移动终端的最低性能标准》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多频段发射Multi-bandTransmission同时在儿个无线电频段上发射的工作模式。3.2
输出功率OutputPower
当天线或者在被测频率和被测位置上具有同等阻抗的负载RF发射器连接到RF发射器时其输出点的功率。
间隔距离SeparationDistance
DUT和模型外表面之间的距离,表征预期使用时的距离。3.4
天线Antenna
发射(或接收)电磁能的装置。本标准中,“天线”这一术语除了包括通常的有意发射天线外,还包括其他对电磁照射评估有显著贡献的无意发射结构,并且在计算天线距离时,SAR值超过SAR限值的25%或超过平面扫描的SAR最大值的辐射结构都应被考虑为天线结构部分。
平均(暂时)吸收功率(Pavg)Average(temporal)AbsorbedPower按时间平均的能量转换,定义为:1
HiiKANiKAca
YD/T2828-2015
式中:
t—照射的起始时间:
t2—照射的终止时间:
t2-t1-
为照射持续时间。
平均时间(tavg)
Averaging Time
适当的时间间隔,照射量用此时间进行平均以确定是否符合限值要求。3.7
模型phantom
与人体解剖学特征外形相似的一个简化模型,模型中装有介电特性与人体组织相似的模拟液。3.8
比吸收率(SAR)
SpecificAbsorptionRate
SAR定义为肌体单位时间(dt)单位质量(dm或pdV)所吸收的电磁波能量(dw)。SAR
式中:
dt(dm)
SAR单位为W/kg。
SAR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E,组织中电场强度的rms值,单位为V/m:a
人体组织的电导率,单位为S/m;人体组织的密度,单位为kg/m3:人体组织的热容量,单位为J/kgK:起始时刻人体组织内的温度变化率,单位为K/s:人体组织感应电流,单位为A/m2。(2)
HiiKAoNiKAca
SAR值一峰值距离比(SDR)SARtoPeakLocationSeparationRatioYD/T2828-2015
SDR等于每对天线中每个天线单独的10g平均SAR值之和除以SAR峰值点最小距离的结果中的数值部分,计算时SAR值单位是W/kg,距离单位是mm。4符号和缩略语
4.1物理量
本文件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SI单位制。符号
物理量
电场强度
磁场强度
平均吸收功率
比吸收率
介电常数
电导率
伏特每米
安培每米
瓦特每千克
开尔文
法拉每米
西门子每米
在本文件中,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此定义为:(℃)=T(K)-273.16。4.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TD-SCDMA
5通用评估方法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
LongTermEvolution
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Radio frequency
Device under test
EnhancedDataRateforGSMEvolutionResource Block
5.1评估方法的前提条件
评估方法的前提条件如下:
码分多址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比吸收率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长期演进
宽带码分多址
无线电频率
被测设备
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
资源块
a)在每个频率下分别评估SAR值,评估时打开相应测试频率下的发射模式,关闭其它频率下的模式b)根据两个或更多的可同时发射模式的具体使用情形对测试的SAR数据进行合并,而不能合并实3
TiiKAoNiKAca
YD/T2828-2015
际使用时并不存在的同时发射状态,如不能把头部和身体的测试数据合并。5.2评估方法简介
5.2.1空间平均SAR值峰值求和
将每个频率的空间平均SAR峰值进行相加,这是确定多天线同时发射设备SAR值上限最简单且最保守的方法。
5.2.2选择最大空间平均SAR峰值当多个频段下获得的空间平均SAR峰值在空间分布上有少量或者没有重合时,可取各个频段中的最大空间平均SAR峰值作为该设备的SAR值。这种方法对SAR峰值的空间分布有要求,且会造成一定的低估。
5.2.3体积内插外推计算法
基于标准中给出的常规扫描程序对各个频段进行区域和局部扫描,并将同时发射的频段的区域扫描和局部扫描结果使用合适的软件进行内插和外推计算以得到整个体积内的SAR分布,进而得到空间平均SAR峰值。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测试,且较为精确,但受到软件的限制。5.2.4体积扫描法
对可同时发射模式的各种配置在相同的体积上分别进行逐点体积扫描,并将测试结果使用软件进行空间登加,以得到空间平均SAR峰值。这是最精确的方法,且总是适用。缺点是测试时间过长,而且数据处理需要仿真软件的支持。
6豁免条件
6.1单发射器豁免条件
对于只有一个发射器的设备,10g平均SAR的豁免条件需满足以下条件:—100MHz~6GHz并且测试间距≤50mm时【信道最大功率,包括容限,mW)/(最小的间距,mm)[VrGHz)】≤7.5100MHz~6GHz并且间距>50mm时
当≤1.5GHz时:[50mm处阅值+(测试间距-50mm)(J(MHz)/150)]mW●当>1.5GHz时:[50mm处阅值+(测试间距-50mm)10]mW。一小于100MHz时
:当间距在50到200mm之间时:[100MHz时相应测试间距上的阅值]-[1+log(100/f(MHz)】]当间距小于等于50mm时:%[阅值,50mm和100MHz]最小测试间距的典型判定:
一对于大尺寸主机,天线和辐射组件到测试模型之间的距离:一对于小尺寸设备,设备的外表面到测试模型之间的距离。6.2用于多天线同时发射评估的SAR预估值当某一发射器满足6.1要求无需测试,但需要跟另一具备同时发射场景的发射器按6.3要求确定SDR时,可按下述要求评估其SAR预估值:—当不大于50mm时:[(信道最大功率,包括容限,mW)/(最小的间距,mm)[V(GHz)/18.75JW/kg:当大于50mm时,SAR预估值取1.0W/kg。当预估的SAR值过于保守时,可通过SAR测量以确定同时发射的SAR测试豁免情况。4
HiiKAoNiKAca
6.3同时发射豁免条件
YD/T2828-2015
使用单发射器SAR测量值和预估值确定多天线同时发射的SAR测试是否豁免,依据:一当10g平均SAR的和值小于限值,对于各种操作或照射条件,无需进行同时发射测试;一当10g平均SAR的和值大于限值但是对于每个多天线同时发射配置的天线对,其SDR满足:(SAR+SAR2)15/R≤0.10
式中:
R;为天线间距,单位为mm。
该对天线无需进行同时发射测试。6.4天线间距
当天线对中每一个SAR值均通过测量得到时,天线(峰值)间距可通过下式确定:[(xx2) +(y1y2)+(21-22 )]
式中:
x、y和z为峰值坐标。
在SAM模型中,当天线对其中之一使用SAR预估值时,可将通过测试得到的峰值位置基于SAM模型上的ERP位置进行定位后转换到被测设备上,SAR预估值的峰值位置应假设在馈入点或者天线的几何中心等位置的最保守点。
6.5功率回退
当多天线同时发射设备需要进行功率回退时:未经回退,在较高的输出功率时的单发射SAR值可用于确定多天线同时发射设备的豁免判定;一一设备有功率回退时,测试最大输出功率时,应考患多模式同时发射引起的功率回退:在下调后的最大输出功率下的单发射SAR值可通过额外的测试用于确定多天线同时发射设备的豁免判定;
当需要进行多天线同时发射的SAR测试时,功率下调模式下必须使用该模式下的最大输出功率进行测试。
7同时发射模式的SAR测试
当需要进行同时发射模式下的SAR测试时,应按照YD/T1644.2-2011中6.3.2.5的要求进行测试。8测试配置
8.1GSM设备SAR测试
8.1.1最大输出功率测量
对于被测设备的GSM、GPRS和EDGE模式,按照高、中、低三个信道分别进行测试。其中被测设备支持时隙的所有上下行链路数量及总顿数都需要进行功率测试,注意将设备发射等级调到最大。8.1.2头部SAR测量
按照要求将设备放置在头部模型位置,将GSM模式配置为“Voice”,设备功率发射等级调到最大模式。8.1.3身体SAR测量
首先将8.1.1小节中测得的GPRS、EDGE模式的传导功率进行计算,得到各个模式中功率最大的时隙。按照计算得到的时隙对GPRS、EDGE进行测试,注意设备功率发射等级要调到最大模式。5
HiiKAoiKAca
YD/T2828-2015
8.2cdma2000设备SAR测试
8.2.1最大输出功率测量Www.bzxZ.net
最大输出功率的设置按3GPP2C.S0011-0和TIA-98-E标准中的规定的高、中、低三个信道分别进行测试。首先进行SO55模式的RC3及RC1的各自三个信道测量,之后是SO3模式的相同两个配置各自三个信道,测试过程中功率控制位为“AIlUp”。接下来使用TDSO/SO32、RC3业务模式,FCH全速率发射并关闭其他码道的模式,测量高、中、低三个信道,之后测量多个码道(FCH+SCH.)模式的高、中,低三个信道,测试过程中功率控制位为“BitHold(即交替上下)”。对于具有Ev-DoRev.0、Rev.A能力的cdma2000设备,则需要分别对高、中、低三个信道各自进行最大输出功率信道测量。
8.2.2头部SAR测量
首先将被测设备配置为RC3模式,是终端进入全速率传输状态,配置过程使用LoopbackServieOptionSO55。
之后对于8.2.1小节的SO55RC3、RC1和SO3RC3、RC1得到的最大输出功率进行分析,如果SO55RC1模式中的最大输出功率不大于SO55RC3模式中最大输出功率的0.25dB,则无需测试RC1模式,否则就需要进行该模式的测试:如果SO3RC1、RC3的最大输出功率不大于SO55RC3模式的最大输出功率的0.25dB,则无需进行SO3模式测试,否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8.2.3身体SAR测量
首先将被测设备配置为RC3模式,进入FCH码道全速率传输状态,同时关闭其它所有码道的功率发送。配置过程使用TDSO/SO32完成。之后对于8.2.1小节的最大输出功率进行分析,如果多个码道(FCH+SCH.)的功率小于相应的仅有FCH时的功率值加上0.25dB,则多个码道模式可以不用进行SAR测试,否则,就需要进行相应最大输出功率信道的SAR测试:如果RC1模式的最大平均输出功率小于相应的RC3模式下的功率值加上0.25dB,则无需进行RC1模式的SAR测试:否则,利用RC3中最大SAR值所对应的状态,以环回业务选项SO55、全速率配置进行RC1模式的测试。对于支持Ev-Do功能的手机,也需要进行功率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SAR测试。对Ev-DoRev.0,如果最大输出功率小于相应的RC31xRTT模式的功率值加上0.25dB,则无需进行SAR测试:否则,利用RC3模式中最大SAR值所对应的状态配置(除一般位置状态外,还包括仅FCH和FCH+SCHo在内的配置),以153.6kbit/s速率对最大输出功率信道进行SAR测试。对Ev-DoRev.A,如果每个信道的最大输出功率小于对应的Rev.O的功率值,或者小于对应的RC3模式中功率值加上0.25dB,则无需进行SAR测试:否则,按如下要求进行SAR测试:反向数据信道净荷为4096bit,Subtype2物理层配置定义的中止目标为16时隙。无论是Rev.0还是Rev.A,下行链路的所有时隙中,前向业务信道速率应与包括ACK信道在内的两时隙版本的307.2kbit/s速率相对应。8.3Ev-Do设备SAR测试
8.3.1最大输出功率测量
对于设备的Rev.0高、中,低三个信道分别进行测量其最大输出功率,对于Rev.A的SubtypeO/1和Subtype2两种物理层分别测量最大输出功率:如果Ev-Do设备支持如VOIP功能,则还需要Subtype2物理层配置并测量最大输出功率:如果Ev-Do数据终端支持IxR1T语音和(或)数据,则相同需要测量其最大输出功率。
HiiKANiKAca
8.3.2头部SAR测量
YD/T2828-2015
如果Ev-Do设备支持靠近耳边使用的应用,如VOIP功能,则还需要Subtype2物理层配置进行头部SAR测试。
8.3.3身体SAR测量
对Rev.0和Rev.A,分别应用FTAP/RTAP和FETAP/RETAP进行SAR测试。测试时,SubtypeO/1物理层配置反向数据信道的速率为153.6kbit/s;Subtype2物理层配置的反向数据信道净荷为4096bit,中止目标为16时隙。FTAP和FETAP配置中,前向业务信道应与所有时隙中发送ACK信道在内的两时隙版本的307.2kbit/s速率相对应。被测终端的功率控制应置于“AllBitUp”状态。对Rev.0,应用SubtypeO/1物理层配置进行身体部位SAR测试;对Rev.A,如果Subtype2物理层配置每个信道的最大平均输出功率小于Subtype0/1物理层配置的功率,则无需进行Subtype2物理层配置的SAR测试;否则,应用Rev.O模式下最大SAR值所对应的照射状态进行Rev.A模式的SAR值测试。如果Ev-Do数据终端支持1xRTT语音和(或)数据,则还需要根据功率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相关测试。如果1xRTT的功率小于相应的Rev.0Subtype0/1物理层配置功率加上0.25dB,则无需进行测试;反之,则需要按照cdma2000手机测试的方法进行身体部位SAR测试。8.4WCDMA设备SAR测试
8.4.1最大输出功率测量
对于WCDMA,首先使用TestLoopModel12.2kbit/s参考测量信道的RMC模式,并将传输功率控制(TPC)设为全“1”对高、中、低信道进行最大功率测量:之后进行对于12.2kbit/sAMR模式,TPC为全“1”的高、中、低信道最大功率测量。对于支持Release5版本的HSDPA设备,在高、中、低信道上,使用H-SET1FRC、12.2kbit/sRMC且TPC为全1”的模式测量功率。在HSDPA模式下,功率的测量依照HS-DPCCHSub-test1-4的要求进行。对于其他物理信道配置(DPCCH、DPDCH、扩频码、HS-DPCCH等以及HSDPA运行或不运行时的各种组合)的功率,也需要列出:如果被测数据终端不支持其中的某个或某些模式,或无法进行测试,需要予以说明。
对于支持Release6版本的HSUPA的设备,在高、中、低信道上,使用合适的RMC、FRC和E-DCH配置测量功率。当E-DCH未起作用时,TPC设为全“1”,反之则使用功率控制算法2进行内环功率控制以满足E-TFCI的要求。当HSUPA运行时,应按照E-DCHSub-test1~5的要求测量HSUPA模式的输出功率。所有可能的物理信道配置(包括DPCCH、DPDCH、扩频码、HS-DPCCH、E-DPDCHk)的功率,都需要列出。
8.4.2头部SAR测量
SAR测试首先使用12.2kbit/sRMC模式,且TPC为全1”进行头部位置的测试。之后对8.4.1测得的最大输出功率进行分析,对于12.2kbit/sAMR模式,如果每个信道的最大平均输出功率小于相应的12.2kbit/sRMC模式的功率值加上0.25dB,则可以不进行测试:否则,需要进行AMR模式的测试,其具体要求是:利用RMC模式测试得到的最大SAR值所对应的试验状态,进行12.2kbit/sAMR+3.4kbit/s信令无线承载(SRB)模式的SAR测试。对于支持Release5版本的HSDPA和Release6版本的HSUPA设备,按照其相应的配置进行头部的测试。
YD/T2828-2015
对于支持Release6版本的HSUPA的设备,如果此设备还支持VOIP功能,则当HSUPA模式下的每个信道最大输出功率小于相应的12.2kbit/sRMC模式下的功率值加上0.25dB,可以不进行头部SAR测试:否则,应用8.4.3的R5HSDPA和R6HSUPA身体部位测试中最大SAR值对应的状态模式进行头部SAR测试。
8.4.3身体SAR测量
身体部位SAR测试(包括语音模式和数据模式)使用12.2kbit/sRMC模式,且TPC设为全1?对于其他扩频码和DPDCH.的组合模式,如果每个信道最大输出功率小于相应的12.2kbit/sRMC模式的功率值加上0.25dB,则可以不进行测试:否则,就需要对该信道利用RMC模式中最大SAR值对应的试验状态进行SAR测试。如果手机支持超过两个DPDCH,则还需要配置附加的DPDCH,进行测试,手机运行方式可以基于FTM模式或其他基于芯片的测试程序,且运行参数类似于384kbit/s或768kbit/sRMC模式中的参数。
对于支持Release5版本的HSDPA设备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就可以忽略身体部位SAR测试:a)HSDPA模式下每个信道的最大平均输出功率小于相应的无HSDPA时12.2kbit/sRMC模式的功率值加上0.25dB;
b)12.2kbit/sRMC模式下最大SAR值小于0.75倍的SAR限值,即1.8W/kg:否则,按照Release5版本的HSDPA数据设备的要求进行身体部位SAR测试。Release5版本的HSDPA的测试方案为:应用Sub-test1H-Set1FRC、TestLoopModel12.2kbit/sRMC模式进行测试。
对于支持Release6版本的HSUPA的设备,在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就可以忽略身体部位SAR测试也可以忽略身体部位SAR测试:
a)当HSUPA运行时每个信道的最大平均输出功率比相应的无HSPA情况下12.2kbit/sRMC模式对应的功率值超出至少0.25dB以上时;b)12.2kbit/sRMC模式下的最大SAR值大于1.8W/kg时,则需要进行HSUPA模式的身体部位SAR测试。
Release6版本的HSUPA的测试方案为:E-DCHSub-test5模式,具体使用H-Set1和QPSK调制的FRC和TestLoopModel、功率控制算法2的12.2kbit/sRMC,测试状态是无HSUPA情况下12.2kbit/sRMC模式的最大身体部位SAR值所对应的状态。8.5TD-SCDMA设备SAR测试
8.5.1最大输出功率测量
对于TD-SCDMA或HSDPA,采用典型配置采用1.28Mcps闭环功控12.2kbit/s参考测量信道的RMC或合适的AMR,并将传输功率控制(TPC)设为全“1”:对于HSUPA,应用所需的内环功率控制程序以维持最大输出功率。在SAR测试报告中,需要列出诸如DPCCH、DPDCH、扩频码、HSDPA、HSUPA等所有物理信道的配置信息。
8.5.2头部SAR测量
头部SAR测试使用12.2kbit/sRMC模式,且TPC为全“1”。对于12.2kbit/sAMR模式,如果每个信道的最大平均输出功率小于相应的12.2kbit/sRMC模式的功率值加上0.25dB,则可以不进行测试否则,则需要进行AMR模式的测试,其具体要求是:利用RMC模式测试中得到的最大SAR值所对应8
YD/T2828-2015
的试验状态(头部左侧和右侧、贴脸和倾斜位置、天线拉伸和收缩、高中低信道等的组合),进行12.2kbit/sAMR模式的SAR测试。
8.5.3身体SAR测量
身体部位SAR测试(包括语音模式和数据模式)亦使用12.2kbit/sRMC模式,且TPC设为全“1”。对于其他扩频码和DPDCH。的组合模式,如果每个信道最大输出功率小于相应的12.2kbit/sRMC模式的功率值加上0.25dB,则可以不进行测试:否则,就需要对该信道利用RMC模式中最大SAR值对应的试验状态进行SAR测试。如果手机支持超过两个DPDCH,则还需要配置附加的DPDCH进行测试,手机运行方式可以基于工程模式或其他基于芯片测试程序,且运行参数类似于384kbit/sRMC模式中的参数。Release5版本的HSDPA手机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就可以忽略身体部位SAR测试:a)HSDPA模式下每个信道的最大平均输出功率小于相应的无HSDPA时12.2kbit/sRMC模式的功率值加1/4dB
b)12.2kbit/sRMC模式下最大SAR值小于0.75倍的SAR限值,即1.5W/kg。否则,按照Release5版本的HSDPA数据设备的要求进行身体部位SAR测试。对于Release7版本的HSUPA手机,在满足上述类似的条件时,也可以忽略身体部位SAR测试,否则,按照Release7版本的HSUPA数据设备的要求进行身体部位SAR测试。对于支持VOIP功能的手机,如果HSUPA模式下的每个信道最大输出功率小于相应的12.2kbit/sRMC模式下的功率值加0.25dB,则可以不进行头部SAR测试,否则,应用身体部位测试中最大SAR值对应的状态模式进行头部SAR测试。8.6LTE设备SAR测试
8.6.1最大输出功率测量
被测设备的每一个频段,对于每一个信道带宽和上行调制方式,使用如下的配置分别对“需要测试的信道”进行最大平均输出传导功率测试:a)100%RB分配:
b)1RB和50%RB分配,分别offset需要测试信道”的上,下边缘和中间位置:c)以上这些配置的QPSK、16QAM和64QAM模式需要分别进行最大输出功率测量,8.6.2头部和身体SAR测量
首先对8.6.1中,被测设备支持频段的最大带宽1RB部分进行功率判定,找到1RB分配的offset需要测试信道”的上、下边缘和中间位置QPSK模式中的最大功率信道,在该信道进行头部贴脸、倾斜测试,如果测得的贴脸倾斜位置中有SAR值大于限值的一半,即1.0W/kg,需加测1RB分配的offset“需要测试信道”外的其他两个信道,上、下边缘和中间位置等配置不变。当测得的SAR值超过最大限值的90%时,即1.8W/kg时,需要对于该信道的所有模式进行测试。之后对于被测设备支持频段的最大带宽50%RB部分进行功率判定,找到50%RB分配的offset“需要测试信道”的上、下边缘和中间位置的最大功率信道,在该信道进行头部贴脸、倾斜测试,如果测得的贴脸倾斜位置中有SAR值大于限值的一半,即1.0W/kg,需加测50%RB分配的offset“需要测试信道”外的其他两个信道,上、下边缘和中间位置等配置不变。当测得的SAR值超过1.8W/kg时,需要对于该信道的所有模式进行测试。
如果上述的1RB和50%RB测试得到的SAR值不超过1.0W/kg时,则不需要进行100%RB测试,当有任意一个测试位置超过1.0W/kg时,则需要之前测试得到SAR值的最大位置进行测试,测试信道按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